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0000000039

第39章 中国文化之谜(2)

这与古代的图腾崇拜有关。古代的氏族部落都是以血缘关系组成的,这些氏族认为自己起源于某种动物或植物,于是就崇拜它,这就是“图腾”。图腾,就是这个氏族的姓。如:熊、马、牛、龙、梅、林等等。因此说,姓是全族共有的符号标志,也是全家族的族号。如周代初期分封诸侯时,那些诸侯国君,大部分都姓姬。不是姬姓家族的人,根本不许姓姬。

周礼还规定,“同姓不通婚”。

因此说,当时的“姓”用于“别婚姻”。

氏是姓的分支。氏和姓有着严格区别。

氏是怎样产生的呢?

随着同姓贵族后世子孙的繁衍,居住地区也日益分散,同姓的氏族便出现了不同的分支,于是每个分支又各有称号作标志,这个分支的称号就是“氏”。如,姬是周代祖先的姓,后来姬姓下面又分为孟氏、季氏、孙氏、游氏等。

这个“氏”“别贵贱”。

贵者,有氏有名。

贱者,有名无氏。

因为贵贱之势变幻无定,所以,“氏”是可变的,而且变化很大。如春秋时楚国的伍子胥,原来以“伍”为氏,但他在吴国被杀之后,他的儿子逃到了齐国,由贵到贱,改为“王孙”氏了。

氏因变化频繁,其采源也就复杂了。

以官名为氏:史、司马、司空、司徒……

以先人别号为氏:唐、夏、殷……

以封地为氏:鲁、宋、卫……

以先人谥号为氏:庄、武、穆、宜……

以居住地名为氏:郭、池……

以从事职业为氏:陶、屠、巫、卜……

这许许多多的“氏”,发展到后来,实际上也就成了今天我们所说的“姓”了。

先秦时期,男子称氏者居多。以商鞅为例,曾称其为“公孙鞅”、“卫鞅”、“商鞅”。

“公孙鞅”:因其祖有公爵,以“公孙”为氏。

“卫鞅”:他原为卫国人,入秦之后以国名为氏。

“商鞅”:他因助秦孝公变法,被封于商邑,又以商为氏。

周代女子多称姓,不称氏。以晋公子重耳娶三个妻子为例:

娶齐女,称“姜”氏,娶秦女,称“锣赢”,娶狄女,称“季隗”。这里的“姜”、“赢”、“隗”都是姓。之所以下称氏,是因“同姓不通婚”。男子的姓不辨自明,而娶妇必辨其姓。

到了汉代,姓氏逐渐合一,任何人都可以有姓,姓也就没有了贵贱之分。

古代不论按分封、按宗法、按贵贱,有姓的人,都有名,有氏的人,也有名。而普通平民是“有名无姓”的。例如,先秦的“庖丁”、“鲁班”、“优孟”等人都是平民百姓,因此,他们只有名。如:

“庖丁”,“庖”是他的职业,厨师;名“丁”,即“叫做‘丁’的厨师”。

‘鲁班”,“鲁”是所在国名,名“班”,即“名为‘班’的鲁国人”。

“优孟”,“优”是演员,“孟”是名字,即“名为孟的演员”。

除姓名之外,古人还常常有“字”和“号”。先秦时期,名与字连着称呼时,通常是先称字,后称名。

如孔子的父亲,人称叔梁纥,其实他既不姓叔,也不姓梁。他确实姓孔,名纥,字叔梁。

此外,名与字在称呼时,还能体现出尊卑、长幼的区别。“称人以字,自称以名”是谦称的规范。即,称长者、尊者只能称字,不能称名;称卑者、幼者或自称可称名。

中国历史上,取名还有一个特例:元朝规定,庶民无职者不许取名!这样一来,许多平民,特别是穷苦百姓只好以数字作为自己存在的符号了。如: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苦,他就原名为“重八”,其父为“五四”;名将汤和的曾祖叫“五一”,祖父叫“方一”,父亲叫“七一”。

在名字上的等级何其森严!

然而,当元朝衰败,各地起义军揭竿而起的时候,那些成千上万没有名字的“无名氏”,则成了元朝统治者的掘墓人!

中国人的姓名,变迁到今天的样子,无疑是历史的进步!

药材中掘出了无价之宝

19世纪末,在中国河南安阳西北小屯村一带的耕田中,农民常捡到一些刻有奇异符号的骨片,这些骨片被认为是不祥之物而被丢弃在干枯的井中;精明之人则把它们当做“龙骨”而混人药铺中,换取几个小钱。面对这相继翻出的奇异骨片,一个研究中国古文字的学者不禁发问:这上面奇怪的符号是不是一种文字?这些奇怪的“龙骨”都集中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这个地方会出土这么多的“龙骨”?……他的这一串发问,竟引出了历史上一座繁华故都的显现,那就是商代的都城——殷。

大约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立国中原,从此中国历史进入商代。由于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骚扰以及扩展势力、发展农业生产的需要,商王盘庚曾五次迁都于殷。直到商纣亡国,273年间殷一直是商代晚期的统治中心。但商朝被灭之后,殷民迁走,殷都荒芜,渐成废墟。殷都的文明也只局限在文字记载上,甚至有人认为那些记载几近传奇,不可尽信。然而这种怀疑,因为一连串的偶然事件逐渐被否定了,殷都积淀的古文明在考古者的手下逐渐展现出来。

1899年,北京国子监祭酒王懿荣老先生身体偶感不适。医师为他开了一剂药方,其中包含一种名为“龙骨”的药物。药买了回来,在准备研碎这些“龙骨”时,王懿荣发现这些坚硬的东西并不是什么骨头,而是变黄的龟甲,上面还有许多划痕。王懿荣是一位研究古文字的专家,好奇心驱使他拿起甲骨仔细地观察,竟然出乎意料地发现这些划痕像是一种文字。他于是买下药店的全部“龙骨”,细心揣摩研究,经他考证,确认这种非篆非籀的字形是商代的一种占卜文字。

甲骨文字而商代的文字为什么要刻在甲骨或兽骨上,而不是刻在竹简或树皮之类的东西上呢?为什么这些刻有文字的甲骨碎片总是有许多裂纹或切痕?这些问题现在已经找到了答案,原来所有这些碎片都是史书上所称的“卜骨”。骨上的裂纹也不是意外所致,而是人们有意用高温加热所造成的。这种现象与商代人的一种生活习俗有关,商代人自王公以至庶民,无论是战争、建造房屋,还是出门远行,都要用占卜来判断吉凶,占卜就是通过这种龟甲和牛胛骨来进行的,首先要把这些龟甲和牛胛骨经过特殊整治,除打磨光滑外,还要在甲骨的反面凿出一条槽,在槽旁钻出一个圆窠。占卜时,就用燃炽的木枝烧炙凿出的槽和钻出的圆窠,这时甲骨因厚薄不匀而出现“卜”字形裂纹,他们就是根据这些裂纹判断吉凶的“卜兆”。占卜以后,将所问事项刻记在甲骨之上,这就是卜辞。占卜的内容是以当朝国王为中心,就他所关心的问题,通过贞人向上帝、鬼神、先公先王等求疑问卜,以便预示吉凶,祈求得到护佑。有对祖先与自然神祗的祭祀与求告、有对风、雨、水及天象、农事、年成的关注,也有对同周围各方国战争的关注和商王关于田游、疾病、生育以及旬、夕、祸、福的占问等。这样就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商代历史事件或天气气象的文字记载。

王懿荣的发现,激起了其他学者和古董收藏家寻找商代甲骨的热情,连外国传教士也加入到购藏甲骨的行列。眼看甲骨文售价日涨,一些古董商人想垄断甲骨交易从而大发横财,便故意隐瞒甲骨出土的真实地点,谎称出自河南汤阴、卫辉,直到1908年,经罗振玉先生多年留心探访,才得知甲骨实出自河南安阳小屯一带。伴随着甲骨文被确认、购藏和挖掘,古文字学家也开始了破译工作。经过众多专家的努力,可识文字逐渐增多,甲骨片上排列的文字成为可以通读的文句了,从而证实了出土甲骨文的小屯村正是古文献记载的殷墟。从此安阳殷墟考古进入了有计划的发掘,在考古工作者的工作铲下,一个湮没了三千多年的繁华故都呈现在世人面前。

自1899年发现殷墟甲骨至今,已出土商代甲骨15万片以上,现分藏在中国大陆和台、港、澳地区,此外还流散到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国、加拿大、比利时、瑞士、荷兰、瑞典等国。殷墟甲骨文被学术界称为尘封了的“地下档案库”,内容涉及到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天文等方面的内容,如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一块刻有“癸酉贞日夕又食”文字的甲骨,记录了商王武乙某年某月癸酉日的一次日食。中国是世界上保存日食文献记录最早的国家,古书记录最早的一次日食,是在夏代,引起当时人们的惊恐。殷墟卜辞中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日食资料,经科学家推算验证,这些记载和实际现象是吻合的,说明商代对于日食的观测记录是比较科学的,对于研究古代的天文历法提供丁宝贵资料。可以说甲骨文的发现和破译使历史上许多难解之谜迎刃而解,而发现的甲骨文共有4500多个单字,目前已辨识出的仅有2000多字,而其中得到公认的也只有1000多个,那三分之二的文字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解不开的谜。历史上的许多谜就像一环套一环的锁,只有甲骨文这把锁打开了,才有可能去解开更多的锁。

包罗万象的千古亚书

距今两千多年,中国有一部集天下山川、民俗风物及神话传说于一炉的奇书,叫《山海经》。这部书共18卷,分《山经》和《海经》两部分。《山经》以五方山川为纲,记叙了古史、草木、鸟兽、神话。宗教等资料,包罗万象。《海经》记叙地理方位,外国异人的状貌和风格,怪诞离奇。在中国,千百年来一直有专家学者在考证它;如今,在全世界,日、美、俄、韩都有它的专门研究者。

《山海经》为什么这样令人关注?它到底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其说不一。

有人说它是“地理书”,因为它以古代中国为中心。记载了东达太平洋,南至南海诸岛,西抵西南亚,北到西伯利亚的550座山、3印道水和40多个古代国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地理资料。

有人说它是“方伎书”,把它归于阴阳五行类。指它根据实物的外形、方位,能判别贵贱吉凶。

有人说它是“小说神话书”,根据是,该书的内容都是街谈巷议,道听途说,轶闻琐事。著名作家茅盾先生赞它为“神话总集”。

大多数人认为它是一部巫书,是一本“巫”这种行业的教科书。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山海经》记载的内外山川神祗异物及祭祀所宜……所载祠神之物多用糈(精米),与巫术合,盖古之巫书也。”在中国古代(外国亦是)巫的地位很高,极受尊敬。巫被认为是介于人和神、鬼之间最有知识、最有文化的。说《山海经》是巫书,有三点能作为确凿的证据:

其—,《山海经》收集的山川资料极为丰富,是巫必须熟知的常识。因为古代帝王极为重视对山川的祭祀。祭祀的仪式由专门的巫师承担。那么,对山川的名称、特产、主司神祗等等都能在《山海经》中找到答案。

其二,《山海经》中记载了天上的神,如玉皇大帝、王母娘娘,也有地上的神,如山神、土地,还有君王的历史、谱系等等。因为古代巫史不分家,这些史实也必须是巫师烂熟于胸的。

其三、《山海经》中记载了祈祷天地,驱除鬼神的手段和治病疗疾的一些方法。因为古代巫医不分家,掌握这些知识也是必须的。

如此看来,称《山海经》为巫书,还是有道理的。但是,它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巫书,它的价值是极为巨大的。

首先,它有极大的文学、美学价值。《山海经》中有大量的神话传说,如“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等优美的文学形象,世世代代流传,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想象之丰富,描绘之离奇,情节之生动曲折,令人赞叹不绝。

其次,它有极大的史料价值。它记叙的历史、地理等资料,虽然与实际的人和事未准确对上号,但对山川地质物产的记叙确实非常精确,详尽,为后代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大量线索。另外,使今人对古代中原地区诸部落的杂居、征战、互相吞并的大致情况,有个清晰的轮廓,也是难得的宝贵材料。

那么,这样一部奇书、宝书,它的作者是谁呢?

为解《山海经》作者之谜,从西汉至今的千百年来,一直众说纷纭。

西汉刘秀(歆)在《上山海经表》中说:“《山海经》者,出于唐虞之际……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认为是大禹时代,伯益所作,肯定该书有明确的作者,时间也非常之明确。

宋代大学者朱熹认为《山海经》的作者是“战国好奇之士”,说《山海经》并非独自创作,而是根据《天问》、《穆天子传》、《竹书纪年》等书所记的事物加以夸张描写的。不能肯定作者是谁,但肯定了大致成书年代。

近代学者基本同意上述观点,并考证出,在战国时期的《鲁语》、《晋语》、《庄子》、《周书王会》、《楚辞》、《吕氏春秋》等书中,都引用过《山海经》的内容。

更多的学者持与上述不同的观点。认为《山海经》是由民间口头文学流传而来,从荒蛮的远古,人们口耳相传,一代一代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演变增益,最后才见之于文字。成书约在战国之前,成书后仍有后人修订。因此,说它是某一时代某一个人所著都是不科学的。

由于《山海经》描绘了一些异国情调的海外风物,又引起了海外学者的遐想。

有人认为《山海经》中有长耳、奇股、三足等怪人形象,与希腊神话中的怪物相似,因此,它有可能来源于希腊。

有人认为:它的怪物图像与印度婆罗门教的怪神图像相似。据此推断,《山海经》的作者是墨子的学生印度人防巢子的作品,他把由印度到中国的沿途风物与婆罗门教神话糅合所作。

还有人认为,《山海经》是阿拉伯半岛的地理书。它的作者是古代巴比伦人,战国时由波斯带到中国,辗转笔录而成。

尤为有趣的是,有一位美国学者亨利埃特·默茨居然不畏艰险,跋山涉水徒步进行实地考察,竟发现书中所记与实际地形完全吻合,肯定了这段路程是从美洲到南美洲的山山水水。为此,他把这一发现绘成地图,并著有《几近褪色的记录》一书。

这真是谜外有谜,妙趣横生了。

老鼠是如何打败大象的?

十二生肖又称为十二属相,是用十二种动物为名称的纪时方法。比如2002年,也常被人称为马年。那么,十二生肖的纪年法是从何时开始的呢?又是如何创立的呢?

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皇大帝为了让人们适时耕作、起息,便想教人们学会纪时。玉皇大帝准备选十二种动物作为十二生肖,每过一年便递换一种动物,十二年后再重新一轮。消息传出后,天下所有的动物都想成为十二生肖中的一位,都希望能让人类记住自己,于是动物们纷纷赶往天庭,接受玉皇大帝的挑选。玉皇大帝见动物们如此踊跃,很是高兴,为了尽量做到公允,玉皇大帝命动物们进行比赛,胜者即可入选。当老鼠跟巨大的大象搏斗时,因其机敏灵活,钻进了大象的鼻子而打败大象,赢得了所有动物的掌声,并被排在了选中的十二种动物的第一位。十二生肖就这样产生了。

上面所言,只是一个生动的神话而已。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早在六千年前,我国古代人民就通过对天象的观察而发现太阳和月亮一年要会合十二次,每次会合的位置不同,所以古人将太阳运行一圈的轨道分为十二等分,即十二宫,以“子丑寅卯”等代表一年的十二个月,周而复始,并以“甲乙丙丁”等与“子丑寅卯”等相配使用,用以纪年、纪日。这便是“天干地支”的由来。“天干地支”纪时的方法非常方便实用,为什么还要用十二生肖与之配合呢?比如说“子鼠丑牛”等等,有什么道理呢?

一些史学家认为,以十二生肖纪时的原因是因为古代人民非常崇敬动物,对大自然中或活泼、或凶悍的动物有一种图腾情结。比如我国少数民族像蒙、维、藏族等,均有自己民族的十二兽法用以纪年。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这种图腾情结就与天干地支联系了起来,并用于纪时了。

今天,我们虽然仍在使用这种纪时方法,但还是无法确切地破译十二生肖之谜。

同类推荐
  • 体育知多少

    体育知多少

    古代体育非常发达,种类繁多,竞赛激烈,很多情况下,不逊色于现在。但体育最初的来源,又是怎样的呢?体育是与人类的出现而一同出现的,古人采摘果实,捕捞鱼虾,都需要跳高,跳远等活动,由此产生了体育。并逐渐杨枝散叶,丰富化。如现在的足球,它最早被西方国家认为是欧洲产物,事实上,它在中国民间流传很久,名为蹴鞠;唐朝时也出现了马球。该书在展现各种体育项目和活动的同时,也展现出这种古老文化的深厚历史渊源。
  •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1册)(选题报告1)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1册)(选题报告1)

    美文是文学中的一枝奇葩,是在纸上跳跃的心灵文字。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美文,不仅能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更能够在精神上获得启迪和昭示。作家以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对人生的感悟创作了无数优秀的美文经典,在人类灿烂的文明史上描绘了一幅幅耀眼夺目的篇章,是人类永恒的印迹。
  • 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

    “国学”一说,最早见于章太炎先生的《国故论衡》以及《国学概论》演讲,又可称为国故。国学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说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以及历代史学等内容,形成了恢弘的经、史、子、集四大部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 世界文明之旅·创造发展卷

    世界文明之旅·创造发展卷

    在人类缓缓的历史进程中,文明是人类辉煌的往昔,是祖先智慧的创造,更是永垂不朽的传奇。追寻世界文明,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同时也是对人类自身的一种高度关注。
  • 青山依旧在:明清文化简史(中国文化简史)

    青山依旧在:明清文化简史(中国文化简史)

    本套书稿是一部按朝代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梳理的历史类普及读物,分为春秋战国、秦汉卷,魏晋南北朝、隋、唐卷,宋、元卷,明、清卷,共4卷。本书是本套书中的一卷,内容为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中国文化。全书体例规范、内容翔实、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是一套中国古代文化入门级的读物,有助于读者快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
热门推荐
  • 我伴齐天

    我伴齐天

    有一朝回到西游,和那大名鼎鼎的孙悟空来一次养成恋爱
  • 掌教不才

    掌教不才

    各位道友,小生李不才。前几日不幸成了合欢宗宗主,现在慌得一批。要成为三千女弟子的炉鼎。这可如何是好……本人愿出百万灵石,敢问有没有好心人来接替下这门主之位?……“最强掌教系统已激活,触发任务,帮助三代弟子紫萱薇突破筑基期,奖励:元阳之气三缕!”“触发任务,培养出四名金丹弟子,奖励:招魂秘术一卷!”“触发任务,成为益州第一大派,奖励:化婴丹一枚!”……“掌教,掌教,我遇到瓶颈了,怎么办啊!”“莫方,本座这就渡你一缕元阳之气。”“掌教,奴家一处筋脉好像堵塞了,今晚……今晚酉时,掌教能不能帮人家检查检查?”“哼!这是谁坐下的弟子,竟敢色诱本座,我合欢宗女弟子冰清玉洁怎出了这等败絮,给我逐出山门!”
  • TFBOYS之若初见

    TFBOYS之若初见

    那年,她有了哥哥,,有了自己的好伙伴,有了自己的新学校,十年后,哥哥去美国,她还要继续读书,才发现自己已经陷入三只太深。。。。。。
  • 宿主她精分了

    宿主她精分了

    【第四爱,慎入】暴躁统哥绑错了人,于是宿主从无情大佬变成了怂·傻白甜·货,每天只会嘤嘤嘤。但为什么任务目标统统被她吃干抹净了?这货绝对是个bug!一位面:我愿将你放在心上娇宠,为你学会温柔。——傅长青二位面:我此生机关算尽,狼子野心,也只不过是想谋得一个你罢了。——常钰……
  • 作死宝鉴

    作死宝鉴

    “少爷,快作死,不然任务就失败了!”小小天焦急地提醒着唐一。“稍安勿躁,我这不是在想到底怎么作死呢么!”唐一看着眼前小小天列出的最佳方案,每一种都十分极端,并且产生的数值都非常巨大,一时间难以抉择。“没时间啦,少爷,你这个任务要是不完成,失败惩罚可是···”唐一这才想起任务的失败惩罚,吓出了一身冷汗。“走吧!是时候开始作死了!”
  • 论一只兽怎么生活

    论一只兽怎么生活

    主角也就是我,每天醉生梦死,沉迷在二次元里,总有一天苍天开眼,把我送到了兽的世界,而我也就成为了自己的崽儿(封面上的)看看我怎么忽悠自家崽的朋友吧!
  • 硅时代

    硅时代

    思维是什么?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所做出的概括与间接的反映。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认知是什么?是记忆,是记忆对客观事物的描述,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是什么,是人脑对事物主观认知的相同点,换句话说是搜索记忆,并建立联系。而记忆是以生物电震荡的形势存储与脑域之中的,大脑是什么?碳氢化合物,既然碳氢化合物可以存储生物电,那么硅基芯片为什么不能呢?!
  • 康藏行吟

    康藏行吟

    一本散文集,一本美文集。作者在康藏高原上行走,缤纷的高原给行走者灵感,边走边吟,赞美高原壮美的自然风光,感叹这块沃土所蕴藏的神奇历史文化。屏住呼吸,把康藏高原的一切尽收心底,放飞心境,把真诚奉献给这方水土。
  • 皇叔不好惹

    皇叔不好惹

    妍乐公主此生桃花颇旺,可惜一朵更比一朵烂。公主心里住着一枚男神,可惜苦追了十年无果。好不容易找了个凑合的,一不小心被戴了绿帽。这是一个苦逼公主不折手段嫁出去的故事。
  • 倾全天下

    倾全天下

    她的母亲是当朝皇帝的嫡亲妹妹——媛华长公主,父亲是当今皇朝位高权重的宰相。集万般宠爱于一身的她却落得父母惨被杀害家破人亡的下场。他却总是在最为难的时候出现帮助她。帮她复仇,帮她手刃敌人。本以为复仇之后自己能够全身而退,现在却陷入皇位之争。爱情,友情以及权利的选择。待她为摄政公主,位高权重之时。她选择大义大爱,舍弃了唯一在背后默默守护之人。开到荼蘼花事了,尘缘尽,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