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6000000010

第10章 扑朔迷离的政治悬案(4)

后人重新研究此案时,都认为是郑贵妃主使了此事。近来却有人提出了异议,认为在郑贵妃与太子双方已经明确对立的情况下,郑贵妃不可能鲁莽地做出这种事来。这样会让大家明显地把矛头指向自己,而如果郑贵妃真想谋害太子的话,不会仅仅派一人持棍去闯防备森严的太子宫殿,因而得出的结论是:太子为巩固自己的地位,自编自演了一出“苦肉计”,以便让人们将怀疑的视线投向郑贵妃,以便彻底将其铲除。只是因为皇帝的干预,太子才没有得逞。当然,这种说法也只是一家之言,因为也无确凿的证据。

不管其真相如何,“梃击案”作为明宫三大案之首,为人们茶余饭后增添了谈资。

13、 明“红丸案”幕后主使是谁

明代末年,宫廷接连发生离奇的三大案与神宗、光宗、熹宗祖孙三人密切相关,也和朝廷派系斗争紧紧纠缠在一起。三案成为明末政坛关键,各种势力纷纷介入,案件无法正常审理,因此变得扑朔迷离。著名的“红丸案”便是其中之一。

泰昌元年(1620年)八月二十九日,在乾清官,明光宗召见辅臣方从哲等13员文武大臣。诸臣向皇帝请安过后,皇帝开始询问册立皇太子之事。方从哲说:“应当提前册立皇太子的日期,完成贺礼,皇上也就心安了。”光宗又让皇长子出来见大家,看着他对大家说:“你们日后辅佐他,务必使他成为历史上尧舜那样的圣帝贤君,朕也就心安了。”方从哲等人还想说什么,光宗却开始问道:“寿宫(神祠墓地)修没修好?”辅臣回答说:“先帝陵寝已经修好,请皇帝放心吧!”光宗指着自己说:“那就是朕的寿宫吗?”方从哲等人齐声回答:“祝皇帝万寿无疆。”皇上仍然叮咛不止,反反复复,语无伦次,最后上气不接下气地哭泣着说:“朕已经自知病重,难以康复,或者不久于人世。”说到这里,已是气息奄奄,用颤抖的手勉强挥一下,让众臣退朝,方从哲留下。

皇上问方从哲道:“有鸿胪寺官(掌礼仪之官)要进药吗?人在哪儿呀?”方从哲回答说:“鸿胪寺丞李可灼说有仙丹妙药,臣下不敢轻信。”皇上听后,命宫中侍者立即传唤李可灼到御前,给皇帝看病诊脉。等他谈到发病的原因以及医治的方法时,皇帝非常高兴,命令进药,让诸臣出去,并令李可灼和御医们研究如何用药,一直定不下来。辅臣刘一燎说:“我有两乡人同用此丸,一个失效,一个有效,此药并非十全十美。”礼部官员孙如游说:“这药有用与否,关系极大,不可以轻举妄动。”没过多久,又有一位老奶妈来到御前,向皇帝问安。皇上催促众人配药,诸臣又回到御前,李可灼将药物调好,进到皇上面前。皇上从前喝汤都喘,现在服了李可灼的药,就不再气喘了。皇上反复地称道李可灼忠心可鉴。诸臣在宫门外等候。约一个时辰过后,有宫中内侍急报说:“圣上服药后,四肢温暖,想进饮食。”诸臣欢呼雀跃,退出宫外。李可灼和御医们留在宫内。

到了傍晚,方从哲放心不下,又到宫门候安,正遇见李可灼出来,急忙打听消息。李可灼回答说:“服了红丸药,皇上感觉舒畅,又怕药力过劲,想要再给服一丸,如果效果好的话,圣体就能康复了。”诸医官认为不宜吃得太急。但皇上催促进药非常急迫,众人难违圣命。众臣即问服药后的效果如何?李可灼说:“圣躬服后,和前一粒感觉一样安稳舒适。”方从哲等人,才放心离开。

谁曾想次日早晨,宫中紧急传出圣旨,召集群臣速进宫。一时间,各位大臣等慌忙起床,顾不上洗脸漱口,匆匆地穿上衣服,急奔宫内。但是当群臣将要跑入宫中时,就听传来一片悲哀哭号之声,明光宗于早晨归天了。这是大明泰昌元年(1620年)九月初一日。

对于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满朝舆论哗然。在感到惊愕的同时,人们联想到新皇帝登基一个月来的遭遇,不约而同地都把疑点转到了郑贵妃身上。郑贵妃给太子献美女,指使崔文升进药,大家有目共睹,但李可灼是否受她指使,却没有实据。本来,光宗当时已病入膏肓,难以治愈,但因为吃了江湖怪药,事情就变得不简单了。最后,此案不但追查到郑贵妃,而且方从哲也被迫辞职,李可灼被充军,崔文升被贬放南京。但究竟幕后有主使吗?主使者到底是谁?现在也不得而知。

14、 《明史》冤案之谜

提起历史上的文字狱,至今仍让读书人胆战心惊,历史上曾有过不少文字狱,而尤以清朝为甚,当时人称《明史》案是清朝第一文字狱。至今提起,仍让人心中惴惴。

清军入主中原以后,激起了汉民族读书人的愤怒反抗。为了镇压这些反抗,清统治者凶残地制造文字狱,企图以儒士的血腥来洗涤汉民族读书人的反清意识。

顺治十八年(1661年)的庄廷《明史》案就是清初文字狱之一。清廷对这一文字狱处理凶残而株连极广。但对于这场文字狱究竟冤死了多少人,出现了种种不同的说法。

这场文字狱的具体情况是,明朝丞相朱文恪(朱国祯)曾经编写过一部《明史》,书中列举了有关明朝的大经大法。此书已经发行并在世间流传,没有发行的叫《列朝诸臣传》。

清军入关后,朱家家业已经败落,于是就把这本书的稿子抵押给庄廷,换了一千两黄金。

庄廷当时家境比较富裕,于是就把这本书的作者改成了自己,将书改名为《明史辑略》,刊印发行,并补充了崇祯一朝的一些史实,其中有许多指责清朝的语句。

1663年,归安知县吴之荣被罢官,为了重新被起用,他策划并告发庄廷,将功赎罪,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将军松魁,松魁又用文书转告给巡抚朱昌祚,朱昌祚又告诉了督学胡尚衡。

庄廷以巨额钱财贿赂这三人,保住了性命。为了安全起见,庄廷拢把指责清朝的语句稍作修改后重新发行。

吴之荣见这个计划失败,就专门买了这本书的第一版,告上了法司。

朝廷派鳌拜等4位大臣到杭州严办,大肆搜捕与《明史辑略》有关的人员。康熙二年(1663年)五月,清廷以谋反大逆案判决。

在此案中究竟有多少人受牵连含冤而死,有许多种说法。

据清初著名思想家和学者顾炎武的说法,含冤者为70余人。他在《亭林文集》的第五卷的《书吴潘二子事》一文中,概述了《明史辑略》案的经过,披露此案“所杀七十余人”。其后,全祖望在《鲒亭集·江浙二大狱记》中也持此种说法。

由于这两人均为名家,一言九鼎。所以,后世史书大多沿用此说。

但也有人持不同的说法,杨凤苞《秋室集》、全谢山太史(全祖望)《外集》、严有禧《漱华随笔》以及《湖州府志》、吴趼人《痛史》等均有记载,虽然基本史实相同,但不少姓名、细节往往出入较大。

而有关此案冤死之人数,上述材料则提出“死二百二十一人”之说。

另外,还有第三种说法,是涉案蒙冤者的后人吴磊提出的,他认为庄氏史案死难者“不下千人”。

当时,《明史辑略》一书,列名参订者较多,庄廷为壮声色,将当地著名才士查继佐、陆圻、范骧三人也列入参订之列,此三人在案发前即闻知列名之事,“惧祸连及,乃呈稿于按察衙门备案”。

案发后,三人因此免受牵连,被无罪释放。陆圻出狱后,便削发为僧,四处云游,不知所终。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陆圻之女陆莘行特撰《老父云游始末》一文,追忆当年庄氏史案之经过,陆圻的外孙吴磊为此文撰跋,内中声言此案“所诛不下千人”。

虽然在庄氏史案发生之时,陆莘行和吴磊年龄还小,但后来他们在撰稿作跋时,能提供材料的目击者尚多,所以,此说恐怕也不算夸张妄语。

以上种种说法,各有所据,不论其真假如何,清朝这第一文字狱留给后世读书人的是永远的痛。

15、 李自成为何要杀谋士李岩

明末爆发了李自成农民起义。在李自成的起义队伍中,有一位著名的谋士李岩,他提出“迎闯王,不纳粮”的口号,为起义部队赢得了民心。

对李岩的结局,《绥寇纪略》中作了记载:定州失败后,有人说河南全境都向明朝军队投降了。李自成大惊失色,同部下商议对策。

李岩主动请缨,愿意亲率两万精兵,赶到中州,附近的郡县一定不敢再轻举妄动,就是有敢暴乱者,也能及早收拾它。

另一谋士牛金星要闯王答应李岩的请求,闯王当时没有回答。不久,闯王恐怕李岩另有所图,这时牛金星向闯王进言,要寻找机会除掉李岩,得到闯王首肯。

第二天,牛金星以李自成的名义召李岩到军营中饮酒,安排伏兵在营中隐蔽处,李岩和他的弟弟李年同时被擒杀。

这段记载虽有首有尾,但对李自成杀害李岩的原因交待得并不清楚。“恐怕李岩另有所图”究竟是何意?也许从李岩的身世能看出一点端倪。

据正史记载,李岩原名李信,河南杞县人,明朝兵部尚书李精白之子,参加科举考试得中举人。因为力劝当地官府停征苛捐杂税,并拿出家中存粮赈济灾民,得罪了地方政府和豪绅,被捕入狱。李自成部队攻破杞县时,被救出狱,因而投降李自成,后因功绩被封为将军。

从史料记载看,李岩出身于显赫的家族,与农民起义军本来就是不同的阶级出身。开始时,他可能因为才能而得到李自成赏识,但李自成终究是农民出身,有其阶级保守性。后来,李岩越是显露才华,他越是不高兴,甚至怀疑有一天李岩会取自己而代之,因而动了杀机。

当然,这样解释李自成为什么杀害李岩不足为据,仅仅是猜测之辞。

16、 吴三桂“一怒为红颜”吗

明朝末年,李自成农民军攻占了北京,崇祯帝在景山自尽。此时辽东总兵吴三桂拥重兵驻扎在山海关。背面是南下的清兵,南面是提兵挺进的大顺军队。吴三桂的进退将对当时的战事起到近乎决定性的影响。最后,吴三桂选择了降清之路。引清军入关后,他在清朝军事统一中国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那么吴三桂为什么投降清朝,他是真心投降清朝吗?后代史家对此议论纷纷。

第一种说法是为了陈圆圆。

吴伟业(号梅村)在《圆圆曲》中写道;“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两句诗生动地揭示了吴三桂投降清朝的心态。“缟素”是为死去的崇祯帝戴孝,“红颜”自然是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

明朝末年,清兵攻打到锦州,吴三桂在崇祯的命令下奔赴北方前线。由于明朝制度军中不能携带姬妾,所以吴三桂只能让陈圆圆留在北京。不料,李自成的起义军很快就攻进了北京城,吴三桂之父吴襄也投降了闯王的军队。当时吴三桂率领的军队乃是当时号称为“关东铁骑”的数万精兵,李自成和清朝都急于得到他。吴三桂自己则持观望态度,迟迟没做出决定。在这个关节上,李自成军队的一个将领刘宗敏听说了陈圆圆的美貌,便想要得到她。于是这位将领抓来吴襄,拷问陈圆圆的下落,并带兵到吴三桂的府上带走了陈圆圆。这个消息传到了吴三桂的军帐,吴三桂勃然大怒,拔剑斩案曰:“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耶?”于是转而向清乞兵,使六军披麻戴孝,打着为大明王朝的崇祯帝报仇的旗号,带兵打入北京。就这样,吴三桂投降了清朝,成为了清王朝统一中原的开路先锋。接下来,他又引兵进攻李自成,接受清朝官爵,镇压大顺、大西政权,追杀南明政权永历帝,俨然是清王朝的一员猛将。

吴伟业的《圆圆曲》一出,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降清原因,几乎成为定论。但是有人提出了异议。他们指出,吴三桂降清不可能起因于陈圆圆被掠。对于一个帝王将相来说,女子不过是他们的玩物而已。陈圆圆虽然美貌,但是她不过是妓女出身,不过是被别人当做是礼品送来的政治投资。像吴三桂这样一个聪明的人,怎么可能为了她而确定自己的重大政治决策?从刘宗敏这方面讲也是不合情理的。刘宗敏是一个忘我投身李自成事业的人,是李自成手下的忠实部属,甚至曾经在危难的时候杀掉了自己的妻子追随李自成。他不会不明大义,为了一个女子而影响大顺政权前途。之所以会有吴三桂为陈圆圆而降清的说法,一方面是人们对吴三桂降清的讽刺和贬斥,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后人对此事的附会加工以及文学创作上的需要。

二是为父报仇说。

据记载,当时李自成的军队实行了一项追赃助饷的政策,对明王朝的大小官吏严加拷讯,逼要银两资助军队。吴三桂的父亲、明朝遗臣吴襄,本来已经归顺大顺,然而也被捉拿拷打,强逼交银,“止凑银五千两”。后吴三桂得悉父亲被大顺军拷打将死,怒不可遏,于是放弃了本要投靠李自成的计划,转而投靠清朝,决计攻灭大顺,为父雪仇。

但是有学者认为此说不实。《明季北略》记载,吴襄投降大顺后,曾经充当说客,写信给吴三桂劝他降大顺。吴三桂对此非常生气,并因此声称断绝父子关系,说“儿与父诀,请自今日。父不早图,贼虽置父鼎俎之旁,以诱三桂,不顾也。”后来,当起义军以他全家性命相威胁的时候,吴三桂也同样置之不顾,结果全家三十多口人被杀。这样的一个人,可能为父报仇吗?他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安全和地位罢了,为父报仇不过是一块遮羞布而已。

第三种说法是说吴三桂投降清朝乃是出自阶级的本性。

李自成所率的农民起义军在进入北京后,基本保持着农民起义军本色。吴三桂也许曾经有过投靠李自成的想法,但是那不过是为了保全自己利益的政治投机罢了。尤其是当他知道李自成的军队在北京城内拷掠明朝降臣后,他对李自成的幻想就完全破灭了。而清朝对他则是诱以高官厚禄,他出于其大官僚地主阶级的本性,为维护本阶级利益,保证自己的荣华富贵,也必然会作出投降清朝的选择。

也有人认为,吴三桂并没有真心投降清朝,只是无可奈何之下的权宜之计。当时的吴三桂虽然握有重兵,但是他的兵力在李自成和清兵面前也不过是微弱的力量。形势让他必须在两者之间作出选择。实际上,在引清军入关前,吴三桂是一贯坚持抗清的,吴三桂曾经多次严拒了明降清将领的劝降。他在李自成攻逼下准备联清时,写信给多尔衮只说在攻灭大顺政权后,“我朝之报北朝者,将裂地以酬”,可见他只是想借兵联合,并无投降归附之意。山海关战后,清廷对吴三桂极不放心,吴三桂的力量也远远不能控制当时的局面。但是吴三桂在发布的檄文中,称:“周命未改,仍是朱家之正统。”并且要求:“凡我臣民为先帝服丧,整备迎候东宫”,为明王朝摇旗呐喊。此外,后来他还招揽奇才,广植党羽,训练士卒,囤积财货,为反清复明做了不少的工作,最后终于在1673年起兵反清。持这种看法的人指出,对吴三桂的降清如果简单地视为卖国投敌,无疑是站在了大汉族主义和明王朝的立场上,对于吴三桂是不公平的。

然而这种说法,始终很难得到世人的同情和认可。尤其是对于后来吴三桂的起兵反清举动,后世普遍认为那不过是因为康熙下令削藩,吴三桂自感自己的地位受到了严重威胁,丝毫不是为了明朝。看来,对于吴三桂投降清朝的原因还要继续地争执下去。

17、 “天京事变”之谜

同类推荐
  • 文学名家(上)

    文学名家(上)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中华文明之旅·第三卷

    中华文明之旅·第三卷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又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早就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前赴后继,绵延百代。中华文明曾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伟人巨匠和英雄豪杰。
  •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世界文化常识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世界文化常识

    本书主要介绍中国人应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中国文化、世界文化、社交礼仪、国学常识、中外未解之谜、文化典故等知识。
  • 明清时期的“官当”

    明清时期的“官当”

    《明清时期的“官当”》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菊与刀

    菊与刀

    日本,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地,一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岛国,一手造就了一场世界大战,另一手造就了二战后世界最大的经济奇迹。战中的日本为什么要扮演令人发指的侵略者?日本的野心到底有多大,真的想吞掉美国吗?成为唯一一个被原子弹轰炸的国家后,又是怎样迅速复兴崛起的?当今经济衰退、政局混乱的日本,是否还秉持大国情怀……所有问题都能在这本《菊与刀》中得到解答。“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本尼迪克特用“菊”与“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以一个西方人的冷静视角,通览日本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既抓住了日本文化细致的地方,又将它置于东方文化与太平洋岛屿文化的人类文化学视野里。时至今日,她被公认为历史上最懂日本人的作者,《菊与刀》这本书被公认为史上描写日本文化的第一书。此书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其极大的影响至今不减。
热门推荐
  • 青玄救苦宝忏

    青玄救苦宝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真没想轰动世界啊

    我真没想轰动世界啊

    科研所大佬顾菀一朝重生,竟然发现回到了2000年,成了一个即将参加高考的吊车尾学渣。而这只跟自己同名同姓的学渣竟然还大有来头?顾菀郁闷了——竟然还要豪门宅斗?你这是在为难我胖虎啊!我只对病娇美人感兴趣。……楚家失踪五年的千金大小姐终于找回来了,只是听说是个不学无术的学渣憨批。学渣?保送生,了解一下。憨批?2G网络升4G大功臣,了解一下。全民云支付,了解一下。还有这个……这个……顾菀撑着下巴望天——我真没想轰动世界啊…………ps:顾菀大佬日常……顾菀:表哥啊,你都不照镜子的吗?就你这姿色,不用攒钱娶媳妇的,媳妇会攒钱来娶你的!冯邵:???顾菀:小菀菀啊,别这么拼命研究,赶紧去找个高富帅谈恋爱啊。12岁的顾菀:???顾菀:我真的不是看中他的身家财富和貌美如花,我只是想在这冰冷的世界里,找到一份真情。楚千候:???顾菀:哎,我只是想过的舒服点儿,真没想轰动世界啊!众人:???(病娇腹黑美人boss×科研女大佬)通篇爽文,爽到令人发指~跳坑就埋土
  • 天玄一斗

    天玄一斗

    藏匿于深处的神秘世界,葬于远古天际的边缘拉开了一角…千世万世,纵使时间与时空同时隔绝,也依然阻挡不了来自远天的呼唤。
  • 花鹿姐姐

    花鹿姐姐

    《花鹿姐姐》是一套能感动每一个儿童的幼儿文学的启蒙教材。突出“亲亲”两个字,体现着它十分重视对低幼儿童应加强的亲情教育。收集每位作家的童谣代表作30余首,再配上绘本风格的插图,一首诗一幅跨页图。这些童谣押韵、琅琅上口,富有趣味,对儿童开朗乐观的人格塑造、健康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乃至中华民族语言美感的熏陶都有着潜移默化、无可替代的作用。适合亲子共读。
  • 卿心亦于甜

    卿心亦于甜

    每个花旦都有一个小生梦,每个小生都有一个花旦梦。当扮男装也俊俏,又会唱黄梅戏跳民族舞的小仙女,遇到了如漫画中走出来,可甜可酷可撩心,又有一身才华的偶像歌手美少年,甜甜的感觉,彼此都有哦。
  • 神猫2011

    神猫2011

    是一部描写抗日时期的谍战作品,该作品生动精彩,构思巧妙,语言凝练。作品讲述抗日时期,“神猫”的谍战传奇,惊心动魄,可歌可泣。日本特务机关冈次组织夜鹰小组,实施暗杀偷袭行动。“夜鹰”的第一次行动,情报泄密,无功而返。冈次密令揪出内鬼,布下陷阱。夜鹰小组谁是内鬼?又是谁,把共党情报员“神猫”的代号告诉了冈次?谍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神猫系列之二故事梗概:“夜鹰”出击,奔赴西安,执行冈次的“斩首”行动。围绕斩首与反斩首,一场谍战展开,斗智斗勇,险象环生。“神猫”出招,为谍战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 谍城匪情

    谍城匪情

    “我是土匪怎么着了,是偷了你的,还是抢了你的,还是放火烧了你全家!”王妃皇甫语萱想不到自己爱上的人竟然会这样看待自己,心里很是恼火,她为他做得够多的了,既然昔日的恩爱已不再了,那她也必要继续在这里受气。王妃是土匪,那又怎么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