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148200000033

第33章 古迹方舆(3)

而如今金字塔却在海底,想必一定是因为陆地下沉的缘故。科学家们相信其中之理,但不敢贸然接受这样的一个结论,因为仅在短短的数千年中,这块陆地怎么“沉入”得那么深?是因为这块陆地的下面是一块巨大的海底盆地?也就是说,这块原来被用来修建大金字塔的陆地不但沉入海中,而且沉得比原来的海底还要凹深一些。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沉睡在荒丘之下的埃布拉

在叙利亚北部城市阿勒颇与哈马之间,是一片无垠的沙漠,沙漠中有个名叫特尔·马尔狄赫的巨大土丘,高出周围地面约10米,远远望上去,气势非同一般,20世纪轰动全球的最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埃布拉古国都城遗址即沉睡在这座引人注目的荒丘之下。

早在1862年,法国考古学家梅·戴沃盖曾对这一带进行过考察,发现了一些古建筑遗址,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他的发掘工作未能深入下去,结果与这座古老的王国都城失之交臂。

1955年,叙利亚的一个农民在荒丘上偶然发掘出一个用灰色玄武岩雕刻而成的狮子和一个三面雕刻有武士图案的水槽(现收藏在阿勒颇国立博物馆),引起专家学者们的重视。1964年,意大利考古学家保罗·马蒂埃率领罗马大学考古队来到叙利亚,追寻距今四千多年前的青铜时代城址,选中了兀立在沙漠中的特尔·马尔狄赫荒丘,对之进行了连续多年的大规模调查和发掘,结果大喜过望,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一座不为人知的王国都城埃布拉。

特尔·马尔狄赫土岗遗址地层叠压关系向世人提供了一幅完整的西亚历史画卷。从考古发掘出土的资料来看,约在公元前4000年这里已有原始先民定居,到公元前2900年左右,埃布拉已是西亚比较强盛的国家之一。这个国家是以埃布拉都城为中心联合附近一些村庄和城镇而形成的,故有些学者称之为“城邦国家”。据估计,当时埃布拉都城里聚居着约3万居民,整个埃布拉王国鼎盛时期的人口约有二三十万,是古代西亚城邦国家中人口较多的国家之一。

埃布拉城平面大致呈菱形,最宽处约1000米,辟有4门,遗址总面积56万平方米,城址中央是近似圆形的卫城,直径约170米。1973年,在卫城中发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王宫,宫墙高达15米,宫殿鳞次栉比,千门百户,结构复杂多变,阶梯走廊曲折相通,是王室成员的居住区。在城墙和卫城之间是普通居民的生活区。1957年,又在卫城中发现了王室档案库,里面出土了大量完整的文书,主持发掘工作的保罗·马蒂埃博士惊叹道:“我的第一印象是,我好像看到一个泥板文书的海洋!”

埃布拉古国自公元前2900年始到公元前1600年终,延续达1300年之久。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终于将这个盛极一时的王国埋葬,以至湮没无闻数千载。

埃布拉古国的重见天日无疑应该归功于考古人员的辛勤努力。1968年,马蒂埃博士在卫城中发掘出一件玄武岩的无头男子雕像,雕像的袍子上刻着26段楔形文字铭文,其中写道:“因为埃布拉之王和伊斯塔尔女神的缘故,将水槽奉献给大神庙。”1975年,他在卫城之中又发现一座王室档案库,出土了约1500件黏土板文书,文书中不止一次出现“埃布拉”一词,其中有一段文书写道:“人类创始以来,众王之中没有人夺取过阿心马纳和埃布拉,纳加尔神为坚强的那拉姆·辛拓宽道路,赐予阿尔马纳和埃布拉,又赐予阿那拉姆、杉树之山和大海。”那拉姆·辛(前2291~前2255年在位)就是阿卡德帝国君主萨尔贡一世的孙子;大海指的就是地中海。据此,考古学家们欣喜地意识到,他们的辛劳得到了报答——他们幸运地发现了消逝数千年之久的文明古国埃布拉。

埃布拉古国在考古发现之前一直是一个不为人知的国度,有关这个王国各方面的情况,几乎均来源于埃布拉文书的记载。1500件黏土板文书大多接近正方形,边长约20厘米,自1975年出土以来,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广泛兴趣。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泥板文书成文的时间大约是在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500年之间,镌刻其上的楔形文字80%是苏美尔语,20%是“埃布拉语”。据此专家们推测,当时的埃布拉王国可能是以苏美尔语作为官方语言,而民间语言仍属西亚塞姆语系的闪语,埃布拉国最古老的居民很可能就是塞姆语族的一部分。但“埃布拉语”作为塞姆语的一种,究竟与已知的塞姆语系的阿卡德语、阿摩利语、希伯来语有何联系,尚是一个待解之谜。

尽管还有相当数量的“埃布拉文书”尚未破译,但是,根据已经释读的大量文书记载,学者们已经可以勾勒出这个神秘国度的概况。

埃布拉古国是一个高度发展的奴隶制国家,王室、神庙僧侣和世俗贵族都占有大量的私有土地,以地域关系为纽带结合起来的农村公社仅占有少量土地。在埃布拉古国晚期,贫富分化悬殊,社会矛盾激化。埃布拉古国长年实行募兵制,拥有一支兵种齐全、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斗力强的常备军。国王凭借军事力量,对内加强统治,对外频繁发动侵略战争。有一块泥板文书中列举了260座古代城市,这些城市的名字历史学家们闻所未闻。有些学者推测,这260座城市很可能都曾被埃布拉王国军队征服过,随着军事侵略的胜利和王国版图的扩大,大量奴隶和财富流入埃布拉国内,埃布拉奴隶制经济空前繁荣。一些泥板文书中写有很多指令、税款和纺织品贸易的账目以及买卖契约,还有一块泥板上写有70多种动物的名称,表明埃布拉王国的工商业也相当发达。

就在埃布拉王国称雄一时的时候,两河流域另一个奴隶制城邦阿卡德王国强大起来。阿卡德城位于巴比伦尼亚(今巴格达)以北,阿卡德国王萨尔贡一世(约公元前2371~前2316年在位)先后34次出征,统一了苏美尔和阿卡德,建立起统一的阿卡德王国(约公元前2371~前2191年),兵锋远达埃及、两河流域北部以及地中海东岸一带。萨尔贡一世自诩为“天下四方之王”,在一块泥板文书中记载他的赫赫战功时写道:“萨尔贡王,俯首祈祷在图吐勒的达干神面前,他(指神)把上部地区赐子(萨尔贡),(此即)马里、拉尔穆提、埃布拉,直到雪松林和银山。”据此可知萨尔贡一世曾经征服过埃布拉。萨尔贡一世的孙子那拉姆·辛统治时期(约公元前2291~前2255年在位),横征暴敛,滥杀无辜,他率领军队亲征埃布拉王国,并将埃布拉都城焚毁殆尽。由于这场火灾,王室档案库中的大量黏土板文书得以完整保存下来,成为人们研究西亚历史的珍贵文献资料。

阿卡德王国的军队撤退后,埃布拉人在废墟上重建家园,修筑了宏伟壮观的大神庙等重要建筑,古都恢复昔日的繁华和喧闹。但好景不长,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游牧民族阿摩利人的铁蹄践踏了这里,再度将这座城市掳掠一空,临走时又放了一把大火将其焚毁,此后,阿摩利人长驱直入,到达巴比伦尼亚,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埃布拉古国由于迭遭浩劫,日渐衰落,公元前1600年,最后一场大火将埃布拉都城彻底毁灭,埃布拉居民也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这场毁灭性的灾难究竟是由于统治者内部纷争造成的,还是由于来自北方小亚细亚的强悍民族赫梯人的侵略,似乎已成为一个永远无法解开的历史之谜。

埃布拉古国的发现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在这样一个严重干旱、人迹罕至、鸟兽绝迹的沙漠地区,人类曾建立过一个繁庶的国家,创造过光辉灿烂的文化,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难怪在埃布拉古国发现的消息公布以后,有人甚至将它列为“世界第八奇迹”,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评价是不过分的。

古墓中“诞生”的一代名城

历史上,许多重要的发现都是由于偶然的机会,腓尼基著名商业和航海城市乌加里特的再现于世,便是一典型实例。

腓尼基东邻叙利亚,西濒地中海,南毗巴勒斯坦,北接小亚细亚,坐落在黎巴嫩山和地中海之间的一个狭长地带;由于地处西亚海陆交通的枢纽位置,所以商业和航海业格外发达。公元前3000年左右,一支说塞姆语的民族从阿拉伯半岛迁徙至此,自称迦南人,擅长造船和航海。”腓尼基”一词的原意为造船者,希腊文中,“腓尼基”意为“紫红之国”,这是因为腓尼基以产紫红染料和紫红布匹著称于世,行销地中海沿岸诸国。

腓尼基人曾先后建有乌加里特、比布鲁(黎巴嫩之朱拜勒)、西顿(今黎巴嫩之赛达)、推罗(今黎巴嫩之苏尔)等若干奴隶制城邦,其中以乌加里特最负盛名。

乌加里特坐落在叙利亚西北最大海港城市拉塔基亚郊外的沙姆拉角,掩埋在一个名叫“茴香庄”的山丘之中,西濒地中海,是古代著名的商业和航海中心。直到1887年,人们才从埃及开罗南面287千米处的阿马尔那遗址出土的文书中得知这座腓尼基名城的名字,但是,没有人知道它的确切位置,更不用说其他具体情况了。

1928年3月的一天,阳光普照,晴空万里,一名农夫在沙姆拉角翻耕农田时,意想不到地发现一座古墓,消息传开后,立即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一代名城乌加里特重见天日的时机终于来临了!

当时叙利亚仍处于法国殖民统治之下,贝鲁特文物局闻讯后,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进行了试掘,结果发现这是一座迈锡尼式的古墓。1929年,法国政府从国内派遣谢费尔前往叙利亚,主持这一地区的发掘工作。谢费尔来到叙利亚后,率领骆驼队千里迢迢赶赴现场,正式组织系统的调查发掘,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已持续发掘10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掘工作一度中断,1948年才得以恢复,20世纪80年代,发掘次数达40余次。沙姆拉角遗址展现了从新石器时代亚罗马时代的完整文化序列,尤其是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3世纪青铜时代晚期乌加里特城的情况更是清楚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遗址所在的山丘形状略呈梯形,面积约22公顷(22万平方米),平均高出周围地面约15米,发掘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七分之二。发掘区主要集中在山丘的东、北、西三面。

从发掘结果来看,乌加里特城主要分成三部分:北边的卫城区和工商业者居住区,西边的宫殿区和居住区,以及郊外的港口区。

卫城区有两座神庙,还有祭司的邸宅。两座神庙内分别供奉着巴阿尔神像和达贡神像。神庙墙壁极厚,以达贡神庙为例,厚度达5米,神庙高出周围地面,基本结构为前堂后室,后室设有圣殿及其他辅助设施,是叙利亚北部神庙的典型模式之一。

祭司的邸宅中,供奉着祭祀神灵的青铜武器等贡品,其中有3个房间是文书库,存放着大量的泥板文书,内容包括神话、宗教书籍、叙事诗等,还有包括苏美尔语、巴比伦语和乌加里特语3种语言在内的辞典。

宫殿区由三座宫殿和一座带塔的堡垒以及小神庙构成。这里官府、衙署鳞次栉比,在不少衙署里出土了刻有楔形文字的泥板文书,内容涉及腓尼斯统治下的城乡状况、兵役赋税制度、租税征收、与赫梯等国签订的条约,以及有关内政外交方面等资料,为了解腓尼基当时的国内、国际局势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港口区位于距沙姆拉角约800米的米内·埃尔·贝塔,俗称“白港”,如今仍是一个船舶停泊的小港湾。在乌加里特全盛时期,这个港湾深入到内陆120米,是驰名地中海的国际港口。公元前15世纪至公元前14世纪,迦南人以及来自爱琴海方面和塞浦路斯岛的商人纷纷到这里定居,形成商业贸易和航海业中心,港湾里常年停泊着保卫城市的军舰。

沙姆拉角早在公元前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居住。至公元前3000年青铜时代初期,腓尼基人成为这里的主要居民,在这里繁衍生息,此后代代相传。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乌加里特城邦国家形成。

公元前15世纪至公元前13世纪,乌加里特的北面是赫梯王国,南面是埃及帝国,它处在两个强邻之间,构成一个缓冲地带,其东邻两河流域更是动荡不安。因此,对于乌加里特这样一个新兴的王国来说,要想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外交手腕显得至关重要。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乌加里特首先是与赫梯结盟,继而又与埃及帝国缔结友好条约,沙姆拉角遗址中出土的埃及古王国法老塞马塞尔特一世(公元前1971~前1928年左右在位)赠送的护符、项链以及塞马塞尔特二世(公元前1897~前1878年)之妃的雕像便是最有力的凭证。

乌加里特是国际性的港口,商旅云集,百货辐辏。市场上出售的商品有海贝中提炼而成的名贵紫红色染料、葡萄酒、橄榄油、玻璃制品,还有来自塞浦路斯的铜器、象牙和木材等。两河流域的马里古城出土的“马里文书”中,记载了公元前18世纪与乌加里特贸易往来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当年乌加里特商业活动范围之广。

腓尼基人同时从事海盗活动,到处掳掠人口,贩卖奴隶。并且在地中海沿岸建立了许多殖民地,作为商业活动的据点,其中最著名的迦太基,曾一度称霸于地中海。

在沙姆拉角遗址中出土的泥板文书,年代相当于公元前15世纪至公元前14世纪初期。泥板上面的文书是以一种楔形字母写成,共有30个(无元音),与以前所知道的任何一种文字都不相同,它是公认的迄今所知的最早字母文字。从1930年起,德国的鲍尔教授与法国学者维罗洛和多尔姆相继释读成功,他们确认乌加里特语属塞姆语族,与腓尼基语以及《圣经》中所使用的希伯来语关系密切,后来在腓尼基南北通用的由22个辅音字母组成的腓尼基语就是从乌加里特语演变而来的。希腊字母、罗马拉丁字母以及后世的西方拼音字母均是由它发展而来,因此乌加里特字母文字的形成,对推进人类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乌加里特城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中叶毁于地震,事后重建。100年后,沦为迈锡尼人的属地。值得一提的是,公元前1290年,赫梯与埃及在叙利亚的卡迭石交战,赫梯获胜,双方缔结和约,乌加里特在其中曾担任调停人的角色。

据埃及史料记载,公元前13世纪,以好战著称的“海上民族”摧毁了地中海沿岸一座座城市,公元前13世纪末至公元前12世纪初,乌加里特城也遭到覆亡的厄运。此后,乌加里特相继沦为其他王国的属地,日趋萧条和衰落,最终销声匿迹,退出历史舞台。

大西洋海底奇观的秘密

人类最早的文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埃及是世界上第一个文明古国吗?

同类推荐
  • 岁时文化

    岁时文化

    《岁时文化》主要内容分为悠久的岁时文化、岁时文化的四季等章节。岁时文化是与我们的文明相伴而生的,其历史之悠久,内涵之丰富,生命力之强大,已成为与我们日常生活、意识、情感紧密联系又蓬勃律动的鲜活基因。岁时文化可以增进现代人对自然和历史的尊重,岁时文化的来源就是自然物候的变化。春节、元宵节、清明踏青、元宵赏月、重阳辞青等,都是踏着自然的节拍进行的。重视岁时文化有利于我们审视自己,继往开来。
  • 巧夺天工 岩画(文化之美)

    巧夺天工 岩画(文化之美)

    那些埋藏在大地之下的石砖瓦砾、珠宝器物……是记载先人讯息的密码。它们静静地、默默地守候着远古的秘密,等待着后人去发现,去破译。看人类祖先是如何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来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的。
  • 人间瑶池:黄龙(文化之美)

    人间瑶池:黄龙(文化之美)

    黄龙自然保护区,因黄龙沟内有一条蜿蜒的形似黄龙的钙华体隆起而得名,历来被誉为“人间瑶池”与“人间天堂”。彩池、雪山、峡谷和森林谓之黄龙“四绝”。黄龙奇、绝、秀、幽的自然风光蜚声中外,藏族、羌族和回族的民族风情也令人心驰神往。看罢此书,赞叹的不止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是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 中华歇后语(第四卷)

    中华歇后语(第四卷)

    歇后语是俗语的一种,也称俏皮话。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是一种具体的描述,或为现实生活、自然界的现象,或为历史上、文学中的典型人物,或纯粹是一种离奇的想象;后一部分则是从前一部分引申而出的、作者要表达的对事物的看法。它运用比喻、想象、夸张、借代、转义、谐音等手法,构思巧妙,生动形象,幽默俏皮,运用得当,常常会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在平时的言谈或文学创作中,如果能够使用恰当的歇后语,就会有助于交流思想、传达感情,使语言充满生活情趣,产生很强的感染力。
  • 金隅

    金隅

    作品通过古老、贫穷、落后的布拉克萨依村发生的历史变迁,真实地再现了在新农村建设和修建抗震安居房过程中,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描写了固守陈旧观念的买苏木·塔兰一家父子、父女、婚姻家庭以及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冲突,最终观念的更新导致“孤独世界”的破裂与更新。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将门医妃

    重生之将门医妃

    现代医药界天才医生张琪因病去世,没喝孟婆汤、没过奈何桥直接重生在一个婴儿身上。因为一句“凤家有女则为后”从小女扮男装。有着现代意识的她在古代又将怎样?宫昊辰,帝王之子,从小聪睿,八岁丧母,被皇后养在名下,皇后“待如己出”以自身的才智和皇上的宠爱帮皇后所生的大皇子夺得太子之位。却被皇后太子所杀害,再睁开眼时却回8岁初丧母时......当重生女遇上重生男,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御天古尊

    御天古尊

    我慕轩今天就算是死,死外边,从山上跳下去,也绝不会拜你这鬼老头为师!叮~圣级功法已到手。于是,少年于逆境中得太古炼神诀,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踏轮回,动乾坤;吾辈修者,本逆天而行;天若灭我,何惜一战!
  • 不合常理穿越之后

    不合常理穿越之后

    对碌碌无为生活有些无力,却仍安于现状的莫雨先生,只不过在过马路时候多眨一眼,他的世界就发生了巨大变化。我是谁?这是哪?你是谁?你干吗?为什么要给我钱?欸!别跑!等等,为什么金发碧眼的妹子汉语说得这么好?
  • 月影花飘

    月影花飘

    上官家族和纳兰家族本是天各一方,不可能会有交集的。然而十八年前在长白山的一战让他们成了死敌,双方约定从此不在对方地盘出现,否则格杀勿论.....十八年后的今天,却因为一个人的出现再次把两大家族联系到一起,从此两家又该何去何从......
  • 小小孤女闯江湖

    小小孤女闯江湖

    一不小心被一串手链带到了古代,只剩下自己,该怎么办呢,何去何从,当善良的她遇到邪魅的他,霸道的他,温柔的他,古怪的他将发生什么故事呢?
  • 兽噬风云

    兽噬风云

    一个山村的男孩,本想安安静静的在这个山村度过一生。可是一场突兀的变故使他家破人亡!一个人,一把斧,一个卑微的战士,怎么才能在以兽魂师的天下为家人报仇?他该如何强势的崛起?风云书友会70799937
  • 九天十地我为尊

    九天十地我为尊

    九龙炼身,自成大道,可衍化一方天地。手可遮天摘星气可吞月噬日,锋芒所向谁堪匹敌?肉身为尊,神游八方,九天十地我独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