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01600000016

第16章 掩不住的书卷女芬芳(3)

与董祀结婚后的第二年,董祀犯罪当死。眼看死期已近,蔡文姬顾不得嫌隙,蓬首赤足地来到曹操的府上求情。见到曹操,蔡文姬跪在他的面前替丈夫请罪,她的嗓音清脆,话又说得十分伤心。念及昔日与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惨的身世,曹操看着她心酸不已。曹操听完了她的申诉,说:“你说的情形的确值得同情,但是判罪的文书已经发出去了,有什么办法呢?”蔡文姬苦苦央告说:“大王马房里的马成千上万,手下的武士多得像树林,只要您派出一个武士,一匹快马,把文书追回,董祀就有救了。”曹操亲自批了赦免令,派一名骑兵追上去,宣布免除董祀的死罪。

此时,曹操方发现蔡文姬数九寒天却穿得单薄,就送给她一顶头巾和一双鞋袜,叫她穿戴起来。闲谈中,曹操表示出很羡慕蔡文姬家中原来的藏书。蔡文姬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时,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当听到蔡文姬还能背出四百篇时,又大喜过望。曹操问她:“我想派十个人到夫人家,让他们把你背出来的文章记下,你看怎样?”蔡文姬说:“用不着。只要您赏我一些纸笔,我回家就把它写下来。”后来,蔡文姬果然把她记住的几百篇文章都默写下来,送给曹操。曹操看了,文无贻误,十分满意。

董祀获救后,感念妻子的恩德,对蔡文姬改变了看法。时局动荡,他们夫妻双双看透世事,溯洛水而上,隐居在风景秀丽、林木繁茂的山麓。蔡文姬和董祀生有一儿一女,女儿后来嫁给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

曹操把蔡文姬从匈奴接回中原,在保存古代文化方面作了突出贡献。自此“文姬归汉”成了经久不衰的美谈,蔡文姬的才情也被历朝历代的文人大家们乃至今日的人们久久称颂。

李清照: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山东济南)人。李清照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她的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1084年3月13日,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是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李格非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年)正月廿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李清照的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由于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李清照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其中以词的成就最高。她的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上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悼亡的情感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有《易安居士文集》等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等。其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称为“易安体”。

李清照的成长,与她所处的自然环境是分不开的。李清照幼年,大部分时间是在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的家乡历城度过的。大约在她五六岁时,因父亲李格非做了京官,她便也随父母迁居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她是在东京长大的。那时候,北宋统治阶级享乐成风,东京表面上仍极度繁荣。李清照作为一个士大夫阶层的大家闺秀,由于封建礼教的禁锢,不可能像男子一样走出家门,接触外界。但她毕竟出身于城市,不像乡村地主家里的女子那样闭塞。她不仅可以划着小船,嬉戏于藕花深处,而且可以跟着家人到东京街头观赏奇巧的花灯和繁华的街景。这一切,陶冶了她的性情,丰富了她的精神生活。李清照爱好自然的性格和描摹自然的能力,说明了她曾经受过故乡山东的涵育。而她在爱情描写上的“毫无顾忍”,则显示了都市社会风气和文学气氛对她的熏染。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夫妻二人一起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和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因为志趣相投,夫妻俩情投意合,如胶似漆,感情深厚,一直过着幸福美好的甜蜜生活。赵明诚的父亲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居右丞相。所以,李清照的早期生活一直是非常优裕的。婚后,她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有一次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做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嬛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是哪三句,陆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等。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贤淑,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同代人中,她的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

公元1127年,北方女真族(金)攻破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李清照带来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赵明诚胸怀满腔热血,可却出师未捷身先死,1129年赵明诚病死于建康(今南京)。丈夫的去世,更给李清照增添了难以忍受的悲痛。流落南方,境遇孤苦。自此,李清照的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钱财,乘虚而入,对李清照百般示好。无依无靠的李清照就这样嫁给了张汝州。婚后,二人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张汝州发现李清照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贯,而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州的虚情假意,甚至到后来的拳脚相加。之后,李清照发现张汝州的官职来源于行贿,便状告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丈夫罪名落实,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李清照入狱后,由于家人收买了狱卒,入狱九天便被释放,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

后来,目睹国破家亡的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依旧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前夫赵明诚的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李清照在南渡初期,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宁死不屈的项羽讽刺只知道丧权辱国的徽宗父子二人。

从待字闺中的少女,到夫妻恩爱的少妇,李清照曾拥有美满的前半生。但是随着金人南下的铁蹄,李清照淹没在了国破家亡的历史中。丈夫的早逝,文物的丧失,到再嫁婚变的是非,李清照的后半生遭遇了数不清的劫难。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张汝州的事情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受到了更严重的残害。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弱女子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异乡。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朵瑰丽的奇葩就这样在江南寂寞地凋谢了。

佳人已逝,魂香千年。李清照不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不追求绮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

卓文君:一个有思想、有勇气、敢爱敢恨的才女

人们熟知卓文君,多是因为她与司马相如的那一段爱情佳话,还有那传唱至今的《白头吟》和《诀别书》。历史上有名的女人们差不多都是天生丽质的美人,而在这些美人中又不乏美色与才气兼备者,卓文君就是这样一号人物。人们形容她“眉色远望如山,脸际常若芙蓉,皮肤柔滑如脂”。她善琴,贯通棋、画,文采非凡。她还是一个有思想,有勇气,敢爱敢恨的女人。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之后,不顾父亲的反对于月夜私奔,最终与自己心爱的男人携手终老。

卓文君(约前179—前117),西汉临邛(属今四川邛崃)人,是汉临邛大富商卓王孙的掌上明珠。和现代女人相比,古代的女人大多早婚,15岁及笄后就可以嫁人了。16岁时,卓文君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许配给一位皇孙。不料这位皇孙体弱多病,未待成婚便匆匆辞世。卓文君就这样还未出嫁便在娘家成了寡妇。年轻貌美,外加才名远播,即使丧夫,追求卓文君的名流们依旧踏破了卓家门槛。

卓王孙与王吉多有往来。时值年少孤贫的汉代大才子、辞赋家司马相如,从成都前来拜访时任临邛县令的同窗好友王吉。王县令在宴请相如时,亦请了卓王孙坐陪。后来卓王孙为附庸风雅,巴结县令,请司马相如来家做客。席间,免不了要作赋奏乐。司马相如得知卓王孙的女儿美貌非凡,颇有文才,于是奏了那首流传至今《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卓文君久慕司马相如之才,遂躲在帘后偷听,两个人互生爱慕之情。但是司马相如父母双亡,不仅家贫,还不得志,卓王孙强烈反对宝贝女儿与司马相如的婚事。

得不到父亲的许可,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两人只好私奔。两人回到成都后,生活窘迫,文君就把自已的头饰当掉开了一家酒铺,卓文君亲自当垆卖酒。消息传到其父耳中,卓王孙为顾忌情面,也只好将新婿、爱女接回临邛。但他们仍安于清贫,自谋生计,在街市上开了一个酒肆。“文君当垆”“相如涤器”便由此而来。

自古至今,痴情怨女无情郎,司马相如自然也不例外。当他在事业上略显锋芒,终于被举荐做官后,久居京城,赏尽风尘美女,加上官场得意,竟然产生了弃妻纳妾之意。曾经患难与共,情深意笃的日子此刻早已忘却,哪里还记得千里之外还有一位日夜倍思丈夫的妻子?文君独守空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寂寞的生活。后来,司马相如要聘茂陵人之女为妾,卓文君作了一首《白头呤》:“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蹀躞御沟止,沟水东西流。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儿何簁簁,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执著以及一个女子独特的坚定和坚韧,也为他们的爱情故事增添了几分美丽的哀伤。看过《白头吟》,司马相如给她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聪明的卓文君读后,泪流满面。一行数字中唯独少了一个“亿”,“无亿”岂不是丈夫对自己“无意”的暗示?她,心凉如水。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回了一首《怨郎诗》。这首数字诗也便成了卓文君一生的代表作,细细品读,其爱恨交织之情跃然纸上。其诗曰:“一别之后,二地相悬。虽说是三四月,谁又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道不完,百无聊赖十凭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水,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收到信后,司马相如不禁惊叹妻子之才华横溢,对这首用数字连成的诗一连看了好几遍,遥想昔日夫妻恩爱之情,越看越感到惭愧,越觉得自己对不起一片痴情的卓文君。从此不再提遗妻纳妾之事,并亲自回乡,用驷马高车,把文君接往长安。

卓文君是聪明的。她用自己的智慧挽回了丈夫的背弃。她用心经营着自己的爱情和婚姻,终于苦尽甘来。他们之间最终没有背弃最初的爱恋和最后的坚守。这也使得他们的故事千回百转,成为爱情传奇。

上官婉儿:风雅之声,流于来叶

上官婉儿,中国历史上颇有才气的女子。纵观她的传奇一生,于权力荣华中坎坷沉浮。虽然没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实。遗憾的是,官场惬意情场失意。上官婉儿三十七岁才遇爱情,却差点儿因此送命;后来的恋情又多与政治相连。唐玄宗曾追念上官婉儿的才华,下令收集她的诗文,辑成20卷,由燕国公张说题篇作序,《全唐诗》收其遗诗32首。

上官婉儿,是唐代名臣上官仪的孙女,祖父和父亲被害时始出生。因为母亲郑十三娘是太常少卿郑休远的姐姐,她和母亲才得以免去死罪,被配入皇宫内庭为婢女。

虽是宫婢,但她自幼才思敏捷,诗词出众。经书、史学、书法、算术、作诗、朗诵、围棋样样精通,时人夸她有才气,有“上官体”的遗风。

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创下的“上官体”,对推动唐诗走向成熟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人们都说,上官婉儿的文学天分继承了祖父的全部才华,她骨子里存在的某些品质也是来自“刚直肯谏”的上官仪。

同类推荐
  • 距离寂寞还有几米

    距离寂寞还有几米

    内容充斥着白领小资情调的喃语,特别是对城市男女所处的工作、所生活的都市都有若隐若无却无比真实的反映,都市人多多少少都能在文中找到自己的工作映照与生活寄托。除此之外,作者在几米的经典语句中品味生活的哲理,同时融入都市人共通的情感,通过清新舒洁的语言、诗意的忧伤、逝去的童真回忆等来探索人生的真谛,释放人们生活与工作中的压力,缓解人们生活中的焦灼感,引导人们以健康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
  • 人人都能成功

    人人都能成功

    《人人都能成功》讲述了著名成功大师奥里森·马登不仅通过卷轶浩繁、哲理深刻的著作改变了几代美国人的生活,而且奠定了成功学在西方的创立与发展,将成功学与当时的新思想运动融汇一体,激发人们学会正确而积极思考、鞭策他们以切实的行动改变自己的命运。马登的著作大多诞生于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当人们意志消沉、生活窘迫之时,马登通过一篇篇饱含智慧、充满信心与勇气的文字,为读者带来了精神的慰藉和鼓舞,伴随人们走出生活的低谷,因此他的作品广受欢迎。当全球面临新的经济危机时,马登的著作在美国重受关注,近期他的许多经典著作在美国又以新的面孔被许多出版社重版,给人们增添生活的信心与勇气,并引导读者过好生活中的每一日。
  • 转角遇到不一样的自己

    转角遇到不一样的自己

    能主宰自己命运的女人是幸福的。女人可以没有家庭,但不能没有情感寄托;可以没有显赫的事业,但不能没有独立的经济;可以没有悠闲的生活,但不能没有独特的品位。曾经,女人也许轻狂,也许自卑,也许彷徨,也许没落,那都是因为她没有认清自己,没有看透种种假象,这成为了阻碍女人享受生活、感受快乐的根源。为你解读66个人生假象,佐以心灵调试良方,让你读懂自己的生活,重新认识自己,快乐地活在当下。
  • 高效做事低调做人

    高效做事低调做人

    本书总结了众多成功人士高效做事的方法和低调做人的智慧,并结合大量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为我们如何为人、怎样做事提供了借鉴。每个后面的“经验与反思”强化了所论述的内容,突出实用性,给读者以启迪和指导。
  • 心灵滋养书——青少年心理健康调适辅导

    心灵滋养书——青少年心理健康调适辅导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受益一生的财富。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充满了矛盾,因而心理疾病的发病率相当高。《青少年素质教育读本·心灵滋养书:青少年心理健康调适辅导》可以使青少年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情感和身心变化,成为心智健康、快乐上进的优秀青年。良好的心理对青少年开启智慧、提升认知、塑造心灵、铸就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全书涵盖了认识自我、控制情绪、心理调适、自我激励、品性养成、青春期心理等12大心理问题,是构筑青少年心理健康不容错过的精彩读物。
热门推荐
  • 心决成剑光横

    心决成剑光横

    抽刀斩断,一场世间恩仇宿怨,剑心出袖,又一场风起云涌。扬眉,剑出鞘,行侠仗义,剑光横,波澜不惊。红尘,寻你而来,指天,画地。剑落,铁如泥。剑诀成,在心中滚烫;剑锋扬,气冲斗牛,一念是生,一念是死,笑看天地人寰,你站在红尘中央。
  • 尘花缘

    尘花缘

    沉默于水,静止于界,红尘花海情缘。一种血脉连接世界,一种思念是一种病。异界缘,上古血,古阵礼命,助情人相见。
  • 无限平行线

    无限平行线

    在下亚历克斯,不是A哥,我和黑光病毒没有半毛钱关系。我是个硅基生命,一台机械,有趣的机械。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在每一卷中,都有一个戏份比我还多的存在,他被我称为“分卷主角”。对于这种行为,我向作者提出严正抗议,我才是总主角,不是吗?世风日下,小说不古啊!
  • 思想课堂-心灵笔记

    思想课堂-心灵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 深海溺亡无惧悲伤

    深海溺亡无惧悲伤

    五年足够改变很多,可还是没有改变我,你的微笑你的拥抱你的美好,我不幸福,你也得幸福
  • 此去仙年

    此去仙年

    这是我心中的仙侠世界也是一个很瑰丽的仙侠世界安静地看下去,你会有别样的感受感谢创世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最是辛夷晚来盛

    最是辛夷晚来盛

    樊嵘国抱着马一一坐在榻榻米上,马一一仰着头看着樊嵘国问到:“你喜欢我什么?”樊嵘国看了看马一一,想了想,抚摸着马一一的头眼里满是星辰的说:“我喜欢你在我最好的年纪给了我最好的感受。”
  • 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我们自豪,从远古的神话传说到当下,中华文明是世界所有文明进程中唯一没有湮灭、断裂的。我们骄傲,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先人给我们留下了博大精深、用之不竭的文化财富。本书通过精练的文字,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为读者介绍了中国的文化,让我们对中国各种文化的常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中老年“性福”快车

    中老年“性福”快车

    “性”“命”相连,老年人适度、和谐的性生活不仅可提高神经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还可延缓衰老和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本书作者从关爱老年人性生活和健康的角度出发,简要介绍了老年人性生活与长寿的关系,系统地介绍了老年性生理、性行为、性功能障碍以及常见疾病与性生活等问题,并提供相应策略和措施。由于传统文化和社会其他因素在老年人性问题上存在曲解和偏见,所以在介绍相关知识同时,还着重从思想认识入手,以提高人们意识修养境界。适于老年人朋友及其家人阅读,临床相关医务人员也可借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