登陆注册
1620100000036

第36章 两宋至明清:理学的孝道论证与佛教的孝道建构(上)(4)

这种制度在宋代遭到理学家的抨击和社会各阶层的抵触。如程颐就认为,不准官民祭祀五代祖先不仅不合宗法和情理,也不利于孝道伦理的推行和孝治天下的贯彻。民间违制私祭先祖的情况相当普遍,甚至出现祭祀始祖的僭礼行为。宋徽宗时不得不徇流俗之情,放松祭祖方面的有关规定。明朝初年规定,官僚贵族可以设立家庙,祭祀高、曾、祖、祢四代先人,士庶人只能祭祖、父两代。嘉庆时又扩展为士庶人也可以祭四代祖先,同时允许官民于冬至日祭祀始祖。

至于祭祖的办法,二程有详尽的描绘:“设席坐位皆如事生。……太祖之设,其主皆刻木牌,……每月告朔,茶酒。四时:春以寒食,夏以端午,秋以重阳,冬以长至,此时祭也。”时祭中,民间最重视的是清明和冬至两次家族祭祀。其他各种形式的特殊祭奠,如科举题名、升官进爵时都要去祠堂行礼等,就不一而足了。

一般地说,木主(又称神主、牌位、木牌、神牌等)和画像作为祭祀对象的化身象征,被恭奉在祠堂正中接受子孙的膜拜。至今有些家族仍然保留和供奉着先人的牌位,许多流传下来的宗谱前面也可见先人逼真的画像。至于祭祖的参与者以及供品、程序、礼仪等,也都有严格的规定。

其三,与从观念上突破大小宗法制对官民祭祖的限制相应,宗族祠堂始现于宋元,昌盛于明清,成为封建社会后期,特别是明清时期一个可观的社会现象。

唐末五代动乱之后,以前用于祭祀的家庙也随着士族的消失而几尽毁绝,四时的祭祀只能在宅内进行,这远远不能适应日益扩展和越来越频繁的祭祖活动的需要,于是宋元出现了居于庙祭与寝祭之间的过渡形态的家族祠堂。祠堂本是族人祭祀祖先的地方,到了明清时期,它还兼成为族长施政、族人集体活动的主要场所。所以,凡是有经济力量的宗族,都设有宗祠。尤其到了清代中期以后,祠堂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即所谓“族必有祠,合姓祖先统萃于此”,以至市镇乡村祠堂林立。如乾隆时福建、江西、湖南人“皆聚族居,族皆有祠”;浙江奉化人也“多聚族而居,每族多建族祠以供主”;广东番禺“每千人之族,祠数十所;小姓单宗,族人不满百户者,亦有祠数所。”有些地方甚至把祠堂看得比自家房屋还重要,如广东潮州人“营宫室,必先祠堂,明宗法,继绝嗣,重祀田”,福建莆田人也是“营室先营宗庙,盖其俗然也”,以至莆田县城内五分之一的地方被宗祠占据了。祠堂的兴盛是宗族规模扩大的表现,“祠堂的功能是对祖先作季节性的祭祀,并对族中的重大事件作自治的决定,其对子孙们的行为,特别是对孝行的监督,自然是主要的作用之一。祠堂及其功能的出现,保证孝道实践的贯彻。”

其四,私修谱牒活动兴起。

谱牒是宗族活动的文字记录,兴修族谱与宗族活动的兴盛是一致的。唐代以前,主要是官修族谱,即由政府指定史官或专人治谱,体例上以世系为主,分列宗族渊源、世系、地望、代表人物传记等等,其时的族谱主要表达宗族的政治和社会地位,具有强烈的政治功能。

宋以后私家撰谱盛行,且体例、内容方面也由简约而渐趋完整乃至繁杂,如北宋欧阳修修撰的《欧阳氏谱图》和苏洵修撰的《苏氏族谱》都完好地留传下来,中有序、跋、世系图、世系表、传记等,成为后世修谱的范本。明清时代谱例大发展,类目众多,祠堂、坟茔、族规、祠产、画像、文书等,都各以专类进入谱书。私修族谱所包含的宗族史和宗法伦理的内容,既可以增强宗族凝聚力,防止异姓乱宗,又可以激发族人效法先人,光宗耀祖,特别是孝道方面的内容,“被宗族上层用作对族人进行思想伦理教育的教材,也是个人修养的工具,起着维系和强化作为社会群体的家族和家庭的作用,也就是说这时族谱主要能够发挥社会功能。当然,家谱维护族权,进而维护政权,从这个角度看,近古族谱也有着某种政治功能。”目前保存的种类繁多的族谱,是研究我国传统社会、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总之,无论是宗族的组建、宗族活动的开展,还是祭祖范围的扩大、方式的增多,乃至祠堂的兴建,族谱的修撰,都是宗法制兴盛的表现形式,是平民家族制度过程的完成。宗法精神以全社会规模的重新高涨,既是封建社会后期孝道“变本加厉”、空前昌盛的体现,又是传播孝道理论和促进孝道实践的得力工具,并成为封建社会后期孝道历史发展的重要特点。

同时,为维护宗法统治,维护大家族的团结,五花八门的家范、家书、家礼、家训等也竞相问世,泛滥成风。明清以后,几乎所有的大户人家都有自己的家法、家规。保留至今的清代家训仍然汗牛充栋。

二、愚孝的泛滥

随着理学正统地位的日趋巩固,孝道被极端异化,愚孝之风愈煽愈烈,并成为封建社会后期孝道的一个重要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孝的专一性、绝对性、约束性进一步增强,对父母无条件的顺从已经成为孝道的基本要求。这既是极端专制集权在道德领域的体现,也是张载、程朱等理学家赤裸裸地鼓吹愚孝的结果。

理学家当中,以张载对孝道的论述最少,却最带有“愚孝”的性质。他强调对父母之命要无原则、无条件地顺从,“聚百顺以事君亲,故日‘孝者畜也’,又日‘畜君者好君也’。事父母‘先意承志,,故能辨志意之异,然后能教人。”他举例说:“无所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体其受而归全者,参乎!勇于从而顺令者,伯奇也。”顺从父命自缢而死的申生,尊亲保身的曾参,被父驱逐而无怨的伯奇,张载列举的都是些宁肯自己受委屈而死,也不对父母申辩、不校君亲之命的孝子,其旨就在于要人们服服帖帖地顺从君亲之命,而不管父母的意志是否正确合理。张载还把这种“孝顺”的原则加以推广‘,认为人们安于天地父母的安排,逆来顺受而不加反抗,就是“纯乎孝者也”:“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女于成也。

存,吾顺事;没,吾宁也。”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父母之意志、命令总是最合理的,贫贱富贵都是天地父母对人的恩泽,人只有感恩戴德,顺从天命,恬然处世。

理学家认为,孝是人子的本分,纯孝的人不问父母是否慈爱,只须对所应尽孝的对象尽孝悌之道,即使不能博得父母的慈爱欢心,也丝毫不应有怨怼不平之情。所以,当“人不幸处继母兄弟不相容,当如何”这样的问题摆在朱熹面前时,他随手拈起“以父顽母嚣而克谐以孝”的舜为例子答日:“从古来自有这样子。公看舜如伺。。后来此样事多有。只是‘为人子,止于孝。’”二程对“事兄尽礼,不得兄之欢心,奈何?”的回答也是:“但当起敬起孝,尽至诚,不求伸己可也。”更何况历史上许多卓越的孝子,其孝行都是通过父母的拂逆意识而愈益彰著的。因而,“为人子不幸而事难事之亲,则于舜与薛苞事,可不勉而师之乎?”子的义务就是父母的权利,而父母的权利是可以无限制地膨胀的。所以,朱熹甚至把万章的问题拿来设问道:“且如父母使之完廪,待上去,又捐阶焚廪,到得免死下来,当如何?父母教他去下井,待他下去,又从而掩之,到得免死出来,又当如何?”朱子认为,即使父母真的这样做了,也不能怨忿不满,而是应该象舜那样,“一心所慕,惟知有亲”,老老实实地尽为子的孝道。这分明是在公开地大肆宣扬“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而且还要对父母无怨无尤、感激涕零。

个人的身体不属于自己,个人的意志当然更是属于父母、家庭、家族的。个人的理想、追求、一切行为都应该以家庭利益,以孝道为中心,不可违逆父母之心。比如,理学家虽然明知“科举累人不浅,人多为此所夺”,但又认为个人必须为践履孝道而牺牲自己:

家贫亲老,仰事俯育,或先祖遗愿,父母责望,“故不可不勉尔。”若是“硬要拂父之命,如此则两败,父子相夷矣,何以为学!读书是读甚底?”

不过,程朱与张载还是有所区别的,程朱不是以百依百顺的曾子或待烹的申生作为行孝的典范,而是处处把舜当成孝子的榜样。

有问:“曾子之孝与舜之孝,优劣如何?”程颐日:“家语载耘瓜事……孔子闻而怒。曾子至孝如此,亦有些失处。若是舜,百事从父母,只杀他不得。”有问:“如申生待烹之事,如何?”答日:“此只是恭也。若舜,须逃也。”可见,程朱对张载所主张的走向极端的孝行,即“愚孝”,还是稍有修正的。这与程朱的“贵权”原则是一致的。

无论如何,宋代以后,在统治者的褒奖和理学家的倡导下,封建孝道作为纲常礼教的核心,已经暴露出其钳制人性的一面。“盖父母者,子之天地也”,若违背或怠慢天地的意愿,则必有“雷霆之诛”、“幽明之谴”,所以,对父母的任何无理要求,人子都只有俯首贴耳,垂目而受。“母虽不慈,子不可以不尽子道,……母生之身而母杀之死者,且不敢怨……孝子之于亲,纵受其虐,不敢疾怨。”封建社会后期,“天下无不是底父母,父有不慈而子不可以不孝”成为世人的普遍观念,并被列入《幼学琼林》等蒙学教材中。子女完全丧失了独立的自我,沦为父家长的奴隶:“子之于父,弟之于兄,犹卒伍之于将帅,胥吏之于官曹,奴婢之于雇主,不可相视为朋辈,事事欲论曲直。……若以曲理而加之子弟,尤当顺受而不当辩。”;封建孝道完全堕落为“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蒙昧主义:

“子弟受长上诃责,不论是非,但当俯首默受,毋得分理”,“父母即欲以非礼杀子,子不当怨。盖我本无身,因父母而后有,杀之,不过与未生一样。”甚至连黄宗羲也说:“故父行未必尽是道,在孝子看来,则尽是道,所谓‘天下无不是底父母’,实实如此。就如世俗之父母,嘻嘻嚆嚆,非是望我太切,则是虑患太深,原无有不是处。未有舍父母而别求所谓圣贤者。从来弑父与君,只见得君父不是,遂至于此。”这是封建孝道理论和孝道实践发展的必然,是封建孝道走向没落的表现,也是封建制度行将就木的预兆。

其二,造端于唐代的割股疗亲的愚孝之风到宋元时代越刮越剧,而且花样翻新。失去了理智的孝子们把孝道作为自己生命的精神支柱,对行孝表现出一种宗教信仰式的狂热,如同宗教徒为证明自己对造物主的崇敬而斋戒、禁欲一样,自伤、自残、自戕以全孝心、成孝道,遂为屡见不鲜之事。从这个意义上讲,孝道,尤其是封建社会后期的孝道,在世俗社会的确具有宗教的功能。孝道被异化到面目全非、登峰造极的地步。

传统儒家孝道认为,身体发肤,皆是父母所遗,毁伤乃是不孝的行为,因而才有乐正子春伤足不出、自怜涕泣的故事。粗略地翻检前代史书,也没发现有以自己体肉为父母药饵的记载。唐代以.后,随着三教合流趋势的明朗化,随着佛教对孝道宣传力度的加大,佛教传说中舍身供养、以血肉疗病的习俗也随之而脍炙人口.并导致中土民众的由信仰而仿效。佛经里有许多以己身布施众生的本生故事,如“萨埵舍身”、“尸毗割股”、“割肉贸鸽”等。据《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载:“有王太子,……道见一人,得疾困笃,见已有哀伤之心。问于病人:以何等药,得疗即痊?病人答曰:唯王身血,得疗我病。尔时太子,即以利刃刺身出血,以与病者。至心施与,竞无悔恨。”重庆宝顶山大佛湾所见的《大方便报恩经变相》中,有忍辱太子剜眼出髓医父王疾病的故事画,图中所刻经文日:“释迦因地行孝,剜眼出髓为药。大藏佛言:忍辱太子知其父身婴重病,……太子问日:药是何物?大臣答言:是不嗔人眼睛及其骨髓。

若得此药,病可得救。”也许是在此类传说影响下,唐人遂以为人肉可以疗痼疾。更兼“唐时陈藏器著《本草拾遗》,谓人肉治赢疾,自是民间以父母疾,多到股肉而进。”盛行于封建社会后期的割肉疗亲的愚孝行为由此而滥觞、蔓延。

《新唐书?孝友传》中列举了“京兆张阿九、赵言,奉天赵正言、滑清泌”等共29位割肉疗亲的孝子。“孝友传”中也有数例此类孝行记载。如池州何澄粹,“亲病日锢,俗尚鬼,病者不进药。澄粹剔股肉进,亲疾为疗。”安丰李兴,“父披恶疾,岁月就亟,兴自刃股肉,假托馈献,父老病已不能啖”。后来柳宗元为之作《孝门铭》。

涪城章全益,“少孤,为兄全启所鞠。母病,全启到股膳母而愈。及全启亡,全益服斩衰,断手一指以报。”

同类推荐
  • 山西民俗

    山西民俗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剌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中华成语故事

    中华成语故事

    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是以历史典故、传奇故事、寓言故事、历代典籍、诗词歌赋等为基础,表达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言行举止的固定词组或短语,具有言简意赅、言近旨远、画龙点睛等特点。人们可以通过成语故事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宝贵的文化遗产、高超的智慧。学习成语,可以积累语言词汇,丰富知识;正确运用成语,可以极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本书精心选择了常用的、故事性较强的爱屋及乌、朝三暮四、厉兵秣马、饮鸩止渴、走马看花等300多条成语,篇目编排按照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以方便查阅。每个成语独立成篇,按照“解释”“出处”“故事”的体例编写。成语的“解释”和“出处”,以新版《辞海》《辞源》为依据,确保其准确可靠;“故事”则在不违背史实的前提下,通过适当的文学加工,铺陈故事情节,使之通俗生动,饶有趣味。
  • 白鹿论丛

    白鹿论丛

    白鹿书院的卖点即重点是推广传统文化。5月28日陕西省隆重举行的纪念司马迁诞辰2000周年大型的电视直播活动“风追司马”,我来了,这次白鹿书院成立我也来参加,为什么两次都来呢?因为考虑文化问题。但究竟什么是文化?可以说我们的兵马俑、秦陵是,从羊肉泡摸到葫芦头也都是文化。现在文化特别泛滥,文化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酒文化、食文化、茶文化等等。那么究竟什么是文化,文化对我们有多么重要?我不是学者类型的人,是个在实践中摸索、自我思考的人,学习、看书只是作为我的一个参考。我得出的文化是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产生的一种思维方式。
  • 纵横兰州

    纵横兰州

    苍茫的高原,巍峨的群山,滚滚的河水,豪迈的皇天后土,孕育着从远古走进新时代的一辈辈兰州人,奋发图强,昂扬奋进,使兰州从小到大,由弱变强。走近兰州的山山水水,穿越历史的深邃,那些山野的花香,那些挂满枝头的果实,那些车水马龙,那些耸入云天的大厦高楼,那些英雄,那些庙宇,那些大佛与菩萨,承载着历史,书写着人文,让兰州魅力四射,奔涌着激情,洋溢着青春,展现着丰采与活力。大山大水的兰州,脚步紧踏着时代的鼓点,心儿紧贴着母亲的胸怀,正在继往开来,开拓进取,创造着一个又一个新的奇迹。
  • 回族民间文学导论

    回族民间文学导论

    《回族民间文学导论》,内容不仅涉及到回族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叙事诗、说唱艺术等,而且还对回族民间文学形成与发展史以及理论架构作了比较细致入微的分析与探讨,许多材料与观点较之以往的研究都有较大的充实与突破。
热门推荐
  • 邪帝独宠妻腹黑大小姐

    邪帝独宠妻腹黑大小姐

    世人面前的腹黑女,师傅面前的乖乖女。比演技?姐可是拿过小金人的。比容貌?亮瞎你的狗眼。比背景?姐身后有人。比脸皮?sorry啊,姐认输。“师傅,我饿了。”璎珞眨着动人滴大眼睛,一副你不给我吃饭的样子。“小珞儿,说过几次了,不要叫师傅,叫夫君,为夫是不是该惩罚你这个没脑子的了。”某只妖孽笑的奸诈。看璎珞如何在这个异世上,混。
  • 道者为尊

    道者为尊

    圣灵大陆三万年来,无一人成功飞升天道,天地间灵气只增不减。看似是修真乐园,实则初露灭世危机。一天,七彩天象突然降临雪山之巅,一众顶级修真者为此大打出手。忽然天象褪去,却只为世人留下一个女婴。众人经过激烈以命相搏,最终妥协确定女婴归宿与将来命运,然后纷纷离去。殊不知真正的主角道云初还在积雪之中,被心存侥幸的一位高人所收养。在师傅刻意隐世庇护下道云初健康长大,修得一身本领却思想单纯。然而,终将独自面世历练的他不知人心险恶,前方等待的只有阴谋重重,危机暗藏汹涌。看尽人生百态经历生死磨难,大难不死的道云初方才醒悟,光有修为不足以立世,更要有比对手更精明残忍的手段。道云初终究是佛还是魔?是英雄还是枭雄?他的身世因何来,天地因何而变?一切尽在《道者为尊》。这里有阴谋、有现实、有热血、有探险、有红颜、唯独没有意淫。
  • 七杰安邦

    七杰安邦

    先国公毙,国乱岁凶,四方扰攘,七杰安邦。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自然博物馆

    自然博物馆

    种种经历,牵引着野丫头周一诺进一步探索真相之旅。
  • 再也不当英雄了

    再也不当英雄了

    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危机与绝望而来的,是人类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超级英雄。在他的带动下,不断涌现出了大量的超级英雄。但是他在持续战斗了五年之后,却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之中。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偶像公主之星际

    偶像公主之星际

    一对姐妹花,在星际学院里认识了很多朋友,并和她们一起开始了属于自己的偶像活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魔道仙侠

    重生魔道仙侠

    正在做首席弟子,晋级副掌门任务的陈雨,在任务快完成的时候,居然穿越了!“该死,我居然穿越了,我得赶紧看看,我投生的是不是有矿家族!”“坑啊,怎么又是地狱级难度?”陈雨没办法了,只能走上抢夺法宝的套路了。何为正邪?入魔也是正!蜀山类游戏。收藏,是对我最大的支持!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