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158200000006

第6章 先秦的城市建筑

众所周知,城市与人类文明有密切的关系。“文明”一词,英文中叫civilization,这词源出于拉丁文的“城市”(Clvltas)与“市民”(civis)。因此,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才有城市,在这以前,只有聚落,没有城市。城市的产生也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开端。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里说:“作为艺术的建筑艺术的萌芽,有设雉堞和炮楼的城墙围绕起来的城市、荷马的史诗以及全部神话——这就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带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他说的是古希腊,中国古代的城市也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据《吕氏春秋》记载,城市早在夏代就已形成。“夏鲧作城”,这大概是我国最早的城市了。在《史记·夏本纪》中说,“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据裴驷的《集解》说,阳城在今河南颍川之阳城。河南登封县告成镇于1975年发掘出龙山文化晚期的一个小城堡(遗址),据分析它可能就是鲧作之城,但这毕竟有些无稽,所以更可能是夏禹时代的阳城。这座城市遗址是迄今所发现的我国最早之城。

据《括地志》记载,夏的末代之王桀建都于寻城,“故寻城在洛州巩县西南五十八里,盖桀所居也”。1957年,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附近的夹河地带,发现古文化遗址,后来经多次发掘,遗址范围很大,文化遗存也很丰富。早期部分距今已近四千年,相当于夏代与商代之交,则很可能就是夏桀之都郡城。后来到了商代,也在这一处建都。近年来在偃师二里头东北的洛河北岸,发现一处规模很大的古城址。这座古城的周垣已查明,城门和大型宫殿建筑基址的位置和组合也已发现,但还在进一步发掘中。这座古城址中部有一条低洼地,当地称尸乡沟,据《汉书·地理志》所记,“尸乡,殷汤所都”。尸乡,即偃师之古称,所以据研究这里很可能就是商都西亳。

在陕西一带,古时候为周人所居,当初在今陕西的岐山、扶风两县之交的周原建都。他们在沣河以西建丰京,后来又在河东建镐京。丰镐,即西周之都城。后来周灭商,丰镐成了全国最大的城市。周王朝为了加强对东方的控制,故又在今洛阳建造洛邑王城。此城完全按都城礼制格局营建,洛邑不但规模大,而且左右对称,并筑有内城外郭,是两重城垣的大城市。

《周礼·考工记》中如此记述周代都城的形制:“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这里的意思是说,匠人规划和营建都城,其范围是都城规模,九里见方,每边有三个城门,城内纵横各有九条街道,每条道的宽度可并行九辆车。城内东侧置庙,即帝王的祖庙:西侧置社稷(即谷神)坛。城的南部(前面)是朝廷宫殿:北部(后面)则是市场和居民区。但后来由于地理、社会实际情况,都城形制与《周礼·考工记》中说的形制很不一样。只有到了明成祖在十五世纪建都北京时,都城格局才接近周代的规范。但“面朝后市”也不甚符合了。

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四分五裂,各地诸侯纷纷营建各自的都城。所以这一时期,我国的城市建设事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这里说几个比较典型的先秦城市实例。

一是燕下都。

燕是春秋战国时期在我国北方的一个饶有名气之国。据历史记载,燕都在蓟城。考古工作者从1975年开始,在北京房山县的琉璃河一带发掘出一座古城。专家认为这就是燕都蓟城。可是从历史文化和考古发掘情况来看,燕下都更为有名。燕下都位于河北易县城东南,介于北易水和中易水之间。这座城市的营建年代,据考证不晚于战国中期的燕昭王时期(前311~前279),是当时燕国在南方的一座重要城市。历史上燕太子丹就在这里送别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击筑,荆轲咏歌和之,场面感人。燕昭王时代乃是燕国的复兴时期,当时在此修造“黄金台”以招纳天下贤士,后来历史上好多文人墨客来此题咏感怀。燕下都以两个方形城作不规则的组合。城东西约8.3公里,南北约4公里。城墙用黄土版筑,残存遗迹宽度7~10米不等。城内分东西两部分。东部主要是宫室、官署、作坊等,西部似为后来扩建的。宫室位于东部北端,有高大的夯土台,长135米,高7.6米,成阶梯状。附近还发现一些建筑的遗址,可能是此台的附属性建筑。考古学家认为,此台很可能就是“黄金台”遗址。其他地方还有一些建筑遗址,据统计所发现的夯土台基(建筑遗址)达50余处。

二是吴都阖闾。

春秋时期,我国的南方开始繁华,当时的楚、吴、越等国,不但有强大的政治和军事实力,而且经济、文化也很繁荣。这里说的是吴国的都城阉闾,即今之苏州。相传商朝末年的周人首领古公直父有三个儿子,他欲把王位嗣于第三个儿子季历,长子泰伯和次子仲雍为避嫌疑而离开周原,千里迢迢向东南方而去,来到了今江苏无锡的梅里定居。兄弟俩一方面尊重当地人的风俗习惯,也“文身断发”;另一方面又给当地人带去了周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当时南方“荆蛮之地”,生产力相当落后,多为刀耕火种),因此这里的生产和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当时由于社会动乱,所以泰伯“筑城郭以为藩卫”。据《吴越春秋》所记:“周三里二百步,外郭三十余里,在西北隅,名曰故吴,人民皆耕田其中。”这就是泰伯城。后来泰伯逝世,仲雍继之,并代代相传。据《史记·吴泰伯世家》所记,周武王“求泰伯、仲雍之后,得周章,周章已君吴,因而封之”。从此吴为周之版图。后来吴渐渐强大,成为南方的一个诸侯强国。这时,梅里的泰伯城已难作为吴国之都,所以后来就选择了今苏州一地(这里的自然地理条件比梅里好),兴建都城。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登位,并接受伍子胥的建议,在今之苏州建都城,即阖闾城。当时伍子胥说,“凡欲安君之民,兴霸称王,以近制远者,必先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库,斯其术也。”据《越绝书》记载,“阖闾都城大城周四十七里二百一十步二尺;陆门八,其二有楼;水门八。南面十里四十二步五尺;西面七里百一十步三尺;北面八里二百二十六步三尺;东面十一里七十九步一尺”。“吴小城周十二里,其下广二丈七。丈七门三,皆有楼,其二增水门二,其一有楼,一增柴路。”从这些记述中可知它与北方中原诸地先秦时期的都城形制较接近。“从小城北邑中径,从阖闾到娄门,九里七十二步,陆道广二十三步,平门到蛇门,十里七十五步,陆道广二十三步。水道广二十三步”。从这些记述可知,吴国的阖闾都城内街道规模,要超过同时代的北方诸都城的街道。

阖闾城是吴国的政治和军事中心,城内有皇宫衙署,驻有军队。在阉闾城西郊的上方山还建有鱼城,居高临下,为军事要塞。阖闾城也是吴国的经济中心,城内有许多作坊、市场。当时冶炼技术特别发达,相传著名的造剑能手干将、莫邪就在此铸剑。这里还有热闹的市场,人们除了购物、贸易外,还有许多文化活动,据《吴越春秋》记载,阖闾葬其女儿塍玉,“乃舞白鹤于吴市中,令万民随而视之”。这种生动而热闹的场景可想而知。

阖闾城自建造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年,这座城在当时来说是一座雄伟的都城,说明当时我国南方不但政治和军事已很强盛,而且经济和文化也已相当发达了。

三是赵都邯郸。

春秋战国时期的赵国是当时北方的一个强国,《史记》中记述赵国于公元前386年定都邯郸,直到公元前228年被秦所灭,长达一百五十八年。这座城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西南。邯郸在当时分王城与廓城两大部分。王城即宫城,由东城、西城、北城三部分组成平面如“品”字,城内总面积约5公顷。遗址四面有蜿蜒起伏的夯土城墙和凹形门址。其中西城近正方形,边长约1420米,周围有残高3至8米的夯土城墙,保存较好,每面城墙都有两处门址,其中各有一门直通主体建筑“龙台”。在遗址中发现“龙台”,位于城中部偏西;这里相传就是王宫,故称“龙台”。台基近正方形,东西103米,南北132米,高约16米。台的四周层层而上,如梯田状。邯郸古址又发掘出茶棚、梳妆楼等遗址。

东城为不规则长方形,城内东西最宽处926米,南北1442米,城中有南北两大夯土台,据考证这里就是赵王阅兵点将的地方。这使我们联想起当时赵惠文王、蔺相如、廉颇诸重要人物在此誓师抗秦的壮观场景。

北城更不规则,也发掘出一些夯土基址。据研究,赵王城可能毁于秦二世二年(前208)。

郭城即“大北城”,是邯郸的古城,也是赵国都城中人民生活、手工业生产之地。经发掘研究,城址平面为不规则的长方形,东西约3.2公里,南北约4.8公里。遗址中发掘出许多战国时期的遗物,并发现制骨、石器、炼铁、制陶、水井等遗址遗迹。

四是鲁城。

鲁城在今之曲阜。这座城市远在鲁国之前就有较多的文化史料。曲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炎帝自陈营都于鲁曲阜。黄帝自穷桑登帝位,后徙曲阜。少昊于穷桑以登帝位,都曲阜。”(《史记·周本纪》)舜“作什器于寿丘”,“黄帝生于寿丘”,“寿丘在鲁东门之北”(均同上书)。但这些史料都是后人所记,既无当时文字,亦无实际遗迹。曲阜在商代也曾一度为王都,甲骨文“王入于奄”,奄就是曲阜。《后汉书》说鲁国为古奄国。而从历史上看,曲阜作为都城,最辉煌的要算春秋时期的鲁国了。鲁国重教化,僖公时修泮宫,《诗经·鲁颂》中的《泮水》篇,就是指此地。当时孔子(前551~前479)在鲁国讲学,弟子三千,学生来自秦、齐、楚、宋、陈、吴、晋诸国,可见是当时“天下”的教育中心了。

鲁国都城曲阜,其形状近乎扁方形,四周筑有城墙。南端城墙笔直,东、北、西三端弯曲,似是地形之故,城的四角略呈圆弧状。城周长达11.771公里,其中东垣长2.531公里,南垣长3.25公里,西垣长2.43公里,北垣长3.56公里。据《太平寰宇记》引《曲阜县志》:“古鲁城,春秋之时鲁国都也。其城凡有十二门。”这十二座门分别为“正南曰稷,左曰章,右曰雩;正北曰圭,左曰齐,右曰龙;正东曰建春,左曰始明,右曰鹿;正西曰史,右曰麦,归德,其左也,当时天下学者由是门入,故鲁人以此名之。”现在已发掘出十一座门。但在众多文献资料中,门的名称又有些不同,如《左传》、《吕氏春秋》、《史记》等书中,有南门、雩门、稷门、东门、鹿门、稚门、莱门、高门等。

鲁国都城的营建原则,“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今尚有残存城垣,这是都城的外郭。城的中部有鲁国的宫城,叫中城。据《春秋》记载,成公九年(前582)、定公六年(前504),都以中城为宫。今已发现在此有大量的建筑基址。整个基址高出地面达10米左右,周围有夯土城墙基址,墙基宽约4米。整个宫城范围甚大,东西约550米,南北约500米。

在宫城外,还发现有许多居住区和作坊遗址。从考古发掘知道,宫城四周,除今曲阜(明代所建)外,其他地方多处发掘到建筑基址。据记载,鲁哀公十七年(前478),将孔子故居改建为庙,岁时祭之,“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后来此处位置未曾更动过,只是历史上多有扩建,但“阙里坊”、“孔子故宅门”等尚在。从总的看,鲁国最重仪礼,故都城的营建,相对来说也最符合《周礼·考工记》“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格局。

古鲁国都城,在文献资料中多处有记述,如《诗经》、《尚书》、《左传》、《孟子》、《礼记》、《史记》、《汉书》等等,所谓“伯禽封鲁,建都曲阜”。《诗经·鲁颂》有“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大启尔字,为周室辅。’乃名鲁公,俾侯于东。”《尚书》中也说,“鲁侯伯禽宅曲阜。”伯禽是周公旦之子,在此封侯。而后来伯禽的次子炀公则在曲阜建都(据说在此之前封地在河南鲁山)。如此说来,鲁国都城的建成年代当在西周初年。近年来考古发掘出大量的文物资料,其中有西周早期及中、晚期之建筑遗址及文物多件。所以今之曲阜,确为西周初年所建之古城所在地。

五是齐都临淄。

齐,最早为周的封侯之地,在今山东之西北部一带。此城最早约建于公元前11世纪,开国之君叫吕尚,建都营丘(后改名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之东北)。春秋初,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国力逐强,后来在齐灵公时代,国疆扩至山东东部和河北南部。战国时期成为“七雄”之一。后来“合纵”失败,于公元前221年被秦所灭。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乃是中原大国,不但政治和军事上力量强大,而且经济繁荣,文化发达。齐人讲究装束、排场。帝王的文化生活也甚丰富而高雅。齐王爱好绘画。韩非子(前280~前233)在《外储说左上》中说到:“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者最易?’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刘向(前77~前6)在《说苑》中提到,“齐有敬君者。齐王起九重台,召敬君图之。敬君久不得归,思其妻,乃画其妻对之。”这说明当时齐国不但重视绘画,而且还重视装饰。

齐都临淄城大约建于公元前4世纪,城址在今山东临淄城北,可幸的是当时的城墙现在还有残址。故城有大小两座城组成。大城南北约4.5公里,东西约4公里;小城嵌在大城的西南角,城周长约7公里余,总的面积约15平方公里,是春秋战国时期诸都城中最宏大的一座城市。齐国都城形势十分险要,城墙高大厚实。小城嵌入大城,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有以“桓公台”为主体的大片建筑群(今为基址)。桓公台高14米,台基近乎于椭圆,南北长达86米,建于生土之上,位于小城西部偏北。桓公台是当时齐国寝庙之所在。城内南半部还有一些手工作坊的基址。城边有淄河,位于大城的东城墙,为一天然护城河。大城乃是齐国贵族与平民杂居之地。《管子·大匡》中说到,“凡仕者近宫不任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由于城市规模较大,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不愿相邻而处,故留出好多空地。贵族们的住所靠近宫衙,老百姓、工匠、商人们则聚于市。而当时的“市”,已有相当大的规模了。临淄在春秋战国时期曾是一座很繁华的都市。据《战国策》所记:“临淄之中七万户……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煽朔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可见人多而富,车水马龙,繁华之至。

在临淄古城址发现有许多城门遗迹,这与文献资料上所记基本相符。当时临淄为齐国之都城时,有城门八座:东门、东闾、北门、西门、雍门、稷门、扬门、虎门。有些文献中还有广门、南门、申门等。到目前为止,已发掘十座门了。

最后说江南的一个小城,即位于今江苏常州之淹城。

淹城位于今江苏常州市的南面,距市区约7公里。这座古城乃是西周时期的南方小国淹国的都城。淹城有三重城墙,分别为宫城、内城、外城。宫城呈方形,周长约0.5公里;内城也呈方形,但四周呈圆弧形,周长约1.5公里;外城为不规则形,周长约3公里,略呈圆形,这可能是受到地形的影响。城墙均用土筑成,三道城墙均仅一个城门。外城之门在西北向,内城之门在西南向,宫城之门在正南向,自宫城一直向外,有一条大路经三座城门通向北路。宫城地势较高,中间有土台,据考证乃是建宫室的地方。三道城墙的外侧都设有护城河,内侧可能也有河,但遗迹已不甚明显。在外城内西部有并排三个土墩,当地人叫“头墩”、“肚墩”、“脚墩”,相传是埋葬吴王女儿三段身首之坟墓,可能就是古葬墓或古建筑的遗址。

淹城内及城河内发现有许多印纹陶器碎片,在城内河的南面、东面发现有近二十只印纹陶罐,据考证是战国初期的遗物。淹城出土文物甚多,如铜尊、铜盘、铜牺等等,从这些文物中可知我国先秦时期南方的艺术文化特征,显现出浪漫而秀美之气质。后来还在护城河中挖出长11米的独木舟,经测定也为战国时期之物。

淹城乃是一座小城,所以文献资料上少有记述。最早见诸文字的是在《越绝书》上:“毗陵县南城,古故淹君地也。”以后《读史方舆纪要》、《常州府志》等也有所记。当初曾有人以为它是殷商末年原在山东的淹君,周灭商时逃到南方来,在此建都,但一则所发掘出来的文物,几乎均为战国的,二则从发掘的文物来看,其风格明显地表现出南方风格,几乎没有北方风格。

同类推荐
  • 诱人的海洋

    诱人的海洋

    本书介绍了海洋蕴藏的能量和资源,孕育的动物和相关趣事,海底世界的地理奇观和大量宝藏,以及海洋里的许多奇异现象和未解之谜等。
  • 回首征服自然的历程(科普知识大博览)

    回首征服自然的历程(科普知识大博览)

    要想成为一个有科学头脑的现代人,就要对你在这个世界上所见到的事物都问个“为什么”!科学的发展往往就始于那么一点点小小的好奇心。本丛书带你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通过这次旅行,你将了解这些伟大的发明、发现的诞生过程,以及这些辉煌成果背后科学家刻苦钻研的惊心时刻。
  • 蔚蓝旖旎的海洋(新编科技大博览·B卷)

    蔚蓝旖旎的海洋(新编科技大博览·B卷)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科技的进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已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由于现代科学的分工越来越细,众多的学科令人目不暇接。对于处于学习阶段的广大青少年而言,难免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困扰。有鉴于此,我们组织了数十名在高等院校、教育科研机构工作、有着丰富的青少年教育的专家学者,编选了这套《新编科技大博览》。
  • 探究式科普丛书-生活中离不开的化学

    探究式科普丛书-生活中离不开的化学

    你知道魔术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吗?你知道煤、石油等物质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利与弊吗?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大力治理和保护我们的环境吗?其实,这一切并不神秘。只要你想知道,本书就将给你解答。
  • 地球消失记——诡异多变的气候

    地球消失记——诡异多变的气候

    本书讲述了目前地球大气遭到破坏、空气污染严重的状况,相关的知识和技术,以及保护大气的重要性,重点培养青少年对环保的认识。
热门推荐
  • 道之悲歌

    道之悲歌

    一个流浪的少年在机缘巧合之下进入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爱情,友情,机缘,一个个接踵而至。一切的一切仿佛上天注定,好像有一只无形的大手操控这一切,想要知道这一切,想要摆脱那只有变的更强。当心爱的人为了自己化成一朵凄美的七色花。当自己最好的兄弟背叛了自己,当一切的机缘成了泡影,自己还是当初的自己吗?还能找到当初的誓言?他是坚持还是随波逐流。是变成天上翱翔的雄鹰还是安心做一只在笼子的金丝雀?
  • 最强忽悠坑人系统

    最强忽悠坑人系统

    【2018最强忽悠玄幻文,忽悠成魔,坑人成圣!】一朝穿越,众神膜拜!少年得最强忽悠坑人系统,穿越神州大陆,励志成为最强王者。“叮,恭喜宿主成功召唤【妖精的尾巴】:纳兹·多拉格尼尔的火龙魔法!”“叮,恭喜宿主成功召唤神将:常山赵云赵子龙!“叮,恭喜宿主召唤成功!获得九天玄女一枚罩罩!”“什么,这都行!”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我做不到的事情!数年后,当他站在世界的巅峰,别人问他忽悠了多少人时,他目光躲闪,只说了一句——其实一开始我是拒绝的……
  • 星痕

    星痕

    风云起,魔影出,七星现,殇离别。自古以来,仙凡之说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古人对此更是深信不疑。天地异象,风雨无常,加上不知从哪里来的传说便造就了北斗七星守卫人间之说,虽然这一切太过玄幻,但人们总是能够在一些不起眼的地方找到相应的记载。时过境迁,当今社会,看似一切如常,却总有着人们无法解释的故事,而这一切也仅仅是个开始。作为七星的传承者,众人在命运的安排下聚集在一起,面对留滞人间的魔族展开了斗争......
  • 公司萨满:一个商业寓言

    公司萨满:一个商业寓言

    萨满,是西伯利亚语中的一个词,意为“能在黑暗中看见东西的人”。他是医治者,历史可以追溯到四万年前。萨满能够随意进入另一个精神世界,在不同的精神世界晨游历,并运用魔力、智慧和这些世界里的能量改变周围的人和他们所处的环境。既然萨满法师的实践旨在治疗作为个体的人,而公司个体的组合,那么这些效力显著的方法也可以用来治疗和恢复公司的士气。基于这种想法,就出现了公司萨满。他是顾问,把公司看作一个有机体而不是机器。能够重新建立健康的公司内部环境。
  • 重生最强刺客

    重生最强刺客

    我叫夜辰当别人炫耀自己有1000元的时候我只有100元了!但是我重生了呵呵......
  • 都市守魂人

    都市守魂人

    在人类面前,我是他们眼中的异类,因为我的眼睛能看见鬼;在鬼和灵魂面前,我是他们的恐惧,因为我会将他们封印。我叫李小隆,是一名行走在都市的守魂人。我的愿望是世界和平...
  • 赤潮

    赤潮

    本书为作者的诗集,包含“夏天的故事”“带血的眉毛”“远去的渔火”“抒情与歌唱”四部分。作者文笔细腻、视野丰富,用饱含激情的笔墨抒写胸臆,歌颂家乡的土地,热情赞美了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人们,向读者展示出其敏感的内心世界。
  • 战国之伊势征途

    战国之伊势征途

    我不会写简介!我不会写简介!我不会写简介!
  • 司弄阴阳

    司弄阴阳

    那个一直保护我的哥哥原来早在五十年前就已经死去,那个总爱给我讲鬼故事的慈祥老人竟然能让阴司下跪,我曾以为他们并不是人,但后来我发现,我自己才是那个已经被死薄勾了名字的人,我,非人非鬼,却卷入了人鬼都避之不及的惊天阴谋之中!不要以为我这样的人并不存在,因为,我们的故事,就发生在你的身边。。。书友群:304038663,邀你同渡,坐等指点。。
  • 剧本世界

    剧本世界

    “爸爸这人一无事处,为什么选他”“别看这人于国于家无益,但这人灵魂之中天生带有一股痴意,是教育人的最佳反面教材。”“痴意?我看是痴儿才对吧!”“这种人痴中又带有希望,让人心生慕意,若去求之,又千难万难,如镜中水花一般。若是有朝一日,悟得成功,倒也不失为一个有用之人!”“若是悟不成功呢?”“悟不成功,权当多看一段戏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