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6000000012

第12章 干戈不息的军事之谜(1)

1、 中国是何时开始建立军队的

关于我国的军队诞生于何时,一直难以确定。

上古的神农时期是史书记载中建立军队的最早时间。这些记载说在神农时期已建有军队,而且还因斧遂对神农不臣服,神农领兵去讨伐。但研究者多数认为,传说中的神农伐斧遂,很可能是一次部落冲突。因为那时还没有国家,没有阶级。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看,也还没有建立军队的条件,而部落中是否有少数人员从事军事工作的问题,由于缺乏当时的文字记载,无法进一步考证。

一种记载是汉代司马迁撰写的《史记·五帝本纪》:“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

以上这段文字中,“修德振兵”的“兵”字,“征师诸侯”的“师”,指的都是军队。这段文字说明军队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也就是黄帝时期,那时不仅皇帝有军队,而且诸侯也有军队。

再有一种记载是《尚书·甘誓》,记述了夏帝启与有扈氏“大战于甘”。战前,夏启召集了六军的统领——六卿,进行了动员。

《史记·夏本纪》也有载:“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将战,作甘誓,乃召六卿申之。”这指出军队是出现在公元前21世纪,我国第一个奴隶主专政的夏王朝里。

现行的历史教材认为奴隶社会的起点就是夏朝,奴隶主贵族为了统治奴隶阶级的平民,开始建立军队,制定刑法,修造监狱。但如果仅是根据《尚书·甘誓》论证军队,那是不够的,因为这篇文章也还有争议,不能作为信史,有的认为它是后人伪记或假托之文。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军队的出现是在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2世纪的殷代。

从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已有国字,字意是用武力保卫人口,这个武力意味的是军队。甲骨文中还有“王乍三自右中左”的记载。师的简写便是“自”,“乍”是“作”字,创立的意思。总的意思为:王创立了右、中、左三支军队,这三支军队均以师为编制单位。

甲骨文还记述了商代的军队由徒兵和车兵组成,每个师约有一万人。军队使用铜制兵器,有百人团体和千人团体采用十进制编组,兵使用的战车,编有驾马两匹或四匹。车上有甲士三人,一人御车,一人持戈矛,一人操弓箭。徒卒跟随车后。

从这些资料看,商代的军队无论在数量上、组织装备上、作战方式上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这显然不是最初军队的原生状态。那么,军队究竟建立在什么时候,看来还有待于大家进一步探讨。

2、 中国文官武将是何时分开的

国家体制的一个重大变革就是文武分离,这是社会政治、军事发展的必然结果。文武官员分开,是指有了专门指挥作战的武将,文官不再作战,史学界均是这样认为的。但是,人们对他们分开的具体时间持有不同的观点。

《史记》、《淮南子》称:黄帝时已设立“司马”等军事首领官职。《今文通典·尧典》、《古文通典·舜典》称:夏王朝设立了“司徒、司马、司空”等文武官职。《尚书·洪范》称:商王朝有“司徒、司空、司寇”和“马、亚、射、戎、卫”等文武百官。

从上述古籍看,夏商体制一直沿袭到西周,虽然文官武职已分门别类地设立,但卿、大夫既管理政事,又受王命率兵出征,司马只主管平时的军事行政,而无统兵之权,战时统帅由天子临时任命,征战结束即将统兵之权上交天子。

根据以上所述,文官武将在西周以前是不分的。

但周王室在春秋时已衰落,各诸侯都有自己的军队,据《史记》、《国语》记载,军队的最高统帅是国君,天子常亲自率兵作战,也有不少文官武将去领兵作战。《左传》中的详细史实证明,文官武将直到春秋时也未分开。

战国时期,地主阶级兴起并逐步掌握政权。由于以前不分国家的文武官员、卿、大夫等贵族平时管理政务,战时统兵作战,集军事政治权力于一身引起君权旁落弊端,于是统治阶级采取文武分职的办法,以相、将为百官之首。这样,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体制得以确立。

相似的记录还可见于《尉缭子·王霸篇》、《吕氏春秋·举难篇》。所以,战国才出现了专职将军和独立的军事系统。这一点是得到公认的,并记载于《中国军事史》、《中国政治制度史》中。

战国时期,战争规模扩大,土兵总量不断增加,军队指挥成为一种艺术。一支军队的指挥必须要有军事方面的专业知识,富有管理、训练和指挥作战的经验。《韩非子·显学》称:“明君之吏,宰相必起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史记》、《吕氏春秋·异宝》中,还有战国取消分封制、授给爵位的标准是看作战成果的大小、许多将帅都从军中选拔的记载。一批名将例如吴起、孙膑、乐毅、白起、廉颇等,正是遵循这个原则选拔出来的。这时,在朝中管理政事的只是文官,而且他们也不再率领军队出征。例如,著名的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庞涓统帅魏军,田忌(孙膑为军师)统帅齐军,王屹(后为白起)统帅秦军,廉颇(后为赵括)统帅赵军,而他们都是专职武将。

综上所述,史学界普遍认为,战国是文官武将分开的具体时期,而且一直延续至今。但是,也有人认为它始于春秋。至于到底是什么时候,也只能等考古发现来澄清了。

3、 古代战争中所用的弩是怎样发明的

弩是在我国古代比较流行的一种狩猎工具,它在我国武器发展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历来许多学者都对它产生于何时发生了兴趣。我国学者早就开始深入研究,但由于当时客观条件的限制和研究方法的不同,所以得出的结论也各不相同、难以一致。

一种说法是认为,在中华民族形成之时就发明了弩,《古史考》记载“皇帝作弩”。但很多学者认为这种说法依赖于传说,不足为信。

徐中舒在《弋射与弩之溯源及关于此类名物之考释》一文中提出,弩在商代就已出现。在甲骨文中有一“弘”字,这“弘”字就是弓上有一臂,与弩的形象比较一致,这可以说明商代已经使用弩。但是,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弘”字的解释并不是这样。

后来,史学界又把这一尚未解决的问题提了出来,并展开了一番争论。1961年,郭宝钧在第二期《考古》杂志发表了《殷周的青铜武器》一文,他说:“发矢漆弓和木弩(弓有臂者)长沙也有发现(指长沙战国墓中的发现),惟铜制的弩机在战国还未制作。”他的这种说法很快便引起了异议。

不久,《考古》杂志又发表了周庆基《关于弩的起源》一文。周庆基认为战国时铜弩已经出现,因为在《贞松堂集古遗文》与《三代吉金文存》等文章中均有战国铜弩之记载。而且,我们从《墨子·备高临》及《南越志》等记载中看,战国时代我国人民制造铜弩机也完全是有可能的。

《南越志》记载:“龙川有营涧,尝有铜弩牙出水……父老云:‘越王弩营处也’。”周庆基在考证郭宝钧文章中的不足后,提出了弩应该是春秋时期楚国人发明的观点。

首先从文献记载来看,《吴越春秋》曰:“陈音对越王道:‘弩生于弓,弓生于弹……(楚)琴氏以为弓矢不足以威天下……乃横弓着臂,施机设枢,加之以刀,然后诸侯可服。’”其次从考古发掘来看,在长沙战国墓中已出土了木弩,说明楚国人最早普遍使用弩。后来,随着互相交流与发展,中原的韩(《战国策》载)、魏(《荀子·论兵篇》载)等国家也开始制造弩,到了战国末年,又发明了“连弩之车”。刘仙洲《中国机械工程发明史》一书也同意周庆基的这一看法。

近几年来,一些学者从民族学角度入手,提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观点。宋兆麟、何其耀等通过对纳西族的地弩、独龙,鄂伦春族的地弓等少数民族的手指弩进行深入研究之后,发表了《从少数民族的木弩看弩的起源》一文。他们认为过去研究者把铜弩机的出现作为弩产生的标志是不准确的,而弩发明的标志应该是木弩的出现,这样一来,他们便把弩的起源追溯到原始社会晚期。

4、 牧野大战究竟发生在哪里

发生于公元前11世纪的牧野大战,是周灭商的一次决定性战役。古籍上关于牧野大战的记载很多。那么这样一场规模浩大的战争,到底发生在什么地方呢?所谓“牧野大战”的“牧野”,又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地方呢?历来学者对此说法并不一致。

周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姬姓部落,到第十五世周文王时,周已经成为商朝西方的一个强大的国家。那时候正是商王纣统治时期。

商纣荒淫残暴,沉溺于美女酒色,不理朝政,却又喜欢发动武力战争,于是造成了整个国家民生疾苦,商朝统治摇摇欲坠。

周文王这时也被商纣囚禁。获释返国后,他与姜尚等人秘密策划以周代商的策略,决定表面上继续臣服于商,暗中则整顿政治和军事以扩大势力。

文王死时,已是“天下三分,其二归周”了。文王的儿子姬发即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周武王。武王后来在盟津大会诸侯,愿意从周伐商、自动而来的诸侯达八百之多。

两年后,商朝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空前的分裂,商纣听信谗言,杀死了王叔比干,囚禁了箕子,微子逃到别的国家。商朝分崩离析,纣已经无法再维持他的统治了。

周武王认为攻打商朝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率领兵车300辆,虎贲(周王的近卫军)3000人、甲士4.5万人,联合了庸、蜀、羌、彭、濮等方国部落,向东讨伐商纣。

当武王率领大军从盟津渡过黄河,到达距离国都朝歌仅70里的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时,商朝的军队主力还在东南战场,一时难以调回。纣王只好把大批奴隶和从东夷抓来的战俘匆忙武装起来,驱上牧野战场。

商朝军队虽然有70万人之多,但军士都十分痛恨商纣,根本无心与周军作战,于是就在前线倒戈,引导周军进攻商纣。

当夜,商纣见大势已去,就在鹿台自焚而死。第二天,商朝百姓都立于朝歌郊外以迎武王,武王在群臣拥下率军进入商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牧野大战。

古文献上关于牧野的位置也有很多记载。《尚书·牧誓》孔安国作的传说:“牧野,纣近郊三十里地名牧。”许慎《说文解字》说:“坶,朝歌南七十里地,《周书》武王与纣战于坶野。”许慎所说的坶也就是牧,这两个字在许慎的年代是通用的。《通典·州郡》:“郊野之地,即纣都近郊三十里即此也。”

这些记载,都没有明确指出牧野的具体所在,只是指出了它的大体方位,这就导致了后人对牧野具体所在的推测与争论。

范文澜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简编》认为:“牧野在“河南汲县”;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认为“牧野”在“今河南淇县南”,并且补充说“距朝歌只差七十里”;而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却说“牧野”在“今河南汲县北”。”

总体来说,关于“牧野”的位置,一说即汲县,一说在汲县北,一说在淇县南七十里。他们的说法,都有自己的依据。

当然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另外的看法,孙作云在《商周之际的“牧野大战”的“牧野”在哪里》一文中认为,牧野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牧野”包括河南地界中的黄河以北及辉县一带的地方,这一片区域在商代曾是牧区,所以人们称为“牧野”;狭义的“牧野”就是今天的河南新乡到汲县一带,直到今天河南新乡城北仍有一个村庄叫“牧野村”,今天的河南师范大学就坐落在这里,这里很可能就是古代牧野地名的遗留。

范毓周同志的《“牧野”考》也认为“牧野”就是“今新乡师院所在地的牧野村”。不过他认为新乡师院所在地的牧野村,古为牧邑,“而武王伐纣,誓师及陈兵之处的牧野,则为牧邑之郊野,约在今新乡以北靠近淇县附近的一个比较开阔的地带”。这就是说,“牧野之战”不是在牧村(牧野村)展开的,而是在牧野村以北靠近淇县附近展开的。

80年代也有学者提出,“牧野”不是一个具体的地名,而应该是一个泛称的方位名称。人们所说的“牧野”应该是商朝都城周围区域的泛称。

代夫在《“商郊牧野”辨》一文中举例说,《尔雅·释地》曾说:“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因此,他认为《尚书·牧誓》中的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应该读谓“朝至于商郊、牧、野”。郊、牧、野指的是商朝国都外的四周,是由近及远的一个区域范围,而不是具体的地名。

宋人夏撰在他写的《尚书详解》中曾明确地指出“牧野乃凡郊外之统名。”

所有的这些说法,只是今人根据文献记载和民间传说而得出的种种推测,牧野大战究竟发生在哪里呢?我们仍旧难以作出定论。

5、 孙武到底有没有著《孙子兵法》

我国古代的军事文化十分灿烂,以《孙子兵法》为其杰出代表。《孙子兵法》又称《吴孙子兵法》,通称《孙子》,为中外人士奉为兵书之鼻祖,相传为春秋吴将孙武所撰。然而对于吴国将军孙武到底是不是《孙子》的作者,却有一番争论。

在中国古代,这部经典的兵法著作为军事家的必读书,在宋代官定的军事教科书《武经七书》中位居首位。只有熟读《孙子》、考试合格的从军行武者才能被授武职。

《孙子》传入西方,也有数百年历史。据说拿破仑滑铁卢失败后,曾十分后悔没有早读此书,否则或许能免遭失败。今日经营工商企业的日本、西方企业家,常有使用《孙子兵法》而取得成功的。

但是学者们对于这部兵法的作者,却有着一番争论。战国时《商君书》,《韩非子》等提到过“孙吴之书”,指的是《孙子兵法》和《吴子兵法》,但并未说明作者即是孙武。

汉代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正式记录了孙武的事迹:“世俗所称师旅,曾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他肯定地说《孙子》十三篇为孙武所著。此后千年之间,无人对《史记》之说提出怀疑。

但到了宋代,又出现了疑问:历史上是否确有孙武其人?孙武真的写了《孙子》?持怀疑观点的有宋人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叶适的《习学记言》等。

怀疑者们认为:第一,他的名字和事迹有可能是司马迁的误闻或是杜撰,《左传》未提及;第二,一些孙武所处时代不可能出现的名词、事件、状况出现在《孙子》中,例如春秋时代仅称大夫为“主”,臣僚以“主”称国君是三家分晋后的事,而《孙子》中称国君为“主”;第三,《史记》同时记载了齐将孙膑的事迹并有兵法理论,但并未专门说明有《孙膑兵法》,也许是太史公将一书误作二书,一人误作两人。因此,《孙子》或被说成是春秋、战国之时山村处士所写,或被认为是孙膑所撰,还有的说是秦汉时的人伪托。

但是,陈振孙、叶适的怀疑论遭到了许多学者的反对,如明代宋濂的《诸子辨》,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撰者等。

这些意见认为:严肃、认真的史家太史公在本传中所叙孙武、孙膑事明明白白、翔实可靠;《汉书·艺文志》明确提出古兵法有《齐孙子》(孙膑)和《吴孙子》(孙武),实无可疑。至于《左传》,本身也非完整之历史记录,也有可能出错,不能仅凭其中偶遗之记载即断定《史记》之文字为误谬。《孙子》原文定出自春秋之世,只是后代人在其中加入了若干涉及后世名物之文字。先秦古籍常有此种现象,即便是《左传》本身也不例外,《孙子兵法》核心内容的真实性、历史性和孙武的著作权不足以受到影响。

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本《孙膑兵法》和《孙子兵法》的出土,为解决这番争论提供了一些重要的资料,有可能揭开历史真相。

同类推荐
  • 华夏先声:正说中国古代文明

    华夏先声:正说中国古代文明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秦汉建制、隋唐盛世、宋元之治,一直到明清之际,中华文明在世界上一直居于领先地位。中国文明延续发展至今,不但创造了丰厚富足的物质文明,还创造成了博大精深的精神文明。这一切成就不但泽被了华夏子孙后代,而且也是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 基层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探索与实践

    基层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探索与实践

    作为在基层耕耘了三十多年的文化体育工作者,与文化体育结缘半生,摸着石头过河,经过长期对文化体育工作孜孜不倦的理论探讨与具体时间,在如何建设体系完善,覆盖有效,供给充足,服务规范,保障有力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方面,积累了一点有益的实践经验和学术研究成果。
  • 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

    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

    本书是梁晓声先生深度解剖当代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与国民性的最新重磅力作。作者以一如继往的冷峻而智慧的笔调、渗及骨髓的透视深度,以及充满人文理性的文字,对当代的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状况,普通人人生的尴尬,以及关于中国的文化与文化人,给出了自己的观察与评述,可以说是一部关于中国社会人文现状的“田野调查”,也是一部深度的社会观察笔记。在本书中,作者直视人性的软弱,颂扬人性的闪光与良知的自省,由此,我们才能获得改变与进步的勇气,并期许与拥抱光辉的未来。
  • 中国楹联

    中国楹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水浒黑白绰号谭

    水浒黑白绰号谭

    长期以来,世人对《水浒》人物及其姓名和绰号颇有兴味,它们已被视为水浒文化的标识,它所特有的艺术魅力,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如天罡星群中林冲的绰号“豹子头”,王英绰号“矮脚虎”等,认识、研究中华人文,可以借读本书人物的绰号,探寻它们的由来、发展和影响,以及它们所蕴涵的社会众生相和时代风尚。
热门推荐
  • 高危溺爱:BOSS,轻点宠

    高危溺爱:BOSS,轻点宠

    为了拯救父亲的公司,她假装成夜店女郎,接近他,算计他。没想到一不留神,反被他算计到了怀里。“这么急着投怀送抱?”容煜低头睨着她,眸中满是玩味戏谑。“我没有!”顾筱箩的脸红的发烫。“哦,天气凉了,让你们家的公司狗带去吧。”“要怎么你才肯放过我们家的公司?”“取悦我,跳个舞来看看吧。“跳芭蕾舞和现代舞,您想看什么舞?”“脱衣舞。”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至尊女王:特工归来

    至尊女王:特工归来

    被心爱之人出卖,死于刀刃之下,昔日的王牌特工云影重生在一个懦弱胆小的女孩黎燕香身上。爱我之人,我必护之!害我之人,我必毁之,骗我之人,我必杀之!死了的心不会再爱,这是只属于女王的时代,至尊女王,且看女王黎燕香如何覆雨翻云!横行校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常小姐是反派大佬

    常小姐是反派大佬

    余家那个养女是京城众所周知的窝囊废,一无是处,愚笨窝囊,空有一张脸可看。被人泼了酒不敢吭声,灰溜溜逃走;被人骂了还笑吟吟的,一脸谄媚样;关键被人抢了未婚夫,还能和小三有说有笑??!!!众人:嗯,这人好欺负,是个天生的不可多见的受气包。常忆烟:“一无是处?窝囊废?受气包?呵,那是你们还没见识过老娘的厉害!”当笼罩在她身上的谜团渐渐摊开,惊天的身份被揭晓……弱小卑微的众人:“大佬,求放过!”(双处双处,女强男强)
  • 黑雨

    黑雨

    本书重点记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进行的第五次战役以及板门店谈判之前的战争态势。第五次战役打响,我军投入十几个军百余万部队,意在成建制地歼灭敌人;突破林津江,胜利在握时,战局的剧变;阿尔蒙德发疯,把飞机和坦克当作大反扑的赌注;最严酷的时候,我一八〇师、三十一师穿插过猛,陷入重围;为坚守铁原,彭德怀破釜沉舟,不惜将六十三军打光;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作战结束后,毛泽东对邓华说,对付美伪军要“零敲牛皮糖”;板门店谈判,克拉克成了第一位在失败协定上签字的美国将军。
  • Iphigenia in Tauris

    Iphigenia in Tauri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数学发展的世纪之桥:希尔伯特的故事

    数学发展的世纪之桥:希尔伯特的故事

    《数学发展的世纪之桥:希尔伯特的故事》中介绍了科学家们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百折不挠、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他们在工作生活中宝贵的协作、友爱、宽容的人文精神。使青少年读者从科学家的故事中感受科学大师们的智慧、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受到有益的思想启迪。从有关人类重大科技活动的故事中,引起对人类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密切关注,全面地理解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阅读这套丛书是对课本的很好补充,是进行素质教育的理想读物。
  • 窥见上帝秘密的人:洛克菲勒自传

    窥见上帝秘密的人:洛克菲勒自传

    《窥见上帝秘密的人:洛克菲勒自传》讲述了:在某种程度上,我所交往的是这个国家里最优秀的人,特别是在商界——这些人建立起美国的商业王国,他们生产的产品远销全球。我所要记录的事件对我而言具有重大的意义,它们在我记忆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如何把握公开个人隐私的尺度,或者说如何保护自己免受攻击,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
  • 异世之阴阳双修

    异世之阴阳双修

    造化乾坤决,改人生死,变人命运,一块废才成了宝,天生冷傲的风敖天,走了一条强者路,盘横在手荡平诸魔,横扫红月大陆,站在世人的颠峰,俯视众生,天之脉,天之神,一段天脉传奇,几个纠结的爱情故事。
  • 雨晴的帅气校草

    雨晴的帅气校草

    每一个女生心目中都有一位公主。时间过的很快,10后雨晴接到妈咪的电话,原来是要回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