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0000000024

第24章 远古文化之谜(3)

值得一提的是,乔治瓦特依据的最重要文献材料之一《拉萨记录》是在中国西藏拉萨某寺院中发现的,它是记载4000年前占星术的文献;他依据的其他几件原始文献——玛雅古文献《特洛阿诺抄本》、《德累斯顿抄本》、《波斯抄本》、《科特西亚抄本》等也是记载占星术的文献。这些文献中都记载了姆大陆消亡的情况。

《拉萨记录》是距今4000年前的作品,据此可以推知,姆大陆的沉没是在距今12000年前,恰与阿特兰提斯大陆(大西洲)沉没的时间相当。乔治瓦特认为这两个古大陆是由于共同的原因而沉入汪洋大海之中。乔治瓦特还根据多年的研究成果描绘了姆大陆居民的移民路线。他认为,人类文明发源于姆大陆,继而传播到美洲大陆,然后又从美洲大陆传播到大西洋上的大西洲,最后才从那里传播到埃及、欧洲和非洲,因此,姆大陆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日本学者与姆大陆

近年来,日本学者也兴致勃勃地加入研究姆大陆的行列。

根据现代地质学常识,大洋的地壳是由较重的玄武岩构成,大陆的地壳由较松的花岗岩构成,海底地壳与陆地地壳存在着本质的差异。

1968年,日本东海大学海洋研究所的“白凤丸”号科学考察船在西北太平洋深海海底打捞出一块花岗岩石头,当时它被认为可能是来自阿留申群岛的洋流携带而来的。无独有偶,1973年10月23日,日本东海大学海洋考察船“望星丸”号在九州岛附近的海域打捞出一个含有花岗岩的大锰块,显然再用洋流来解释锰块的来源未免牵强附会。科学家们将这两起发现联系起来推测,它们会不会是沉入海底的姆大陆残留物呢?日本科学家们正通过对太平洋底全面、广泛的科学考察,力图发掘出新的材料,以期对姆大陆的存在与否作出一个可信的解答。最后需要提出的是,在地质学上,一般认为地球上最后一次造山运动阿尔卑斯造山运动发生在距今6000万年前,而知治瓦特却认为地球上山脉的形成是在距今12000年前,两者之间的差异如此之大,该作如何解释呢?地球表面几度浮沉、桑田沧海固然是事实,但是浩翰的太平洋中,果真存在过这样一个高度文明的姆大陆吗?这又是一大难解的谜。姆大陆是什么样子

20世纪以来,科学家们在探索大自然奥秘的过程中得出一个惊人的推论:大约在距今12000年前,太平洋中曾经存在过一个高度文明的古大陆,这个古大陆的名字就叫姆大陆。

据说姆大陆的面积占据了南太平洋的大半部。南起塔希提岛,北接夏威夷岛,东至复活节岛,西止马里亚纳群岛,东西长约8000公里,南北宽约5000公里,面积相当于南北美洲面积的总和。现在的波利尼西亚群岛、密克罗尼西亚群岛、美拉尼西亚群岛上的居民据说就是姆大陆遗民的后裔。

最早提出太平洋中曾有过古大陆的是英国人种学家麦克米兰·布朗。20世纪初时,他在《太平洋之谜》一书中首次提出远古时期太平洋曾经有过一个高度文明发达的大陆。此后,有关这方面的著作屡见不鲜,以英国学者詹姆斯·乔治瓦特的研究成果最有影响力。他通过大胆的假设、广泛的调查、独到的推理乃至充满自信的笔勾勒出远古时期太平洋中姆大陆的概貌。1931年,他的名著《消逝的大陆》在纽约出版,成为轰动一时的畅销书。此后,他陆续推出了《姆大陆的子孙》、《姆大陆神圣的刻画符号》、《姆大陆的宇宙力》等一系列专著,奠定了太平洋中古大陆学说的基石。关于消逝的姆大陆,乔治瓦特是这样描述的:

在远古时期,太平洋中曾经存在过一个古大陆,它是人类文明的摇篮,鼎盛时期的人口约6400万,生活在这个大陆上的居民有黄、白、黑各种肤色的人种,他们无贵贱之分,和睦相处。古大陆的国君名叫拉·姆,他既是古大陆最高统治者,又是最神圣的宗教领袖。姆大陆居民信奉单一的宗教。

古大陆的居民拥有高度的文化,在建筑和航海方面尤其出类拔萃,他们在世界各地都拥有殖民地。

古大陆上共有7大城市,其中希拉尼普拉是首都。境内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港口中船舶云集,商旅不绝。

古大陆没有险峻的高山,只有一望无际的绿色平源和低缓的丘陵,土壤肥沃,丰收连年,终年植物繁茂,四季花果飘香。莲花是古大陆的国花,在水滨尽情地绽放;树木下彩蝶乱舞,蜂雀呢喃,蝉鸣幽幽;原始森林中野象成群漫游,双耳不时扇动,拍打着骚扰的飞虫;到处是一派宁静祥和的气氛。

可是,有一天古大陆发生了可怕的轰鸣,刹那间,天崩地裂,山呼海啸,火山喷发,岩浆流溢,古大陆的居民与辽阔的国土在一夜之间沉入汪洋大海之中,仅有几处高地露出洋面,侥幸生存下来的居民被隔离在一座座小岛上,古大陆的辉煌瞬间灰飞烟火,再也没有人记得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古大陆,更没有人知道这里曾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事实真是这样吗?答案也许只存在于沉睡而深邃的海洋之中。奥梅克文化之谜

奥梅克人之谜

位于科泽科克斯市西南方的圣罗伦佐,正好坐落在奥梅克文化遗迹“蛇神避难所”的中心。奎札科特尔的神话和传说经常提到这个地方。考古学家使用碳-14鉴定法测出的年代最古老的奥梅克遗址,就是坐落在圣罗伦佐地区。据鉴定,这处遗迹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左右。然而,在那个时期之前,奥梅克似乎已经发展成熟,而且没有迹象显示,奥梅克文化的发展是在圣罗伦佐地区进行。

此中一定有玄机。毕竟,奥梅克人曾经建立相当辉煌的文明,进行过大规模的工程计划。他们发展出高超的技艺,有能力雕琢和处理巨大的石块(他们遗留下的人头像,有些用一整块巨石雕成,重达20吨以上;石材是在图斯特拉山中开采,沿着60英里长的山路运送过来)。如果不是在圣罗伦佐地区,那么,奥梅克人的先进科技知识和高度组织能力,究竟是在什么地方发源、演进和成熟的呢?

不可思议的是,尽管考古学家一再努力挖掘,在墨西哥,甚至在整个美洲,他们却始终找不到任何征象和证据,显示奥梅克文化曾经有过“发展阶段”。这个最擅长雕刻巨大黑人头像的民族,仿佛从石头里蹦出来,突然出现在墨西哥。精巧繁杂的水闸设计

在圣罗伦佐,奥梅克人建造起一座高达100多英尺的假山,作为一个更庞大的建筑物(长4000英尺、宽2000英尺)的一部分。伫立峰顶,了望周围无边无际的田野,可以看到许多比较矮小的土墩散布在原野上。

考古学家柯伊的考古队发现的古物,包括20多座贮水池;这些人工水库,由密如蛛网、用玄武岩砌成的槽沟串连成一个精密复杂的体系,其中一部分沿着山脊修建。柯伊发现,每逢下大雨,这些水闸依旧会喷涌出水来,一如3000多年前。排水设备的主要管线,从东边一直绵延到西边。三条支线流注入主线,设计十分先进。仔细勘查后,考古学家都承认,他们不懂这个精巧繁杂的水闸系统到底有什么用途。

这里的古迹还蕴藏另一个谜,让考古学家百思不得其解:五尊巨大的、显露黑人五官特征的人头雕像——即今天考古学界所称的“奥梅克头颅”——被刻意埋藏在地下,以一种独特的形式排列。在这些奇异的、充满宗教色彩的坟墓里头,考古学家还发现60多件珍贵的文物,包括精美的玉器和小雕像。下葬之前,有些小雕像还被刻意切断手足。

圣罗伦佐雕像的埋葬方式,使我们很难精确鉴定它们的年代——尽管在同一个地层中。考古学家也找到一些木炭屑。跟雕刻品不同的是,木炭屑可经由炭-14鉴定法测出它的年代。鉴测结果,专家认为这些木炭屑是公元前1200年左右的遗物。然而,这并不表示,坟墓中的雕像一定是公元前1200年制作的。当然有这个可能,但是,它们也可能是更早时期的作品。说不定,被埋葬在圣罗伦佐之前,这些具有艺术之美和神秘宗教力量的雕刻品,已经被许多民族保存和膜拜过。跟它们埋葬在一块的木炭屑只能证明,在公元前1200年,这些雕像就已经存在;至于它们到底有多古老,那就不得而知了。拉文达的金字塔和雕像之谜

人们今天还能在圣罗伦佐看到饱经风霜的奥梅克文化遗迹。

自从1940年以来,这一带地区被石油公司有系统地“开发”;一条飞机跑道贯穿当初金字塔矗立的地方;烟囱吐出浓浓黑烟,遮蔽了古时奥梅克天文家仰望星球升起的天空。可悲的是,在考古学家赶到之前,石油公司的推土机就已经把古迹几乎全部夷为平地;许多建筑物从此消失,没有机会接受考古学家勘查。人们再也无法通过这些建筑物,认识建造和使用它们的民族。

挖掘崔斯萨波特遗址的美国考古学家马休·史特林,赶在石油公司大量开采之前,在拉文达积极展开考古工作。碳-14鉴定的结果显示,公元前1500年到前1100年之前,奥梅克人定居在这里,持续占有这块土地,包括托纳拉河东岸沼泽中的一座岛屿,直到公元前400年左右才突然消失。就在那个时候,建筑工程骤然中止,已有的建筑物全都被刻意破坏或摧毁,好几尊巨大的人头雕像和其他较小的雕刻,被隆重地埋葬在奇特的坟墓中,一如他们在圣罗伦住所做的那样。拉文达的坟墓建造得十分精致,墓室用成千上万的蓝色细砖砌成,墓顶铺着一层又一层五颜六色的黏土。在其中一个地点,奥梅克人从地上挖掉约莫15000立方英尺的泥土,制造一个深坑,然后在坑洞底部铺上蜿蜒曲折的石块,再把泥土填回去。考古学家还发现埋藏在数层泥砖和数层黏土底下的三处镶嵌拼花图案。

拉文达的主要金字塔矗立在遗址南端。底部略呈圆形。整座塔模样看起来像一个有凹槽的圆锥,塔身有10道垂直隆起的脊骨,中间有沟槽。这座金字塔高100英尺,直径几乎200英尺,总体积大约在30万立方英尺左右——无论从哪一种标准来衡量,它都称得上建筑史上一大巨构。整个遗址中间有一条车道,几乎达半公里长,指向正北偏西8度的位置。车道两旁井井有条地配置着好儿座小金字塔、广场、平台和土墩,总面积超过3平方英里。

拉文达遗址弥漫着一种诡谲、冷漠的气氛;没有人真正晓得它当初的作用。考古学家管它叫“礼仪中心”一也许这就是它当初的功能吧。然而,仔细观察,人们不免怀疑它还具备其它功用。说穿了,人们对奥梅克人的社会组织、礼仪和信仰体系几乎一无所知。人们不晓得他们操哪一种语言,也不知道他们遗留给子孙的是怎样一种传统。人们甚至不知道,他们到底属于哪一个种族。墨西哥湾地区的气候闷热而潮湿,使奥梅克人的骨骸难以保存到今天。尽管人们赋予奥梅克人各种名称,对他们有各种特定的看法,事实上,这个民族对人们来说仍旧是一个大谜团。

甚至有这么一种可能:“他们”遗留下来的谜样雕刻品——人们假设那是他们的自画像——根本就不是“他们”制作的,而是出自另一个更古老的、已经被遗忘的民族之手。

果真如此,那么,当我们使用“奥梅克人”这个称谓时,我们指的是谁呢?是指金字塔的兴建者?抑或是指那些体重达30余吨的石像。比玛雅文化更早的奥梅克文化

从圣狄亚哥·图斯特拉镇出发,朝向西南方向行驶25公里,穿过苍翠的原野,便是崔斯萨波特。这座古城兴起于公元前500年到公元100年之间,是奥梅克文化晚期的一个中心。如今,原址只剩下几座土墩,散布在玉米田中。1939年到1940年间,美国考古学家马休·史特林在这里展开大规模挖掘。

正统历史学家坚决主张,玛雅文化是中美洲最古老的文明。他们说,他们敢保证这种观点绝对正确,因玛雅人用制定了圆点和横线标示的历法(最近才被破解)。他们能够精确鉴定大量碑铭的制作年代。根据这样的鉴定,在玛雅文化遗址出土的碑铭,年代最早的应该是公元228年制作的。因此,当史特林在崔斯萨波特古城挖掘出一块上面刻有更早日期的石碑时,整个学界为之震动。石碑上面用玛雅式点线符码记载的日期,换算成西方历法就是公元前32年9月3日。

最令人震惊的是,崔斯萨波特古城根本就不是玛雅文化遗址。它完全属于奥梅克人,不是玛雅人,而奥梅克文化才是真正的中美洲“母文化”。以玛雅为尊的正统学界,刻意打击和压制史特林在崔斯波特古城的重大发现,但真相是不会被永远射杀的。奥梅克文化确实比玛雅文化古老得多。奥梅克人是一个聪慧、文明、科技上相当先进的民族。他们发明用点线符号标出日期的历法,以一个神秘的日期——公元前3114年8月13日——为纪元的开始。

在日历石碑旁边,史特林也挖掘出一个巨大的人头像。它是在公元前100年左右制作的。高约6英尺,圆周18英尺,重量超过10吨。如同圣狄亚哥·图斯特拉城那尊雕像,它呈现的是一名非洲男子的头部——戴着紧密的头盔,绑着长长的颚带,耳朵穿洞,鼻梁两旁显露出一道道很深的沟纹,嘴唇肥厚下垂,两只大眼睛冷冷地睁着,宛如两颗杏仁。在那顶古怪的头盔底下,两道浓密的眉毛高高翘起,显出一脸怒气。

挖出这尊雕像,史特林大吃一惊。他说:这是一尊人头像,用一整块巨大的玄武岩雕成,竖立在粗糙的石板叠成的基座上……清除周围的泥土后,它立刻展现出令人望而生畏的气概。尽管体积庞大,雕工却十分细致老练,五官的比例匀称完美。跟一般美洲土著雕刻品不同的是,它使用的是写实的雕法。五官的线条简洁有力,呈现出黑人独有的面貌特征……

不久之后,这位美国考古学家又在崔斯萨波特古城挖掘出令人惊异的古物:装上轮子的小狗。这显然是当时儿童的玩具。这些小巧可爱的工艺品,一举推翻考古学界一个普遍的观念——一般古学家认为,直到西班牙人入侵后,中美洲土著才懂得使用轮子。史特林发现的“狗车子”至少证明,代表中美洲最古老文明的奥梅克人,早已理解车轮的“原理”。并且应用到儿童玩具以外的其他器物上。

同类推荐
  • 爱情异托邦

    爱情异托邦

    《爱情异托邦》是知名小说家、文化评论家马小盐所著的随笔集。本书以情爱话题为轴心,以隐喻的哲学思考作延伸,涵盖情感哲思、文学评论、人文历史、大众文化等多视角内容。行文中富含现代情爱美学的隐形符码,作者马小盐将众多与情爱相关的词汇细读、解剖、辨识,甚至是矫正,用哲学思维进行“文化精神分析”,也从个人经验以及心理现实等角度观察,多维度论证情爱这个人类永恒的话题,字里行间展现出对哲学与艺术、情感与生活的深邃见解,是一部既耐人寻味,又引人深入思考的佳作之集成。
  • 悦读甘州·故事

    悦读甘州·故事

    甘州是一块古老、厚重、深沉、美丽而又不乏神秘的热土,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甘州人,我对家乡始终充满着依恋、热爱之情。通过《悦读甘州》,对家乡有了一个更为全面、系统深入的认识。诸如民国外邑诗人罗家伦的“绿荫丛外麦毵毵,竟见芦花水一湾。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当前,各地都在利用地域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古迹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拉动其他产业综合发展,然而,我们的旅游文化,也面临着一个继续向前发展的课题。要进一步提高旅游景点的文化含量,不能仅仅依靠挖掘古代人文景观,而需古今并重,唯有如此,方能与时俱进,不负时代之所望。
  • 人杰的抒情志

    人杰的抒情志

    读史可以明智,读史亦可以知兴衰,最真实的是历史,而最模糊的也是历史,历史的魅力与精彩就在于此。“人杰”是历史中极具魅力的一群人物。顾名思义,“人杰”简单地说就是人中之杰,是芸芸众生中的杰出人物。既包括那些定国安邦、成就霸业的人杰,也包括那些心怀壮志的豪侠之士,而那些忧国忧民、满怀豪情的文人墨客,也可以称之为人杰。人杰应该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
  • 忍者

    忍者

    这是一部讲述忍者文化的发展及其相关内容的读物,通过大量的文字与图片,真实还原忍者的发展历程。全面解读忍者的诞生,发展的流派,兵器的使用以及忍术的秘籍。深度展现忍者隐秘与真实。本书还配有大量的珍贵图片与手绘图,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忍者这一特殊的族群。
  • 艰苦朴素(上)

    艰苦朴素(上)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国劳动人民和各阶层的进步代表人物的道德修养故事一代传一代,百世流芳。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发愤忘食”的持生规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立身情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作用。可以说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是世界上最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瑰宝。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火影之雷神王座

    火影之雷神王座

    当仙界的雷神重生在火影世界又会引发出那些事呢?故事就从他重生开始说。。。。。。
  • 拯救安吉丽娜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有狐阿九

    有狐阿九

    作为一只天生能将男人三魂勾走四魄的九尾狐,阿九对于自己坎坷的情路很是神伤,她掰着手指数着自己身上的头衔:青丘圣女,身份尊贵;肤白貌美,气质极佳;诗书歌舞,样样精通;爹宠娘爱,八个哥哥又是个顶个的人中龙凤。可为何招惹她的男人,要么求娶她是为了报复她,要么接近她是为了利用她,还有一个因她体内神魂是他前世的爱人才拿命护她,他是为了赎罪,却让她生生将一颗心搭了进去。阿九怒了,指着那如月般清冷的人儿怒下毒誓:“此生决绝,决不相见!”当误会解开,还能否再续那几世情缘。“阿九,世间万物皆有贪念,神仙也不例外。原本,我这么看着你就好,看你平安喜乐,我心里便安稳。可我,竟还妒忌着。瞧着那牵引你情绪的人不是我,就起了无数吓人的念头。是你将我心中凶兽放出来的,你可要负责。”装叉傲娇贫嘴神女x高冷忠犬情话boy渣中找糖
  • 乡逢何必曾乡识

    乡逢何必曾乡识

    作为一条混血鱼,咋说也和美人鱼攀上了关系,偏偏没有修仙的天赋。是时候走一走捷径了……
  • 修炼长生

    修炼长生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尘世名利权最讨俗人喜。一切从傅昭辞职后开始。
  • 相迎行

    相迎行

    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不知何年少?夹毂问君家……现代文明思维如何去理解古代先哲,这话题一万人有一万个解读。一个现代底层人,意外穿越到了古代。他发现的不止这些……!
  • 剩女

    剩女

    百度百科:“剩女,是指已经过了社会一般所认为的适婚年龄,但是仍然未结婚的女性,广义上是指27岁或以上的单身女性。(一)25周岁-28周岁之间,为初级剩女,这些人还有勇气继续为寻找伴侣而奋斗,故称“剩斗士”(圣斗士);(二)28周岁--32周岁之间,为中级剩女,此时属于他们的机会已经不多,又因为事业而无暇寻觅,别号“必剩客”(必胜客);(三)……”没错,百度百科上的解释就是如此。只是,每个被“剩”下来的女孩,除了成为左邻右舍的“谈资”,还有自己的路。可能这就是每个人都有的各自宿命,记得感恩,还有不后悔。每个城市都每天都在发生着这样或者那样的故事,不同的喜怒哀乐,不同的悲欢离合。
  • 夫人请接招

    夫人请接招

    初见,叶筱筱就将他视为救命稻草。再见,她认真端详他的相貌,心中不禁感叹:”秀色可餐。“最后,发现他是自己的新boss,突然有个大胆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