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61200000061

第61章 附录:中国古代大学溯源(3)

北宋初年,以讲论经籍为主的私人书院日渐增多。宋代最著名的有四大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府(睢阳)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此外还有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福建的紫阳书院、浙江的象山书院等。到仁宗末年,北宋前期较有影响的书院全部消失。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朝廷直接向州学派出教授,以削弱书院和县学;七年将有教授的州中书院并入州学。

南宋初年,随着理学的发展,张栻、朱熹、吕祖谦、陆九渊等学者开始陆续修复书院,并成为学派活动基地及讲学的场所。理宗(公元1224~1264年)即位后,将理学定为正统学说,书院教育成为朱熹等理学大师的遗产被官府继承。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起,正式通过科举考试或从太学毕业的官员才能成为每个州的书院山长,朝廷借此控制书院。

书院大多是自筹经费,建造校舍。教学采取自学、共同讲习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以自学为主。它的特点就是为了教育、培养人的学问和德性,而不是为了应试获取功名。

元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世祖忽必烈首次下令广设书院。民间有自愿出钱出粮赞助建学的,也立为书院。后多次颁布法令保护书院和庙学,并将书院等视为官学,书院山长也定为学官,是书院官学化的开始。元代将书院和理学推广到北方地区,缩短了南北文化的差距。并创建书院296所,加上修复唐宋旧院,总数达到408所,遍及各路、州、府。但受官方控制甚严,没有书院争鸣辩论的讲学特色。

明初时,宋、元留存的书院多被改建为地方学校和社学。成化、弘治年间以后,书院逐渐兴复。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明世宗以书院倡邪学下令毁天下私创书院;十七年,以书院耗费财物、影响官学教育再次禁毁书院。到嘉靖末年,内阁首辅徐阶提倡书院讲学,书院得以恢复。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张居正掌权,在统一思想的名义下,下令禁毁全国书院。张居正去世后,书院又开始盛行。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魏忠贤下令拆毁天下书院,造成“东林书院事件”。崇祯帝即位后,书院陆续恢复。期间书院总数接近2000所,包括新创建的1699所,出现了陈献章、王守仁(阳明)等学派。

明朝的书院分为两类:一种重授课、考试的考课式书院,为习举业而设,同于官学;另一种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各学派在此互相讲会、问难、论辩的讲会式书院,有1200多所。后者自由讲学,抨击时弊,成为思想舆论和政治活动场所,多为统治者所禁毁。其中最著名的是江苏无锡东林书院。明朝统治阶级曾先后4次毁禁之,然而书院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多次毁而不绝。在严酷的政治压迫下,书院师生宁死不屈。东林书院的对联写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清代书院达2000余所,但统治者抑制私人书院发展,官学化达到了极点,大部分书院与官学无异。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明令禁止私创书院。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各省城设置书院,后各府、州、县相继创建书院。乾隆年间官立书院剧增,绝大多数书院成为以考课为中心的科举预备学校。

清代书院分为三类:其一为义理与经世之学;其二以考科举为主,主要学习八股文制艺;其三以朴学精神倡导学术研究。

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诏令各省书院改为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书院改为中学堂,各州县书院改为小学堂。至此书院退出了历史舞台

5、公元1127年:陈东事件

宋高宗

相国李纲

陈东(公元1086~1127年),字少阳,今江苏丹阳人。“早有俊声,倜傥负气”。宋徽宗崇宁二年(公元1003年)始,先后入丹阳县学、润州儒学堂读书。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以贡入太学。

政和年间,朝廷大作雅乐,曾命太学生学习弹奏,择日试于廷殿,并迁官给赏。陈东力辞,曰:“岂有此事,万一有之,吾可以侥幸进身耶?”陈东刚直无私,不戚戚于贫贱,令众学子大为惊叹。

北宋末年,朝廷宰执蔡京、王黼、朱勔及宦官李彦、童贯、梁师成等植党营私,柄权祸国,妄起边衅。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十二月,金军攻宋,蔡京等坚主和议,激起中原百姓的强烈反抗。廿三日,钦宗即位。4天后,陈东率在学诸生数百人,奔登闻检院向钦宗上书,首论蔡京、王黼等误国奸状,曰:“蔡京坏乱于前,梁师成阴政于内,李彦结怨于西北,朱勔结怨于东南,王黼、童贯又从而结怨于金敌,遂使天下之势危如丝发。此六贼者,异名而同罪,伏愿陛下乾刚决断,擒此六贼,肆诸市朝,传首四方,以谢天下!”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正月初,金军围汴京(今河南开封),太上皇徽宗以赴亳州(今属安徽)太清宫烧香为名,连夜逃出汴京,蔡京、童贯等亦随徽宗出逃。初六,陈东再次上书,请追回并诛杀六贼,以正刑典。三十日,陈东又上书,以为朱勔等人罪大谪轻,曰蔡京、童贯等六贼“盘根错节,牢不可解”,理当严惩,以平民愤。钦宗为不违天下公议,分别将蔡京、王黼等六贼及蔡京子攸、翛赐死、诛杀。

二月初一夜,京畿宣抚司都统制姚平仲擅袭金营失利,钦宗移罪罢李纲相。陈东闻讯,于二月初五率太学生数百人伏阙宣德门,为李纲请命,谴责投隆派李伯彦等人的卖国行径。书曰:“在廷之臣,奋勇不顾以身任天下之重者,李纲是也。……臣等闻纲此日用兵偶然小有不利,邦彦等遂得乘间投隙归罪于纲,然一胜一负兵家常事,岂可以此倾动任事大臣?”当时,汴京军民十余万人不约而期,喧呼震动,人们愤怒至极,打破登闻鼓,又杀宦官数人。钦宗见状,遂命复李纲职务。

事后,朝廷欲治罪于陈东,但遭到正直之臣的反对。四月,赐陈东迪功郎同进士出身,补太学正录。然陈东却不为所动,愤然作《辞诰命书》,踏上了归乡之路。

是年闰十一月,金军攻陷汴京。翌年四月,徽、钦二帝为金北掳,北宋亡。五月初,康王赵构即位,是为高宗。

南宋初,高宗闻陈东之诚直敢谏声名,诏其赴南京(河南商丘南)。八月十四日,陈东应召至。适逢李纲又被罢,陈东怒不可遏,以为李纲为社稷之臣,而进退任事大臣,事关宋室中兴大计,于是月十七日、十九日、廿五日连上三书,力谏李纲不可罢,黄潜善、汪伯彦不可用,并请求高宗御驾亲征,迎还二帝;治诸将不进兵之罪,以鼓舞士气;再请高宗车驾还归汴京,勿幸金陵。疏章言辞直切。而高宗听信奸佞之言,对陈东上书置之不理。由于上书直指黄、汪等人,群屑处心积虑欲置陈东于死地。

时布衣欧阳澈伏阙上书。黄、汪等见时机已到,以言语激怒高宗,声称若不赶快诛杀陈东,恐又有骚动情事。高宗听罢,将此事交于黄潜善,并命核罪照办。

就在陈东最后一次上书后当日,开封府尹以议事为名召陈东。陈东知自己固以言忤朝中权贵,此行必无生还之望,乃索纸墨修家书,处理后事从容镇定,言笑自若。拘前,陈东与官吏谓:“我陈东也!畏死即不敢言,既敢上书,又怎肯逃避一死?”遂惨遭杀害,时年42岁。

陈东死后,由生前好友李猷出资赎尸,丹阳同乡胡中行护柩以还,葬于丹阳城东郊。

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宋高宗追赠陈东为朝奉郎、秘阁修撰,赐钱500缗、祭墓田40顷。

6、公元1594年:东林书院

东林书院

顾宪成

位于江苏无锡城东的东林书院,原本是宋儒杨时创立的。杨时是宋代大儒程灏、程颐两兄弟的门徒,是“二程学说”的正宗嫡传。后来的另一位宋代大儒朱熹,则是杨时的弟子。

明朝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吏部文选司郎中顾宪成(1551~1612年)受到朝中奸臣、权阉的排挤,被削去官籍,返回故乡无锡。他和弟弟顾允成一道,倡议修复了东林书院。顾宪成十分明确地宣布他是讲程朱理学的,也就是说,他是继承杨时衣钵的。

重新营建东林书院,常州知府欧阳东风和无锡知县林宰帮了很大的忙。落成之后,顾宪成与志同道合的高攀龙、钱一本、薛敷教、史孟麟、于孔兼及其弟顾允成等人讲学其中。来听讲求学的人称顾宪成为泾阳先生,后来也有人称他为东林先生。

当时,不少怀抱道义而不被当政者所接纳的士大夫退归林野,东林书院的重建使他们找到了知音,因此都争相前来,使得“学舍至不能容”。顾宪成常说:“当京官不忠心事主,当地方官不志在民生,隐求乡里不讲正义,不配称为君子。”“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的办学宗旨。)他的这些观点博得同志者的响应。

讲学之余,他们聚在一起,“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用委婉的语言议论朝政,褒贬品评执政的大臣,用“君子”和“小人”去区别政治上的正邪两派。这样一来,朝中的一些官员,如孙丕扬、邹元标、赵南星等人,也与东林书院遥相应和、互通声气。在朝在野的各种政治代表人物、“三吴士绅”、东南城市势力、某些地方实力派等,一时都聚集在东林书院周围。他们怀着忧国忧民的意识,意在有所作为,就形成了一股不容忽视的政治势力,这种政治性讲学活动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他们号称“清流”,影响着天下的舆论。与他们唱反调的那一派,便别有用心地称他们为“东林党”——在古代,党是一个贬义词,就像前面提到的东汉“党锢之祸”一样。

当时,明神宗长时间不上朝理政,久居深宫,过着“每夕必饮,每饮必醉,每醉必怒”的生活;身边的侍者办事稍不称意“辄毙杖下”。且又极其贪婪,恨不得把天下财货都搜刮进宫中供其挥霍。他把大批太监派作“矿使”、“税监”,前往各地横征暴敛,阉党擅权,倒行逆施,搞得民怨沸腾。他把朝廷官员的任免都丢在一边,使在职的官吏无法得到升迁,空缺的职位难以及时补充。最糟糕的时候,六部的尚书只有1位,都御史10年不补。为了增置不足的内阁大臣,首辅大臣竟然上了一百多道奏章请求。这样一来,就助长了朝野上下的派别纷争愈演愈烈。同时政治日益腐化,社会矛盾激化。

与东林党政见不合的,是内阁大臣王锡爵、沈一贯和方从哲等人,他们被称为“浙党”;另外还有什么“秦党”,成员都是陕西籍的官僚;还有什么“齐党”、“楚党”、“宣党”,都是以首领的籍贯命名的。“秦党”的政见与“东林党”相吻合,其他各“党”都与“浙党”声气相通,党争之风甚嚣尘上。

东林党人往往不畏强权,为民请命,大胆弹劾朝中权贵,提出反对矿监税使掠夺、减轻赋役负担、发展东南地区经济等主张。他们还主张开放言路、实行改良等针砭时政的意见,得到当时社会的广泛支持,同时也遭到宦官及各种依附势力的激烈反对。当凤阳巡抚李三才受到内阁大臣论处的时候,在东林书院讲学的顾宪成就上书给叶向高、孙丕扬,称颂李三才的政绩。御史吴亮把顾宪成的信抄在邸报中,使攻击李三才的人大为恼火。

李三才是一个正直勇敢的好官。他在任职凤阳巡抚期间,曾经查抄了太监陈增的爪牙程守训的几十万赃款及大量奇珍异宝,并将程守训依法治罪,办了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他还在万历二十七年和二十八年多次上疏,陈述矿税的弊害。万历三十年和三十一年,他又一再上疏反对矿税,并且提议修浚河渠、建筑水闸、防范水旱,这些主张非但没有被采纳,反而被罚了5个月的俸禄。李三才在反对矿使税监的奏章中指责神宗皇帝说:“陛下宝爱珠玉,百姓也想温饱;陛下爱护子孙,百姓亦爱恋妻儿。何以陛下要拼命聚敛财宝,却不让百姓满足升斗之需呢?为什么陛下要延福万年,却不让百姓享受朝夕之欢呢?”

对于后妃干政和宦官专权,东林党人始终加以反对,哪怕是削职罢官、逮捕问罪也坚持不改。在万历后期“争国本”事件和以后发生的“梃击”、“红丸”、“移宫”三案中,东林党人都从维护皇权的立场出发,坚持反对郑贵妃、李选侍干政,公开抨击危害皇太子、皇帝的行为,主张严厉追查三案的当事人及其幕后主使。

东林党人还在京察大计中力图整肃吏治。“京察”和“外察”是对官吏进行考核的两种制度。京察是考察在京任职的官员,每6年一次;外察是考核在地方上任职的官吏,每3年一次,一般是趁外官来京师朝见皇帝时给以考察。京察是根据官员的政绩、品行,来决定升迁、降调或罢官等奖惩。若是京察中被罢了官,就将终生不再起用。

万历二十一年的京察,主持者是吏部尚书孙考功、郎中赵南星和左都御史李世达。他们都比较正直,不徇私情。文选员外郎吕胤昌是赵南星的外甥,都给事中王三余是赵南星的亲戚,都因考评不佳被罢黜。东林党也借此机会罢黜了一些与内阁大臣交往很深的官员。

万历三十三年,主持京察大计的是东林党人都御史温纯和吏部侍郎杨时乔,就把浙党官员钱梦皋、钟兆斗等人贬谪。但南京的京察大计则是由齐楚浙党主持,他们借机斥逐东林党的官员。

到万历四十五年,浙党首领又当上了内阁首辅。这一年的京察大计,东林党人受到很大的打击。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种朋党混争的局面。东林党人的政治主张,也和他们排除异己的动机纠缠不清,给攻击他们的人制造了口实。

天启帝时期,宦官魏忠贤专政,形成明代势力最大的阉党集团,齐楚浙诸党争相依附,对东林党人实行血腥镇压。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东林党人杨涟因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被捕,与左光斗、黄尊素、周顺昌等人同被杀害。魏忠贤又使人编《三朝要典》,借红丸案、梃击案、移宫案三案为题,毁东林书院,打击东林党。东林著名人士魏大中、顾大章、高攀龙、周起元、缪昌斯等先后被迫害致死。齐楚浙党又造天鉴诸录,加东林以恶名,并列党人榜于全国,每榜少则百人,多至五百余人;凡列名者,生者削籍,死者追夺,朝中善类为之一空。魏忠贤还指使党羽制造《东林点将录》,将著名的东林党人分别加以《水浒》一百零八将绰号,企图将其一网打尽。天启七年明思宗朱由检即位,魏忠贤自缢死,次年毁《三朝要典》,对东林党人的迫害才告停止。但东林与阉党的斗争一直延续到南明时期,前后达40多年。

东林党(其中包括东林书院的大量师生)是明朝后期出现的以中下级官员、中下地主及知识分子为主的反对王公贵戚、权臣宦官的政治集团。他们企图以儒家正统思想挽救国家,但在强大的统治集团剿杀下遭到重大打击。而其敢于斗争、为民请命的精神却万古流芳,影响至今。

同类推荐
  • 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

    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

    唐诗,大气;宋词,婉转;元曲,明丽。唐诗、宋词、元曲,作为我们民族诗情“高峰体验”的结晶,足以唤醒沉睡在每一个炎黄子孙心灵深处的诗魂。诗情画意,词韵墨香,完美演绎传世经典;曲风赋骨,文锦书绣,全新展现华夏文明。
  • 人间词话精读

    人间词话精读

    人间词话精读——诗词品鉴圣手苏缨,解读不朽词话经典。从《诗经》到纳兰词,欣赏最美中国诗词,聆听大师美学绝唱。
  • 生死96小时:中国女记者利比亚突围记

    生死96小时:中国女记者利比亚突围记

    本书完整地记述了卡扎菲政权倒台前后一位中国女记者在利比亚的所见所闻,真实还原了西方刻板印象之外的阿拉伯人,还原了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诉求和渴望,他们面对作者和其他外国记者时保有的朴实的善意和真挚的情感。作者作为中央电视台特派记者,和来自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英国广播公司、路透社、今日俄罗斯等媒体的国际记者一同被卡扎菲政府军围困了五天四夜,一时成为国际新闻的焦点。这一段惊险的经历、一次又一次艰难的选择和人性考验促使作者从一个怀抱新闻梦想的姑娘迅速蜕变成一名真正的战地记者。
  • 最美不过诗经Ⅱ

    最美不过诗经Ⅱ

    《最美不过诗经2》:阅读大中国系列最新诗词力作,更严谨的解读,更感人的文笔,更耐读的故事。最唯美的诗经读本,最动人的爱情史诗。以诗词会古人,以古人读心灵,以心灵悟人生。阅读大中国系列一获国学大师汤一介、北大教授李中华、王守常倾情推荐。
  • 水浒人物品评录

    水浒人物品评录

    本书选取了《水浒》一百单八将中最具特色的二十七个主要人物,以现代视角予以解读。
热门推荐
  • 一胎三宝:爹地宠妻超给力

    一胎三宝:爹地宠妻超给力

    惨遭陷害,五年后,明烟携萌宝荣耀归来,岂不知五年前那一夜的男子,竟是睥睨众生的沈时遇。再次相遇,明烟境况尴尬。
  • 实用家庭收纳手册

    实用家庭收纳手册

    《实用家庭收纳手册》全面系统地为你介绍了包括厨房、客厅、书房、卧室、卫浴室等重点区域的清洁和收纳方法,另外,还对衣物清洁和衣物收纳做了重点介绍,并补充了一些常用清洁、收纳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日常生活中闲置物品的收纳妙用和自创的一些被证实行之有效的清洁、收纳方法,教你如何四两拨千斤,将家收拾得井井有条。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何必去期许一如我初心

    何必去期许一如我初心

    她和他在大学相遇,苦苦追上他,她对他说:“我喜欢你”!不是因为你救了我,而是我喜欢你呀!”她和他在一起,度过大学里最后都两年。他突然对她说:“小霓,我不喜欢你了,但是我爱上了你!”最后一年初,她发现他爱着她,却还爱着另一个人,她苦涩的说:“他说爱你,没说只爱你。”还没等他好好的说清楚,她却已经离开了他,突如其来的判了他死刑。八年后,她回来了,她以为她对他的情感对随着时间的消磨而减弱,却因为日夜的思念更加深沉。就在他们度过十年的坎坷,他向她求婚时,却得知她癌症复发,他单膝跪下,手中是他为她设计的戒指:“嫁给我,好吗?”
  • 走进星光入你心

    走进星光入你心

    重生那么多次唯有这次不一样~顾颜兮一个超多马甲的人她是一个把上新闻联播当成日常的人,狗仔蹲别的明星综艺要在h省的电视台,而蹲顾颜兮只需要在北京电视台就肯定能看到她的背影。别的粉丝等综艺在其他卫视上看爱豆,而顾颜兮的粉丝蹲的是cctv。你以为她是新闻主持人,不她是明星,爱豆,演员,歌手,制作人……(其他的还有噢~不过保密了,来看文)粉丝“我家颜颜最棒,妹妹我要娶你”六个哥哥:“谁?谁要娶我家七七?”薄爷:“各位大哥是七七的粉丝,快去发微博”嘿嘿,我去找七七谈恋爱了“七七,我来跟你谈恋爱了~”顾颜兮:“滚,没挨老子,老子要专注事业”人前冷漠人后浪漫的霸道薄总裁&专注事业的颜值天后
  • 自由穿梭在万界

    自由穿梭在万界

    无系统,没有强制任务,一只自由生长,苟在万界的明日大佬
  • 暗恋小情歌

    暗恋小情歌

    这是一首简单的小情歌唱着人们心肠的曲折我想我很快乐当有你的温热脚边的空气转
  • 妖宠天下

    妖宠天下

    一只落难凤凰和一个小姑娘修炼成仙的故事。
  • 洛克王国之不变的心

    洛克王国之不变的心

    最初的成长,不变的梦想,执着的信念,我就是我,风啸。
  • 流年续写了谁的回忆

    流年续写了谁的回忆

    她成绩平平,班里的活跃分子之一,他天生的白马王子,就是缘分让他们相爱,他们约定不离不弃,多年以后当爱情面临现实的考验,谎言,欺骗,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