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148200000031

第31章 古迹方舆(1)

埃及的金字塔

到过埃及的人,总是要去游览一下金字塔,领略这举世闻名、被称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雄姿。

自开罗西行,在尼罗河河谷与撒哈拉沙漠的汇合地吉萨,那里矗立着一组金字塔群,其中最高的一座叫胡夫金字塔,建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它高约146.5米,塔基每边长232米,绕一周约1千米,塔身是用230万块巨石砌成,平均每块重2.5吨,石块之间不用任何粘着物,而是石与石相互叠积而成,人们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片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时近5000年,经历了多少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它仍傲视长空,巍峨壮观,令人赞叹!

这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奇迹!关于金字塔的建造,曾引起了许多学者研讨的兴趣,但他们的说法不一,其辞大相径庭。

通常认为是这样建造的:首先采石,工匠们把加工过的平整光滑的巨石用人或牛拉的木橇运往现场。木橇运行需一条平坦的道路,于是又得修路,仅这项工程就花去了10年时间。没有现代化的起重机,如何把一块块巨石一直垒到百米以上的高度呢?据传,工匠们先砌好地面一层,然后堆起一个与第一层一样高的土坡,再沿着土坡把石块拉上第二层。用此方法,一层一层砌上去,待塔建成后,最后将土坡移走,让金字塔显露出来。在技术异常落后的古代,进行这样巨大的工程是异常艰苦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公元前5世纪曾到达过埃及,实地考察过金字塔。据他写的《历史》一书所提供的史料,人们可以获知,建造那座胡夫金字塔总共用了30年,建造时驱使10万人一批,每批服役3个月,轮流替换。这座大金字塔的建成,充分说明建造者已掌握了相当丰富的物理学和数学知识,显示了古代埃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建造金字塔的巨石是用天然石块加工而成,还是另有别的制法?法国化学家戴维杜维斯认为,建造金字塔的巨石是用人工浇注而成的,而不是天然的石块。为此,这位科学家进行了试验,他将从金字塔上取下的小石逐个加以化验,其结果表明,这些石块是由人工浇注的贝壳石灰矿组成。由此推测,当时埃及工匠制造金字塔时,很有可能采用“化整为零”的办法,先将搅拌好的混凝土装进筐,再抬上正在建造中的金字塔。

这样,只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就能浇注成一块块巨石,将塔层层加高。据这位法国化学家估计,当时在工地上劳动的奴隶约有1500人,而不是过去设想的10万人。他还在石块中发现一缕1英寸长的头发。这缕头发可能就是古埃及人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的见证。他的这一见解引起了世界学术文化界的广泛注意。

但胡夫金字塔常被一层神秘的面纱笼罩着。有的科学家作了研究后得出有趣的数字:胡夫金字塔的塔高乘上10亿所得的数,大致相当于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穿过大金字塔的子午线,把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分成相等的两半;用两倍塔高去除塔底面积等于圆周率3.14159。金字塔所显示的耐人寻味的“魔力”真令人难以置信。这座塔的墓碑上刻着这样的咒语:“不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头上降临。”事实是许多进入墓穴的人,竟相继神秘地死去,更成了令人难以索解的“谜”。于是,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不断有人提出大金字塔是天外来客建造的说法。西方学者冯·丹尼前是这种“天外来客说”的主要代表。他认为:古埃及没有测量技术,本土又缺少石头和木材,造不出这样高大的建筑物;他又指出,建造这样的金字塔,承担国的人口至少应有5000万,但在当时全世界人口也不过2000万。丹尼肯甚至想象,天外来客为了建造这座大金字塔,带来了激光测距仪、电子计算机和起重机。

为了揭开披在金字塔身上的神秘的面纱,1978年3月,日本早稻田大学古代埃及调查室的一支考古实验队,用模拟古代埃及人造塔的方法,在古塔之前建造了一座新塔,其规模为原塔的1/14。首先是如何采石?模拟试验所采取的方法是:先在石面上凿出成点线的小孔,然后打进木楔子,不断敲击直至产生裂缝。至今在阿斯旺采石场上,还可找到残留有木楔子痕迹而未切割下来的石料。由此可见,这个办法最可能与当年的方法相符合。石块又如何搬到现场呢?他们以木橇载石块,用人力牵引,慢慢运至工地。堆砌大金字塔的关键技术是墓室。试验中采用了“沉砂法”,证实了古埃及人在没有现代化机械起重设备的条件下,照样能把一块块巨石砌上去,直至墓室最上一层的三角形尖顶。实验考古证明,古埃及人从实践中发现并采用这种方法建造金字塔是可能的。这就有力地向世人揭示:古埃及人有卓越的才能,他们正是建造金字塔的真正主人。

新巴比伦王国修建过通天塔吗

《旧约·创世纪》第11章曾有这样一段记述:古时候,天下众多的人口,全都说着同一种语言,人们在向东迁移时,走到一处叫示拿的地方,发现一片平原,就定居下来。他们商定在这里用砖和生漆修建一座城和高耸通天的塔,以便传扬名声,免得四处流散。这件事惊动了耶和华,他看到城和大塔就要建成,十分嫉妒人们的智慧和成就,便施法术变乱了人们的口音,使人们言语彼此不通。结果工程不得不停顿下来,人们从此分散到了世界各地,大塔终于没有建成,后来有人把这座大塔称作巴别,“巴别”就是“变乱”的意思。

关于如何看待《圣经》中这段记述,史学界意见不一。有的人认为《圣经》中这段传说,有所根据,主张《创世纪》记述的那座大塔的原型,就是古代两河流域(即示拿)新巴比伦王国时代巴比伦城内马都克神庙大寺塔。这座大寺塔,被称作埃特曼安基(意为天地之基本住所)。它动工兴建于新巴比伦国王那波帕拉沙尔(公元前626年至公元前605年)在位时,到其子尼在甲尼撒(公元前604年至公元前562年)在位时才告落成。传于后世的一段铭文记述道:“那波帕拉沙尔已把塔建好,并建到30肘(约合14.7米)高,但还未建塔顶。后来尼布甲尼撒着手这件工作,把从黎巴嫩茂盛的森林中运来的雪松木斩开,用作建筑材料;又把围墙的大门建造得辉煌壮丽,像白昼那样炫目。”修建时,尼布甲尼撒曾下令:务将塔顶提升,以与天公比高。近代考古发掘证明,这种多层方形寺塔,它的结构形式早在苏美尔远古时期就已出现。寺塔是苏美尔人祭神的地方,也是他们观察天象、思索宇宙奥秘的场所。当时的人们认为神会从天上利用星的飞行降到寺塔里,来会晤敬神者。尼布甲尼撒兴建的大寺塔共有七层。最下层为黑色,依次为橘红、红、金、黄、蓝、银各色,表示着七星(日、月、火、水、木、金、土)。塔顶上修有四角镀金的小庙,庙里供有马都克神的金像。据公元前229年的一件史料的记载计算,大塔地基约295英尺见方,第七层距地面的高度也是295英尺。同近代考古发掘测定大塔的地基每边长90米大体相符。考古发掘证明建筑用的材料是砖和石漆(沥青),与《圣经》中的记述一致。这座高达90米的大塔,相当于一座20多层的高楼,在古代确实能给人以耸入天际的印象。被尼布甲尼撒俘虏到巴比伦城内的犹太人曾亲眼目睹过这座大塔,甚至很可能亲自参加过这类建筑修建工程。他们在自己国家里,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宏大的建筑物,他们觉得这个高塔会通到天上。《圣经》中提到的耶和华惩罚人们妄想修建高塔,因而创立不同语言的传说,包含有尼布甲尼撒大兴土木时,参加修建工程的犹太俘虏的责咎情绪。有关传说也反映了新巴比伦王国时代,巴比伦城内居民种族众多、语言复杂的情况。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所著的《历史》一书第1卷181节中,对这座大塔有过下列记述:“在这个圣域的中央:有一个造得非常坚固,长宽各有一斯塔迪昂(古希腊长度单位,约合185米)的塔,塔上又有第二个塔,第二个塔上又有第三个塔,这样一直到第八个塔。人们必须循着像螺旋线那样地绕过各塔的扶梯走到塔顶的地方去。在最后一重塔上,有一座巨大的圣堂。”希罗多德说塔共八层,可能是把塔基的土台或塔顶的庙也计算在内了。公元前331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到巴比伦时,这座大塔已遭破坏。为了纪念自己的武功,亚历山大曾有意重建此塔,可是,据估算,只是清除地面材料,就需要动用一万人,费时两个月。由于工程浩大,亚历山大只好放弃了这个念头。

有的学者不同意《圣经》中提到的通天塔就是新巴比伦时代马都克神庙大寺塔的说法,认为在巴比伦城内,早在新巴比伦时代以前曾有两座著名的神庙,一座叫做萨哥—埃尔(意为“通到云中”),一座叫做米提—犹拉开(意为“上与天平”),它们可能就是关于通天塔的传说的素材。但是,有关这两座神庙,没有发现更多的史料。

关于《圣经》记述的修建通天塔一事,是否真实?如果确有其事,通天塔修建于何时,修建的始末如何,其规模式样又是怎样的?这些问题一直是不解的疑谜。十五、六世纪某些画家绘制的通天塔的图像和修建通天塔的图画,都是根据画家自己想象绘制的,无助于解释通天塔修建的疑谜。

消失的楼兰古城

在塔里木盆地的东部,罗布泊洼地的西北边缘,有一个几乎完全被沙丘所淹没的遗址,即楼兰城遗址。楼兰是古代西域36国之一。

昔日绿草遍地,人往如织的繁荣故城——楼兰,在公元4世纪以后,这个古代王国却突然神秘地消失了,留下的只是“城郭巍然,人物断绝”

的不毛之地和难解之谜。

1.楼兰古城的偶然发现

1895年2月,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首先闯入罗布地区,打破了罗布沙漠的沉寂。在考察过程中,由于突遇风暴,斯文·赫定险些丧命。亏得一只水鸟将他引至一小水潭边,才使他幸免于难。

斯文·赫定的第二次塔克拉玛干之行则充满了戏剧性:1899年9月,斯文·赫定在瑞典国王奥斯卡和百万富翁贝尔的资助下,开始了对塔克拉玛干的第二次探险。斯文·赫定一行驾小舟沿叶尔羌河进入塔里木河,抵达若羌绿洲。1900年2月,他又组织一班人马向罗布泊荒原进发,3月29日深入到罗布泊西北岸。在准备宿营时,他发现铁铲不慎遗失在昨天停留的地方。茫茫沙漠,水是性命攸关的东西,而铲又是他们唯一的挖水工具。斯文·赫定不得不命令向导艾尔德克回去寻找。艾尔德克强忍饥渴立即出发,幸运地找到了这把铁铲。就在返回途中,突然狂风大作,飞沙打在脸上使他无法睁眼,他迷失了方向。风暴停息后,艾尔德克面前出现了一些高大的泥塔和房址,起初他以为这是千年难遇的“海市蜃楼”,但走近一看,才发现这是一座被风沙半没的古城。当艾尔德克带着古城的木雕,并将所遇的一切告诉斯文·赫定时,斯文·赫定欣喜万分。他的工作日记记录了这位探险家当时激动的心情:“这些精巧的蜗卷纹和草叶纹雕刻使我眼花缭乱了,我打算再回去,但是这想法太愚蠢!我们只有两天的用水,于是我决定明年冬天做好准备,必定要回到那座古城去。”由于斯文·赫定预感到艾尔德克的发现极为重要,将会“使亚洲中部古代史上得到不曾料到的新光明”,所以他迫不及待,于第二年初春,就重返沙漠中那座神秘的古城。”在泥塔底下支搭帐篷”,大肆盗挖了一个多星期,共掘获了150件魏晋时期的汉文木简残纸、少量佉卢文书和大批汉、唐古币及各类精美的丝织品和雕刻品。回国以后,斯文·赫定根据古城出土的佉卢文简续上的“Kroraina”一词,认定这座古城正是我国古代史籍所记载的楼兰。消息一经传出,立即轰动世界。此后,楼兰便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著名的考古圣地之一,楼兰古物也成为各国冒险家激烈争夺的对象。

2.揭开楼兰古城的神秘面纱

矗立在罗布泊西北岸边的古楼兰城遗址,其出现的年代在西汉末至东汉初,延续至魏晋时期,以后便逐渐荒废了。

古城位于罗布泊西北附近,距罗布泊岸边约28千米。其地理坐标是东经89。55‘22",北纬40。29'55"。古城的四周大多是风蚀的“雅丹”地貌。

遗址在两条古河道的中间,古河道是西向流入罗布泊的河流,古城中间有一条水渠与这两条古河道相连,从西北向东南斜穿白城遗址。

楼兰古城的平面略呈长方形。若以复原的城墙计算,东城墙长约333.5米,南城墙长约329米,西墙和北墙均长约327米。面积达10余万平方米。南墙和北墙因顺东北风势,保存较长。南城墙近西南角处,残长约4.5米,残宽约6米,残高约2.3米。中部西边一段,残长约9.5米,残宽约5米,残高约3米。东边一段残长约60.5米,残宽约8米,残高约3.5~4米。东西相距约13米,中间的缺口似乎是城门遗址。

北墙中部西边一段,残长11米,残宽约5.5米,残高约3.5~4米。东边的一段残长约35米,残宽约8.5米,残高约3.2米。两段之间的缺口宽22米,并与南墙中间的缺口相对,或许也是城门的遗址。

东墙和西墙因受东北风与西南风的强烈风蚀,保存很差。东城墙中部偏南一段,残长约20米,残宽约5米,残高约3.3米。近城东南角一段,残长约1.5米,残宽约2.5米,残高约3米。西城墙中部偏南一段,残长约13米,残宽约5米,残高约1米。中部之北在城墙复原线西约16.5米处,有一残土墩。南、北残长约7.5米,残宽约5.50米,残高约6米。在该土墩之东北约4米,又有另一个残土墩,其南北残长约6米,残宽约5米,残高约2.4米。这两个残土墩遗迹,可能是瓮城遗址。

楼兰城的城墙用黏土与红柳枝或芦苇间杂修筑,红柳枝层厚约20~30厘米,黏土层则厚薄不一,薄者仅12~15厘米,厚者可达1米。

楼兰城内的建筑遗迹,若以斜穿城址的水渠为界。可以大致分成东、西两部分。东部从北向南,主要残存四座建筑遗迹:佛塔与三处房址。佛塔在楼兰城东部中间偏北,残高10.4米。塔基方形,共三层,采用夯筑的方法,夯土内可见有陶片,外缘用土坯包边。塔身呈八角形,残高约2.1米。塔顶圆形,径约6.3米,残高约2.1米。塔身和塔顶用土坯砌筑。每层土坯之间加10~20厘米厚的红柳枝。塔身内有栣木。在塔的南侧,塔基与塔身之间尚保留有供攀登用的土坯阶梯。

同类推荐
  • 中华成语典故全读本

    中华成语典故全读本

    中华成语作为历史的缩影、智慧的结晶、语言的精华、文明的积淀,处处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成语以其言近旨远、华美简洁、形象生动的独有特点,传承了中华几千年丰富的历史精华,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军事、文化、民间习俗、道德风尚和理想志趣。成语中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一般都有其由来、典故和史实,这些精彩的历史片段构成了一个个鲜活有趣的成语故事。通过这些故事,读者可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探寻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中华成语典故全读本(超值白金版)》取材广泛,着重选取了实用性强、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成语故事,并集知识性、准确性、可读性和趣味性于一体。
  • 新时期群众文化研究

    新时期群众文化研究

    群众文化,是指人们除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是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
  • 中华上下五千年神仙趣话

    中华上下五千年神仙趣话

    这些故事传达了中国人心目中对一切美好的向往:追求万物平等、与大自然和睦相处、逍遥飘逸的神仙境界、长生不老……这些故事的流传让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长久不衰,让中国人在平凡生活中活出更多的乐趣。
  • 西夏人的精神世界

    西夏人的精神世界

    本书包括西夏人的自然崇拜、原始巫术意识、西夏佛教溯源、西夏人的华儒情怀、西夏佛教的兴起、西夏佛教的风貌以及西夏的社会习俗等内容,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对西夏人的社会生活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透视,对研究西夏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荷兰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荷兰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热门推荐
  • 末世创造异能手册

    末世创造异能手册

    主角墨轩在这混乱不堪的末世打造属于自己的异能军团
  • 玲珑入骨

    玲珑入骨

    江湖上赫赫有名的玲珑山庄竟然一夕倾覆?眼波流转的美人儿为何突然横尸街头?名震天下的厨娘突然被捕入狱又是为哪般?傲娇的青楼头牌怎么会无缘无故消失?……而真相和命运是否会放过那些在爱恨中苦苦挣扎的人们?玲珑骰子,入骨相思。游侠意气,名士风流。斗讼诈伪,捕亡断狱。琴心剑胆,寒木春华。
  • 霸爱难欢,总裁恋人未满

    霸爱难欢,总裁恋人未满

    “我那么爱你,但是你却还要和别人搞在一起?”沐逸庭狠狠的将一沓照片甩在安若脸上。“我没有!”安若惊慌的刚要解释。沐逸庭却猛然狠狠的一把将安若推倒在床上。“有没有,我要试了才知道。”
  • 唐刀

    唐刀

    大唐帝国通过开明的政治和强大的军事力量,成为当时世界的中心,从唐初的统一之战到盛唐时期所有的对内对外战争,都出现在冷兵器历史上对后世影响巨大的武器——唐刀。在当时的世界上是与阿拉伯大马士革刀著称于世的两种名刀,无论是技术上还是在艺术上均达到了极高的成就,可以说是我国刀剑史上的巅峰。而一把刀,一个人,如果横空出世并在唐朝征战四方,开扩疆域,又在历史上第一次打败倭人,那又将是一种怎样波澜壮阔的历史呢?
  • 末世穿越之炮灰反战

    末世穿越之炮灰反战

    尼玛!这什么跟什么,穿越?还是末世,尼玛,要不要这么坑爹,算了,穿越就算了,可为嘛是个炮灰呢?幸好,还有空间,看我如何在这末世撩美男吧!某男,怎么,有我还不够吗?那咱们今晚继续如何?“嘀,学生卡”
  • 神使之重明

    神使之重明

    他叫重明,是神明派遣到蓝月大陆的第二十七任神使,任务是二十年内斩杀十亿灵力值的邪魔,奖励是重返神域,受封神位。蓝月大陆上邪魔横行霸道,即便对于神使,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他必须全力以赴,像历任神使一样。但他又和历任神使不一样,因为他最终放弃了神明下达的任务。这意味着与神明为敌,与邪魔为伍!到底所为何?到底何所为?这里有一段蓝月大陆最耀眼的历史。
  • 那断不了的情

    那断不了的情

    每个人都有自己曾经的回忆,不知道你们可还记得~
  • 婚战:复仇女神

    婚战:复仇女神

    她如神秘的女神般突然闯进西京上层社会,来得出其不意,扑朔迷离。牟言不相信一个拥有雄厚财富的女孩儿,这样突然的闯入他们视野只是偶然,牟远却和她牵扯不清。命运好像开玩笑似地让他们相遇,而相遇永远不是偶然,身世真相,惊诧众人,她到底和牟家是什么关系,仅仅是表面上那么简单吗?不,远远不止。“你爱过我吗?”牟远伤心欲绝。“来西京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你们牟家,家破人亡!”她冷酷地伤害他,可为什么没有复仇的快乐,反而痛彻心肺。是什么让她这么恨牟家?爱是这世上最无坚不催的武器,当仇恨化作情深似海,谁来成全爱?“什么?”她惊讶!“地震了!远少在失踪名单里。”她如五雷轰顶,不,她还没有告诉她心里的话……
  • 回归生活:幼儿园教育活动案例及评析

    回归生活:幼儿园教育活动案例及评析

    本书征集全国幼儿园的优秀教学活动案例,案例遵循幼儿园活动“回归生活、超越生活”的精神,使得活动更具生活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每个案例分活动来源、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活动反思及专家点评。全书共收录120个幼儿园教育活动案例,案例分为小班(含托班)、中班、大班三个年龄段,每个年龄段可分科学、语言、艺术、健康、社会、主题活动六个部分,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指导性和操作性较强。本书可供幼儿园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参考,亦可供幼儿师范院校教师与学生使用。
  • 异界之风流邪君

    异界之风流邪君

    偷看美女的猥琐男,当场被抓个现形,不慎从18楼坠下,穿越到异界,灵魂附在一个倒霉的纨绔皇子身上。某男狠狠盯着他在皇宫里的妹妹:哇,这里的美女正点。美女公主:哥哥,你。皇宫丫鬟:殿下难道昨晚还没弄够啊。众多美女咆哮道:今晚我们可不要。某男:那就集体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