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42400000025

第25章 三国中的真伪论:把明白藏在深处(2)

但是,比陈寿更早的史家著作之中,却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说法,叫做毛遂自荐说。据三国时期魏人鱼豢所撰《魏略》之中记载:曹操在统一中国北方以后,荆州成为众矢之的,直接面临着曹操、孙权两个集团的军事威胁,荆州牧刘表又缺乏应对之策。这时,被曹操赶出中原地区的刘备驻扎在樊城,引起了诸葛亮的注意。为了使荆州免受战火的蹂躏,诸葛亮亲赴樊城去找刘备。见面的时候刘备正在会客,刘备见诸葛亮十分年轻,又素不相识,并没把诸葛亮放在眼里,就把诸葛亮晾在一边。等到会客结束,只剩下诸葛亮一人的时候,刘备还是不理不睬。正好有人送来了一支髦牛尾,刘备只顾自己用髦牛尾结毦(也就是编织饰物)。诸葛亮看到这番情景,不禁正色而言道:“我以为将军必定胸怀大志,想不到原来却只知道结毦而已。”刘备的注意力这才集中到诸葛亮的身上。经过一番交谈,刘备发现眼前的年轻人的确是与众不同,是一位难得的人才,于是把诸葛亮留为己用。

这就是最早的毛遂自荐的版本。除《魏略》一书之外,后来西晋司马彪在其著作《九州春秋》中也作过相同的记载,其中提到了和《魏略》大致内容差不多的故事。

上面的史实资料是不同的,到底哪个才是真的呢?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认为第一篇《出师表》比较可靠,毕竟它是诸葛亮手写的第一笔材料,陈寿的《三国志》也是照它的模式写的。当然也有少数人认为,正因为它是当事人写的,所以不排除诸葛亮有这种企图:故意歪曲他和刘备初次相遇的真相,借以抬高自己的地位,美化自己的形象,反正那时候当事人除了诸葛亮之外,刘关张都死了,死无对证。不过从历史角度来看,后者几乎是没有根据的,诸葛亮作为千古一相,思想还没有堕落到那一步。但是《魏略》所言也并不是从民间偏听偏信的无知妄言,而且所说的也符合当时刘备和诸葛亮的日常性格和行为举止。到底哪一种观点才是历史的真相呢?究竟是三顾茅庐还是毛遂自荐呢?

首先,我们来分析分析诸葛亮为什么要说刘备“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这就要从诸葛亮谈起,《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北伐之前向后主刘禅上的表。首先应该申明的是,诸葛亮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政治家,这是史书一致认定,并且是千古无争议的事实。政治斗争有多激烈,非平常人能知晓,只不过诸葛亮的手段比较高明罢了,曾经有明眼人一针见血指出其是个野心勃勃的政治家。作为一个在乱世之中奉行法家申韩之术的人物,其面目绝非像一直以来文人骚客们所描绘的那样谦恭,而是一个懂得时刻要牢牢把持权力和实力,关键时刻对任何人都绝不手软的政治家,包括对其第二个主子刘禅以及朝野上下的大臣、百姓在内,也都是这样的。他不愿别人与自己分享权利,被他打压的人才是非常多的。

他对刘禅说三顾,无非是加重他的政治砝码,拿出刘备来压一下刘禅,抬高一下自己,为以后好排除异己,因为在刘备托孤时,李严的地位并不亚于他。用好听一点的话说,就是让刘禅听他的话。

从这里可以看出,三顾之说乃是诸葛亮在政治斗争中所玩的把戏,在那样一个血雨腥风的政治斗争环境中,这点小把戏实不为过,这正是诸葛亮聪明高明的地方,这时提出三顾实在是高,后人都不得不敬佩,这就是因为那时蜀中无人可考,不得不信。

其实,与其说三顾之说出于陈寿的《三国志》,还不如说是出于诸葛亮的《出师表》,因为陈寿也是根据此来断定刘备曾经三顾茅庐,力排其它言论,因为他不会去怀疑诸葛亮,不敢去怀疑他的人品。后人也是这样。所以三顾茅庐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被当作求贤若渴、尊重人才的典范。但为什么会与其它史料以及相关记载大相径庭呢?

仅《三国志》记载这件事的真实性就大有可推敲之处。陈寿著时,已三分归晋,其原本是蜀人,正好蜀国又没有设史官(为什么不设先不讨论),这就导致了编蜀传无直接史料可参考,其五虎上将字数之少就是明证,这也不怪他——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堂堂《出师表》在,陈寿是不可能回避的,诸葛亮自己说的,他不敢不信,也不敢不这么写,不然的话,就会被家乡父老骂死。这个时候,能够证明是否有三顾的人都已死光。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三顾,陈寿编《三国志》在公元280年之后。

应特别指出的是,三顾之说仅是陈寿一家之言(即诸葛亮之言),其他史料再无相同记载,只有其明显不同记载。而且,极有说服力证明无三顾之说的是:纵览整个三国史料以及相关历史人物,竟无一人提到刘备三顾于诸葛亮,这个被后世尊为典范之事迹在三国时代竟无人提起,从现在的角度看来,是无法想象的。贵为左将军的人三次去拜访一个山野村夫,在当时居然没引起轰动效应,这是不太可能的。想那刘备托孤还被曹魏称颂(托后人时还提到“偏邦尚且如此,何况大国乎”),三顾茅庐这样的美谈没一人提起过,那就只有一种可能——无此美谈。

假如按照陈寿的说法,是刘备去见诸葛亮,一共跑了三趟才见到他,而且之前从没有见过面。然而,按诸葛亮的说法,是刘备曾经到诸葛亮住的地方,向他询问一些国家大事。

这样,就出现了三个问题:一是刘备到诸葛亮的地方去了三次,其中前两次见到诸葛亮没有?二是在三顾茅庐之前,刘备见过诸葛亮没有?还有这个“三”,在古意并不是确数,而是约数,就像“士别三日”中的“三”一样,是个大概的数,那刘备到底与诸葛亮见了几次面呢?

我们之所以说《三国志》不比别的史书,就是因为它对三国内容的描写并不单单是枯燥乏味的记叙性的描写,而是加进了一些想象,使文字变得十分生动、耐看。再加上蜀国遗留下来的资料有限,陈寿在编写《三国志》的时候就多加些想象和附加成分是不可避免的。

既然如此,不管是刘备寻访人才,自当伯乐找千里马也好,也不管诸葛亮为实现自己的抱负,效仿毛遂自荐求见刘备也好,这些都是历史的想象了。这里,我们也不妨来想象一下:

当时,诸葛亮学到了一身的本事,想“货予帝王家”,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主子。在二十六七岁的时候,他主动去樊城找刘备,但是刘备看不起他一个年轻小子。于是诸葛亮找了个机会和刘备单独交谈,让刘备发现了他是个大人才。那次谈完之后,诸葛亮并没有直接留在刘备军营中,而是返回隆中自家的茅庐去了。为什么呢?一来是自己对刘备了解不深,不敢贸然“以身相许”,另一方面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份,“待价而沽”。两人就这样初次相识了,之后两人又你来我往多次见面,有时是专程拜访,有时是因别的事而顺道走访。经过多次的沟通和交流,最后诸葛亮同意加入刘备帐下,开始了自己的仕途之路。

这样的说法,并没有违反诸葛亮的《出师表》的言语,也没有违背《魏略》、《九州春秋》的说法。真正的历史通常是平淡的,并无任何出奇之处。历史不是小说,不是为了引起听众和观众的兴趣。但对于写历史的人来说,就不一样了,他必须对真实的历史加以剪裁,哪些该写,哪些不该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哪些要正面写,哪些要反面写等等,都需要他们精心安排。而剪裁安排历史的标尺和准绳,便取决于史书作者头脑里的思想观念了。

其实,只要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诸葛亮隐居隆中,一面学习,一面关心天下形势,与好友谈论国事,这一切表明,诸葛亮是不甘心寂寞的,他要结束天下分裂,军阀混战的局面,干出一番辉煌事业。他之所以隐居在隆中,就是为了物色他的“明主”。当时的曹操,无论从地位,还是从才华、势力上看,无疑是群雄中的佼佼者,但他手下人才济济:荀彧、郭嘉、荀攸、程昱、毛介、崔谈等都是一流的谋士(平心而论,荀彧的才华智谋,并不比诸葛亮差),曹操本身就是一代鬼才。如果诸葛亮投靠曹操,要在他们之中脱颖而出,成为高参,会是一件容易的事吗?

而江东的孙权,同样有一批相当出色的人才:周瑜、鲁肃、张昭等;而孙权国力有限,自保尚可,根本无力也无志向平定天下。

刘表、刘璋等人更不用说,投靠他们,只会成为第二个陈宫。终于,他看中了刘备。刘备是皇室之后,打出的“兴汉”旗号,虽然没有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但毕竟相对于其他的诸侯还是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在正统观念相当强烈的东汉后期。而刘备本人就是一位人杰,他十几年来的成功与失败的经历,给了他相当丰富的经验,这也是刘备比一般诸侯更渴求杰出人才的原因。当时刘备手下只是有一些关羽张飞赵云等有名的勇将,并没有一个真正的谋士。因此诸葛亮在认准刘备后,便把握时机,上门“推销”自己。然而,这位被曹操称为英雄的刘备并不认识诸葛亮,也没有注意到这位自比管乐的人才。诸葛亮提出建议,刘备听后,认为“有英略”,加上司马徽等人的举荐,就决定请他出山。“凡三往,乃见”也就成了顺理成章之事了。后来,诸葛亮就发挥他的聪明才智,得到刘备的重用,最终成为一代名相。

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讲,从诸葛亮终生积极进取的性格看,日夜耕读,研究天下形势,时机成熟,看准好主子,“北行见备”应该是可信的。

当时,诸葛亮也不过是个二十七岁的青年,而刘备是一个非常有声望的政治家,怎么可能对诸葛亮那样低三下四呢?当时,刘备正面临着曹操几十万南征大军的威胁,《隆中对》对燃眉之急的现实问题不提,是不合乎情理的。同时,刘备初见诸葛亮,不会安排现场记录。所谓《隆中对》,很可能是后人为了附会《出师表》中的三顾茅庐之说而加以杜撰的。况且正史上也没有《隆中对》之说。从《隆中对》来说,也不大可能是刘备三顾时说,《隆中对》之内容乃最高军事机密,岂有随随便便一字不漏让天下尽知,从当时危如垒卵的形势来看要高度保密。

郭嘉初见曹操时与之论天下大事,以郭嘉之奇智,其高论不会次于《隆中对》,但后人却一字不知,只有曹操知道:能使我安天下者,必此人。想一想,是何等高论才会使曹操如此欣赏。这才是真正的会面拜访,外界一无所知,这才是事实。三顾之说纯粹是小说中所撰写的,也只有在小说中才会有这样的情节,这是不符合历史真相的。

然而,对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来讲,是需要三顾茅庐这样的故事的,肯定这个事迹有着很多现实的进步积极意义。在文学艺术中是不朽的经典,在老百姓中是个不老的传说。

从更深远广大、更高境界来说,三顾茅庐是永远不可能被否定的,不管历史中是否有,其故事本身都会永放光芒。

赤壁之战真的是火攻取胜?

赤壁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曹操缘何败绩?

过去学术界一直都说是孙、刘联军采用“火攻”策略的结果。

赤壁之战中,曹操拥有绝对优势兵力,之所以被彻底击溃的主要原因何在?到底是不是火攻的原因?很值得探索。

按周瑜在战前已指出曹军的不利条件:一是曹操占有的北土,既未平安,加以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二是曹军“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按此指中原而言——引者)所长;三是正当东吴军发起火攻时,大冬天突然刮起东南大风,风助火威,正好烧了处于江北的兵船。四是彼时正值“盛寒”,战马无草料,必然会成群饿毙。五是北方士兵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传染疾病云云。而裴注引《江表传》,还记有周瑜曾向孙权指出曹操南征刘表之军,“已久疲”,而他收编的刘表旧部“尚怀狐疑”之说。这就可见:曹操是“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以上都是处于绝对优势的曹军反而被处于劣势的孙、刘联军打败的原因。

看来,周瑜之所以在赤壁之战中取胜,并非全因火攻,一些不利条件以及自然因素乃至天灾,也是导致曹操这次失败的重要原因。

首先,是风。虽然那场东南风只是一次偶然的天气现象,但周瑜把握住了这一天赐良机,这不能不说是赤壁大战胜利的重要原因。

再加上雾,更是天助周瑜也。《英雄记》云:“曹公赤壁败,行至云梦大泽中,遇大雾,迷失道路。”这虽然不是直接的原因,但也给曹军造成了不利。

最后,就是天灾。在《三国志·魏书·武帝本纪》中,并没有提到赤壁之战中孙、刘采用火攻之事。其中有一段对著名的赤壁之战的描述引起现代学者的注意。

“建安十三年,秋八月。公南征刘表……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这段描述揭开了曹军惨败的真实谜底,那不是诸葛孔明与江东周郎的神机妙算,而是一场在曹军中突然爆发的严重瘟疫。

《三国志·周瑜传》云:“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没等交战,就已病倒,当然只有败退。《三国志·武帝纪》云:“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不仅病了,而且还死了不少,这就更说明这次疾疫是这次失败的重要原因。《三国志·先主传》、《吴主传》也有类似的记载。

《三国志》中另一处记曹操给孙权的书中亦云:“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是曹操有意掩盖这次战斗败绩的原因,还是由于疾病的关系,引军自还呢?

这都说明,曹军患有疾病,那么曹军究竟患的是什么疫病呢?

现代学者经过仔细研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推测,在曹军中爆发的瘟疫会不会就是可怕的血吸虫病呢?

近年来,学术界把这个问题挑开了。李友松的《曹操兵败赤壁与血吸虫病关系之探讨》一文在1981年第11卷第2期的《中华医史杂志》上发表,指出曹操赤壁之战兵败的原因是“疾病”——急性血吸虫病。

一、根据历史记载以及近代科学研究,证明血吸虫病是我国一种古老的疾病。《周易》卦象“山风蛊”以及7世纪初叶的《诸病源候论》中已有类似的记载与描述;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女尸,其肠壁和肝脏组织都发现有血吸虫虫卵,说明当时血吸虫病已相当流行,连軑侯之妻这样的贵妇人也难以幸免。而赤壁之战的战场正好是当时血吸虫病严重流行的地区。

二、从时间上来看,赤壁之战又正好赶上血吸虫病的感染季节。赤壁之战虽然发生在冬天,但曹军转徙训练都是在秋天进行的,而这正是血吸虫病的易感季节。在赤壁之战前,曹操的水军就染上血吸虫病,经过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就发病了,才导致大战时疲病交加,不堪一击。

三、从地理环境来看,赤壁之战的古战场,大多是在今天湖南湖北两省严重的血吸虫病流行区,这些地方河网交织,水草杂生,具备血吸虫繁衍流行的最佳条件,从预防意识来看,来自北方的曹军不知道血吸虫病的厉害,比起孙刘联军来更容易被疫水感染。

同类推荐
  • 极品戏神

    极品戏神

    美女皮鞭我不怕,美女毒酒照样喝,美女诱惑我淡定,美女臣服我不屑。表演系天才贾宝被恋人推下河里,穿越到了异世,这里个个都是奸细,人人都会演戏,且看他在异世如何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如何将众美女玩于股掌之中,又如何游戏人间,成为奸细中的奸细,戏神中的戏神。让我们一起走入毒蛇美女群,感受疯狂的世界……
  • 三国之龙套

    三国之龙套

    男儿本自重横行,策马扬戈立战功,旌旗百万吞天下,是非交由后人评!从目前投票看,本文将继续走偏重正史的路线,无真气无内功少YY好美女,不喜者请勿入!一群:三国之龙套100280130二群:三国之龙套二群227149962
  • 逆变1589

    逆变1589

    一个21世纪的精英“业务猿”,由于一场车祸,穿越到了明朝万历年间,原本打算平淡度日的他,意外从了军,抗倭、退蒙、败满,名声大噪,后因神宗的赏识,进入朝廷中枢。另一方面,原本早早就成了亲的他,却桃花不断,少妇、萝莉、女匪,各式美女一一靠近,他是采还是采呢?就在他一步步走向人生巅峰的时候,其最大的敌人出现了,男主究竟何去何从……
  • 我来主宰三国

    我来主宰三国

    一个21世界的失败者无意穿越到了汉朝末期三国时代凭借着现代的智慧搅动这汉朝风云令雄兵百万藐视群雄独占风云鳌头谁与争锋美女在拥江山不弃击匈奴战侏儒让万方俯首显我华族威仪
  • 今天开始做崇祯

    今天开始做崇祯

    朱由检一成不变的生活,突然出现一只黑猫,一个少女,从此,朱由检成了朱由检,大明的末代皇帝,小小朱由检,为了改变命运,开始了“不屈”的“抗争”,当然,加上点武侠,少不了美女,过程比较yy,有比较纯洁,希望大家喜欢
热门推荐
  • 妖玄界

    妖玄界

    崔克从埋骨深渊爬出来在帝国边界忍辱偷生,重练功法只为了从牢狱中救出伙伴,推翻当今霸王政权!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超级无敌的帅哥

    超级无敌的帅哥

    “正在整理数据,输送记忆。”谁扰了老娘春梦!我捶死....好像是我脑子里发出来的?
  • 无限之灾厄降临

    无限之灾厄降临

    刚从死神世界回来的郑羽,不仅被乐园当肥羊狠狠宰了一笔,还发现自己连物种都变了!主角:我以为当守护者,是在无数位面世界叱咤风云,没想到最后发现,自己只是一个打工仔,为黑心老板永恒乐园服务。永恒乐园:我以为征召了一个潜力巨大的守护者,可以给遭受灾厄的世界带来光明未来,没想到最后发现,他踏马的就是一个坑!祸害完衍生世界后,又去祸害现实世界了!漫长的旅行,无尽的冒险。这一切的开始与尽头,他将一路前行,化为永恒,此即为【无限】!!
  • 扛着大旗好招摇

    扛着大旗好招摇

    有的人,遇到了也就遇见过了,不会对你有任何影响;但有的人,仅第一眼,就能对你产生不可估量的改变……是选择一视同仁还是一己偏见,是选择良善平和还是锱铢必较,是选择随遇而安还是违天逆命,……你的将来都藏在你平时的选择里面。看一个随遇而安的农村女怎么涅槃吧。想一起替她加油。刚开始会比较温,甚至会被你怒其不争,结局,会连你家的小宠物都呼:解恨。
  • 敌方无限倒霉中

    敌方无限倒霉中

    霉运系统自动针对敌人定点打击,只要敌方攻击己方,必倒霉。——张京穿越进玄幻世界,但并没有进入宗门修炼升级,而是进入朝廷。然后莫名其妙遇到一大堆同样的系统穿越者,并和他们互殴。分身复活流,穿越者大战
  • 重生之大祭司

    重生之大祭司

    逗比版简介:那年杏花微雨,我俩湖畔初遇,你说如果你是狼,或许我该告诉你,其实我是女流氓。正经版简介:上古逐鹿之战时期,昏天黑地,日月无光,维时长久而无果,天下纷乱,时局动荡。蚩尤施法,浓雾四起,炎黄大军措手不及,节节败退。值此,有百姓误入迷雾深林,得见一山洞,洞内有一尊大石,柱天踏地,巍然独秀。上刻一行蝌蚪文,工整平稳,金光四溢。译为:当血月现世,九洲纷乱,烽烟不绝之时,拯救苍生的大祭司将会降临人间。
  • 办公室战争——职场人士不可不知的办公室攻略

    办公室战争——职场人士不可不知的办公室攻略

    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分清敌友,如何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稳固自己的地位,如何与上司建立和保持牢固的关系,如何防范办公室内的陷阱,如何找到办公室的同盟军……掌握了这些技巧,会使你在处理办公室人际关系时得心应手,攻防自如,游刃有余。职场就是战场,身处办公室,难免会遭遇惊心动魄的办公室战争。战斗无从避免,为了生存,我们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迎接挑战。浩然编著的《办公室战争:职场人士不可不知的办公室攻略》以真实的职场案饲为主线和主体,辅以精辟的分析和点评,在内容上涵盖了同事之闻、上司和下属之间以及新人秘老员工之间的斗争和冲突,旨在帮助读者在日益激烈的职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 利润力——企业提高利润的学问

    利润力——企业提高利润的学问

    本书涉及核心竞争力的界定与获得、销售及其相关运作、核心业务的界定及获取、企业设计和利润区的发现与创造第一系列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来揭示利润的最佳创造方法。并结合企业的文化形成和理念创立、市场的占领及和维护以及管理者的素质阐述了企业长期发展的要件。我想这些是中国企业界最需要的东西。
  • 平步起青云

    平步起青云

    人生又何尝不是修仙路,修得人上人,修得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