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20100000041

第41章 两宋至明清:理学的孝道论证与佛教的孝道建构(下)(4)

佛教也认为赡养、照料父母是人子应尽的责任。佛教认为,僧尼辞亲出家,并不是放弃自己赡养父母的责任。佛教强调,吃斋念佛固然对修行大有裨益,但还必须以世间善行作为“助缘”,才能证悟佛法,而孝养善事父母就是世间最大的善行。所以,僧尼出家前要先安顿好父母的生活,出家后如果父母的生活失去依靠,也要节衣缩食、尽心竭力奉养父母。佛教进一步提出,布施圣贤“不如孝事其亲”,父母就是家中的佛,“有亲在堂,如佛在世”,要将父母当作佛陀一般来敬奉,孝敬双亲是最大的功德。佛教还提出了孝为戒先、孝为戒本:“戒虽万行,以孝为宗”;“夫孝也者,大戒之所先也。”这就把持戒修行都统一到孝道上来了,孝敬父母成为得道成佛的必要条件。

儒佛孝道内涵上的歧异主要体现在对父母精神上的敬养方面。儒佛孝道都认为,物质上的养亲孝亲只是小孝,对父母精神上的孝敬才是大孝。如,儒家讲“上孝养志,其次养色,其次养体”,佛教说“孝之大者在乐亲之心。”但是,在“敬养”的内涵方面,儒佛孝道是有区别的。

莲池大师把世俗孝道概括为三个层次:“一者承欢侍彩而甘味以养其亲;二者登科入仕而爵禄以荣其亲;三者修德励行,谓成圣贤以显其亲。”最低层次的孝是菽水承欢、彩衣娱亲,让父母衣食住行没有匮乏、生老病有所倚靠,这是物质上的孝;第二个层次是登科入仕,让父母尽享荣华富贵,这是较低的精神层次上的孝敬;第三个层次是建功立业、成圣成贤,名声昭于时,利泽施于后,光耀门楣、显扬宗族,这是儒家孝道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但是,在佛教看来,世俗之孝只是尽一些琐碎的、微不足道的养亲义务,即使是显亲扬名、光祖耀宗,也依然是“小孝”。只有学道弘法、修德成佛,报答多世父母的恩德,才是真正的“大孝”。这种“大孝”由低到高也包括三个层次:

一是出家修行,为父母修福造经,度父母亡灵脱离六道轮回之苦。佛教认为,僧人舍俗出家,表面看来是离家疏亲,实际上是舍小孝而成大孝,“一子成道,九族超升”,出家修行同样能够荣亲耀祖、光前裕后。僧侣修心念佛,“能为父母作福造经、烧香请佛、礼拜供养三宝,或饮食众僧,当知是人能报父母其恩”,因而才是对父母恩德的报答。佛教特别注重超度父母的亡灵,主张“不仅于父母生前而当孝敬,且当度脱父母之灵识,使其永出苦轮,常住正觉”,进行造经念经、盂兰盆会等的目的,就是祈求往生的父母离尘垢恶道,长驻净土,永享安乐。

二是善巧劝谕,让父母见佛闻法,勤修定慧,了脱烦恼生死。

佛教认为,“父母得生净土受诸快乐,岂不嘉哉?平生孝养正在此时。”莲池大师就讲:“出世间之孝,则劝其亲斋戒奉道,一心念佛,求愿往生,永别四生,长辞六趣,莲胎托质,亲觐弥陀,得不退转。

人子报亲,于是为大。”《佛说孝子经》中佛谆谆告诫沙门:“若不能以三尊之至化其亲者,虽为孝养,犹为不孝。”所以,在佛教看来,劝导父母皈依三宝,持斋念佛,断除三途辗转之苦,于女才算成就了大孝,“人子于父母,服劳奉养以安之,孝也;立身行道以显之,大孝也;劝以念佛法门,俾得生净土,大孝之大孝也。”

三是由救济今世父母而救济多世父母、普渡有情众生,这才是至孝。在佛教看来,竭尽股肱之力孝养父母,或为父母割股剜目、赴汤蹈火、历尽劫难,并不足以报答父母的大恩大德;为父母造经祈福、超度父母亡灵,这种孝道仍然是狭隘的、有限的。只有将救济今世父母扩大为救济多世父母,将报答父母恩德的孝心化为对有情众生的大慈悲心,以菩萨道解救众生困厄,让一切众生止恶修善,敬信三宝,才能报答父母浩大的恩德,才是最大的孝行。佛教的报众生恩,佛教的放生,无不是孝心的扩展。由此可见,佛教的孝心就是慈悲心,孝道也就是菩萨道,举凡六度万善、菩萨百行,无不是孝道的扩充:“孝养为百行之先,孝心即是佛心,孝行无非佛行。”

释迦牟尼和地藏菩萨被奉为佛门两大孝子。所谓“大孝释迦尊,累劫报亲恩”,佛陀躬行孝道,不仅在于他为父担棺、为母说法,更在于他舍身出家,以救度众生为己任。正如孙绰在其《喻道论》

所云:“故孝之为贵,贵能立身行道,永光厥亲。……昔佛为太子,弃国学道,……还照本国,广敷法音,父王感悟,亦升道场。以此荣亲,何孝如之?”地藏菩萨发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以慈悲之心承担众生的苦难。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正是佛教的大孝精神。

可以看到,在对孝道内涵的理解上,儒家孝道世俗的、人文的旨趣与佛教孝道浓厚的宗教色彩,体现出人文与宗教,即世间与出世间孝道的分野。

三、推己及人与慈悲众生:孝道境界上的歧异

性善是儒家对人性的主流看法,性善论与佛性论有许多相通之处,儒家的“涂之人可以为禹”与佛教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如出一辙。但是,儒家思想是即世间的,其关注点始终在于人类社会、在于人类自身,不出乎六合之外;而佛教思想是出世间的,佛教以无限时空为背景而展开自己的理论,佛教孝道所及,是整个三千大干世界的有情众生。佛教所谓的“众生”,不仅仅指人类,也包括一切有情识的生物,这就使佛学比儒学具有更宽广的理论视野,相应地,佛教孝道也呈现出比儒家孝道更开阔更深远的境界。儒佛孝道对于行孝主体和行孝对象上的不同看法,就是这种分别的反映。

儒家认为,孝道是做人的根本,是人优异于动物的独特之处,而佛教认为包括动物在内的众生都具有孝心,都可以成为行孝的主体。

儒家突出人的价值,强调“惟人,万物之灵”,认为道德是人的属性,“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只有人不仅有气、有生、有知,而且有仁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所以,孔子、孟子在讲到孝道中所蕴含的“敬”的内涵时,都把“敬”视为人与禽兽的区别。孔子讲:“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孟子说:“食而弗爱,豕交之也;爱而不敬,兽畜之也。”可见,儒家认为孝道是人所特有的道德行为,是人和动物相揖别的标志之一,所以不忠不孝的叛臣逆子被贬称为“禽兽”。“有知而无义”的动物即使偶尔有“报答”亲恩的行为,也只是一种本能,如乌鸦之反哺、羊羔之跪乳。

佛教则不然。从缘起、平等出发,佛教认为有情万物皆有佛性,孝是包括禽兽在内的众生共同的本性。因而,佛教将孝道由人而扩展到动物,六道众生都可以成为行孝的主体。《大方便报恩经变相》中就记载了鹦鹉采谷孝敬盲眼父母的故事。

孝的对象是父母,这一点是儒佛孝道的共识。区别在于,儒家孝道所指向的只是自己今生今世的父母,佛教的孝则延及到多世父母。

儒家没有三世因果的观念,所关注的只是现实的社会和现实的人生,所以儒家孝道也是针对父母此生的孝事,“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奉养敬事、祭祀缅怀,这由生到死的整个过程,都是对父母今生今世而言的。

佛教则超出了血缘关系的链条,把孝道扩展到佛法所及的整个有情世界:由孝顺自己的父母到孝顺众生的父母,由孝敬今世的父母到孝敬过去以及未来多世的父母,佛教把孝道普及到三界六道无量众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为我们展现了一片更为广阔的时空。

佛教认为,众生在三世、六道中轮回流转,循环往复,无始无终,人的一生仅仅是无限的生命延续中的一个片断,是无尽的生命链条中的一个环节,众生关系密切,互相有恩:“有情轮回生六道,犹如车轮无始终。或为父母为男女,世世生生互有恩。”六道中的任何神、人、畜生甚至饿鬼,都可能曾经是、或者将要是自己的父母,一切有情都可能是自己多生多世的父母:“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

同类推荐
  • 风流与盛世: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化简史(中国文化简史)

    风流与盛世: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化简史(中国文化简史)

    本套书稿是一部按朝代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梳理的历史类普及读物,分为春秋战国、秦汉卷,魏晋南北朝、隋、唐卷,宋、元卷,明、清卷,共4卷。本书是本套书中的一卷,内容为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中国文化。全书体例规范、内容翔实、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是一套中国古代文化入门级的读物,有助于读者快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
  • 水浒群星闪耀时

    水浒群星闪耀时

    周梅森、周浩晖联袂推荐,重续水浒传奇的黑色幽默故事集。一晚上可以读完的水泊梁山新传奇;一辈子都思考不完的中国生存故事。精彩的架空故事集,满眼的黑色幽默背后是赤裸裸的中国人情洞察。本书以众所周知的梁山英雄为写作对象,重点书写其上山后、招安前的日常生活,涉及他们的喜怒哀乐、同类中人、乡愁怀旧、未来憧憬、命运追问等。书中涉及宋江、武松、鲁智深、李俊、燕青等等耳熟能详的人物而显得有些“改编”与水浒研究的意味,但鉴于所有人物皆为虚构,本书稿的内容是虚构之上的虚构,旨在宏大叙事的语境下突出个人的细微之处和命运感。
  • 兰州历史文化(二)

    兰州历史文化(二)

    兰州是甘肃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居南北之中,扼东西要塞,黄河横穿境内,地势沿河起伏。悠久的历史、绚丽的文化,形成了集民族文化、黄河文化、丝路文化于一身的兰州历史文化。这种文化结构,不仅奠定了兰州人民纯厚朴实的文化基质,而且影响着一代代兰州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是她的文脉传承。挖掘整理、弘扬光大使其绵延不绝,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兰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但由于种种原因,保存于地面上的历史文化遗存并不多,因此,通过文字记载,保存历史记忆显得尤为重要
  • 四大名石故事

    四大名石故事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国学知识全知道

    国学知识全知道

    “国学”一说,最早见于近代思想家章太炎先生的《国故论衡》。顾名思义,“国学”就是中国之学,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中创造的文化。国学堪称中国人的性命之学,中华文化的学术基础、固本之学,是增加传统文化素养的学问。已故有名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曾提出“大国学”的概念,他说:“国学应该是‘大国学’的范围,不是狭义的国学。国内各地域文化和56个民族的文化,都包括在‘国学’的范围之内。”也就是说,广义的“国学”,就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是中华各民族很好传统文化学术思想的总称。国学汇通思想学术、典籍制度、百行百艺、礼仪民俗,蕴含国脉、国魂、国本,是中国人的根基所在、尊严所在。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学热再次兴起,如今方兴未艾。
热门推荐
  • 你装什么呢

    你装什么呢

    穿越而来的你,脑袋里面装的东西确实比别人多。但是,在我面前。你别装。
  • 系统之攻略世界

    系统之攻略世界

    唐如如不敢相信自己是这个死法离开了世界,被无良的系统拉去当执行者做任务。一个又一个世界,每个决定都很重要,唐如如该怎么做决定,她能否复活呢(大家看看图个开心)
  • tfboys:冥冥之中

    tfboys:冥冥之中

    一位少女遇见一位少年,少年对少女一见钟情,但都不说,可惜少女遇见了另一少年喜欢上了他。那么最终到底少女和谁在一起了呢?
  • 黑粉说影帝他喜欢我

    黑粉说影帝他喜欢我

    闷骚总裁影帝×人美心善小花本文又名:《人美心善的国民小花与她的闷骚男友》…——18岁那年,沈星柔觉得自己遇到了真命天子,不顾家人的反对义无反顾的为了他踏入娱乐圈。28岁那年,沈星柔感觉自己好像做错了,那个曾经说喜欢她的人背着她和别人在一起,而她从国民小花变成人人喊打的白莲花,心如死灰,含恨而终——————重活一世。,沈星柔回到了自己16岁那年,一切都没有开始一切都可以挽回沈星柔励志不重蹈上一世的覆辙只不过,这位影帝大人,上一世怎么没见你对我这么好?可不可以不要对我这么好?要知道我的黑粉一大半都是你的粉丝这是怎么回事?……在沈星柔的再三保证下各位粉丝终于放下了心。可谁想第二天某位影帝大人发博晒了个结婚照,并配文:阿星,妈问我们什么时候要孩子?众粉丝:“????”沈星柔:“……”
  • 顾少有点撩人

    顾少有点撩人

    【1v1,宠文青梅竹马】订下娃娃亲,再次相见已是夫妻。站在全球顶尖的男人帅气无比,高冷极致,可是只对她倾心。于是就这么放心的把自己嫁了,原本发誓一辈子不生娃,可是顾少好撩,到底是顶不住啊!终于,在某一天,“老公,我要给你生小不点啊!”一年后,“恭喜顾总,顾夫人又双叒叕生了一对双胞胎。”苏妍妃:“我再给你生我就不是人。”一月后,“恭喜顾太太,怀了个小小姐。”
  • 毒倾天下冥君爆宠小妖妃

    毒倾天下冥君爆宠小妖妃

    她,本是21世纪上官家族嫡女,杀手雪魅,却遭受表姐和爱人的背叛而死,一朝穿越成了废柴。他,是冷漠无情的夜王,却对她暗生情愫,二人心中相恋却浑然不知。那日,他因她而被暗算,命悬一线,两人才知道心意。从此,她为他报仇,机缘巧合来到异陆,从此开始了一段纠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兽侵天下

    兽侵天下

    人类,你们该觉悟了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快穿之宿主要上天

    快穿之宿主要上天

    身为一个女生,刘昀表示自己很知足,平时没事吐吐槽,打击打击人,偶尔调戏调戏大街上路过的小美女,这人生让刘昀很惬意。但谁能给她解释一下,为何自己脑海里多了一个自称为系统的东西,还说要自己穿越,完成任务,刘昀表示,你当我是马戏团的动物啊,让我干啥就干啥!不给好处,自己滚蛋。系统:……系统表示:宿主你咋不上天(写的不好别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