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15600000006

第6章

积石山县:民族团结的大家庭

积石山是以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县,同时还有汉族、回族、土族、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哈萨克族等,是一个多民族自治县。在党的民族政策和区域自治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各族人民在积石山县这个民族团结大家庭里团结友爱,和谐相处,协调发展,正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迈向新的进程。

)第一节积石山县的主体民族

一、保安族

中国有五十六个兄弟民族,像五十六朵鲜花,盛开在华夏大地上。日夜奔腾的黄河,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勇敢的黄河儿女,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中华民族黄河古文化早期的发祥地和传播地之一。在滔滔黄河之滨、大禹导河之极地、女娲炼石补天的积石山下,生活着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一个民族——保安族。

保安族是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的独有民族,是自治县的主体民族之一,也是甘肃省特有的三个少数民族之一。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保安族聚居地,也是保安族及其民族文化、历史的唯一博览地和研究基地。2005年12月底,积石山县有保安族家庭2860户,人口14304人,占全国保安族总人口的96%以上。

保安族全民族信仰伊斯兰教,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与回族相差无几,历史上曾被称为“保安回”或“保安人”。1952年5月25日,经过民族识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正式定名为保安族,规定保安族为一个独立的特有民族,从而使保安族长期受歧视的状况得到了彻底改变,民族的尊严由此得到尊重,民族的风俗得以保持,民族的优势得以发挥,民族的悠久文化得以发扬光大。保安族作为五十六朵中华民族花朵中的一支,用自己的辛勤耕耘和智慧,谱写着自己的历史。

保安族名称中的“保安”二字,意为“保一方之平安”,源自保安城。保安族原居住在青海省同仁县隆务河畔的保安城、下庄、尕撒尔和尖尕一带,约在清咸丰四年至同治二年间,保安族人不堪忍受封建统治阶级种族歧视,民族压迫和蓄意制造的宗教矛盾,商议东迁。他们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许多人为之付出生命,在其他民族帮助下,最终来到黄河之滨的大墩、梅坡和甘河滩等地,形成积石山历史上的“保安三庄”。当时迁徙到积石山县“保安三庄”和其他村庄的定居人口大约有1500。2000人。这段悲壮的历史正如保安花儿唱道:

一绺儿山来两绺山

三绺儿山

保安人来到黄河的岸边……

天下的黄河往东淌

积石峡落下了一对的凤凰……

保安族的来源问题,是保安族历史文化研究首先遇到的重要问题。由于保安族有语言而无文字,可供参考的资料,特别是历史资料记载很少,该问题在学术界,主要有这样几种说法:

蒙古人为主说。这种观点认为,保安族的来源,可能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以蒙古民族为主,和一部分当时在保安地区活动的汉、土、回、藏等族人民长期交往,自然融合逐渐形成的一个民族;或者是信仰伊斯兰教的一部分蒙古人和藏、汉、土、回等民族融合发展而形成的一个民族。

回族为主说。保安族与回族同为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且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均与伊斯兰教联系密切,历史上又有“保安回”的说法,民间也有同回族有关的追溯保安族族源的传说,所以有学者主张回族为主说。这种说法又分为以下几种意见:一是保安族是从四川保宁府(今阆中市)或南京等地迁来的回民,他们在青海同仁一带与其他民族结亲落户发展而成保安族。二是保安族原是从陕西、甘肃临夏等地派往保安地方屯垦守边的回、汉“营伍人”(即戍边部队),最后落户定居发展而形成今日之保安族。三是保安族原系临夏大河家地方的“回回”,因长期在同仁等地经商、落户便发展成为保安族。

色目人为主说。这种观点认为,保安族是以信仰伊斯兰教的色目人为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与回、藏、土等民族相互交融发展,逐渐融合形成的一个民族。

1985年,省、州、县领导同志和民族学学者、专家、教授审定《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概况》时,对其编写组“经过大量实地调查研究,广泛征求保安族群众意见,提出保安族族源是:信仰伊斯兰教的色目人与蒙、藏、回、土民族长期交往,自然融合而成的,这个提法得到本民族群众的认可”的结论,一致表示赞同。从此,保安族族源和形成有了统一的定论。

保安族是一个勤劳智慧、团结和睦、不畏强暴、英勇善战的民族。据史载,公元219年至1225年,元太祖成吉思汗横跨欧亚大陆,西征波斯。随着西征的胜利,蒙古军俘虏了大批的兵士、工匠等随军听用。后来这些中亚色目人,随着蒙古人的军事行动,到达中国内地,转战各处。有一批信仰伊斯兰教的色目人士兵驻扎在同仁,他们“亦兵亦农”,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这些信仰伊斯兰教的兵士与土著民族联姻,便长期定居保安地方,历明、清两代逐渐繁衍成今日的保安族。

1981年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成立时,全县保安族有1376户,7560人,分别占全县总户数、总人口的4.52%和4.5%。至2005年底,发展为2860户,14304人,分别占全县总户数、总人口的6.24%和

东乡族是积石山县的主体自治民族之一,积石山县有东乡族人口18952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15%。东乡族主要聚居在东乡族自治县,同时也聚居在积石山县、广河县、康乐县、和政县、临夏县,一少部分散居在兰州市、定西市、宁夏、新疆等地。

积石山县的东乡族是历史上由东乡族自治县迁移而来的,主要聚居在胡林家、吹麻滩、居集、别藏、关家川、寨子沟、徐扈家、中咀岭、铺川、银川、小关等乡镇。

东乡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因其信仰、生活习俗与回族基本相似,历代统治阶级不把东乡族认为是一个独立的民族,而是以“东乡回回”称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因东乡族主要聚居在临夏回族自治州以东的地方,以其居住方位命名为东乡族。1950年9月25日,东乡族自治县成立,1980年6月14日,在又一个东乡族聚居地成立了以东乡族为主体民族之一的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东乡族干部逐渐在各级党政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行使自己的自治权力,与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团结一致,共谋发展进步,以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谱写着一曲曲动人的颂歌。

东乡族自称“撒尔塔”。据《蒙古秘史》和一些史书记载,“撒尔塔”的含义泛指中亚一带的穆斯林。根据东乡族自称及近些年学者的研究成果,有关东乡族族源问题有了大体一致的结论,即认为东乡族族源可追溯到13世纪20年代,当时成吉思汗征服中亚,战争使撒尔塔解体,大量的撒尔塔人被编入蒙古军或被“签发”东迁,来到东乡地区,融合了一部分蒙古族、汉族及藏族等,而逐渐形成今日之东乡族。

自元明以来,东乡地区作为河州的一部分,是色目人和蒙古人的主要屯田区之一。他们共同组成屯戍军,过着“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的生活,逐渐纳入当地社会生活的行程。其首领一般由蒙古人担任。蒙古人当时在政治、经济上都具有优越地位,享有免役、免赋等优厚待遇。这种特权地位,反映在语言方面,蒙古语就成为屯戍军中通用的语言。东乡族在形成过程中逐渐学会使用蒙古语,并接受一些蒙古的风俗习惯。

东乡族有自己的语言,2004年由临夏州委常委、宣传部长、东乡族学者陈元龙等挖掘整理,已经出版发行了东乡族语言双解词典,东乡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现在东乡族人民在本民族内部交往和交流时,普遍使用东乡语,而在与其他民族交往中通用汉语,逐渐形成了自觉学习汉语、使用汉字,很好地掌握着两种语言,与时代同进步共发展。

东乡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和草食畜牧业养殖。以前只有供贫困农家充饥的土豆,现在凭借其优良的品质和丰富的营养成分已登大雅之堂,各种名目和花样的土豆制品出现在高档名贵的餐厅和商贸橱窗里,东乡洋芋名扬天下。羊肉在以前只是富贵人家餐桌上的高档食品,而现在的“东乡手抓”以其鲜嫩的肉质和美味吸引着人们,一改过去的封闭而变为一个驰名品牌,出现在各大城市的市面上和各个地方的大街小巷,东乡羊肉一跃成为中华名吃之一,被各族人民所接受。食用羊肉可使人们神清气爽,精神大振,精力充旺,面色红润,民间素有“女人的美容院,男人的加油站”之歇语。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农业和草食畜牧业在今天经过东乡族人民的勤劳和不懈努力,正在向市场化迈进,为他们带来了崇高的声誉和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在东乡族人民的生活逐步向更高的层次推进。

三、撇拉族

撒拉族也是积石山县的主体民族之一。撒拉族自称“撒拉尔”,史称“撒拉回”,元代迁入青海的撒马尔罕人与当地的回、蒙、汉、藏等民族相融过程中,发展形成了当今的撒拉族。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民族平等原则和本民族的意愿正式定为撒拉族。1954.年3月1日成立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积石山县的撒拉族是历史上由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迁入的,主要聚居在四堡子、大河家、石塬等乡镇,散居在刘集、柳沟、吹麻滩、别藏、小关、中咀岭等乡镇。

撒拉族同保安族一样,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文字。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与同一语族的乌孜别克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一样,都属于粘着语类型,语言内部较一致,无方言的差别。由于撒拉族长期和汉、回、藏等族人民杂居,所以不少撒拉族人兼通汉语或藏语,而且撒拉语中吸收了不少汉语借词。另外,在宗教和日常生活中,还保留了一些阿拉伯语、波斯语的词汇。现在聚居在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康吊村关门,四堡子乡陈家村和石塬乡沈家坪村的撒拉族在与本族人交往交流中,老年人能使用撒拉族语言,而在其他乡镇散居的撒拉族普遍使用汉语、汉字。

撒拉族的来源缺乏直接的文字记载材料,根据本民族的说法,他们的先民大约在元代从中亚撒马尔罕一带迁到现在循化地区,至今已有700年左右的历史。其传说的内容是:中亚撒马尔罕地方,有尕勒莽、阿合莽兄弟二人,在当地群众中威望很高,因此引起国王的嫉恨,便设法陷害他们。尕勒莽和阿合莽为躲避迫害,率领同部落的人,牵着骆驼离开故乡向东迁徙。在他们离开后,又有数十名同情者也随之跟来。但两拨人不是走的一条路:阿合莽兄弟是沿着天山北路进嘉峪关,经甘肃甘州、宁夏到了秦州(天水),然后又往西折回到了今甘肃夏河的甘家滩;另一拨人是经天山南路进入青海后,沿着青海湖东行,在甘家滩与尕勒莽等人相遇,又一起进入循化境内。

以上是有关撒拉族族源的历史传说。此外,《伊斯兰大百科全书》(英文版)卷四,综合中亚的历史资料及东方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指出,撒拉尔原名撒鲁尔,是古代西突厥乌古斯部落(突厥族)的一支,最早游牧在塞浑河、伊犁河流域一带,后来迁入中亚河中地区(今伊朗东北部和巴勒斯坦西部),10世纪与当地突厥人后裔塞尔柱人一起建立了塞尔柱帝国。由于受到塞尔柱人的排斥,在公元1370~1424年之间,一部分人经过撒马尔罕到了今青海循化,成为今天中国的撒拉族祖先。另外还有《多桑蒙古史》、《突厥语大辞典》、《突厥民族的来源及其移动》等著作,也都记述了乌古斯——撒鲁尔的历史迁徙。而《回族源流考》(土耳其文)一书也叙述撒拉族的先民原来居住在中亚撒拉克(今土库曼),后来尕勒莽和阿合莽兄弟二人,带领本氏族共170户离开此地迁到了今天的西宁附近定居下来。

以上情况,说明撒拉族先民是从中亚撒马尔罕一带迁来的说法,基本能肯定下来。撒拉族先民初来中国时,人数不多,且男多女少。他们在与周围藏、回、汉等民族长期的交往相处中,不断吸收了新的成分而繁衍壮大。特别是在撒拉族形成的过程中,由于其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与回族相同,相当一部分回族人融入了撒拉族中。如现在撒拉族中有韩、马、治、何、沈等五大姓,其中马、沈两姓,其祖先原来就是河州地区的回族。

撒拉族主要从事种植业、园艺业和草食畜牧业。通过种植蔬菜等经济作物,增加了撒拉族人民的经济收入,经过经营园艺业,撒拉族人民培育了名扬四海的四堡子蛋皮核桃;撒拉族发挥自身喂站羊、站牛的优良传统,在今天草食牛羊肉需求旺盛的市场前景下,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快捷的致富项目——畜牧养殖业。经过辛勤耕耘,撒拉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撒拉族儿女正以崭新的精神风貌阔步前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

)第二节积石山县的兄弟民族

积石山县境内自古是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方。先后有羌、羯、鲜卑、吐谷浑、吐蕃等古代民族,有的民族长期居住,有的民族过往匆匆,但他们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明。元明以后,境内民族结构逐渐形成了今天保安、东乡、撒拉、回、汉、土等民族杂居的格局。除主体民族保安族汉族109912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7.25%,回族7475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2.14%,土族539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32%,还有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和其他1036人。自治县有以上十种民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多民族自治县。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相互学习,彼此交流,共同发展,形成了各自独具特色和魅力的民族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使中华文化更加璀璨,绽放异彩。

一、回族

回族是积石山县少数民族中人口居于第一位的民族,回族人口有7475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2.14%,经普查,积石山县除安集乡外,其余各乡镇均有回族居住,其中居住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乡镇有别藏、小关、中咀岭、徐扈家、四堡子、吹麻滩、寨子沟、居集、银川。

回族历史上称为“回回”或“回民”,临夏回族自治州是中国回族的重要聚集地之一。

同类推荐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求索攻坚(中)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求索攻坚(中)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不朽的北宋风俗画卷——《清明上河图》

    不朽的北宋风俗画卷——《清明上河图》

    希望本书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也坚信我们的中华民族一定能够早日实现伟大复兴!
  • 你早该这么读日本:3000年来剥得最彻底的日本史

    你早该这么读日本:3000年来剥得最彻底的日本史

    时间跨度数千年,从诸神创世到明治维新前的历史;人物涉及成百上千万,从高天原的神灵到难以定论的神武天皇,从大权在握的女天皇到美艳绝代的宫妃,从奇谋异策的豪杰到权重朝野的将军……各色人等,一个个惟妙惟肖;事件不胜枚举,从诸神创世到神武建国、大化革新、仿效汉唐、源平合战、德川幕府。一幕幕内乱纷争、勇武好斗的惨剧;一桩桩争权夺势、君臣反目的闹剧;一件件家族情仇、父子相残的悲剧……以全景视野扫描日本历史,透析她错综的步伐、曲折的轨迹,更清晰、更完整的了解日本千年历史的传奇与真实。在潇洒流畅的笔锋中启悟智慧,在幽默诙谐的解析中知史明鉴。
  • 宋代文学研究(下册)

    宋代文学研究(下册)

    《宋代文学研究(下册)》全面系统地评述了20世纪宋代文学研究的状况及主要成就。
  • 绵州神游

    绵州神游

    详细描述了四川省绵阳市人文历史状况,为了解绵阳提供详尽资料。
热门推荐
  • 把工作做到位(金牌员工必读书系)

    把工作做到位(金牌员工必读书系)

    在任何企业和组织里,将工作做到位的人,往往是最充实的,最具影响力的,在老板心中最具分量的,也是最容易脱颖而出的!本书全面剖析了一些职场人工作不能做到位的原因、表现,并告诉我们如何成为一个将工作做到位的高效执行者,给每一个力争上进、渴望辉煌的职场人士指出了一条通往成功的阳光大道。
  • 快穿攻略:能屈能伸

    快穿攻略:能屈能伸

    上个厕所都能摔死人,恩兮表示无言以对,从此她就踏上了快穿生涯,接手各种各样的奇葩任务,她无才无德却能屈能伸,最坑爹的是不限男女?·°(???﹏???)°·?男主?女主?男配?女配?路人甲?她一一撸起袖子拼了。
  • 南近府

    南近府

    小说是穿越类型小说,讲述了女主角刘欣因为偶然穿越到了自己的小说当中,因为小说没有写完,所以需要完结小说才能穿越回到现实之中于是在小说中寻找回到现实中的大门……
  • 银河阴影

    银河阴影

    人类--古时候地球身上的“病毒”,最终自我毁灭了母体地球,而后向整个银河系扩散。未知陌生的星系,自我残杀的天性,人类的最终命运-----?。
  • 蹉跎年华

    蹉跎年华

    记忆是斑驳的时光碎片,青春是一抹明媚的忧伤。青春终会远去,但我希望记忆里的你一直都好。曾在青春里肆意挥霍,以为还有时间可以放纵;曾任意地纵容着年少轻狂,以为一切都会重来。恍然如梦,却发现青春早已逝去,再也无法回到过去……
  • 全民枪战之AK传奇

    全民枪战之AK传奇

    全民枪战同名小说。2014年火爆全网的游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螳螂刀

    螳螂刀

    一代妖刀大圣喜猎凡界白绫女仙。女仙临终托孤,大圣将男婴视如己出。于是,以为自己是妖的人族男孩,习得逆天祷告刀术,开启了他的绝世之旅。……许多年后,修仙界流传着这首民谣:一条大道登云宵,和羞小妹生死招。两界僵族千年变,四害九使万世妖。生来就有凌天志,不做英俊做英豪。死前听闻祷告声,最后一眼螳螂刀。书友QQ群:1071060658
  • 都市之万古神尊

    都市之万古神尊

    天道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吾自当一人横破万物,与世间红尘划分,以人魂证道。天地不仁?在本尊面前天地算何物?圣人不仁?那就逐一接灭。这次回返都市,只为以红尘洗礼道心,本尊为万古神尊!注:本书为黑暗文,圣母,道贤麻烦退避,本书实在不适合你们。本书将参与征文,烦请各位能多多支持
  • 四方图

    四方图

    八百年前,中原武林异军突起,为争夺武林霸主,各大派互相残杀。熊熊战火很快烧到了西南边陲。二十年后,巴蜀一带门派之间,同门之间,乃至亲人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山上遍地尸体、山下血流成河,白日刀兵相见、夜里哀鸿遍野。终于,救世英雄横空而出,杨玉手持“四方图”统一了西南武林,建立四方门,世世代代为保西南武林安定为己任。至此,西南边陲安享了三百年的和平盛世。由于四方图杀孽太重,杨玉封印四方图于四方门后山中,并立下门规:后世子孙不可开启。三百年后,武林再度大乱,四方门门主杨戚英年早逝,留下两位少不更事的儿子。杨戚的师傅决定开封四方图。不幸四方图被盗,江湖上又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