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1900000016

第16章 提问——用语言采访(1)

新闻记者的采访,是要用眼睛去看,用嘴去问,用脑子去思考,用摄像机去抓拍。观察和提问,如同人的左右手一样是同样重要的,两者缺一不可。看而不问,看到的现象,是属于本质的真象,还是虚假的、偶然的现象,这就需要记者进一步通过提问来澄清,而人物的情感、思想,更需要用言语去激发。设计好提问的问题,掌握好提问的技巧,从而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这都是记者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一、提问的任务

电视记者在镜头前的采访提问,总的目的只有一个:代观众了解新闻事实。正因为这一点,对于那些记者已经了解了的事实,有时为了突出新闻来源的真实感,记者还需在镜头前进行提问采访。

电视采访的最终目的不只是记者了解新闻事实,更重要的是让观众了解新闻事实。

对于文字记者,他们是把现场了解到的新闻事实带回去写成稿,所以那些已知的事实不必在采访中提问;而电视记者仅仅了解事实是不够的,他还必须以声画合一的动态画面的素材形式将现场的新闻事实记录下来,这些提问的过程直接构成报道的内容。

电视记者出镜提问的任务包括:

1、获取未知事实

记者采访的首要任务是代表观众提问,获取未知的新闻事实。

获取未知的事实的实现途径是“问”与“答”,即记者就不知道的或尚不明确的信息向知情者、当事人、见证人、主管人等被采访者发问,由摄像机记录双方的问答过程,作为形象素材成为后期节目编辑的内容。

在这些提问中,有的是采访对象乐意回答的,比如与被采访者的自身利益无关或有利于其自身利益的情况,采访对象通常会配合该类采访,记者容易获得需要的回答。

而有的时候,当提问内容有可能损害被采访者的自身利益,电视记者的访谈就会遇到困难,出现被采访者拒绝回答甚至强烈的抵触言行。比如,批评某个企业或个人的不法经营行为、揭露贪污腐败现象等题材。

在某些适当的时候,被采访者拒绝回答的画面可以作为素材编进最后的节目中,因为节目中配合介绍被采访者拒绝回答的原因,能够说明一定的问题。但类似的手法不可滥用,尤其不能对那些是非还没有定论或被采访者有充分理由拒绝采访的情况,如果记者随便使用被采访者拒绝回答的画面,是对被采访者的极大不尊重。

通过提问获取事实是任何一名电视记者的基本功,因此,无论被采访者配合与否,电视记者都应掌握各种提问技巧,完成出镜报道的任务。

2、已知事实,“明知故问”

对于记者已知的事实,有时为了使它成为电视画面,往往通过记者提问,再让采访对象自己亲口说出,以便镜头记录。这种“明知故问”的提问采访方式也是电视独有的。

对于电视采访来说,把提问采访的过程记录下来,是形成节目的需要。因为,观众在收看电视节目时,也并不是光看采访对象回答问题的内容,采访对象回答提问时的用词、语气、态度等含有丰富的信息,都能为观众判断事实提供有力的参照。

在“明知故问”的采访中,记者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让观众明显感到屏幕上的记者已经知道答案。记者虽然已经了解了新闻事实,但是在电视报道中,观众习惯于和记者同步获知答案,如果记者在提问中表露出自己已经知道了对方将要作出的回答,甚至代替采访对象回答,这些都容易引起观众的反感。

(2)不要在提问时让被采访者感到记者已知答案,以免失去回答的兴趣。大多数被采访者都是电视行业之外的人,他们并不了解电视采访中“明知故问”的必要。对那些确认记者已知的内容或者自己已经说过的话,一般人都提不起兴趣再说一遍。这也是电视采访“一次最佳”原则的要求。

(3)尽管记者在知情的情况下提问,也应争取在采访中继续探知新的事实。在实践中,由于有前期的准备和案头工作,电视记者不可能在提问之前对事实一无所知。这些已知的事实有的并不准确,有的并不详细,而采访对象是最真实的事实来源。

电视采访出现最多的情况是:记者根据已掌握的部分事实去挖掘更多的新闻事实,以及通过提问对现有的事实进行验证和核实。

在提问访谈的过程中,电视记者始终要把探索未知作为采访的目的,结合采访对象的回答验证和寻求未知的事实。

防止“诱导”。许多诱导式提问是代替被采访者思考,过于主观,是极不可取的。

比如经常出现的提问:“你是不是认为……”、“你当时是不是想到了……”等等,被采访者在是与不是之间作选择,通常又发现都只能回答记者期待的那个答案,与被采访者心中的真实想法形成一定距离。

解决这一问题的要点是,记者已知事实,但让采访对象自己说出来。那么,记者在提问过程中要将提问还原成“发问”状态。记者即便知道内容,也要以不知的状态来进行采访。

在一些批评性电视报道中,有时记者故意让观众事先知道提问采访的答案,再进行提问,目的是为了让观众在知道事实的情况下,与记者一同了解被采访者掩盖真相、狡辩抵赖的“原形”,起到加强批评的力度,观众是理解的,这是另一种情况。

3、激发采访对象的情感。展现真实个性与内心

美国新闻学家雷特·狄克说:在人们的心里,蕴藏着各种各样的记忆,如果你能唤起他们心中的这些形象,你的描述就具有了激动人心的力量。

在表现人物的采访中,记者有必要通过提问去“唤醒”采访对象的内心情感,同时给采访对象以展现个性的机会。提问中需要设计些激发性的问题,比如,在中国女足夺得第三届世界杯亚军回国之后,主持人白岩松在《东方时空》特别节目《运动的美丽》中采访四位女足队员代表。在采访守门员高红时,白岩松三次提及中国女足在决赛中与美国队点球大战时,高红五个球一球都没扑到的伤心往事。白岩松问:“按照我对你的了解,这件事情会在你的心里痛苦很长一段时间,是不是?”又问:“你这么自信的人,这件事会不会使你的痛苦更大呢?”果然,在这些问题的激发下,高红坦露心声,她说世界杯后,朋友们都在她面前避免提及点球的事,但她自己不能轻易原谅自己。本来想打完世界杯就退役,现在觉得就这么退太窝囊等。而且高红在主持人的追问中情绪越来越高涨,话语中的情感也越来越饱满。

不难发现,激发式提问能使人物处于兴奋状态,从而在镜头前充分表现自我。对电视采访来说,能拍到采访对象真实的心声和精神面貌,节目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二、提问前的交流

1、赢得采访机会

一般情况下,我国电视新闻还是以正面报道以及反映社会生活为主,被采访对象能配合接受采访,但有时因各种原因,不愿意接受采访的情况也经常发生。因此,赢得采访机会,让对方配合谈话,是走向采访成功的关键台阶。

约翰.布雷迪在《采访技巧》一书中,曾用记者们的实践例子归纳了几条可行方法。如:

“为了得到采访机会,必须以礼待人,一丝不苟,遵守时问。为了进行采访,需要事先约定与采访对象会面的时间和地点,说明自己的身份和采访目的,并在采访时准时到达。

“如果有人回话并说你找的人不在,要礼貌而坚决地说明你的采访任务的重要性。这种迫切感很可能会被转达给你的采访对象。

“措词也很重要……对一个大忙人决不要说‘采访他’。最好说想和他见见面,听听他对你已经获得背景情况的建议性意见。

“有时,记者可以投合采访对象的特殊嗜好,以赢得采访机会。”

根据中国电视新闻记者采访经验,也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条:

(1)敬业精神赢得采访机会。作为记者首先要有一种敬业精神,表现在对被采访对象身上,要有一种契而不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把你从门里赶出来,你要从窗子爬进去”。但要注意“度”的把握,当被采访对象有明确的理由拒绝接受采访,学会放弃。记者有采访的权利,而被采访对象有拒绝接受采访的权利,除非你已经获取被采访对象有明显违法违纪的事实,否则另寻它途。

(2)相互沟通。很多采访对象有一种本能抵触采访的心理,沟通就显得很重要。采访就是和人,尤其是陌生人打交道的学问。告诉采访对象你想了解的事实、采访的目的是必要的,当然必要的技巧还是需要的。在问题性报道中,很多被采访对象在自己利益受损的情况下,拒绝接受采访是一种常态,这同样需要沟通。比如你的采访目的,给对方说话解释的机会等等。记者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定位,你是在了解事实,报道事实,而不是去当法官和裁判。

(3)暗访、偷拍。暗访和偷拍是获得事实真相的一种有效方法,近几年在我国电视屏幕上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然而是不是采访可能被拒绝时,都采用这种方法,是值得探讨的,也存在很多争议。

(4)其它途径获取事实。一般的新闻采访,首先考虑到的是事件(实)的当事人,然而在多种努力都无效的情况下,只能从其它途径获取事实。

《焦点访谈·吉烟现象》报道的是吉林四平市“不发工资发烟”搞行政摊派发烟的事实,反映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一个企业的发展不能找“市长”,而要去找“市场”的主题。在当地市领导、烟厂负责人拒绝接受采访的情况下,通过对当地的市民、干部、教师、农民等对象的采访,事实一清二楚,市领导、烟厂负责人接受不接受采访已经无关紧要。当然,采访对象的选择一定要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2、提问前的交流

在电视界有“晕镜头”一说,不仅一般观众在电视镜头面前会表现紧张,甚至一些经验丰富的演员和颇有造诣的名人、学者,在镜头面前都容易紧张。在电视访谈中,记者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巧妙地消除他们的紧张心理,使他们适应镜头。

赵忠祥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写到:

60年代,我陪一位著名演员作电视讲话,那时都是直播,我本身也紧张,只顾了背自己该提的几个问题,而忽略了与对方建立一种感情上的联系,甚至也忘了交代要注意的事项。在播出中,这位同志紧张得出汗,讲的效果不太理想。节目播出不久,周总理打来电话,批评我们不该把这样一位同志弄得这么紧张。这个批评,促使我醒悟到电视记者的艺德就是要突出对方,让对方讲成功。

在正式开始提问采访之前,记者有必要花一些时间以日常生活中的口吻同采访对象交谈,帮助他们作好摄像前的心理准备,这些话题可以是:

(1)如果采访对象缺乏接受电视采访的经验,记者可以告诉他们一些相关的设备知识和注意事项,比如提醒被采访者注意与摄像机的交流等;

(2)拉家常,谈双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3)开玩笑,幽默可以使人放松。

这些正式录像开始之前的闲谈,目的都是为了消除采访对象的紧张情绪,增强采访对象对摄制组的信任感。只有在轻松自如相互信任的前提下,录制拍摄工作才能进展顺利。

在电视理论中,还有一种“预采访”的提法,是指在正式开机拍摄之前,记者在现场对采访对象作初步的了解。我们认为这种“预采访”实际上也是属于“交流”的范畴,目的都是为了了解采访对象,消除双方之间的陌生感。

在交流中需要注意的是:

(1)如果话题涉及正式开机采访的内容,记者要注意不要展开和深入,更不要触动采访对象的情感。这些都是为了保证电视采访中的“一次最佳”原则。

采访对象的第一反应是最鲜活生动的,同时也是最真实的,即兴采访的信息量也相对较大。上海电视台纪录片编导王小平认为:在镜头前,第一遍是最好的,我指的是被采访者的反应。所以,绝不要因为感到某些不理想,重复提问。必要时,可以绕个圈子或改个侧面来提问,也因为我感到第一遍是最好的,所以有些动情的、尖锐的或有多种可能的问题,我在开机之前是不谈的。

其实,不仅采访对象的回答第一次效果最好,记者自己的提问重复多次,也会由于缺少新鲜感而妨碍自然流畅的特质。

(2)记者应该在交流中加深对采访对象的了解,尤其是采访对象的性格、谈吐、反应速度等。在正式的访谈中注意发挥采访对象在这些方面的优势和特点。

美国CBS王牌栏目主持人华莱士于1986年9月2日在北京采访邓小平。在这样一次重大的采访中,华莱士一直试图寻找机会提出一些与邓小平个人生活有关的问题,提这些问题的好处很多,其中一点就是非常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谈话氛围,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

当邓小平从口袋里掏出香烟时,华莱士提出也要一根,他细看了一下说:“哈哈,过滤嘴比烟还长。”

邓小平笑着说:“这是专门对付我的。我抽烟的坏习惯改不了啦。”

华莱士还问道:“你休假的时候打桥牌吗?”

“有时打。”邓小平说。

华莱士又问:“听说你与同事打牌,谁输了就钻桌子。”

邓小平摇了摇手,说:“没有那回事。那样太不礼貌了。”

这样一些关于个人爱好的对话,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充分改善了采访氛围,消除了由于电视设备和人员带来的副作用。

(3)让采访对象了解记者。交流都是双向的,在采访中,记者需要了解被采访者,同样,采访对象也希望了解记者。在华莱士对邓小平的采访中,还有以下一段对话:

华莱士:我把今天同你的交谈看成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因为像你这样的人物,我们记者不大容易得到专访的机会。

邓小平: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华莱士:我希望我们在一起的一个小时对你是有趣的。

邓小平:我这个人讲话比较随便。因为我讲的都是我愿意说的。也都是真实的。我在我们国内提倡少讲空话。

华莱士:你有没有接受过一对一的电视采访?

邓小平:电视记者还没有。与外国记者说得比较长的是意大利的法拉奇。

华莱士:我读了那篇谈话,感到非常有趣。法拉奇问了你不少很难回答的问题。

邓小平:她考了我。我不知道她给我打多少分。她是一个很不容易对付的人。基辛格告诉我,他被她克了一顿。

华莱士:是的,我采访过法拉奇,但是我也问了一些她很难回答的问题。

在这段访谈中,华莱士不仅进一步了解了邓小平,也巧妙地让邓小平了解自己,比如:“我把今天的交谈看成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我读了那篇谈话,感到非常有趣”,“我也问了一些她很难回答的问题”等,这些表白让邓小平了解记者的采访态度、采访准备和自己的采访经历、采访风格等,虽然是只言片语,但传达了自我的信息,有利于交流气氛的改善和话题的深入。

让被采访者了解记者,这是交流中容易被忽视的环节,也是中国电视记者不大愿意或不敢做的事情。然而我们可以想象,面对一个自己完全不了解的记者,一名被采访者怎么可能说心里话呢?因此,采访的深入依靠记者的自我开放,这与电视主持人展现自我个性是同一道理。

同类推荐
  • 百弊放言

    百弊放言

    《百弊放言》以民国初期的社会史实为背景,披露了上自官府衙门,下至妓院赌场中各色人等唯利是图、营私舞弊、为非作歹的种种丑恶行径,可谓是广言民国时期的民俗流弊。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明礼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明礼篇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胡锦涛
  • 学会了还是会学了(名师解惑丛书)

    学会了还是会学了(名师解惑丛书)

    影响学习效率的的因素有很多种,在学习过程中,很难让各种因素都处在最佳状态。一个阶段学下来,难免会出现一些漏洞和欠缺。因此,在分清主次、抓住重点的同时,应当整理出以往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包括还未真正搞懂或已经遗忘了的内容,平时对容易出差错的地方,要划上醒目的线条,作为重点中的重点来加深印象。以便在复习时多花些工夫,将它们实实在在地弄懂。
  • 中国传播思想史:近代卷

    中国传播思想史:近代卷

    晚清时期乾嘉学派把中国的“小学”传播推向空前的繁荣,但这只是钻在故纸堆里封闭式的诠释传播。也曾产生直面社会的讽刺小说和谴责小说的通俗文学传播,但是在末日王朝的封建统治下,真正意义上的文艺传播和民主思想传播始终受到严格的控制。在这時代,西方的学术和文学艺术急速袭击而來。新的传播形式和内容,使早先只埋头于古典书籍的文人头脑清醒。
  • 此岸@彼岸——一个校长创办新学校的心路历程

    此岸@彼岸——一个校长创办新学校的心路历程

    本书是作者筹备东湖小学开始,以学校建设为主线,记录关于学校管理、教师成长、家校联系等各方面的内容。本书内容为前两年的记录。
热门推荐
  • 器觉山河

    器觉山河

    这是一个充满热血异世大陆,战技,功法,炼器,画符。修士们的手段层出不穷。而大陆的某些地方封印着能够毁灭一切的事物。且看主角铭泽如何领着一只二哈闯荡世界。
  • 太古土兑经

    太古土兑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爱上自己书中男主

    爱上自己书中男主

    他问她,你的愿望是什么?她说,老了住进山谷里,几间石墙,瓦顶的小屋或则木头小屋,屋后是绿浪翻滚的千顷竹海,屋前是一池水波荡漾的山间湖泊,竹海的绿浪跌印在湖泊里,把清可见底的湖水,染成一池温润的碧玉。再有个用竹篱笆圈成的小院里,有各种花卉,一到春天,姹紫嫣红,芳香四溢。他说,我陪你一起住山谷里。她说,可是你不是他,你们只是有同样的容颜罢了。他说,我从不做别人替身,我要的是你完完全全爱我。
  • 遗憾似水流年

    遗憾似水流年

    高中三年一段段错过的回忆,仿佛每天都在诉说着别离,命运的捉弄,始终没能与他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 原来是爱情呀

    原来是爱情呀

    乐天派少女余一一,在转到北一高中之前从不知道烦恼为何物,直到被校草林夕一“箭”倾心,开始了鸡飞狗跳的追男神艰辛之路。辛辛苦苦追了两年,才知道林夕喜欢的另有其人,伤心欲绝,高中毕业之后选择不告而别远走他乡异国留学,想忘记他重新开始。毕业后归国第一天,便意外的再次遇见林夕,而余一一也深刻意识到自己所谓的忘记,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本想着离他远远的就此别过,却不曾想处处都能遇见他。
  • 超级无敌穿越系统

    超级无敌穿越系统

    杨峰意外穿越到修仙大陆,发现自己是个废柴,在他绝望之际,金手指,【超级无敌穿越系统】,打怪升级,杀boss有奖,抽奖系统,红警系统,打怪升级,无所不能,而且,系统的抽奖子系统只要灵石充足,什么有天界聊天群的手机,时光梭,还可以抽到影视位面任务系统,总之任何法宝,任何金手指,甚至人物都可以抽到
  • 荣华骄

    荣华骄

    大婚之日莫名瘫痪,嫁与变态夫君折四肢,割鼻子,住茅厕辱虐二十年,终被弃乱葬坑暴尸荒野先死后活,她重回十三岁机缘巧合使得她内力深厚百毒不侵只是重生并非预见未来,往往一事变,事事变前世的她浑噩不知所以,此生她发誓要坐拥荣华
  • 车师古道漫行记

    车师古道漫行记

    车师古道是中国十大古道,该书以游记形式,记述该古道上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神话景观,木桥景观,新建景观以及古今人物的故事。
  • 助听器学

    助听器学

    本书共13章,从助听器的发展简史,到助听器的物理组成、工作原理、技术性能、助听器的分类等方面介绍了助听器的基本结构及性能特点。同时,在此基础上还着重介绍了助听器的临床应用经验、不同人群的助听器选配方法,以及如何遵循选配步骤,为听障人士选择符合其听力损失的最优助听器等内容。本书可作为听力学专业的学习教材、各大助听器公司的培训手册、助听器从业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提供给对助听器感兴趣的各界人士(包括有听力损失的成人和听力损失儿童的家长),使他们能够对助听器有更科学、系统、专业的认识!
  • 觅佛

    觅佛

    佛教在中国盛传,得益于无数的高僧,几千年后,无意的发现了其中的秘密,万尸拜佛,黑佛奇缘,但是最终的目的却不是此,而是这最根本的原因,书中故事曲折诡异,悬疑不断,值得您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