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417300000046

第46章 投身泥河湾考古与科研的部分中外专家简介

巴尔博GeorgeB.Barbour(1890—1977)

英国地质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讲师,1922—1926年期间任燕京大学教授。他是泥河湾层的发现和命名者,也是进行泥河湾盆地地层与地貌研究、拉开泥河湾盆地科学研究序幕的第一人。

德日进PierreTeilharddeChardin(1881—1955)

原名泰雅尔·德·夏尔丹,德日进系中文名字,是法国哲学家、神学家、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他把“泥河湾层”再次划分为上维拉弗朗和下维拉弗朗两部分,是泥河湾科学奠基人之一。

桑志华EmileLicen(t1876—1952)

法国著名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考古学家、科学院院士。他是“泥河湾哺乳动物群”的发现者和发掘者,“如果没有他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对桑干河的动物群则仍然一无所知”。

杨钟健(1897—1979)

中国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1948年,他作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参加了伦敦第18届国际地质大会,正式提出将泥河湾层作为早更新世地层,获得大会通过并正式作出决议,从此泥河湾地层成为中国北方相当于欧洲维拉弗朗层的早更新世标准地层而著称于世。

裴文中(1904—1982)

史前考古学家、古生物学家,是北京猿人头盖骨第一个的发现者,也是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奠基人。在他生命弥留之际还组织指导泥河湾盆地的旧石器考古调查。他生前最后触摸的标本就是泥河湾盆地发现的旧石器,可以说他是带着对泥河湾旧石器的思索离世的。

贾兰坡(1908—2001)

中国著名的旧石器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他是一位虽没有大学文凭却攀登上了科学殿堂顶端的传奇式人物,在11天之内连续发现了三个“北京人”头盖骨,而且第一个明确提出“泥河湾期的地层才是最早人类的脚踏地”的著名论断,为研究泥河湾人类起源和进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刘东生(1917—2008)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原主席、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一级研究员。

王择义(1905—1979)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太原工作站站长、著名考古专家,分别于1963和1965年发现了峙峪和虎头梁遗址,与盖培一起拉开了泥河湾早更新世旧石器时代帷幕,首先将中国历史推进到100万年前。

周廷儒(1909—1989)

浙江省富阳市人,著名地貌学家、自然地理学家,新生代地理学的创立者,中科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3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获学士学位。1948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获硕士学位。

周廷儒院士对泥河湾盆地研究的开拓性贡献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首次确认虎头梁“冰卷泥”并阐释其环境意义,揭示了“华北更新世最后冰期以来的气候变迁”历史。

第二,开创泥河湾盆地新生代地理环境演变的综合研究,指导完成了泥河湾研究的第一篇硕士学位论文、第一项基于湖相沉积钻孔的环境演变研究成果、第一部综合研究泥河湾地理环境演变的学术专著。

第三,开拓泥河湾地貌与第四纪野外教学基地,创建了“新生代古地理研究室”,多次率领师生到山西大同等地实习。

张宗祜,1926年2月19日出生于河北省满城县,工程地质学家、水文地质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两院院士。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研究员。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55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获副博士学位。主要著作有《中国黄土》《中国第四纪地质》等,主编了《中国水文地质图集》《中国黄土类土工程地质图》《中国黄土高原地貌类型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毗邻海区第四纪地质图》等。对黄土地层划分、工程地质特性与微结构的关系、土壤侵蚀、水流运移规律、黄河治理、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第四纪下限等方面都有创新、独特的观点。他多次到泥河湾考察,并指导寻找建立泥河湾层型剖面研究工作。

吴新智,安徽合肥人,1928年6月2日生,汉族。古人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1999年当选中国

科学院院士。

他在1984年与两位外国人类学家联名提出现代人起源的多地区进化说,主张现今的四大人种分别起源于中国、非洲等四个地区,他们在各自的地区相对独立地连续进化,互相间有一定程度的基因交流,使得全人类发展成一个多型种———智人。现在这个假说已成为世界上这个研究领域两个影响最大的学说之一。他将现代人起源的多地区进化说涉及中国的部分扩展开来,于1998年为我国的人类进化提出新的假说:连续进化附带杂交,主张中国古人类连续进化为主,使得在经过了100多万年相对独立的进化后,中国人还能保有与其他人群易于识别的形态特征;与其他地区人群的杂交是少量的,但足以使中国人与其他人群能维系在同一个物种内。他发表了80余篇学术论文和专著,其中20余篇(册)在国外发表。1990年获选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1991年以中国远古人类的研究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邱占祥,古脊椎动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1936年3月生于山东省青岛市。1960年莫斯科大学毕业。1984年在德国美茵兹古堡大学获博士学位。兼任全国地层委员会委员,中国第四纪委员会常务理事。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邱占祥院士主要从事新生代地层和哺乳类化石研究。证明了古新统在我国的广泛存在,是20世纪70年代古生物界的重大突破之一。邱先生在山西榆社建立起我国第一个有丰富哺乳类化石和古地磁年龄的上新统完整剖面;在兰州盆地把原定为中中新世的咸水河组确定为早渐新世到中中新世的地层,发现了5个不同时代的哺乳动物化石层位;在临夏盆地近70个化石地点中发现了8个不同层位的哺乳动物群,确认了该盆地是欧亚大陆最大的晚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产地和最好的陆相晚新生代地层剖面。他将我国新近系分出15个有代表性的哺乳动物群层位(NMU)和欧洲的17个哺乳动物带(MN)相对应,使该年代的生物与地层研究再次跻身国际前列。

朱日祥,1955年出生,山西省大同市人。1978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物理系。1984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89年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获博士学位,之后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为法国奥尔良大学荣誉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兼任第三世界科学院地球科学奖励委员会委员。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朱日祥院士长期从事地球科学基础理论和实验研究。解决了陆相沉积物剩磁复杂性和记录地磁场信息不确定性等理论问题,首次确定了争论已久的河北泥河湾盆地小长梁和马圈沟旧石器遗址的年代,为认识早期人类走出热带非洲进入欧亚大陆的时代、迁徙路线及其适应环境的能力做出了重要贡献。获第三世界科学院地球科学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一)、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一等奖、1994年获首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国科学院首届“百人计划”优秀科研团队称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40余篇,其中150篇被SCI收录,被SCI引用2000余次。

相关论文及专著:《泥河湾盆地岑家湾旧石器遗址的古地磁定年》;更新世打通火山群地磁场古强度的测定,1986;人类在东北亚的最早出现,2001;中国古人类文化遗址的古地磁年代测定,2003;人类最早出现在东北亚高纬度地区的新证据,2004;泥河湾盆地磁性地层学定年与早期人类演化,2007。

高星,出生于1962年2月。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人,中国著名旧石器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博士生导师,现任国际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中国委员会(ICOMOS/China)执委,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古人类—旧石器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古人类—旧石器专业委员会主任(2004—2006),AsianPaleolithicAssociation(亚洲旧石器考古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周口店古人类博物馆副馆长、遗址管理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中国考古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吉林大学边疆考古中心学术委员、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内蒙古博物馆顾问。担任《人类学学报》副主编,《第四纪研究》副主编等职务,《北京人》杂志副社长、副主编,《中国考古学》(英文版)顾问,《科学通报》编委,《化石》杂志编委,ThereviewofArchaeology编委,Archaeology,Ethnology&AnthropologyofEurasia编委,L’anthropologie编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承担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家文物局等多项重大项目。

主要研究领域为古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范围包括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史,更新世人类在东亚地区的生存模式和技术发展,东西方旧石器时代文化比较研究以及现代人类的起源等。提出“中国旧石器时代两期断代说”和东亚古人类“综合行为模式”。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编著有《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20世纪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石器微痕分析的考古学实验研究》等专著。

相关论文及专著:德日进与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早期发展,2003;虎头梁遗址楔型细石研究,2006;虎头梁遗址中的细石器技术,2007;虎头梁尖状器功能的微痕研究,2010。

李凤麟,1933年出生,1953年进入北京俄语专门学校留苏预备班学习,1954—1959年到北京地质学院地质系普查专业学习五年,毕业后留校在地质系与古生物教研室任教,历任中国地质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科研处处长,兼任中国古生物学会副秘书长和国土资源部“国家地质公园专家评委会”评委。

其1963年起介入泥河湾的考察,曾在泥河湾对下沙沟进行详细的考察,在郝家台中部发现化石,在红崖发现红崖沉积和三趾马红土。其多次参与泥河湾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建立谋划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发展规划等重大项目的论证和审定。

郑绍华,汉族,1940年3月生于四川遂宁市。1960年从遂宁高中考入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地貌专业。1965年毕业后分配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工作至2000年退休。1994年被评为研究员。曾在西藏、青海、甘肃、陕西、山西、河北、辽宁、云南、贵州、重庆、湖北、山东、安徽等省从事过古人类与古哺乳动物化石的考察、发掘和研究。后期主要从事小哺乳动物化石的研究,发表文章(包括专著)数十篇。

相关论文专著:泥河湾地层中小哺乳动物的新发现,1981;河北蔚县东窑子头大南沟剖面中的小哺乳动物化石,1991;泥河湾盆地上新世小哺乳动物生物地层学及相关问题讨论,2003;河北泥河湾盆地典型剖面地层学研究进展,2004;泥河湾盆地洞沟剖面上新世/更新世小哺乳动物,2006;蔚县盆地牛头山(铺路)剖面晚上新世/早更新世小哺乳动物,2007;泥河湾盆地马圈沟遗址化石哺乳动物及年代讨论,2008;泥河湾盆地上新世生物地层序列与环境,2008。

李容全,1937年生于河北省滦平县。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貌学专业(五年制本科)。1961—1978年在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工作。1978年5月至1998年10月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原地理系),主要从事地貌学、沉积学和第四纪环境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曾任教育部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委员,《第四纪研究》《地理科学》《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学术期刊的编委。2004年受聘为泥河湾地质遗迹保护区学术顾问。他发表的70余篇(部)学术论著,内容涵盖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与冰缘,地貌与环境,湖泊与环境,新构造运动,水土流失,环境考古等方面,其中学术专著《内蒙古高原湖泊与环境变迁》(1990)作为“晚更新世以来环境演变及其影响评价研究”成果的一部分,获1992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黄万波,男,1932年出生于重庆市忠县。1954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巫山人”“蓝田人”“和县人”等重要古人类化石的发现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研究员,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特约研究员,重庆三峡古人类研究所名誉所长,重庆龙骨坡巫山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发表学术论著百余篇(部),撰写的科普读物近百篇(部)。曾荣获中国科学院首届竺可桢科学奖,自然科学一、三等奖,裴文中科学奖,振兴重庆争光贡献特别奖。享受政府特殊贡献津贴。

学术成果包括“泥河湾盆地晚新生代几个地层剖面的观察”《巫山猿人遗址》《200万年前的山寨》《巫山迷宫洞试掘报告》《远祖之谜》等,其中“亚洲的早期人类化石及其石器制品”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

同类推荐
  • 便纵有千种风情

    便纵有千种风情

    柳永,始终行走在宋朝仕途的边缘,他以傲视才情挥就迤逦宋词,他以真心温暖那些倾城女子。想弃了浮华,醉了烟花,终是不舍;想远了脂粉,一心求仕,也未成行。《便纵有千种风情》为散文体传记,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背景,以柳永的词为脉络,运用散文化笔法点评、赏析,进行个性化、情感化解读,展开柳永一生的爱情传奇与功名得丧。
  • 孔雀西南飞

    孔雀西南飞

    1981年我去攀钢,首先激起我创作激情的,是很有大将风度的“好一个黎明”!第二篇报告文学,专写赵忠玉。题目叫:《得人心者》。今天我读别人写攀钢、写赵忠玉的文章,仍禁不住叹日:得人心者,得天下也。啊,又见攀钢,又见攀钢。
  • 你不必完美

    你不必完美

    活着是为了追求什么?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怎样的一生才不后悔?几乎每个人都不止一次在心底叩问过自己这些问题。回答这些问题,既要了解社会,更需认识自我。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标准答案永远只存于自己心中。涉江而过,芙蓉千朵。生命厚重漫长,却又似浮光掠影。在缤纷迷离的光影交错中,你望见自己的倒影了吗?打开《新语文课外读本:你不必完美》,看看那些名家们是如何看待时间与生命、思索自我与人生吧。
  • 指尖上的华尔兹

    指尖上的华尔兹

    《指尖上的华尔兹》作者指尖旋舞的情愫是跟着年龄而走,或是时节、风景,一段心历,一段感悟。人生的味道,揉碎,潋滟于流光飞舞里,静静消融,每一篇,都隐约闪光点点,若以琥珀释之,应是极品。本书包括:琵琶弦上说相思,零度沸腾,不为繁华易素心等内容。
  •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故事新编——鲁迅作品精选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故事新编——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热门推荐
  • 木鱼的日记

    木鱼的日记

    就是日记,就是记日常,很平淡,却是我喜欢的一切。
  • 你是我的宝藏女孩

    你是我的宝藏女孩

    请记得,曾经有一个女孩愿等你,你只管努力。
  • 不停出租我自己

    不停出租我自己

    (前期出租男友,后期多以正能量为主,不喜勿入。)穷到走投无路只能吃土的时候,出租软件从天而降。【请尝试开启本软件。】于是牧秋点开了……【恭喜宿主成功激活本软件,从此以后希望登录者勤奋接任务,若长时间不接会有惩罚的哦。】某人下身一亮,于是牧秋开始悲剧的出租生涯。志愿者,司机,人肉沙包,义工,男朋友,爸爸,妈妈……等等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牧秋变不成的。从此世上少了一个穷/比,多了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打工男。牧秋:“这是一个十分悲伤的故事,唉!不说了,还有十条街的要打扫呢!”
  • 佛眼观处世

    佛眼观处世

    佛法是一种使人在日常生活中摆脱痛苦的智慧。它不是战场上的金戈铁马、运筹帷幄;也不是情场上的你侬我侬、缠绵悱恻;更不是官场上的升降沉浮,勾心斗角,它就是一种生活智慧。它教我们怎么在日常生活中,在行住坐卧、柴米油盐中,获得一种任运自由的心境。佛说“境由心生”,幸福与不幸,快乐与不快,欢喜与忧愁都是一种主观心态。一颗乐观的心,一颗坚毅的心,一颗健康的心是不会被生活中的任何风雨所折服的,自己的心才是人生的快乐之源。可是,现代人“合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托钵效贫儿”,像乞丐一样挨家挨户讨饭,却不知道自己家里就有无穷无尽的宝藏。意思是说现代人在精神生活上四处追寻快乐,却不知道应该在自己的“心”上下功夫。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冠绝女将元帅莫宠

    冠绝女将元帅莫宠

    太元7年,常胜将军战死,敌军大破边城,元氏王朝岌岌可危。顾氏一族,为百姓举枪,为和平撒血,为君主抛颅,一心顾天下,一意为苍生,最终死于敌手,憾于天下。顾家独女顾容绯,受君主之命,不惜一介女儿身,披战甲,持长矛,千里迢迢来到边疆守城。“以这一国江山,娶将军为后,将军可应?”那人一袭黑袍,双眸含情,精致的狐狸眼中闪现的,满满的都是她。“不应”“为何?”“国恨家仇,不共戴天!”“好!”既然你不愿意接受我,那我便持着万里江山,用这五国王朝,换你含情一笑“不…………!”
  • 无双仙战

    无双仙战

    仙战开启,大乱降临,少年以凡俗之资,执着超越,力压天骄,逆袭天道,纵举世皆敌,亦能长啸峰巅,倚剑云天!
  • 三更别回头

    三更别回头

    主人公占小佑是生活在大都市的年轻人,在滨海市有着一份看似体面的工作。但内心却甚是痛苦与矛盾,每日总被各种歧视和谩骂,但性格倔强的他咬牙抗下了这一切,终于下定决心离开这个伤心之地,但故事也因此而展开,一切的一切都变得不可思议,无法解释。
  • 一个逗比的江湖路

    一个逗比的江湖路

    高冷成为逗比,踏上江湖斩妖除魔(并不),从此开启吃香喝辣极限装13模式。————谨以此书,献给141菊花园的禽兽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