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32500000004

第4章 初入社会

1911年秋,梁漱溟于顺天中学毕业。同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装起义成功,全国人心振奋。梁漱溟受革命形势的鼓舞,虽有机会去读书,但他不愿升学了。于是与甄元熙等人参加了中国同盟会在北方的革命组织--京、津、保支部,并任该支部创办的《民国报》编辑及外勤记者。

《民国报》报社初设在天津,后移至北京。社长是甄元熙,主要编辑为孙俊明(炳文),梁漱溟常为报社写点短评之类。京津同盟会还有一家报社叫《民意报》,主持人是赵铁桥。梁漱溟任外勤记者时,长驻北京,因为采访新闻,故常出人民国初年的临时参议院、国会及各党派之间。

梁漱溟后来回忆:

我赶巧看着要袁世凯南下就职这一幕。当时南方派六位特使欢迎他南下。这六位特使是蔡元培、宋教仁、汪精卫、魏宸组、钮永建、王正廷等。袁世凯表面上拿话敷衍着这几位特使,暗中却耍手腕,来个北京兵变,包围使者住处。旧历正月十二(2月29日)晚上,我陪母亲在广和楼看戏,忽然有人宣布外面兵变,不能让大家回家,当时士兵是朝天开枪,抢铺子。

六位特使回南京。只好定都北京。当时有临时参议会,在南京成立的,议员各省独立的都有,各省都督派的代表,一省三个人。要宣誓就职。议长是林森。我在楼上看得见。袁世凯手捧宣誓词,说话河南口音。读完宣誓词,就算宣誓了。林森领下来,经过穿堂门,到广场照相……

袁世凯刚刚从我右边过来,跟我差不多高,腿短,上身很宽大,穿一套旧军装,没刮脸,也不算留胡子。我心想,这人是坏东西!不管临时、正式,终究是大典,不刮脸,穿旧衣服,不尊重,我心想是坏东西。他根本看不上这个典礼,眼里没有这些事。

记者工作之余,梁漱溟还根据张继译著的《社会主义神髓》一书,写了一本《社会主义粹言》的小册子,印了几十份送友人。

《社会主义神髓》一书,是日本人幸德秋水所著,梁漱溟认为:“此书当时已嫌陈旧,内容亦无深刻理论。……不过其中有些反对财产私有的话,却印入我心,我即不断地来思索这个问题。……拔本塞源,只有废除财产私有制度,以生产手段归公,生活问题由社会共同解决,而免去人与人之间之生存竞争。--这就是社会主义”;“我当时对于社会主义所知甚少,却十分热心,其所以热心,便是认定财产私有为社会一切痛苦与罪恶之源,而不可忍地反对它。理由如上所说亦无深奥,却全是经自己思考而得。”梁漱溟后来又说:“那时思想,仅属人生问题一面之一种理想,还没有扣合到中国问题上。换言之,那时只有见于人类生活需要社会主义,还没有见出社会主义在中国问题上,有其特殊需要。”

1913年春,中国同盟会改组中国国民党成立,《民国报》改为国民党本部机关报,由汤漪负责,随着编辑人员的更换,梁漱溟也与一些朋友离开了报社。

一年多的社会工作经历,让梁漱溟感慨颇深,认为:新闻记者似乎是社会上一项职业了,但其任务在指导社会,实亦非一个初入社会之青年学生所可胜任。“在做新闻记者时期,所有民元临时参议院,民二国会的两院,几乎无日不出入其间。此外,同盟会本部和改组后的国民党本部、国务院等处,我亦常去。当时议会内党派的离合,国务院的改组,袁世凯的许多操纵运用,皆映于吾目而了了于吾心。许多政治上人物,他不熟悉我,我却熟悉他。这些知识和经验,有助于我对中国问题之认识者不少”;“做新闻记者生活的一年余,连参与革命工作算起来,亦不满两周年。在此期间内,读书少而活动多,书本上的知识未见长进,而以与社会接触频繁之故,渐晓得事实不尽如理想。对于‘革命’、‘政治’、‘伟大人物’……皆有‘不过如此’之感。有些下流行径、鄙俗心理以及尖刻、狠毒、凶暴之事,以前在家庭在学校所遇不到的,此时却看见了,颇引起我对于人生感到厌倦和憎恶。”

梁漱溟后来在《谈我的思想问题》一文中说:“在我参加1911年革命的同时即有出世思想萌芽。”他在《择业》一文里也说:“就我来说,从前个性要求或个人意志甚强,最易看出的中学毕业后又不肯升学;革命之后又想出家。”

他的父亲也不主张他去搞革命,并明确地告诉他:“立宪足以救国,何必革命,倘大势所在,必不可挽,则畴不望国家从此得一转机,然吾家累世仕清,仅身以俟天命可已,不可从其后也。”应该说,父亲的话对于对革命本来就有疑问的梁漱溟产生了影响,他的革命意志开始动摇。

在革命激情逐渐消沉的时期,社会上的贫富差异、恃强凌弱现象,也让梁漱溟心中愤愤不平。在其《卅后文录》的“槐坛”讲演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在北京街上闲走,看见一个拉人力车的,是一个白发老头,勉强往前拉,跑也跑不动。而坐车的人,却催他快走。他一忙就跌倒了;白胡子上摔出血来,而我的眼里也掉下泪来了!又一次我在北京东四牌楼马路上往南走,看见对面两个警察用绳缚着一个瘦弱无力面目黝黑的中年男子,两边夹着他走。--看他那样子大约是一个无能的小偷。我瞪着两眼,几乎要发疯。这明明是社会逼成他这个样子,他不敢做别的大犯法的事,只偷偷摸摸救救肚饥,而你们如狼似虎地逮捕他,威吓他,治他的罪。这社会好残忍呀!

而在其个人生活方面,梁漱溟十七八岁时就曾有过出家的想法。当时梁的妹妹有一同学叫陈英年,人品极好,妹妹多次与梁母说,要哥哥与陈订婚,母亲愿意。其时梁母已病重,自知时日不多,乃拉住梁漱溟的手说:“你妹妹的同学陈英年很好,可以订婚。”梁说:“我一辈子不结婚,很早有出家的思想。”梁母说:“你胡说!”梁父在一旁劝道:“这孩子他倒是有向上的意志,也许是怪癖,你不要勉强。”

1913年春,梁漱溟在护送他二妹谨铭到西安任教途中,他开始戒荤吃素,想出家当和尚,后念及家父尚在,不忍心绝然而去,但从此终生吃素,不食任何鱼、虾、猪肉之类,而每餐食量甚少,修身养性,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为其座右铭。

由于对当时残忍、黑暗的社会现象日趋不满,梁漱溟于1911年冬及1912年冬,两度要去自杀,以求解脱自己的苦闷和愤恨。

第一次想自杀,是准备去广西赴考留学。当时有两位旅京的广西老乡要去广西任法官,“我父亲托他们照料我回广西考试送出洋留学。由京浦路南下,到浦口,过天津时,这两位要做法官的先生,晚上出去逛窑子,我就很腻味。在天津如此,到下关住在大饭店,有许多娼妓出出入入,我很腻味,心里情绪很不好,同行者给我的印象不好,产生自杀念头。这是头一次,留了个字,自己走了。走到哪里?我有同学杨权,号通辅,我到无锡找他,想嘱咐他照料身后事,写信往北京家里。这位杨同学发现我不是常态,他就很关心我,陪送我离开无锡回北京”。

第二次想自杀,即是梁漱溟护送二妹回北京的路上。

其实,在去西安的路上,沿途风景很好,梁漱溟的心情也不错。当时铁路未修到潼关,修到一个叫观音堂的小站,从观音堂只能雇骡车,走潼关,再奔西安。有一天夜宿某一县客店时,梁要的上房,出店散步时,碰见一位法国神父,已来中国多年,中国话说得很流畅。他问梁:“你是头一次来吧?”“是。”“我看你就是头一次来。你所要住的上房不好,我就不住。我住窑洞,窑洞好,冬暖夏凉,我看你是初来的。”梁才明白,法国神父是老经验家。客店主人问梁:“吃什么?”“我喜欢吃面条。”“有。”面条端上来很粗,又没有酱油和醋,只有盐水拌面。“盐水拌面,是否给点油?”他说可用点灯的油,梁说不用的好。梁体验到这里人民生活的贫苦和法国神父的经验与适应能力。

梁漱溟的二妹教课很好,但学生岁数大,不大尊重她,教了三个月,二妹执意要回北京,又由梁漱溟护送。火车到郑州,梁氏兄妹在旅馆休息转车,“又看见乡下女孩子,穿着红的绿的衣服,脸上抹粉、打扮。撞进来到我住的房间,我推她出去,她看我陪我妹妹在坐着就出去了。这件事引起我对这现象的怨恶,不单是怨恶女孩子,而且是怨恨人生。对女孩子倒是同情、可怜,这些都曾让我产生自杀的念头”。

同类推荐
  • 麦哲伦(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麦哲伦(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麦哲伦出身于贵族家庭,1505年参加葡萄牙海军去印度作战。虽然葡萄牙在非洲东海岸及印度西海岸作战胜利,从而打破了印度洋上的穆斯林势力,也从阿拉伯人手中夺取了海上贸易控制点,但没能控制马六甲,其成就还欠完美。为此,1511年参加攻占马六甲之役。东方的财富经过马六甲流入西方世界的港埠,葡萄牙因控制了马六甲海峡,掌握了通往马来西亚海域与港口的钥匙。但还需要向香料群岛、产生财富的摩鹿加群岛探险。因此于1511年12月作一次侦察航行,到达班达岛后,带了一批香料于1512年回里斯本,次年随军攻打摩洛哥要塞阿萨莫尔,因受伤成终身跛脚。1514年回国后两次上奏国王要求晋级和增加年金,均被拒绝。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22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22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爱因斯坦富兰克林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爱因斯坦富兰克林

    本书侧重讲述爱因斯坦和富兰克林两位科学家青少年时代的家世及对其一生产生影响的人和事,有童趣,有苦难。希望这些影响人类文明史的科学家对科学孜孜以求的精神对成长中的青少年有所裨益。
  • 永乐大帝朱棣(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永乐大帝朱棣(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朱棣善于韬光养晦,卧薪尝胆,在就藩北平的十九年中,他借镇边扫北之机,在为国立功的同时,私蓄日后能为自己夺取皇位拼死效力的文臣武将。为了网罗人才,他不惜放下架子,以朋友之情礼遇,甚至割爱将镇藩之宝东珠送人。对于铁铉、方孝孺、景清几位闻名天下的大儒,朱棣真正做到了礼贤下士,尽管遭到过他们的拒绝和奚落,他照样表现出了相当的耐心和真诚,他要让天下的读书士子看到自己的求贤若渴之心。在这方面,他是成功的,否则在他篡位之后,就不会有上百位的前朝骨鲠之臣自愿为其所用,包括分外傲慢的大才子解缙。
  • 诸葛亮:智圣人生

    诸葛亮:智圣人生

    诸葛亮,字孔明,时称卧龙先生,三国琅邪(今山东胶南县琅邪台西北)人。他生长在汉末乱世,怀佐王之才,抱济世之志,隐世遁名,躬耕于南阳,同时交结四方名士,谈论政治,钻研学问,静观天下风云变幻,自比于管仲、乐毅,有澄清宇内、光复汉室的远大志向。及出山之后,又兼采管申之术,科教严明,德威并举;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纵横捭阖,辅佐刘备建立蜀汉,并联吴抗曹,致力于统一事业。尽管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但他那宏伟远大的抱负,坚忍不拔的毅力,忠贞不渝的赤诚,超凡绝伦的才智,卓尔不群的人格,达到了儒道法的和谐统一,构成了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才德兼备的完人形象。羽扇纶巾的孔明……
热门推荐
  • 明清风云人物大观

    明清风云人物大观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些风云人物的身上凝聚了人类的智慧和许多优良的品德,他们的奋斗历程和人生经验给了后人无穷的力量和有益的启示。历史是一面镜子,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司马迁著史,是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翻开历史,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上演了一幕幕王朝兴衰的悲喜剧。
  • 石鼓文诠释

    石鼓文诠释

    在石鼓身上,记载着鲜为人知的秦人发展壮大的历史,以及中华文明的发展史。它填补了历史的空白。首先,石鼓文字是“金文之嗣”,是“小篆之祖”,是秦统一文字依据的母体。它承载着中国汉字发展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是不可逾越的。
  • 三爷开恩哪

    三爷开恩哪

    哈勒玛凶恶的名声京里传得沸沸扬扬,还谣传他坏得打死了自己的福晋……哼!他可不在意旁人的说嘴,但却深怕宝龄听了不知会怎么看他。她这丫头,每回看见他就吓得发抖,很怕他会吃了她的模样,偏偏只要一得机会,他就想唬唬她,逗弄她,这下她吓得逃得更快了。
  • 温文尔雅似他

    温文尔雅似他

    “简小姐,不知可否借简小姐的余生说话”简琬笑了这是她的顾医生,名字叫顾君书跟他的名字一样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桃运兵王

    桃运兵王

    “泡妞有道,非礼有招,点你哑穴,任我逍遥!”医武双全的李无锋讨了个冰山女总裁当老婆,他是古武高手,一手九宫八卦针让敌人闻风丧胆;得知未来老婆被绑,一怒之下单枪匹马灭腾蛇,从而换来美女倾心,且看李无锋如何征服冰山总裁,尽显英雄本色!
  • 斗罗之血影修罗

    斗罗之血影修罗

    一切笼罩在黑暗中的谜团终将逝去,未知的因果也会一一了断,当梦醒来的那一刻,或许会有人发现,你我的故事远不止于此。 武魂殿,大斗魂场,十大宗门,天斗、星罗………一样的背景框架,不一样的故事风格,让我们再一次领略武魂的风采吧!本故事纯属虚构,情节臆想,切勿当真!
  • 我的总裁大人是个醋坛子

    我的总裁大人是个醋坛子

    她不小心撞上了他,他就一直整弄她,她讨厌他讨厌得要死,可是在他心情低落时,她也会跟着心情不好,想办法逗他开心。他恨他恨的要命,可是他却在她受伤时,担心的要死。他们俩到底能不能有情人终成眷属呢?
  • 文娱大偶像

    文娱大偶像

    因为一个未知的原因,北漂族闫桦来到了一个平行世界。在这个世界,文娱圈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前世的经典消失的一干二净,被一些闫桦连听都没有听过的作品所取代。不但世界变了,就连人也发生了变化。由一个三十九岁的邋遢大叔变成了一个二十二岁的天才少年。一切从新开始,怀揣着对娱乐圈的向往,对成名的期望,看闫桦如何利用前世的文娱知识,在这个世界成就梦想。
  • 欢喜小地主

    欢喜小地主

    重生卑微庶女,马上要代人出嫁。好吧,总算是到一个大地主家,七岁新娘和八岁新郎天天无忧无虑快快乐乐,日子也不错。谁知老天爷偏偏不让她这么好过,债主忽然从天降,土地没了,铺子没了,家宅也开始拥挤不堪、吵闹不休……看看七岁小新娘,怎样寻找振兴契机,巧妙经营,做个欢喜小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