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66900000066

第66章 迁安风物(3)

愈渐秋深的时候,场院里沉淀的色彩就愈渐浓郁了。金黄的谷子、殷红的高粱、乳白的花生、橙黄的玉米、紫赫的小豆、墨绿的绿豆、雪白的棉花。一堆堆、一垛垛,将原本宽敞的场院,占得满满当当。终于有一天,队长唐贵放话分粮了,场院里的婶子大娘们这才意识到,这一年总算又熬过去了。

在秋收所有的农活当中,刨高粱当属最辛苦的一件农事。在杂交高粱还没推广之前,冀东一带的高粱品种大多只有“将军锤”一种。那庄稼足有一房高,殷红的高粱穗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随风摇曳,远远望去,像坡谷间燎起的野火。

刨高粱大都在寒露季节过后。考虑籽粒不至失损,刨高粱大都选在冷露沉重的清晨。刨高粱既不用镰也不用镐,而是用唯冀东乡下独有的一种手镐,那镐头长不过八寸,淬火后锋薄如刃,镐柄长不及二尺,握在手中,常有握一把左轮手枪的感觉。

刨高粱时,人需背垄倒行,用左手揽过高粱进而夹在腋下,右手则挥镐斩断根须,并就势连根从土中拽出。如此下来,左腋下夹持的高粱愈多,悬在头顶饱蘸寒露的高粱穗就愈显沉重,一镐下去更是一阵冷雨淋漓,待左掖晃晃地夹够一捆时,全身早已淋漓尽致了。

当第一场冬雪落在冀东大地的时候,灰鹤回来了。那一天,在去夏官营交公粮的路上,阴暗的天空中传来了一片鹤鸣,那声音像纯净的银号在吹奏,嘹亮而悠远。抬头望去,上百只灰鹤,舒展着宽大的翅膀,正在台地上空缓缓地盘旋着。不久,一只头鹤开始落在地上,随后,疲惫的鹤群便依次降落在刚刚收获过的一片雪野里。

送粮的马车静静地在公路上走着,人们看见鹤群当中的那最先落地的头鹤抬起细长的双腿,庄严地踏着跳跃的节拍,颤颤地亮开宽阔的双翅,翼下雪白的绒羽与翼尖漆黑的翎羽扑闪辉映着,在雪光下簌簌地抖动,它的整个身体里仿佛孕育着一股神奇的力量,那力量使它笔直的颈向身后舒缓着弯去,它终于仰起张开的长喙,冲着苍穹尽情地欢鸣起来。

刹那间,随着一片豪放的羽响,上百只灰鹤几乎同时合着头鹤的节拍,抬起细长的双腿,无数扇开的鹤翅扑打飞舞着,所有的长颈一齐弯曲着仰起来,冲着落雪的天空,发出一阵阵的争鸣。又一大群灰鹤出现在低矮的云层里,台地上羽光迷乱,情景十分壮观。

为了节省口粮,入冬之后,冀东的庄稼人就改吃两顿饭了,作息时间也随着变化了。冬天的农活,主要是围绕积肥展开的,社员们将壕坑里的淤泥挖出来,送到地里,将猪圈里的粪肥起出来,并用心筛成细肥。那时生产队很少用化肥,全靠辛勤的劳作,迎接每年的收获季节。

在冬天的长夜里,唐庄一队的许多男人们,经常愿意挤在生产队饲养员的土炕上熬夜,其情景现在回想起来,还感到温暖。那时没有电视,父老乡亲们又很少有赌博打牌酗酒的恶习,所以多少年来,这里的人们一直遵循传统的孔孟之道,以仁义礼智信自勉,以忠孝廉耻为道德基准,所以亲睦和谐的唐庄一队的父老乡亲始终相处得情同一家。

挤在温热的土炕上,人们听立春讲诸葛亮七擒孟获,听我讲盟军的诺曼底登陆,听唐明顺讲牲口市上经纪人的“袖吞金”,听唐子诚讲塔山阻击战时,他是怎么抱着一挺机关枪最后撤出阵地的。窗外云暗风轻,从院子一侧的牲口棚里传来牲畜咀嚼干草的声音,像一部古老的铡草机,沉闷却永不停歇。

故乡的降雪,多集中在腊月和正月里,雪往往是在一夜之间悄然而至的。黎明时分,还躺在被窝里的人们,会发现纸窗上辉映着异样的光亮,推开屋门,随着沁人肺腑的清冽,但能看见整个村庄已被厚厚的白雪覆盖了。放眼向北望去,邻村古松庄的那棵挺立着的千年古松,竟于黑白之间分外昭然。

那年腊月,听说河东供销社来了新棉花,我便去了趟卢龙。临出门前,就已经天低云暗东风趋紧,母亲劝我别去了,可我喜欢在雪中漫步,我期盼在大雪之中体味孤独。

果然,当我步行十五里山路来到青龙河滩的时候,风停了,继而鹅毛大雪静静地飘下来,我感到异常兴奋。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那该是我平生见过的最大的一场骤雪。站在冰封的青龙河滩,我突然产生了一种视觉上的差错。我分明看见这漫天的雪花,于瞬间静止不动了。而脚下苍茫的大地,河对岸永平府的古城,远处通往冷口的峡谷,燕山群峦之上的长城,竟在雪花静停的背景下,无声地升腾着。当然,这一切只存在于瞬息之间,待你定睛再看时,才发现好大的一场雪啊!

年关近了,在迁安的腊月大集上,一种特殊的民间手工艺品,常把那色调灰黄的集市点缀得姹紫嫣红,这就是被当地人称之为“花盆儿”的迁安剪纸。

这是一种用很薄的迁安细粉莲纸剪成的地方剪纸。一套大多为四张,内容无非以祈福为传统主题,像“连年有余”、“桃榴佛柿”、“琴棋书画”、“梅兰竹菊”等等。

迁安剪纸需经制板、制样、闷纸、撒粉、刻花、染色等六道工序,过程复杂。迁安剪纸最大的特点在于其艳丽的色彩,据说那颜料均为矿物质的品色,鲜艳无比,卖“花盆儿”的妇人和孩子们常将剪纸样子贴在一块块墨染的纸板上。其浮华在庄重的映衬下,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年的氛围。卖“花盆儿”的人,大都集中在城东那条正街上,许多红袄绿裤的大姑娘小媳妇挤在那里,流连忘返。远远看去,半条小街春色盎然。

一九七三年的腊月大集上,县城东的那条正街上,临时搭建的一趟席棚,将昔日的“花盆儿”集市挤兑到南关猪市去了,谁也不知道那席棚是谁搭的,但全县的庄稼人都在口口相传:“省里有人在县城收胆瓶,平均十块钱一对儿,去晚了就没戏了。”一时间,许多家里有胆瓶的庄稼人,不禁都动了心。

大家说的胆瓶,大都是乡下女子的嫁妆。多少年来,即便再清贫的农家,板柜上摆一对儿祖传的胆瓶,看上去也显得殷实多了。庄稼院里的胆瓶,虽不及紫禁城里那些内务府造办处的精美,但也不乏让人叹为观止的传世宝贝。唐桂恒大哥家的那一对儿珊瑚红珐琅彩花鸟胆瓶,如果留到今天进嘉士德拍卖,说不定也能卖出个天价来。

站在长长的堆满各色古瓶的席棚前,看着那一个个面容憔悴的庄稼汉子,将一对对家传的宝贝,神情迟疑地放在账房桌子上,看着收购者挑剔而贪婪的眼神,看着递过来那十几张一元钱的人民币,我的心在一阵阵的悸痛。

唐桂恒的那一对儿胆瓶卖了十八块,那些日子他母亲的心脏病犯了,他急需这笔钱救命,多少年后,听业内人士说,那次收购乃天津某文物机构所为,他们打算把收来的大部分胆瓶出口到国外换外汇,而了解市场的外国商人正准备将这些古瓶加工成台灯,为那些附庸风雅的洋人的卧室添些东方情调。

就民间风物而言,故乡迁安有别于圣贤辈出的齐鲁大地。也不同于吴侬软语的江浙水乡。沧海桑田,这昔日黄帝的故都,不知何时,竟成了老马识途的迷谷,成了打死苍龙不偿命的一道风景。一九七五年我亲手处理的那个巨大的龙骨,更为迁安风物,平添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那年早春,唐子忠三叔在村西台地边缘刨猪圈土时,竟意外挖到了一个簸箕大小的“龙骨”。虽然在前几年挖地道时,也常有人从这儿的地层深处挖到过一些古脊椎动物的化石,但相比之下,唐子忠今天却挖到一个令人惊叹的庞然大物。

然而,对于这个意外的收获,唐子忠却为难了。原因由来已久,在乡下,大凡从地里挖出的这些难以表述的怪物,庄稼人都称其为龙骨。而既然沾了龙的边儿,这物件就庄严了,庄严得成了犯忌之物,成了人们敬而远之的神明。三叔当年参过军。目睹过血流成河,因此顾忌已经不多了,但三婶却不然,作为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乡下女人,天下所有的忌讳无不了然在心。所以虽说意外得到了,但三叔却绝不敢将这龙骨带回家去。万难之时,我冒天下之大不韪,收留了三叔的龙骨,而且凭借多年来博览群书的经验,我断定这是一个大型脊椎动物的下颌骨。

没有处理化石所用的石膏,我就拉了一车黄土,在自家房前的月台上,做了一个很大的泥墩,将那化石稳稳地放在上面。一时间,村中老少,甚至邻村过往的人们,都闻讯前来瞻仰这龙骨的风采。大家惊叹之余都会评估一下它的价值,一句话,值大钱了。

三叔成了我家的常客,每每进门前,他都要站在月台上仔细端量着这得而复失的珍宝,目光里饱含着一丝幽怨。

“你说,这物件是啥?”三叔问我。

“我琢磨着,这是一个古生物的下颌骨。”我说着,用手轻轻抠着化石上的沙砾:“您看,这是一对儿臼齿。”

“旧尺?”三叔困惑地问我。

“就是大牙。”我张开嘴巴,用沾着沙子的手指,在自个儿的下牙床上戳了戳。

唐子忠瞪圆了眼睛,呆了:“这是真骨头变的?”

“当然。”

“啥牲口这蠢大?”

“很难说。”

三叔瞥了我一眼,我知道,三叔在怀疑我隐瞒了什么。

“唐浩,你是城里人,知道得多,你说,这龙骨可值钱?”三叔终于憋不住了。

“当然!”我毫不犹豫地说:“咱住家过日子留着没用,可对国家来说,就很难估计它的科学价值了。”

“你想咋办?”三叔问我。

“怎么办。”我故意拿捏着:“先给科学院写封信吧。”

寄给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信,几天之后就发出去了,由于从初中开始,我就对考古发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那封信写得很专业。我详细描述了化石出土的位置,土层的地质结构,距地表的深度及与河流的关系。同时,随信寄了一张我手绘的化石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并标明了尺寸。

一个多月之后的一天下午,家住邻村野河峪的一位在县文化馆工作的年轻人,回家路过唐庄时,找到我家。在欣赏过那“龙骨”的尊容之后,他掏出了中国科学院的回信。回信中,专家肯定了我的判断,那龙骨原来是一个古象的下颌骨。信中说,这对于研究冀东地区古地理及古气象的变迁,提供了一项十分重要的考古依据。信中还说,由于他们目前人手不够,故责成迁安县文化馆将其收回并妥善保管。

“我还有别的事儿。”那文化馆的小伙子,推着自行车朝闻风赶来的人群外挤去:“明儿个劳你把这化石送到县里去。就找我,具体报酬,到时候再说。”说完,便蹬车走了。

一九八五年,我写的短篇小说《龙骨》,发表在八月份出版的《杜鹃》文学月刊上,小说的尾声,就是依照当年三叔的真实故事而写的,只是多了些黑色幽默的联想,多了些演义出来的情节。

……

寅时,老胥穿衣下炕了,他已想好了。今儿个头宗要事,就是从县里捎一捆烧纸回来,眼瞅着清明快到了,今年他一定陪媳妇回一趟戏台吴庄,在老丈人孙瞎子的坟前烧回纸。孙瞎子活着的时候曾给老胥算过命,说姑爷五十岁之后,会因一笔意外之财而富甲一方。

卯时,剃头的麻五,看见老胥赶着辆小驴车奔县了,那龙骨拿棉被裹着,牢牢地揽在车匣子里。

辰时,队长央告大伙儿,谁也别再去庄西挖龙骨了,该种春麦了。庄稼人还得指着地活着。

巳时,周老旗抄着手,蹲在梯田坎下的日头窝里:“咱凡人不能和老胥比,孙瞎子眼不瞎,这是人家老胥本身的造化。”

午时,狗留妈端过来一小瓢挑好的豌豆种:“他胥婶,该种豌豆了。”

未时,唐老师把一封信交给乡邮员,他建议县文化馆,在农村对集的时候,是否搞个“古生物化石特展”?他毛遂自荐,愿为此提供点儿文字说明。

申时,老胥媳妇把当院规整得干净利落,晚饭早焖在锅里了,上趟街,现赊了半斤猪肉。

酉时,龙爪村的人们开始惶恐了,来回六十里地,早该回来了,莫不是……大伙儿都唠叨说,老胥临走时,应带俩民兵去。

戌时,七八个民兵,打着手电,跟队长顺着官道朝县里迎去,在离龙爪村六里地的那片洼地边上,终于看见了那辆小驴车。那驴的套夹板和肚带全开了,胡乱地挂在驴脖子上,缠在蹄腿上,老胥蜷在车匣子里睡了。随着如雷的鼾声,半张的嘴里,喷出一股股熏人的酒气。

“胥叔!胥叔!”

老胥勉强睁开了挂满血丝的眼睛。

“胥叔你……你的钱呐?”

“钱?”老胥欠起身来。苦笑着摇了摇头。

“统共就给了一块钱的误工补贴,喏——”他抹了抹嘴:“全让我喝了。”

四周一片沉寂,从洼地深处,传来几声夜鸟的鸣啼。

今天,当你走进二〇〇九年落成的迁安市地志博物馆的大厅时,迎面就会被一头完整的古象化石所吸引,这个距今一万二千年的古象化石,一九九七年出土自彭店子乡杨家坡村。而唐子忠三叔无偿赠给县文化馆的那个古象下颌骨的化石,早已在一九七六年唐山大地震时,被埋在了县文化馆倒塌的废墟里……

同类推荐
  • 原振侠11:爱神

    原振侠11:爱神

    为了逃离遭兵火战乱洗劫的家园,南越人民纷纷踏上流亡之路,在变幻莫测的大海上开展了无期的漂流旅程。少部分幸运的人可重返陆地,开始新生活;然而,大部分人的遭遇却是不幸的,粮乾水尽不算可怕,不幸遇上杀人如麻、强姦妇女、掠劫财物的海盗,最后受尽折磨至死的,才是真正的人间炼狱。一对难民情侣历尽苦劫,在被海盗处决的最后关头时,忽然被一名自海中冒起的自称「爱神」的神秘女子救出。受委托要找出这位爱神的原振侠,究竟可从可查究?爱神到底是人是神?爱神存在吗?
  • 鲲鹏英雄(中)

    鲲鹏英雄(中)

    这部小说讲述了以会燕公主为代表的南海鲲派积极反清复明,成为要图霸武林的“地藏鬼王”和满清的眼中钉,而鲲派中的两个重要女性金燕公主和魏十姑(南海神尼之徒)又都是他们特别要抓获的首要人物清官内,摄政王多尔衮和顺治皇帝争权夺势,而金燕手中有一只“庄妃玉匣”,内藏顺治幼帝的身世秘密,这对双方都极重要,所以各派大内高手行走江湖要夺到那只“清官庄妃玉匣”,使金燕连处险境;鬼王急欲抓到魏十姑,因为十姑是为他所害的梅花剑掌门人魏中元的独女,十姑知道并正在寻找其父遗下的两幅“神宗绢画”,涉及举世罕有的神宗皇帝的大笔珍宝,她还要找到杀父夺母的仇人;这时,另外有几伙人也欲擒到十姑,其中最厉害的是十三年前曾雄扫武林,使天下群雄闻名丧胆的绝情剑魔“伤心断脉剑客”,此魔武功奇高,剑术冠绝古今,但他神秘至极,无人知其真面目和再扫武林的动机,只是由他而掀起一场骇人听闻的血雨腥风,致使江湖形势骤变!于是,一幕幕更加残酷的决斗展开了......
  • 太极英雄传

    太极英雄传

    主人公杨露禅(公元1700年—1872年)字露禅,别号禄缠,名福魁,直隶永年县人,年轻时慕河南温县陈氏拳名,往投陈长兴门下学太极拳。他天资颖异,秉性坚毅,终于尽得陈氏拳法之秘,次与陈家诸徒较量武功,皆败之,师惊其才,遂飞授秘术。数年后,以能避强制硬之力见长,“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人称“治绵拳”。后至京师,任旗营武术教习,名震朝野,有“杨无敌”之称。曾与董海川较手,名望极高。其子班候、健候,自幼秉父教,均卓然成为名拳家。
  • 了不起的盖茨比(译文名著精选)

    了不起的盖茨比(译文名著精选)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空气里弥漫着欢歌与纵饮的气息。一个偶然的机会,穷职员尼克闯入了挥金如土的大富翁盖茨比隐秘的世界,惊讶地发现,他内心惟一的牵绊竟是河对岸那盏小小的绿灯——灯影亮处,住着让他魂牵梦萦的黛西。然而,冰冷的现实容不下飘渺的梦,到头来,盖茨比心中的女神只不过是凡尘俗世的物质女郎——当一切真相大白,盖茨比的悲剧人生亦如烟花般,璀璨只是一瞬,幻灭才是永恒。
  • 虎王让贤

    虎王让贤

    作者在生产经营苗木花卉的同时,笔耕不辍,以科学童话的形式,描述绿色世界,抒发田园情怀,呼吁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部童话集,收录了他近年创作的26篇有关生物方面的童话作品,达10万字。该书还配有若干幅插图,是一本图文并茂极具知识性、趣味性的好书。“这是一部写给少年儿童的书,也是一部写给成年人甚至全人类的书,一部老少咸宜的书。
热门推荐
  • 帝王豪宠:千亿皇后

    帝王豪宠:千亿皇后

    她风柒柒明明是美国最受宠的小公主,却因为一个生日晚会穿越成了奶娃娃?好吧,好在奶娃娃有疼她的皇帝爹爹和贵妃母后。可是当他突然闯进她的生活后,她整天为他操心有事怎嘛回事?奶娃娃终于长大,什么王爷,侍卫,杀手,皇帝全都给我排队走。。
  • 传奇.....more

    传奇.....more

    一代天骄,就看她如何成就霸业!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神奇法师

    神奇法师

    附体?穿越?还是魂穿?被时空传送指环传送到地球的强力法师招募了一拨又一拨的美女大军,有校花,有即将灭族的外星人,还有为了躲避仇敌的妖精。一手法杖一手法典的法师世界里,获得了源源不断美女帮手的神奇法师,一点点的蚕食着神与魔意图染指的异界大陆。QQ群:462756157
  • 我管理着一群大佬

    我管理着一群大佬

    在第二平行宇宙,这里有着少量的灵气,但是知道的人却不多,在他们的身边,你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或“妖”,但是;不怕他们多,就怕他们在一块儿,修仙者不嫌弃妖,妖不嫌弃修仙者,但经过一些变故,最终是这些人最终是这些人走到了一起,最终使妖和修仙者走到了一起。
  • 谍战底牌

    谍战底牌

    黑暗势力围猎百年老店瑞升祥,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一个被迫加入军统的普通中国人,背负家仇国恨,毅然与侵略者斗智斗勇,演绎出一段步步惊心的故事......
  • 等待香港(我与无线的恩恩怨怨)

    等待香港(我与无线的恩恩怨怨)

    本书为等待香港系列第三册,主要来自作者近年在《城市画报》等刊物的专栏,延续其作品的一贯特点,可以视为等待香港系列的补编,林奕华的文章,好似同他一起坐在沙发上,轻松地听他娓娓分享对每样事的想法和感受。是他把认知的分享给读者。同时,他又像一个敏感的聆听者,把一些“回答”转化成“提问”。而在这两本书里,作者基本完成的了早年的一个夙愿,写几本书,白描出香港人的感情与文化基因。
  • 网游之仙境挽歌

    网游之仙境挽歌

    一个16岁辍学在家的宅男唐羽择,却因为资深玩家的身份被选为了一款新上市的跨世界级虚拟网游的首批玩家,然而这个幸运的开始却很不幸的因为游戏制作的私心,将数百万来自世界各地的玩家困在了虚拟世界中,他们不会感到饥渴,不能再体验真实,却会因游戏角色死亡而在现实中死去。现实中本就一无是处的他,又该何去何从?
  • 食医小店

    食医小店

    “什么,感冒不用吃药,就喝这个粥,还能马上好?”“治骨折,喝苦瓜排骨汤?你可别骗我读书少年纪小...”“老人家我就是吃辣便秘的,你还叫我吃酸辣粉,不,还要吃两碗...”...这就是让无数富豪美女帅哥萝莉老人小孩进门惊颤,出门膜拜,甘愿接受一切不平等待遇的食医小店每天都会发生的精彩片段!哦,忘了说,这里的主人尘凡看病从来不开药...未来,餐饮界医疗界就只有一个名字“子時”,东方子時!一个重新定义“美食”的地方!一个让米其林三个字消失在历史尘埃中的地方!一个让东方成为西方标杆的地方!子時--你可以说它是一个名字,也可以说它是一个符号,一个代表幸福的符号!本故事纯属虚构,不得模仿!
  • 重回过去好种田

    重回过去好种田

    郑雅琴养了一只老乌龟,没想到这老家伙不声不响的修炼成了仙,飞升前,老乌龟要满足郑雅琴三个愿望,郑雅琴抹着眼泪说,“我苦了一辈子,穷了一辈子,丑了一辈子,我想重活一回,要是能重活一回,我要变成最有钱最好看的女人,!”于是,在老乌龟的帮助下,郑雅琴回到了十三岁的时候,虽然是物资乏溃的年代,但郑雅琴凭着老乌龟给的作弊器,依旧赚得盆满钵盈,金山银海。她一路斗渣亲,毁渣夫,有冤报冤有仇报仇,顺便还实现了出任CEO,迎娶‘高富帅’的巅峰人生。某“高富帅”看完简介凑过来,笑得见牙不见眼的:“媳妇,你说你要迎娶我啊,那咱们啥时候办事啊?”郑雅琴抬眼冷嗤:“你姓高?你叫高富帅?”某人笑容瞬间垮塌,回头厉声吩咐,“去查查哪个孙子叫高富帅,老子要砍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