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96100000033

第33章 方术基本法(二)(2)

(四)卦、爻、辞

1、卦

“卦”字由“圭”、“卜”两字组成。“圭”,本义指古人为测日影而堆起的土(石)堆,后来泛指测天道的工具,唐代以后专指测日影用的八尺标杆。“卜”指占卜,原义是指把龟壳烧裂以观其纹、测吉凶。“圭”意指天道,“卜”意指占卜,二者合在一起表明“卦”的含义就是用天道来推测人事。古代占卜出来的“象”(无论是烧裂的乌龟壳还是兽骨)通常都“挂”在墙上进行观察判断,所以取“卦”的读音为“挂”。

2、爻

组成卦的符号称作爻。有些史学家认为,由结绳记事向画线条记事过渡的过程中,人们最早所使用的线条符号就是爻,即“—”“--”。另有史学家认为,古代先民都有性崇拜,最早对阴阳的描述物是性,男性(一)表示阳,女性(八后演化为--)表示阴。所以多数人的观点认为爻的符号是由两性的外形演化而来的。

3、辞

“辞”是古代比《诗经》更早的一种文体格式,不像后来的诗歌那样有规范的格律,且句式长短不等,但也有一定的韵脚,读起来朗朗上口,并有一定的规范,这种规范模式就叫辞。六十四卦的卦辞和爻辞基本上都保持了辞的模式,通读《易经》的整个卦辞、爻辞后就会发现,它们有一定的韵脚,长短句也有一定的规则韵式。

(五)卦象、卦辞与爻象、爻辞

前已述,由三个爻组成的卦叫“经卦”,也叫“单卦”。经卦共有八种,俗称“八卦”。由六个爻组成的卦叫“复卦”。爻有阴阳两种,六个爻组成的卦其全排列为26=64种,故称“六十四卦”。《易经》中的每一卦都有其卦象和卦辞。由六个爻的不同组合构成的图形称“卦象”。《易·系辞》中有“易者,象也”,“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可见卦象通过阴、阳爻各自不同的数量与位置,表明了阴阳二气(含炁与)的交变与相互间所存在的能量态,从而通过不同时位描述了阴阳变化过程中的各种不同态势。《易经》中对每一卦的卦象进行解释的文字称“卦辞”。卦辞传说是周文王被囚羑里时所作。据说在周以前,六十四卦的卦序各不相同,《连山》以“艮”为首,《归藏》以“坤”为先。传说周文王根据阴阳交合与阴阳运变法则,把六十四卦按照宇宙衍化程序与浑天甲子六十年中阴阳变化的节律性严格地进行了新的排序,然后按照辞的韵式,根据不同阶段阴阳变化的不同情况,编写了六十四段文字分别进行解说,形成了六十四卦的卦辞。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每爻各有其“爻象”。爻象反映了不同阶段、不同形态下不同时位的阴阳变化特性,对爻象的文字解释称“爻辞”。传说是周文王之子周公(旦)根据文王的思想,分别为六十四卦的三百八十四爻编写了爻辞。并根据“参天两地”(古人认为“三”含一奇二偶称真数,“三三为天,倍三为地”,称参天两地)的观点用“九”(阳之最大数)代表天,用“六”(偶数的中位数)代表地,明确了《易经》中的“用九”与“用六”,并增加了“用九”与“用六”两条爻辞。这样一共就有三百八十六条爻辞。六十四卦的卦辞加上三百八十六条爻辞组成了《易经》的经文。现流传的《易经》中的卦辞与爻辞,据传说都是孔子在对大量史料进行认真考证后,经过反复研究而校改过的。

二、六十四卦简介

六十四卦的排列盘有圆盘、方盘与八角盘三种,其排列顺序有先天六十四卦序、后天六十四卦序、《连山》六十四卦序、《归藏》六十四卦序、《易经》六十四卦序等多种。传说《易经》六十四卦序是当年周文王被囚羑里时所定,即宋朱熹《周易本义》中的“上下经卦名次序歌”的顺序:“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蓄兮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剥复无妄大蓄颐,大过坎离三十备;咸恒遯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暌,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此卦名与卦序,后人一直沿用至今。

(一)起卦法

《易经》筮法(即用六十四卦测算)首先是起卦。所谓起卦就是确定所要测算对象或事物的卦象。汉以前,多采用蓍草揲变的方法起卦,汉以后产生了用铜钱起卦的方法称“金钱课法”,宋以后又出现了以数起卦、以方位起卦、以物体起卦等多种简捷起卦方法。

1、蓍草揲变起卦法

《易·系辞》中有“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前已述,大衍之数原为五十五,是指“星”(金、木、水、火、土)、“辰”(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宿”(二十八宿)的合计。由于辰宿均已按五行划分,故舍其星数,所剩五十,即“大衍之数五十”。另一种说法为:“大衍之数五十有五”是指从一到十这十个数是衍生出一切数的基础;一与六、二与七、三与八、四与九、五与十这五组数的结合是衍生五行的方式,河图中的五行生成反映了宇宙衍化万物的生成过程(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过程);洛书用一至九共四十五数,描述了四象的演生,反映了宇宙衍生万物的方式(即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大演之数五十”是河图数与洛书数的均值,既代表了宇宙衍生万物的过程,又表示了宇宙衍生万物的方式;古字中“衍”与“演”通用,《易·系辞》中的“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应为“大演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所以说,古人的蓍草揲变是对宇宙衍生万物的过程与方式的复述。在天地运转过程之中,由于北辰不动(即北极星位置永远不变),故取出一支(古语称“策”,下同)不用,象征北辰(同时表示“道生一”或“无极生太极”),所以“其用四十有九”。将四十九支(策)任意分作两把(即:“分而为二以象两”),以象征“太极生两仪”或“一生二”。再取出一支(策)夹在左手的小指与无名指之间(即:“挂一以象三”),象征天、地、人“三才”,也叫“二生三”。然后按四支(策)一组分数左右手中的蓍草,去其余数,无余数时,其最后四支即为余数。四支一组象征四季为一个周天周期(即:“揲之以四以象四时”),也象征“两仪生四象”此为一变。然后将余数去掉后再分置两手,仍按四个一组分数左右手中的蓍草数为二变。如此三变,将三次的余数尽去后,再除以四所得之商确定一爻。由上述而知,两手分置蓍草数之和为四十八,按四个一组分数左右手中蓍草,其两手余数之和非四即八,每变之余数皆如此。三变余数尽去后,所剩只有四种可能,即二十四、二十八、三十二、三十六,除于四后的商即六、七、八、九之中非此即彼。古人定“六”为太阴(即阴之变爻)、“七”为少阳(即阳爻)、“八”为少阴(即阴爻)、“九”为太阳(即阳之变爻),即为四象之数。每三变为一揲,每一揲都模拟了一个完整的宇宙及万物的生成过程,才能得出一爻;六揲即十八变才得出一卦。从蓍草揲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对算卦行为的本质认识是“用天道来测算人事及万物”,所以每揲都要衍化“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的宇宙万物的生成过程与方式。也足以表明了古人对“天道”的信仰与忠诚。但方法过于复杂,很不方便使用,所以才有了汉以后的金钱课法与宋以后的以数起卦法。

2、金钱课法

金钱课法传说是由西汉京房所创(也有诸葛亮所创的传说)。具体方法是用三枚铜钱同时抛掷,根据落地后的形状确定爻象,即两正一反为少阳,两反一正为少阴,三正为太阴,三反为太阳(古人以反面即背面为准测其象。一反奇数为阳,二反偶数为阴,三含一阳二阴,故三反为太阳,三正即无反面,故为太阴)。每抛一次便得一爻,六次即得一卦(金钱课法的礼仪程序,此处不再叙述)。此法至今,仍一直被民间广泛采用。

3、以数起卦法

传说以数起卦法为北宋邵雍所创。邵雍字尧夫,号安乐,人称百源先生,谥号为康节。邵雍在《皇极经世》中认为“太极不动,性也。动则发、发则神、神则数、数则象、象则器、器则变,复归于神也”。邵雍主张以“数生象”、“万物皆数、万物皆象”。即以先天卦数为准,对任何事物只要可取数便可转为卦象,并以象类万物,进而以数代象进行测算。据说某日邵雍观梅,忽见有二雀争枝坠地,便设卦布算,其测算结果一一应验。后人称其占术为“观梅占数”,也称“梅花易数”(现流传的《梅花易数》一书传说为其子邵伯温所著)。《梅花易数》的准则是“卦以八除,爻以六除”。“卦以八除”是以数配卦的准则。凡起卦,如数在八以内,则以先天八卦的卦数为准配卦;如大于八则除以八,用所得余数按先天卦数配卦;若无余数时,则以八计(一般配为上卦,下卦通常用时辰序数,也可用原事物的另一数,同上法定为下卦)。“爻以六除”,是由数求动爻(即变爻)的方法,即以上、下卦起卦时的原数之和除以六,用所得余数来确定变爻(也称动爻)位数的方法。起卦后如两数之和不超过六,则是几就为几爻动;如两数之和大于六,则除以六用所得余数作为变爻位数;若无余数则以六计。《梅花易数》中的以数起卦法有:根据时间起卦、根据可数之物起卦、根据字数或笔划数起卦、根据字的平仄音调起卦、根据动物起卦、根据静物起卦、按方位起卦、按颜色起卦、按人伦起卦、根据可数之声起卦等。现代人又加入了常用的按职业、按行业、按姓名笔划数、按生辰八字起卦,等等。

按声音起卦,以所闻声音的声数为上卦,以声发之时的时序数为下卦,两数之和除以六的余数为变爻位数。如动物鸣,可以动物的八卦类象为上卦,鸣之方位(指后天八卦方位)为下卦;按物体长度起卦可以丈数为上卦,尺数为下卦;按方位起卦,可以人来的方位为上卦,所去方位为下卦;按姓名起卦,通常以姓的笔划数为上卦,名的笔划数为下卦;按生辰八字起卦,一般以生辰年月序数和为上卦,日时序数和为下卦;一字占,上下结构者,上字笔划数为上卦,下字笔划数为下卦;左右结构者,左字笔划数为上卦,右字笔划数为下卦;独体字以笔划数为上卦,书写时的时序数为下卦,等等。均以二数之和除以六的余数为变爻位数。

(二)卦类

卦类也叫卦别,指易卦的类别。主要有内卦(下卦)、外卦(上卦)、阴卦、阳卦、贞卦、悔卦、往卦、来卦、本卦、之卦、正卦、反卦(错卦)、综卦、体卦、用卦等。

1、内、外卦

六十四卦中,每卦均有六爻,其上三爻组成的经卦称外卦也称上卦,其下三爻组成的经卦称内卦也称下卦。

2、阴、阳卦

阳卦又叫刚卦,阴卦又叫柔卦。八经卦中乾、震、坎、艮为阳,坤、巽、离、兑为阴。六十四卦的阴阳划分历代有不同说法,由于《周易·系辞下》中有“阳卦多阴,阴卦多阳。阳卦奇,阳卦偶”。因此一般按“阴爻多者为阳卦,阳爻多者为阴卦”区分。

3、体卦、用卦、贞卦、悔卦

体卦与用卦是按变爻所在之位来区分的,变爻在上卦(外卦)的,下卦为体,上卦为用;变爻在下卦(内卦)的,上卦为体,下卦为用。即无变爻之经卦为体卦,含变爻之经卦为用卦。用体而言,体卦为贞卦,用卦为悔卦;单纯就卦而言,内卦为贞卦,外卦为悔卦。

4、互卦

每卦中的二、三、四爻所组成之卦与三、四、五爻所组成之卦都称互卦。以体卦为主(即占体卦两爻、用卦一爻)的互卦称“体互”,以用卦为主(即占用卦两爻、体卦一爻)的互卦称“用互”。

5、本卦与之卦、静卦

按起卦方法得出的卦叫本卦,将本卦中变爻变化后(阴变阳、阳变阴)所得的卦称之卦。之卦也称变卦或动卦。所起无变爻之卦为静卦。

6、综卦与错卦(反卦)

每卦倒转一百八十度,为其综卦;每卦各爻符号完全对应相反为其错卦或反卦。六十四卦中,两卦的卦形符号互为倒转一百八十度称互为综卦;两卦的卦形符号对应相反的称互为错卦或互为反卦。

7、往、来卦

六十四卦按《易经》排列顺序,前一卦是后一卦的往卦,后一卦是前一卦的来卦。如乾为往卦,坤为来往,屯为往卦,蒙为来卦,依此类推。

卦别之中,还有消卦(阳爻渐消)、息卦(阳爻渐增)、正卦(四正之位)、隅卦(四隅之位)、飞卦(显象于外)、伏卦(隐伏于内)、反易卦(上下反易)、对易卦(上下对易)、辟卦、候卦、宫卦、月卦等。

(三)八宫所属

西汉京房(公元前77年-前37年)将六十四卦分为八组,每组八卦,分别由乾、震、坎、艮、坤、巽、离、兑为首。各统率一组,称作八宫所属。

京房根据阴阳运变之理把六十四卦分列八宫,明确了八纯卦统领五十六别卦的统领关系与统领方式,阐明了各宫诸卦名谓之由来,确定了各卦诸爻所纳之干支与世应二爻的时位,奠定了飞神、伏神的依据,创立了六爻分析测算法(纳甲筮法),使阴阳五行学说成为贯通易学整体天人宇宙学说的核心。京房还依据孟喜的卦气说,视坎、离、震、兑四纯卦为四正卦,主四季,各爻(共二十四爻)主二十四节气;其余六十卦各主六日七分,以合周天之数,并据此创立了六十律以合纳音五行;以十二辟卦主十二辰,各爻(共七十二爻)主七十二候。

1、宫卦(纯卦)

六十四卦中,上卦与下卦完全一致的乾、震、坎、艮、坤、巽、离、兑八个卦分别为八宫之首,并各自统率一宫,所以称宫卦,也叫纯卦。

2、六十四卦的八宫统属

上表所述,每一行为一宫。第一列为宫卦,第二列为每宫第二卦,第三列为每宫第三卦,依此类推。表中第七列即每宫第七卦为游魂卦,第八列即每宫第八卦为归魂卦。

3、八宫卦卦序与衍化法则

(1)乾宫。第一卦即宫卦为乾。第二卦,初爻变为天风姤。第三卦,二爻复变为天山遁。第四卦,三爻复变为天地否。第五卦,四爻复变为风地观。第六卦,五爻复变为山地剥。第七卦,第四爻再变回为火地晋。第八卦,初、二、三爻一齐变回为火天大有。

(2)兑宫。第一卦即宫卦为兑。第二卦,初爻变为泽水困。第三卦,二爻复变为泽地萃。第四卦,三爻复变为泽山咸。第五卦,四爻复变为水山蹇。第六卦,五爻复变为地山谦。第七卦,第四爻再变回为雷山小过。第八卦,初、二、三爻一齐变回为雷泽归妹。

其它各宫,依次类推。

(3)衍化法则。由上述而知,每宫第一卦即宫卦分别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乃上卦与下卦完全一致的卦即八纯卦。每宫的第二卦均是将宫卦的初爻变化(阴变阳、阳变阴)所得。每宫的第三卦均是在第二卦基础上把第二爻变化(阴变阳、阳变阴)所得。每宫第四卦均是在第三卦基础上将第三爻变化(阴变阳、阳变阴)所得。每宫第五卦均是在第四卦基础上将第四爻变化(阴变阳、阳变阴)所得。每宫第六卦均是在第五卦基础上将第五爻变化(阴变阳、阳变阴)所得。每宫第七卦均是在第六卦基础上再把第四爻变回(阳变阴、阴变阳)所得。每宫的第八卦则是在第七卦的基础上再把初爻、二爻、三爻一齐变回(阳变阴、阴变阳)所得。

4、游魂卦与归魂卦

游魂卦是指八宫卦(八纯卦)从初爻开始依次变化到第五爻后,已不能再向上变(否则将归于纯卦),所以在第六卦的基础上把第四爻再变回即把第四爻恢复为原宫卦中第四爻的爻象;但由于内卦(下卦)尚未回归原宫卦的卦象,使恢复了原宫卦爻象的第四爻如灵魂一样游荡,所以称游魂卦。归魂卦是指每宫的第八卦是在第七卦的基础上把内卦(下卦)整体地恢复为原宫卦中的内卦(下卦)卦象,如灵魂回归,所以称归魂卦。

5、消息卦

乾宫的前六卦,阳爻逐次递减、阴爻逐次递增,有“阳消”之象,故称其为消卦。坤宫的前六卦,阴爻逐次递减,阳爻逐次递增,有“阳息”(增长为息)之象,故称之为息卦。二者合称十二消息卦。

同类推荐
  • 中华民居

    中华民居

    民居的功能开始只是为人类遮风避雨而已,继而发展到居住、会客交往、家族活动、祀祖等等,除此之外,还成为显示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
  • 银河相会:七夕节(文化之美)

    银河相会:七夕节(文化之美)

    中国传统节日中有一个十分浪漫的节日,那就是七夕节,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日子,常常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近年来也受到众多年轻人的追捧。本书中,编者全面整理了七夕节的起源与演变过程,它形式多变的“乞巧”方式,还有各地各民族不同的七夕节风俗,相信读者们将对七夕有不一样的了解。
  • 成都人

    成都人

    小院,陋屋,枯树,老了一座成都。冬阳,老叟,笼鸟,淡然一帧风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成都随处可见这样的日常景观。虽是寻常巷陌,破旧市井,但成都人代代衍生于此,依然视为乐土。只消一支烟卷在手,尽可两眼悠然向天。正所谓知足常乐,其乐也融融;怡然自适,其惬也何如?真是:但得一方小天地,怡养百年好人生。
  • 当代北京什刹海史话

    当代北京什刹海史话

    本书从历史到现实,对什刹海的发展变迁作了描述,包括什刹海三海的形成与北京城的联系;什刹三海的秀美景色、人文内涵;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什刹海进行清理、整顿的过程;改革开放后,北京市政府为推广什刹海景区所做的大量工作。并对什刹海在21世纪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 老北京的百姓与传说

    老北京的百姓与传说

    本书主要介绍老北京城市建设的特点,以及居住在此的市井百姓的衣、食、住、行等。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嫡女不太闲

    重生之嫡女不太闲

    半睡半醒之时,刘清歌只感觉到有一个凄烈的声音,在自己的耳畔不停地吼叫着:你占据了我的身体,你要给我报仇,报仇,报仇……刘清歌美眸悠悠转醒,眼前是陌生的一切。脑中却多了无数不属于自己的记忆。有欢乐的,有忧愁的,但最多的是无尽的恨,还有撕心裂肺的痛。重活一世,当然要感谢原来的主人。而她的嘱咐的,自然要帮他完成,毕竟现在是自己占据了人家的身体。在这一世,只求顾好自己的父母,弟弟及自己爱的人。誓将那些妖魔恶人,尽数的踩在自己的脚底碾压。
  • 安详辞世

    安详辞世

    1963年10月,波伏瓦在度假时接到朋友来电:母亲弗朗索瓦丝因摔伤住院。波伏瓦立即返回巴黎陪伴母亲。原以为母亲只是普通骨折,半个月后却发现她得了癌症,病情急剧恶化,波伏瓦姐妹隐瞒实情,轮流陪护,几周后,母亲去世,给姐妹俩留下了无尽的痛苦、内疚和遗憾……本书是波伏瓦的自传作品,1964年在巴黎出版,作者在书中回忆了母亲的一生和母女俩之间的关系,也思考了家庭、死亡、妇女的社会地位等问题,对于研究波伏瓦的思想与作品具有特殊的意义。
  • 顽劣妻,别想逃

    顽劣妻,别想逃

    什么?休学嫁人?这开得哪国玩笑!逃婚,果断逃婚,岂能让花季般的青春被婚姻毒害!逃哪去呢?去看看那个所谓的未婚夫,顺便让他识趣地自动退婚吧!他,大集团的执行总裁,霸道腹黑,在面对逃婚而来的顽劣妻,却是无奈加头疼。一路相随相伴,他原已冰冷的心,因她的存在而改变。
  • 论影帝的作死修养

    论影帝的作死修养

    【娱乐圈+双洁+女强+逗比+互扒马甲】封言十八岁那年作了个死,结果八年后成功地变成了追妻火葬场。“萧微,微微,微姐,微微宝贝……你理我一下好不好?嗯?”封言发誓,这绝对是他在用最温柔的声音在哄她了。“不好意思,我想我没有必要理会一个前未婚夫。”“微微,我错了还不行吗?”“封言,你也不看看当初是谁先退婚的。”封言要抓狂了,于是他在微博上问:我应该继续作死吗?众:当然了,不然你怎么吸引天后的注意。
  • 奶爸的灵气复苏时代

    奶爸的灵气复苏时代

    重生在灵气复苏时代,无敌从捡了个女儿开始……
  • 蘼芜纯爱

    蘼芜纯爱

    四季之花,各色芳华。每一朵花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每一个季节都有属于自己的纯爱。一年,365天,365朵花的故事。它们伤感、励志、唯美又或者欢脱。它们,是人的情感。当我轻轻的推开门,看见繁花似锦。我希望,美梦从这里开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炼狱之女成长日记

    炼狱之女成长日记

    我,普通的小学生一个,普通生活让我十分乏味。次空间是梦境的来源,梦境的人物是我一辈子的导师。我没有穿越的狗血剧情,没有什么女主的强势,却有天马行空的心思。我有一个触不可及的恋人,他是我的守护神。夜影说道:“属下,一直都在!”
  • 浮生秋叶

    浮生秋叶

    一部梦国的血泪史,一部武林的争斗史,两个在黑暗中寻找光亮的人。
  • 丑女黄月英

    丑女黄月英

    诸葛妻黄月英,丑女不丑,发明木流牛马,辅佐丈夫创立蜀汉天下,本文将为您呈现一个传奇女子的不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