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62900000020

第20章 1899~1910年:成型(上)(7)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尾声,2月美国宣布与德国断交,不久对德宣战。3月17日,上海法租界以同济医工学堂是德国的产业,为防止德国人利用该校机械制造武器为由,当众宣布解散学校,并限令师生当日离校。为此,社会各界联名致电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请设法对同济学生作善后安排。教育部马上派人商议,把学校迁到吴淞镇,继续开学上课。4月23日,教育部下令学堂改属华人私立学校,由华人董事会办学,直属教育部领导。同年12月,学校更名为私立同济医工专门学校。1922年学校正式迁往吴淞镇。

根据《宝山县志》记载:民国6年(1917年)同济德文医学堂由华董接管,迁入吴淞中国公学。民国8年(1918年),在教育部次长袁希涛主持下,由教育部拨款,在吴淞购地150亩筹建校舍。民国11年(1921年)竣工后陆续迁入新校舍。

1924年5月20日,学校经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改名为同济医工大学。因此,5月20日定为校庆日。

1927年8月,由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正式接管该校,命名为国立同济大学,原医、工两科分别更名为医学院、工学院。1937年又先后增设了文、理等学院,从而成为一所多学科的综合大学。

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效仿美国的大学制度,以在每个省设立一所综合国立大学为目标。国立同济大学就是当时在上海设立的一所国立综合大学。直到1949年,国立同济大学一直是上海乃至全国著名的综合大学。

国立同济大学是民国建设国立大学期间最早建立的一批国立大学,还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早的一批综合性大学,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名牌大学之一。原因主要在于,同济在德国人建立和控制期间,由于继承德国大学传统,建立了完整和齐备的医学和工学,学风严谨。当时,同济的工科学生在德国享有和德国大学毕业学生同等的声誉和待遇。同济的医学当时已经在国内外闻名,是中国最好的医学院之一,并流传“北协和,南同济”的说法。

另外一个原因是,当时同济大学虽然经历从德国人管理到私有最后收归国有,但学校基本建制没有变化,在民国早期中国大学环境剧烈变化的时期,同济在德国人的管理下相对比较稳定,在1927年又较早成为南京国民政府的国立大学。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9月1日,日本空军为清理日军前进道路,轰炸位于吴淞的国立同济大学。辛劳经营近20年的同济校舍被日军炸为平地。

抗战期间,国立同济大学被迫迁往内地。于1937年9月起,从上海迁至浙江金华、江西赣县、广西八步、云南昆明等地,1940年迁到四川南溪李庄。战争期间继续发展,达到最鼎盛时期。

学校迁至江西赣州时,医学院院长德国人柏德辞职。皮肤科专家宁誉接任院长,他是同济历史上第一位任医学院院长的中国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5月,国立同济大学迁回上海。

当时的国立同济大学属于强盛时期,系科齐全,师职出色,学风扎实,是国内外闻名的著名大学。除了医学院一直享誉盛誉之外,其他专业也是实力雄厚。

1947年,理学院化学系系主任为黄衡禄教授。该系还增设了制造部、化验部。不久,化学教授汪浏先生出任国立同济大学理学院院长。化学系其他教授也是一时上选:汤腾汉、张忠都是药物界权威;戴恺生、陈苍虬、朱镜心是从各大学请来的台柱教授;黄有时、黄宇常等都是知名学者;而且还有巴尔泰等德国教授在此任教。教授阵容的完整,沪上无出其右。

同济大学化学系以严谨求实的学风和优良的教学质量蜚声国内,成为众多青年学子向往的殿堂,并为中国造就了大批化学、化工专家。该系毕业学生里后来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的就有唐有祺、卢佩章、黄志镗、曹楚南、邓景发、戚正武等多人。

1948年8月之前,国立同济大学拥有医、工、理、法、文5个学院。

1949年6月25日,上海市军管会接管同济大学,10月成为新中国高教部直属院校。从这年开始,同济大学就经历多次院系调整,由一所学科齐全、各系均强的综合大学变成一所土木和建设类专长的学校。

1949年9月,文学院和法学院并入复旦大学,后来又随复旦支援了华东政法学院、上海财经大学等学校的建设。

1950年,为支援湘鄂粤桂豫赣六省(中南区)医疗卫生事业,全部医学院和附属同济医院迁往湖北武汉,与武大医学院合并后,改名中南同济医学院和武汉同济医院。1955年8月,中南同济医学院更名为武汉医学院。1985年7月,武汉医学院又改名同济医科大学。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后将上海铁道医学院并入同济大学。

1951年,理学院生物系并入华东师范大学,数学、化学、物理等系除了保留基本的工科教学以外,全部并入复旦大学、华东化工学院等学校。

1952年,工学院著名的机械系、电机系和造船系等并入上海交通大学,还支援了南京工学院等学校;后来一部分随上海交大西迁,建设西安交通大学。

1952年,水利系与其他高校水利专业在南京成立华东水利学院,即现在的河海大学。

1952年,上海交大、复旦、圣约翰等11所高校的土建系、科、组并入同济。

1956年,原校长夏坚白带领工学院测量系迁往湖北武汉,参与建设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现并入武汉大学。

同济大学的学校精神:同舟共济,自强不息

同济大学的办学理念:济世兴邦,爱国奉献

同济大学的学术风格:脚踏实地,不鹜虚名

同济大学的校训:严谨,求实,团结,创新

[附文]同济名人榜

一、曾在同济任教或工作的院士:

梁伯强、贝时璋、沈其震、裘法祖、朱洪元、陶亨咸、王守武、唐有祺、吴式枢、卢佩章、王守觉、吴孟超、吴旻、黄志镗、俞鸿儒、曹楚南、丁大钊、许厚泽、何友声、宁津生、涂铭旌、陈新、钱易、叶可明、李同保、钟万勰、倪嘉缵、张涤生、潘镜芙、朱能鸿、张祖勋

二、同济今日院士:

汪品先、孙钧、马在田、姚熹、郑时龄、项海帆、李同保、郭重庆、戴复东、范立础、卢耀如、沈祖炎、裴钢

三、杰出校友

李国豪:著名桥梁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从周:著名园林建筑学家

裘法祖:中国外科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

武忠弼:著名病理学家

倪超:台湾国立成功大学首任校长

罗云平:台湾国立成功大学前校长

林同炎:国际著名桥梁大师

乔石: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冯至:著名诗人

黄杲炘:翻译家

叶可明:建筑工程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专家

钱信忠:中华人民共和国前卫生部部长

张涤生:整复外科开创人,被称为“中国整形外科之父”

梁伯强:原中山大学医学院院长

夏穗生:著名医学家,国内较早开展现代典型性肝切除术研究者之一

贝时璋:现在最年长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守武、王守觉: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

唐有祺: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

吴孟超:二军大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

李同保: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院长

张祖勋: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副校长

李荣兴:曾参与火星登陆探索计划,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华裔教授

李金城:青藏铁路总工程师

程京:长江学者,清华大学特聘教授

潘云鹤:原浙江大学校长

唐登杰:上海市副市长

陈虹: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裁

孙文杰: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总经理,中国海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万钢:同济大学校长,中国致公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部长

冯纪忠:建筑学家,美国建筑师学会会员

戴复东:著名建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作燊:上海圣约翰大学建筑系创始人

阮仪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

郑时龄:著名城市规划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小慧:著名摄影艺术家

吴志强:2010上海世博会总规划师

严庆龄:台湾汽车业创始人之一

张象贤:台湾机械工程大师,有“台湾工学之父”的美誉

宁津生:大地测量学泰斗,中国工程院院士

许厚泽: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在德:外科学教授

金士翱:麻醉专家

夏坚白:天文测量学家

吴熙瑞:人类生殖学家

梁文灏、刘建航: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

沈世钊:结构工程专家

江欢成:土木结构专家

童第周:著名生物学家

陈星弼:电器工程专家

董石麟:空间结构专家

张锦秋:高级建筑师

丁士昭:工程管理专家

尤彭熙:医学专家

曾乐:焊接专家

胡茂元:上汽集团董事长

陈志鑫:上海大众公司总裁

李桓英:麻风病防治专家

宋林:华润集团总经理

周纪昌: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蔡来兴:上海实业集团总裁

孟凡辰:西门子一体化总裁

周厚健:海信集团总裁

严晓海:美国特拉华大学遥感中心主任

张红军,美国加州大学Davis分校土木与环境工程系终身教授

谢家祺:获“氢弹的突破及武器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季向东: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美国物理学会院士

侯云德: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张惠新: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委员会副书记

张耀明: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德仁: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郑肇经:中国水利界元老

吴祥明:上海磁浮工程总指挥

白云:上海城建(集团)公司总工程师

李国机:著名律师

杨槱:船舶设计学家

邹德慈:城市规划专家

许厚泽: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家

张彩珍:中国软式网球协会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

汪光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部长

陈铁迪: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

谢国忠:著名经济学家,前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

顾安邦: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得主

徐植信:中国地震波与爆炸波传播研究的开拓者

杨益言:著名作家,《红岩》作者

郭文叁: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饶斌:一汽及二汽主要创始人,号称“中国汽车业之父”

宗白华: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美学家

戴望舒:著名诗人

11、1908年:谁说女子不如男?

成立于1908年的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堂,1913年改名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1925年改名北京女子师范大学。1927年6月18日,张作霖在北京建立大元帅府,把国立九院校合并于京师大学校,改女师大为京师大学校内的师范学院第二部。

国民党时期,北京改名北平,1928年该校改名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同年7月设立北平大学,学校改为北平大学女子师范学院。1931年与北平师范大学合并,定名国立北平师范大学。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其校址在西城区新文化街45号。现已公布为北京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七月,御史黄瑞麟奏请设立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清学部在石驸马大街(今新文化街)斗公府旧址建筑校舍,直到清宣统元年(1909年)建成。这是一套由4座楼组成的校舍。

民国成立后,1913年学校改为教育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堂已改称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1916年到1918年期间,积极筹建女高师。1919年秋招收国文部、图画专修科、家事科等科学生。1925年改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

学生反对校方镇压学生运动,学潮愈演愈烈。1925年8月7日,教育部竟然下令,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闹学潮为借口,予以解散并封闭其校舍。校方临时雇佣三河县的老妈子(今保姆)多人,每两人挟一学生出校,强行登上汽车,押运到西四牌楼以北,分批后又强令下车,并监视其回家,企图使其不能再团聚。

教育部又认为学潮是在该校任教的鲁迅鼓动的,即下令免去鲁迅在教育部的佥事、科长及其兼职。另组建北京女子大学,即在女师大原校址招收新生。

鲁迅于1923年7月至1926年8月兼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国文系讲师,讲授中国小说史课;1925年8月任女师大校务维持会委员;1926年1月任女师大出席国立各校教职员联席会议代表;1926年3月任女师大评议会成员等职。

被迫离校的女师大同学,经过联系,最后在宗帽胡同租房上课,鲁迅等人为她们义务上课。

1925年11月28日下午,北京的学生、工人及市民3000余人齐集神武门,然后到铁狮子胡同执政府,后到吉兆胡同段祺瑞住宅,支持北师大复校,反对段祺瑞政府的高压政策。经过斗争后,段琪瑞同意北师大复校。但石驸马大街校舍已被占,改在教育部东院(今教育街1号)上课。

1926年3月12日,日本侵略者的军舰侵入大沽口并开炮轰击,打死打伤我军人员10多人。事后,日本帝国主义者竟联合英美等8个帝国主义国家,向北京政府提出在津沽地区停止军事行动和撤除国防设施的无理要求,还狂妄地限48个小时内答复。

面对帝国主义的这侵略行径,北京学生非常愤慨,纷纷集会抗议。3月18日下午,在中国共产党及其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领导下,北京各界群众组织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游行示威活动。游行群众数万人先在天安门前集合开会,然后到铁狮子胡同段祺瑞执政府请愿示威,要求拒绝8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无理要求。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自治会主席刘和珍走在队伍的前头。

但当游行群众刚到执政府门前时,反动军警竟赫然开枪,当场枪杀游行群众,死47人,伤200多人。这就是历史上骇人听闻的“三一八惨案”。

北京女师大学生刘和珍、杨德群在这次游行中英勇牺牲。

“三一八惨案”发生后,3月25日,鲁迅先生撰写了《纪念刘和珍君》和《无花的蔷薇之二》等文,歌颂几位女大学生的巾帼豪情,猛烈抨击反动派。中共中央为此也发表《告全国民众书》,号召人民行动起来,打倒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为死难者报仇。

[附文]刘和珍、杨德群的故事

刘和珍(1904~1926年),生于江西南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1923年入北京女师大英文系,后当选为学生自治会主席,成为学生运动领袖之一。她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进步学生的杰出代表,是反帝反封建的英勇女战士。

杨德群(1902~1926年),湖南湘阴人,1925年入北京艺术专科学校,后考入女子师范大学国文系预科。

1931年,北平大学女子师范学院师生筹资,在校园的西小院为刘和珍、杨德群二烈士立碑。纪念碑高约2米,碑座由两块方形石基叠而成,上为正棱柱形碑身。纪念碑正面刻有“三一八遇难烈士刘和珍、杨德群纪念碑”;背面刻有文天祥《正气歌》中的“士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诗句。碑的两侧,分别刻有“中华民国二十年三月十八日立”和“国立北平大学女子师范学院”。

12、1909年:枕黄河而学

同类推荐
  • 鲁迅演讲集

    鲁迅演讲集

    本书收入鲁迅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演讲文章26篇,篇篇流传,郎朗上口,体现了鲁迅先生演讲的激情,对人生的点评。鲁迅先生知识渊博,演讲中常常旁征博引,点石成金。“人生最苦痛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这些警句,言简意赅,朗朗上口。书中附有先生演讲时精彩的现场照片。鲁迅的演讲,是一个迷人的世界,编者愿与读者一起分享这种快乐,并努力挖掘出更多的资料,使鲁迅的演讲成为一个更加丰富、真实和饱满的领域。
  • 我的人生哲学

    我的人生哲学

    《我的人生哲学》是梁实秋最为世人珍视的散文作品集,囊括了人生的诸多方面,他谈生活常态、谈超凡情愫、谈心灵性情、谈脱俗雅趣等,博古通今,真知灼见。《我的人生哲学》分为“做人从早起起”“学识生滋味”“人生贵适意”“生活有真知”四个部分,大多是日常琐事,是我们了解生活、感悟生活的一个“显微镜”。作者从生活小事入手,从中阐述了自己对人生道德和思想修养以及日常生活常态的解读,见解独到,深入人心。读者可从中体会到他的儒雅人文情怀、以及对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同时也能够为读者指点迷津,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 霓裳钗影话红楼

    霓裳钗影话红楼

    本书以服饰文化为切入点,结合《红楼梦》中各类人物的个性、遭遇等特点,为读者打开了解读《红楼梦》、领略服饰文化的新视角。中国的传统服饰就如同中国的传统文化一般博大精深,四大名锦,龙袍,雀金裘,悠久的历史中还有哪些名贵的传统服饰?从红楼服饰到中国传统的丝织业,本书带你走上一条不一样的文字丝绸之路。
  • 纳兰性德全集04其它

    纳兰性德全集04其它

    《纳兰性德全集》汇集了纳兰成德全部著述,囊括了其诗、词、赋、杂文、渌水亭杂识、书简和经解诸序及书后七部分,共分为四册,是第一套简体横版纳兰容若全集。内含史学大师张荫麟撰写的《纳兰成德传》,助你了解纳兰多情而短暂的一生;还有闵泽平老师的独家纳兰词赏析,带你走进纳兰容若的内心世界,轻松读懂纳兰词。他是人间惆怅客,匆匆三十载便一去永不回,但他留下的刹那光华足以照亮世间的污浊与阴暗,穿越时空,温暖你我。翻开此书,让我们在缕缕凄美与缱绻中邂逅最美的纳兰容若。
  • 年月诗集 轻轻地呼唤

    年月诗集 轻轻地呼唤

    故乡山水,如诗如画,住净水器、触景生情,咏物明志。讽刺为了清明,离骚怒其不争。时光链环套住年月,火花飞溅,汇集成歌,一唱百年。
热门推荐
  • 清月何时才故人

    清月何时才故人

    她,父母是武林第十三代盟主,自小得父母真传,无疑问是下一代盟主,可她成人礼那天却风云大变。这天她堕入魔道,成为了那些人口中无情无义狼心狗肺的人,却不知她是为了保护整个武林之人。魔尊惊讶,这小姑娘可算是吓到他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遗忘

    遗忘

    [花雨授权]有什么比爱情更永恒?有什么比幸福更迷人?他不在乎她曾心有所属,而她,又何曾在意过他比自己小九岁?他们要相爱,要幸福,要在这罪恶的风都生活一辈子,生生息息不分离。
  • 那黎明前的夜

    那黎明前的夜

    “我所做的,不过是我心中所想的,你若非要定义,那也只能从你的角度去看。”“你们,这一次,又要怎么来定义我?”
  • 少爷宠妻不腻

    少爷宠妻不腻

    大家好,每个作品都是我认真写的,希望你们能喜欢
  • 武侠世界的小法师

    武侠世界的小法师

    这是一个以武为尊的世界,然而吴超确在这个武术仙侠的世界玩起了魔法。
  • 雪域狂眸

    雪域狂眸

    雪国的十八公主雪血,为了身世的秘密,为了国家的存亡,为了她爱,而且爱着她的人们,走上了一条漫长的追寻之路。一路上,她遇到了爱情与阴谋,战斗与成长,友情与背叛,真与疼,恨与伤。一路走来,带着甜蜜与伤痛,带着成长必经的阵痛,梦回前世今生的遗憾与圆满,经历了东南西北四方结界,与四方领主东方苍龙、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南方朱雀以及他们手下的二十八星宿进行了激烈的战争,最终,她成长为一位真正的勇者。到底,什么才是最后的真相?到底,谁才是值得她相信的人?到底,她爱的是谁?
  • 好斗

    好斗

    “一个中国人是龙,三个中国人是虫”对“好斗”的中国人进行了形象而直观的概括,甚至有人将此奉为总结中国人劣根性的经典。虽然没有中国人喜欢这句话,但是很多时候又不得不承受“好斗”带来的恶果。斗争在中国社会似乎是领导艺术的必修课。“群众斗群众,领导支持;群众斗领导,领导打击;领导斗群众,职责所在”,“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须经过斗争,才能成功”都成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言锦句。中国人的领导艺术通常建立在哲学修为的基础上,而矛盾与斗争与此息息相关,因此“斗争”成了中国领导不得不熟练掌握的技巧之一。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
  • 桃花深处流水事

    桃花深处流水事

    无人知晓的桃潺村,神秘少年初入村落,成为一切破解矛盾的开始,一同前往桃潺村去探索未知的秘密
  • 好了我投降

    好了我投降

    本文讲述了沈童和江泽虐心的故事。无法驾驭的东西从一开始就应该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