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8100000004

第4章 蹒跚学步

25亿年前,地球刚刚步入元古宙,太阳发现自己发出的紫外线在奔向地球的路上遇到了阻力,原来,经过二十亿年的进化,地球已经为自己披上了一层臭氧层膜,不光是紫外线,宇宙中的高能粒子也不能随意进入地球了,除了这层膜之外,还有一道看不见的墙--磁场--在此之前不久被地球偷偷建成,磁场也阻挡了来自宇宙的对生物有害的辐射。受到臭氧层和磁场保护的生物们,不再像以前那样躲在深深的海底苟且偷生,有些生物开始进入浅水区或者来到海面仰望蔚蓝色的天空。

此时的世界,陆地面积非常小,原本遍布陆地或浅水区的铁元素被氧气折磨得不成样子,放眼望去,陆地都是红色,眼前的整个世界像是生了锈,在经过几十亿年的变迁之后,这些锈被嵌入到岩石中,而这些岩石,则成了今天人类互相争抢的香饽饽----铁矿石。铁元素纷纷生锈,说明氧气已经在地球上泛滥,在氧气的主导下,地球开始了改造包括生物在内的一切物质的步伐。

生活在浅水区的真核细胞生物首先接触到了丰富的氧气,除了本身的细胞膜之外,它们还被蒙上了一层薄薄的胶质层,这一胶质层由有机物在适宜的温度下组合而成,而此时的地球表面环境恰恰提供了这个温度范围。胶质层的主要作用就是使细胞分裂而不分离,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细胞在胶质层内聚集,从而形成了一个球状的细胞群落,由于胶质层的容量有限,当细胞数量到达极限时,多出来的细胞就会溢出,并且群落中的细胞也时常死亡,死亡细胞有用的部分会被其它细胞吃掉,没用的部分会被辗转排除到群落之外。

胶质层的自我修复、细胞的死亡以及多余细胞的溢出使这个群落处于稳定状态,久而久之,细胞的分工在这个群落中渐渐明确,有的细胞成为群体的表皮,有的细胞则呆在群体内部专注于消化,生物学上称之为二胚层生物,多细胞生物算是形成,这个时间应该是在距今21亿年前。此时,多细胞生物的形状各式各样,树枝形、扁形、球形、扇形、星形、包子形..这些形状各异的多细胞生物,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从而形成了如今千奇百怪的物种德性。

多细胞植物的形状通常不如多细胞动物的形状规范,是因为细胞壁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植物形状的规范性,更重要的是,它们随遇而安的本领使它们可以不必那么规范,与之相应的,那些随遇而安的动物们的形状也不是那么规范,比如大名鼎鼎的珊瑚虫。

多细胞动物形成之初,大家都不会游泳,只是随波漂流,晃到哪里吃到哪里,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各细胞单体机能的越来越强,表皮细胞已经不再单独进食,而是靠内胚层的消化细胞攻击养分,动物们的饭量也越来越大,细胞们共同努力吞食周围的有机物甚至其它单细胞生物或多细胞生物,食物总是过剩,囤积于体内,不多久就形成了消化腔,通常,消化细胞先吃消化腔内的食物,再把废物排泄回腔内,吃完了,然后再驱动机体吞食外面的食物,为了方便吞食外部食物,表皮细胞会裂出一张口来,时间长了习惯了,就成了口腔,排泄口的形成与口腔类似,不过有些动物偷了懒,没有进化出排泄口,而只是保留了从表皮细胞排泄废物的传统。另外,原来球形动物会因为腹腔的形成而变成扁形动物。

随着动物的座山吃空,周围食物的渐渐短缺,为了觅食,它们必须学会游泳,单细胞的时候,大伙靠自己鞭毛纤毛的摆动可以轻松在水里游泳,如今形成团队,鞭毛纤毛不好使了,只好靠群体一部分细胞的摆动来实现移动,就是在学习游泳的过程中,其身体形状也渐渐发生了变化,总体而言,均逐渐向着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发展,尾巴也慢慢出现。不过必须指出的是,生物的具体形状取决于当时的环境。

此时的多细胞生物还不谙世事,对于生儿育女那些事情并没有概念,所以都是自立更生来繁殖后代,这被有性生殖的人们称作无性生殖,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繁殖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把自己分裂了就行了。对于多细胞生物有其多细胞动物而言,繁殖成为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那时的多细胞植物,从自己身体内分出一个细胞都能够培养出新的植物体,通常,生长到一定体积的植物会发生断裂,断裂出来的肢体,可以形成新的植物。

从步骤来看,动物的生殖过程虽然与植物类似,但具体情形要复杂得多。动物的几个表皮细胞或者消化细胞断裂出来,并不能长成新的多细胞动物,并且,群体生活惯了的细胞一旦脱离群体环境,基本就是一个死。所以,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机制,让这些细胞在母体上生长一段时间组成小个体之后,再脱离母体独立生存。那时候,动物的生殖过程是这样的,动物体内多余的细胞(即后来的生殖细胞)被排到个体表层,这些细胞中既有表皮细胞又有消化细胞,它们会在个体的表层形成一个芽,或者说,长个疙瘩,随着其体积的增大,有一天也会脱离母体,从而形成一个新的个体,这就是所谓的出芽生殖。海水中常见的腔肠动物水螅,既能以出芽生殖进行无性繁殖,又能整有性繁殖,可以看作是生物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过渡的典型案例。

并非所有的单细胞生物都进化成了多细胞生物,进化这事儿就像是成立政党,有些生物参加了,有些生物没有参加,所以,今天的世界才形成了原生生物和后生生物并存的局面:病毒是生命原生体,细菌是原核单细胞生物,草履虫是真核单细胞生物,鞭毛藻是原始的多细胞生物..你和我是有着高等智慧智商达六七十的高级动物,此外,还有外星人。

距今20亿年到25亿年间,地球内部越来越凉快,地幔变深,地壳也比以前厚实了许多,并继续加厚,成形的地壳和地幔为造山运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青年期的大陆板块开始演绎青春的骚动,青年地球的心脏也不安分,板块们在“扑通扑通”的心脏上四处移动,在板块与板块邂逅的地方,高山隆起,在这多事之秋,小行星也来煽风点火,在20。5亿年前,发生过两次迄今为止已知的最大规模的小行星碰撞,这些碰撞,无疑加剧了地球的造山运动。

这一时期,持续的、大规模的地质运动使水中的磷(P)、錳(Mn)、鉀(K)、钙(Ca)、鎂(Mg)等元素的量不断增加;地壳的风化作用消耗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使地球温度降低;氧气的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月球与地球已经逐渐适应了相互的节拍,适应的结果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速度减慢,使地球表面昼夜温差降低,而月球只拿半边脸对着地球;整个太阳系已经稳定下来..所有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为生物的下一步进化营造了非常有利的环境,比较高级的原核细胞生物、真核细胞生物以及多细胞生物在这个时期陆续粉墨登场。

自从地球上有了生命起,繁殖就成为生命们除吃喝拉撒、随环境进化之外共同的话题,生命原生体只含单一核酸,要么是DNA要么是RNA,繁殖起来相对(貌似)简单,那就是拿寄生环境中的物质复制自己;在进化成单细胞生物之后,事情变得复杂,比如细菌,除了靠分裂自己来繁殖后代之外,它们中的一部分还能够通过转移DNA链条,把与自己“性别”不同的同类型的细菌同化成与自己相同的性别,如果细菌这种行为还称不上雌雄相交繁殖的话,那么更高一级单细胞生物纤毛虫的繁殖已经有了那么点意思,两个纤毛虫腹部结合后,两者体内大核退化,小核各自分裂,分裂的结果是,二者体内有多个小核,随着时间推移,体质较弱的小核会退化,最终二者体内分别保留两个小核,一个迁移核,一个静止核,两者互相交换迁移核,以完成基因的交换,随后,二者体内的静止核分别与外来的迁移核结合,形成合子核,合子核形成之后,相交过程算是完成,雌雄分开,合子核在各自体内分裂,并最终分裂成多对大、小核,如果按分裂成4对来算,那么这4对大、小核会促使整个细胞分裂,最终,一个细胞就会分裂成四个新的纤毛虫。

纤毛虫的繁殖过程是雌雄相交繁殖的先声,貌似从繁殖能力和便利性方面而言,生物从有性生殖进化为无性生殖是进化的退步,试想一下,如果你我一高兴就能分裂出一个自己的后代来该是一件多么令人振奋的事情,这样母亲们可以免去生育的痛苦,而我们则逃脱了养育后代的辛苦,可是,你又不得不承认,人类繁殖后代的繁琐和麻烦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人口的增长速度。

早在生命原生体被包裹成单细胞生物时,就已经为有性生殖创造了条件。首先,在相同的环境中,含有相同物种DNA/RNA的原生体被包成了单细胞,形成同一物种的单细胞生物,而后,由于生物单体中DNA的排列或者数目不尽相同,就形成了不同的“性别”。由于分裂繁殖是原生体天然的本领,所以,在形成细胞之后,这一本领被天然地继承下来,同时,出于化学反应的动力,同一类型的物种中,含有不同DNA的单细胞生物单体之间会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会促使它们去转移、交换DNA链,从而促成原始的有性生殖过程。有性生殖可以分为非接触型和接触型,有些单细胞生物把自己体内多余的DNA链排除体外,其它同类单细胞生物会吞噬这些DNA链,它们中的部分会保留这些DNA链,并任由其在自己体内复制,如此一来,这些生物单体要么”性别“被改变,要么加速分裂;有些单细胞生物通过身体接触来转移、交换DNA链,上面所说的细菌、纤毛虫的繁殖采用的就是这种方式。

不同物种的单细胞生物之间不能交换DNA,甚至同类物种生物单体两两之间也不能随便交换DNA,是因为化学反应本身具有选择性,日后进化出的生理隔绝更排除了这种可能。另外,单细胞生物没有严格的性别区分,纤毛虫是不同性别之间通过互相交换DNA来进行繁殖,不过,我们却不出那个是雌那个是雄。

当单细胞生物进化成多细胞生物之后,情况更为复杂,前面提到的无性出芽生殖是当时原始的、简单的多细胞生物的主要繁殖方式,但是,同一物种不同类型(此处尽量避免用性别二字)之间通过化学反应进行生殖的动力依然存在,那么它们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如今多细胞生物的繁殖方式多是卵配,通常是雌性携带卵子,雄性携带精子,为了使卵子和精子相遇,生物们出尽绝招。卵子携带了胚胎成长所需的基本营养,所以个大,不能运动,相对而言,精子所含的营养较少,个子要瘦小很多,但运动能力强,卵子在某处等待精子游向自己,勤奋而努力的精子不负卵子期望,努力游啊游,二者终于相遇形成合子,这就是江湖上大名鼎鼎的受精卵。

卵配生殖虽然看起来很笨拙,可站在进化的方向上看,却是生物界比较高级的繁殖方式。多细胞生物形成之初,体内的每个细胞功能都一样,既是营养细胞又是生殖细胞,随便一个细胞拉出来都能够分裂、生长成新的个体;随着细胞分工的细化,生殖这件事变得越来越复杂,你把表皮细胞和消化细胞单独拉出来,如果不进行技术干预(克隆),就不可能长成新的个体,毕竟表皮细胞不能直接分裂出消化细胞,由于还没有形成专业的生殖细胞,所以这一阶段的繁殖以出芽方式为主,出芽生殖虽然方便,却难以满足较高等生物的繁殖要求,加上生物界性本能的驱动,有性生殖渐渐诞生。

早在真核单细胞生物时代,生物们就有着雌雄两性和单倍体--双倍体世代交替的生活史,双倍体细胞通过做减数分裂(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却分裂成四个)形成单倍体细胞,单倍体细胞再融合成双倍体细胞。形成多细胞生物后,生物体内双倍体细胞和单倍体细胞同时存在,双倍体细胞以其营养功能逐渐在生物体内占据统治地位,而单倍体细胞则逐渐成为配子而专注于其伟大的生殖事业,不同性别的两个生物单体通过融合配子进行繁殖,那时候的配子在形态上没有差别,分不清雌雄,因此被称为同配,后来,其中一方的配子个头变大,其中所含营养物质逐渐丰富,身体胖了就变懒了,它懒得再动,于是就成了卵子,而另外一方的配子可能也增加了营养成分,但是身材保持得依然不错,运动能力仍然很强,于是成为精子,雌雄也变得分明,从此,卵配这种生殖方式被进化了出来。

人体内的精子或者卵子含有23条染色体,普通的人体细胞则含有46条染色体,因此,精子或卵子被称为单倍体细胞,而普通体细胞被称为双倍体细胞。

随着生殖细胞的出现,多细胞生物的生殖功能也越来越专业,以前的出芽生殖方式变得“低级“。此时的多细胞生物身兼无性生殖、雌雄异体、雌雄同体甚至孤雌生殖等多重本领,在环境较好的时候,生殖细胞多次分裂,发育成子群体并进入生物体腔内部继续发育,待生物体腔破裂时逸出,而后成长为新的个体,环境稍差时,才进行有性生殖,这对于雌雄同体的生物而言,事情好办,异体则要麻烦一些。

多细胞生物进化出有性生殖能力大概在15亿年前,这标志着生物进化由低级向高级迈进了一大步,从此而后,生物对环境的自主适应能力也有了质的飞跃。有性生殖为生物脱离水环境打下了基础,也为今日生物个体的复杂化和精细化埋下了伏笔。

出于对生殖机能天然的好奇,我们简单探讨了生物繁殖本领的进化过程。貌似大自然偷了个懒,把几十亿年的生物进化历程直接压缩、复制到了生物的生育过程中,而那神秘而强大的基因,则把进化的成果保存了起来,确保每一个新生的个体与他们的父母大差不差,并保持了适当的变异,而这些变异,正是生物演进的过渡成果。

在生殖系统进化的同时,其它系统也在逐步建立,我们不可能逐个深入探讨,因为话题实在太大,也实在太复杂,不过,我还是想简单扯一扯关于神经系统的进化。

形成多细胞后的动物,都是没有骨头的软体动物,大家都熟悉的海绵可以说是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看它那幅德性就知道当时的动物有多软,海绵的结构非常简单,细胞们几乎只是简单地组合在一起,细胞功能分化非常简单原始,没有形成组织和器官,海绵细胞共同捕食、分工消化,已经有了几分细胞们协同作战的样子,它们大多数为雌雄同体,由于海绵使目前发现的最原始、最低级的多细胞动物,所以被人们尊称为动物们的祖先,所以,当你拿着沾了洗洁精的海绵擦刷盘子时,请你记住,当年你也只是海绵,只不过你一不留神就进化成了拿海绵尸体当工具的人类。

单细胞生物的整个身体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能够接受光、热、电、化等刺激而发生反应,比如,感光是单细胞生物早就练就的本领,单细胞植物要靠这本领趋光以便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不敢说植物先于动物长出“眼睛”,但一定是先于动物来使用“眼睛”的,那些既是植物又是动物的单细胞生物都具有对光线产生反应的感光点,即眼点,光线照在它们身上,眼点处发生化学反应,化学反应驱动鞭毛向光线较强的地方移动,然后体内的叶绿素利用太阳能给自己做饭。因此,在单细胞生物体内,已经有了会“感受”的神经机能。

进化成多细胞生物之后,细胞之间的神经机能也逐渐走上了互相协作的道路,为了能够在细胞间专递信息,多细胞生物进化出了神经系统,当然,海绵动物证明,神经系统不是生物必须的,没有神经系统照样能够吃得快乐、玩得快乐、活得快乐,可是,如果大家都像海绵那么活着,那么这个世界上的动物只能以“坨”为计量单位。为什么大家没有都像海绵那样心境淡泊地活着,是因为在那个环境下吃的东西不够了,就像一个城市乞丐多了,大家都不能讨到钱一样。对食物的追求促使一部分后生动物(多细胞动物)们不得不行动起来,就在这行动中,器官逐渐进化分明,为了方便动物们趋利避害,它们的神经系统慢慢覆盖全身,同时,专门的感觉细胞得以加强,专业的感觉器官趋于成形。

感官系统、神经系统的出现增强了生物选择环境、适应环境、保护自己的能力,它们与生殖系统一起,使生物的进化变得更加主动。当然,从宏观上说,环境仍然且永远都是促进生物进化的主要力量,也就是说,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被逼进化的成分要大于主动进化的成分。生物有安于现状的本能,即便它努力提高自己使用工具的能力、加强自己猎取食物和逃避危险的能耐、提高自己的智商、增强自己的生育能力,但是,这些主动带来的进化是极其缓慢的,有朝一日环境大变,比如冰川时代到来、造山运动、地球温度降低、空气中氧气大幅度增加等等,如果生物在这些大变中不灭绝,为了适应新的环境,其进化潜力就会被激发出来,从而出现阶段性、跳跃性的进化。

前面已经提到过20。5亿年前的两次小行星撞击和轰轰烈烈的造山运动,由于那时的陆地面积极小,即便再“轰轰烈烈”,相比于今天也是小打小闹,到了距今18。5亿年的时候,哥伦比亚超大陆形成,这块超大陆收拢了当时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陆地,此时的多细胞生物已经进入了复杂化和精细化阶段,造山运动增加了地表水中钙、磷、锰等无机物的含量,也为生物长出骨骼营造了物质环境。

动物和植物的骨骼化几乎同时发生,说明了当时环境的变化,有学者认为,生物长骨骼的初衷是为了保护自己,这意思跟水蛭为了保护自己买了一套盔甲穿在自己身上一样荒唐,此时的生物进化即便自主性再强,也不会自主到主动用钙或者磷为自己造盔甲的程度。骨骼的出现纯粹是一种受环境推动的无意识成果,当动植物们无忧无虑地吃吃喝喝时,却没有注意到自己表皮细胞正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水中丰富的碳、钙、磷当时的环境下渗进了表皮细胞,并以碳酸钙、磷酸钙的形式存在下来,表皮细胞演变成了骨骼细胞,大家感觉自己突然硬气了起来。

环境不允许的地方,当然不会有骨骼形成,海绵、水蛭的祖先当时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不过还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海绵和水蛭虽然形态原始,却是新进化过来的多细胞生物,还没有来得及形成骨骼。不同形状、不同环境中的多细胞生物,骨骼的形成情形不尽相同,尤其是动物,这个时候的动物大致上形成了初级节肢动物、软体带壳动物、原索动物等几种主要类别。其中原索动物的生成比较诡异,因为它们的骨骼是在内部生成,严格来说此时还不能叫骨骼,叫脊索,脊索是一条有弹性而不分节的白色轴索,起源于内胚层,其支持身体的中轴作用,我们的脊椎就是从脊索演化过来的,当我们还是胚胎时,脊椎就是以脊索的方式存在。

之所以说原索动物的形成比较诡异,是因为有两个问题我们难以明白,其一,凭什么就只有原索动物生成了支撑身体的脊索?其二,为什么它们没有形成像节肢动物、带壳软体动物那样的外壳?可能这就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具有内、外胚层的生物本来都生成了脊索和外壳,但是,在进化的过程,生物们要么扔掉了外壳,只保留了脊索,要么外壳吞并了脊索。

其实,脊索的前身应该是的生物中枢神经系统,是中空的神经管,起源于外胚层(表皮细胞),随着生物的进化,围绕着神经管的脊索逐渐形成并发生钙化,在这个过程中,脊索被赋予越来越多的功能,其中支撑身体、进行运动、保护内脏、保护脊髓(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等是其主要功能。

之所以罗哩罗嗦地说了这么脊索动物的事情,是因为,脊索动物是人类的祖先,咱们续续家谱认认门是有必要的,还记得文昌鱼吧?它是比较原始的脊索动物,它的头不太明显,所以被称为“无头动物”,相传古代文昌帝君骑着鳄鱼在海上溜达时,从鳄鱼嘴里掉下了许多小蛆,小蛆演变成鱼,从此而后,当地老百姓便得以捕这种鱼为生,人们为了感谢文昌帝君,把这种鱼称作文昌鱼,文昌鱼的确像蛆,可见编故事的人很严谨。文昌鱼白天的时候很懒,白天,它把自己下半身埋在泥沙里,露着头,以浮游生物为食,读到这里,你会不会为脊椎动物的祖先曾经这么懒过而不爽?可是,到了晚上它就勤快起来,天一黑,它就如离弦之箭离开沙窝,冲到水面散步,欣赏星光和月光。以文昌鱼这样的生活方式,壳的确是个累赘,至少钻泥沙的时候很不方便。

在向下罗嗦之前,有必要交代清楚两个术语,其一,趋异进化,有些生物虽然同出一源,但在进化过程中在不同的环境条件的作用下变得很不相同,这种现象称为趋异进化;其二,适应辐射,趋异进化的结果使亲缘相同或相近的一类动物适应多种不同的环境而分化成多个在形态、生理和行为上各不相同的种,形成一个同源的辐射状的进化系统,即是适应辐射(adaptiveradiation),适应辐射常发生在开拓新的生活环境时。当一个物种在进入一个新的自然环境之后,由于新的生活环境提供了多种多样可供生存的条件,于是种群向多个方向进入,分别适应不同的生态条件,有的上山,有的入水,有的住到阴湿之处,有的进入无光照的地下等。在不同环境条件选择之下,他们终于发展成各不相同的新物种。(按:这两个术语的解释来自于度娘,若有错误,请找度娘)。

普遍认为,动物的第一次适应辐射发生在元古宙末期,其实给我的感觉适应辐射自从生命诞生就一直在发生,生物多样性的情形从生命诞生后不久就已经存在。

同类推荐
  • 寒门将军

    寒门将军

    小人物李无晏,为了吃上天鹅肉,而一步步走向大人物的故事。
  • 人北望

    人北望

    万历四十三年,大明王朝积弊日深,文恬武嬉已然不可救药——老大帝国在抗倭援朝之战中的疲态引起了各路豪杰的觊觎。天下将乱
  • 大明朝枭雄

    大明朝枭雄

    一个遭遇车祸的22岁男性被送进了监护室,此时的他生命垂危,几乎不能说话。然后,在长达3个小时的时间里,医院不允许家人进入病房看望这个随时会告别人生的亲人,在随后的时间里,也只允许一个亲人每隔2小时进去看望5分钟。在漫长的等待中,沮丧的女友只好回家了,父母也抵不住身心疲惫睡着了,直到护士通知他们病人已身亡时才惊醒过来。由于痛惜没能在最后时刻与亲人见上一面,说上几句告别的话,家属的悲痛骤然升温……
  • 春秋大领主

    春秋大领主

    一觉醒来到了春秋时代的晋国,成为一名小领主。晋国刚刚发生国君号召多家贵族一同消灭赵氏家族不久。国内余波未平;国外动荡连连。魂穿成为小贵族的吕武,决定在进击成为大领主之前,先用后世的知识,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而这是一个穿越者无论干什么,一不小心就会成为发明家的时代!………………书友群:2156970
  • 真神武三国

    真神武三国

    重生到神武修为的三国世界。袁基身为三国最顶级的富五代,左边吕布黄忠,右边颜良文丑,正打算一路横推的时候,他发现这个世界不正常。..........蔡邕的焦尾琴,竟然能召唤凤凰。关羽的饥渴大刀,轻松挥出百米刀气。庞统生气时,有南明离火从天而降。吕布兴奋时,能身化修罗鬼神,霸气威压全场。诸葛孔明的羽毛扇,扇出来的是九霄岚风。..........一路横推之后,才发现,这一切竟然只是个开始。【读者群:338962408,欢迎大家来聊天,讨论剧情。】
热门推荐
  • 末世之圈养万物

    末世之圈养万物

    这是一个兵器与科学,物种与变异,元素与能量,修炼与末世并存的世界。在上神操控万物的背景之下,生安自少年圈养所出发,手持一刀一枪,被迫走出了一段传奇的征途。
  • 金凤短篇

    金凤短篇

    这是一个只有一千多字的极短篇小故事,希望会有人喜欢。
  • 火神纪

    火神纪

    在一个大城市中生活着一个正在上初三的男孩,他总是受同学的排挤,欺辱。虽然他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但他的心中依然希望着有一天自己的生活能够得到改变,不再忍受这种生活。而这一切竟真的发生了!他的身份到底是谁?就在一天放学的路上,他的命运发生了彻底改变......交流群:114993418我希望大家给我多提意见,谢谢~如果觉得字太少了,请先养着吧。。。不过求收藏!
  • 大佬的作妖日常

    大佬的作妖日常

    什么?!居然穿越成了女的!他,在现代是佣兵团的一代传奇,接过的任务零失败,换过各种各样的马甲,但是这些马甲的身份都是一个女人,在某次任务中飞机失事直接穿越成了坐在洞房里的新娘。他,是当朝战王,性格冰冷,脾气暴怒无常,长相俊美如神祗,美妾成群。某大佬肆无忌惮的撩遍了战王后院的小绿茶们。直到某王忍无可忍,将美妾一个个赶出王府,怒吼:“本王才是你的夫君!别跟她们不清不楚的!”小剧场:“你你你……你别过来噢!”某大佬扒拉着床帘,紧张的看着某王爷。“我有毒!你碰我会不举!!”某大佬急中生智道。某王眉头微挑,冷冷的看了她一眼:“本王对你没兴趣!”大佬松了一口气:“你要么就睡地板,要么就出去……”【双洁双宠双强,绝世甜文欢迎各位入坑哦!】
  • 忆君颜之情断天

    忆君颜之情断天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温宸赠我情。床第嚎声啼不住,不及温宸赠我情。”温大人一脸的愉悦道:“娘子写得一手好诗,甚好甚好。”语毕,看向被他逼写诗句而气得脸颊通红的小娘子,十分欢快的抱上了床,“既然娘子觉得什么都不及为夫的情义,那就来和为夫讨论讨论生人之事吧…”每一个嚣张妖精背后都会有一个强大上仙,每一个傲娇女皇背后都会有一个腹黑忠犬。这是一个透过本质看现象的故事,这是一个有着饿狼潜质忠犬属性的温润美男看上一只娇气十足的古妖美人后努力拐来殊途同归的故事…(人妖殊途,仙妖异道,你可愿与我殊途同归?)
  • 妖孽王爷溺宠异能王妃1

    妖孽王爷溺宠异能王妃1

    他是星辰国神话般的人物,受人敬仰尊敬,外表冷酷无情,其实腹黑的紧。她是月歆整个王爷府的宝贝,实则却是穿越重生的异能杀手。当他们撞在一起的时候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此文男主及其腹黑,女主扮猪吃虎,超级溺宠。欢迎收看此文,如有不足,请多多见谅。欢迎加我QQ1466473535
  •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

    本书是一部系统阐述蒙台梭利方法和“儿童之家”教具使用的操作手册。蒙台梭利在美国传授教育方法期间,应无数对她的教育方法感兴趣的家长和老师的要求,写下了这本操作性手册。让老师和家长更易理解蒙氏教育方法的精髓,并指导儿童自由、健康地成长。这本手册提供了“儿童之家”运用得十分有效的教学用具,以及相应的教育原理与方法,堪称家长和教育者的必备手册。它曾被称为“20世纪西方最卓越、最科学、最完美的育儿经典”。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乡官

    乡官

    《乡官》以春江县东风乡党委副书记李子文等乡镇干部的工作、生活为主线,以东风乡中心工作为背景,生动地刻画了一群普通乡官的形象,揭示了乡镇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深层次矛盾,折射出现阶段乡镇的社会风貌,反映了乡镇干部的喜怒哀乐、成败得失,演绎了当代乡官的五味杂陈,传导出普通乡官在处置农村各种复杂问题时的艰难阵痛。作者胡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高安农家子弟、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高安伍桥人,曾多次在国家级、省级、市级报刊上发表短篇小说和散文,《乡官》是作者的长篇小说处女作。
  • 像他们一样:敬业爱岗奉献

    像他们一样:敬业爱岗奉献

    本书以敬业、爱岗、奉献为主题,总结了各行各业优秀楷模的杰出事迹,撷取了他们的精彩语录,并结合当下的时代特征及职场定位书写了具有针对性的职场感言,是个人学习榜样、规划职业生涯的范本,也是企业提升员工职业素养、弘扬企业文化的权威而精彩的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