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52700000002

第2章 序言(1)

汪晖

这是一部关于新工人的著作,也是一部为了新工人而写的著作。这部著作由大量的访谈和细心的分析构成,作者通过持久的、广泛的对话,将自己融入这个群体的命运之中,用自己的手、自己的心去摸索这个群体的劳作的身体及其痛苦、欢欣,记录这个群体的灵魂的轨迹。她在记下这些青年男女的语言时,几乎将自己彻底地隐去,力图用他们的语言呈现他们的命运。但在面对其他的力量时,她又分明在争辩:不应该称他们为农民工,也不能将他们等同于社会主义时代的工人阶级,他们是新工人或新工人群体。她不是像许多学者那样,在“代表”打工者说话,她就是从他们的命运内部提出问题。即便当她表述自己的期待时,也像是这个群体的成员的自我反思。在这个意义上,这本书是独特的。

与这种“贴近”的描写方法相关,作者对于习用的概念保持了高度的敏感。她有时为一个不经意使用的概念起而辩论,仿佛不是她的研究对象,而是她自己的身份,因误读而受到了伤害。这种反应方式不但没有削弱她的分析,反而增强了她的理论敏感。在这方面,最为突出的是这部著作在两组概念上的选择:拒绝使用“农民工”的概念,转而使用“打工者”和“新工人”的概念,没有使用“工人阶级”概念,而是使用“新工人群体”这个概念。事实上,这两组概念的使用形成了作者观察打工者群体的基本路径或方法论。那么,如果他们就是人们习惯称呼的农民工,为什么称他们为新工人?如果他们构成了一个稳定的、立足于特定生产体系的社会群体,为什么不称他们为工人阶级?一句话,谁是新工人?

新工人无论在行业、地域和待遇方面多么千差万别,却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能够被描述的社会群体,即“工作和生活在城市而户籍在农村的打工群体”。这个群体是国家主导的改革开放过程的产物,是后社会主义时期劳动商品化的新形势的产物,也是中国在将自己打造为世界工厂过程中所创制的新的政策、法律、伦理规范、城乡关系和社会模式的产物。这一群体大多出身于农村并与乡村保持着亲缘关系,就像作者描述的那样,他们在城市居住、工作和生活,却视农村为自己的“家”—那里不仅是他们的家乡,而且有他们的父母或者孩子。但作者拒绝了“农民工”这个易于被理解的概念,因为农村的家实际上是一个回不去的家的符号,城市才是他们的真正的归宿。在作者所属的“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的墙上,悬挂着一幅《打工·三十年·流动的历史》图表,它清楚地说明了这个群体的历史形成:1978-1988,农民在受控的条件下进城打工,他们的名字是“盲流”,至1988年,人数为2千万;1989-2002,也许可以称之为“农民工”阶段,其人数达到1.2亿;在这个时期,政府对人口的流动不再限制,但城市对外来人口的歧视性政策(暂住身份、遣送风险等)是常规性的;2002至今的阶段,作者称之为“打工者成为新工人新市民”阶段,人数规模至少在2.4亿以上。在这个时期,收容遣送制度被废除,劳动合同法得以实施。打工者在城市工作,盘桓于局促的居室,劳动的汗水换来的工资常常用于在“回不去的农村”盖房子。

作者拒绝了农民工这一称谓,这不仅是对城里人的偏见的反驳,也是对于政府、学者和打工者自己关于最终会回到农村的幻觉的否定。作者指出:与70年代及之前出生的第一代打工者不同,80年代以后出身的第二代打工者大多没有以务农为生的历史,90年代出生的第三代打工者中的很多人没有种过地,他们在城市出生和长大。打工者工作、居住、生活在城市,他们的后代也将城市视为最终的归宿,但他们心里的或者说符号性的“家”却在乡村—这是衰败中的、无法支撑其生存的、不能为其子女提供未来的“家”。这种介于城市边缘和乡村边缘的状态使他们“迷失于城乡之间”,但从生产、劳动和生存的基本现实看,他们不是农民工,而是新工人,理应获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因此,用打工者概念替代农民工概念不是咬文嚼字,而是基于对这一庞大社会群体的准确描述。当然,这一描述仍然存在着不确定的因素,即土地制度的因素。由于土地集体所有,只要户籍在农村,在外的打工者至少在理论上就拥有一定的土地(但实际上很多地方未再进行土地调整,新生代并不拥有土地),从而可以在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或经济危机时代重返乡村。但这一前景伴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和可能的变迁而日益不确定。这也正是有关土地制度辩论的重要环节。

作者关于农民工和新工人概念的辩证还涉及另一更具有理论含义的命题,即新工人是一个阶级吗?作者在书中没有展开有关阶级概念及其相关命题的理论讨论,但她的用语—新工人群体而不是新工人阶级—却显示了对于这一理论问题的敏感。新工人是在中国改革开放条件下由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所催生的“新兴的产业工人”群体。由于日渐地脱离乡村和土地,他们已经成为与生产资料(土地)相分离的雇佣劳动者。这是一个完全依托于生产或增值“资本”来维持生计,专靠出卖劳动而不是某一种资本的利润来获取生活资料的群体,他们的祸福、存亡全部依赖于市场对于劳动的需求。就此而言,他们与经典的无产阶级没有什么不同。如果翻查有关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的研究著作,马上可以找到相关的界定,即“工人阶级是近代大工业的产物。中国工人阶级是伴随着外国资本、中国早期的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这三种近代工业而产生和发展的”,而最初的产业工人“产生于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的企业里。”1仿造这个定义,我们可以说,新工人群体是中国将自己改革成为“世界工厂”的产物,是伴随跨国资本进入、中国国有工业转型和民间资本兴起这三种工业的和服务业的潮流而产生和发展的。如果说中国近代的产业工人绝大多数来源于破产的农民,那么当代中国的产业工人则来源于城乡差别日渐扩大时代的广袤乡村。因此,作为一个客观的社会群体,新工人可以定义为工人阶级。

但作者没有使用阶级概念来定义新工人,而更多地将他们描述为“新工人群体”。这究竟出于什么考虑?在整个二十世纪的中国革命中,阶级意识和阶级政治极为活跃,渗透在政党、国家和社会组织的不同方面,展示出阶级概念的多面性—它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它是结构的,也是政治的。在改革时代,“世界工厂”的建构不仅召唤着资本,也同样召唤着作为商品的劳动。市场化和新工业化的另一种表达就是阶级关系的重构。但恰恰是在这个大规模重构阶级的过程中,阶级话语在中国或许多前社会主义国家消失了。除了少数案例,试图通过阶级意识召唤新的政治尝试的努力似乎并不成功。就当代中国社会研究的状况而言,我同意李静君的如下判断,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体验与前改革时期马克思主义话语的传承相结合,在中国劳工的部分片断中生产出强烈且高水平的阶级意识。转型研究‘重返阶级’(bringclassbackin)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不仅适用于中国,也同样适用于其他前资本主义国家,不仅适用于工人阶级,也同样适用于资产阶级。”2阶级的视野对于理解中国劳工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而言,都是必要的。

但同样必要的是:在“重返阶级”的过程中,需要对阶级概念本身加以再分析。这一工作不是本书的主要任务,但作者在使用新工人概念时透露的两点信息值得加以理论总结。首先,在自己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新工人逐渐地形成了某种朴素的主体意识,但无论其深度还是广度,均未构成清晰的阶级意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工人作为独立的人是单个的人,他们与同一资本发生关系,但是彼此不发生关系。他们的协作是在劳动过程中才开始的,但在劳动过过程中他们已经不再属于自己了。他们一进入劳动,便并入资本。”3并入资本的劳动者只是资本的一种形式,它并没有任何自我意识。因此,工人群体的客观存在并不等同于作为一种具有自我意识的工人阶级已经存在。用汤普森的话说,“阶级是一种历史现象,它把一批各各相异、看来完全不相干的事结合在一起,它既包括在原始的经历中,又包括在思想觉悟里。”它不是“一种‘结构’,更不是一个‘范畴’……是在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确实发生(而且可以证明已经发生)的某种东西。”“阶级是社会与文化的形成,其产生的过程只有当它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自我形成时才能考察,若非如此看待阶级,就不可能理解阶级。”4

反观20世纪,工人阶级的文化形成并非单纯地由工人们自身完成,而是一个丰富复杂的政治过程的产物。除了政党的介入之外,无数知识分子、艺术家、文化人、律师等介入工人的运动,共同为一种工人阶级文化的形成做出了贡献。从政治的角度看,阶级的形成也与对立面的确立密切相关。新工人群体的文化状态与这一过程的终止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上述意义上,这部著作不但从日常生活和制度安排等各个方面描述新工人的客观存在,还通过展现新工人的生活世界,探索在他们的感受、意识和判断中正在积聚的群体自觉。新工人渴望提高工资,拥有住房和劳保,家庭团圆,获得与城里人一样的平等待遇,并用炒老板鱿鱼的方式(用工荒)表达自己的抵抗。在本书第十四章“用工荒与新工人的形成”中,作者将“用工荒”描述为“企业、政府和打工者进行较力的一种表现”,“是弱者的武器,但是在运用这种武器的过程中打工者会加深作为工人群体的一种认识,这也是新工人群体形成的一个过程。”打工者的抵抗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打工短期化,根据调查,新生代打工者的平均工期已经从三年一换向一年一换发展。作者在调查中发现:在打工者换工作的比例中,被老板开除只占少数,大多数打工者是因为工作条件差、劳动保护差、工作无聊和谋求更好的待遇或技术提升而离开的。还有一些工人出于对工作性质的道德判断(如一些造假制假的黑心工厂)而选择离开。这种灵活选择工作的方式当然有其客观条件(如更多的工作机会),也实际上带来了对自身的伤害(在提前离开的条件下,劳动合同法的保护条款形同虚设),但其中蕴含的抵抗却是推动劳资关系改变的动力之一。新工人的抵抗也在文化上产生了自己的成果,那些源自新工人的写作、音乐和其他形式(如打工者博物馆)正在为这一群体的形成提供文化支持。然而,在新工人群体的形成过程中,我们很难发现20世纪曾经出现过的那个活跃的政治进程。新工人群体的称谓本身似乎暗示了其形成的宏观条件与上个世纪的政治进程之间的重要区别。

同类推荐
  • 揭秘有史以来动荡世界的“超级阴谋”

    揭秘有史以来动荡世界的“超级阴谋”

    《揭秘有史以来动荡世界的“超级阴谋”》向那些具有常识的读者揭示了国内外盛行的阴谋论的历史、沿革;通过有理有据的分析思辨,指出了各种阴谋论长盛不衰的原因;并指出阴谋论的两个最显著的特征:不可证伪性和妖魔化。由此希望读者能更加理性地思考,不被妖魔化的思维所裹挟。
  • 话说干部教育

    话说干部教育

    书稿收录2003年至2015年初,作者担任井冈山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至中组部干部教育局局长期间研究干部教育工作的文章71篇章。这些文章都是作者在从事干部教育领导工作期间,通过大量实践和与广大领导干部的广泛接触,在深入了解当前干部教育工作实际的基础上深入思考的结果。这些文章既有理论上的探讨,也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总结,对与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战略部署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 从“110”到“民生110”

    从“110”到“民生110”

    《从“110”到“民生110”》以福建省邵武市“从‘110’到‘民生110’”的社会治理创新为案例,探讨怎样通过“110”一个号码的变革升级把市场机制引入民生领域,倒逼政府部门改革和公务员工作作风转变,重铸执政党条件下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 做有担当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的权利与义务

    做有担当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的权利与义务

    共产党员能否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和有效履行自己的义务,关系到党员先进性的发挥,关系到保持党的纯洁性,关系到党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发挥,也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党员权利与义务,才能充分行使党员权利,有效履行党员义务,才能真正把党员的各项“权利”与“义务”落到实处,培养合格党员,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有力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 红灯传奇

    红灯传奇

    本书通篇以“红灯”为主线,通过一幕幕光明与黑暗生死较量的传奇场景,颂扬了红灯从“点亮”到“照亮天地”再到“光芒四射”的光辉历程全景式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到带领人民走上今天复兴之路9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热门推荐
  • 唐诗与山西

    唐诗与山西

    《唐诗与山西》以唐诗为依据,由诗及人,反映唐诗在今山西的地理分布和诗作者的活动范围。所收录的唐诗,有直接描写山西的唐诗,包括诗人在山西作诗和外地寄诗山西及专门以山西史事作诗,也有间接描写山西的唐诗。
  • 帝国云起龙凰赋

    帝国云起龙凰赋

    她是整个大陆最尊贵的人之一,身披万丈荣光而来,身为镜天储君未来的少帝,她杀伐果断,却无端战死。一朝神魂未灭得以重生而归,这一次她势必要让这天翻个个!北辰锦轩:“染染,他都不在了你还是不能放下吗?”南宫卿染:“为什么要放下?我的爱人是整个帝国,我会为他守住他曾经深爱过的每一寸土地!”山河浩远,九十九道天罚刑雷之下生灵尽灭:“我想陪你在这漫长漫长的岁月里与你一起共享夕阳黄昏和绵绵不绝的余生,可是,我现在……做不到了。”他一身血迹染红了赛雪的白衣躺在她怀里,明明是那样狼狈却未损他半分风华,唇角染血,眸如点漆地看着她,眼中似淬满了星光,温润优雅的容颜惨白若雪,渐渐闭上了那双只有她倒影的眼……
  • 挑逗恶魔王子

    挑逗恶魔王子

    “你说你在心里装着我的同时还和六个女人搞暧昧?这不公平,我也要去找六个极品帅哥搞暧昧,然后再答应你!”“你可以试试看,我保证他们见不到明天的太阳!”这是怎么回事,她暗恋了六年的完美王子,居然主动接近她,还向她告白。可恶的是,她居然发现,这个人不仅仅是帅的爆头,幽默又冷酷,温柔又邪魅,她还出的去吗?
  • 瓦洛兰的召唤师

    瓦洛兰的召唤师

    一个热爱英雄联盟的作者,因为一些原因卸载了lol,但是我爱这个游戏,写下此小说纪念我4年lol的青春。
  • 启禀太子相爷要为后

    启禀太子相爷要为后

    她亲爹疯了!竟想让她以女儿身掌天下权!封她为太子!更可怕的是满朝文武没人吭声!满朝文武:不敢啊!独孤邈:是了,她亲爹是个杀人如狂的变态暴君,自己后宫的女人儿子都被他砍光了,还时不时地发疯。不过那个仙姿冠绝的相爷你的正义感呢?谢域:“被你吃了。”独孤邈:“你敢骂我!行!你等着!我这就让我父皇下旨给我纳你为妃!”谢域:“是为后。还有,记得把你后宫那些脏的臭的清理干净了。”“嗯?你说什么?!不对,什么脏的臭的!那都是美人!联姻的!稳住我的江山呢!”“本相爷在还不够稳?”“你?你愿意帮我?什么条件?说!翡翠扳指玉搔头,胭脂水粉肌底液......”“独孤邈——”我就要你。谢域,年少相爷,素有“玉菩萨”之美称,世人不知冰魄心的上仙哪有慈悲心肠?独孤邈,研究院里的“小龙女”,医药界大拿,然而她医得了身,却治疗不了穷病!她势必要统筹兼顾农工商,带着她的国民走向小康!只是却慢慢悉知了某仙相爷的鬼畜面,骇!吃下去的肉能吐出来吗亲?某仙儿道:不可呢,献祭是不可逆的哦!穿书的她想低调,但节奏越来越不对,大佬们!莫挨我!家有醋仙儿!
  • 伯奇传说

    伯奇传说

    当噩梦照进现实身边的人一个个离奇死亡她是否仍有勇气为了拯救世界而活
  • 想死太难了

    想死太难了

    在萧白睡醒的那一刻,他的整个世界观崩塌了。别人被雷劈穿越,自己是睡一觉就穿越了,但好在自己似乎是无敌的。P.S.:本书真正的无敌,有系统,有宗门,不种马,轻松玩梗,欢乐日常。谢谢大家的观看。
  • 从斗罗开始的拯救世界之路

    从斗罗开始的拯救世界之路

    古玉在死后被正神联盟所招募,签订契约,成为正神代言人,从此踏上对抗一切破坏世界稳定的无尽之路。在斗罗大陆,依靠须佐能乎一人屠灭圣灵教,只身对抗两大极限斗罗;第四次忍界大战,驾驭完全体须佐能乎,携尾兽之力正面应对六道斑,一人堪比万军。艾卡西亚的虚空裂缝,联合瑞兹和英雄们,以须佐能乎承载世界符文威能,对抗无尽虚空怪物。
  • 应天命

    应天命

    天赋异禀的少年,却因为隐修的存在而屈居人下,本来被给予厚望的他,现在却成陪衬。在他落魄的时候,一块从天而降的不灭冰改变了他的命运。修炼一途是为逆天?我要说,顺应天命,道法自然。
  • 快穿之星际流浪者

    快穿之星际流浪者

    叶柒:自古情深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当她把人踹下水:叶梓非板着脸,对着她“臭骂一顿”:“怎么可以当众这样做?”众人:?难道私底下就可以了?当假死后的某一天:车里的人降下了车窗,看了出来,这一看,原本冷漠的神情就僵住了。她也是好奇,听见了声音就看了过去。这一看,那脸怎么那么眼熟!看着那人眼神愈来愈暗,似要滴下墨来。“再见!”叶柒头也不回,上车启动,飞速逃离现场。身后传来的声音,熟悉而带着点沙哑:“站住!”当到了修真界:太平一脸你打死我也不可能的模样:“要杀要刮,我都不会松口的!”叶柒挑眉。两刻钟后......太平被拿走了自己的储物袋,连衣服也被扒得只留下一条裤子,瑟瑟发抖的蹲在一棵树下。“真的没有了。”眼中满是呆滞,声音带着颤抖,显然还是不能接受自己变成这样的事实。“杀人确实有损我的形象,我就勉为其难的放过你吧。”叶柒挂好“自己”的储物袋,大大方方的说。太平算是知道了叶柒是有多么的不要脸,难道抢劫光他的所有东西就不损她的形象了吗?但是,他,不敢说呀!可怜、弱小又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