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8200000038

第38章 浅论何永达《林泉偶得》的哲学思想

赵忠

《林泉偶得》,是一部明代理学家何永达随笔式的哲学著作。在当今全国上下关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际,重读这本国学著作,领会中华民族传统哲学史,树立民族自豪感,增强奋发有为的决心和信心,很有裨益。

何永达,字成章,号拙庵,又号井鉴、无逸子。明成化八年(1472)出生于原陕西省河州(今属甘肃省临夏市),卒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幼从学于河州西郊先生王庭美,后入庠为秀才,赴陕西三原拜关中理学家马理为师,潜心研读科举之业,并研习宋人张载理学。明正德十四年(1521),考取贡生。嘉靖八年(1529),荐任河北清丰县丞。因公正廉洁,与世不合,任职五十六月,即告退还乡。他在家乡讲学教读,著书立说,深得乡里拥戴。其《春秋井鉴》《林泉偶得》等著作,曾邀御览,为一时佳话。

拙庵享寿九十六岁,按中国民间习惯,加上闰月,折合计算,早超过了百年,真可谓是跨世纪的老寿星了。他退居林泉之后,于八十六岁时,写下了他的人生体验——《林泉偶得》。这部书共有短文五十四篇,书中讲到了他的理学观念,讲到了自身的经历,同时也讲到了对时世的认知和批判。何永达写这本书的目的在于劝世,在于总结自己的人生,读来感人至深。拙庵一生刻苦求学,不趋竞,不依附,不贪权,不迷于美色财货。居于陋室,著书立说,教学明道,自得其乐,而不知老之将至。真可以称其为僻处于陇上之颜子。我这里用孔子对颜渊的说,来表达我的钦佩之情。

孔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拙庵何尝不是如此:他甘居清贫,而追求道德的完美,学问的精深,高瞻远瞩,以其道德文章,启迪后进,为一代宗师。

《林泉偶得》一书,着重讲了理学问题。拙庵师从陕西三原马理门下,马理则为“关学派”的传人,关学派哲学属于元气本体论的朴素唯物主义,其哲学体系是唯物主义的,但其中也包括着不少唯心主义观点。拙庵学习和阐扬这一派理学理论颇有成就,是明中叶知名的理学家。明代冯存武《关学篇》为之立传。他所著《林泉偶得》一书,主要论及其理学观和人生的总结。关于何氏之哲学观点,可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其一,关于理学的论述和认识

拙庵的哲学观点,是张载唯物主义思想和程朱客观唯心主义理学观点的结合。他认为,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不过理势二者。理是第一位的,势是第二位的。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无穷无尽的。势则是发展变化的。关于理和势的解释,我们在朱熹的学说中找到阐释。朱熹说,任何事物的生成,要有理,也要气。理是一物生成的根据和本原,是“生物之本”,这就是说,理即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理普显为一切事物,没有理,就不成其为事物。势,则是事物发展的趋势,只有理,没具备势,事物就难以向前发展。拙庵在《为理忘势》一则中写道:“天地间的万事万物,不过理势二者。理,一也。势,二焉。有以富为势,有以贵为势者,为理者必忘乎势,计势者不明其理。势有变迁,理无改移。理无穷尽,势有边岸。理能作光,势能作障,光者如日月不可掩也,障者如云之蔽乎日也。古人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忘其势而已矣。”这里拙庵朴素的结合实际生活和现实社会论述了理与势的关系,告诉人们要遵守天理,顺乎形势,善于处世和作人,不能为理忘势,无疑是一种进步的观点。

同时,拙庵认为理与势派生于天,天才是宇宙间的主宰,势是天之感化。理与势是不可分割的。在《抗大取灭》一节中说:“天者,理而已矣。势之所在,理之所在也。君子之处卑小,见薄大者,知其势不可分均,力不可为敌,则必安分循理。兢业而奉承之。非所以惧之也,于以安宗社也,于以全身家。夫岂暇计彼之强弱哉,又岂暇倚他人之庇荫哉。”

程朱理学认为,理是“生物之本”,气是一物生成的材料,是“生物之具”。拙庵论及人时,表述了理与气的关系。他说:“人生于世,禀天地之正气,赋天之正理,目同天地之日月,耳同天地之变通,手足同天地之方圆,神机通天地之斡运,最灵而鬼莫测,最贵而怪莫侵,参天地而最大,出万物而表者也。”这里拙庵把理与气统一于人这个具体事物论说,最为浅显明白,容易使人了解。拙庵在《僭拟儒流》一文中,讲述了天、理、人、道之间关系。认为天即是理,天者理所高也,理者天之体现。人心者道之所寄托。故人们行事要顺天合道。他说:“天以理而赋之人,人以理而得之己。理之在心,即天也。天者,道之所寓也。儒者,道之所托也。故有体道者合乎天,行道者顺乎天,守道者存乎天,左道者乱乎天,叛道者悖乎天,害道者蔑乎天。体天顺天而存天者福之基,乱天悖天而蔑天者祸之胎。”对于这个问题,拙庵也曾在《春秋井鉴·背德致死》一文中,也曾作过论述。他说:“理之在人心,即天之所在也。出而行之则为德,反而背之则为恶。人之德于我,即此德之感通也,背之者必招不祥,死亡在所必致。”“德”是人们行为的规矩,又是检验人们行为的准则。他说:“见势而趋者,世之常。受德而忘者,俗之态。君子则不然。君子之心,识前后,知盛衰,一饭之德必报,一得之赐必酬。”拙庵主张俭以养德,恕以及物。拙庵在《俭恕易为》中说:“俭恕二字,日用间处身治家,应事接物,至简至易,受用不尽。盖是德性上功夫,亦从学问中来。俭则凡事自足,不用安排布置,屈己求人。恕则随事而发,不必用力施财,劳己徇人。夫屈己劳己,岂不难?求人徇人,岂不烦?今而一俭一恕,家焉足矣,德焉修矣,岂不至简,岂不甚易也乎?简则资性可为,恕则非学不能也。”清代河州杨魁元先生在评论本书时说“俭以养德,恕以及物,有体有用之学也。即此是真功夫,真学问”,诚为确论。

在道德与词章的关系上,拙庵强调道德与词章两者俱要修养,俱要高尚。词章高而道德下者为小人。他在《弭谤御侮》中说:“然自修有二:有道德之自修,有词章之自修。两者俱高,则我为人表,谤自消而侮自远矣。两者俱下,则我为人污,谤侮顺流而下矣。然道德高而词章下,不失其为君子,谤侮虽兴,我有善处之道,彼有默化之机,无由及也。词章高而道德下,不免其为小人,我自欺矜伐之态,谤侮如藏机之弩,一有所能,沛然莫之能御也。苟能尊德性而道问学,则庶乎其可矣。”这段话的意思,概括起来,就是说人的修养必须德才兼备,如果在德才两者不能俱备时,要注得道德修养,尚不失为君子之人。若果才高而道德卑下,仍难走出小人的圈子。

但是,君子和小人的界限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小人可以转化为君子。人们通过自学、修省的功夫,人人可以为圣贤。在《春秋井鉴·贵贱皆贤》中说:“人苟贤矣,贵而峨冠缙绅,贱而褐服敝屦,皆可为君子。苟非贤矣,尊而卿、士、大夫,卑而农、工、商贾,皆可为小人。以其位与服而论之,则有贵贱与尊卑之别;以其心与行而较之,则无尊卑贵贱之异,周冠孔裳,而盗跖其心者,往往有之;人头肉面,而禽兽其行者,在在聆焉;蛇身牛背,草衣木食,而圣贤其心者,亦多多闻之矣,尚可论其贵贱尊卑也乎?”拙庵认为不仅人人皆可为圣贤,妇女也可以为君子。他在列举晋文公重耳出奔在外,逃于曹,曹共公现其裸体而受辱。僖负羁之妻劝丈夫给重耳馈赠食品并玉璧之事后,赞叹说:“然妇人之辈,亦可为君子耶?呜呼!欲为君子,初无男女之分,欲为小人,亦无穷达之异,羁妻,一妇人也。知曹公之无礼,识亡人之反国。馈以盘飧,仁也。置以璧玉,义也。璧虽不受,情则尽矣。”

当然,书中还有许多既实际,而又鲜活的论述,不能一一论及,好在文字通俗,也不冗繁,有心于研究,可以一读原者。

其二,关于认识论和知行学说

拙庵所坚持的认识论,同程朱理学是一脉相承的。他指出认识的目的在于明道义,以立体达用。也就是说致知的目的在于格物,在于学以致用。他在《正教》一篇中写道:“圣贤立教,在乎明道义,以立体达用。未尝及于科第也。自科第之学兴,而道义之学微。殊不知学而得科第者,分也;学而不得科第者,亦分也。今之肯于学者,以科第慕之;不肯于学者,委于定分。呜呼!过与不及,胥失之矣。苟学其所学,真知实见,体验于身心,扩充事物,其荣也不矜,其辱也不骇,此其为人由由然也。苟学其所学,广知博见,习熟于口耳,体验于身心,取功名如拾芥,致富贵如折枝,至有掀天揭地之功,谓之才能有为则可,谓之道于已,则吾不知也。”这里隐隐约约包含着实践的观点,隐隐约约可见实践论的身影,无疑是有其进步意义的。

拙庵认为,认识是无穷尽的。这与宇宙的事物是无限的观点是一致的。他在《辨明未见》一篇中说:“天地间事物,无有边表,目以万万言之。一人之耳目,所击者几何。数不过三万日。一日涉猎百事;不过三百万之限量耳。九千万余,仍在不知项下。况无边表者乎?敢以未见而云无乎?知者在所思焉,不可以井议。”于此同时,他以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例子,对他的认识无穷说,进行了诠释。他说:“凡天下事物,隅景未见者,不可言无,亦不必极论。若言未见,以荒僻之夷,能见中国之盛乎?以不毛之地,能见文绣膏粱乎?人皆知有帝都,未见者敢言无帝都乎?人皆知有四海,未见都敢言无四海乎?故未见者,不可言也。”

拙庵认为至学之功,应该从自家身心开始,要通过自己修省而得。即是明德为本,修身为体。拙庵说:“人之为学,自身心始者,所言亲切有味,最为第一有本之学。若将自己一个身心,学而理会停当,有甚事业做不出来。大则大事业,小则小事业,有事业则为,无事业则安。今将自己身心置在一边,且去理会某文字可学,可以利科目;某书可读,可以得爵禄。孜孜汲汲,一向在外理会。及至分上当得,科目遂矣,爵禄至矣。遂将其一己之聪明,乃执其一时之势位,居上而临下,无所不须。虽一俯一仰,必为之计较,为下而援上,无所不至。虽一走一诺,而妇婢不耻。则与所学违悖远矣,而不知觉。”拙庵认为认识任何事物不仅要内省修身,也不仅从书本上学,而实践则是认识的重要途径。他在《广学无益》中说:“然学问之事,非止读书而已。日用事物之间,交际言谈之项,无非学也。”拙庵指出,正确的认识必须克服异端。他说:“人只要遂口腹之欲,偏在一处,效人富贵奢华,所以将正事误了,且不比箪食瓢饮,与日食万钱者,孰长而孰短;有马千驷,与采薇首阳者,孰暂而孰久。其神超迈,真见理际者,固不以为事。间有终日醺醺,醉酒饱肉,以为受用者。渺世事而轻义理,睨君子而狎小人,昏昏焉日趋于下,而不知也。”读了拙庵这段话,孰长孰短,孰轻孰重,今世之人应思考之。

拙庵认为学问不可间断,中等资质的人如果持之以恒,也能超过聪明之人。他说:“骐骥一日千里,驽骀十日亦千里矣。骐骥不行,则十日在此,驽骀不止,则十日过驿矣。驽骀迟钝,尚有安车之逸;骐骥每或有蹶踬之患。是骐骥不可自恃,驽骀不可自止。”事实真是如此,寓言龟兔赛跑即是一例。

拙庵认为认识论有一个“先入为主”的问题。对儿童教育,要先入为主,进行教育。他说:“童蒙无知,必以先入之言为主。看其资分之高下,就可告云:他日不得地,要为贤人君子;若得时,要为名卿、大夫。以此为家,要行之必到;以此为的,要射之而必中。为父兄者,不此之期;为师友者,不此之教。”

为了使认识达于理,合于道,拙庵提出辨明异端,攻其异端。他说:“盖圣人之道,一理贯通,万事万事,根乎一理。往往见学者,或已仕,或未仕,或恃其聪明,或骋其才能,或纵其嗜好,或狃于利害,事其所事,而不据乎理,与圣人之道大不相侔,非异端而何?”

其三,辩证法思想

作为“关学”派传人,何永达在《林泉偶得》中,对于辩证法思想也有所反映。他认为事物是相互对立的,任何事物都由正反两个方面组成的。他在《乐极生悲》篇中指出:“天地间事物,有不对待而孤立者乎?阳与阴对,乐与悲对,盈与亏对,成与败对,举一可以例百,自然而非勉然。且静极动生,乐极不悲乎?”这里拙庵明确提出事物是对立统一的观点,是当时进步的辩法思想,可见其学养之深,学识之精微。

事物是运动的,不断发展变化的。拙庵在《万物消长》中指出:“天地之间,万物消长之理,庶乎其可也。春者,长之渐也。夏者,长之盛也。秋者,消之始也。冬者,消之极也。”又说:“一消一长,循环不已,大小形色,一草一木,莫不皆然。”同时,他又将消长之理的辩证法思想用于实现生活,指导人们的行止。他说:“人能识此,则中心泰定,不起陵援。趣味深长,不生贪求。可以保身全家,可以处事决疑,可以择婚配,可以虑后程。”

由于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但没有无差别的事物。无差别,则无发展可言。拙庵指出:“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尝怪世之人,求全责备,不能自已。千愁万虑,至于垂死而不遂心者。虽三台八位之荣,公保王者之贵,犹有不如意者多矣。盖不知世理不全之趣也。”

又由于事物的不完美性,在道德修养中,要正确对待毁誉,不断修省以合乎天理。拙庵指出:“人有面誉者,增吾过。面斥者,救吾失。背毁者,省吾身。背称者,较吾德。何则?誉者或出于不实,而徒以致矜。斥者或出于忠直,而适以得爱。闻毁,可以自省吾之所为。闻称,可以自较其吾之所得。大抵斥毁于吾也益多,称誉于吾也损博。修己者当于斥毁处着力,不可于称誉处留心也。”为了达到完美的品格,必须提倡修治。拙庵指:“人若蒙谤詈,而悔过修省,惟自责而不责彼焉。其所资之益,不可述矣。”

与此同时,拙庵又指出了物极必反的道理。指出:“大凡做事不可尽头。尽头则有返之理,亦天地自然之道乎。所谓物极必反是已。如做好事尽头,则我有望极之意,彼有厚望之心。一有不获,则两怨俱生。是怨不生于仇,而生于恩矣。作不好事尽头,尤不可也。”物极必反,好事可以变为坏事,坏事可以变为好事,当事者不可以不重视。

《林泉偶得》虽然是随感式之作,但它包含着深厚的哲理,当此构建和谐社会,践行科学发展观之际,很值得一读。在我们整理乡邦文献,盘点当地的文化底蕴之时,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边远地区,更应加倍珍惜。如何永达之作,虽属凤毛麟角,亦当取其精华,扬其糟粕,发扬而光大之。

(《甘肃文史》2009年第2期)

同类推荐
  • 老北京的地名与典故

    老北京的地名与典故

    本书主要介绍老北京城市建设的特点,以及居住在此的市井百姓的衣、食、住、行等。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交通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交通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天下第一村

    天下第一村

    当我每每看到场凌城南那高大的炎帝雕像时,不尽会想起宝鸡常羊山来,因为,那里是炎帝长眠的地方,那里的清姜流域,有着炎帝生息并倡导稼樯的记忆,所以,我对常羊山的向往也就随之产生。
  • 简明中国戏曲史

    简明中国戏曲史

    本书共分六章,内容包括:中国戏曲的起源与形成、元代杂剧、南戏、明代戏曲、清代戏曲、昆曲的消歇与京剧的诞生及中国历代戏曲作品选辑等。
  • 虎之书

    虎之书

    本书包括虎年说虎、说文解虎和虎年赏虎三部分,图文并茂、雅俗共赏,从生肖、姓氏、文学、艺术、民俗等不同角度展现了虎文化与中国人生活的密切关系,展示了虎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深刻影响,通过《虎之书》我们可以了解、认识老虎这个独特的文化动物,树立保护老虎的意识,领悟老虎的精神,并让这种精神成为我们前进的力量。
热门推荐
  • 毁天魔龙

    毁天魔龙

    此书更名换为霸天神魔龙。请大家去支持一下,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云遮暖阳

    云遮暖阳

    从那场历时七年最后却以男方出轨的恋情中走出来的时候,她就发誓以后绝不会再相信爱情。整整七年的付出一下子化为灰烬她觉得似乎自己不会再想去谈一场恋爱了。突然轰轰烈烈的生活一下子恢复了平静,她想自己以后的日子可能就是和一个互相有好感的男人结婚生子,像普通人一样的普通生活。她累了。她宁愿自己永远生活在昏暗的日子里也不要体验一遍从云端掉到谷底的感觉了。可是偏偏有一道暖阳不偏不斜的正好照射进她的生活里。她的小心翼翼让这束阳光更加强烈的想让自己填满这昏暗的房间。世事无常,却为何偏偏在这错的时间遇上了对的人。
  • 碰巧等到你

    碰巧等到你

    穆澄怎么也想不到暗恋多年的顾昇住她楼下。结婚前:顾学长,您好。顾学长,再见。客气了,学长。结婚后:顾昇,洗碗。顾昇,洗袜子。顾昇:你为什么婚前婚后判若两人穆澄:谁让你这么着急娶我,后悔了吧!
  • 姻缘有份

    姻缘有份

    她是一个甘于平淡的小职员,最大的理想就是好好活着,争取早日结婚生子住新家。他是一个心有野望的冷酷总裁,最大的理想就是多多挣钱,争取实现彻底自由纯享受。两个人不同的生活环境,生活圈子,原本不应该有交集。但两个不沾边的人,沾上了,剪不断理还乱了。
  • 梁遇春作品集:泪与笑

    梁遇春作品集:泪与笑

    本书收录了梁遇春的传世散文集《泪与笑》与《春髎集》的全部内容,以及他的代表性的杂文。梁遇春的散文深得英国小品文的精髓,技巧感情神似18世纪英国散文大家查尔斯·兰姆,承袭一种悲剧式的幽默,又因扎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土壤,从中汲取养分,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 斗魔双修在异界

    斗魔双修在异界

    现代男子穿越到了玄天内陆,成为了远古冥蛇族的族人冥皇,斗气和魔法双修,且看他如何一步一步的成为强者,带领远古冥蛇族称霸天下。
  • 律动乐章

    律动乐章

    【全新自创动漫风格小说】陆尧东的苏醒,面临的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抗争…掌握一种名为“弦纹”的能力,面对各种敌人是逃避,还是奋力反击?慢热型小说
  • 尸鬼末世危机

    尸鬼末世危机

    我是一只完美、邪恶的异类生物,我在你的身边……
  • 死脑末日

    死脑末日

    李不鸣受到古镇邪法的诅咒,双目失明,用盲人的心感悟到了星水的能量,并在脑海中开创了一个幻像空间,来自西方的混血极品美女利用幻像空间不断的强化自我。在一个灵异入侵的世界,这对情侣经历了种种磨难和考验,与朱崔骃的怨念世界进行这生与死的对抗......qq1群:17124953qq2群:1049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