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08800000008

第8章 孔子(7)

由于孔子对学生深沉真挚的爱,学生对孔子更是倍加尊敬。有人把孔子比作“太和元气”,把他的学生比作“四时之春”,充分说明了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仅比孔子小9岁的子路就对老师十分尊敬与佩服。尽管孔子多次批评子路好勇无谋,甚至说他“不得其死然”(《先进》),但子路却一直愿跟随孔子学习,实际上充当了孔子的卫士的角色。孔子在其兴办的私学里,毕其一生,用了长达四五十年的不懈努力,“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仅培养出了一大批道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才,而且在办学方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治学态度,以及师生关系诸方面都做出了创造性的建树,并作为丰富的文化遗产传给后世,造福于人类。

春秋后期,鲁国的三桓(鲁桓公三个儿子的后代),即季孙氏、叔孙氏和孟孙氏的势力膨胀,通过“三分公室”和“四分公室”,掌握了鲁国的实权。公元前562年,三桓“三分公室”,把公室的军队改编成三军,由一家统辖一军。过了25年,三家又进一步瓜分国君的权力,把三军改为两军,分成四股,实行“四分公室”,由季孙氏分得两股,并掌握鲁国的大权;叔孙氏和孟孙氏各得一股。这样,国君的主要权力就被瓜分了,经济上也只能靠三家的进贡来维持。由来已久的公室衰微,世卿专横,政在季氏的局面,使鲁昭公不得不想方设法削弱铲除季平子,以恢复公室的权力。

“斗鸡之变”当年的曲阜城里,有斗鸡的习俗。鲁昭公二十五年夏天,执政的季平子与另一贵族郈昭伯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斗鸡大赛。季氏给鸡穿上护甲,郈氏给鸡装上锋利的金属爪子。两鸡相斗,各不相让。时间一长,季氏的鸡渐渐不支,而邱氏的鸡仗着利爪,越斗越勇,将季氏的鸡打得狼狈逃窜。季平子恼羞成怒,破口大骂,并仗势强占了郈氏的房子。郈昭伯是鲁惠公的后裔,同季平子一样,也是鲁国公室贵胄,只不过权势不及季氏。

鲁昭公早想除掉季平子这个权臣。得知斗鸡的事情,喜出望外,便召郈昭伯密谋铲除季孙,邱氏欣然赞同。联系了一些季平子的政敌,经过周密的策划后,在同年秋天出兵围困季平子。兵至季府门前,当即捉住并杀死了季平子的弟弟季竖。季平子已有准备,闭门坚守。季平子登上观台,遥拜鲁侯请求说:“君王没有调查下臣的罪过,就派官吏用武力讨伐下臣,下臣请求待在沂水边上让君王调查。”昭公不许。请求囚禁在费地,也不答应。又请求带着5辆车子逃亡池。左右劝昭公准季平子所请。昭公还是不听,郈昭伯火上加油说:“一定要杀了季平子!”孟孙氏、叔孙氏得到兵围季府的消息,深知除了一家,其余二家也难保,便一齐起兵来救季氏,昭公兵少难敌,只好带了少数亲随,出奔齐国。(见《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后来又逃到晋国,过了7年流亡生活,最后死于晋国乾侯。这是历史上有名的“斗鸡之变”。

“斗鸡之变”这年,孔子35岁,他耳闻目睹了这场鲁国君臣之间、各当权贵族之间的激烈争斗,感到鲁国政局的混乱,做国君的不像国君,为人臣的不像人臣,完全背弃了礼的尊尊、亲亲之义和互敬互让原则,传统的贵族共政体制所要求的君臣协调关系破坏殆尽。在孔子看来,礼徒具玉帛钟鼓的形式,甚至被僭越者所利用。

按照当时的礼制规定,祭祀祖先的万舞人数:天子用八佾(一佾为一列八人),诸侯用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

身为大夫的季平子在举行祭祀祖先的活动时,竟把从公室调来的乐队和自家的乐队合在一起,组成八佾,演出只有天子才能享用的“八佾舞于庭”的场面(见《论语·八佾》和《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而且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三家在祭祀撤奠时,还唱起天子用的《雍》歌(《八佾》),声势十分气派。而公室的祭祀活动,不仅规格低于三家,由于舞队被季氏调走2/3,连万舞也不能举行,显得十分冷落。以维护周礼为己任的孔子哪里能容忍这种无法无天的僭越行为,他针对季平子八佾舞于庭的做法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八佾》)又针对三家祭祀以《雍》的行为评论说:“《雍》诗里有这样两句话:‘相辟维公,天子穆穆(诸侯助祭,天子庄严主祭)。’这样的语句怎么可以出现在三家大夫的庙堂里呢?”(《八佾》)孔子再也不忍目睹这种大夫违礼僭越的行为,决定留下妻儿,自己便和追随他的一班弟子驾车赴齐避乱。

“苛政猛于虎”孔子这次赴齐是在鲁昭公逃亡国外后不久,即公元前517年的深秋。车出城关,渡过泗水,便进入了西北郊遂,映入眼帘的是广袤无垠的田野,孔子师徒久日压在心头的烦闷情绪为之一扫,秋高气爽,心情也就宽松多了。又走了几天,只见峰峦重叠,山势渐高,遥望一峰,拔地耸天,弟子高兴得手舞足蹈,说是可以清楚地望见泰山山脉的主峰岱岳了。车子在山路上辚辚前行,越走山愈深,境愈幽,山限水曲的地方,林木掩映着一两椽茅舍,炊烟袅袅,正是一个避世隐居的好去处。正当孔子师徒沉寂在遐想中,饱览着这美景如画的泰山风光时,忽然不远处传来一女子的嘤嘤哭声,抽抽搭搭,时断时续,打破了山林中的幽静和谐的气氛。

孔子急忙命子路停车,自己恭敬地站起身来,扶住车前横木,说:“快去寻找这位失声痛苦的女子,看看能不能帮她点忙。”子路循着哭声走去,发现在山坳一旁有一中年妇人在墓前哭祭,样子十分悲痛。子路问道:“这位大嫂,听你的哭声,好像有几层忧伤,不知为何?”

妇人强抑泪水,悲切切地说:“山里猛虎为患,以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孔子听说后,同情地问道:“山里虎患这么严重,你为什么不早点搬到山外去住呢?”妇人回答说:“这深山老林中没有苛捐杂税呀”

孔子的心为之一震,如梦初醒,悲愤地对弟子们说:“你们要记住这件事,苛政猛于虎啊!”(《礼记·檀弓下》)“齐景公问政”

孔子一行怀着阴郁的心情过了泰山,又走了两天,就来到了迫临淄水而为城的齐都临淄,住宿在齐卿高昭子府上,做了他的家臣。高氏自齐襄公时起,与国氏并为国卿,是齐国最有影响的贵族。孔子希望通过他的关系,能尽早见到齐景公,陈说自己对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达到出仕干政的目的。

齐景公听高昭子说他慕名已久的孔子已经来到齐国,当然十分高兴。前次在鲁国见面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这次还有更重要的问题向他请教,所以很快就接见了孔子。当时的齐国,陈氏(齐桓公时逃到齐国的陈公子完的后代)强大,为了收买人心,与公室争夺民众,采取了以大斗贷出、小斗收入的广施小惠的方法救济穷苦百姓,提高声誉,扩大社会影响;而齐国景公却耽于游乐,疏于朝政,使大权已经旁落的公室更加衰弱,民众背离公室而倒向陈氏,“归之如流水”。(《左传》昭公三年)所以当齐景公第一次问政时,孔子回答了8个字: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是说,君臣父子应该各尽其职,各行其道,做国君的要像国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子的样子,等等。齐景公似懂非懂,连忙按自己的领会称赞说:“你说得多么好啊!如果各自不守名分,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就是有粮食,我能吃到嘴里吗?”(《颜渊》)齐景公又过了些日子,再次向孔子问政。孔子回答说:“政在节财。”(《史记·孔子世家》)节财,就是节俭财用,也是针对齐国存在的问题讲的。齐国人一向崇尚奢侈,相传齐桓公给自己的700名宫妃修建700所住房,开设7个宫内市场供其消费。齐景公则过着“宫室日更,淫乐不违”的腐朽糜烂生活,而且他的“内宠之妾肆夺于市,外宠之臣僭令于鄙”(《左传》昭公二十年),巧取豪夺。形成强烈对照的是:“三老冻馁”;“国之请市履贱踊贵(因为受刑的人多,脚被砍掉,所以市集上的草鞋践而假脚贵)”(《左传》昭公三年)。出现了“民人苦病,夫妇皆诅”(《左传》昭公二十年)的危机局面。

孔子提出“节财”,就是希望齐景公能带头去掉奢侈,提倡节俭,减轻税收,施惠于民。齐景公是不会听从孔子劝告的,但他对孔子的印象还不错,打算把尼谿这个地方封赐给他,并留孔子在齐国做官。

“会见晏婴”

齐相晏婴得悉齐侯要重用孔子的消息后,便急忙去宫中晋见景公,陈说利害,谏阻说:不能把尼谿封给孔子,也不要他在齐国做官。儒家都是些倔傲自大的人,他们特别看重丧葬之事,以至于破产厚葬,这不可成为民俗;他们靠奔走游说过日子,嘴上说得好听,并没有治国的真实本领。自从圣贤死后,周王朝已经衰落了,周朝的礼乐制度也废缺多年了。现在孔子想考订周朝的礼乐制度,企图重新恢复它们,把升降揖让之礼搞得十分繁琐,让人一辈子也学不尽。国君打算留用仲尼,用他那套过了时的办法治理齐国,这怎么能行呢?(见《史记·孔子世家》和《晏子春秋·外篇》)晏子是齐国有影响的老臣,他对孔子的批评引起一些人的响应,对孔子留在齐国仕进的想法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孔子到齐国,拜见景公却不拜见晏子。子贡怀疑晏子在景公面前说的那席话很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于是对他的老师说:“拜见国君不拜见执政的人,行吗?”孔子说:“我听说晏子侍奉三个国君而且都服服帖帖,我怀疑他的为人。”这话传到晏婴的耳朵里,他解释说:“我是齐国世代平民出身,如果不考虑自己的品行,不知道自己的过失,就不能立身在世。我听说得宠被钟爱,不得宠被厌恶,诽谤赞誉是一回事,声音和回声相应和,看见怎么行事就听任它算了。我听说,用一颗忠心侍奉三个君王,所以得顺应;用三个心眼侍奉一个君王,得不到顺应。如今孔丘没看到我的品行,就讥讽我。我听说,有道德的人独立在影子前不羞愧,独自躺下心里也不惭愧。”孔子听到这话,说:“有句俗话:在近处说的话,不能传到远方;自身做的事,不能瞒住众人。我私下议论晏子,没有击中他的要害。我的过错危险啊!我听说君子超过别人就把别人当作朋友,赶不上别人就把别人当作老师。现在我对晏子说错了话,晏子谴责我,这个人是我的老师。”然后孔子才拜会晏子,以释前嫌。

“闻韶不知肉味”

孔子赴齐的结果很不理想,有一件事却使他终生难忘,这就是在齐国逗留期间,有幸亲身观赏了古典乐舞《韶》的演出。《韶》,相传为虞舜时期的乐舞,历传夏、商、周三代。周平王东迁时,乐师流散。据《论语·微子》载:“太师挚逃到了齐国,二饭乐师干逃到楚国,三饭乐师缭逃到了蔡国,四饭乐师缺逃到了秦国,打鼓的方叔入居黄河之滨,摇小鼓的武入居汉水之涯,少师阳和击磐的襄入居海边。”这些流散的乐师自然就把周代的礼乐制度带到了各诸侯国,因此,孔子在齐国能观赏到《韶》舞,就不奇怪了。

孔子对《韶》乐推崇备至,他曾说过:“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卫灵公》)“乐则韶舞”就是主张演奏舜时的《韶》乐和周武王时的“武(舞)”乐。对于这两种乐,他也有过评论,认为“《韶》尽美矣,又尽善也;《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八佾》)。

即舜时的《韶》乐比周武王时的《武》乐更好一些。这倒不是因为前者更古,而是因为《韶》乐既优美动人,又无战争肃杀之气,符合孔子“仁”的思想。《韶》乐的感染力是十分强烈的。当他在齐国观赏《韶》的演出时,竟然如醉如痴。《论语·述而》记载说:“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在长达3个月的时间里,连吃肉都觉得没有滋味,可见他对《韶》乐入迷到何等的程度!从中得知,孔子是一位音乐素养十分高和艺术感受力非常强的人。

“接浙而行”

孔子在齐的好景不长,先是景公对他逐渐冷淡,好不容易求见一次,即不再问政事,也不提封赐尼谿的事,而是不冷不热地说:“待您像贵国待季氏那样,我做不到。”(见《史记·孔子世家》)后来,渐有传闻,说齐国大夫中有人要加害孔子,他又去见景公。景公对他说:

“我老了,不能用您了。”(见《史记·孔子世家》)那语气就等于下逐客令。看来,要待在齐国已是不可能了。

孔子便让弟子们收拾行李,准备回到鲁国去。这年是鲁昭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15年)。孔子37岁在齐稽留约为一年半光景。孔子为中华民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孔门弟子号称3000人。在这3000弟子中“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孔子3000弟子中有姓名可考者就有95人,孔子生前弟子已有多人,仕于各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中国教育史上及至世界教育史上像孔子这样教授学生数量之多,质量之高的人并不多见。孔子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也是全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教育家。孔子的影响两千多年来,已超越时空界限,绵延至今、遍及世界,以研究《论语》著称的美国克里尔教授和日本江哲郎博士、著名作家井上靖先生都把孔子称为”人类的导师。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和奠基人。这位给中国历史文化及至世界文化以深刻影响的文化巨匠,历代被称为“至圣”是世界上最早的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同类推荐
  • 惊喜之旅:我的早年生活

    惊喜之旅:我的早年生活

    《惊喜之旅:我的早年生活》中,C.S.路易斯对诸种对其产生深刻影响的精神和思想条分缕析。它是研究路易斯必不可少的一手传记,也是反思启蒙以及反思现代性的一部经典著作。
  • 原来乾隆

    原来乾隆

    作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代天子,声名远播的乾隆帝似乎注定有着不平常的人生。身世之谜,生母之争,一世风流背后是怎样的挚爱?“十全天子”的文治武功是伟绩还是荒谬?谜团夹杂着正史,竟如层云,重重包裹。而究竟历史真相为何?隔着二百年的尘埃又该如何盖棺论定?本书作者以淡定客观的笔触,为我们剖画了一个真实而又多面化的乾隆。既非戏说,亦不避讳传奇,读来仿佛幽笪探秘,愈行景致愈妙。
  • 耿耿忠心效桑梓

    耿耿忠心效桑梓

    王竹溪,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教育家,被业界称为“百科学者”。我国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是王竹溪先生的学生之一。本书以时间为坐标,用翔实的资料、丰富的内容,从从王竹溪先生的人生历程和学术生涯两个方面,叙述他光辉灿烂的一生,使读者对王竹溪先生有全面的了解。回顾先贤所走过的历程,继承王竹溪先生作为优秀知识分子代表的爱国传统,发扬他坚强的信念和钻研的精神,继承他严谨求精的治学理念和教育思想。本书是一部优秀的励志类作品,百科学者王竹溪的人生轨迹更值得当代国人认真学习和研读。
  • 手段:从最小变成最大的S·O·B法则

    手段:从最小变成最大的S·O·B法则

    这是一部风靡全球的“首席执行官之书”,并不以时时抛出格言隽语的俗套来左右读者,也不试图以模具演示的方式来整合读者的思维。在本书中,你看到的是商界内部绘声绘色的故事,这些故事饱含着炽热的激情,有西部好汉的粗话,也有上流豪门的恶谑,甚至不乏街舞式的鄙俚。这里一部权谋书,推进一步说,也是一部商界政治法则书,艾伦·纽哈斯毫不讳言——必要的敌意是获胜的手段,但是我们看到,在回到新闻观上时,作者又提倡着一种可敬的“保守主义”。他的经历,对广大的新闻工作也是不无教益。《手段》不仅是媒体策划人、执行总编和栏目制作人的职业必读书,而且是一切行为经理人——特别是那些处在事业关键阶段的中青年职业经理人的必读之书。
  • 胡适新论

    胡适新论

    本书是作者1987年至1995年间胡适研究的相关成果。内容涉及很多方面,从《新青年》的思想及“新青年”群体的分歧乃至分裂,到胡适本人的思想及其与各界的关联,如胡适的文化观与价值观,他在国语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他在抗战前及抗战期间的思想与活动,他与蔡元培、陈独秀、梅光迪的关系及其思想、学术与政治态度的比较,等等。其中《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再认识》一文,批评某些人以所谓“全盘反传统”来否定新文化运动是不实之词,反响很大,纠正了学界对这一重大历史阶段的认识偏差。作者认为:对胡适的认识的改变和深化,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中国社会的进步,反映出开放社会条件下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热门推荐
  • 旧梦新颜

    旧梦新颜

    红尘醉歌伊人去;浊世清风故者书;一场烟雨一场梦,几时轮回几时休。重生天道规则改变,在不相逢的纷乱时光,遇见那个对的人,即使会痛彻心扉,哪又怎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开咒令之昆都宴

    开咒令之昆都宴

    龙尤在成为龙赤子后,开始巡视五岛国,在其过程中利用自己的才智成为了宴客,接下来开了威震一重天的旅程
  • 门

    在命运里缓慢爬行的他,犹如生活在一座没有门的黑屋子里。他能透过窗玻璃看到屋外的美好,但他触及不到。他以为自己可以找到出去的那扇门,却不想他的生活里根本就不存在这扇门。
  • 冰湖的眼泪

    冰湖的眼泪

    一滴眼泪代表一个故事,可是悲伤冻结成湖那悲伤又何处安放呢?
  • 到马路对面去

    到马路对面去

    《到马路对面去》是诗人徐电的第一本诗歌总集,共有《无风》、《无常》、《莫名》、《失语》、《云起》、《止语》6个篇章。该诗集是诗人徐电2010年至2017初的创作成果,共206首诗,体现了诗人创作风格和创作心境的转变,字里行间都透露着诗人坚持良知和善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宇宙万物欢喜专注和充满爱意、诗意的表达。
  • 清风徐来你未来

    清风徐来你未来

    不一样的花样年华,遇到的他是否能相守一生。是她误了他的年华,还是他毁了她的终身,第一次相遇,她给了他一巴掌,第二次相遇,她又打了他一巴掌。本以为视若仇人的两人,最终却被命运捆绑在一起
  • 一世安韶曲

    一世安韶曲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自三皇伏羲毙.成伏羲大封于世.后大封破裂.女娲堕世尘于后土大封神农亡魂存于衣钵之中.昆仑山君思凡下界终毙于世自此大地分六界.异族之人众多河中污泥沼泽之土用于女娲造人一族.昆仑山君毙世魂魄尽散化作千万鬼族自由其出.女娲补天之遗天石崩裂幻作仙界各仙.神农尝尽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炼成妖.伏羲大封破裂躯体凝化成魔族浩劫.东方洪荒混沌诸神齐聚.
  • 国王与乞丐的故事

    国王与乞丐的故事

    《别爱上任何人》读后感,表达一下自己的见解。
  • 校花之绝世兵王

    校花之绝世兵王

    无敌兵王回归都市,化身校花老婆的贴身保镖。孙旭仰天一吼:这是我老婆,谁敢打坏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