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31700000025

第25章 日全食的观测发现与争论

在古代的天象记录中,主要记载的日食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很少描述和探讨日全食时所见的形象。在1605年的日全食时,开普勒似乎是西方第一位评论日冕的天文学家。直到1706年日全食时,巴黎天文台台长卡西尼把日轮周围的淡淡光辉比喻为“冕”,认为是某种形式的“黄道光”。黄道光是黄昏后在西方天空或拂晓前在东方天空看到沿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附近的微弱光锥,这是黄道面附近的行星际尘埃散射太阳光而形成的。

哈雷观测了1715年4月22日的日全食,在当年的英国《皇家学会哲学会刊》上描述了日冕的形状和红色的日珥。他认为日冕是由于月球存在稀薄大气的缘故,写道:“月球东侧被太阳光暴晒了两星期,自然可以认为,较热的月球大气对太阳光产生了某种吸收效应;相反地,西侧则在黑暗与寒冷中度过了两星期,不会出现任何吸收作用。”18世纪天文学的顶尖人物赫歇耳认为,太阳是颗寒冷的固态天体,表面覆盖一层发光云,除了大小和距离,跟其他行星没有什么重大差别。这两种观点被后来的观测事实完全否定了。

英国业余天文学家贝利目睹了1836年的日全食,发表的报告描述道,食甚时在月球边缘出现了一串由太阳光形成的亮珠。现在称之为“贝利珠”,实际是从月球边缘的山隙穿过的太阳光。他的描述推动了天文学界关注1842年的日全食现象。他激情地描述当时的情景:“街上传来的巨大喝彩声惊动了我,就在同时,我又见到耀眼的壮观现象,为之震惊。这种震惊是难以想象的,因为在一瞬间,月球的黑影突然被冕状辉光包围。我原以为,月球完全遮住日轮时,其周围会出现亮环,根本没有想到会目睹如此壮丽而又真实的奇观,虽然观众无一例外地交口赞美与喝彩,但我必须承认,在那异常美妙而骇人惶恐的现象中,同时会有些东西。而最引人注目的是,月球周围出现了三个庞大隆起物(这是‘日珥’)。”

此后的50年中,对于看到的日食现象,尤其日冕是某种光学幻觉还是太阳的真实部分,发生了一场大争论。当时的很多科学家可能倾向于幻觉,把日冕归因于月球边缘处的或地球大气的光散射。在1860年的日全食时,德拉鲁和塞基在相隔约400千米的两地拍摄了日冕照片,对比表明,两幅照片有很多同样的特征,说明日冕不可能是地球原因产生的。1870年的日全食观测再次得到同样的验证。不过,还不够充分并令人完全信服。

在1868年的日全食观测中,美国的坎贝耳发现日冕光是强偏振的。光辐射是电磁波,交变电场在垂直于传播方向振动。通常太阳光的电场向量是(垂直传播方向的)各方位都有的,不显示偏振,即非偏振光;当太阳光被小粒子散射到跟原来传播方向很大角度的方向,就会发生强偏振——电场向量主要在某特定方位,而散射到小角度方向就不会强偏振。偏振片只允许平行于其特殊(“轴”)方位的电场透过,可以检测偏振性质。因此,坎贝耳认为,日冕是由太阳附近(大角度散射)的,而不是地球大气(小角度散射)的粒子所组成。这成为日冕是太阳的真实部分的强力证据。

早在1666年,牛顿就用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为七色彩带——光谱。1814年,夫琅和费用他制成的光谱仪发现,太阳光谱有很多暗的谱线,称为“夫琅和费谱线”。1858~1859年,化学家本生和物理学家基尔霍夫合作,做了很多化学元素的光谱实验。基尔霍夫总结出2条定律:①每一种元素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②每一种元素都可以吸收它能够发射的谱线。他们把太阳的夫琅和费谱线与一些元素的谱线对比,很快证明出太阳上有氢、钠、铁、钙、镍等元素。后来,又认出很多其他元素,说明太阳也是由地球上存在的元素组成的。

坎贝耳对日冕的解释也受到质疑:如果坎贝耳的解释是正确的,则散射光谱应当见到夫琅和费谱线,但当时未观测到。直到1871年,法国天文学家让森才在日冕光谱上观测到夫琅和费谱线,尤其是黄色的钠吸收线,证明了日冕是太阳附近粒子组成的;而且,他在日全食时,还观测到氢的发射线,这应是炽热的氢气体发射的。尽管这使得情况更加复杂,但都有利于日冕真实属于太阳的观点。

在1875年到1882年期间,天文学家拍摄了多次日全食的日冕,注意到大多日冕形态呈现系统的变化。1871年,让森把日冕形态比作大丽花的花瓣,而1878年,日冕主要在太阳赤道方向延伸很远。1871年和1878年分别是太阳黑子数目周期性变化的极大和极小,说明日冕形状与黑子数目变化有关,成为日冕真实属于太阳的有利证据。到1890年,天文学家才公认日冕是太阳的外部大气。

跟日冕的情况不同。1851年的日全食观测中,看到月球遮住太阳的过程中,月球边缘显露的隆起物或突出物日珥总是在日轮边缘的位置不变,因此,天文学家几乎毫无困难地公认,日珥是属于太阳的。

同类推荐
  • 冷冻地层(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冷冻地层(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冷冻地层》将“知识性、趣味性、时效性”有机的融为一体,引发广大观众对科学的爱好与兴趣,提倡创新精神,提高公众素养。
  • 人类的探索:宇宙科学知识3(青少年科普知识必读丛书)

    人类的探索:宇宙科学知识3(青少年科普知识必读丛书)

    本套丛书分海洋、航空航天、环境、交通运输、军事、能源、生命、生物、信息、宇宙等十册。收录词条约五千个。涉及知识面广阔且精微。所包含的内容:从超级火山、巨型海啸、深海乌贼、聪明剑鱼……到地核风暴、冰期奥秘、动物情感、植物智慧……;从登陆火星、探访水星,到穿越极地,潜入深海……既有独特的自然奇观,又有奇异的人文现象;既有对人类创造物的神奇记述,又有人类在探索和改造自然过程中面对的无奈、局限,以及人类对自然所造成的伤害,自然对人类的警告……
  • 太阳能:知道这些就够了

    太阳能:知道这些就够了

    全球气候变暖、热浪袭人、PM 2.5高企都警告我们,传统能源的时代必将终结,太阳能等新能源将逐步成为未来能源的主体。如果你正希望大致了解一下太阳能的知识,那这本书正适合你。关于太阳能,书里也会谈得比较深入,假如你已经对太阳能了如指掌了,你也同样能从这本书里得到收获。如果你正想找一本简明扼要地介绍太阳能的书,找到这本书你就找对了,现在就下载这本书吧!如果你读到最后,还会得到意外奖品。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艺术知识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艺术知识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知识小百科》共12册,是专为中国青少年量身定做的一套全方位知识图书。《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知识小百科》涵盖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历史、科技、军事、文化等不同领域知识精华。本丛书旨在启发青少年学习积极性,积极引领中国青少年朋友走向未来,使青少年朋友们能够在轻松与快乐中学习知识、健康成长,是广大青少年学习新知识的理想读物。而这本《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影视艺术知识》更是系统全面讲解影视知识,使青少年轻松学会。
  • 信息的通道(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信息的通道(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现代信息科技为人类提供了普遍、优质服务,《信息的通道》是一本介绍网络与通信领域的基础知识和科学原理的科普书。本书的作者都为科技工作者,内容能让作者扩大知识面,也从中可体会到信息技术应用的先进性和广泛性。
热门推荐
  • 土财主系统

    土财主系统

    莫宇意外穿越到土财主游戏世界,凭借土财主系统打败僵尸,建立光明神殿,成功在南方大陆建立自己的王朝
  • 送卢郎中赴金州

    送卢郎中赴金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今生有你不离不弃

    今生有你不离不弃

    云染在追夫的漫漫长路上渐行渐远,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人家想要与夫君一切吃饭饭,逛花园,牵手手。
  • 我哥是怎样浪漫致死的

    我哥是怎样浪漫致死的

    “所谓男人,都是浪漫致死的生物。”他说着。“快把你的咸猪手拿开啊!”我咆哮道,“你再这样我要报警了!”
  • 异界之封神之路

    异界之封神之路

    许以安异界生存法则:一、猥琐发育!二、第一条是对的!三、谨遵前两条法则!
  • 剑桥往事

    剑桥往事

    本书是格温记录其剑桥生活和整个家族轶事趣闻的回忆录。由于家庭的关系,格温一家与剑桥精英们的交流来往可谓独树一帜,全面呈现了“美好的老英格兰”的时代万象。本书语言隽永,风格鲜明,充满智性的幽默和趣味。书中贯穿的那种优雅、俏皮又不掩纯真的风格,虽年代久远,却令人回味无穷。
  • 英雄联盟,放逐之锋

    英雄联盟,放逐之锋

    本书是以lol为大背景为基础,亚索和瑞雯的故事为主线的小说
  • 孕产妇健康生活指南

    孕产妇健康生活指南

    从优生学和生物学最新观念来讲,“座上喜”不利于优生。因为新婚蜜月期间,夫妻为筹备婚礼疲劳不堪,新婚佳期少不了陪酒吸烟,酒中乙醇、烟中尼古丁等都可间接或直接使发育中的精子和卵子受损害。加之蜜月期间性生活频繁,精子和卵子质量下降。这种受毒害而质量又不高的受精卵发育成胎儿,容易导致流产、死胎、胎儿畸形、智力低下等后果。因此,新婚夫妇不宜在蜜月期间怀孕。
  • 绝世神医废材逆天嫡小姐

    绝世神医废材逆天嫡小姐

    她是世界第一特工,却穿越到一个废柴身上,渣男?虐渣妹?虐,魔兽来投靠?不好意思,神兽也要叫我爷爷。魔王渐渐逼进,她会怎么选择
  •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诗歌研究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诗歌研究

    本书题为《世纪转型期的湖北诗歌研究》,实际上涵盖了当代湖北诗歌的全部历史。简要勾勒1949年以来湖北诗歌创作的历程,是为了更好地显现十七年———文革———新时期———后新时期(即转型期)的发展脉络,突出当下,突出转型期的新变。不敢称之为“史”,是因为自知尚未涉猎湖北诗歌全貌,肯定遗漏了某些好诗和好诗人。把最具个人化色彩的诗歌写作分成几大类论述,确有图方便之嫌。很多丰富精彩、又不宜归类的个例被淹没被忽略,儿童诗亦未涉及,在这里只有抱憾了。本书也涉猎了部分以小说和散文名世的作家的诗作,但未以小传的方式介绍,只是为了体例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