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9200000011

第11章 神秘运古起源考古大搜集(11)

直立人狩猎的工具通常只有石块和树枝,一个人对付小动物绰绰有余,但是,倘若遇到凶猛的大型动物时,几个手持石块的人便显得势单力薄了。此时,大家齐心协力,群起而攻之,或许能奏效。不过,这种方法有些铤而走险,与老虎、熊这类动物对峙时,即使人多,单凭几块石头是很难达到目的的。说不定反被对方所伤,毕竟那时候还没有武松。因此,原始人一般极少有机会猎到这类动物。直立人猎物中的大家伙,通常是一些善跑而攻击力不强的动物。但是,正因其脚力非凡,虽然不会伤人,捕捉起来也很不容易。他们究竟采取了什么行之有效的办法呢?从现代原始部落的捕猎情况可见其中端倪。

1935年,两位研究人员报道了他们的调查情况。生活在墨西哥西北部的印第安人,用一种很特别的方式来猎鹿。他们不用枪也不用箭,没有任何武器,只是不停地追赶鹿群,凭着地上的脚印,猎人紧随其后,终于,疲于奔命的鹿群中,有几只倒下,它们的蹄子全磨掉了,再也不能奔跑,只能坐以待毙。此时。印第安人等于探囊取物。就这样,他们既安全又省力地获得了一大堆食物。非洲的土著人也是用类似的方法来追捕猎物。直立人很可能就是采用了这种持续追踪狩猎法。此法又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有固定的追猎者。他们一直跟踪动物,中途可以休息、进食,直到对方精疲力尽倒下,才大获全胜返回。另一种则是车轮战。狩猎者像是参加接力跑,轮番上阵,使猎物没有喘息的机会,最后倒地认输。当然,这是在比较固定的范围内采取的办法。持续追踪法不需要动用武力,因而危险系数较小,且命中率较高,是直立人补充食物的一条捷径。

当然,这种狩猎方式对狩猎者也有要求。虽然人不可能跑得跟动物一样快,但起码应该具有很强的步行能力。否则,又谈何追踪呢?这对原始人下肢的发展很有益处。另外,在捕猎过程中,猎手还要随机应变,用脑子来判断动物的去向。经常用脑,使其得到锻炼,才导致大脑发达,脑量增加。

直立人的进化过程

狩猎活动使人类食物的质量提高,更有利于大脑和身体的发展。同时,狩猎使原始人之间有了复杂的社会关系。捕猎时,大家一起有计划地进行合作,这不仅促使集体产生,更使人与人之间形成了一种互相协助的关系。而不同群体的人在合作中加深了彼此的了解,这是社会形成的基础。有了狩猎,男女间的分工渐渐明显。男性进行狩猎活动,而女性则负责采集果实。这对后来两性的社会地位影响很大。

直立人生活在距今约20万年至200万年以前,地质时代属更新世早期至中期,而考古期则属旧石器时代早期。直立人不单是站起来了,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用脑,懂得如何去改造大自然,如何达到目的。至此,人类不再是受环境支配的奴隶,而成了自己的主人。

“北京人”——千呼万唤始出来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这是谁都无法否认的。但是,就像当年西方的地质学家一口咬定中国没有石油一样,外国的人类学家也曾断言在这块大地上没有远古人类。雅克·德·摩根在《史前人类》一书中称:“中国文明始于公元前七八世纪,我们完全不必理会它的史前史。”此说不仅人为地缩短了中国文明的历史,还表现出对我国史前文化的不屑一顾。然而,事实胜于雄辩,1920年对于中国的科学家来说,是令人振奋的一年。这年,法国神父桑志华到甘肃去作地质考察,在庆阳地区的黄土地里,不期而遇地发现了三件经人工磨制而成的石器。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要知道,这是在中国最早发现的石制品,它已经透露出一线光明。可以想见,远古时候它被一双手反复打磨的情形。然而,这个事实还是没有打动那些顽固的心。1922~1923年,同样是法国神父兼古生物学家的德日进和桑志华,又在宁夏的水沟洞及内蒙古的萨拉乌苏河(蒙语,意为“黄水”),发现了大批脊椎动物化石和旧石器时代的石制品。后来在研究的时候,从羚羊的牙齿和驼鸟蛋片中偶然发现了一颗人牙,属于一个七八岁的儿童。加拿大人类学家步达生称之为“鄂尔多斯人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河套人”,与欧洲莫斯特文化同期。证据确凿,倘若再等闲视之,则显得过于蠢笨。那些颇为自负的西方学者们不得不接受了这个现实。而多年后当大庆油田的石油汩汩流出时,“夜郎自大”的西方人也是这种心情。“不信有中国的石器时代,尤不信有中华民族之石器时代”,这句话被尘封了,并渐渐遗忘。即使想起来,也只是使人留下一个微笑而已。中国有句成语叫:“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用在北京人的发掘上最贴切不过了。

由北面远望北京周口店北京

人遗址(据美国地理学家巴博尔的素描)

1914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受聘来华担任矿政顾问。此人爱好广泛,尤其擅长化石采集和考古方面的工作。他到北京后,一心牵挂的不是矿产,而是中国的“龙骨”。1918年春,外籍化学家麦格雷戈·吉布为安特生提供了一条信息:在北京市周口店附近的鸡骨山上有动物化石。安特生当即前往考察。

周口店实际上是西山脚下的一座小村庄,处在山区和平原交界地带。它的西面、北面是连绵不断的群山,而东南面则是宽阔平展的华北大平原。一条小河由北往南,沿村西蜿蜒曲折地流淌着。夏季的暴雨会使河水骤涨,而冬季却只剩下干涸的河床和几个带有河流痕迹的小水潭。周口店附近的山上以出产石灰岩和煤闻名,还有大理石、花岗岩等上等石料。烧石灰和采煤就成了这一带农民的支柱产业,种植倒还在其次。开采石灰岩时,人们经常从岩缝中找到一些“龙骨”,由于药材集市在河北,农民出售不方便,因此大都收藏起来备用。也是由于这个原因,这一带的化石才不致于流失太多。1929年12月第一次发现的北京人头盖骨话说回来,安特生在鸡骨山进行小规模发掘,虽有所发现,但收获不太大,他只找到一些小动物骨头(当地人以为是鸡骨,故称“鸡骨山”)。后来,安特生的视线被拉往别处,便把鸡骨山淡忘了。1921年的夏天,奥地利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博士来华,他和安特生连同美国亚洲考察团的古生物学家葛兰阶,一起到周口店作调查。事前他们并没有抱太大希望,出乎意料的事却发生了。在本地老乡的指引下,三人又到周口店火车站西边的小山上进行挖掘,这次,他们找到了几块白色的石英石碎片。其形态表明它们并非天然。安特生预感到在此地将会大有作为。他说:“我有一种预感,我们祖先的遗骸就躺在这里。”这就是后来蜚声中外的周口店第一地点。

1928年夏天,师丹斯基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研究周口店化石时,确定有一颗人牙。在这之前,他已经发现了一颗可疑的牙齿,只不过当时认为是属于类人猿的。他对此做了仔细研究,虽认定是原始人类的牙齿,但还是小心谨慎地称之为“真人?”,打了一个问号,为自己留下余地。这是鉴于以前一些学者的遭遇,不得已而做出的抉择。诸如达特、杜步哇等人,都因提出新观点而受人攻击。这一年的10月17日,瑞典皇太子夫妇访华。皇太子叫古斯塔夫·阿尔道夫,即后来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六世,他还是国际知名的考古学家。22日下午,中国地质调查所等几个机构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大礼堂举行欢迎会。会上,梁启超、安特生和桑志华等人都做了考古方面的报告。安特生把在周口店发现人类化石这一消息公之于众,立刻引起大家的兴趣。由于实物不在中国,仅凭几张幻灯片和照片,很难使所有人信服。一时之间,议论纷纷,人们对于这两颗牙齿究竟是属于人类、类人猿还是食肉动物感到迷惑。甚至一些著名学者也表示怀疑。但是,无可否认,这个发现在世界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也使科学家们对周口店的信心更足了。次年4月,在周口店进行了大规模发掘,这次又找到了一颗保存很好的牙齿。步达生认为应该创立一个新的种属,根据北京大学的美籍古生物学家葛利普的提议,定名为“北京猿人”,简称“北京人”。如今,这个名字早已家喻户晓:1929年,中国地质调杏昕建立了一个专门负责发掘研究周口店遗址的机构——新生代研究室。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周口店的工作完全交由中国科技工作者负责。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周口店的北京人才肯一露真颜。同年12月,由留法归来的生物学家裴文中带领的考古队,取得了举世瞩目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北京人遗址中的用火遗迹——烧骨:左,水牛距骨;右,肿骨鹿下颌骨

的成就: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北京人头盖骨使那些反对者也打消了疑虑,科学界普遍接受了北京人。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史密斯在《寻找人类的祖先》一书中说:这是在古人类学全部历史中最有意义、最动人的发现。

显而易见,人为的阻挠会妨碍科学的进程。爪哇人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但是,科学的道路总是不平坦的,要经过很多次从否定到肯定的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答案。对于北京人的文化及地位问题,学术界也进行了一系列是是非非的论争。在发现第一个头盖骨后,步达生肯定了它的价值,却做出北京人不会制造工具和用火的结论。而这两个条件正是判断是否真正具有人类文化的标准。连史密斯也持此论调。裴文中偏偏不信邪,对权威的结论并不是言听计从。京人制作和使用的骨器他继续在周口店进行发掘。1931年,裴文中在“鸽子堂”(周口店的一个洞穴名称)的土层中找到两千多件石器、几块骨器和一些烧过的骨头。可是,很多人都不理会他。直到被研究旧石器时代文化的专家步日耶确定后,北京人文化才得到众人承认。

接下来,该为北京人寻找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位置了。英国解剖学家纪斯,在北京人牙齿问世时,认为它与直立猿人不相同;有了头盖骨以后,他立即转变了态度。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个纪斯就是参与了制造“辟尔唐人”的那个纪斯。有人认为北京人不属于“猿人”阶段,而是早期智人中的尼安德特人类型。还有人认为,在周口店生活着两种同时代的人。一种是具有智慧的人;而另一种“落后”的北京人不过是他们的猎物罢了。这个推断显得更加虚妄,因为在周口店遗址根本就没有第二种人的化石。美籍德国犹太人类学家魏敦瑞,在进行了全面而仔细的研究后,肯定了“北京直立猿人”及其文化的存在。从发现第一颗牙齿起,在科学家多年的努力下,虽然经历了一番不平凡的波折,但是,北京人终于名正言顺地出现在世人面前。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命运多舛(chuǎn,形容命运很坏)的北京人化石从此下落不明。由于发掘周口店遗址的经费是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提供的,所以当时有过协定:化石由北京协和医学院代为保管,美方研究人员可随时取用,但是不得离开中国本土。战争爆发后,为了保证化石的安全,有关负责人准备将其运往美国,让中国驻美大使馆妥善保存,等战争结束后再运回中国。岂料“黄鹤一去不复返”,究竟花落谁家,是美国?还是日本?不得而知。第一批北京人化石就这样神秘失踪了。

中国科学家在叹息之余,又在期待着重新找到北京人,当然指的是在周口店。从1937年芦沟桥事变开始,在周口店的发掘工作就已被迫停止。后来,日本军队也到过此地,想把珍贵的化石据为已有,而北京人却深藏不露。在此进行了一轮烧杀掳掠后,这些强盗失望而返。直到解放后,中国科技工作者才恢复对周口店遗址的发掘。人们满怀希望地呼唤着北京人的名字,在时代的召唤下,北京人这才一一走出来。从1949~1960年的11年间,周口店共有代表男女老少40多个猿人的化石、100多种动物化石、一些植物化石和几万件石器出土,还发现大量用火的遗迹:木炭、灰烬、燃烧过的土块、石块、骨头和朴树子等,周口店成了名副其实的“北京猿人之家”。

从现有资料来看,北京猿人的脑子比南方古猿大得多。北京人的脑量平均为1088毫升,而南方古猿为502毫升。他的肢骨虽还带有原始的痕迹,但已很接近现代人了。北京人与爪哇人一样,能很好地直立行走。而且,研究证明北京人四肢的发展先于脑的扩大。一方面,四肢的分工使猿人产生了劳动,从而推动了脑的进化;另一方面,北京人的石器文化很发达,说明他们还不是最早的人类。对北京人“情有独钟”的史密斯回到英国后,极力宣扬北京人是猿与人之间的缺环,即最原始的人类。而事实表明,南方古猿才是这个缺环,也就是真正的猿人。北京人的学名应该是“北京直立人”。

在四五十万年前,周口店一带的气候很温暖,自然环境条件优越。周围是青山绿水,有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河流、湖泊,不远处还有草原。因此,这里俨然是动物的天堂。水里有水獭、河狸、水龟,水边有水牛;树林中生活着众多的猕猴、虎、豹和斑鹿等;草原上有奔跑的马和羚羊。就在周口店附近的山上,洞穴中住着北京人。他们的腰间系着用兽皮或树皮做的围裙,白天在野外辛勤的劳动,晚上则围坐在火塘边,享受天伦之乐。团结友爱是维系北京人这个集体的纽带。

经过多少挫折,北京人终于真真正正地站起来了,不仅向中国人,也向世界人民诉说着人类祖先的故事,他永远是中国人的骄傲。

毋庸讳言“食人风”

熟悉《水浒》的人,肯定还会记得,母夜叉孙二娘和菜园子张青夫妇开的店里,卖的是人肉馒头。而打虎将武松改做行者后,脖子上挂的是以前头陀留下的“一串一百单八颗人顶骨数珠”。虽然《水浒》是一部文学作品,但它是根据一定历史事实经过艺术加工而成的,书中所描述的一些风俗应该是可信的。但是,这并不是唯一的记录。达尔文在《一个自然科学家在贝格尔舰上的环球旅行记》中,就写过南美洲火地岛土著吃人的情形。1863年,赫胥黎出版了《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一书,在第一篇的附录里,有对16世纪非洲的食人风气的记载:“在非洲刚果的北部,过去住着一种民族叫安济奎,这民族的人民非常残酷,不论朋友、亲属,都互相要吃的。”还有,“他们的肉店里面充满着人肉,以代替牛肉和羊肉。他们把战争时捉到的敌人拿来充饥,又把卖不出的奴隶养肥了,宰杀果腹。还有为了厌世或追求荣誉(这个民族的人把舍弃生命看作是一件伟大的事,是勇敢精神的表现),或者为了对统治者的爱戴,把自己的身体贡献给他人吃。”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写道:“柏林人的祖先韦累塔比人或维耳茨人,在十世纪还吃他们的父母。”那么,这种食人风气究竟从何而来?

同类推荐
  • 三国之行行重行行

    三国之行行重行行

    一场大雨,葬送了五子良将之首于禁的所有功名。史载,于禁之子为于圭。那,于圭之子又是谁?在风起云涌的三国时代,他又以什么样的姿态,周旋于五经课试、太和浮华案、六出祁山、正始之音、高平陵之变等三国大时代中,让我们拭目以待。
  • 大明领主

    大明领主

    不是工科博士,不是历史学院学生,不是考古学者,不是军事学家,更不是业余军事喷子,张强只是一个工地上挥汗如雨的打工者,过着有一天没有一天的生活,玩着简单的单机游戏,像大多数人一样平庸。可骑马砍杀这个游戏系统就找上了他,利用一次假死机,把他弄到了不同于历史上的明末,让他开始一段骑砍系统营造的明末历史世界。学美国搅乱世界,像骑砍游戏中那样列国纷争,收名人,学骑术,学教练术,学统御士兵。看一个不太懂历史的游戏玩家怎么玩转明末争霸游戏,从一个打工者成为一代明主,明末领主。
  • 明末沐府

    明末沐府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兵百万气吞吴,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不姓朱。
  • 中世纪生活变成这样居然没错

    中世纪生活变成这样居然没错

    这是一本关于身处中世纪的青年守护心中之人的书。为了她,他层层布算,但也难免伤痕累累。此间恋爱奋斗,阴谋诡计,斗智斗勇,攻城围城,幕幕上演。··················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3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3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这段被后人称之为春秋战国的550年间,那些空前绝后的伟大人物和传世经典井喷似的涌现:孔子述《论语》、孟子写《孟子》、老子写《道德经》、墨子写《墨子》、孙子写《孙子兵法》、鬼谷子写《鬼谷子》、韩非写《韩非子》……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四书五经铸造了后世中国人的价值观,春秋五霸开创了谋略计策的典范,战国七雄构建了现今中国版图的框架。
热门推荐
  • 穿越之妖媚毒妃

    穿越之妖媚毒妃

    前一世,她贵为皇后,庶妹却入宫爬上龙床封为贵妃,落水,通奸,落得一塌糊涂;上天看不下去,给了她重生的机会,重生之后的她,变得很辣,她要让抛弃她的人知道后果,要让陷害她的人尝一尝她所承受的痛苦。再一次入宫,她对他的心早已死去,她要寻求真爱,一个邪魅王爷闯了进来,会如何呢?
  • 倾世天下:仙师皇妃

    倾世天下:仙师皇妃

    前世末日到来,无数人类变成了丧尸,那个世界充满了危机,而人类也有了异能。她不过前世里一个三级的异能者,最后因为抢夺一个面包死于丧尸口中。重活一世,她竟然穿越成为了一个深宫内的一个冷妃,宫内步步惊心,同时她发现自己这个身体竟然拥有了全系异能,为了保护自己,她开始修炼。为了修炼,她必须得到许多天地灵宝和真稀奇宝,而灵宝这些东西却是只有皇帝才有的,于是为了得到灵宝,她开始了一步步爬向皇妃之路。靠着预知异能可以提前预知危机,她被天下人认为是仙师。靠着水异能可以降雨生水,靠着木异能可以催生植物,拯救了饥荒危机,让饥荒灾民从此只供奉她。
  • 回到明朝当小兵

    回到明朝当小兵

    在那洪荒之中,有一条时间长河,蜿蜒曲折流淌不息,明朝就如一叶扁舟,航行在那时间长河之中,杨齐一不小心坠入其中。穿越了,还是明朝末年~兵荒马乱,灾难连年,不过想想或许能见到崇祯皇帝,或许能和李自成、吴三桂、后金女真过过招儿,或许还能和卢象晟称兄道弟?貌似也不是不可以!那就让这明朝末年,因我而不同!兵荒马乱?我平!灾难连年?我赈!定要扬我大国之威,四海八荒臣服来贺!本书又名《梦殇大明》,查证大量历史资料,因为明朝没有“明史”,所有历史皆是清朝历时四任皇帝编纂,经三次大改,最终修编成册,所以很多历史均以遗失在历史长河之中,本人追本溯源,力求还原一个最真实的明朝末年。
  • 第一权宦:上神娘子请怜惜

    第一权宦:上神娘子请怜惜

    清新寡欲活了数万年的帝高阳,从未想过她也会对一个人泥足深陷……
  • 沙械

    沙械

    沙城是一个十分普通的城市,这里不算富裕也不算贫穷,但却混乱不堪,每个人都想抢占一席之地,富人们建立高墙,穷人们为了生记不惜付出生命。虽然科技发达,但人们似乎享受不到科技所带来的便利。
  • 老子就是救世主

    老子就是救世主

    近奸近杀古无讹,恶人自有恶人磨。犯在老子手里,算你到了八辈子血霉!要问为什么的话,只能说——老子就是救世主!狗贼,哪里跑!
  • 小晚

    小晚

    “谁的青春没有浅浅的瘀青谁的伤心能不留胎记谁的一见钟情不刻骨铭心谁能任性不认命”这首歌让我们明白了年少时候的爱,是最难忘却的。因为那里面满满的,都是我们的真心。那时候的我们都坚信自己可以去为爱情死,其实呢,爱情杀死不了我们,它只会在最柔软的地方给我们划一刀,然后我们看着伤口不知痛痒,在如此的反复轮回里,我们久病成医,直到我们刀枪不入。
  • 绝品倾城妃:邪王慢点宠

    绝品倾城妃:邪王慢点宠

    被迫嫁入亲王府,她步步为营,取得他的信任,她为他权谋天下。原本只为母仇,只为幼弟,但他们之间却有些东西失去了控制,这是她又该如何面对?“王爷,李氏的玉佩被王妃的丫鬟偷走了!”“一块玉佩而已,王妃喜欢就给她!”“王爷,您最宠爱的妾和王妃吵起来啦!”“拖出去打死!”他的宠爱让她渐渐失了心,正当她放开心胸去接纳他时,一支箭射在她心口,斩断了她所有的情愫……【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坐在我前面的女孩

    坐在我前面的女孩

    杨帆和欧阳欣的相遇是冥冥之中的缘分,但是真正的爱情并不是一定会走在一起的,因为对于他们彼此而言这只是一次擦肩,而这又是他们彼此都未曾经历的初恋,或许在他们身上,有你有我,当然,看到故事的最后,我们会明白,那些隐隐的阵痛就是我们短暂而言美好的青春,只不过我们还未在意,还未领会,彼此就已然要分开了。
  • 草坪保卫战

    草坪保卫战

    校园故事看似简单,却也充满了魔幻。这本小说,是由一个个短篇故事组成的,一个个你熟悉的,或者陌生的面孔,都是那是富有个性,他们的故事让你思索,更让你奋进。接地气或许是你的评价,文字的背后是成长的阳光在召唤。现代人和未来人的思想碰撞、情感火花、生活趣味等等,都在这本书里一一展现。带读者感受不一样未知情感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