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66900000013

第13章 从传统到现代——转型中的中国社会(6)

中国社会转型模式的选择是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所作出的正确选择。众所周知,中国社会转型是在外国殖民侵略的历史条件下开始的,一百余年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历史进程中,始终没有产生一个强大的政府带领中国人民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这段历史时期,中国不但没有变得越来越强盛,反而日益衰弱,成为西方列强任意宰割的弱国。残酷的历史事实使中国人民深深懂得,没有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和政府,国家的富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有鉴于此,新中国成立后,很快建立起一个国家权力至上的行政全能主义政府。在这个强大的全能政府带领下,中国人民艰苦创业,发愤图强,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使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但是,经过若干年的实践后,这种行政全能主义政府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为: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权力高度集中,政治成为衡量一切的最高标准,极力压制市场和社会的发育;在经济生活中,行政手段成为主要甚至唯一的资源配置手段,一切经济行为由国家统一管理,经济运行中产权不明晰、激励约束机制失灵,价格对经济没有指导性,由此导致劳动者积极性低、市场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最终结果是经济得不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在社会生活中,情况就更为严重,所有社会组织都成为政府的直属机构,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夕,这种行政全能主义模式的弊端已经充分暴露出来,越来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

通过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中国政府逐渐认识到,完全由市场或完全由政府来推动中国社会转型都存在无法克服的弊端,于是在改革的进程中,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动力机制进行了新的探索,最终选择了政府主导下的政府和市场双重动力来推动中国社会转型。

政府主导下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的巧妙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历史经验后的成功创举,是中国社会转型顺利进行的制度保证。“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政府与市场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推动力量,但是这两种力量的巧妙结合,的确是世界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范例。”“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的巧妙结合,得益于三个方面的条件:一是顺乎民心民意,改革开放从根本上说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要求……二是使大多数人获益的原则……从而使经济改革获得广泛的支持,也大大增强了人们对结构转型和体制变动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三是顺应结构转型的历史潮流……政府干预不再是一种超经济的强制力量,而是作为对市场的有效补缺。”

可见,改革过程中最终选择政府主导下的政府与市场巧妙结合作为中国社会转型的双重动力,既是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也是对现实需要的深刻思考,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次伟大创造。

政府力量在社会转型中的地位与作用等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和社会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围绕这些问题,学术界进行了许多讨论并形成了一些不同的观点,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包括:(1)政府干预有用论。此种观点又分两种:一种认为市场有缺陷,因而需要政府干预来补缺;另一种认为市场竞争是自由放任的,因而需要政府干预来管制。(2)政府干预无用论。此种观点认为市场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唯一可靠的推动力量,政府干预是一种国家强制,它只会影响或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3)政府推动有限论。此种观点认为,政府推动社会转型是以政府官员获益或得利为前提的,因此只要政府官员在转型中获益,政府就会推动其社会转型,否则就不会推动。

对于社会转型启动和发展条件不同的国家来说,以上三种观点的可接纳程度是不一样的。但不管怎么说,把社会转型的推动力量完全归结为市场是不太符合世界各国的实际情况的。无论是早发国家还是后发国家,政府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发挥着一定的作用。这不仅因为市场本身具有无法克服的缺陷需要由政府来弥补,而且对于后发国家来说,政府既是这些国家政治、经济独立的捍卫者、维护者,也是国家现代化的组织者和计划制定者;政府推动并且控制着现代化的过程,有时甚至直接参与经济活动。

所以,政府在社会转型尤其是后发国家的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为重要的。中国作为典型的后发展国家,政府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强调政府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市场力量就是可有可无的。前面关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全能主义政府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方面的论述已经说明,我国在这方面有过沉重的经验教训。市场在资源配置、提供有效激励机制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年的经验表明,政府干预要成为有效的干预,就必须以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为前提;相反,市场调节要成为有效调节,也必须以国家干预作用的恰当发挥为保证。正是基于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认识的加深,中国共产党人才在社会转型动力选择问题上选择了政府和市场双重动力机制。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由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和现实国情所决定,中国社会转型动力双重动力机制是在政府主导下发挥作用的。在政府主导下,二者巧妙结合在一起共同推动中国社会转型。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为后发国家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是中国社会转型走向最后成功的制度保障。

§§§第四节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主要社会问题世界各国发展历史表明,几乎没有哪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转型是一帆风顺的。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总会出现或多或少、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国著名社会问题专家童星教授在谈到当今中国三类社会问题时也提到了变迁性社会问题。

可见,社会转型中出现问题几乎是一种必然现象,关键是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应对这些问题,以便社会转型能够比较顺利地进行。刘祖云在考察中国社会转型后指出,中国社会转型中出现了社会失衡、社会失调和社会失序等问题。

一、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失衡问题

所谓社会失衡,是指社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出现的发展程度高低不同的状况。

根据社会学家的一般观点,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由相互联系的各个子系统组成。在社会正常运行的情况下,社会各子系统应该是相互协调,互为支撑的。而一旦社会系统的某个或几个子系统发展与其他子系统出现脱节时,社会发展就会陷入失衡状态。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失衡问题已经越来越凸显出来,成为社会发展中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一直处于变化之中。不过,如果对近三十年的社会变迁做一种稍微深入一点的观察和分析就会发现,这其中的变化并不是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中国社会结构变迁是沿着几乎相同的路径进行的。相反,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社会结构变化与90年代以后有着很大的不同,甚至发生了一些实质性的变化。简单地说,就是90年代初以前改革的路径是社会资源呈一种扩散的趋势,这使得社会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能够享受到改革所带来的成果,社会的边缘地带出现了兴旺的气象和发展的生机,社会发展总体上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而90年代初以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孙立平把这种中国社会结构转型发生的这种变化概括为“从资源扩散到资源重新积聚”,他认为,“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与80年代走向截然相反的是财富聚敛过程开始发生。这个过程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市场机制、巨大的收入差距、贪污受贿、大规模瓜分国有资产,造成收入和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尽管城乡之间壁垒森严,但通过税收、储蓄以及其他途径,大量农村中的资源源源不断地流向城市社会;在税制改革的推动下,这样政府获得越来越多的财政收入,然后将这些收入集中投向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证券市场的发展,企业间的重组和兼并,将越来越多的资金和技术、设备集中到数量越来越少的企业之中。所有这一切。都从根本上改变着中国的资源配置格局”。这种资源重新聚集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中国社会开始形成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社会弱势群体,他们被抛到了社会结构之外,形成一个底层社会阶层,与主流社会失去正常的联系,整个社会出现一种“断裂”现象。从社会有机体角度来看,所谓“断裂社会”其实就是一种严重的社会失衡现象,这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的一种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

有学者把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社会失衡现象概括为地区间发展失衡、行业间发展失衡、单位间发展失衡和个体间发展失衡等几个方面。

应该说,这些概括是相当全面的。这里受篇幅所限,仅从贫富差距、地区发展不均衡、社会弱势群体三个方面来分析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失衡问题。

首先,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转型向前推进,中国社会的贫富分化问题日益严重。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市场机制的引入、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分配政策的实施以及多种所有制并存等原因,我国社会各阶层间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开始出现一定程度的分化。但是,在整个80年代,与资源扩散相对应,这种分化仍然被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除少数人依靠“官倒”而很快聚敛了一部分社会财富外,整个社会的贫富分化并没有超出社会正常运行所能承受的水平。这个时期测量贫富差距的“吉尼系数”也说明了这个问题。根据各国的经验,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吉尼系数在0.25~0.30之间属于正常水平。我国在改革之初的1978年,当时来中国考察的世界银行考察团测得中国城市居民收入的吉尼系数是0.16,农村居民收入的吉尼系数是0.22,这个数值在当时几乎是世界上最低的,说明当时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收入平均主义国家。

到1990年,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分配的吉尼系数已经上升为0.23,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吉尼系数则达到0.30,仍然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但是,90年代以后,这种情况发生了急剧的转变,各类资源重新积聚到少部分人身上,社会贫富分化问题日益严重起来。据李强对一次全国性的大规模调查数据分析,到1994年,中国城乡居民合计吉尼系数达到了0.43~0.44的水平。

相对于我们以往认为社会贫富问题严重的西方发达国家来说,这个数字已经超出了吉尼系数的警戒线。进入21世纪以来,许多调查数据都显示,我国贫富差距的程度还在进一步上升,吉尼系数已经超过了0.45的水平,成为名副其实的高风险国家。

所有这些都说明,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相当程度的变化,社会分化日益加剧,社会贫富差距越拉越大,成为社会失衡的重要表现之一。

其次,我国社会转型期社会失衡还表现在地区发展不平衡上。这种不平衡一方面表现为东、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另一方面也表现为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改革开放以后,东部沿海地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政策的倾斜和沿海的区域优势使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逐渐拉大了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东部地区的经济总量在全国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加,仅广东省2006年GDP的总量就达到2.6万亿左右,约相当于全国GDP总量的1/8,中西部许多中等发达水平的省(区)连其尾数的水平都达不到,可见其中差距有多大。1980年我国东部地区人均GDP分别相当于中、西部1.53倍和1.8倍,1990年则扩大到1.62倍和1.90倍。2002年,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东部地区人均GDP已经相当于中部的2.08倍和2.63倍。从居民收入水平来看,无论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还是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东部地区都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1980年,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1.19∶1∶098,1990年为1.38∶1∶1.09,2002年为1.43∶1∶1.02。1980年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农民纯收入之比为1∶1.22,1990年为1∶1.40,2002年为1∶1.57。

这些数据都说明,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自改革开放特别是90年代以来正呈现出越来越大的差距。不仅如此,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还影响到社会事业的发展,东、中、西部的社会发展不平衡也越来越明显。

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重要表现。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急于建立完善的现代工业体系来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在某种程度上采取了牺牲农业来换取工业快速发展的政策,再加上农业本身缺乏市场竞争优势,由此而造成了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之间一直存在较大差距。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改革首先在农村实行,给农村发展带来了一次机遇,农村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整个20世纪80年代,城乡差别虽然仍然存在,但总体上来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和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农村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也一度有较大的提高。但是,当改革在全国展开以后,农业的先天不足和市场竞争力弱的弊端很快又显露出来,城乡差距发展不平衡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特别是90年代以后,农业的发展更是举步维艰。由于内外环境的变化,农产品越来越缺乏竞争力,经营传统农业几乎成为无利可图的事情。而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形成的推力和拉力以及市场逐渐开放提供的机会,使得大量农村主要劳动力走出农村,进城务工或寻找其他发展机会。这对本来就很脆弱的农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进一步加剧了农业的退化。90年代末期以后,尽管农民收入的平均水平还在以缓慢的速度上升,但实际上对大多数以农业为生的农民来说,他们的收入实际上是下降的。

同类推荐
  • 社会环境与自我保护(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

    社会环境与自我保护(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

    校园暴力是个新闻名词,也是一个社会名词。这个名词的诞生,意味着我们已经公开承认,校园再不是什么桃花源或者象牙塔,而是和成人世界一样危险的地方。研究还发现,校园暴力,并不止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更是一种群体心理的反应,一种人生态度,一种校园中成员的意识。校园暴力,也并不是校园里面自然生成的怪胎,而是社会上的暴力文化飘落在校园中所长出的恶果。
  • 国家传播战略

    国家传播战略

    《国家传播战略》在梳理国际传播和国家战略发展史的基础上提出国家传播战略概念,并从国家安全、国家利益的角度展开思路,探讨传播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传播战略制定和实施的具体问题。为阐释国家传播战略演变的历史逻辑,《国家传播战略》还对大众媒体发展不同时代的国家传播战略模式作出整理;而作为把握全球传播竞争的横向视野,本书根据不同发展水平和意识形态性质国家的宏观特征对国家传播战略进行比较研究,进丽阐明了构建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新格局这一命题。
  • 乘着歌声的翅膀:中小学艺术教育漫谈

    乘着歌声的翅膀:中小学艺术教育漫谈

    在艺术领域,由于多种新艺术的观念和样式此起彼伏,“交流”艺术正渐渐失去了主导作用的地位,由此对艺术本质的质疑和混乱意识进一步形成。由此,建立一个包容一切艺术的定义变得不太可能与没有意义。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流动复合体的艺术,在流变过程中,只能是短暂的、一时的,任何哪怕自认为是无懈可击的关于艺术的定义都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概括而非最终答案。今天,对艺术不可避免的谈论恰恰证明艺术正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其实,人类喜欢刨根问底的天性是对千变万化的艺术现象背后本质的追问,也得益于人们不断了解和接近艺术。
  • 抓住学生的心理

    抓住学生的心理

    教师成长是教育事业一个永恒的话题。从普通教师成长为一位名师,路有多远?有没有捷径?该遵循怎样的规律行进?
  •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当代社会矛盾问题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当代社会矛盾问题

    本书主要针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所产生的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和中国社会未来发展走向的重大现实矛盾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这些社会矛盾包括城乡矛盾、区域矛盾、阶层矛盾和思想矛盾,其中在阶层矛盾中深入剖析了贫富矛盾。通过考察这些矛盾产生和形成的历史原因和现实条件,并从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目标的视角提出了缓和这些社会矛盾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建议,藉此希望中国社会走向更加和谐美好的未来。
热门推荐
  • 仙魂不灭

    仙魂不灭

    一场惊变让原本无忧无虑的少年结束了安宁的生活,为了力量不得不走向波澜壮阔的世界!诡异的灵魔城,揭开尘封的神灵传说!宿命中的诅咒时刻提醒着他不断前行!为了守护自己的爱人和朋友不断拼搏,可是正如古老的诅咒所言!孤者,注定孑然一身!无尽岁月后当他再临孤山,回首往昔,他毅然选择踏入永恒!若我失败,那就让这诅咒和我一起陷入永恒,我将是最后一个孤者!
  • 流年爱

    流年爱

    这世上只有咳嗽和爱情是掩饰不住的,许诺背离了这条定律。青梅竹马的岁月,三个人的成长,许诺的情意深藏不露,恃美而娇的曼心知肚明,功课、相貌那么好的他却浑噩不知。那个安静的故土,他们一起走过多少芳华,许诺独自在前,他们落在身后,低声说着说不尽的情话。三角格局是要被打破的,人前乐观坚强的胖丫头许诺日见清瘦;有的是手段的曼栽在了自己的任性上;他到底懂得了,却怀着说不清的心思踏上光明前程。越走越远的时光,只有当年的机车男孩时时陪伴,一个稳重通达,一个芬芳可人——从哪个瞬间起,他们不再坦荡?纷繁的变化,不可知的未来,已经长大的他们,将怎样刻画两个人的?
  • 蜂巢

    蜂巢

    《蜂巢》是作者刘洋继《完美末日》后又一科幻短篇合集,其中《肇事者》一文收入《2016中国最佳科幻作品》。流浪行星即将撞击地球,毁灭不可避免,权贵们早已安然迁往外星球,大多数的普通人似乎只剩下等死;这时候,一个大胆的计划被人提出,然后迅速付诸实施——这个计划的目标是拯救所有人类。计划的内容却是人类要抛弃自己的肉体,将意识寄居在“蜂巢”。人类自此踏上孤独的星际旅程,寻找未知的新家园……只是,当我们只剩下意识,生命将如何存在?
  • 念念和男网友的故事

    念念和男网友的故事

    一个个被几个男人伤了的女人,未曾放弃对爱的渴望,天涯茫茫,寻找一份包裹的温暖原来如此艰苦。这个是我个人小说,不仅是为了寻找一个ta,也偶尔发下心情日记,希望有朋友和我倾诉,谢谢您的关注
  • 漫威世界的沙漠死神

    漫威世界的沙漠死神

    拥有沙漠死神力量的人,在漫威世界重建恕瑞玛。
  • 婉若天辰

    婉若天辰

    军武世家的谢婉一次偶然机遇穿越到某个朝代,巧合的是,被穿越的这个姑娘同名同姓,却是个柔弱不堪的谢家的三小姐,她的到来挽救了奄奄一息的她,改变了她人生的轨迹,从此那个谢婉不爱红妆爱戎装。。
  • 时间煮雨我煮你

    时间煮雨我煮你

    苏楠爱贺楚慎,爱了好多年好多年,从青葱时光一直到她一个人的地老天荒她瞒过了许多人,唯独瞒不了那个始终将自己置于局外的最为清醒的人等一年,等十年,都是同样的结果。他不爱她,已成定局裴先生这辈子致力于两件事:一,将沈黎私有化,这件事,正在做,挖人墙角这种事情压根儿不需要人教,无师自通。二,将沈黎这个女人宠上天,把她的坏脾气全养出来,最好见人就欺,人见就跑。老公跟同父异母的姐姐暗度陈仓,她却被那个男人威胁“小黎,玩把刺激的怎么样?”沈黎大惊失色,他却说,“乖,别动,对,就是这个姿势。”
  • 青云朝玉京

    青云朝玉京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李白白玉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也可以窥见如此瑰丽奇妙的世界,而她也将踩着累累白骨达到万人之上的位置。cp待定会努力更文不辍跪求勿养肥杠精退散,欢迎正确批评
  • 都市之黑暗来袭

    都市之黑暗来袭

    当世间有了灵力,旺财成了天狗。当同桌学会了修真,抢走女友。当山峰没有……当河水……啊~啊啊~啊啊啊~
  • 冥冥之中选中你

    冥冥之中选中你

    封尘莫名被拯救女配系统绑定,不得不开始在万千世界中拯痴情女配,却越陷越深,封尘紧紧抓住那一丝光芒,真相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