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30500000009

第9章 吴起变法(2)

通过改革,赵国也逐渐富强起来。在三晋屡次对楚作战中,魏、韩两国都获得了郑、宋等国不少土地,唯独赵国由于地处北方,没有捞到任何好处。久而久之,赵国对三晋同盟便产生了不满。

公元前387年,赵烈侯去世,其子赵敬侯(赵章)即位;韩文侯去世,其子韩哀侯即位。

赵敬侯一上台,便将首都从河南的中牟迁到河北的邯郸。迁都的目的,自然是要加强东扩的战略,以齐、卫两国为目标,获得更多土地。

这个时候,魏武侯和田和打得火热,还支持他当诸侯,赵敬侯能高兴吗?

同盟之间的裂痕在悄悄地产生。不久之后,魏武侯又亲手将这个裂痕拉得更大。

公元前386年,赵敬侯的弟弟赵朝作乱,企图推翻赵敬侯,自立为君。赵敬侯虽然“好纵欲”,但是“明于所以任臣”,在几位重臣的协助下,迅速扑灭了叛乱,赵朝被迫逃亡魏国。

如果魏文侯在世,必定会以三晋同盟的大局为重,拒不收留赵朝。但是魏武侯显然不这样想,他将赵朝事件当作干涉赵国内政的大好题材,不但收留了赵朝,还派兵协助赵朝围攻赵国新都邯郸。

结果,魏军在邯郸城下被赵军击溃。

不消说,这一战彻底打掉了赵、魏两国的交情。

公元前383年,按捺不住对领土的向往,赵敬侯大举入侵卫国,采取“蚁附”战术围攻卫国首都帝丘(今河南省濮阳)。

所谓蚁附,顾名思义,就是如同蚂蚁一样密集攀附城墙。

《孙子兵法》第三篇第二条记载:“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辒(fénwēn,用于攻城的战车),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yīn,堆成的土山),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攻城已经是下策,不顾己方伤亡的蚁附战术则是下策中的下策。为了表明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赵军还在帝丘北面修筑了刚平城,作为部队修整和储粮的基地。

情急之下,卫国派人向魏国和齐国求援。

魏武侯真不愧对谥号中这个“武”字,亲率大军前往解救,大败赵军于兔台。

第二年,卫军在齐军和魏军的帮助下,攻破刚平城,并顺势攻入赵境,又攻破赵国旧都中牟的外城。

赵敬侯顶不住了,派人向楚国求援。

此时距魏武侯率领三晋联军在大梁、榆关再度大败楚军正好十年。

改革的代价很惨重

让时间回到公元前387年,吴起踏上楚国领土的那个寒冷的冬天。

楚悼王听说吴起来到楚国,感觉就像天上掉下个宝贝来,亲自跑到边境去迎接,并任命他为宛城(今河南省南阳)守。一年之后,又升任其为令尹,主持楚国军政大局。

进入战国后,中原各国均对官僚体系进行改革,三晋和齐国都设立了相国,执掌国家政务。秦国稍晚一点,但也于公元前309年设立了丞相。唯独楚国一直沿用旧制,始终没有设立相国,而是以令尹为最高军政长官。

若从权力上讲,令尹比相国更大。吴起在魏国求之不得的东西,楚悼王很爽快便给了他,同时交给他的是一项谁都意料得到的任务——

变法吧,把楚国变强大!

这个春秋时期老牌的霸主之国,在对三晋的战争中,屡战屡败,已经尝尽了耻辱。

即便你的祖上曾经富过,即便你地大物博,即便你挥汗成雨,投鞭断流,如果总是因循守旧,故步自封,你很快会领教什么叫“落后就要挨打”。

解除这一魔咒的唯一办法是改革。

吴起接受了这项任务。但是他知道,他在楚国进行变法,比当年他的师兄李悝在魏国进行变法,要艰难十倍。

因为魏国是一个新兴国家,白纸上画图,尽可挥洒自如。而楚国,这个老牌的霸主,就像一辆已经不合时宜的重型战车,即便是让它稍微改变一下方向,都必须大费气力,何况是要拉着它走一条从未走过的上坡路。

吴起发现,楚国最大的问题,在于“大臣太重,封君太众”,也就是大臣势力太大,享有特权的贵族太多,他们“上逼主而下虐民”,严重削弱了国君的权力,也加重了民间的负担,导致楚国“贫国弱兵”,成为一个虚胖的巨人。

楚国要强大,必须先向特权阶级开刀!

但是,在任何年代,触动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都会遭到强烈的反对,甚至是反击。

据《说苑》记载,吴起变法前,曾经到息县(今河南省息县)拜访当地的名宿屈宜臼。屈宜臼问吴起将如何治理楚国,吴起向他说了三条方略。

第一,“均楚国之爵而平其禄”,精简政府机构和官员,削减贵族的俸禄,而且改变贵族的世袭制,一般情况下只许传爵三世,三世之后,即为平民。

第二,“损其有余而继其不足”,楚国地广人稀,把旧贵族和他们的随从、奴隶迁往荒凉之地,要他们开荒种田,发展经济。

第三,“厉甲兵以时争于天下”,训练士卒,扩充军备,一待时机成熟就争夺天下的霸权。

屈宜臼听了,毫不客气地说:“我听说善于治国的人,不改变旧法,不改动常规。您现在这样大动干戈,要平均楚国的爵位和俸禄,减损富人的财物,有没有想过要得罪多少人?我还听说,武力是凶器,争斗违反道德,您却要用武力来争夺天下,无节制地放纵自己的欲望,只怕自身难保!”

屈宜臼是当时楚国较为流行的道家学说的代表。

众所周知,道家讲究无为而治,反对用任何积极的政策来改变现状,唯愿天下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以此消除战争和不幸。所以,也不要简单地认为屈宜臼是在替既得利益者说话,他之所以反对吴起变法,主要是因为世界观根本不同。

真正对吴起变法有切肤之痛的,是广大的楚国贵族。

吴起变法就像一股强烈的风暴掀开了他们的屋顶,将祖祖辈辈遗传下来的特权与财宝席卷而去。他们的眼睛里充满了愤怒,却敢怒而不敢言。因为楚悼王坚定地站在吴起的身后,楚国的百姓似乎也不太反感这位来自魏国的变革家。而吴起那种说一不二的作风,以及关于他如何残忍的种种传说,也使得大家不敢触其锋芒,以身试法。

“绝不能因为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家族的私利而损害国家的利益,不能让谗言掩盖忠心,一言一行都必须符合规范,公而忘私,为了国家的富强,可以不计毁誉,一心一意为君王服务。”

“要杜绝一切私下交易,禁止任何裙带关系,扎扎实实改变楚国的风气。”

“不许游说之士进入楚国,不许任何人妖言惑众。”

随着一系列严厉的法令被颁布推行,楚国的风气为之一新。官场上那种私下请托的现象不见了。原来贵族子弟凭借着门第关系就能进入官场,现在则必须凭借真才实学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吴起上台不过两年,楚国政府收入激增,军队的战斗力也得到大大提升。公元前384年前后,吴起亲率楚军“南收杨越”,将楚国的统治范围扩大到今天的江西省南部、湖南省西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

古老的楚国,再一次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公元前382年,当赵国使者将赵敬侯的求救信送到楚悼王面前的时候,楚悼王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嘲弄的笑容。

十年前三晋在大梁、榆关大败楚国,十年后赵国为了对付魏国而向楚国求援,这个世界上真是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啊!

他正想检验一下吴起改革之后楚军的战斗力,洗刷多次被三晋打败的耻辱。

公元前381年春天,吴起率领楚国大军北上救赵伐魏。

楚军先头部队深入魏国腹地,渡过黄河,直逼河东重镇州城(今河南省温县)。魏武侯连忙调兵遣将,在州城以西布下防线,防止楚军长驱直入,威胁首都安邑。

就在这时,尚未渡河的楚军主力突然转向东面,出其不意地攻破大梁西北重镇梁门,屯兵林中(梁门之北),饮马黄河,拦腰切断了河内与河东的联系。

赵国抓住这个机会,猛攻魏国的河北地区,火攻棘蒲(今河北省魏县),取得大胜,接着南下河南,攻克黄城(今河南省内黄)。

一时之间,河内危急,河东危急,河南危急,魏国陷入支离破碎的境地。如果秦国再趁火打劫,出兵进攻河西的话,魏国几乎没有任何生存的希望。

然而秦国没有进攻。这倒不是因为秦国人厚道,而是因为河西被吴起治理多年,固若磐石,秦国人不敢轻易进攻。

不知道魏武侯此时有没有对当年逼走吴起感到一丝悔意。可以肯定的是,有一个人十分后悔,这个人就是公叔痤。此后二十年,这种悔意将一直伴随着他,直到他去世的那天。

正当吴起踌躇满志,准备攻克大梁,攻取安邑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这一年夏天,楚悼王突然去世。吴起不得不放弃进攻,撤军回国。

魏国获得了一次苟延残喘的机会。

不久之后,楚国的没落贵族又给魏武侯吃了一颗定心丸,保证吴起再也不会成为他的噩梦。

所谓没落贵族,就是那些因为吴起变法被剥夺了财产、限制继承权,甚至被发配到不毛之地开荒种田的人。他们趁着吴起参加楚悼王葬礼的机会突然发难,用弓箭射死了吴起。

据《史记》记载,吴起为了躲避箭矢,跑到楚悼王的灵堂,伏在楚悼王的尸体上。但那些人全无顾忌,照射不误,将吴起和楚悼王都射成了刺猬。

据《吕氏春秋》记载,吴起被射中之后,强忍伤痛朝楚悼王的灵堂跑去,说:“让你们看看我的用兵之道!”没等那些人反应过来,他已经拔出箭矢,插在楚悼王身上,叫道,“有人用箭射大王的尸体!”大笑三声,气绝身亡。

吴起以这种方式报复了谋害他的人。

依照楚国法律,“丽兵于王尸者,尽加重罪,逮三族”。楚肃王(熊臧)即位后,追究射尸责任,诛杀贵族七十余家。

至于吴起,虽然他为楚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楚肃王却对其不甚感冒,反而认为他扰乱了朝纲,导致了国内的乱局。为了安抚广大贵族,吴起的尸体被拉出来施以车裂之刑。

关于吴起这个人,历史上褒贬不一。褒者,一是称赞其用兵如神,如尉缭子说:“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吴起也!”曹操也曾说:“(吴起)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二是肯定他作为改革家的功绩,蔡泽这样记述:“吴起为楚悼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壹楚国之俗,南攻杨越,北并陈、蔡,破横散从,使驰说之士无所开其口。”韩非子也说:“楚不用吴起而削乱。”言下之意,自从吴起死后,楚国便一蹶不振,再也没有雄起过。

批评吴起的,多是对其为人不屑。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这样写道:“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宋人徐钧也嗟叹:“兵书司马足齐名,盟母戕妻亦骇闻。”

总体来说,后人的评价还是中肯的。

吴起留给魏国的遗产

魏、卫和赵、楚之间的这场混战,从公元前383年到公元前379年,持续了整整四年,给魏国和赵国带来严重的创伤。数十年后,苏秦谈起这场战争,不无感慨地说:“刚平被破,中牟被毁,黄城被克,棘蒲被烧,都不是魏国和赵国的意愿。可是,事情就这么发生了,两国可着劲儿互相攻击的时候,难道就没有想过后果吗?”

对于魏国来说,后果还不仅仅是这些。前面说过,魏国和中山之间隔着赵国,当年魏文侯进攻中山还得从赵国借道。魏、赵交恶后,赵国断绝了中山与魏国本土的交通,魏国便失去了对中山的控制。中山的原住民狄人趁机起事,赶走魏国官吏,史称“中山复国”。

魏、赵两国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韩国保持了中立的态度,抓紧时间扩张自己的地盘。

公元前385年,韩国攻郑,取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又攻宋至彭城,俘虏了宋君。公元前375年,魏国伐楚,双方交战于榆关。韩国乘机入侵郑国,将郑国灭掉,并迁都于新郑。

赵国继续向东北扩张。公元前377年,赵攻中山,战于房子(今河北省高邑)。公元前376年,赵又攻中山,战于中人,获得了中山的大片土地。

公元前372年,赵国再度入侵卫国,攻取七十三个乡镇。魏武侯伐赵救卫,在蔺地(今山西省离石)大败赵军。

公元前370年,魏武侯去世了。

魏武侯即位的时候,接手的是一个当世第一强国。但是他用人失察,逼走吴起在先,外交失误,得罪赵国在后,以至于楚国有机可乘,差点陷魏国于危亡。

魏武侯死的时候,尚未指定继承人,他的两个儿子魏罃(yīng)和魏缓争夺君位,又陷魏国于分裂。

当时赵国的国君是赵成侯(赵敬侯之子),韩国的国君是韩懿侯

(韩文侯之孙)。

有人对韩懿侯说:“魏国的两位公子争夺君位,您难道没听说吗?现在魏罃得王错之助,占据上党,拥有了半个魏国,与魏缓打得不亦乐乎。您如果现在出兵,就能将魏国置于您的控制之下,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韩懿侯听了很高兴,于是联络赵成侯,两国联合出兵,在浊泽打败魏军,将魏罃包围。

在下一步如何处置魏国的问题上,赵成侯和韩懿侯发生了分歧。赵成侯的意思是杀掉魏罃,以割地为条件,立魏缓为君。韩懿侯则想让魏罃和魏缓分治魏国,“魏分为两,不强于宋、卫,则我终无魏之患矣!”两人各持己见,都不能说服对方。

韩懿侯一怒之下,引兵退去。魏罃趁机反攻,将赵军赶出了魏国,并且杀死了魏缓,自立为国君,即历史上的魏惠王(为什么不是魏惠侯而是魏惠王,以后会讲到)。

司马迁写到这段历史,不禁替魏国捏了一把汗:“魏惠王之所以幸免于难,魏国没有被分裂,完全是因为赵、韩两家意见不统一。如果采用任何一家的策略,魏国必分。所以说,国君至死不指定嗣君,这个国家就很危险了!”

经历了这件事之后,三晋同盟就彻底解散了。

公元前362年,魏相公叔痤讨伐赵、韩,在浍北大败两国联军,生擒赵将乐祚,取得赵国的皮牢(今山西省翼城)、列人、肥(均在今河北省肥乡),报了当年浊泽之仇。魏惠王十分高兴,亲自到城外迎接公叔痤,要赏他良田百万亩。

公叔痤拜谢了魏惠王的好意,却坚持不要赏赐,说:“这一战的胜利,完全是因为士卒用命,勇往直前,视死如归。下臣只是趁着敌人有所疏忽,猛击战鼓,不敢懈怠而已。”

魏惠王说:“士卒们表现好,是因为您平时训练得好,那也是您的功劳。”

公叔痤起身离座,正色道:“能够把士卒训练成这个样子,非下臣所能为,而是另外一个人的功劳。”

“谁?”

“吴起。”

公叔痤接着说:“如果不是吴起当年打好基础,制订了一整套治军方略,魏国怎么可能有今天的胜利呢?下臣不过是站在吴起的肩膀上,稍微尽了一点力而已。您要赏,就赏给吴起吧!”

魏惠王点头称善。

这时候,离吴起在楚国被杀都已经有十九年了。魏惠王命人遍访魏国,找到吴起的后人,硬是赏了二十万亩土地给他们。

如果吴起泉下有知,多少会觉得是个安慰吧。

同类推荐
  • 三国之鬼神无双

    三国之鬼神无双

    天地异变,时空逆转。整个三国时代都有了惊天变化,武将力可开山,谋士智算江河。个人,士兵,都已经不再是记忆当中的历史。无意之中来到这个奇妙的时代,在巧遇张角之后,又将展开一道怎么样的画卷?
  • 大汉之征战诸天

    大汉之征战诸天

    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现代21世纪的有志青年刘协重生成东汉末期的汉献帝刘协,后又成为鸿蒙至宝九龙玉佩的主人!从此之后刘协开始了征战诸天之旅!
  • 三国之斗群

    三国之斗群

    2022年2月22日,下午2点22分22秒,某大学某学院某专业某班级某某班会正式召开。三十六位同学男女对半开,三十六位同学相爱似一家,三十六位同学一起穿越吧。三十六个未来人,能改变未来吗,能在这波澜壮阔的大时代激流勇进吗,还是如一朵小小的浪花,噗嗤一声,仅听了声响。穿越三国时代,绑定班群系统,搞笑娱乐。相约三国,不见不散。
  • 辉山侯

    辉山侯

    《辉山侯》是历史虚构小说,他不拘于任何一个时代,故事讲述某年月日,君山号大副何源君受船长委托,为黑君党人送了一封信,遭到卑鄙小人的陷害,被打入地牢。狱友公孙正向他传授各种知识,并在临终前把埋于辉山岛上的一批宝藏的秘密告诉了他。何源君越狱后找到了宝藏,成为巨富,从此化名辉山侯,经过精心谋划,报答了恩人,亦报大仇。充满传奇色彩,奇特新颖,文笔俱佳引人入胜。
  • 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考录

    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考录

    本书对天一阁历年来收藏的明代方志情况作了初步考查和简要著录。内容包括各方志的书名、卷数、纂修者、修志情况、卷目、版本、存佚、流传等。
热门推荐
  • 盖世六芒星

    盖世六芒星

    【我为什么来到这里?】【你忘了你的使命了吗?】【光因暗而生,暗因光而存。你一定要记住。】这便是来到这里时,脑海里所闪现的话。但是,我不是这里的谁。所以——我不会知道为什么来到这里;不会记得所谓使命;更不会记得前世今生的任何。我既有重生的机会,便不会舍弃。我只想要活下去。
  • 壬辰战争

    壬辰战争

    四百多年前,即公元1592~1598年,当时的中国大明王朝与日本在朝鲜半岛进行了一场为时超过六年战争,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汉家皇朝的最后一次扬威域外之战。在资讯发达的今天,我们有幸得以翻阅记录这场战争的古籍资料,中国的《经略复国要编》、《皇明经世文编》;朝鲜的《李朝宣祖敬昭实录》、《再造藩邦志》、《乱中杂录》、《燃藜室记述》、《东国名将转》、《宣庙中兴志》;日本的《日本战史?朝鲜役》、《豊臣秀吉の朝鮮侵略》、《日本外史》、《征韩伟略》等诸多文献;在此,让我们抛开误解与偏见,在史料的指引下,重现四百多年前的那段峥嵘岁月。
  • 禅是一枝解语花

    禅是一枝解语花

    本书将禅宗故事和生活感悟融为一体,解答了人们在工作、生活、情感和人生中碰到的各种困惑,语言清新灵动,哲理深邃睿智,指引读者在古老而精辟的禅思中咀嚼人生百味,在尘世的喧嚣中洗涤心灵的尘埃,发现生命的意义和幸福真谛。禅,来自梵语“禅那”,即静坐冥想,参悟智慧。相传,有佛陀在灵山上,登座拈起一朵花展示给众人,当时众人都不明所以,只有大迦叶微笑了一下,佛陀当时就说:“吾有正法眼藏,涅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摩诃迦叶。”禅就在这“拈花微笑”中诞生了。
  • 都市之我的完美人生

    都市之我的完美人生

    陈晨本想退役后享受着平平淡淡的生活,但在最后一个任务得罪了一个女人,直到那个女人找上门来,陈晨才发现自己的生活轨迹已经慢慢在改变…………
  • 第三次感动

    第三次感动

    这是一个厨师不务正业当演员的故事。这是一个情感白丁遇到爱情的故事。这是一个发生在半岛的故事。企鹅群922719776
  • 杀破天地

    杀破天地

    这里没有重生,没有穿越,有的只是天赋。什么才是天赋?杀者的世界,就是强者的世界。“只要有实力,你就是老大,没实力就请靠边。“孙文说。等级:1-3级为杀者,4-6级为杀皇,7-9级为杀神,9级过后为先天,再以后就是个谜····1—3级为灵者,4-6为灵师,7-9为灵圣,以后与杀者统称为先天等····
  • 你的柳叶眼里有秋波

    你的柳叶眼里有秋波

    188cm挑食症患者×149.5cm布蕾死忠粉两个世界的同居之旅,38.5cm用爱填补。——恋爱前。童觅:“我就算了,这种话别在其他女孩面前讲,显得你特渣。”“那我渣你了吗?”承殊反问。“你要是敢渣我,你现在就是一具死尸。”“那你给我个机会。”承殊笑了,“我看看自己会不会变成一具死尸。”童觅:“……”后来,机会给了,死尸没变成,因为承殊拽住她没再放了。
  • 羽颜泪

    羽颜泪

    一开始的选择,最终也逃不过命运的安排。凤羽烯从小就受到父母的宠爱和栽培,沈欢颜从小就被父母抛弃被姥爷养大。注定相爱,却又逃不过命运的安排,分分合合的原因在于人为,也是伪装最深,最坏的人。
  • 深渊里怎会有桃花

    深渊里怎会有桃花

    传说,神创造了世界,又赐予了世界光明,于是才有了人。而神给予的光明,以神之血为传承,衍生出了“神裔七族”。崔宴是神裔崔氏的纯血,她理应血液里流淌圣光;只有落入过深渊的人,才见过背着翅膀的魔鬼。*女主开场满级大佬*女主在爱上男主前感情随意*可能是女版霸总文???**暂时不更,专心写完师尊那本哦
  • 醉龙城

    醉龙城

    他,神鬼莫测,让一个家族成为帝国的旗号!他,战力滔天,让一代姓氏屹立江湖之巅。来自异域时空的六道之子,在家道没落之际,以残弱之身,天纵之才,组建六道卫,在这动乱的诸国时代,与群雄一较高下,抒写着属于他的风云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