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813800000002

第2章 让孩子觉得受重视(2)

在现代社会里,像小海父亲这样的家长并不是很多。很多家长在命令孩子“必须如此”的同时,并没有向孩子解释“为什么这样做”的理由,其主要原因就是这些父母的“特权”和“独裁”思想在作怪。他们认为,没有必要给孩子作解释,有的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应该给孩子作一些很必要的、合理的解释。

我们不难想象,在这样“高压”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由于从小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长大后他还能不能建立起自尊、自信,还能不能摆脱父母“高压”政策的阴影,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人生。

因此,父母们很有必要在作出一项决定或命令孩子做某件事时,应尽可能地告诉孩子自己这样做的理由,并取得孩子的理解和支持。如果身为父母的你还没做到这一点,那么就从今天开始学着去做吧,否则就晚了。贴心提示告诉孩子您这样做的理由时,还应该注意以下细节:“无论什么时候,你都不能从没有人行道的地方跨越铁轨——那样太危险了!”“在公交车上,你应该为年老的爷爷、奶奶让座位——这是应有的礼貌。”“你必须把这条鱼放回水库——因为不到5寸的鱼都得放回,这是来垂钓时管理员就告诉过你的规定。”“你可以把女同学领回家玩,但仅此而已——因为你还没满1 8岁。”“每个星期六的上午,你必须帮妈妈干完家务后再去跳街舞——你14岁了,料理家务也是你应该学习的一门功课。”“今天你必须和妈妈一起去福利院做义工——那里的小朋友们也需要爱与关怀;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和你一样可爱。”“做完作业再看电视——有了好的学习习惯,你的成绩才能提高。”“你必须去向小海道歉——因为这件事是你的错.”不要把孩子只当孩子看待 只有把孩子当孩子的同时,我们还恕链当戚“大入”、朋友,甚至是最好的伙伴,最铁的“哥们儿”,孩子才能在父母的爱与尊重中健康地成长。

没错,如果我们永远把孩子只当孩子来看待的话,那么在孩子的潜意识里就会出现这样的想法:我只是个孩子,我可以对自己的言行不负责任,我只是个孩子,没有人会在乎我的所思所想;我只是个孩子,我可以为所欲为……

无论你的孩子是3岁还是13岁,亦或是18岁,你都不能仅仅把他只当成孩子,而应该把他当成朋友,当成伙伴,因为在很多时候,当你把孩子当成朋友时,责任和自信就会在孩子心中产生。曾有一位智慧的母亲在写给孩子的信中说了这样一句话:从小妈妈就不断强化你的一种信念:我对于你,首先是朋友,然后是母亲。朋友和母亲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在于,她们都怀有深刻的善意和爱,但朋友是平等的,妈妈则往往有可能专制,其最大的伤害是扼杀弱小的孩子的自信和自我认知能力。

的确,如果只把孩子当孩子来看待,孩子就会真的永远只是孩子,他的“思想”永远长不大,永远没有自信与尊严,永远摆脱不了对父母的依赖。只有把孩子当孩子的同时,我们还把他当成“大人”、朋友,甚至是最好的伙伴,最铁的“哥们儿”,孩子才能在父母的爱与尊重中健康地成长。

一位官员出国访问的时候,在一个洗手间里,他听到隔壁小间里一直有一种奇特的响动。这响动时间过长,而且也过于奇特,因此引起了这位官员的极大好奇心。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这位官员通过小门的缝隙向里探望。这一看使他惊叹不已。原来,小间里一个只有七八岁的小男孩正在修理马桶的冲刷设备。一问才知道,是这个小男孩上完厕所以后,因为冲刷设备出了故障,他没有把脏物冲下去,因此他就一个人蹲在那里,千方百计地想将它修理好。而他的父母或其他亲戚当时并不在身边。

“来,我帮你修修吧。”那位官员说。

“谢谢您!我相信自己可以修好它。”那位小男孩笑了笑,骄傲地说。

“你太小,这是大人的事,还是我来吧。”那位官员仍然热情地说。

“不,我不是小孩子了,我是大人,我可以独立地完成一件事情。”

“大人?你最多只有七八岁吧!”

“是的,的确,我的年龄只有七八岁,但我妈妈从来没有把我当成七八岁,她总对我说: ‘我们是好朋友,对吧,杰克!’而我呢,最自豪的就是妈妈把我当成朋友,而不是小孩子了。” 小男孩的话令那位官员感慨万千。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就因为他妈妈不仅仅把他当成孩子,还当成是自己的朋友,因此在面对困难时(马桶冲刷设备坏了),他能独立地去解决,而且有信心解决好。小男孩有如此强烈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可见其母亲把他当成“朋友”这一独特的教育方式是成功的。平等看待孩子,尊重其人格。信任孩子,给他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带孩子参加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成人活动。给孩子选择的权利。鼓励孩子适当地表现自己 父母应滚为孩子剑造大显身手的机会,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身边那些善于表现自己的孩子往往也是自尊、自信的孩子。敢于表现自己,说明孩子已具备了勇气,能够正视自己;而那些在公众场合只会远远地离开人群、孤独地待在一个角落里的孩子,大多是缺乏自信、有着自卑感的孩子,不要说让他们去主动表现自己,就是在特定的场合,需要他们“表现”的时候,他们往往也不敢抬起头来,在众人面前“亮出自己的风采”。

事实上,除特殊情况外,一般的孩子智力大多差不多,那为什么他们在青少年时代就有如此大的差别呢?答案只有一个:父母教育的差异。

敢于表现自己的孩子,其父母大多在孩子处于幼儿时期就开始鼓励孩子,培养孩子的信心,并告诉孩子“你是最棒的”。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由于充满了自尊、自信,所以处处显露出的也是自信的一面,因为他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因此他们有勇气表现自己。而那些不懂得培养孩子自尊、自信的父母,当孩子在幼儿时期有自卑情绪或对某些事表现出胆怯时,他们没有及时地正确引导孩子,没有告诉孩子“你能行”;相反,他们给孩子的教育更多是“笨蛋”或“躲到一边去吧,别丢我的丑了”,亦或是“瞧你那熊样,你能做出一件令我骄傲的事情吗”?这些父母就如此残酷地扼杀了孩子残留的一点自信心。由于得不到父母的鼓励,即使他们有表现自己的欲望,也会自我压制,或者是在表现自己的最佳机会来临时,他们会因自卑而放弃。

事实上,父母应该为孩子创造大显身手的机会,鼓励他们表现自己。当一个孩子有勇气表现自己时,他已经具备成功人士身上必备的特质了。

可欣和启航是好朋友,他们俩都喜欢画画。他人则更看好启航的画,认为他将来肯定会比可欣有出息,因为他的画无论是在色彩搭配上还是在布局上都比可欣的好。 若干年后,可欣成了著名的画家,而启航则靠为一家广告公司做美工维持生计。是什么原因使一个天资聪颖、极有绘画前途的少年最终成为一个平庸之人,而另一个资质平平的少年最终画出了让世界惊叹的作品呢?这一切还得从他们成长的环境说起。

当可欣对绘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认真地练习画画时,她的父母便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挂了几幅她的作品,只要是有青少年绘画比赛,她的父母都会为她报名,并帮助她精心挑选参赛作品。可欣的父母说:“孩子的作品得奖与否并不重要,我们的目的是培养她的信心,并为她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特别是后者,我们认为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极为重要。”

启航的父母却恰恰相反,虽然他们赞同儿子学绘画,但是当小启航要求把自己最“得意”的几幅作品挂在客厅的墙上时,却遭到了父母的拒绝。 “我们家经常要来重要的客人,他们有的是爸爸生意场上的重要合作伙伴,如果让他们见了这些拙劣的画,他们会认为你是一个小傻瓜,因为这些画实在画得不怎么高明,连表现的主题是什么都不明白。” “什么?你要去参加少年组的绘画比赛?趁早打消这个念头吧。去参赛的那些人将来都会成为毕加索、达’芬奇!你有那个天赋吗?”

小启航见父母一再否定自己,甚至连参赛的机会都不给,他也开始认为自己不是绘画的“材料”了,尽管绘画仍是他的最爱。但由于受父母的影响,小启航后来一直不敢拿自己的作品“见人”,也因此一次次失去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并最终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问问自己,你为孩子创造了多少表现自己的机会?你鼓励过孩子表现自己吗?如果没有,赶快行动吧!从现在开始不要再拖延了。带孩子去看他感兴趣的展览。鼓励孩子参加他感兴趣的比赛。给孩子创造显示自己特长的机会。请客人欣赏孩子的作品。给孩子适当的赞美,而不是打击。千万别动孩子的任孩子,孩子又怎么镜头一

一位中年妇女站在窗户前,看着一个少女背着书包骑着自行车出了小区的大门后,便赶忙转身锁上大门朝一间卧室走去。她打开卧室中的一个小书桌左边的抽屉,在里面小心地翻了好一会儿,然后关上,失望地摇了摇头;紧接着,她又轻轻地拉开了右边的抽屉,这时中年妇女两眼突然有了神采,只见她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本本,一页一页地翻看起来…… ——读者千万别着急,这位妇女不是小偷,而是这栋房子的女主人,是那位背着书包出了小区的小女孩的母亲——此刻,她正在偷看女儿的日记! 镜头二 写字台上的台灯灭了,几分钟后,便响起了均匀的呼吸声,紧接着传出了一个男孩梦中的呓语声。这时,卧室的门被轻轻推开,一个穿着睡衣的中年男子,赤着脚溜进了男孩的卧室,他猫着腰慢慢地移到床头的书桌前,轻轻地拉开了靠床头的那个抽屉,准确无误地从里面拿出一个手机,又蛇一样地溜出了卧室,来到亮着灯的客厅里——女主人正在那里等着他,只见他们俩的头凑在一起,紧张地用手指按着手机的按键…… ——读者千万别着急,这两位不是里外勾结的一对小偷,而是一对夫妻——此刻,他俩正在偷看儿子手机里的短信!

当父母不相信孩子,采用各种手段来“窥视”孩子的秘密时,他们给予孩子的不是尊重,不是尊严,而是对孩子自尊和尊严的亵渎!我们可以想象,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还有什么尊严和自信可言——这一切早被父母用他们过分的、不合适的爱毁灭了!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秘密,这些秘密都深藏于内心,是一辈子不愿让人触动或知道的。孩子也一样,孩子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天空,也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秘密,但孩子不像成年人一样把秘密藏在心里,而是喜欢把秘密写在日记里,留在给朋友的信件中……

但是,很多父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总是想知道孩子的秘密,以达到了解孩子内心真正想法的目的。其实,了解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但唯独不能动孩子的“抽屉”——父母不信任孩子,孩子又怎么能树立起自尊、自信呢?

事实上,一个孩子有没有自尊、自信,不是取决于家庭物质条件的好坏,也不是取决于父母是否是高学历、高智商,而取决于他们生长和接受教育的环境。父母只有尊重孩子的隐私,让孩子拥有自己的秘密,并且充分信任孩子,才能为培养出一个自尊、自信的孩子打下“精神基础”

然而,在对待孩子“私人”的问题上,父母却往往过分地去干预。他们像警察一样,时刻监视着孩子的一举一动,孩子稍有不合父母心意的言行,他们便利用手中的“特权”,要么对孩子的房间进行秘密搜查,要么干脆进行来历“审问”。在父母的眼里,自己的任何言行都是正确的、天经地义的,因为自己的出发点是对孩子的爱。但是,也正因为他们这些过激的言行,往往引起孩子的强烈反感,甚至是形成“代沟”的焦点。

千万别动孩子的抽屉,给孩子一份尊严和信任。当父母不再用“窥视”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孩子时,孩子才会在一个充满信任与尊重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当然,我们建议父母不要动孩子的抽屉并不是绝对的,当孩子出现意外或其他特殊情况时,父母可以动孩子的抽屉,但最好事先能征得孩子的同意或事后向孩子解释清楚,这样才能得到孩子的谅解,也更易于两代人之间沟通。要做到“不要动孩子的抽屉”,还要做戮以下几点:让孩子拥有自己的秘密。给孩子一个独立活动的空间。尊重孩子的隐私,比如不私自翻孩子的书包,不私拆孩子的信件,不偷看孩子的电子信箱等。不要在孩子面前扮演“警察”的角色。不要抓住孩子的“小辫子”不放。不要动不动就跟踪、监视孩子。不要强迫孩子按照你的意志待人接物。不要限制孩子与异性交往,但提醒他要有分寸。希望要保留的东西 “敝帚自珍”,这是成年人的习惯。很多时候,我们合不得扔掉大学时代的一个笔记本或一本书,因为那里浓缩着我们青春的记忆;我们合不得扔掉家里那个已变色枯萎的花环,因为那是爱人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孩子也如此,孩子也有自己合不得扔掉、想保留起来的东西。不信,无论您什么时候打开孩子的“百宝箱”,里面肯定放得满满的。虽然那些被孩子认为珍宝的东西,不外乎是一本破损的故事书、一把木手枪、一个少了轮子的小汽车、一个陀螺、一根叫不出名字的鸟的羽毛,等等。

同类推荐
  • 做孩子的私人医生

    做孩子的私人医生

    本书依据孩子成长的规律,针对许许多多困惑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问题,从保健、心理、急诊、生理这四个方面,深入剖析产生的原因,循循善诱,提出了一系列实用有效的帮助广大青少年解除困惑的方法。
  • 孩子素质教育——礼仪篇

    孩子素质教育——礼仪篇

    风度礼仪展示出洒脱、高雅、文明、富有涵养之美。而美的最高理想要在实在与形式的尽量完美地结合与平衡里才可以找到“(席勒语)。在人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和谐统一。典雅的风度礼仪绝不是简单地学习效仿,也不是仅仅讲究形式的例行公事和一种机械的动作,它是与人自身的修养密切相关的,是一个人良好的内在素质、高尚的文化道德修养的外化和表现。外秀的根基在于内在的素质,”慧中“方能”秀外“。因此要养成良好的礼貌习惯,要想使自己具有文明、高雅、洒脱的礼仪风度,就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素质。
  • 犹太富翁的教子课

    犹太富翁的教子课

    群星璨灿的犹太政坛巨子、艺术精英、科学巨擘、思想大师、巨富大亨,诸如: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科学巨擘爱因斯坦,精神分析学大师弗洛伊德,音乐巨匠门德尔松,艺术大师毕加索,20世纪的著名犹太人“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传奇政商哈默,美国“奇缘博士”基辛格,“好莱坞叛逆之星”霍夫曼,以色列的倔老头沙米尔,以色列总理沙龙等,更给犹太人披上了扑朔迷离的神秘面纱。本书通过近200则精彩的教育故事和案例,全面而简练地展示了犹太民族的教子智慧。这些故事和案例都是犹太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在犹太教育界流传甚广,可以说是犹太人对教育最直观的看法与思考。
  • 我的孩子是“中等生”

    我的孩子是“中等生”

    关于教育的话题,从来都是社会的热门话题。一项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表明:20年前,只有1%的中国家长质疑“高分低能”和“教育体制”问题;20年后,只有20%的家长坚定支持精英教育,而80%的家长程度不同的对精英教育模式提出了异议。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
  • 中国起名实用大全

    中国起名实用大全

    本书共三编,内容包括古人改名趣事、依据什么理论来取名改名、取名改名的策略、26种取名改名艺术方法、取名改名禁忌、企业名称设计策略等。
热门推荐
  • 休掉滥情夫君:侯门嫡女

    休掉滥情夫君:侯门嫡女

    痴慕的夫君跟疼爱的妹妹竟然纠缠一处,而她,被一纸休书赶出家门。倘若人生得以重来,她绝不要做任人摆布的木偶,曾经折辱她的人,曾经弃她如敝履的男人,欠她的她都要一一讨还。此生此世,她绝对要亲手握住幸福,将敌人踩在脚底!
  • 中国文化常识丛书第二辑:商道文化常识

    中国文化常识丛书第二辑:商道文化常识

    本书介绍了中国历史上关于经商之道的相关知识;对中国历史上的名商大贾做了详尽的介绍和评价;深刻剖析了晋商徽商等中国历史上各个商帮兴起和衰落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 小子,稍息立正齐步走

    小子,稍息立正齐步走

    从小到大,很多东西都是她在教他,长大了当了她的战士了,他还要跟她学成熟?她还真是他不折不扣的教官呢!可是,教官大人,他马上就可以出师了,然后轮到他教她。他首先要教她怎样做他的女朋友。当他的女朋友,其实不难,只要全心全意只爱着他就好了。其次,他要教她做他的妻子。做他的妻子,其实也不难,只要全心全意只爱他一个人就好了。再次,他会教她做他孩子的妈妈。当他孩子的妈妈更不难,只要全心全意只爱着他一个人……
  • 旧时末世

    旧时末世

    灭世之门悄无声息的打开,旧日的时间已经走到尽头,终将走到尽头。
  • 盛世婚宠:老公送上门

    盛世婚宠:老公送上门

    男友背叛,她被栽赃为小三?!领导大人莫名求婚把她推上八卦浪尖!栽赃、嫁祸、追杀,毒计轮番上演,果敢、傲娇、高帅老公见招拆招护她避险!“老公,那我……”“乖,原地卧倒就好!”
  • 何处见相思

    何处见相思

    树灵少女相思与古神之子和曜之间的爱恨情缘,缘起一时,缘灭一世。简单来说,这是一个不断追妻的故事。和曜:追与不追,是个问题!相思(神情傲娇):那你是追?还是不追?和曜(扶额):追
  • 宠物小精灵大师梦

    宠物小精灵大师梦

    我会发挥所有的能力来写完这篇小说...................
  • 虹猫蓝兔勇者归来之后续

    虹猫蓝兔勇者归来之后续

    虹猫蓝兔勇者归来之后续讲了凤凰五人组到三台阁参加比武,夺得净元珠的故事。作者初次写作语言不精,望大家多多指点
  • 风狙之王

    风狙之王

    “我始终认为一个人可以很天真简单的活下去,必是身边无数人用更大的代价守护而来的。”——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谨以此书献给那些正在现实中苦苦浮沉的、仍怀有一颗孤独而热血的心的人。
  • 疾厄宫:灵女

    疾厄宫:灵女

    一次满怀期待的探亲之旅,换回的是堂弟的诡异离世。从此她的世界不再平静。满目红色的出殡队伍,池边用手钓鱼的老头……诡异的世界,等待她的真相会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