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61200000017

第17章 语文老师夏丏尊(3)

白马湖文学流派以及夏先生现象

一个从照片看上去非常中国化的中年男人,且有点老态,但是我们读同道人写他的文章时,都说他是一个非常日本化的人,这可以他的散文《日本的障子》为例,这是讲日本式的窗户的,夏先生特别提到“日本趣味的可爱的一端是淡雅。日本有许多淡雅的东西,如盆栽,如花卉屏插,如庭园布置,如风景点缀,都是大家所赞许的。”夏先生每天都要在家里插花,即使是在上虞白马湖这样的郊区,他的生活也是颇为讲究的,他们最大的乐趣就是喝黄酒了,包括早先的经先生在内,包括丰子恺,酒量都很好。这种讲究并非每餐大鱼大肉,而是显示出他的一种生活情趣,这种情趣,跟他们营造的世外桃源有关。

当然,往深处想,这跟当时他们一批人所接受的无政府主义的乌托邦思想又不无关系。也就是说,夏丏尊是一个有理想的人,当年他是在办乡村教育,后来做出版,那都是他理想的一种,虽然也要养家糊口,但那个时代的教书匠、文人和出版家,如以夏丏尊为例,显然是超越了柴米油盐的境界,虽然他们也根本就没有大富大贵。

如果仅仅从文学成就来讲,夏丏尊也许不算是特别卓越的。我后来想,他是一个做得比写得还多的人,如果没有约稿,他大概是不会去“创作“的,如果他活在今天,他似乎也不会无缘无故去写博客的,因为他有好多事情要做呢。但是就白马湖文学流派来说,我以为最为核心的骨干应该就是夏先生,这可以他的代表作《白马湖之冬》为例。

我感觉白马湖的这几位大家都各有特色,丰子恺有童趣和佛缘,朱自清的深情和质朴,而到了夏先生这里,就有点如绍兴黄酒的醇厚和粗砺了,对,粗砺,但这又是一个爱好精致生活的人,这恰恰就是夏先生身上有意思的地方。比如说他主动要求担任舍监,不怕学生的刁难,而且敢于据理力争,甚至认死理。我也注意到学生对他的评价中有这么一句话,说他有很强烈的“支配欲“,也就是说他很喜欢管学生,但这种管人的理念中,却又是有一颗佛教徒的心。他有支配欲,性格却不是一个刚烈的人,这跟他小时候乡人对他的一个评价还是颇为吻合的,小时候的夏先生曾有“灶壁鸡”的称号,注意,在绍兴乡间,人们常常会把一种胆小的人称为“灶壁鸡”。 但是这只“灶壁鸡”后来却成了四大金刚之一,在白马湖期间,经先生其实是一个挂名的校长,实际事务还是夏丏尊在做的,但是在夏老师身上道不同就可以不相为谋,这样的脾气还也还是少见的。后来他又跟自己的妹夫意见不合,故而走人。在夏丏尊身上,既有投入社会改造世界的一面,但又时常能够独善其身,也就是说他常常能在进退之间安身立命,这样的人很认真,比如他是名著《爱的教育》的译者,此书哺育了好几代人啊。那是因为他看了这个书之后流了好几次泪,自己先感动了,故而译出来给世人看,他的创办开明书店和创办中学生杂志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

还有一点也很有意思,夏丏尊交往过不少名人,比如他在湖南时跟毛泽东也共事过,但几乎没什么交往和印象,对鲁迅的印象是深一点,关于鲁迅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的事情,基本来自夏丏尊的回忆文字。

这其实也是夏丏尊做人的姿态,正如一位名家对他的评论——作为一个辛勤的园丁,他正是一个不求闻达的苦干者。

夏丏尊的晚年过得很不好,这可从几个方面来看。第一他的身体出现了早衰的现象,所以他的《中年人的寂寞》写得极为感人,当然是感动中年人。第二,他被日本宪兵抓进去坐过半个月的牢,虽然不能说受尽折磨,但在心灵和身体上毕竟是一大创伤,只是按照郑振铎先生的说法是——敌人们大概也为他的天真而恳挚的态度所感动吧,后来,对待他很不坏。第三,也是郑先生所提供的材料,说夏先生的生活过得很苦,在上海时,他是天天挤车上班,从来不肯“坐头等”,而且办公时总是以一块面包当午餐,偶然是涂些果酱上去,已经算是很奢侈了。别人想有点牛肉、鸡蛋伴着吃,也有人上小酒馆去喝酒时时去邀他,他总是不去。

这就跟在白马湖时的生活大不一样了。而且他又是一个多愁善感之人,却又不仅仅限于文艺方面的,丰子恺曾经这样写过夏先生——朋友中有人生病了,夏先生就皱着眉头替他担忧;有人失业了,夏先生又皱着眉头替他着急;有人吵架了,有人吃醉了,甚至有朋友的太太要生产了,小孩子跌跤了……夏先生都要皱着眉头替他们忧愁。学校的问题,公司的问题,别人都当作例行公事处理的;夏先生却当作自家的问题,真心的担忧,国家的事,世界的事,别人当历史小说看的,在夏先生都是切身问题,,皱眉,叹气。故我和他共事的时候,对夏先生凡事都讲得乐观些,有时竟瞒过他,免得使他增忧,他和李先生一样的痛惑众生的疾苦……

包括丰子恺在内的夏丏尊的好多弟子都讲他是一个很好的人,一般来说,“很好的人”在世俗语境中往往是无为而无能的人,但是这位夏老师又是一个很有原则的人,包括后来他在春晖,因办学理念的不同,他跟经亨颐校长都闹翻了,要知道经校长对他是有知遇之恩的呀。

“是丏尊,不是丏尊。”一语出在他去复旦大学上课时说的,他当时去上第一节课时,便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的话——“浙江上虞人,没有什么洋翰林、博士头衔,但希望注意:是丏尊,不是丐尊。”

然而关于他的名字的由来,夏先生最早的本意就是要让人把他当作“丐尊”的。夏先生原名为“勉旃”,1912年他将之改为读音相近的“丏尊”, “丏”这个字实在生僻不常用,他的本意是让人在选举时写错成“丐尊”,这样他的选票便就成了废票了。因为他不愿做官,这一点跟他的同事经亨颐和刘大白先生倒是大相径庭的。

刘大白是一位诗学、文学、佛学、史学、行政、政治都有兴趣的人。这种多方面兴趣的人,在当时是不多见的。

——蒋梦麟

大白在朋辈中,年齿最长,而兴趣却反最高。好说闲话,好动闲气,又好购置闲物……有人定绰名曰“老少年”。又因其喜欢欧化,好新奇,故更有“欧化老少年”之名。

——夏丏尊

他是旧诗词的大作手,但,他在白话诗的创作上,又是急先锋

——曹聚仁

欧化老少年刘大白

公元1919年1月26上午,大地一片雪白,杭州皮市街上,走来了一位高个子的中年男人,他踏着雪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到位于3号的白屋前,正要敲门时,门却吱嘎一声地开了,于是便有了这样的对话——

是子渊啊,快进快进!

大白,这样的天气你也要出门啊?

我想去看看雪景啊。

呵呵,这杭州可也全是白屋了

…………

两个中年男人,口中哈着热气,像孩子一样的谈论着昨夜的这场大雪。

是啊,这一场大雪,给了杭州一些久违的清冽和温情。而这个叫子渊的中年人,没有因为一场雪而不出门,却反倒因为大雪的到来,使得他来到皮市街的脚步更为匆促。这个子渊便是经亨颐先生,时任浙江一师的校长并兼浙江教育会的会长,而白屋的主人,便是有着雪一样名字的刘大白。而文中所说的皮市街,我们习惯叫作皮市巷的,而在经先生的日记中,则写成皮市街的。

刘大白的一生完全符合诗人的传奇特性:早慧,叛逆,多情,且情事多艰,执教鞭,患肺病,从政为官又不忘著书立说,中年去世,身后寂寞……这让我想起了有诗僧之称的苏曼殊,苏曼殊比刘大白更为疯狂和不羁,但刘比苏又更为丰富和深沉。这种深沉有时就表现为不苟言笑,城府颇深,因为从照片上看,刘大白先生是个瘦削且骨感的男人,有着一张劳碌而愁苦的面孔,反正长得既像诗人又像师爷。在民国初年的那么多绍兴文人中,似乎刘大白是最像师爷的人,无论外形还是内心,但在本质上刘大白又是一位诗人,是一位燃烧了自己也燃烧了世界的诗人。

这个生于1880年、本来叫金庆棪的绍兴平水人,自小就有反清复明之志,因受好友吴琛的影响,而改名为刘大白,说当时(1909年)二人同饮于北京酒楼上,当吴琛述说自己的刺杀权贵的计划后,这个当时还叫金庆棪的拔贡生,趁着酒兴吟诗一首《匕首行》——腰有一匕首,手有一樽酒;酒酣匕首出,仇人头在手。匕首复我仇,樽酒浇我愁;一饮愁无种,一挥仇无头。匕首白如雪,樽酒红如血;把酒奠匕首,长啸暮云裂……吟完后借笔题于墙上,署名刘大白。

这可以说在抒写讴歌当时的荆轲啊,这是豪放派的,看得出是一气呵成的。诗人本姓金为何姓刘,据绍兴平水的金氏族谱记载,刘是复姓,他的九妹也姓刘,当然也有一说是认为我们汉族的江山是刘姓开创的,因此刘大白遂改姓刘了,因为要反清复明嘛。

因为姓刘而不姓金,后来他在遭清政府通缉时倒也给金氏家族少了些麻烦。关于刘先生改姓一说,后来据大白先生的后人所述,他们祖上本来也就是姓刘的,这中间的漂移和迁徙,在此就不展开了。

用学生曹聚仁评价刘大白老师的话来说——他那火辣的热情,却比苏曼殊还要浓厚些。

曹聚仁评人实际上还是颇为主观的,尤其是对自己老师和同学辈的评价。

刘大白也曾有诗悼曼殊的——非儒非侠亦非僧,人海逃禅俨上乘。但是大白自己却不逃禅,似乎也无处可逃。

有人称苏曼殊是诗僧,而刘大白呢,人称是欧化老少年。欧化是他的立场,并非他是游欧人士;老少年是他的姿态,是老夫聊发少年狂的那种情状。他在浙江一师任教以及后来写出那些传世之诗句时,都已过不惑之年,然而照样把爱情诗写得浓郁激烈。

我有时也搞不明白,要写出好的诗句,为什么一定要把自己搞得如此痛苦呢?或者说像今天的某些诗人那样,一定要装出痛苦的样子呢?那个年代的诗人,似乎更多地在身体力行,而主题只有一个:革命革命再革命!这革命就是执教,办刊,论战,主政,所以这革命便轰轰烈烈,风生水起。今天如果我们从作品的成就来论人,那么像刘大白这样的白话新诗,可能还处在一种半文不白的状态中;而如果我们从文化的传道者和革命者的角度去看大白,那他完全是一个大写的人。这个人有时是狂草,有时是正楷,但绝对是大写的。

早年我不喜欢刘大白,而且把他跟另一位叫刘半农的诗人混在一起,因为他们都姓刘,且名字也都比较“土”。他们之间也还真的打过口水仗。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们喜欢名字比较洋的诗人,比如戴望舒、康白情、孙大雨、林徽音、艾青,郭小川,以及后来的北岛芒克江河舒婷等等。还有一个容易搞糊涂的是,刘大白和刘半农都写过反映底层生活的诗,又都是由著名的语言学家和音乐家赵元任先生为他们谱曲的。现在我当然能搞明白了,半农先生的是《叫我如何不想她》,大白先生的是《卖布谣》。刘半农的“教我如何不想她”倒是蛮洋派的,现在偶见纪念会上有人用美声来唱的,而大白的“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卖布买米,有饭落肚”则很像民谣了,这就是反映底层百姓的,不过由此诗也看出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初萧绍平原上的商业形态了。刘大白是绍兴人,又在萧山谋过事,而今天的萧绍平原上,染织业是相当发达的,发达到影响用水卫生和整体环境了。可惜再也没有诗人写此类的《卖布谣》了,写也写的,是写企业家如何走向世界并抗击金融危机。

诗人去写世间的不平,平民的痛苦,写不写是姿态,写不写得好是本事。

刘半农因为没有在国民党政府里做官,所以还是名列五四新派人物的,而刘大白的一生就要复杂得多,他因为官至厅部级,远比当年鲁迅在教育部的公务员要厉害。究其原因,鲁迅不是蔡元培的亲信,而只是许寿裳的好友,是蔡元培的外围好友,这一点跟周作人不一样,周作人似乎要跟蔡元培走得更近一些。而刘大白则是蒋梦麟的亲信和得力助手——就因为这一层关系,在1949年后,是很难见到给刘大白先生作传作评的,有也是有的,那多半也只是作为一个五四新诗人的几句评价,而且最后总不忘给他打上“躲避现实”和“悲观厌世”的标签,这也是那个年代惯用的腔调。

这实在是有失公允的,然而名人的是非功过总是要后人慢慢来评说的,公允也总要慢慢才会来到的。或者换作诗意的说法是——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那么还是让我们回到文章的开头,回到1919年元月的那场大雪中吧。写大白和他的朋友从大雪开始也算是一种语趣吧。

同类推荐
  • 深不可测:刘伯温

    深不可测:刘伯温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乱世攻城略地,拿下元朝万里江山;盛世安邦治国,定下大明百年基业!翻开本书,领略千古谋臣深不可测的谋略智慧!看千古谋臣刘伯温如何谋己、谋人、谋兵、谋天下,更谋百年!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论成就,刘伯温远在诸葛亮之上;论军事才能,刘伯温远超萧何,助力朱元璋仅八年便拿下大元天下;论治国才能,刘伯温更强于张良,一举定下大明帝国后世两百年的盛世格局。一部《烧饼歌》传世,更增添了其传奇色彩。据《明史》记载,刚见面的时候,刘伯温塞给朱元璋一份《时务十八策》,这十八策吓得朱元璋出了一身的冷汗。从此以后,朱元璋的征伐、治国、纳贤、驭臣之道再也没有超出过此书的范围。一遇到大小战事,朱元璋便召刘伯温进入小密室悄悄商议大战鄱阳湖、兵围苏州城,刘伯温统领全局,指引朱元璋一次次大获全胜。每一场战役都像一盘棋局,按照刘伯温的指令一步一步地进行着。在刘伯温的指引下,一介布衣的朱元璋得以登基称帝,并在皇帝位置上游刃有余。大明立国后,朱元璋全面采纳刘伯温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等诸多方面的治国方略,开创了大明盛世的百年基业。翻开本书,看千古谋臣刘伯温如何谋己、谋人、谋兵、谋天下,更谋百年!
  • 雕弓天狼:成吉思汗传

    雕弓天狼:成吉思汗传

    本书从身世、磨难、婚姻、情义、征战、方略、用人、志向、亲情、功过十个方面对成吉思汗的一生进行了概括,试图从不同侧面挖掘成吉思汗一些生活中的细节,深刻剖析人物心理,还原历史事实,通过一个一个小故事,向读者展现一个完整的成吉思汗形象。
  • 元史·人物传记选编

    元史·人物传记选编

    元朝是我国境内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封建王朝。蒙古族兴起于黑龙江上游额尔古纳河东部,后来逐渐散布到蒙古高原的广大地区。成吉思汗建国以前,蒙古人还没有文字,后来借用畏兀儿文写蒙古语,创制了畏兀儿字的蒙古文。到1260年,忽必烈又命国师八思巴用藏文创制“蒙古新字”,作为官定的蒙古文。因此蒙古建国前和建国后的一段历史,都是后来追述的,比较简略,也有错误。蒙古太宗(窝阔台)到宪宗(蒙哥)时期编成的史书《元朝秘史》,就是用畏兀儿字的蒙古文写成的。这部史书对了解十二至十三世纪上半期蒙古族历史有重要价值。
  • 生命的嬗变

    生命的嬗变

    本书汇集了许戈辉与冯小刚、张艺谋、贾樟柯、赵薇、谭盾、姚明、徐帆、斯琴高娃、刘欢的倾心对话,从中发掘他们人生中不为人知的辛酸经历和奋斗历程,展现出他们对于人生、社会的思索与感悟,在轻松的对谈中展现生命的力量,人生的智慧,以及掌控个人命运的力量。带给读者一个思想激荡的饕餮盛宴。
  • 撒切尔夫人

    撒切尔夫人

    撒切尔夫人不仅于1979年接掌英国大权,而且凭借着一已的神奇魅力和高度胆识,使保守党在背负着300多万失业大军的严峻情况下一举夺得了1983年英国大选的胜利,从而在英国欣起了又一轮“撒切尔式的革命”,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既在一定程度上治理好了这个战后害了二三十年“英国病”的国家,又直接推动了80年代整个西方保守主义势力的抬头——这一切,无疑在英国历史上是罕见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位“女强人”的政绩不愧为丘吉尔之后的第一人,她名副其实地是本世纪中最杰出的女政治家之一。
热门推荐
  • 长生仙尊

    长生仙尊

    欲长生,成仙尊,望仙台,领风骚,崛起之路,无人能阻……
  • 末世之圣灵大帝

    末世之圣灵大帝

    末世重生的凌天以为这事上天给他重新再来的机会,他他弥补76年遗憾的机会。所以他发誓,这一次,一定不会再让那个女孩从自己的身边失去。建立组织,寻找同伴,在末世里封王称帝,凌天要让所有阻挡他的人成为他向上而去的踏脚石,末世的真相会由这个改写历史的人无情揭开。
  • 阿浩乐观的手账R篇

    阿浩乐观的手账R篇

    一零年代一位纸媒编辑在蹭吃蹭喝过程中围绕一本羊皮手账展开的故事。如果生活中有许多不开心,何不乐观一些,至少,在幸运突如其来的一瞬,会有心理准备呢。
  • 我家师姐真不是人

    我家师姐真不是人

    嘤嘤嘤,听说写这本书的时候,作者把自己笑死了……简介:李夜见本是凡夫俗子,进山采药无意间融合了凤凰精血,稀里糊涂的被带到了七星观,在威胁之下成为了七星观最后一名弟子。他发现这里的人都不太正常,又黏又甜,又爱捉弄人的师姐,不正经的师兄,喜欢当甩手掌柜师傅……渐渐的,他还发现了师姐不是人的秘密,从此踏入了一场不为人知的动乱之中……PS:本书轻松幽默,即写修仙,又是言情,甜中带虐,更新可能会慢点………因为没动力啊!
  • 穿越古代之朕的爱妃

    穿越古代之朕的爱妃

    他至高无上,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因为一场龙卷风,而穿越到古代,.附身在他的爱妃身上.........他说:“即使逃到天涯海角,我也会把你找到。”而她因为他的折磨受尽了屈辱,而意想不到的是.............
  • 画在京西古道

    画在京西古道

    本书收录了作者多年来刊发在文学刊物及报刊中的散文作品,全书分为行走、记忆、大医、印象、人生、纽带六个部分,在文中,作者以简洁的文字、犀利的笔触,描写了生活和工作中的美好,抨击了社会中的丑恶,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 行动决定命运处理

    行动决定命运处理

    成功管理学是把成功学与管理学结合起来,把人的成功看成系统工程来运筹与管理、把成功学作为一门科学来建构的新学科。成功管理学把传统行为科学由纯描述性的实证科学提升为实证性与规范性相统一的现代科学,从而为现代管理学、领导学与企业家理论奠定了现代行为科学基础。它既是成功学与管理学的综合学科,也是成功学与管理学的边缘学科。成功管理模式是成功的系统工程学。在成功管理模式中,人的整体素质是成功的本质、规律、要害、关键。成功管理模式是把所有成功的必要条件按逻辑和历史关系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使成功成为一个系统工程,而成功本来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成功哲学指导下的成功路线图,才能真正走向成功。
  • 四大才女乱入世

    四大才女乱入世

    医、药、武、毒四大家族传人竟遭人谋杀,竟全部传越。(当然不可能一起传越哈!)白芊语:“我去,这是哪呀!”孟天冬:“妈呀!见鬼啦!”杜安宁:“我靠,传越啦!”许初若:“咕咚,咕咚…!”四家联手,天下我有。
  • 我的丈夫是个鬼

    我的丈夫是个鬼

    我叫蓝惜情,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出生的时候听奶奶说,村上的天空被一片红云笼罩,久久未能消散,村里的人认为是个福兆,就像凤凰飞天一样,然而,奶奶说。。这是凶兆,我生下就少一魂一魄,奶奶让我嫁给了一个鬼,为我躲灾。。
  • 白洋淀纪事

    白洋淀纪事

    《白洋淀纪事》是“文革”前孙犁文学创作的代表性作品集。《白洋淀纪事》即是“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贱”的作品。它从1958年问世迄今已有几个版本,多次印刷,成为新中国以来广为流传的作品集之一。今次新版,除了收入可以收集到的,“文革”前他所创作的所有作品外,还特地将他的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合在一起出版。《铁木前传》是他的代表性作品之一,要全面了解和认知孙犁的创作风格,不可不读它。读了这本书,读者就会很好地理解孙犁的那些自述和评论文字,同时,对孙犁和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以及他的文学创作,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基本的认识和理解,能从他的作品中汲取宝贵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