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08800000062

第62章 韩愈(3)

韩愈正因为如此,又遭到无端的诽谤。当时郑絪在朝为相,他十分赏识韩愈的文章,让韩愈呈献自己的“诗书若干篇”,并准备起用韩愈担任翰林学士之类的文学之职。此职是土林中人最羡慕的荣耀职务之一,于是,一伙企盼谋取这一职务的人,就散布流言蜚语,中伤韩愈狂妄自傲,连宰相也不放在眼里。还有人公开威胁韩愈,让他退出文学之职的竞争,尽快离开长安。为避免他人诽谤,蹈袭前辙,韩愈主动向朝廷提出调为外任的请求。

韩愈于元和二年(807年)六月调到东都洛阳,仍然权知国子博士。

韩愈到达东都后的主要职责是分管东都国子监的教学工作。这是一个既无权又没有多少事可做的闲散职务,韩愈认为“幸蒙东部官,获离机与阱”是一件得以脱离是非之地的好事。

韩愈到东都后,身边又聚集了一大批朋友,如郑余庆。张籍、李翱、皇甫湜、裴度等。尤其是孟郊由长安移居东都后,以他俩为中心,形成一个十分活跃的诗坛。

他们或把盏赋诗,挥毫为文,其生活并不孤独,心情亦不寂寞。在韩愈的朋友中,还有一些名士、隐士、狂士和侠士,他们在诗赋文章方面都得到韩愈的指教。如苦吟诗人贾岛,原来是一个和尚;他还俗后,于元和六年(811年)春天到洛阳拜韩愈为师。关于“推敲”的传说和佳话,就发生在韩愈和贾岛之间。有一次,贾岛骑着驴在长安大街上缓步,随口吟出一句“僧推月下门”。

贾岛又觉得“推”字似乎未能尽意,于是他又想到一个“敲”字。如醉如痴的贾岛在驴背上完全进入意境,他用手比划着推门、敲门的动作,冥思苦想,细细琢磨,不觉冲撞了韩愈的车驾。当韩愈了解到实情后,非但不怪,反而帮他选定一个“敲”字。

元和四年(809年)六月当时韩愈由国子博士改授都官员外郎分司东都兼判祠部。此职主要执掌刑法政令并主管词庙祭祀及道观佛寺等事务。他到任以后,根据有关规定,把东都寺观的管理权力从宦官手中收归饲部。

接着就整肃风纪,按法办事,当禁者禁,当诛者诛,杀掉一批不法的僧尼、道土。这些事连尚书也“敛手失职”,所以此事与宦官有牵连。韩愈依法典办事,触怒了东都腐朽势力宦官。元和五年(810年)冬,韩愈被调任河南县令。这样一来,韩愈就无权过问宦官的事了,对此,韩愈颇多感慨。为发泄对当时处境和社会现实的不满,韩愈以拟人化的手法,撰述一篇《毛颖传》。写毛颖不但“强记而便敏”,而且又“善随人意”,所以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后来毛颖年老秃败,“不能称上意”,就被遗弃。从形式和表面看这是一篇游戏文字,但在嬉笑怒骂间,韩愈却借毛颖的遭遇来讽刺统治者的刻薄寡恩,并悲悼遭到疏忌的知识分子的不幸命运。

当时的河南县、河南府、东都留守三级行政机构都集中在洛阳城内,而河南县职级最低,权力最小。韩愈元和六年(811年)44岁,想想几年来投闲置散、无所事事的曲折经历,他哀叹自己就像“笼中鸟”一样。他写出一篇送《送穷文》抱怨“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这五个穷鬼,纠缠了他40余年,他想驱逐它们,而终于又把它们请进了门。东都的4年多,除了与新老朋友赋诗唱和、执笔为文大部分时间是在闲散、郁闷中度过。

韩愈元和六年(811年)秋天,奉调由东都返回长安,被授予职方员外郎一职,负责管理有关军事地图等资料。属于一个闲职,当时的韩愈是兴奋的。韩愈第二年二月,因为华阴县令柳漳辩罪鸣不平,被加以妄论之罪,由职方员外郎贬为国子博士。这是韩愈第三次担任博士之职。于是,他写了一篇《进学解》,以国子先生与学生的对话方式,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文章首先写一位博士先生教诲学生“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他还告诉学生,时逢世道圣明,有司公正无私,只要“业精”、“行成”,是会有光明的前程。

然后又借用学生之口,写博士先生的不幸遭遇。学生挖苦博士先生在骗人,说:“先生你夜以继日,又读经,又著述,学问道德以及对儒学的功绩都非常突出,结果自己却仕途艰难,屡遭贬抑,以至于儿子受冻,老婆挨饿,你自己呢?头也颓了,牙也豁了。”这篇文章实际上是韩愈借学生之口在诉说自己的遭遇,埋怨朝廷不信任,有司不公平。韩愈这篇自喻的牢骚文章,竟博得了当朝宰相的同情和赏识,于元和八年(813年)春提升韩愈任比部郎中、史馆修撰。任命诏书还把韩愈的道德文章称赞说:“太学博士韩愈,学术精博,文力雄健,立词措意,有班(固)马(司马迁)之风,求之一时,甚不易得。加之性高道直,介然有守,不交势力,自致命望。”

此时韩愈的文采声望不仅得到士林的称颂,也得到朝廷的首肯。掌修国史的修撰必须有登朝朝官担任,让韩愈担任修撰,就给他加上一个相当的职衔比部郎中。

在他撰写的墓志铭一类文章中,不落谷套,褒贬得宜,所以,当他担任史官后,不少亲朋好友均寄以厚望,给以鼓励。瞻前顾后,对史官一职犹疑畏缩。他在《答刘秀才论史书》一信中,列举了历史上史官的悲惨下场,说孔子作《春秋》,却辱于鲁、卫、陈、宋等诸侯国,最后不遇而死;司马迁作《史记》,卒受腐刑;班团著《汉书》,后受牵连,死于狱中;南朝宋之史学家、《后汉书》的作者范晔也死于非命……最后,韩愈得出结论说:“夫为史者,不有人祸,则有天刑。”表示对这种充满杀身之祸的差事“岂可不畏惧而轻为之哉”。他认为,唐朝立国已有200年,其间“圣君贤相”、“文武之士”不可胜数,一人实难胜任修史任务;况且有关事迹记载,情况复杂,如果草率作传,混淆善恶,不仅心中有愧。在韩愈看来,宰相所以让他做史官,只是照顾自己老穷无能,暂且加一荣誉职务而已,并不是真的要他修史。总之,韩愈不想就任此职。

此信抄本不久就被远贬永州(治所在今湖南零陵)的柳宗元看见。韩愈与柳宗元虽然政治观点不完全一致,但二人私交深厚,他俩曾同朝为官,彼此都很敬重,有过相约将来著史的愿望。他了解到韩愈的想法后,既失望,又气愤,感情十分复杂。他当即给韩愈复信,提出严肃、尖锐而诚恳的批评。他坦诚地对韩愈说:“退之宜更思,可为速为;果卒以为恐惧不敢,则一日可引去。”

柳宗元的真实想法是:韩愈应该当仁不让,担负起修史的重任。在当时“学如退之,辞如退之,好议论如退之,慷慨自谓正直行行焉如退之”的人不多,要写好“唐之史”,除你韩退之“卒无可托”。在柳宗元的诚恳批评和积极支持下,韩愈同意了他的意见。第二年,韩愈又被授于知制法,他完成了《顺宗实录》五卷的修撰任务。

韩愈在长安任京官期间,有了固定的俸禄收入,并在长安靖安里购置了住宅,其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

韩愈虽然仕途历经曲折,他没有因个人失意而消沉,一颗报国之心没变。在政治上,他始终主张削平叛乱的藩镇,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唐宪宗即位以后,力主讨伐军阀割据,取消宦官监军的弊制,起用正直和敢谏之臣,使国家出现了自安史之乱以来少有的中兴气象。还在元和元年(806年)九月,当朝廷平定川西军阀刘辟的捷报传到长安时,刚刚从江陵返回京师不久的韩愈闻之大喜,与孟郊一起写成《征蜀联句》,对此役的胜利给以热情歌颂。他的许多散文也突出了讴歌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割据的爱国主题。在韩愈担任史馆修撰和知制浩期间,朝廷正在酝酿平定淮西(军镇治所在今河南汝南)军阀。

淮西军阀吴少阳卒,其子吴元济元和九年(814年),自领军务,抗命作乱,叛军一度惊动了东都洛阳。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春,下诏征调十六支军队讨伐吴元济。一些人主张赦免吴元济,请求唐宪宗停止征伐。

韩愈则坚定地认为讨吴不能动摇。他上奏《论淮西事宜状》,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征伐淮西的有利条件和各项策略。首先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指出吴元济自叛乱以来,财力、兵力消耗严重,他以淮西“三小州残弊困剧之余,而当天下之全力,其败破可立而待也”。对取得平叛战争的胜利充满信心。他建议朝廷勿事犹疑,果断行事。”他认为久拖不决,半途而罢,不仅影响朝廷威望而且耗费巨大。所以要抓住时机,当断即断。他认为:作为统帅要尽力于前,参谋要尽心于后,内外要互相配合,这样“其功乃成”。他提出用兵过程中的一些具体主张与策略,如就地解决兵源,集中优势兵力,激励教育将士,优待俘虏,瓦解叛军,以及树立信心,严明赏罚等。韩愈在《论淮西事宜状》中所表现的思想和所提出的战略原则,在军事上也有许多过人之处。当时的宰相武元衡、御史中丞裴度也力主讨伐淮西,叛乱的藩镇对朝廷中的主战派采取了暗杀的手段。

武元衡元和十年六月二日凌晨,在上朝的路上被刺客所杀,裴度也遭到袭击,所幸没有丧命。此事极大地震动了朝野,但一部分握有实权的大不员但不搜捕刺客,却以此事件而停止征讨淮西。韩愈在这种时刻,指出:“盗杀宰相而遂息兵,其为懦甚大。兵不可息。”“以天下力取三州,尚何不可!”

元和十二年(817年)七月,裴度以彰义军招讨使的身份担任进讨淮西诸军的统帅,他又表奏刑部待郎马总为副,韩愈为行军司马。韩愈以文人置身行伍。他赋诗抒怀说:“暂从相公平小寇,便归天下致时康。”韩愈在对淮西的战争中他针对吴元济为迎战平叛大军,将兵力集中在边界,而其本营蔡州空虚,建议裴度挑选精兵3000人,出其不意,直取蔡州,活捉吴元济。只是裴度还没来得及实施,大将李想采取同样的战术率精兵疾进,奔袭蔡州,生擒了吴元济。李朔心的行动证明韩愈的建议是正确的。裴度进驻蔡州城,结束了淮西30多年的割据局面,征讨战争取得了胜利。恰在此时,一位名叫柏誉的平民进见韩愈,建议利用淮西胜利的余威,派人去河北劝说军阀王承宗归服朝廷。韩愈认为此策可行,就将柏管推荐给裴度。裴度就派遣柏耆去河北,王承宗迫于形势,只得上表请割原来由他控制的德州(治所在今山东陵县)、棣州(治所在今山东惠民)给朝廷,表示归服中央政府。讨伐淮西战争的胜利,表明韩愈不仅是一位满腹诗书文章的饱学之士,在政治和军事方面也具有非凡的胆略。当年十二月,裴度率得胜之军凯旋归朝,到了潼关以后,华州刺史张贾已先期到此迎候。韩愈因之而作《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一诗:“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控关四扇开。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亲破蔡州回。”表现了韩愈不可抑止的兴奋喜悦之情。

师回长安后,朝廷论功行赏,韩愈以从征之功,被拜为刑部待郎。

唐宪宗元和十三年(818年)正月,诏命韩愈撰写平淮西的碑文。三月,《平淮西碑》撰就。碑文中对裴度事迹叙述较多,引起奇袭蔡州的李朔心的不满。李朔心通过其妻唐安公主告了御状,于是唐宪宗下令磨去碑文,令段文昌另撰一篇,重新铭刻。诗人李商隐是对此提出异议的第一人。宋代的苏东坡也为韩愈鸣不平。他在《临江驿》中说:“淮西功业冠吾唐,吏部文章日月光。千载断碑人脸炙,不知世有段文昌。”

唐宪宗在平定淮西、慑服河北之后,自以为大功告成,天下无事,劣根性逐渐滋长,更幻想长生不老,永享帝业。为达到这种目的,他通令全国大肆搜罗方术之士,为他炼造长生不老的仙药。唐宪宗还虔诚地求告于佛门。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亲自导演并掀起的佞佛狂涛。

原来长安西面的凤翔(今陕西宝鸡)法门寺中,有一座护国真身塔,塔内供奉着相传是佛祖释迦牟尼的一节手指骨。该塔每30年开放一次,供信男信女瞻仰膜拜。

据说,凡遇开放年间,总是五谷丰登,人寿康泰,天下太平。元和十四年正是开寺年头,大正月里,唐宪宗命令宦官杜英奇率领30位宫女,捧香持花,恭迎佛骨人宫内并供奉3天,然后又依次送往长安各寺供人瞻拜。

由皇帝老子带头,长安出现一股空前的佞佛狂澜。王公士民争相瞻仰,施舍财物,有的用香火灼头顶,烫手臂以示虔诚;有的甚至卖掉房舍,献给寺院。整个长安,人流如潮,奔走若狂。韩愈在这时刻,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向正在兴头上的唐宪宗上了《论佛骨表》鲜明而坚决地提出自己的反佛主张。

《论佛骨表》开宗明义就提出“佛者,夷狄之法耳”。

说佛教是一种外来的东西,并不是中国固有的传统思想文化。为驳斥崇佛消灾致福的荒谬。他先列举了佛教传入中国之前的黄帝、舜、禹到周穆王等十几个享年百岁的事实,说明不信奉佛教亦可长寿康泰。又列举了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一些佞佛皇帝短命的事实,说明“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的道理。他尖锐地指出,所谓的佛骨,只不过是一堆“枯朽之骨,凶秽之物”罢了。他要求将这节枯朽之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用这种严厉的方法以“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他最后宣称:如果佛真有灵知并能降灾的话,他愿一人承担。

同类推荐
  • 千古大变局

    千古大变局

    时至晚清,老迈昏聩、日薄西山、风烛残年的老大帝国,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 落英无声:忆父亲母亲罗烽白朗

    落英无声:忆父亲母亲罗烽白朗

    罗烽,原名傅乃琦。作家。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第一届主席、陕甘宁边区政府文化工作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文委委员、东北文艺家协会代主任、中共旅大特区委员会文委书记。建国后,历任东北人民政府文化部副部长兼秘书长,东北文联、中国作协东北分会第一副主席,中国作协第一、二届理事,中国作协顾问。著有短篇小说集《呼兰河边》,中篇小说集《粮食》,剧本《台儿庄》、《总动员》。本书是罗烽与夫人白朗的传记。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30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30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郭嵩焘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郭嵩焘

    在近代中国,出现过很多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志士仁人,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孙中山是他们的代表,郭嵩焘也是其中比较有名的一个。郭嵩焘从小聪明过人,深得父辈喜爱。加之他又勤奋好学,因此,家里决定不惜一切让他读书,希望他长大后能成为一个超越前辈、有所作为的人。1835年,郭嵩焘17岁。这一年,他考中秀才,在科举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第二年,家里送他到湖南最有名的岳麓书院读书。在岳麓书院,他与后来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起家的曾国藩、刘蓉等结为至交。
  • 罗斯福尼克松

    罗斯福尼克松

    本书生动记述了两位政治家的家庭背景、童年生活、艰辛的求学历程、充实的大学生活、宽广的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重大影响的人和事,重点探究了他们取得成功的主客观因素,更多的描述了他们成功之前的历史,是值得一读的励志类读物。
热门推荐
  • 雨林和鹿

    雨林和鹿

    那年,我6岁,在黑暗里你牵起我手,绵绵的说,“别怕,我带你回家。”17年后,我想拉着你的手对你说:“我带你回家。”
  • 关于C

    关于C

    关于简介我实在是没想好,等我想好了再说。
  • 吞雷

    吞雷

    天权大陆,万族林立。一个少年穿越到天权大陆,在异世修绝世神功,手握神剑,骑乘麒麟神兽,以天雷为食。虎躯一震,令万千少女竟折腰。
  • 大师姐又逼我做她道侣

    大师姐又逼我做她道侣

    我叫孟天,我来到了一个修仙的世界!我总能捡到好宝贝,可是大多数都不能用,只能送给师兄师姐们!然后,我就被大师姐给盯上了!这不,她今天又逼我做她道侣!我,不是那种随便的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电竞女王很强势

    电竞女王很强势

    华夏有一黑客叫“影子”,所有都不详,却有一群给力的粉丝。但是,有谁想到,她只是一个准高考生?后来,她加入夜鹰战队,和尹夜穿出绯闻。啊咧咧?好歹她还穿着男装好吧。然后,又成了双方粉丝口中的“下面那个”。喂,虽然她是女的,但她绝对是上面那个啊!再后来,尹夜望着眼前身着男装的洛云,直接吻了下去。她的初吻就这样没了。。。在直播的时候,他喂了她一口雪糕,来了一记摸头杀:“我男朋友真乖~”看着她呆萌的表情,直播间的粉丝炸了!第二天,她的资料卡上显示,初恋对象:尹夜。正因为在一起,才会有许多个“第一次”。第一次被人撩,第一次被异性保护,第一次开怀痛哭……电竞将她无情的心打磨了。游戏让她懂得,最珍贵的,不是游戏本身,而是你在里面认识的人,一起并肩作战的日子。
  • 刺墨

    刺墨

    在又一次的人族大能皮卡尔带领众人封印兽族进入纹魂空间的时候,比蒙王者突然发难。一场人族与兽族的大战爆发。虽然最后兽族还是被成功封印。但是,在最后的眼看封印成功,比蒙王者硬生生的把自己镶入空间裂缝之中,扬言千年之内一定会回来。皮卡尔却也因为同时面对比蒙王者加上六头紫晶比蒙,到最后伤势过重。在其身亡之前倾其所有为自己创造一墓,墓中自成一世界。现在,千年将近,比蒙王者归来的意愿越来越强,谁将扛起拯救人族的担子。谁将笑道最后——兽?还是人?一切尽在《刺墨》一个少年,在和伙伴们的历险中,无意中来到皮卡尔的墓中......一个是冰狐般冷静的人族纹士,一个是赌徒般狂热的比蒙王者。宿命——让他们天生就成为敌人。在《刺墨》这里高贵的龙族,凶恶的比蒙,美丽的花朵都可以成为你身上的纹身,为你带来史前的力量,让你领略不一样的奇幻之旅。
  • 记得那年最好时光遇见你

    记得那年最好时光遇见你

    在最无能为力的年纪遇上了一个想守护一生的人(悲剧)(初恋)(美好)
  • 病娇大佬别虐了

    病娇大佬别虐了

    〔病娇×虐×校园〕“怎么?现在不愿意了?之前我可是记得你很喜欢我的啊。”她瞪大眼睛看了看站在对面的男人,明明,明明他之前不是这副模样的。这次……他变了,那她是不是也因此改变了?不过既然我们都变了,那还有什么理由放过彼此,同时把对方逼疯不好吗?
  • 良玉生烟

    良玉生烟

    相府贵女,自小身中奇毒。究竟与何人结怨,父母缄口不言。偶遇相士,预言生命的救赎乃四姓夫君,她没有放在心上,一脚踏入尔虞我诈的是非漩涡里。身份神秘的公子,陪她踏上崎岖、泥泞的道路,不离不弃。因为只有看到她,头顶的天空才会晴朗。幼时种下了缘,她懵懂无知,一块传家玉佩随意抵押作了房租。久无回应的情,他疲惫不堪,将玉制的胡蜂扔进冰冷的泉水中。可以选择言不由衷,可以选择天涯两端,但是无法做到两两相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