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8200000056

第56章 江苏修辞学会青年读书会讨论纪实

九十年代修辞学发展的新台阶

——南京青年修辞学读书会讨论纪实

1991年11月3日,南京青年修辞学求实读书会在鼓楼公园聚会。与会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就80年代中国修辞学的评估和90年代中国修辞学的前景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参加者有:江苏省教育学院曹德和,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史灿方,南京师范大学朱敏,南京市物资局杭海,南京大学盛林、郭水华、周日安、朱少红。此外,特邀嘉宾为王希杰先生,江苏省修辞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王 一女士。曹德和主持了会议,现将这次座谈会择要整理如下。

一、80年代修辞学研究的巨大成功。是90年代中国修辞学腾飞的坚实基石

(一)体系的更新,理论的完善,80年代修辞学异彩纷呈

王希杰:记得80年代初,复旦大学召开了纪念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出版50周年大会,推动了80年代中国修辞学的发展和繁荣。十年过去了,我们可以总结80年代的中国修辞学了。又到《修辞学发凡》出版60周年纪念日了,我们可以从《修辞学发凡》开始总结,不能为总结而总结,是为开创90年代,开创21世纪而总结。

朱敏:80年代,是中国修辞学史上的第二个繁荣期。“文革”十年的蓄势待发,自然显得蓬蓬勃勃。研究者勤求探讨修辞学诸门类的问题,扩大了范围,深化了理论,即使是传统修辞手段的研究,也呈现“柳暗花明”的气象。

杭海:80年代的成就,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摆脱了修辞学已有的模式,构建了新理论体系,如王希杰先生的《汉语修辞学》;更加注重言语活动本身,由静态描述转为动态分析,研究对象从书面语材料扩展到人类言语行为的方方面面。

曹德和:我觉得,对八十年代修辞学研究应当充分肯定;尤其对80年代修辞学理论上的进步应给以足够的评价。在正视“不足”的同时,反对“横扫一切”的虚无主义态度。

王希杰:80年代修辞学的成功,在于自觉地追求科学化和现代化,积极探讨修辞学的重大问题,广泛地吸收各门学科的新理论新方法,大大拓宽了修辞学研究的领域,为修辞学在学术界争得了一席之地,引起其他学科的瞩目。如模糊修辞理论在国际上独树一帜,语言义、言语义、情景义变、语流义变等一系列修辞术语已被文艺理论界编入文艺学词典。修辞学也给80年代的语法学以极大的影响,三个平面的提出,我看多少受到修辞研究深入发展的启迪。其中的语用平面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修辞分析。

盛林:有人说,修辞学发展至今仍没有跳出陈望道的框架..缺乏全新的体系,《修辞学发凡》的“科学理论体系的不完善阻滞了修辞学的进一步发展。”这种看法我认为不妥。从历史发展看,《修辞学发凡》的理论系统的科学价值、历史功绩及深远影响是巨大的,不容抹杀的。80年代的修辞学,较之于《修辞学发凡》的的确确是有了更新的突破,无论在理论系统还是方法论方面,都是《修辞学发凡》的体系所包容不住的。

周日安:科学是在辩证否定中发展。相比之下,80年代修辞学有质的飞跃,它的科学性及成就,是无法否定的。90年代修辞学的繁荣,不是崇尚玄理、空喊口号能奏效的,关键是在80年代修辞学成果的基础上,扎扎实实、实事求是地深入研究,努力创新。

盛林:有人在喊:彻底冲破《修辞学发凡》的藩篱,筑构光辉夺目的全新体系。我们首先要知道:新体系能解决什么问题?旧体系难以对付的问题它能否解决?假如它确实能一试百灵,放之四海而皆准,那当然好,使修辞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假如解决不了多少问题,仅是旧体系的改头换面,增添几个新概念术语,又何必多此一举?与其这样,还不如老老实实致力对旧体系的修订、挖掘和拓展,不断完善。在这一点上,中年人要比青年人稳健得多,不尚空谈,注重在扎实的研究中发现新东西。

王希杰:如何正确对待80年代中国修辞学的功过是非,我有两点想法:一是任何科学都有自身发展的历史道路,如果否定80年代,割断历史,90年代的发展繁荣只能是个别人激情幻想中的“海市蜃楼”。二是科学研究要脚踏实地,没有对80年代修辞学做全面深入的调查、分析、研究,轻率地下些危言耸听的结论,实在是有些哗众取宠。

二、方法论上高屋建瓴,具体研究方法不拘一格,是80年代发

展的生命源

郭水华:在总结80年代修辞学时,有人批评说“研究方法陈旧和匮乏”、“方法论远没有得到重视”、“科学品位不高”。这些提法有失偏颇,值得商榷。

史灿方:我认为,方法本身无所谓科学与否。方法是手段,是寻找问题答案、发现事物规律的钥匙。方法的价值全在运用上。(周日安:归纳法是传统的方法,倪宝元先生运用得轻巧灵活、左右逢源、成就显赫,这便是科学。)用得好就是科学,用得不好就是不科学。

周日安:对象的多层次、研究目的多角度,决定着研究方法的多元性。重视归纳法的同时,王希杰老师用演绎法,从有限的事实出发,演绎出一定的模式,然后接受事实的检验而发展,从“整体到要素”,力图让语言的研究走在事实的前面,体现出科学的预测能力,颇有建树。

郭水华:评价方法的优劣,不能以“新”为标准,越新越科学,传统的就不科学。我们应采取宽宏的态度,允许种种有益有效的方法存在,让它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盛林:要建立全新的修辞研究方法,这个提法本身就不稳妥。有些科学方法是一般方法,如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等,特点是适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切学科,任何时候都不过时。在今后修辞学研究中,这些方法还得经常运用,所谓全新的方法就不可能了。作为王老师的学生,我从未感到过研究方法上的危机和困惑。

曹德和:我认为80年代修辞学研究走上了科学化的轨道。标志有:一是那种从语感出发主观随意的文学鉴赏式研究方法已基本被抛弃,越来越多的人注意把研究建立在形式特征基础上,如运用代码和公式来描写、分析辞格结构。二是不再满足于“常用”、“有时运用”、“一般正用”之类含糊的说法,而代以精确的统计数字。三是把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结合起来并注意联系语境。

王希杰:80年代自始至终重视方法的革新运用,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研究与力求革新的学风,提出了由静态研究变为动态研究,刚性与弹性结合,语言和言语的区分,显性的语言现象、规律与潜在的语言现象、规律的区分,历时与共时的结合,科学性的求索、人文性的导入,实质就是方法论上的根本变革。

三、90年代修辞学发展繁荣是历史的必然;高层次上进一步

科学化,便是我们的追求

史灿方:有人提出90年代修辞学的成功之路在于革新。我们认为,革新是“扬弃”,是继承和发展的统一。90年代修辞科学的大发展必须立足80年代的巨大成就上。前人的成功处,是我们进一步前进的基石。

杭海:90年代修辞学必将继续繁荣发展,关键应进一步重视理论体系的完善。

朱敏:科学方法论是学科发展的生命。归纳法在80年代的修辞学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它是否也限制了我们的眼光?王希杰先生大力将演绎法导入修辞学研究,富有启迪。

盛林:90年代研究方法的更新所要作的努力,一方面要努力发现修辞学研究所需要的特殊方法,一方面要改变以往一般方法的运用频率,也就是说重视归纳法,比较法的同时,更多地运用演绎法,力图改变语言学家完全跟在语言事实后面补补缀缀的现象,使修辞研究具有理论的预见性和超前性。王希杰先生曾经指出,演绎法将是90年代修辞现象的主要方法,它的运用,可以预示一些修辞现象的存在,如从双关现象,可以推出三关、四关及至更多的关;既然有双关、比喻等辞格,也就可以推出两种或更多种辞格的综合同现,产生像比喻双关、双关比喻、夸张双关、双关夸张、借代双关、双关借代等辞格。

朱少红:修辞学要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但不能照搬。语法可以公式化、模式化,修辞能不能也搞公式化、模式化?80年代中有人认为不能。我们认为也能模式化公式化,也应该模式化公式化,不过这不能照搬语法学的哪一套,而必须根据修辞学特点进行改造。

朱敏:90年代对辞格系统性应有更深入的研究。系统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每一辞格的生成子系统,也即它有多少可能的形式。二是所有辞格可分多大的系统,其内部的联系机制和外部的区别性特征应如何认识。

王希杰:在80年代辞格研究的精细分化、广泛深入的基础上,90年代应进一步抽象、概括。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给人们一个认识世界的简化模式。有繁无简,只分不合,不符合科学精神。

关于80年代中后期的中国修辞学,有人说是低谷、危机。我在一些地方也这么说过。复旦大学宗廷虎先生来信表示不同意。他的话是对的。我现在的看法是,80年代前期,重点在向广度进军,轰轰烈烈。80年代中后期,重在向深度进军,在修辞学研究方法和方法论等问题上有了较大的突破,使中国修辞学在科学化方面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也是在为90年代中国修辞学的发展准备好了充分的条件。我们在纪念《修辞学发凡》出版60周年的时候,应当再次强调:陈望道先生的伟大在于他是一个开拓者,继承和发扬陈望道学说,不能只是重复他的结论和材料,最重要的是继承和发扬他的开拓精神。只要我们进一步发扬陈先生的开拓精神,90年代乃至21世纪的中国修辞学是会在科学化的大路上取得更光辉的成功的。

同类推荐
  • 日暮乡关

    日暮乡关

    江潇在城市霓虹灯杂乱无章的闪烁中和泛起泡沫的酒杯里发现自己再也走不出思想与情感的围城,这就是已成为他精神属性和生命构成的“乡村结”。于是,人们如梦初醒地发现乡村和江潇之间已形成一种相互命名的关系,《日暮乡关》实际上是江潇对自己的灵魂与生存方式的一次彻底的坦白和庄严的命名。在《日暮乡关》这本散文集的整体阅读结论形成后,我们就不得不进行这样的追问——乡村赋予了江潇怎样的性质和生存态度?
  • 陌上花开缓缓行

    陌上花开缓缓行

    人世韶光,何其忽然?人生际遇,何其偶然!与其独自向隅,击磐敲钟,以生的快乐作修束,去叩问佛祖苍天,谋求来世幸福,不如好好的活在当下,珍惜所得,珍惜拥有,感受现实和现世的欢乐。入山参禅,出山归凡,如此,则幸福无处不在。
  • 谈文说画

    谈文说画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谈文,收录了胡适、林语堂、余平伯等著名文学家的文章;下编为说画,包括张大千、潘天寿等著名艺术家的文章。
  • 爱的剪影

    爱的剪影

    本书是一本集亲情、爱情的为一体的散文诗集。十年了,我知道十年时间是许多人能把自己的文稿堆积成山的;十年时间是许多人能把自己的作品构建得严谨周密的;十年时间是许多人能从文字的表皮钻他个万丈深渊的;十年时间是许多人能从狭小的一隅荡他个广阔辽远的……但是,我却不能。一个文化水平很低且疲于奔命的我花了十年时间才拼凑成这样一副模样。在这十年里,我一路孤孤单单、一路磕磕绊绊、一路曲曲弯弯,心中的那份激情也是几明几暗。今天的成绩可以说是我十年努力的回报,我的心中已高高地举起了庆贺的酒杯。
  • 凡音之起

    凡音之起

    本书属于“无界散文”系列之一。河曲是民歌的海洋,也是孕育民歌的故乡。娘娘滩、扳船汉、走西口……千百年来,那一方水土所形成的“西口文化”深深打动和吸引着作者。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这本散文集,是作者对这一切的深情回望和记录,也是对这一独特文化现象的深度探究和追问。
热门推荐
  • 银发魔帝的独宠﹕嚣张帝后太嗜血

    银发魔帝的独宠﹕嚣张帝后太嗜血

    这是一场柔中带刚的惊心游戏,这是一场用心编织的爱情美梦,当这场梦醒来时,时间的齿轮将正常运行,曾经的美好将化作冬天飘洒的雪花,那样美,却一触极化。亦如他们的爱情,美得惊心动魄,却只是一场触及不到的美梦。。。新文【绝色王妃是杀手﹕邪魅王爷别太狂】
  • 基本异界法

    基本异界法

    当通向魔法世界的传送门屹立在古老而又焕发生机的大地上时,面对着不怀好意的未知和蒙昧无知的臣民,拿起钢铁和硝烟像个英雄般平定一切?还是用跨时代的智慧去创造未来?真正的智者不会去选择胡萝卜和大棒中的其中之一,而是会将它们一起狠狠抓紧!本书QQ群484530568
  • 田园修仙

    田园修仙

    徐青是一个华夏国南方一省城的一个普通高校毕业生,毕业后没有工作只能回家务农,本以为他这一辈子都会这样过了,可是一场大雨从些改变了他的生活,他也从些走上了一条别人从未走过的路。。。。。。
  • 废柴没有金手指

    废柴没有金手指

    胎穿修真大陆,李清水悲催的发现,这是个被穿成筛子世界!自带光环的女主角,复仇归来的女配,就连一个个不起眼的炮灰都想干掉主角配角逆袭!没有金手指的废柴,真是伤不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暗影天域

    暗影天域

    一个是心思莫测、冷酷至极的夜帝夜千铭,一个是不谙世事的女子。机缘巧合之下,她救了失忆且变为孩童模样的她……泽若:阿夜,谢谢你。承卿一诺。夜千铭:阿若,承蒙时光不弃
  • 张小年的梦

    张小年的梦

    这是一个人类走向颓败的世界,科技高速发达,但环境污染,物种急速灭绝,人类缺少沟通,变得自私与顿感,且大比例抑郁。张小年便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中的一个普通人,但他拥有着及其珍贵的品质:他仍热爱这个世界且极具想象力。因此他被梦境研究所的造梦部部长万均所选中,成为造梦部的一员。旨在创造出瑰丽奇幻的梦境,并通过这些梦境帮助大众疗愈心灵。
  • 每一片叶子都会跳舞

    每一片叶子都会跳舞

    本书是小小说集。带着感动出发,守护着心灵深处最淳朴的情感,韩昌盛用朴素的语言展现了温暖的校园,吹遍春风的田野,紧张充实的工地,快乐而有些许感伤的青春。作品中,可爱可亲可敬的老师,天真纯真有点忧郁的留守学生,缩手缩脚打电话的民工家长,想家爱家也爱城市的打工者,他们都心怀感激,憧憬着明天的阳光会更温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空间之悠然田园

    空间之悠然田园

    原本夏沫儿以为男朋友是可以共度一生的人,却因一次意外发现了他和自己的闺蜜勾搭在一起了。算计她父母意外去世而留下的房子。在经历了男朋友和闺蜜的背叛,决定离开这个伤心的城市,回老家一趟,却意外发现了空间,决定留下来在老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