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苦恼地说:
“为了养家糊口,我离不开这份工作,可我又非常讨厌它,因为它简直没有一点乐趣!坐在办公室里就像蹲在监狱!”他们的抱怨也许说到了点子上,因为从这份工作中找不到乐趣,所以才会产生讨厌的情绪和疲劳的心理,每天在劳累的状态中度日如年。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赵强是重庆一家印刷包装企业的设计师,设计能力非常强,该企业花了不少代价才把他挖过来。但是他从上班第一天起,自己所在的办公室内就只有五位男士。几个大老爷们凑在一块从早忙到晚,不到半年的时间,赵强突然发现自己在办公室呆久了,总会莫名其妙地产生一种无聊和空虚的感觉,特别容易疲劳,设计方面的灵感也逐渐枯竭起来。
后来,企业的管理层注意到了这个现象,就将一位年轻貌美的女设计师,从另一个科室调到了这里。从这天起,赵强发现办公室的气氛突然活跃了,五位男士都像打了一针兴奋剂,工作起来特别主动和带劲儿。他的灵感也仿佛一夜之间找回来了,设计出来的图案很有创意。而且,他还经常会产生特别欣喜的感觉,傍晚下了班,只要这位女设计师还没走,他也不想离开!
这种心理效应,就是人们常说的“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亲身体验,只要有异性在身边,气氛总是轻松愉快。而和同性呆得时间久了,哪怕再有趣的话题,也会索然无味。
这种现象可不是因为好色的缘故,而是有着充足的心理学和科学方面的依据。心理学家认为,这种异性效应在男性的身上体现得更明显,主要是因为男性是一种“视觉动物”,他们比女性更喜欢通过视觉去获取有关异性的信息。如果有漂亮的女孩子在身边,她们的容貌、肤色和身材等鲜明的异性特征,会引起男性的极大兴趣,对他们的感官产生足够的刺激和冲击,从而,产生一种愉悦的心理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男人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都会大大提高效率,而且一点也不觉得累。他们在女性面前的表演欲望会变强,刺激体内产生更多的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种可以让人兴奋、并能增加人的动机的神经传导物质,这种物质的增多,会让人感到身体充满了无穷的活力,陷入兴奋的状态。
当然,在这种男女的工作相处中,如果得到女性的一些赞赏或感谢的话,男人的心理体验就会更加满足了,就像买彩票中了大奖一样,充满了成就感!这时,工作的劳累、业绩的压力,都会化作涛涛流水,根本不算什么!
科学家还认为,男人和女人的身体向外界释放的激素是不同的,这种激素是通过分布在皮肤或外部器官上的一种腺体释放的,男和女有着明显的区别,并且非常容易被异性接收到,对他们的行为马上产生影响。
经理把小李叫过去,说仓库管理处人手不够,让他过去暂时呆几天,负责登记入册的工作。小李根本不想去,听了领导的命令,他心里老大不情愿地想:“总是我倒霉!”这时,不知谁在旁边议论,说仓库的管理处昨天刚来了一位女同事,长得特别漂亮。小李的眼睛顿时就亮了,马上抬脚就走,牢骚和抱怨都飞到了九霄云外。
操场上,一群男孩子无精打采地打篮球。这时过来几个女生,站在球场边观看,男孩们看到了,就像汽车加满了油,个个精神百倍地打起球来!晚上,在学校举办的元旦晚会,台下坐满了男生,台上的女生们的舞蹈跳得比排练时更加的娇美动人。
听说新来了漂亮女同事,小李从不乐意去帮忙,变成了马上动身。
有女生的围观助阵,男生打篮球就特别带劲。可见,正是由于这种异性效应造就了人们行为效率的提高。男女搭配在一起的时候,男性更乐于展示自己的勇敢、刚毅和投入,女性则会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温柔、细腻和体贴。男和女的优秀品质,在这种合理的搭配中,共同促成了工作的完成,不仅为公司谋利,还使员工得到了心灵的愉悦。
因此,让男女搭配起来,也是现代公司人性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0几岁,选择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容易感到累
现在跳槽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一份工作做不到六个月,就厌了、烦了、累了。辞职一写,工资一结,跑到另一家公司去,甚至换一个行业。然后做上几个月,再次重复以前的决定。
许多人都苦恼地说:
“为了养家糊口,我离不开这份工作,可我又非常讨厌它,因为它简直没有一点乐趣!坐在办公室里就像蹲在监狱!”
他们的抱怨也许说到了点子上,因为从这份工作中找不到乐趣,所以才会产生讨厌的情绪和疲劳的心理,每天在劳累的状态中度日如年。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是心理疲劳定律在左右着我们。做了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时间长了就会产生心理疲劳,无形中伤害自己的精神,也损害自己的创造力。
比尔·盖茨是美国微软的创始人,曾经全世界最有钱的人,他拥有数不清的财富,但是当记者问他什么是他最开心的事情时,他的回答不是赚了几百亿美元,而是说找到了一份自己热爱的工作。
他说:
“每天清晨当我醒来,都会为技术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发展和影响而激动不已。”他热爱软件开发的工作,全心全意地投入,所以尽管已经拥有了世界上最优秀的公司和最雄厚的财富,他工作的兴趣和激情依然如故,丝毫没有消退。
股神巴菲特也说:
“如果非要找出我和大部分人的区别,那就是我每天都有机会做我最爱的工作。如果你需要一个忠告,那么这就是我给你的最好的忠告:去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吧!”
看来,这就是成功的奥妙呢!一定要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不会感觉到累,才会永远保持最大的兴趣和投入,创造力才会源源不断地在工作中发掘出来。
心理学家也发现了这一点,心理疲劳定律告诉我们:只有做喜欢的事情,才不容易疲劳。而且,在做喜欢的事情时,大脑几乎完全不会疲倦,从开始到结束,会一直保持着工作的高效率,没有保留地开发自己的创造力。但是从事的工作如果不是自己感兴趣的,甚至是极度讨厌和抗拒的,就会产生心理疲劳,造成体力和脑力的下降,被烦躁、失落和劳累的状态困扰,影响工作效率。
当心理疲劳出现之后,一个人就会注意力不集中、思想紧张、创造力堵塞、情绪低落甚至暴躁易怒。最重要的一个情绪,就是强烈地感到这份工作很无聊,行动力强的人会迅速寻求改变,比如辞职和跳槽,而行动力弱的人则很可能会逐渐产生悲观无力感,就此陷溺在这种损害精神与身体健康的状态中,自甘堕落。
说到这里,我们应该明确一个认知:工作虽然主要是我们用来谋生的手段,但却贯穿我们的一生,占据我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耗去了我们一生最有活力的阶段。如果我们不能从事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难免会让自己活得很累。
现在社会生存压力大,工作不好找,很多人为了获得一份收入,不得不忍痛抛弃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去被工作选择,而不是去选择工作。因此,现在的职场上,压力、困惑、焦虑、疲劳与痛苦等情绪日益弥漫,已经成了现在的年轻人一个急需解决的心理负担。
谋生很重要,但是快乐最关键。要想打破心理疲劳定律的困扰,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最重要,因为这才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快乐!
首因定律:面试时要一定要表现出最优秀的自己
两个同样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去一家单位进行工作面试,得到的却是相反的结果。面试单位在录用与不录用之间,凭借什么做出的选择呢?是第一印象决定了他们的成败。第一个求职者准备比较仓促,明知该招聘岗位对着装的要求特别正规,他还穿了一身休闲装前来面试。而第二个求职者对这样的细节非常重视,给人事部经理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于是,前者顺利地通过,得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后者虽然拥有同样出众的能力,却因为面试策略的失误,失去了这个很宝贵的机会。
心理学上有一个首因定律,也叫先入为主效应:当与陌生人交往时,第一印象会影响我们对他的长期看法。我们往往对一个人的早期印象比较深刻,一旦形成这种印象,就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改变。所以我们在生活中,总是对“第一”留有深刻的记忆。比如,与女友或妻子的第一次见面,第一次接吻,第一次求职,第一次领到薪水,等等。在这样的“第一次”中对别人形成的印象,有时会在脑海中刻一辈子。
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在社会交往中的一种主观倾向,由于这种倾向的存在,我们在与别人的第一次见面时互相形成的印象,对以后的交往会形成非常关键的影响。
特别是工作面试,一个陌生的面试人员,要让他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充分了解你真正的优点,是不可能做到的。甚至可以说,他看到你的第一眼形成的初步印象,已经对他最终的决定起到了45%的影响。
因为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对方会觉得:“这个人不赖!”或者“这个人挺讨厌,不是我喜欢的类型!”甚至“这个人简直糟糕透了!”这一最先的印象会迅速占据他的头脑,左右他接下来的决定。
女孩子参加面试时,如果以为只要能够吸引面试官的注意力就足够了,那么穿着超短裙的你最有可能的是被对方认为“完全没有内涵”,并且判定你拥有轻浮和投机的性格。一般而言,除非需要你这方面的特点(比如模特或产品展示公司),大部分的用人单位都会将你拒之门外!虽然你的实际工作能力足以胜任这份工作,但遗憾的是,你在第一印象中没能让他们看到你最优秀的这方面。
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说:“人们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关的心理活动第一次出现时注意和兴趣的强度,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信任,并且决定是否与他长期交往下去。”这种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产生了一种优先效应。即,当很多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时,人们总是会重视前者。就算同样重视了后面的信息,也会习惯性地按照前面的信息去解释后者,形成整体的印象。
有一天你在小区门口散步的时候,看到一个人,他从地上拣了一个钱包,悄悄地揣进自己的兜里。第二天你又在同样的地方遇见他,这次他见义勇为,救了一个被歹徒伤害的漂亮女孩。尽管如此,你对这个人的印象仍然会是第一次形成的,不会有什么改观。你会认为他是一个品质败坏的人,即使见义勇为,恐怕也是为了接近漂亮的女孩,居心叵测!
但这两件事如果反过来,你第一天看见的是见义勇为,第二天看见的是他在地上拣了钱包揣进口袋。那么,对他的印象一定会地截然不同的,你会认为他是个品质还不错的人,很勇敢,虽然第二天做了错事,但这是一时糊涂。你会说:
“哎,这辈子谁没有犯过错呢!可以理解!”
瞧见了吧,这就是首因定律对我们的主宰!第一印象难以改变,哪怕我们经过漫长的相处,已经熟知了某个人的一切,当年的第一次见面所形成的印象,仍然会在脑海中不断地“提示”你:嗨,这个人应该是这样的!
所以,在交友、恋爱尤其是求职等社交活动中,我们尤其要注意利用这个心理学定律,充分展示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加强自己在言行举止、修养礼节等各方面的素质,为自己的事业开创一个良好的开始。
请一定要记住,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有时我们只有一次机会,因为很少有人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和证实一个留给他失败的第一印象的人!
“三分钟热度”的心理原理
有个男孩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特别喜欢书法,从小就迷恋毛笔字,也很想练就一手好字。于是,爸爸妈妈为他准备了极好的笔墨和字帖,希望儿子可以通过认真的练习,成为一个小书法家。当天,他从傍晚一口气练到了晚上十点半,别提多认真。但是第二天就歇菜了,看见毛笔就喊手腕痛。以后每次都这样,三天打渔,七天晒网。结果十年后,二十年后,他写的毛笔字还是像鸡爪子一样拿不出手,而他也依然经常心血来潮练一练字。
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突然想做一件事,并且计划得很周详,也有可行性,但真正实施起来却是浅尝辄止,只有三分钟热度。
然后,计划书就扔进废纸篓了。有的人做生意,开一家服装店或者小饭馆,结果半个月不到就转手了。有的人想学外语、学音乐,一个礼拜不到,就把学习计划忘光光。还有些人,喜欢同时计划几件事,前前后后考虑周密,可惜全部的计划都只是停留在脑海中的空中楼阁,实施的时候虎头蛇尾,留下个“豆腐渣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