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75900000017

第17章 学风好,才能素质好(7)

某友曾在地方大学工作多年,指导及批阅的学生平时作业和毕业论文,少说也有几千篇了,据说其中没有几篇完全是自己写的。而且,那些写得越“好”的,往往也是抄袭越严重的。有啥办法?如此不堪之教风、如此不堪之学风、如此不堪之文风,岂能以一人之薄躯而力挽狂澜、中流砥柱?对他而言,无非是将那些抄袭卷子判个较低的分数,惟此而已。问题是:一,他还不能给人家不及格,否则就要恨他一辈子,乃至当场要来找他麻烦也!二,当今大学生论文(包括平时作业),完全不抄袭的可能只占1/10,完全抄袭的可能也只占1/10,而有8/10是一部分抄袭(一小半或一大半),又该怎样“法不责众”?

本来,一个人的知识面毕竟不够,普通大学生的文化水平更加有限,要从事科研活动、撰写论文,肯定得参考大量文献,挪借人家的一部分已有成果,文章中适当引用一些他人的资料,那是可以的,也是应该的。大学生写论文要是一点都不查找文献、插入材料,那才是内容空洞、思想简单、知识贫乏、语言干巴、毫无价值呢!连人家“诗圣”杜甫也说:“无一字无来处。”连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也得借用大量文献。连《资治通鉴》、《战争与和平》、《理想国》这样的不朽巨著中,也有连篇累牍的引用。

关键是,你的引用比例是否合适,是否非引用不可,是否引用得高明,产品主体是否属于你的纯原创成果?引用与抄袭,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引用还是抄袭,明眼人一看就知。抄袭,一则不道德,窃取他人成果;二则学风不正,易养成偷懒的坏习惯;三则自己没有参与,则永远不会进步。

既然“天下文章一大抄”了,那还得“看你会抄不会抄”啦!通篇抄袭、原文照搬,当然是最愚蠢、最偷懒的;没有吃透自己的论点、所参考的材料,结果论点与材料“驴唇不对马嘴”“风马牛不相及”,或者顺序混乱、莫名其妙,或者内容有问题,连自己都不知道在说些什么,那自然是愚蠢的;根本是胡乱拿来、囫囵放入,掐头去尾、颠三倒四,只抓一家、不计其余,那也是偷懒的。“高明”的做法是,既要吃透论点,又要吃透材料;既要有高深理论,又要能旁征博引;既要条理清楚,又要学会打散;时而直接引语,时而间接引语;时而报刊书籍,时而影视网络;时而当代明星,时而远古圣贤;既要看不出是抄袭的,又要使自己的文章在观点、分析、举例、结构、行文、体式上没有问题;同时,最好观点、材料都要新颖、超前、独家——那也不容易呢!高明的抄袭,其实已接近于再创造了。(读者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在透露“机密”、教唆犯罪,那就冤枉了。)说实话,老兄既然有这么高的水平了,何不自己写?那一定是平时太忙了,写论文没时间,又不想那么累么!不过,再高明的抄袭也还是抄袭呀!本质并未改变。盗窃他人精神果实,很不道德,老兄“可以休矣”!

大学4年(研究生是7年、博士是10年),毕业论文乃你在这么长时间里学习、见闻、经历、思考的集中和总结,应该要总体并真实地反映你的学问和能力,这才不枉度过了人生中这么一段青春美好的时光。可是,你却为了偷懒、求易;甚至这4年你干脆是白读了,根本没学什么东西,也没有什么学问,只好“忽悠”老师,蒙混过关,骗张文凭,于是大行抄袭之举,东拼西凑,巧取豪夺,“克隆”他人成果,这有什么出息,算什么本事呢?

要想真正感到光荣、自豪,给未来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要想做个有前途的大学生,将来能很好地把自己的专业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毕业论文就必须自己认真地来写!如何确定选题,如何寻找材料,如何行文布局,如何修改润色……整个过程都应该自己来完成。这样难度是大一点,花的时间、精力多一点,可是值得啊!越是不容易得到的东西就越宝贵,将来就越珍惜,回忆就越美好。谈恋爱找朋友、就业创业……也都是同一道理。

8、“没有大四的大学生”

——专科生怎能看不起自己?

专科生是大学部落里最低下的一等。在他们自己看来,甚至在其他人看来,这简直不是上大学,而是“职业培训”。他们连个学位都没有,只待2年或3年后毕业,走入实际工作岗位,“快出效益”。他们的课程,亦多半面向专业技能与实用知识。专科生,特别是综合大学里的少数专科生,往往过分自卑,总觉得不如别人,头老低着。这实在是没认清自我,看扁了自己。专科生应摆正自身社会位置、明了自身角色特点,把技术学到家,到最能发挥个人专长的具体岗位上去,干出一番成绩来。专科生不必同别人争地位、比名望。扎扎实实求学、扎扎实实做人。不唯专科生,所有学生,所有人都宜如斯。要明白一个道理:“在社会主义大厦上,哪怕一颗小螺丝钉,也必不可少。”

起点低还能成为一种动力。许多重点大学的硕士、博士研究生,甚至导师、教授们,当初也就是专科出身。他们专科毕业后步入社会,几年实践,在重新返回校园后,造诣较其他学友更呈顺捷趋势。其中有个人刻苦的成分,也有稳实的实践经验相助。尤工科为多。反之,大量本科生或因不愁就业而不思进取,或因久居书房而滞难超越。“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看来,许多事物并不能以表面现象来定夺。

中国的大专(即高等专科)最初是计划经济之产物,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尤其工科类),类似今之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及其他类似社会教育机构)。它不像本科教育以培养全面的知识能力为主,要打好综合基础与素质,所以课程较多、较全、较基础,学制4年甚至更长;而是以培养职业技能、实践操作为主,课程相对少些窄些,学制也就短些,一般3年或才2年。比如本科的中文,专科就成了文秘;本科的物理,专科就成了机械修理;本科的会计做的是全盘统筹,专科的会计做的是业务细节。它要求在短时间内把学生培养出来,参与到实际工作岗位上去。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在专科3或2年里,这些课程便能全部掌握。正因为专科教育具有很强的职业技能培训性质及特色,所以其实习、实践、实验的机会与时间也非常多。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的高等专科教育,很好地满足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行各业具体工作之需要,弥补了本科教育不足,或者说是本科教育一个很好的补充;有时,它还真有本科所没法比的许多地方。而从实际情况看,专科生的素质也不一定就比本科生差;相反,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职业适应能力还比本科生强。

做个笼统比较,专科是干具体工作的,本科是搞学问研究的。在一所学校里,本科毕业的老师也许知识更丰富、基础更全面;而专科毕业的老师也许上课能力更强、教学经验及同学生的交往更擅长。总之,专科与本科各有侧重、特色与优势。就看你愿意干什么工作,追求什么理想了。直到今天,专科与本科、专科生与本科生,他们的区别与比较也大致如此。在社会上双方都需要,缺一不可,不存在谁优谁劣、谁高谁低;他们必须也应该互相补充,彼此学习,共同合作,融洽交流,才能干好工作。

正因为专科只有3年或2年,他们便被戏谑地称为“没有大四的大学生”(或叫“没有学位的大学生”),是大学生部落里极独特、尴尬甚至最低下的一支。所以他们常常很自卑,在本科生面前抬不起头来,不好意思去本科院校见老同学。这种“专科情结”往往分化为两个阵营:一种是“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反正将来能找个不好不坏的工作,反正学习再不努力、成绩再差,这工作也能应付,于是不求上进,混过3年;一种是变弱势为动力,奋发进取,或学业优异或技术精湛,他日即功成名就:或考上本科甚至硕士、博士,比一般本科生还强;或在具体工作岗位上表现出色,成果斐然,频获奖励。“专科情结”大不必要,你们只是分工不同罢了,无须妄自菲薄。

但到了现下,中国的专科学校却越来越难办了;专科生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这是时代发展的结果。一方面,如今社会唯学历论,大学招生越来越多,大学生越来越多,而工作岗位越来越饱和,于是各单位水涨船高,非本科生甚至研究生不要。这是市场自由竞争的表现,也与各单位缺乏主见,一味紧随潮流有关。另一方面,专科教育尽管保持了自己的优点与特色,但是改革力度不大,创新不够;而社会教育分工越来越明晰,许多民办或公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与机构涌现,他们若是富有创新,市场针对性更强,实用性更明显,又善于宣传与营销,特别是其培训周期短,学校与学生开支均少,双方都更划算,便大大抢了专科的饭碗。

在本科与各种培训机构的两重夹击下,专科学校前途渺茫。人家单位若要高学历、综合素质好的,自然先想到本科生;若只要干具体工作的,又自然先想到培训学校,没那么复杂。另外,适龄青年要读大学,也先想到至少得读本科,当然更爽;或干脆不念大学,去培训学校学点实际技能得了,开支少,见效快。不管从哪方面看,人家都会要两头不要中间。专科学校不上不下,实在尴尬!

于是,这些年来许多专科学校出现了大变动:或实在难以为继,干脆倒闭;或被本科院校合并,其中不清不楚处依然殊多;或改为职业技能培训性质的教育机构,但换汤没换药,与民间学校竞争仍老处下风;或走“新高职”路线,名字换为“学院”,似乎升级为本科了,但水平与风格还在原地,且同样竞争不过老牌本科院校;或还在坚持办学,但缺乏改革也不知如何改革,风雨飘摇,随时可能划上句号。中国的大专,你究竟还能走多远?

像这些高等专科院校,还是要保留一部分的,但一则数量不能太多(那些属于纯计划体制、重复建设、没有特色、与现实脱节、无法适应时代的学校,须尽快撤消和改换),二则应考虑如何保持优势并创新(特色与优势不要丢,但又得全面、深入改革,向本科及各种培训机构学习和借鉴),“与时俱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并力求发展。

至于大专生自己,若要成为有前途一族,一方面不要妄自菲薄、自暴自弃、慌张担忧,应保持一个健康、良好、平和的心态;另一方面仍得努力进取,或知识扎实,考虑将来再向高一级学历深造;或学好技能,将来在实际工作中有精彩发挥。当然,或具备特长、爱好;或能根据时代特征、自身情况及时调整现在的学历、专业、职业方向、人生选择,那也很不错。总之,你若能意识到自己一生都是在学习,都是在寻找理想(包括事业、职业),这3年(或2年)只是很短暂很次要的一个段落,那你就算超越自我了!

同类推荐
  • 7日熟络:跟上司打交道(七日职场炼金术丛书)

    7日熟络:跟上司打交道(七日职场炼金术丛书)

    “如何管理上司”,这样一个话题肯定会让许多职业人士挑起眉毛来,毕竟,一般来说不是上司管理员工吗?怎么会发展到让员工来管理老板呢?可是,本书各处反复出现的一个主题是,上司与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应该是双向的,想要有所作为的员工必须要“管理好”上司,正如上司必须管理好自己一样。员工不一定非得是上司发号施令的被动接受者,也不一定非得迎合上司的期望。反过来,他们与上司应该是一种合作伙伴的关系,在这种合作的过程当中,双方都要实现对自己有益的目标!
  • 做事先做人大全集(超值金版)

    做事先做人大全集(超值金版)

    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人世的态度做事。集做人做事做到位经验之大成,教你把握做人的分寸和做事的火候。人在世界上,谁也不比谁傻,为什么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有的人一生平庸?做事先做人是成功者谋定一生的真本领。
  • 习惯创造卓越

    习惯创造卓越

    追求卓越是生命中最炽热的的因子,渴望成功是人生最活跃的本能。因为,成功意味着生命的富足与健康,成功代表着人生的幸福与快乐。尽管生活从来不会让我们尽如人意,人生始终都是竞赛般的艰辛,但成功的梦想,从人生开始的那一刻,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热得滚烫。
  • 你为什么还没有成功

    你为什么还没有成功

    对于时代青年所经验的烦闷、消极等等滋味,我亦未曾错过,自读马登的原书后,精神为之大振,人之观念为之一变。烦闷、消极、悲观、颓唐的娇雾阴霾,已经驱除尽净,现在所面对着的,是光天化日下的世界大同人生了。
  • 28天出口成章

    28天出口成章

    你如何在成功路上舌灿莲花,春风得意。另外还重点对幽默、赞美、口才礼仪、聆听、分寸、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了翔实的论述,并就言与意、口才与成功等关系做了有益的探讨。
热门推荐
  • 灼灼妖仙录

    灼灼妖仙录

    她是医术超群的现代人,阴差阳错穿到丞相府最得宠的三小姐身上。却发现这不过是表面光景。一次次的在死亡边缘挣扎,在泥沼里徘徊。让她明白,没有实力的弱者在这个以强者为尊的世界只会成为蝼蚁一样卑微的存在。他是晋寒国备受世人瞩目的天才,傲娇腹黑。在遇见她之前,他杀伐果断,从不为谁而做停留,可谓是无情冰冷。然,在遇见她之后。她跑,他就追。她躲,他就找。终于有一天,她忍不住怒道:”你到底想干什么?“他莞尔一笑,周围的景物皆为之失色:”娶你。“
  • 十万个发泄

    十万个发泄

    如果生活压力大,没处发泄,好你来对地方了,这本书专为你们量身定做!
  • 吾命无量

    吾命无量

    吾本只求苟生,奈小人难缠,友人欺我,同门不容,幸得本命仙煞,怎甘做凡,自当灭小人,战四方,得我道,成吾命,得永生,吾命无量!
  • 等风等遇见你

    等风等遇见你

    我爱你……这三个字一旦说出口,你就已经属于我了,我愿意护你,陪你,爱你,宠你。
  • 做魂不如做人

    做魂不如做人

    我叫吴常,因为去救一个二傻子出了车祸,总而言之,我还没活够
  • 网络快富:赚钱最快胡生意经

    网络快富:赚钱最快胡生意经

    本书以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为背景,通过对E时代财富英雄个人成长经历、创业思路、创富策略、运营模式与管理方法等历程的探究分析,揭示出富豪事业成功的奥秘,为当代青年走向成功或独立创业提供借鉴。
  • 未知世界:公主的爱情

    未知世界:公主的爱情

    【暂停】她,美丽,朴素,高贵。容不得任何人骂她,伤害她最亲的人都得死。
  • 皇后太任性

    皇后太任性

    前世,她为丈夫谋得皇位,不惜利用自己未出世的孩子,可换来的却是丈夫的被叛、儿子的惨死,最后与腹中之子葬身火海。今生,她与真爱携手报仇、走上皇位。踏向巅峰,却发现命运和她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 老婆非要当影后

    老婆非要当影后

    薛烨迟在遇到陈十一之前对女生的评价都是,温柔大方,贤惠…但是遇见陈十一之后,他的观点全变了,他一直都想问陈十一她是怎么在娱乐圈混到影后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