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田野调查和口述史采集的基础上,利用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和民俗学等相关学科的方法,对杂技之乡河北省吴桥县的杂技学童群体进行系统研究。当今吴桥杂技学艺、从艺行为是当地人对地方文化传统的现代性借用。历史上在生存压力下形成的杂技文化传统,在当代语境中,被国家、地方和个人加以利用,使杂技成为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职业选择模式。
本书分为六部分。序论部分介绍了研究问题、研究对象、调查过程和研究方法,从杂技、民间艺术研究两个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在民间艺术研究回顾中,特别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从人类学、社会学角度对民间艺术研究的相关学术成果进行了概括性总结,并对本文解释理论传统再造、记忆理论和有限理性选择理论进行了阐释。
第二部分系统考察了杂技在吴桥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吴桥杂技的发展历史充满波折——封建政府的打压、民国时期的“改造”和“文革”期间的否定。但,杂技的诱惑力使得学艺、从艺行为从未中止,并且形成绵延至今的规模大、影响力广的吴桥杂技学童和艺人群体。
第三部分考察吴桥杂技教育形式的变迁。第一,学艺方式呈现由家族行为向个人行为转变的趋势;第二,国家力量的介入,使现代学校教育模式和历史上延续而来的草根传承模式相结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杂技教育形式。
第四部分剖析当代吴桥杂技学童群体学艺传统的再生产。详细分析学艺传统的恢复和发展、学艺动因的变化、群体构成及不同人士的学艺态度,着重探讨时代背景的变化,即改革开放后客观环境对学艺行为的许可,以及吴桥杂技从业者在状况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吴桥杂技学童群体的学艺动因和构成情况。吴桥杂技学童群体的学艺动因已由单纯的生存抉择,发展为对生活环境、工作方式和名誉声望等更深、更高层次的追求;而在构成方面,该群体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从而使学艺传统经历再生产。
第五部分从拜师仪式的消失、学艺日常生活和主要社会关系变化等方面,进一步探讨了学艺过程的再造。作者认为,伴随学艺机构、学艺类型的变化,学艺过程也被再造,如进入学艺领域的程序的简化,即历史上拜师仪式消失;学艺行为由附属于演出到步入规范化程序;杂技学童从由师傅完全负责到学校和家长共同负责等。这些表明,历经三十年(改革开放至今)的“再造”,学艺行为正在向着更加合理化的方向迈进,吴桥杂技文化传统在新时代下焕发出更为健康的生命力。
结论部分从个人(吴桥杂技学童)、单位(吴桥杂技团校)与国家三者之间关系的角度论述吴桥杂技艺人再造。吴桥杂技学艺行为的存在和发展,应置于时代背景和地方文化传统中加以考察。吴桥杂技学艺传统的再造过程,表明国家力量在延续地域文化传统上具有深层影响,它提供了有利于后者发展的空间和相关支持;而在此空间中的学艺机构改变着学艺行为中家族的作用方式,使学艺呈现新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