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13600000029

第29章 索罗斯教你如何适时获利(2)

常见的错误

1. 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一成熟的理财观念已越来越被广大民众接受,于是传统的存款一族正逐渐把目光转向股票、基金汇、黄金等投资品种,基金由于凭借其专家理财优势而被市场青睐。但部分投资者在购买基金时只投资某一基金公司产品、某一类基金产品,甚至只投资一只基金,从而承担了较大的市场风险。一位已经购买平衡基金的客户长期坚持投资的“三三制”,即每月工资有30%存款,30%保险,30%投资,而投资的主要途径就是购买各种类型的基金,尤其是新基金。这个客户满意地说,虽然每个基金收益不是很高,但每个月下来总体收益相当于给自己多发一份奖金,而且整体风险低。

2. 盲目认为新基金好

有的投资者在挑选基金产品时,盲目追求“第一只”的概念,认为最新的就是最好的。事实上,基金产品的创新有一定风险,这个风险由谁来承担?实际上还是投资者。投资者在选择基金产品时,应主要考虑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成熟程度等因素,而平衡型基金作为国际上非常成熟的产品,是很好的投资选择。中国证券市场没有做空机制,而且上下波动性很强。如果没有避险工具,市场单边下跌时,基金的风险就会相当大,而平衡型基金能有效通过资产的配置达到分散风险、增加收益的目标。

3. 对基金公司的认识不清

目前中国基金市场还没有一个成熟的行业标准,一些基金评级机构目前的评级也基本上停留在基金排名上,并没有涉及对基金经理的评价。大部分投资者对于基金公司及基金经理的评定,只简单停留在对以往业绩的评价上。国外评定一位基金经理一般要看3~5年,10年时间才能产生一位明星基金经理。而中国基金业只有不到10年的历史,基金经理的平均任期只有1年半。因此,投资者在选择基金产品时应综合考虑公司股东背景、治理结构、投资团队的整体实力、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等多项因素。

4. 买基金像炒股票

目前我国股市前景看好,但大批个人投资者“只赚指数不赚钱”,主要是因为个股走势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需要专门的研究才能发现。基金公司作为专业投资理财队伍的优势极其明显,能够作出最优投资决策,让投资者轻松分享经济增长而带来的投资回报。但部分投资者投资基金时低买高卖,像买股票一样进行短线操作,而忽视基金的抗风险性和长期收益能力,这样做是走向一个误区。

5. 基金规模方面的误区

从基金产品上来讲,按照市场的深度与广度,基金品种的特点与所拥有的投资工具,公司的运营管理水平,每只基金应有它自己合理的规模。如果基金公司盲目追求发行规模,最终是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6. 投资目标不明确

投资者不能忘记自己的投资目的。例如,股票型基金通常扮演资本增值的角色,而投资于债券型基金或者准货币市场基金往往是为了获得稳定的收益。你可以不追随成长型热门品种,但一定要清楚你持有组合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投资者需要根据自己的投资目标和投资需求的变化,确定其优先顺序,并据此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投资组合。如果你的组合中某项投资妨碍你实现自己的目标,你就应考虑更换它。

7. 根本没有核心组合

如果你持有许多基金却不清楚当初为何选择它们,就说明你的基金组合中可能缺少核心组合。针对每项投资目标,你应选择3~4只业绩稳定的基金构成核心组合,其资产可以占到你整个组合的70%~80%。国外投资者大多选择大盘平衡型基金作为自己的核心组合。

8. 过多建立核心投资

核心组合外的非核心投资可增加你组合的收益,但同时也会给你的投资带来较大的风险,妨碍你投资目标的实现。因此,投资比例要适当。

9. 投资组合失衡

好的基金组合应是一个均衡的组合,即组合中各类资产的比例应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各项投资的表现各有高低,某些品种表现特别好或特别差,都会使整个组合“失衡”,你需要及时调整。例如,如果你的基金组合是债券型占25%,小盘成长型占10%,大盘平衡型占65%。假如小盘成长型大涨,则可能使你的组合中小盘成长型的比重过高,你就应及时调整自己组合中的资产比例,使之恢复原定状态。

10. 过多持有基金

持有基金数目过多,常常会使投资者眼花缭乱、不知所措。遇到这种情况,你不妨考虑“该基金在你的整个投资组合中充当什么角色”,然后来进行筛选。基金数目过多的话,对分散风险已无太大的意义。

11. 同类基金选择失当

你持有的基金是什么风格?你是否持有过多同类风格的基金?你应将持有的基金按风格分类,并确定各类风格基金的比例。当某类风格基金的数目过多时,应考虑选择留下其中业绩排名较好的,而卖出业绩排名较差的。

12. 成本意识不够高

如果两只基金在风格、业绩等方面都很相似,不妨选择费用较低的那一只。从较长时期看,年度运作费率为0.5%的基金和2%的基金在收益上会有很大差别。

13. 没有一个量化标准

投资者应设定卖出基金的量化标准。例如,当损失超过15%时,或当基金更换经理人时,将其卖出。你需要确定自己的风险承受水平,确定属于你自己的衡量基金表现的标准。当标准确立时,你需要严格按照自己的标准来操作。

14. 不了解持有的基金

基金的种类不同,投资方向不同,其内含的风险和收益也不同。投资股票的基金风险程度高于投资债券的基金,但同时股票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也高于债券基金。同是股票基金,也会因为不同的投资方向而形成不同的风险收益关系,比如,投资于能源、公用事业的基金风险较投资于新兴产业的基金要低得多。另外,基金管理人各自的投资风格也会影响基金的表现。

15. 过高期望回报率

长期来看,各国的投资基金有一相应的平均获利水平,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美国共同基金的平均获利率为10%~12%,在我国台湾,这一平均水平大约为19%。如果期望自己的基金能带来远高于平均值的收益回报,那么您很可能会失望。投资者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基金投资回报不是凭空掉下来的,虽然投资回报相当程度上归功于基金经理的投资操作,但不可否认,它与资本市场的走势息息相关,如果不顾市场行情的变化而坚持不切实际的期望,就会错失正确的进出时机。

16. 过度信任专家理财

任何投资活动都存在风险,收益与风险是对等的。虽然证券投资基金是专家理财,能实现分散非系统性风险,但是投资就会有风险,选择专家理财依然需要认识风险,控制风险。

17. 为抢时机反复进行追高杀跌

有许多在证券市场搏杀过的人,习惯了短线跟风的投机方式,便以同样的操作方式来对待开放式基金,这是完全错误的。基金本质上是一种中长期的投资工具,开放式基金按照净值交易又进一步排除了短线投机的机会,故太过短线的抢时机进出或追涨杀跌不仅不易赚钱,反而会增加手续费,加重损失。

18. 贸然投资

投进者选择基金时除了对基金和市场作综合分析外,还应该比较投资于这个市场的各基金之表现,只有业绩突出且表现稳定的基金才是真正值得投资的基金,所以耐心地多看几份基金报告,多作比较,才能避免投资时的盲从。

错误想法

概括地来说,许多投资者存在着以下一些错误的想法:

1. 基金无风险

有一些投资者认为基金就是一个高收益无风险的投资品种,虽然2006年投资于基金收益率均很高,但是这只是一时的环境。专家认为基金同样也有风险,2004、2005年基金就有不少亏损的。尽管现在是牛市,股市中长线看肯定是上涨的,但阶段性调整也是不可避免的。

2. 越便宜风险越小

有一些基金投资者错误地认为,越便宜的基金风险越小,因而盲目地购买净值低、业绩并不突出的基金。在这种错误心理的误导下,有些投资者对牛市中发行的新基金避而远之,认为牛市发行的基金意味着建仓成本高,跌破面值的风险最大。还有人觉得,股市向好,不妨用炒股票的办法炒基金搏差价。这完全是一种错觉,净值的高低与是否容易上涨没有直接的关系。基金投资是很多只股票的集合,基金经理会随时根据个股股价的合理性、公司经营的竞争力、其所在行业的景气程度和市场变化来调整投资组合,随时可以选择更具潜力的股票替换原有的股票。只要基金投资组合调整得当,净值可以无限上涨。相反,如果组合选择有问题,净值再低仍然存在继续下跌的可能。所以,不要有贪便宜的心理,而要看到事物的实质。

3. 赌一把,短期致富

有一些基金投资者把基金当作股票来“炒”,在净值下跌的时候申购,在净值上涨的时候赎回,频繁地买卖基金。部分投资者由于没有踏准节拍,不仅没有分享到基金的收益,甚至还可能亏了不少。

对此专业理财人士提醒,不能用赌博的心态来“炒”基金。虽然基金发行火爆,买基金的市民越来越多,但很多投资者并没有享受到股市红火的“盛宴”,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基金投资者还保留着以前炒股票的传统思路,把基金当作股票来“炒”,频繁地买卖基金,这样进行短线操作,实际获利的并不多。

有一些投资者,尤其是刚刚进入基金市场的投资人,以过去一年买基金迅速赚钱的事实,预期未来短期内获得多少收益,幻想短期内迅速发财。其实心态好,才能直面基金风险,才能投资股票型基金,别总想着一夜暴富,暴涨之后往往暴跌,只有慢慢涨才能涨得更好,才能有更好的收益。大千世界,物欲横流,只要耐心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总会有收获的。所以短期想要发财的心理还是收敛的好。

4. 保本基金可以完全保本

有一些投资者以为保本基金可以完全保本。保本基金通常是以保本和增值为目标,主要投资于风险很低、高分红和回报的证券,以保证投资者到期能得到本金加收益的基金,一般能获得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息的回报,是一种储蓄替代产品。但多数保本基金的定义是“投资者在发行期内购买,持有3年期满后,可以获得100%的本金安全保证”。也就是说,3年之内投资者如果需要用钱,照样要承担基金涨跌的风险和赎回手续费。

其实保本基金之所以叫保本,是指保本基金可以控制本金损失的风险。基金持有人持有到期,如果可赎回金额高于或等于其投资金额,基金管理人将按赎回金额支付给投资者。如果可赎回金额低于其投资金额,基金管理人将按投资金额扣除已分红金额支付给投资者,并由担保人提供担保。

错误的做法

在具体操作上,有的基金投资者会犯以下的错误:

1. 盲目投资

有一些投资人并不知道自己的风险承受力,对基金品种的风险系数也不加以分析,稀里糊涂就投资于基金。其实,风险承受力和风险态度是很容易明了的。我们常说量力而行,实际就是一个风险承受力的问题。至于风险态度,投资者很容易理解资产安全性、兑现便利性和收益性的关系。选择资产安全,就意味着放弃部分收益,所以要了解到风险的比例系数,才能更好地获得收益,而不是不顾及风险的大小和比例的调配,稀里糊涂地进行投资。

还有一些投资者容易跟风。其实市场热捧的基金,往往有较多的广告宣传效应渗透其中。其管理和运作能力到底如何,仍然是个未知数,只能从今后的实际投资运作中得到进一步的验证。对于带有极强预测成分的基金,投资者应当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最后的投资判断,而不应盲目跟风。不要别人都说哪只基金好,你自己就不闻不问了,直接买了那只基金,而不真正考察它的质量和自身的情况。作为投资者如果不想自己的投资资金缩水,最好先对基金了解清楚再行动。

李先生和爱人都在内地一个小城市的高校工作,家庭收入每月三千元左右,有一个孩子在北京上学。李先生平时对股市关注比较多,但是对基金却知之甚少。2003年股市曾经红火一阵,它直接带动了2004年开放式基金的热销。李先生忽视了自己对基金根本不了解,而忍不住尝试着认购了一批新发的开放式基金,如嘉实服务、盛利精选、德盛小盘等。结果不到一年,这些基金的净值分别缩水百分之十五左右,李先生投入的十来万元一年就损失一两万,心情沉重。

痛定思痛,李先生开始不断地研究基金与股市的关系,研究它的投资策略。逐渐弄清楚了什么是基金、基金的起源和发展、基金的分类和特征、基金的投资方式、基金的投资过程等专业知识。从2005年初开始,也就是此轮牛市行情尚未开始的阶段,就根据自己掌握的一些知识,逐步将手中持有的基金进行了调整,有目的地做了一些组合,申购了广发聚富、景顺内需、嘉实增长、长信银利、博时主题等。在对基金有了更多了解之后,李先生购买基金就没有那么盲目,而是选择了几个有发展潜力的基金,长期操作,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收益。

2. 以过往业绩作定论

有一些投资者,尤其是新进投资者,基于过去的基金业绩,预期未来的收益。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业绩,其实股票和债券波动大,我们应该全方位考量,而不应只盯着它的过往业绩,更应该根据各种信息分析它的发展前途。

3. 害怕高净值

有一些投资者容易患上净值恐高症,认为基金的净值很高,已经没有上升空间了,不值得买。真的是净值越高,风险越大吗?其实将基金份额净值的高低作为投资的依据是基金投资的误区。

在相同情况下,基金份额净值高是基金业绩优异以及基金经理管理能力较强的表现。基金上涨空间取决于股票市场的总体表现和基金公司的管理能力,与基金份额净值的高低没有关系,也不存在净值的上限和上涨空间的问题。基金公司是一个投资公司,投资的越好,总资产越多,净值也就越高,投资者的收益也越大。总资产没有顶,净值也是没有顶的,所以我们不能把对股票的理解加在基金上。

美国富达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麦哲伦基金成立于1963年,已经运作了大约44年,2005年4月底净值曾达到114.96美元,约合人民币800多元。

同类推荐
  • 中国家族企业发展研究

    中国家族企业发展研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家族企业在中国大地上所展现的顽强生命力与不可思议的适应性以及正在蓬勃发展的现实,从根本上来说,主要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撑、得益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动力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基于此,本书在全面评析家族企业存在的必然性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为视角,对事关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治理结构、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职业化管理、代际传承、企业文化建设以及企业制度创新等热点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同时在研究中还注意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结合、历史与现实结合、比较与借鉴结合,力求为中国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对策建议。
  • 中欧大讲坛·经管卷

    中欧大讲坛·经管卷

    《中欧大讲坛(经管卷)》是“中欧大讲坛”之经管卷,根据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演讲论坛的内容整理而成。《中欧大讲坛(经管卷)》中,联想总裁柳传志、尚德董事长施正荣、中海油董事长傅成玉、管理学教授迈克尔·尤西姆、管理学大师亨利·明茨伯格等企业界领袖人物以及管理学界权威,为读者还原最真实的经典管理案例,展现最优秀的管理思想,启发读者何以管理能够赢得未来。
  • 马斯洛论管理

    马斯洛论管理

    亚伯拉罕?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祖师,他再造了心理学,在心理学的第三思潮中力图把全部的性回归到科学中去。他最著名的理论: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峰值体验等,已为大家耳熟能详,成为现代心理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书是马斯洛挑战美国60年代的管理大师之作。当时的管理大师,如杜拉克、麦格莱高等都注意力集中于工业化的工作场地,而很少有人关注人的因素。马斯洛最早认识到这个问题,他说:“工业领域也许能够当作心理动力学研究、高级人类发展研究和人类思想生态学研究的新实验室。”本书中马斯洛阐述了他的著名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以及他对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心理学思考。
  • 协同创新:浙江国有企业发展之路

    协同创新:浙江国有企业发展之路

    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国有企业在资源禀赋缺乏的情况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不同产业及领域发展迅猛,全省国有经济总资产、净资产、所有者权益、利润总额及净利润均居全国前列。全面总结和提炼浙江国有企业近30年来的发展经验,深刻把握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本书从创新的视角展开分析,理论结合实际,研究结论不仅对进一步推动浙江国有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也对国内其他省份国有企业的发展有着借鉴作用。
  • 开店盈利300问

    开店盈利300问

    开店之前,首先必须确定并做好心理上的准备。第一,在心理上要做好迎接改变的准备。要时刻提醒自己:我的店马上要开张了。这是属于我自己的事业。第二,心理上要对风险有一定的认识。做生意的出发点是为了赚钱,但却是有风险的。风险并不可怕,只要心态保持冷静,做事有依据,未雨绸缪,就可以将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第三,要有积极的态度。有一句格言说:“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决定了人生的高度。”态度是一种重要的影响力量。
热门推荐
  • 逆伐人世间

    逆伐人世间

    手持黑刀行世间,俏丽佳人念欲穿,世人皆说天有情,我欲屠情戮青天。毫不起眼的小村中,一座世代供奉的卫像突然消失。隔世的传承,黑刀的诅咒,一切又将重演吗?不,一定不会。或许是这样的……
  • 重生之残疾世子丑颜妃

    重生之残疾世子丑颜妃

    他,天之骄子,因一场阴谋,致不良与行,失去光芒,陷入无尽的黑暗中,自囚于府,终年不出。一场赐婚圣旨,让平静如水的生活再起波澜,表面柔弱,内心坚强,又藏着天大的秘密的她一步迈进黑暗中,却似一道温暖的阳光,照进他的心中,成为他心口的那颗朱砂痣。盲眼如何?不良与行如何?丑颜又如何?他不在乎,她亦不在乎。书房中,“爷,她们都说妾身丑陋不堪,配不上爷!”“无碍,本世子眼瞎!”寝室内,“娘子,他们都说本世子残疾,配不上你!”“无妨,妾身无盐!”丑与美,残疾与健全,在世子与世子妃的心中,无差别。
  • 曾经也走过

    曾经也走过

    这是一个年轻人短暂的人生经历,在当事人即将离开人世前的回忆当中,他曾经收获的和失去的,都觉得自己能够留下的无法与之比拟。为此,他献出了自己所能付出的全部。
  • 微生物的旅程

    微生物的旅程

    风吹、云起、雨落,自然的声音。天时、地利、人和的节奏。
  • 我爸爸吗

    我爸爸吗

    一个整天喝酒骂我的爸爸……一个黑暗的家庭
  • 享受黑暗的洗礼吧

    享受黑暗的洗礼吧

    唯有黑暗才能淹没光明啊,贼哈哈哈哈。PS(引用了一些海贼王的体系,异世界的不知道算不算海贼王)PS(自娱自乐作品(*^▽^*))
  • 异世修仙之契约个狼王

    异世修仙之契约个狼王

    她是来自异世的一抹游魂,身怀空间秘法,苦修灵力却不能契约灵兽,备受嘲笑,直到遇到了他……他是身负血海深仇的兽界王者,狼狈不堪之际他遇到了她,成了她命中注定的唯一兽宠……绝望中的出手相救,他从此惦记上了她……他帮她脱胎换骨,她与他生死与共。“狗儿乖~”,少女唇角微勾,满脸戏谑。“哦?狗儿?~看来娘子尚未睡醒啊~”某狼眼底幽光一闪。第二日,少女揉着腰肢欲哭无泪。侍女来报:方圆百里竟安静的出奇,连狗叫声也没有了。少女嘴角狠狠抽了抽:“……”
  • 亦是晚阳暖余生

    亦是晚阳暖余生

    一个人,一只妖。当年她救了他一命,日后他却挖坑让她跳。最终她还是跳进了他的碗里。她被逼到墙角,“你别过来,说好了,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唔...”他堵住她接下去的话语,“嗯!我只对你动口,不动手!”
  • 都市之皇冠制造机

    都市之皇冠制造机

    出生在31世纪木星基地上的孤儿,在一次实验爆炸之后,竟然重生到了1000年前的地球……隐形战机?小孩子的玩具。核动力航母?航母不能飞,还说是战舰,没脸没皮也不能这样啊!
  • 穿越之绝色古男

    穿越之绝色古男

    魔教妖孽男、异常可爱的青儿、生有一身媚骨的小倌、护花使者皇帝、闷骚冷面宰相、前世迷茫,异空危情,各种少男横空出世!一个时空里曾有另一个穿越者?各种搞笑!一次次的背叛?是否又能承受得住?"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