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75200000021

第21章 亚洲建筑文化(13)

法隆寺坐北朝南,分东西两院,西院有南大门、中门、回廊、金堂、五重塔、三经院、大讲堂、钟楼等建筑;东院有梦殿、中宫寺等寺殿,共有40多座古建筑,其布局和结构深受中国南北朝时代建筑的影响。寺院入口的木柱上标注着兴建年份为公元670年,这是法隆寺遭逢大火后重建的日子。原先建于公元607年的柱子,已在火灾中被毁。法隆寺保存了飞鸟时代的建筑方法和特点,其布局、结构、形式深受中国南北朝建筑的影响。建筑主体采用木造结构,殿顶架起云形半拱,脊瓦覆盖之下是排排片瓦,屋脊两端上装饰有鸱尾,还有勾让式样装饰的栏杆,都极富中国南北时期的佛教寺院特征。此外,由于间接受到印度伽蓝(梵语中“寺院”的意思)的影响,寺院采用了完整的七堂形式,由门楼、寺塔、金堂、讲堂、钟楼、藏经楼以及回廊和僧房组成。根据迄今保存的寺院建筑和寺院图样来看,法隆寺型的基本特点是采用将金堂与寺塔置于东西两侧,以回廊环绕大殿的类型。建筑群体浑然一体,不仅注重整体效果,还考虑与环境的自然联系,和谐平衡而又不拘细节、洒脱大方。屋顶较为平缓的坡度,较长的飞檐都体现出水平方向的力度,给人以稳定的感觉。寺院大量使用木材作为建筑材料,既是就地取材的结果,也是满足木结构抗震的需要。

法隆寺内建于670年的五重塔是日本最古的佛塔,它是一座重檐四角攒尖顶的木结构建筑,表现出强烈的中国唐朝建筑的遗风。佛塔共分为5层,总高为32.45米。佛塔中心有一根中心柱,由下至上,直贯塔顶,支撑着塔的重量。佛塔各层空间都不是很大,层高也较小,底层的柱高仅有3米多,二层柱高只有1.4米,而且随着佛塔的升高每层依次缩小,屋顶的大小正好是底层的一半。和层高相比,佛塔的出檐很大,底层出檐竟达4.2米。

法隆寺中最著名的就是它的金堂。建于620年的金堂也称主殿,是法隆寺的本尊圣殿,里面安放着为供奉622年去世的圣德太子而建造的释迦牟尼三尊像,中尊高为86.4厘米,左胁侍92厘米,右胁侍有93.9厘米,整个佛像呈三角形结构,十分稳定和谐,具体的雕刻更是美轮美奂、栩栩如生,表现出卓越的技法。释迦三尊身上披穿的袍服飘逸潇洒,面容庄重仁慈、温和文雅,由内至外,散发着和煦温暖的“古典式微笑”。

金堂外部有两层屋顶,看起来好似为两层建筑,但实际上室内只是一层。这样的设计使金堂显得高大气派、巧丽精致。金堂内壁都饰有壁画,从构图和技巧来说,都是超群绝伦的艺术珍品,代表着当时的最高艺术水平。

平安时代后半期,与皇室有关的寺院建筑多了起来,其中京都醍醐寺是由圣宝在山上建造的,但后来也渐渐在山下营造伽蓝。圣宝于元庆元年(877年)在山上建造了与草庵结合的准胝堂、如意轮堂,延喜七年(907年)起又建造了醍醐天皇敕愿的药师堂和五大堂。在山下,延长四年(926年)落成了敕愿的本堂(金堂),承平元年(931年)落成。五重塔是当初的遗构,首层内部描绘有曼荼罗诸尊。

从11世纪至12世纪,阿弥陀堂的建造颇为盛行,不仅是京都周边,在其他地方也有阿弥陀堂的营造。11世纪的建筑以天喜元年(1053年)完成的宇治平等院最为著名,这是藤原赖通在曾经是别墅的地方建造的寺院。在安置有阿弥陀佛的中堂的两翼,有造型优美的翼廊,被称做“凤凰堂”。以池塘为中心,由美丽的庭园围绕,将阿弥陀净土反映于现世,所以被誉为“净土伽蓝”,显示了当时的寝殿造(园林式的宅院)相同的优雅情调,在建筑中表现出和风样式的成熟风格。

奈良东大寺是始建于奈良时代(745年)的皇家寺院。早期大殿被火焚毁,现存大殿为1696~1708年重建的,为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木构古建筑。东大寺金堂初建时面阔11间,焚毁后重建时减为7间,其结构为“天竺样”和“唐样”的混合式,下层屋檐中央做弓形缺口,名为“千鸟破风”。东大寺南大门于1199年完成,其宏大规模和设计施工的能力令人震惊,从现存建筑中最高大的柱子和气势宏伟的天井等,不难看出其中国式雄伟和壮阔的建筑风采。

3.日本的城郭建筑

城郭在日本美术中具有特殊地位15世纪以前,日本城郭只有作为简单防御设施的城或栅等。在日本东部,为了防御虾夷人,从7世纪中叶到9世纪,在东北各地丘陵或平地上筑有土垒、空沟、木栅等极为简单的城郭。日本西部的早期城郭,从九州北直到濑户内海沿岸都有。它们依山坡用石条砌筑,被称为朝鲜式山城。城郭建筑代表着日本建筑的另一种情调。特别是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桃山时代的城郭建筑,以其优美的造型和充满节奏感的结构变化,以及所使用的自然朴素的材料赢得世人的赞誉。16世纪的城郭,是从众多的战国时代(即南北朝时期)建造的简朴的山城逐渐变化为显示城主权力的平山城及平城而来的。筑起石垣,在其中心部位再筑起称为“天守”的高楼建筑,不久又逐渐变为在城郭周围营造城下町的形式。

织田信长于1576年至1579年建筑的安土城,被认为是近代城郭建筑的基础。在琵琶湖东岸安土山山顶筑起的天守,为六层建筑,上部为具有中国风格的八角堂和鎏金的望楼,呈十分奇特的构造形式。有说法认为,这类象征近代城郭的天守建筑,是由信长创始的,其最早的例作为1576年建造的岐阜城。总之,岐阜城矗立在湖岸山顶的雄伟姿态,体现了信长强烈而刚毅的意志,其中的量感与美感是不言而喻的。

能够明显反映出桃山时期遗风的代表建筑为1606年建造的彦根城和1609年建造的姬路城。彦根城是大津城及长浜城的遗构移筑改装的,规模虽小,但采用山形破风及花头窗等曲线构成的天守,显得格外厚重而韵味十足。姬路城以大天守和三个小天守构成的连环天守具有规模宏大、富于节奏变化的奇特效果,其纯洁静穆的白色显得分外优雅,远远望去,就像人们称呼的“白鹭城”那样美妙无比。

城郭建筑在庆长年间达到鼎盛,1615年开始随国家政治局势的变化而逐渐陷入低潮,之后只有极少城郭问世。德川家于1624~1644年修建的二条城和再建的大阪城等纪念性的建筑,为城郭建筑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4.日本的书院建筑

书院建筑在桃山时代(1568年至1600年)已相当成熟,在城郭内设计书院与秀吉有关的最为豪华绚丽。

据17世纪初的大栋梁平内家传书《匠明》记载,所有规模均为方町的敷地作为接待空间、家用空间、佣人空间等均以走廊相连接。每个建筑物,据《主殿之图》在东西两排分设三室,南面是广缘,东南设中门,东北设台阶,四周为落缘。西南房上段屋里,正面是地铺和架子,南面为书院,北侧是储蓄室和房间的帐台构。中门设计为公用入口,而台阶设置在私人入口处。与此相类似的遗构园城寺的光净院各殿中,其他与《广间之图》相类似的是观学院各殿。醍醐寺三宝院表书院是三室呈一排的建筑,下段的房间成为略低一级的“扬舞台”,从上段逐渐倾斜下来。这样的例作,均为“书院造”的典型式样。中门附近的外部尚可看到寝殿造的痕迹,而且寝殿造系统的南禅寺大方丈虽为天正年间的清凉殿遗构,但从中也能看到书院造的影响。

5.日本的茶堂建筑

15世纪时,日本著名禅师一休的高足村田珠光首创了“四铺半草庵茶”,而被称为日本“和美茶”(即佗茶)之祖。所谓“佗”,是其茶道的专用术语,意为追求美好的理想境界。珠光认为茶道的根本在于清心,清心是“禅道”的中心。他将茶道从单纯的“享受”转化为“节欲”,体现了修身养性的禅道核心。其后,日本茶道经武野绍鸥的进一步推进而达到“茶中有禅”、“茶禅一体”之意境。而绍鸥的高足、享有茶道天才之称的千利休,又于16世纪时将以禅道为中心的“和美茶”发展而成贯彻“平等互惠”的利休茶道,成为平民化的新茶道,在此基础上归结出以“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宗旨(“和”以行之;“敬”以为质;“清”以居之;“寂”以养志),至此,日本茶道初步形成。日本茶道的精神实质,追求人与人的平等相爱和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而在生活上恪守清寂、安雅,讲究礼仪,被日本人民视为修身养性、学习礼仪、进行人际交往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日本茶道发扬并深化了唐宋时“茶宴”、“斗茶”之文化涵养精神,形成了具浓郁民族特色和风格的民族文化,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显示了有中国传统美德的深层内涵的茶文化之巨大影响。

(1)日本茶道宗系

日本茶道分两大宗系:一为抹茶道,传自我国唐宋时期,采用当时的抹茶法,用蒸青茶碾制成粉状茶叶饮用;另一种为煎茶道,源于中国明清时期,采用以炒为主加工而成的散状芽条。日本最有名的茶道流派是所谓“三千家”,被称为“千家流派”。千家流派又分为三个派系,即“表千家”、“里千家”和“武者少路千家”。

日本茶道的“茶室”,又称“本席”、“茶席”,为举行茶道的场所。日本的茶室一般用竹木和芦草编成。茶室面积一般以置放四叠半“榻榻米”为度,约9~10平方米。小巧雅致,结构紧凑,以便于宾主倾心交谈。茶室分为床间、客、点前、炉踏达等专门区域。室内设置壁龛、地炉和各式木窗,一侧布“水屋”,供备放煮水、沏茶、品茶的器具和清洁用具。床间挂名人字画,其旁悬竹制花瓶,瓶中插花,插花品种视四季而有不同。

日本茶道的茶具因日本茶道源于中国,故而日本茶道的茶具也源于中国功夫茶具。其基本茶具与潮州功夫茶具一样也分四大件:凉炉,煮水用的风炉;茶釜,煮水用的铁制的有盖大钵;汤瓶,泡茶用的带柄有嘴罐,称“急须”;茶碗,盛茶汤用的瓷碗。

另外,还有研磨茶叶的“茶磨”、夹白炭用的“火箸”;盛冷水的“水注”;盛白炭的“炭篮”;清洁茶具用的“水翻”;装香用的“香盒”;沏茶时用于搅拌的“茶筅”;取茶粉用的竹制“茶勺”;擦拭茶碗的“茶巾”;盛茶叶末的“茶罐”;用三根大鸟羽毛制成、用于拂尘的“羽帚”;盛炭的“炭斗”;盛炉灰的“灰器”;取水用的“水勺”等。

日本茶道的用具名目繁多,不但有大小之分,还有“和物”(日本)与唐物(中国)、高丽物(朝鲜)之区别。

日本茶道强调通过品茶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强调宾主间有一种高尚精神、典雅仪态和双方间的融洽关系。

(2)日本茶道的礼法

日本茶道的礼法分为三种:炭礼法、浓茶礼法和淡茶礼法。

炭礼法:炭礼法即为烧沏茶水的地炉或者茶炉准备炭的程序。无论是初座还是后座都分别设有初炭礼法和后炭礼法。它包括准备烧炭工具、打扫地炉、调整火候、除炭灰、添炭、占香等。

浓茶礼法和淡茶礼法:浓茶礼法和淡茶礼法是主人制茶、客人品茶的一整套的程序章法。一般情况下,主人先将少许呈粉末状的末茶放入瓷碗中后加点水,用特制的竹筅把茶末搅成糊状,再加水至碗的四分之三即可。

喝时用右手拿起茶碗,放至左手掌上,再把茶碗从对面向身前转,经细品、慢啜后奉还主人。

客人饮茶可分为“轮饮”和“单饮”。即客人轮流品一碗茶,或单独饮一碗茶。茶道礼法不仅是饮茶,主要还在于欣赏以茶碗为主的茶道用具、茶室的装饰、茶室前的茶园环境及主客间的心灵交流。

每次茶道举行时,主人必先在茶室的活动格子门外跪迎宾客,头一位进茶室的必须是来宾中的一位首席宾客(称为正客),其他客人则随后入室。

来宾入室后,宾主相互鞠躬致礼,主客面对而坐,而正客须坐于主人上手(即左边)。这时主人即去“水屋”取风炉、茶釜、水注、白炭等器物,而客人可浏览欣赏茶室内的陈设布置及字画、鲜花等装饰。主人取器物回茶室后,跪于榻榻米上生火煮水,并从香盒中取出少许香点燃。在风炉上煮水期间,主人要再次至水屋忙碌,这时众宾客则可自由在茶室前的花园中闲步。待主人备齐所有茶道器具时,这时水也将要煮沸了,宾客们再重行进入茶室,茶道仪式才正式开始。

沏茶:主人先将各种茶具用茶巾擦拭后,用茶勺从茶罐中取茶末二三勺,置茶碗中,再注入沸水,并用茶筅搅拌碗中茶水,直至茶汤泛起泡沫为止。

敬茶:敬茶时,主人用左手掌托碗,右手五指持碗边,跪地后举起茶碗(须举案齐眉,与自己额头平齐),恭送至正客前。正客接过茶碗也须举案齐眉,以示对主人致谢。然后再放下碗后重新举起才能饮茶,饮时口中要发出“啧啧”的赞声,表示对主人“好茶”的称誉。待正客饮茶后,余下宾客才能一一依次传饮。饮时可每人一口轮流品饮,也可各人饮一碗,饮毕将茶碗递回给主人。

一次茶道仪式的时间,一般在两小时之内。结束后,主人须再次在茶室格子门外跪送宾客,同时接受宾客的临别赞颂。

与茶道相关的茶室成为日本独特的建筑成分。珠光创始的草庵茶室由四叠半草席的空间向三叠、二叠(待庵)发展,愈来愈小,后又发展为一叠台目向板(今日庵)。台目叠由四分之三叠和中板、炉、地板等平面组合,天井、窗和小出口等的变化与用材方法创造出千变万化的室内空间。

对茶室空间的把握不仅是技术性问题,更是艺术性的问题。一般茶室都非常小,小到有时显得局促,以至佩刀、剑的武士不易进出。这样小的屋子,人口很小,弯腰方能进入,和外面的世界形成鲜明的对比。炉子和烧开水的釜是茶室必不可少的“道具”,有一面墙的壁龛是专门装饰花用的。客人首先要观花,通过花可以看出季节,春天必须插春天的花,冬天必须插冬天的花。主人必须从规定的方向进入,主客互相问候后,主人便拿出点心款待客人,然后搅拌茶末,给客人端上。整个过程是静谧而沉默的,安静得只能听到烧水声,茶室里还有香炉,气味清香宜人。茶室的窗户很小,射进一线神秘的光线,隐约能听到鸟的叫声,在日本,寂静与美始终是联系在一起的。

6.日本的庭园建筑

日本的庭园相当于中国的园林,是建筑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据《日本书记》记载,在飞鸟时代就已出现庭园的营造。

在奈良时代,正仓院御物中有所谓“假山”,实际上就是在洲滨形的板子上模仿奇岩怪石的朽木造庭园模型。平安时代的寝殿造庭园在京都神泉苑尚有一部分遗存。在这样的庭园里,举行过曲水宴,擅长和汉文化的文人墨客坐在池边饮酒吟诗,颇为风雅。

(1)日本园林的种类

日本园林早期接受中国的影响,但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日本自己的特色,产生了多种式样的庭园,主要有:

林泉式或称池泉式。园中以水池为中心,布置岛、瀑布、土山、溪流、桥、亭、榭等。在大型庭园中还有“回游式”的环池设路或可兼作水面游览用的“回游兼舟游式”的环池设路等。

同类推荐
  • 人体工程学与建筑环境设计

    人体工程学与建筑环境设计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人体工程学简介;人体工程学的发展历史;人体尺寸与环境;人体与家具;人的感知觉与室内环境;人的心理行为与室内外环境等。
  • 慈溪近现代名人宅第

    慈溪近现代名人宅第

    本书系统梳理慈溪近现代名人故居,围绕党政军界名人宅第、工商界名人宅第、名人宅第、文化界名人宅第、学术界名人宅等5类宅第展开,介绍相关名人事迹,并配以丰富的图文,可读性较强,有利于进一步挖掘慈溪的历史人文底蕴,从而加强对慈溪的形象宣传。
  • 走向理想的和谐社会

    走向理想的和谐社会

    本书的主要特点: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深入的理论分析,又紧密结合当前社会的具体实践,特别是南京的实际;二是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既有宏观的理论分析,又有具体到城市、农村、社区等不同层面的透视;三是综合研究与专项研究相结合,既有综合性的和谐社会研究,又有关于和谐南京、循环型城市、和谐社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专项研究,而每本书又由若干专项研究组成;四是定性分析与定理分析相结合,通过访谈、问卷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研究。这些研究较为真实全面地反映出南京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是目前国内较早全面系统研究和谐社会理论与城市现代化的丛书。
  • 整合于景观的建筑设计

    整合于景观的建筑设计

    本书从理论和实践策略两方面全面总结了整合于景观的建筑设计手法。分析了建筑与景观形态整合的缘起,进而在历史和文化的维度上对不同文化和时代的建筑与景观的整合形态进行了分析解读,并进一步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当代整合于景观的建筑设计理念。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解析了景观形象、空间和结构三个层面的形态构架,结合大量建筑实例,从这三个层面分析、归纳和总结了当代整合于景观的建筑设计手法。本书可供建筑和景观设计领域的从业人员、城市管理人员以及大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学科等相关学科的师生参考。
  • 天水古民居

    天水古民居

    古城是古民居的载体。天水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建城历史久远、独具特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距今约3800。年前的旧石器晚期,天水先民已经开始了原始居住活动。约在公元前1100年前,天水地域即出现了先秦西垂邑。西垂即后来的西犬丘,汉西县故址,今秦州区东南一带。西晋太康三年(282年)置秦州,七年复置,并将秦州州治及天水郡治俱由冀城(今甘肃甘谷县)迁至今天水城区的上郵城,从此开始,上郵城即今天水城区一直作为州、郡治所而成为陇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
热门推荐
  • 白绿相间的青春

    白绿相间的青春

    他们原本都相处的很好,却因一次离别,消失在了彼此的世界。。。再次相遇时,他(她)们的性格都变了,他们为彼此的伪装而心痛。。。青春亦是如此:纯洁的白,青涩的绿,,他们的青春会怎样呢?
  • 认识海洋系列丛书:生活在海洋中的动物

    认识海洋系列丛书:生活在海洋中的动物

    以海洋、海洋中的植物、动物、食物链、矿藏、海洋中的科学以及人类在海洋中发生过的战争为主要加工、编辑素材。将海洋的神秘、浩瀚以及与人类的关系进行梳理、叙述。把最大的生物——鲸鱼、最凶猛的海洋动物——鲨鱼、美丽的珊瑚、大洋底部的锰结核,等等,一一呈现给读者。各单本按二级学科、三级学科进行有逻辑的组合排列。文字浅显、活泼、生动。
  • 来追你咯

    来追你咯

    [花雨授权]她是不是会错意了?来啊来啊,她才不怕,且看她怎样反将一军杀他个片甲不留……可是怪了,情人节那天他飘洋过海来送花,玩的又是哪一招?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路漫漫其修远兮啊

    路漫漫其修远兮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吴江:路漫漫是我的修远兮:什么?她在我怀里我听不见
  • 一夜迷情:总裁的二手娇妻

    一夜迷情:总裁的二手娇妻

    一个梦,顾若曦做了五年,看不清梦中人的容颜,想不起梦中人的名字,直到遇见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悸衍玄虚

    悸衍玄虚

    一颗星辰可为尘埃,涛涛大海可为晨露,剑碎虚空,刀斩日月,枪扫千军,群雄逐鹿,豪杰并起,当今大世谁主沉浮,又谁看破虚妄,永恒世间,世间浮沉,只因一梦而起,梦醒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瞧我这记性

    瞧我这记性

    蔡乐毕业以后,遭遇到了这种不顺利,一次偶然的相遇以后,他开始明白困难都是暂时的,怎么活的精彩,才是自己以前一直没有领悟到的经验
  • 她的小内向

    她的小内向

    人生真如一次奇妙的旅行,再甜的生活也有愁苦。时光果真旧了,好似只是转了一个身,尘世就换了颜色。是谁在历史的风起云涌中,写下了共剪西窗之烛的唯美绝唱?是谁跟着岁月的脚步在我的窗外弹奏起一曲曲鸟月朦胧的千古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