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12700000065

第65章 杜甫(9)

首联:“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写初闻“收蓟北”时的欣喜情态。“忽传”指消息来得突然。即突然之间,蜀中大地遍传官军收复蓟北的胜利消息,七八年战乱带来的流离即将结束,真是悲喜交集,禁不住“涕泪满衣裳”!这是喜极而悲,悲极而喜的表现!

颔联:“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诗人悲喜交集之际,自然想到与自己同受战乱苦难的妻子儿女,因此回头一看,他们满脸的愁云也不知到哪里去了,而是喜笑颜开,喜气洋洋。于是,自己也无心伏案,随手卷起诗书,与家人同喜同乐。此联中的“却看”和“漫卷诗书”是两个连续动作,把“喜欲狂”的情态具象化了。以动作表情,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颈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人紧扣“喜欲狂”,以对妻子言说的口吻,说道:我们应该在这大好的日子里“放歌”、“纵酒”,欢庆胜利;我们还应以返老还童的心情,焕发青春,与青春年少的儿女一起,在这春光明媚之际,作伴还乡。这是诗人“聊发少年狂”的“狂态”,表现了其欣喜之情。

尾联:“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说到“还乡”,诗人的思想已鼓翼而飞,身在梓州,而“心”已沿着涪江入嘉陵江穿巴峡,再入长江出巫峡,顺流急下至襄阳,再转陆路向洛阳,回到了故乡。惊喜的感情波涛有如洪峰迭起,奔涌向前,一泻千里。

此诗乃杜甫诗集中罕见的(有说是唯一的)描写欣喜之情的诗篇。全诗发自肺腑,直抒胸臆,毫不做作,一气呵成,明快自然,感情奔涌,韵律疾驰,强烈地表现了诗人乍闻胜利消息时的心情和急欲回乡的强烈渴望。

别房太尉墓

杜甫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1]。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2]。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注释】

[1]复行役:一再奔走。孤坟:房太尉(房琯)之坟,在阆州(今四川阆中)。[2]对棋:对奕、下棋。谢傅:指谢安,死后赠太傅。把剑:指春秋时吴国季札挂剑的故事。

【鉴赏】

这是杜甫在房琯墓前的一首追悼诗。房琯,少好学,任县令时多兴利除弊,颇有政声。安史之乱时,玄宗奔蜀,他独驰见于普安郡,即日拜相。后领兵平叛,择将不力,致使官兵败于陈涛斜。肃宗即位被贬为邠州刺史。后因政绩突出,改为汉州刺史。宝应二年(763)拜刑部尚书,在入朝路上遇疾。该年七月改元广德,所以他于广德元年(763)八月卒于阆州僧舍,葬于阆州城外。广德二年(764),杜甫从梓州(今四川三台)到阆州暂住,闻严武再次镇蜀,遂于春末返归成都草堂。此诗当于杜甫离阆州之前拜谒房琯墓时所作。

首联:“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写自己生活困顿,四处漂泊,一再奔走,如今将返成都之时,特地到老友的孤坟前来告别。房琯与杜甫为世交,曾荐杜甫人仕。后杜甫上书救房琯被贬,也成了他一生进退的关键。所以,他们二人的交谊是十分深厚的。这两句诗写出了杜甫不得不来告别的特殊心情。

颔联:“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写杜甫在墓前的悲痛之状。诗人曾与房琯有交谊,并为救房琯诗人得罪唐肃宗而被贬。想起死者生前与自己的坎坷不平的遭遇,倍感悲伤,眼泪把周围的干土都湿透了。自己悲痛之情似乎感动了上天,天低云断,共同哀悼。愁惨哀伤之感,随“低空”、“断云”自然溢出。

颈联:“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写诗人与房琯的生死交情,永不相忘。诗人先借谢安之典,据《晋书·谢安传》:谢玄破苻坚于淝水,有檄书至,谢安方对客围棋。客人问他,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表现从容镇定。诗人以谢安比喻房瑁讨贼时的镇定,虽打了败仗,但其从容儒雅与谢安是一致的。现借吴季札之典,据《说苑》载:吴季札出使晋国过徐地,心知徐君爱其剑,及还,徐君已死,遂解剑挂于徐君墓上而去。诗人自比季札,表不忘亡友的深情厚谊。此联引典寄情,十分含蓄。这是因为房琯是个政治人物,诗人因他而吃了苦头,故对他的赞颂与哀思委婉地进行了表达。

尾联:“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写房琯坟茔冷落,寂寞凄凉。诗人站在墓旁,只见林花飘落,如珠泪纷纷;声声莺啼,如哀声婉转,孤零零的坟地加上一个孤零零的吊客,这是何等凄惨哀伤之景。诗人对亡友的深情厚谊和深切哀思表露无遗!

这首诗哀情缕缕,情谊绵绵。在含蓄而深沉的诗句中将二人生前死后的交情,一一奔泻而出。此亦可见诗人人品之高。尤其是结语,移情于物,愈显余韵不绝之妙。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1]。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2]。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3]。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4]。

【注释】

[1]客:诗人自谓。[2]玉垒:山名,在今四川都江堰(灌县)西北。变古今:古今不断变化。[3]北极朝廷:用北极星居天之中,始终不变来比喻唐王朝江山不会动摇。西山寇盗:指吐蕃族对四川西北部岷山一带的侵扰。后主:指蜀汉的昏庸之君刘禅。梁甫吟:汉代乐府民歌,诸葛亮隐居隆中时爱唱的歌。

【鉴赏】

这是一首伤时感事诗。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十月,吐蕃陷长安,立傀儡,改年号,代宗出走陕州,后赖郭子仪反击收复京师,代宗得以重返长安。十二月,吐蕃又占西川松、维、保三州,高适不能抵御,于广德二年(764)春调离,唐王朝重命严武为剑南东西川节度使,治理蜀中。杜甫时在阆州,拟出峡东下返乡,得知这一消息,以为时局有转,便力作此诗。

春花烂漫之时登临高楼本应是乐事,然诗人竟伤心。为什么?首联:“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诗人以倒装笔法写登楼的时际与心境。在这“万方多难”之时,满腹忧愁的诗人“登临”此楼,虽然万花近楼,春光满目,却极伤诗人之心。“伤客心”是果,“万方多难”是因,因果倒置,伤心之情极其沉重。

颔联“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诗人放开一笔,纵目远眺,只见锦江春水奔涌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忽起忽灭,如同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这联明为写景,实乃暗示时局的动荡不安。

颈联“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诗人以北极星来喻唐王朝击败吐蕃,光复长安,代宗返京,“终不改”言唐王朝气运久远,同时警告侵扰西川的吐蕃,莫再徒劳“相侵”了!这里,诗人议论时局,呼应前两联的“变古今”和“万方多难”,在喜忧之中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大事的爱国豪情。

尾联“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诗人在楼上远望后主祠引发感慨。像后主刘禅这样重用宦官以致成了亡国之君还受人祭祀,暗喻唐代宗虽未亡国,但重用宦官鱼朝恩、程元振,能否中兴唐室,实在是令人忧虑。在这夕阳西落、日暮苍茫之中,诗人空怀匡时济世之志,却报国无门,穷愁流落,只好像诸葛亮未出山之前一样,高唱《梁甫吟》以遣怀!这里,诗人以诸葛亮和刘后主对比,表现了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和对刘后主的鄙薄之意。

全诗感时抚事,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表现了诗人由一时的胜利带来的希望和对未来严重政治危机的隐忧。语壮境阔,寄寓深远,带有深重的顿挫沉郁之情。

绝句二首杜甫其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1]。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2]。

【注释】

[1]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2]泥融:冰雪融化,土地湿润。

【鉴赏】

这是一首极富诗情画意的五绝佳作。首句从大处着眼,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迟日”二字统率全篇。“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美景色。虽为粗笔勾画,却显出春意浓浓。

次句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因为把春风、花草及馨香结合在一起了,所以使人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感觉。

第三句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最具特性的动态景物来作细部勾画。春日冰雪消融,泥润土湿,秋去春来的燕子也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泥融”二字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有泥融;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翻飞,显出一番春意喧闹的情状。

尾句是勾勒静景。惠风和煦,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大自然赐予的温暖,伏在溪边的沙洲上静卧不动。这也和首句相应,因“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得鸳鸯出水,沐浴在阳光下的沙洲上。静态的鸳鸯和三句中动态的飞燕相对应,相映成趣。

三、四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具体而又生动,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壮美的丽日花草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而又统一,构成一幅色调鲜明、生意勃发、心旷神怡的初春景物图,反映出诗人经过奔波流离之后暂得草堂安稳的闲适心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初春时节欣欣向荣的自然界的欢悦情怀。

全诗格调明快而清新,描摹景物清丽工致,语言对仗自然流畅,是杜诗中特具风格的佳作。

其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1]。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2]?

【注释】

[1]逾:显露。[2]归:指杜甫回到河南老家。

【鉴赏】

这也是一首情景诗,抒发了诗人羁旅蜀乡欲早还家的感慨。

首二句像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有令人目迷神失的魅力。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红艳的鲜花简直就像将要燃烧起来的火团,多么绮丽!多么灿烂!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相竞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对照鲜明;一个“欲”字,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两句中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以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可是,诗人的旨意并不在美景上面。

后二句诗人笔路陡转,慨而叹之:“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春”字既当“春天”讲,又可作“今春”、“今年”解。“看又过”三字既暗点写此诗的时节,又隐含可惜岁月荏苒。诗人归期无着,非但没有引起游景的兴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伤感。末句则直点本诗旨意:哪一天才是我回归家乡的日子呢?

本诗又是以乐景述哀情的典范。惟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而思归的伤感并没有从春日的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反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衬托诗人乡愁之深厚,别有韵味。

绝句四首(其三)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1]。

【注释】

[1]含:藏在里面。

【鉴赏】

这是杜甫的一首写景诗。全诗看起来是一句一景,犹如四幅独立的挂轴,似无关联,但一经组合,竟成一幅春归图,欣欣向荣。

在这样美好的春日里,杜甫的心情特别好,面对着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地写成这首千古名作。上联写屋外所见之景。嫩绿的柳枝上一对黄鹂在欢快地歌唱,悠远的蓝天上一行白鹭在自由地飞翔。场面愉悦,有声有色。“翠柳”点明时间,“翠”是新绿,初春时节柳枝刚出嫩叶。“鹂鸣翠柳”而成双成对。“一行”表明杜甫观察细微。“鹭”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白色的羽毛在蓝天的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鹭上青天”而且成行,动感十足。黄、翠、白、青四种颜色在联中同时出现,组织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景,而黄鹂的鸣叫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下联写屋内所见之景。凭窗远眺,西边山岭的千秋积雪历历在目;再向门外一瞥,远下东吴的万里行船就停泊在江边。“西岭”一词点明地点是在成都。成都西面的西岭,因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之雪”。从成都看西山雪岭,天气不好是见不到的。杜甫见到了,说明这个春日天气十分晴好,空气十分清新。一个“含”字,仿佛将西山雪景嵌在窗框中,成为一幅挂图。观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杜甫心情之舒畅不言而喻。门外泊船本是常见的寻常之物,但“万里船”却意味深长,因为它来自“东吴”。当你想到这些船只行将离岸,沿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时,就会觉得很不平常。因为在杜甫当时的战乱年代,交通常常为兵戈所阻,行不成“万里船”,现在能看到东吴来的“万里船”,说明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自己回乡有望,怎不令人喜上心头呢?“万里船”又与“千秋雪”相对,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杜甫身居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臆何等开阔!四句景语两两相对,各成一联,是本诗的特点之一;四句景语既各自独立成景,又一以贯之构成一个统一的意境,是本诗的特点之二;四句景语随着杜甫视线的游移又一一转换画面,完整地表达了杜甫这时复杂细微的内心活动和思乡之情,是本诗的特点之三。我们可以细细品味。

同类推荐
  • 大师讲堂学术经典:梁启超讲王安石其人

    大师讲堂学术经典:梁启超讲王安石其人

    梁启超是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先行者。其对王安石的评述是代表其“立宪”理想的现代传记经典。钩稽甲乙、衡量是非,力图还读者一个真实的王安石、一段真实的历史。可谓视角独特、意识创新、论述严谨、评判公允。是人物传记中的经典之论述,读来耳目一新,启人心智。
  • 源头活水来

    源头活水来

    《源头活水来》是一部个人文集。作者将业余创作的150余篇(首)散文、诗词作品进行了结集。内容上,既颂扬了作者的家国情怀,又表现出对律师工作、知识学问和生活乐趣的执着追求。通篇文字朴实,思想深邃,情感真挚,是优秀之作。
  • 心行:中国知识精英的那点心事儿Ⅰ

    心行:中国知识精英的那点心事儿Ⅰ

    他们是公认的时代精英,有着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以及波澜壮阔的命运起伏。这,无一不与他们的书生意气乃至人格紧密相连。他们也是常人,有着常人的情感情绪,常人的心理心态,以及常人的行为行动,只因为人生经历的不同寻常,才被历史记录在案。探寻他们的心迹,会重新审视到——如何娴熟于厚黑?如何混迹在官场?如何拥有睿智才情?如何筑造人格魅力?
  • 卡夫卡研究

    卡夫卡研究

    卡夫卡的问题无处不在,无所不包。卡夫卡的问题引发了整个世界的兴趣和思考。卡夫卡生前默默无名,但是在欧洲和全世界经历了一系列灾变之后,卡夫卡一夜成名。于是,“一天早晨,弗朗兹·卡夫卡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个伟大的作家”。卡夫卡与我们的时代同行。本书是对卡夫卡及其问题的全面分析和深入探讨,尤其集中地思考和研究了某些重点、难点、盲点、疑点、热点问题。本书为国内出版的一部问题意识突出、论述深入、视角新颖、资料详实的综合性的研究卡夫卡的学术专著。
  • 幸福是一种能力

    幸福是一种能力

    幸福是一种一开始人人都自以为能够得到、最后没有一个人敢说已经拥有的东西。幸福不是零碎和表面的情绪,而是灵魂的愉悦。我们每个人都想获得幸福,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也不免心生疑惑。幸福到底是什么?现在的自己是幸福的吗?如何平衡真正的自我和外界的关系?在这本书中,周国平先生亲选毕生之精华散文,从自我认识、内在灵魂、与外界的联系、必然面对的人生困惑等方面分享智慧,从哲学的角度出发,看幸福的本真模样。教人顺应天性,意识到自我的宝贵,做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享受灵魂深处的愉悦。
热门推荐
  • 六十载烽烟燃遍

    六十载烽烟燃遍

    六十年风雨,六十年兴衰。本书主要叙述的是刘宋政权从宋武帝刘裕早年至宋顺帝刘准退位的若干史事以及刘宋历代君主的执政政策。我想,任何一个朝代自然都有它的两面性,刘宋也不例外。无论是扬善讳恶,还是扬恶讳善,其都是有失偏颇的。在这本书中,我希望能够对于刘宋的种种做出一个尽量客观的评价,不至于过誉,也不至于过贬。当然了,终刘宋一朝,其中有争议的部分也是极多的,我在本书中陈述的观点也是我个人参考部分学者观点得出的结论,并非学术界统一观点,是非如何,诸位自断。
  • 爱扒马甲的双标总裁

    爱扒马甲的双标总裁

    一纸婚约,彻底改变白染的人生。从前被捂的好好的马甲,自从遇见他,被扒的一个不剩。“染姐,你的马甲掉了!”“染姐,你的马甲又掉了!”“染姐,你的马甲又又掉了!”“染姐,你的马甲又…又掉了!”……沉漓寒:“白小姐,虽然我们是交易关系,但麻烦捂好你的马甲!护着你太难了!”白染:“……扒的人好像是你吧。”几个月后,看着走哪都要抓着自己手的沉漓寒,她眉眼一扬“怎么?假戏真做?”沉漓寒表情自然的把她壁咚在墙角“有兴趣吗?”
  • 征六道

    征六道

    天下硝烟四起,少年踏上征途路。与群雄逐鹿,与英豪争锋。乱世间,吾为王!“我要用手中双剑,打下这六道轮回——”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贴身暧昧

    贴身暧昧

    打脸一分钟,修炼十年功!在鸟不拉屎的山上锤炼了十几年的龙震天降临都市,开始了贴身保护的暧昧之旅!美女?必须有!打脸?必须有!爽文?必须有!
  • 好习惯从小培养

    好习惯从小培养

    每个孩子的心灵都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撒播一种思想,就能收获一种行为:撒播一种行为,就能收获一种习惯;撒播一种习惯,就能收获一种人格:撒播一种人格,就能收获一段光辉的人生旅程。《好习惯从小培养》通过具体事例深入浅出地告诉孩子如何养成独立自主、乐观自信、自我约束、合作友善、诚实守信等好习惯。当然,孩子好习惯的养成,也同样离不开父母的正确引导,《好习惯从小培养》里也为家长们提供了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有效方法和建议。
  • 嘘,娇妻别动生个猴子

    嘘,娇妻别动生个猴子

    “慕子辰不要,别!”“后悔了?现在已经晚了。”。。第二天苏落落就生病了,病症是:腰酸背痛腿抽筋。【虐狗无下限,欢迎来入坑】
  • 婚然心动:总裁宠妻超甜哒

    婚然心动:总裁宠妻超甜哒

    母亲去世、父亲入狱,前男友终于暴露出狼子野心!前男友携着他明月光的手,冷笑道:颜爱萝,这是你父母欠我的!颜爱萝从最受瞩目的千金,变成了全市嘲讽的女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深宫锁黎晚

    深宫锁黎晚

    两人迫不得已被绑在了一起。情是起于梅园踏雪一舞?还是被追杀时的不离不弃,以命相护?或是生辰晚的一场剑舞?或是宴会上的共舞?当情不知所起,却一往而深时,是放手还是囚禁,是留下还是离开,到底该何去何从?都说帝王无情,可帝王无情,却往往也是最易情伤的那个。一入宫门深似海,至此深宫锁黎晚。
  • 穿越之妖祸江湖

    穿越之妖祸江湖

    她只是异世的一缕幽魂,本就是孤身一人,怎奈命运捉人。上有邪恶教主其手,下有不轨皇子觊觎。某次劫后重生后。周珊珊看了看某个骚包的男人,问道:“为什么救我?”男人勾了勾细长的桃花眼,笑得花开春来:“当然是为了保住你——身上的财富。”周珊珊太阳穴一跳,微微勾了勾嘴角:“有预见。”大婚某刻。周珊珊坐在床沿,红头帕掩盖下的樱唇微微动了动:“为什么娶我?”某男人端起那鸳鸯酒杯,细长的手指沿着杯沿微微摩挲着,细薄的嘴角微微上扬:“当然是为了你——身上的财富。”周珊珊微微一顿,轻笑出声:“好答案。”快意江湖只是一场臆想的梦境,其中的恩怨情仇就足以将你卷进一场无底的深渊,周珊珊被险其中,谁的情真意切,谁的虚情假意,心中自有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