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08800000016

第16章 孙武(3)

吴王阖闾因失去了两位心爱的美姬,一连6天闷闷不乐,哀叹不已,不思茶饭。伍子胥就规劝吴王说:“微臣听说,战争是一种不吉祥的事,不可以白白地进行试验。所以要想经武整军,不进行诛伐是不行的,不然用兵之道就不明确。如今大王您真诚地渴望得到武将,欲以兴兵去讨伐强暴的楚国,进而称霸天下,威震诸侯,除了孙武这位天下无双的将军作统帅,谁还能渡过淮河,跨过泗水,千里跃进去讨伐楚国呢?”经过伍子胥苦苦开导,吴王阖闾又转悲为喜,亲自登门去挽留孙武。孙武首先向吴王谢罪,接着便申述斩杀美姬的原因。他说:

“令行禁止、赏罚分明,这是兵家的常法,为将治军的原则。用众的办法在于有威,责吏的手段在于从严,只有全军将士遵纪守法,号令一致,认真地不折不扣地执行命令,才能最终战胜强大的敌人。”吴王听了孙武的这番解释,露出了笑容,抛弃杀姬之恨,拜孙武为将军。

孙武被吴王拜为大将,他由避乱奔吴,到潜心著书,由隐居待时,到受命为将,走过的是一条坎坷而艰辛的人生道路,使他在逐渐成长壮大的中,经受磨炼,走向成熟。

疲楚误楚争霸东南

吴王阖闾自从拜孙武为将以后,便开始集中全力与楚争雄。吴王阖闾三年(公元前512年),召见伍子胥等人,又一次商讨破楚大计。吴王先对伍子胥说:“当初你一到吴国就劝说王僚攻打楚国,寡人当时也认为你的建议是可行的,只是怕王僚派寡人出兵与楚交锋,同时派人与寡人同行,取得胜利后,把寡人的功劳给分去。现在寡人已是君王了,破楚的千秋功业已非寡人莫属,要是现在就去征伐强大的楚国,爱卿以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战术?”伍子胥说:“楚国虽然貌似强大,但楚王年纪尚幼,楚国执政的大臣很多,彼此勾心斗角,很不团结,各有一套主张,互不服气,没有一个人勇于承担楚国的忧患。如果把我们的军队改编为三支部队,对楚国进行突然袭击,然后快速回撤,这样虽然是一支部队出动,也必然使楚国全国震动,他们就会倾全力派出全部军队前来应战。楚军一出动,我军就快速回撤;等楚军扑个空以后,他们必然也退回,这时我军另一支部队又开始出动,如此一来,楚军必然疲于奔命。经过多次轮番骚扰楚军,疲惫楚军,用各种方法使他们失误。等他们被拖得疲惫不堪,毫无战斗力的时候,我军三支部队再一起出动,一定能大破楚军,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吴王阖闾听了很高兴,马上予以采纳这个战胜楚军的良策。

伍子胥的“三师肄(同肆)楚”之计,没有提到孙武,孙武思想对伍子胥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这个制敌战略的精髓:首先,其形式表现为以一系列“非战”的手段疲惫敌人,使敌人失误,而最终目的是要抓住敌人的失误,果断出击战胜敌人。这种“以迂为直”的战争指导方法,恰恰正是孙武所注重的。孙武(《孙子兵法·军争篇》)认为:“凡用兵之法……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知迂直之计也。”当两军相争之时,为了谋求战略上的有利态势,为了走直路而走弯路,为了更大利益而牺牲小的利益,常可收到后发制人的奇效。在伍子胥战略中,为三师诱楚军“皆出”是“诱之以利”,“彼出则归,彼归则出”,是“迂其途”;待敌失误再行攻击,是“后人发”,伍子胥之计和孙武的“迂直”之法是一脉相承的。其次,这个战略在实质上表现出依靠“人为”、“所措必胜”(《孙子兵法·形篇》)的积极指导战争的思想内涵。如何发挥人在战争中的主观能动性,掌握战争主动权,稳妥地取得战争胜利,实现“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孙子兵法·虚实篇》)的目的,是孙子有关战争指导艺术的思想精华。这个谋略的原型可以上溯到公元前564年,当时晋悼公与楚国争霸,双方连年用兵都已疲惫,晋国又不愿冒与楚通过一次决战定胜负的风险,采纳晋国卿大夫知罂制定的“三分四军”轮番出击疲扰楚军的谋略,使楚国无力北上中原。伍子胥“三师肄楚”,虽与“三分四军”形式相同,但前者强调了“大克”敌人的终极目标,使它在质上产生了飞跃,它既是对晋国“三分四军”谋略的承继发展了。标志着吴国对楚国军事战略已完全成熟。

吴王阖闾四年(公元前引豆年)秋,养邑之战阖闾以“孙子为将”(《吴越春秋》卷第四),击鼓鸣钟大集军队,对楚发动一场新的战争。这次作战的主要目标攻取养邑,一举擒杀吴王阖闾的死敌公子掩余和烛庸,扫清淮水北岸楚国的防御,为将来深入楚国腹地打下基础。是一箭双雕的战略。

出征之前,吴王阖闾与孙武一起探讨了有关军事问题。吴王认真地问孙武:“这次作战是在双方互相争夺地方,争地作战,谁占领了它,就对谁有利。现在敌人已先占据了争地,凭据着险要保全有利态势,简练兵卒,或者出击作战,或者坚守不出,都很便利,而我军去主动进攻,要拿下这块争地该怎么办?”孙武自信地回答:

“这个微臣早已仔细考虑过了,对于在争地作战,其作战方法是先要懂得能让地才能得地,一味强求反而会失去它。既然敌人已占据了争地,就要慎重行事,不要去强攻。可以引军佯走,大张旗鼓,向敌军战略要害之地迅猛进军,一方面拖曳柴草,扬起尘土来迷惑敌军的视听,另一方面分兵把我精锐部队秘密潜伏在敌增援部队必经之路上。敌人见我军攻打他的要害之地必然要离开争地前去救援,这样我们就很容易占领争地。总之,敌军想要占领的地方,我们不妨先让给他,敌军要放弃的地方,我们就去夺取它。这就是争夺战场主动权的方法,是获得全胜的战法。”(杜佑:《通典》,引孙子佚文)由于战前孙武谋划得十分周密,准备十分充分,所以这次吴肄楚攻克养城之战进行得很顺利。战争首先是从讨伐在夷城(今安徽省毫县东南)的徐君章禹开始的。因为吴国上次灭掉徐国的时候,徐君章禹剪断了头发,带着他夫人迎接吴王,表示诚心降服,吴王阖闾也宽待了徐君,不想徐君是诈降,寻个机会逃到了楚国,楚国就筑夷城给徐君,让他与吴对抗。孙武首先从伐夷开始就师出有名了。孙武作战从开始就隐蔽了吴军最终要攻克养城、擒杀二公子的战役企图,达到了“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效果。“伐夷”是佯动,目的是混淆楚军视听,使之无法判断吴军的真正企图。

孙武率领吴军以急行军速度横渡江淮等巨大河川,向西北奔袭夷城,吸引了楚军的注意力,拔掉了将来要攻打养成的障碍,这样就避免了将来在攻养城时面临腹背受敌的不利局面。孙武估计在养城的二公子已有防备,楚军还没有疲惫。所以,又调转兵锋,向南长驱500余里,渡过淮水,疾“侵潜、六”(潜,今安徽省霍山县南。六,今安徽省六安县北)(《左传》昭公三十一年);果然这招迫使楚国出兵前来救援,当楚军左司马沈尹戌率军驰援抵达潜、六地区的时候,吴军扭头就走,耽于机动,不肯与楚军正面冲突。楚军看到潜城已残破不利防守,遂迂潜城守备力量于南风(今安徽省霍山县北)。

在这同时,吴军另一支人马已溯淮而上,“日夜不处,倍道兼行”(《孙子兵法·军争篇》),舟行数百里直扑楚国要邑弦地(今河南省息县南),把弦邑团团包围,摆出一副要攻占弦邑的架势,引诱楚军前来救援,再把楚军调动出来。当楚军在左司马戌、右司马稽领兵救援弦邑刚刚抵达豫章地区的时候,吴军第二支军队见达到目的,于是整军而还。在战役行动中,吴军两支军队训练有素,出色完成了孙武的战役部署。楚军在极短的时间里两次被调出老巢,辗转数百里,处处扑空,劳而无获,将士沮丧,军力疲惫。孙武见“敌人开阖”便号令三军实施战役突袭,以“脱兔”般动作,一举攻陷养城,擒杀二公子,达到了“敌人不及拒”的效果,用最少的代价,获得了此次战役巨大胜利。

孙武初试兵锋,充分显示了杰出军事家的指挥才能,威震三军。吴王阖闾见政治异己已被剪除掉,王权的潜在威胁已消除,又在这次疲楚之战中处处主动,打出了吴军气概,当孙武凯旋的时候,吴王阖闾急切地问孙武和伍子胥:“是不是乘此役之胜,长驱直入,一举攻下楚都郢城?”孙武恭敬地回答:“大王,我军这次行动虽获全胜,只是使楚疲惫了,并没有消灭其主力,我军相对来说也感到疲劳,还要休整一番,静待时变,不可急于求成,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吴王于是命令全军将士继续经武整军。

这次战役,是孙武第一次独立指挥作战,他出色地实践了“疲楚误楚”战略,以机动作战和突击作战相结合的作战手段,取得了战争的全胜。

吴王阖闾即位以来,在对外战争中采取两次具有战略意义的军事行动。一是控制钟吾国,伐灭徐国。吴王阖闾攻伐这两个小国决不仅仅是为了惩罚他们私下放了二公子;主要是因为这两国所处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两国地处淮水下游北岸,很早就依附于楚国,特别是徐国勾结楚国对抗吴国已有长达70余年的历史,是楚国从侧背威胁吴国的最重要的据点。如果吴军西进伐楚,两国可以轻而易举地南下切断吴军的后路。二是克养之役,与第一次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它除了为吴王阖闾扫清了争夺王权的隐患外,还廓清了楚国在淮水中下游用以“扜吴”的势力,完成了吴王阖闾破楚战略布局的第二大行动。完成这两步行动后,君臣进行了反复谋议,要击败楚国,先要解除越国。

越国传说是夏禹的后裔所建,大禹当年治理水患来到南方,曾在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一带活动,召集诸侯“乃大会计治国之道”,所以此地名为会稽。大禹在这里“因传国政,休养万民”,他死后也安葬在会稽山。夏禹的后代少康即位时,把自己的庶子无余封在这里,以免夏禹陵庙的祭祀中断。无余就建立了国家,名为“于越”,无余是越国的始祖。越国起初和吴国都依附于楚国,自吴王寿梦叛楚以后,越国的地位也逐渐上升,成为楚国在吴国身后的重要盟国。吴王余祭四年(公元前544年),吴国开始伐越,战争结束后,吴军俘虏了大量越军。吴王余祭让俘虏做了吴宫守门人,并负责看守船只。当吴王余祭视察船只的时候,被守船人刺杀(《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越两国自此以后成了“仇雠敌战之国”。(《国语·越语》)越国的力量也是在不断地壮大,先后在公元前537年、公元前518年从楚伐吴。

到了吴王阖闾时,正好是越国无余的二十余世子允常在位。史载“允常之时,与吴王阖闾战而相怨伐”(《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国这时的疆域已“南至句无(今浙江省诸暨县),北至御儿(今浙江余杭县),东至于鄞(今浙江奉化县),西至于姑蔑(今浙江衢县)”(《国语·越语》)。广运数百里,国都于会稽,已蔚为南方大国。面临着越国的崛起,吴王阖闾即位之初,就命令伍子胥在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修筑阖闾王城。王城的设计施工重点在于防御越国。“越在东南,故立蛇门以制敌国”

(《吴越春秋》卷第四)。“不开东面者,欲以绝越明也。”

把东面的城门堵死,就是为防备越国的进攻。吴王阖闾决定主动出击,给越军以重创。为了使自己发动战争师出有名,阖闾采取先礼后兵的手法,在阖闾五年(公元前510年)夏,派使臣去越国进行谈判,表示希望越国能够跟从吴国一道讨伐楚国。越王允常接见吴国的使臣,对使臣说道:“你们吴国不遵守从前与楚国订立的盟约,现在又抛弃进贡于你的越国,打算消灭与之交往亲近的友邦,鄙国不能从命。”吴王阖闾听到使臣的报告后打算用兵。不巧,这一年岁星在越国上头,按照当时观念是不利吴国进攻越国。面对天命的挑战,吴王阖闾多少也开始犹豫起来,孙武这时挺身而出,以其千古兵家的魄力力劝阖闾用兵,以解除将来伐楚的后顾之忧。孙武说:“自古英明的君主和贤能的将帅,之所以战而胜人,功业超众,是因为他们能首先对敌情了如指掌,这叫‘先知’。而先知不可以求神问鬼,不可以用相像的事物来比附猜测,也不可以用日月星辰运行度数去验证,必须依靠人的自身力量去努力深入地了解敌情。”孙武的话打动了吴王阖闾的心,他解除了疑虑。于是吴军全线出击,杀入越国境内,打败越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吴王阖闾从越国回兵后,又加紧修固了城池,增强守备力量,尽量把越国北上犯吴的威胁减少到最小程度。

同类推荐
  • 压不垮的左宗棠

    压不垮的左宗棠

    为什么梁启超说左宗棠是“五百年来第一伟人”?为什么曾国藩说左宗棠才是“当今天下第一人”?为什么美国《时代》周刊将左宗棠与毛泽东、成吉思汗并列,称为全球最智慧的三位中国名人?左宗棠的旷世伟大到底是怎么炼成的?本书以当代鲜活的视角,入木三分地剖析左宗棠独具个性的政治韬略智慧,细致晒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晚清官场剧烈权斗的台前幕后和为官升迁之道。全景式展现左宗棠的传奇人生,更客观、更生动、更深刻。
  • 向前进

    向前进

    这是一个关于理想、奋斗和成长的故事。“傻根”“阿炳”“许三多”,谁才是真正的王宝强?一个农村孩子八岁时的梦想,在十六年后变成了现实。这不是传奇,为了这个梦想,他在少林寺学艺六年。为了这个梦想,他在北影厂的门口蹲候三年,只为有一个说台词的角色。为了这个梦想,他在工地上搬砖、运沙,挥汗如雨。为了这个梦想,他和所有一样有梦想的年青人一样,离开家乡,走在奋斗、成长的路上。他用十六年,完成了这个青春时代的奋斗史。他用不抛充不放弃的精神制造了一个喧器时代的梦。每个梦想皆能成真。王宝强独家陈述关于命运,关于机缘,关于成长,关于情感,关于亲情的全方位思考。
  • 长恨歌罢说玄宗:李隆基的前60年

    长恨歌罢说玄宗:李隆基的前60年

    在大唐江山易姓时,李氏皇族也被排挤杀戮,少有大志的李隆基担起大任,决心要夺回原属于自己家的江山。富有心机的李隆基紧抓机会壮大自己,终于夺回了自己家的江山。姑母太平公主又想使大唐归她所有,李隆基有计有谋地将她击败。李隆基坐稳了皇位,宏图大展,终于开创了大唐盛世……唐明皇李隆基是个前半生辉煌非常有作为而后半生骄傲自满糊涂毁江山的皇帝。本书专写他前半生的辉煌,以宣扬正能量,激励真善美。从他少有大志,韬光养晦,努力进取,使大唐由乱到治,到将大唐盛世推向极致为止。
  • 毛泽东为什么能

    毛泽东为什么能

    这是一本所有怀揣理想、敬畏历史的人都应阅读的书。本书没有从时间线索梳理毛泽东的生平,而是独辟蹊径,从修身立志、文治武功、战略决策、用人艺术、文学情怀等十二个方面,分析毛泽东为什么能带领中国人民缔造新中国,为什么能站立潮头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为什么能影响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为什么能成为当代中国最伟大的成功者。
  • 孙中山与中国革命(上)

    孙中山与中国革命(上)

    本书是为纪念辛亥革命员园园周年,经原作者史扶邻教授赞同,将他的两本专著《孙中山与中国革命的起源》、《孙中山:勉为其难的革命家》的中译本合为一册,并将由其本人精选的散见于海外书刊他撰写的几篇有关孙中山研究的论文作为《附录》,结集出版,并与原作者史扶邻教授商定,将收名定为《孙中山与中国革命》。
热门推荐
  • 修仙崇祯

    修仙崇祯

    现代修真高手段飞元神在突破虚空时,不慎岔气爆破,肉身落得粉身碎骨的下场,而他的元神竟然附上了吊死在煤山亡国君崇祯的躯壳上,最终获得了新生。修身,修气,修道,修仙,草根逆袭的帝王之路......玲珑江山社稷,最终还是印着他的姓氏......
  • 万古荣耀

    万古荣耀

    在这个实力为尊的世界,与生俱来,亦或是后天机缘所至,铭刻在身上的古老印记代表着传承、血脉和曾经无上的荣耀。可在遥远的西蛮之地,这代表着传承与荣耀的印记却被视为禁忌。身具祖印者会遭到极为残酷的对待。一个身世迷离的少年,身怀破碎的祖印,从蛮荒中走出···
  • 顾影帝的卿爷帅炸了

    顾影帝的卿爷帅炸了

    她,是身怀异能,一心求死的神秘少主;他,是作天作地,气死人不偿命的顾大影帝。……卿爷初遇顾影帝……卿爷闻名而来“你就是顾影帝?”“咋滴,姓甚名谁,家住何方,家里几口人,地里几亩地,通通报上门来。”顾影帝鼻孔朝天。“我听说跟你待在一起的人不超过三天就会死,你帮我,我可以答应你想干的事。”“你神经病?出门东拐向前走500米再向右拐直走300米再向……你就能到了?”“何处?”“精神病院啊,或者出门左拐100米处也能走。”“……”……卿爷认识顾影帝100天后……卿爷看着一言不合就离家出走的某人,出言留他:“别走了。”“哼!你别拦我,我要回家,不住你这里”顾影帝用左右拽住右手。“好,你走吧。”“别,卿卿,我家住在精神病院旁边,我害怕。”顾影帝秒变大型犬,可怜兮兮道。
  • 借体成尊

    借体成尊

    侥幸不死,看我脱胎换骨求长生。一无所长,看我历尽劫波修全能。冰肌玉骨,美人如花,看我尽收怀中。莫要陷我为叛逆,我若成尊必称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念碎荒

    我念碎荒

    修行一途,乃是夺天地之造化,取万物之灵气而强己身。而修行者,须经凡渡双天,修行三重,太玄四方,幻灵五变,浮生六道,天罡七星,太极八卦,乾坤九秘,方可以洪荒为尊。一个在青梅竹马婚宴上意外死亡的莫名穿越者,在宿命的指引中,踏上了求索洪荒之路……
  • 秘语森林(梦幻街记事)

    秘语森林(梦幻街记事)

    午夜十二点,女孩夏洛特和她的两个朋友——双胞胎兄弟罗森和罗淼偶遇了一场精灵的魔法仪式。与此同时,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的女孩林衍发现了一本破旧的绿色本子,由此闯入了精灵的世界。林衍很快结识了罗森和罗淼,他们却将她误认为失踪已久的夏洛特。原来,那个精灵世界是林衍妈妈创作的故事中的,因为爱,故事被赋予了生命。在那个世界里,关于人类有无魔法的争论持续了千年,所有事件都与传说中的秘语森林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人类学教程

    人类学教程

    为人类学高级论坛的演讲、发言和论文结集。西方人类学界有许多流派,其共同特点是十分重视田野调查;中国学者的特点是擅长历史文献的考据。而人类学的研究则既要求中国的人类学家们从考据中跳出来,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国历史文献进行人类学的解读和分析,又要求中国的人类学家要十分重视田野调查,为国家服务、为社会服务。换句话说就是要求中国的人类学把对中国历史文献的人类学解读与对中国现实社会进行人类学的田野调查结合起来,只有这样,中国的人类学才具有生命力,才能产生具有国际影响的人类学大师,才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人类学学派。
  • 善恶之暗黑之光

    善恶之暗黑之光

    世界何为善,何为恶。善恶好坏是胜利者谱写的战歌还是芸芸众生的目光。本书有激情,有热血,有小清新,也有生死的搏斗。但是更多的是人性人心的。无善则不恶,无喜则无悲。一切成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