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13600000009

第9章 练兵,练兵,练兵 (2)

袁世凯首先批评了反对变革的“用夷变夏”之说。他指出,西方国家的富国强兵之道,被实践证明了十分有效。现在,国门既然已经被打开,再闭关自守已不可能,还不如主动变法,效法西方尤其是日本,改革落后于西方国家的根本原因,也就是制度。因此,朝廷应该借用各国新法,择善学习。朝廷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一直沿用传统的旧制,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改革是大势所趋。

在这里,袁世凯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想法,就是不能仅仅学习西方列强的军事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学习他们的各种军事制度。技术是很表面的,像制造枪炮军舰,这些学起来都不难。难的是管理军队的那套制度,这才真正体现了西方人的智慧。

不仅如此,袁世凯还认为,应该在用人、理财、经济和外交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才能适应新的国际局势。

事实上,袁世凯已经跟当时的很多中国人一样,对西方的政治制度另眼相看了。因此,他这份“万言书”中所说和所想的,就是如何借鉴西方的政治制度,从而达到改变清朝腐朽堕落状况,以期变法图强。

具体说来,这份“万言书”包含了以下一些改革思想:

1.在教育方面,设立馆院、开办学堂和改革八股考试。

所谓的馆院,其实就是兼具了学校和议事机构职能的一种组织。在这个馆院里,袁世凯认为可以专门聘请一些精通各种西学的学者,他们大多是外国人或者有海外经历的华人,由他们来讲解各种西学。除了这种讲学机构之外,袁世凯还认为应该开办学堂。这是一种专门学堂,主要目的在于培养理财和建筑方面的人才。

另外,袁世凯一向认为八股考试束缚人才。不过,当时还没到完全废除的时机,因此他主张,应对其进行改革,从讲究文章向讲究实用转变,并开设新的科目,凡是通达洋务的,一样能通过考试。

2.在外交方面,袁世凯认为,外交人员的选择很重要, “必须能胜其任,素知彼国情形者,始可派以前往”。因此,各地的官员应该具有良好的外事交涉能力。对于一些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官员,袁世凯认为应该予以淘汰,从而精简官僚系统。

3.在经济方面,袁世凯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振兴主张。其中,最主要的内容包括:广集商股和借外债,修筑铁路;注重发展铁路沿线的商务和矿务,开发矿藏,鼓励商办,保护矿主,实行官督商办:鼓励、开设工厂,资力不足者,国家通过一定方式给予贷款扶持;以海关管理方法清理厘卡;发展现代邮政,等等。

我们不得不说,这份上书确实着眼于提出一些实际的举措。袁世凯首先就放弃了当时还盛行的“以夷制夷”的思想。

在他看来,那只是一种小小的计谋。因为无论怎样去“以夷制夷”,所有的“夷”也就是列强,依旧还在中国领土上相互侵夺。受损失的,依旧是中国。因此,想要真正强国,与列强取得同等的权利,必须放弃这种想法。

事实的确如此,甲午战败后的中国哪里还有什么与列强一样的平等权利?真正现实的做法,必须依靠自己,掌握主动权,富国强兵才有真正的可能,也才能进一步的保持主权完整。

有人曾将袁世凯的上书,跟后来康有为、梁启超的“公车上书”比较,认为袁世凯的上书无论是对国际局势的分析,还是具体的改革方案,都更加务实、更具可操作性。

当然,也有人说,袁世凯的改革方案更加注重地方改革,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则过于依靠中央的改革,尤其是过于依赖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因此,从一开始,康有为、梁启超的主张就比较难以获得实施。

举一个例子来说,改革中无疑是会触犯到一些守旧大臣的利益,在对待这样的问题上,袁世凯认为,应该对这些大臣采取一种怀柔政策,予以妥善安排,而不应像康有为那样,采取“杀二品以上阻挠新法大臣一、二人”之类简单粗暴的办法。在袁世凯看来,这种办法无益于改革,反而会激化矛盾。后来的历史也证明,袁世凯的看法是更具有切实可行性的。

另外,还有人评价说,袁世凯的改革更加具有公心,而康有为等人的私心更重,包含了太多的个人政治目的。这一点或许不是那么明显,但是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两位晚清的改革者在气魄和胸怀上的差异!

然而,袁世凯的上书却没有“公车上书”的运气好。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康有为等人的上书,还是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采纳,至少光绪皇帝是看到了的。可是,袁世凯的上书却因为与军机大臣、光绪老师的翁同稣政见不同,而没有得到重视。

有人会问,袁世凯为何不直接上书光绪呢?原因在于,当时的袁世凯虽然得到了重用,但是在职位上只是一个直隶按察使,按规定还没有直接上书皇帝的权利。再加上,当时李鸿章明显大权旁落,袁世凯无法依靠他来上书。因此,只得请求翁同稣代为递交了。

今天,我们可以说袁世凯考虑得并不仔细,他没有想到翁同稣是一个保守的老夫子,怎么会接受他比较激进的改革方案呢?更不要说是让光绪看到上书了。因而,这次上书的无果而终,其实是早已注定的。

尽管如此,对于当时的袁世凯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向朝廷表明自己的立 场和想法,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尽快富强起来。至于其他的,比如个人的恩怨 和派系,他确实没考虑那么多。

袁世凯的上书不仅没得到翁同稣的支持,而且还让李鸿章不太高兴。在 曾国藩的孙女婿吴永先生的《庚子西狩丛谈》一书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次,袁世凯去看望李鸿章,劝他还乡颐养天年。本来,袁世凯是一番 好意,可是李鸿章却很不开心地答道: “慰廷,尔乃来为翁叔平作说客耶? 他汲汲要想得协办,我开了缺,以次推升,腾出一个协办,他即可安然顶 补。你告诉他,教他休想!旁人要是开缺,他得了协办,那是不干我事。他 想补我的缺,万万不能!武侯言: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两句话我还 配说。我一息尚存,决不无故告退,决不奏请开缺。臣子对君上,宁有何种 计较?何为合与不合?此等巧语,休在我前卖弄,我不受尔愚也。”

看来,李鸿章以为袁世凯是来为翁同稣当说客的,想要自己完全放弃权 力。精明的李鸿章自然接受不了这一点。

李鸿章发脾气,根源在于袁世凯为了上书,跟翁同稣走得十分近,因此 他才有了怀疑。看见老领导生气了,袁世凯只好无奈地告退。

后来,就算知道袁世凯上书没有成功,李鸿章依旧难以掩盖自己的怒 气。他对幕僚们说: “袁世凯,尔不知耶?这真是小人!他巴结翁叔平,来 为他作说客,说得天花乱坠,要我乞休开缺,为叔平作成一个协办大学士。 我偏不告退,教他想死!我老师的‘挺经’,正用得着,我是要传他衣钵 的。我决计与他挺着,看他们如何摆布?我当面训斥他,免得再唣。我混了 数十年,何事不曾经验,乃受彼等捉弄耶?”

现在看来,李鸿章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毕竟,那时的袁世凯 更多的还是一个以国家大事为重心的爱国将领,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谋取地位 和权力。

谜一般的“戊戌”

袁世凯的上书没有结果,但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公车上书”则引起了清政府高层的注意。最终,1898年6月11日,年轻的光绪皇帝诏告天下,宣布变法,这就是著名的“戊戌变法”。由于这次变法仅仅持续了一百零三天 (直到9月20日),因此也称“百日维新”。

一般说来,这次变法的最后失败跟慈禧太后的反对有关。然而,在变法的一开始,慈禧太后却并不是那么反对的。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就在光绪发布诏书那天,他专门去颐和园见了慈禧,目的就是要让太后知道这件事。不仅如此,光绪还给慈禧太后看了康有为写给自己的变法奏折。

看到这些力图富国强兵、稳固大清江山的变法方案,慈禧太后自然没有什么好反对的。相反,她还夸奖这些奏折说得很透彻,可以试一下。见老佛爷挺上心,光绪就趁机建议,把这些奏折多印几份,分发给众大臣。对于这个建议,慈禧太后也答应了。

由此看来,在变法的最开始,慈禧太后并不是坚决抵制的,反而是比较赞同。那么,后来的事态为什么会发展到慈禧太后反对变法的地步呢?让我们先去看一下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

戊戌变法涉及了清朝统治的很多方面,最重要的就是政治、经济、文 教、军事等。

在政治改革上,主要是大力精简机构,淘汰官员,宣布立即撤销通政 司、光禄司、太仆寺、大理寺等机构。

在经济改革上,内容可谓十分庞杂,大约有七十多个变革法令,包括了鼓励民间的商业投资,设立农工商总局,减免税收;大力发展铁路和矿业,设立矿务铁路总局;设立发展银行,变革财政制度;创办国家银行,编制预算;鼓励私人创办新式工业,奖励发明创造;设立邮政局,便利信息交通等。

在文教改革上,也有八十个变革法令。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改革过去按照四书五经选拔人才的办法,废除八股文。在考试制度上,安排了三场考试来选拔人才,其内容一为历史政治,二为时务策略,三才是四书五经。

改革还决定创办京师大学堂,这就是现在北京大学的前身。不仅如此,还宣布把各省书院变为学校,选派品学兼优者出国留学。

在军事方面,废除老朽的绿营制度,编制陆军,增办兵工厂和武备学堂。同时,为了选拔精通近代军事的人才,还创立了近代的武科考试制度。

很显然,这些改革法令涉及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要是真严格按照这些法令去改革,整个清朝就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事实上,法令二下达,就引发了一些不小的震荡。尤其是那些守旧大臣们,更是由于利益即将受损,因而反对意见很大。这一点,缺乏政治经验的光绪皇帝,可以说是始料未及的。

很快,关于新政变法各种不好的消息传到了慈禧太后的耳朵里。这位真正的政治家意识到,自己当初对新法的首肯过于草率了。

因此,一方面为了安抚那些担心利益即将受损的守旧大臣们,另一方面也为了对变法加以阻拦,就在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诏之后的第三天,慈禧太后突然宣布,免去了支持光绪改革的翁同稣军机大臣、内阁大臣职务。

慈禧这一招,用意很明显,就是让光绪还未真正“出师”之前,就折去一只手臂,损失一员大将和护翼。因为慈禧知道,在政治上,光绪常常听取翁同稣的意见。

不仅如此,为了挟制光绪和维新派,慈禧接着下令,任命荣禄代理直隶总督,也就是把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防止变乱。同时,她还将二品以上大臣的任命权收到了自己手里。这样一来,即使光绪想改革,由于无法任命官员去执行,也等于是一场空。

对于慈禧太后的这些举措,软弱的光绪可以说是毫无还击之力。那段时间,他的压力大到了极点,整天怒气冲冲的。

当时,有一个外国记者曾如此描述他对光绪皇帝的印象:“他的嘴角流露出的是悲伤的、疲惫的和带有孩子气的笑容。当他咧开双唇时,嘴里露出的是参差不齐的长长的黄牙齿,两侧脸颊上都出现了深深的凹坑。他的表情并非缺乏同情心,不过更多表现出的是麻木不仁。从他的容貌上看,我们看不到一点生趣。事实上,光绪皇帝给我的印象是:克制、冷漠、无趣、缺乏精力、疲惫不堪,整个人就像是半死不活的样子……好像生活对他来说已成为一种负担,这样的人必定在走下坡路。”

事实也的确如此,此时的光绪就是在走下坡路。他的半死不活,其实就是无可奈何的一种自然反应。

由于慈禧太后的阻扰,变法并没有真正的落实,只有少数方案才得以实施。而这些方案大多是那些文教制度上的,比如开办了京师大学堂。新式学校的建立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在袁世凯看来,当时中国最急需的是进行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改革。

然而,一方面“太后党”必然反对,另一方面维新派的这些法令又过于繁杂,以至于难以付诸实施,因此,当改革法令下达到地方之后,各个省的督抚除了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外,基本上都是观望或者干脆不理。

用时住两江总督刘坤一的话来说,当时的各省官员对于“时事之变幻,议论之新奇,恍兮惚兮,是耶非耶,年老懵乱,不知其然,无暇究其所以然”。换句话说,这些官员都没弄清楚到底该怎么办,听谁的。这种情况下,又怎能指望他们去厉行改革呢?

就这样,戊戌变法就跟光绪的心情一样,半死不活了。

很快,时间到了九月份。三个月过去了,变法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 展。此时的光绪皇帝却早已乱了心思。那时候,这个年轻的皇帝行为有点莫 名其妙。据说,他常常神经质地前言不搭后语,甚至还一个人躲着哭泣。

尽管如此,光绪还保存着对政治局势的一点清醒意识。或许是由于他已 经意识到了失败的结局,因此才下旨,让康有为火速离开北京。随后,光绪 通过荣禄,通知袁世凯来京,同自己一起接待来京的伊藤博文。

当时的伊藤博文虽然已经不再是日本首相,可是跟袁世凯却近乎仇敌。 这一点,光绪是知道的。既然如此,光绪为什么要袁世凯跟伊藤博文见面 呢?

接到通知的时候,袁世凯也颇费了一番心思,他也不明白光绪的用意何 在。他不太相信外间的一个谣传,说是光绪准备聘请伊藤博文当清朝的改革 顾问。这怎么可能呢?伊藤博文可是大清国的死敌!

带着强烈的疑惑,9月14日,袁世凯从小站来到了北京。9月16日,光绪 皇帝在颐和园的毓兰堂,单独召见了袁世凯。

在询问了袁世凯在小站的练兵情况后,光绪突然问道: “苟付汝以统领 军队之任,能矢忠于朕否?”光绪的意思是,假如把军权交给袁世凯,袁世 凯能否对他效忠。对于这个问题,袁世凯的回答自然是肯定的。

也就在那天,光绪下旨,任命袁世凯为京卿候补侍郎,专办练兵事务, 并随时具奏。京卿候补侍郎是一个二品官衔,这就意味着袁世凯从一个三品 的京外臬司,成为了京内的高官。这无疑是一次高升!

在给袁世凯升官之后,9月17日,光绪又召见了袁世凯,并对他说: “人人都说你练的兵、办的学堂甚好,此后可与荣禄各办各事。”

同类推荐
  • 投资之神巴菲特

    投资之神巴菲特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拜的名人。这样可以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有益于人格的健康发展。名人活在我们的心里,尽管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说着不同的语言,却伴随着我们的精神世界,遥远而又亲近。名人是充满力量的榜样,特别是当我们平庸或颓废时,他们的言行就像一触即发的火药,每一次炸响都会让我们卑微的灵魂在粉碎中重生。
  • 卧底,在敌人心脏

    卧底,在敌人心脏

    在国民党的首脑机关或政要身旁,有一批我党的优秀儿女潜伏在那里,为人民的解放事业默默无闻的工作着。他们用智慧、谋略、胆识获取了一份又一份绝密情报,这些情报为我党取得全国胜利起到了居功至伟的作用。孙亦平编著的《卧底在敌人心脏》讲述的就是这样12位中共党员的生平事迹。
  • 中小学生必读丛书:爱因斯坦自述

    中小学生必读丛书:爱因斯坦自述

    爱因斯坦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位具有很高天赋和独特风格的德语写作家、音乐爱好者、哲人和社会活动家。他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位传奇人物,集多种角色于一身:丈夫、父亲、儿子、情人、良师、益友、犹太人、世界公民、社会良心、和平主义者、业余小提琴手、统一场理论的独行侠……总而言之,是“生活在他自己世界里的个古怪天才”。本书将通过爱因斯坦的自述和其书信,真实地反映他的生活经历、事业理想、喜怒哀乐、特立独行及其辉煌的一生。
  • 戎马一生建奇功:郭子仪

    戎马一生建奇功:郭子仪

    本书根据时间的顺序,以郭子仪的成长历程和唐朝的形势变化以及他保卫大唐的过程为基础,结合了很多郭子仪在生活或者在军队中的典型事迹,讲述了郭子仪的一生。
  •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思想家下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思想家下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热门推荐
  • 纵意花丛:我的首席辣妻

    纵意花丛:我的首席辣妻

    妖孽王者回到都市,六年前,他以震惊世界的彪悍成绩从世界猎人学校毕业,六年来,他出现在世界各地,火花四溅……
  • 湘西有秦

    湘西有秦

    敬畏鬼神,守护家人。秦家的祖训秦斯一直牢记在心,他相信鬼神,但不相信命运。
  • 这儿就是泗水市第一人民中学

    这儿就是泗水市第一人民中学

    这儿就是泗水市第一人民中学,这儿,就是新中国!联动《苍鸟传说》。
  • 啼笑因缘·续集(张恨水经典言情)

    啼笑因缘·续集(张恨水经典言情)

    《啼笑因缘》主要描写旅居北平的江南大学生樊家树和天桥唱大鼓的姑娘沈凤喜之间的恋爱悲剧,同时又穿插了大家闺秀何丽娜对樊家树坚持不懈的追求,卖艺为生的关寿峰之女秀姑对樊家树的暗恋,军阀刘德柱仗势霸占民女以及豪侠仗义的关氏父女锄强扶弱等情节。反映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黑暗、动乱的一个社会侧面。它不仅在旧派章回小说的老读者群众,引起强烈反响;而且还使当时的新文艺界惊异不止,甚至还讨论过《啼笑因缘》何以有如此大的魅力,流传得如何广泛。张恨水(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9日),原名心远,恨水是笔,取南唐李煜词《相见欢》“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张恨水是著名章回小说家,也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作品情节曲折复杂,结构布局严谨完整,将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小说与西洋小说的新技法融为一体。更以作品多产出名,他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是中、长篇章回小说,总字数三千万言,堪称著作等身。
  • 中国楹联与碑铭名作解读

    中国楹联与碑铭名作解读

    为了让广大读者全面了解中国文学,我们特别编辑了《中国文学知识漫谈》,主要包括中国文学发展历史、民族与民间文学、香港与台湾文学、神话与传说、诗歌与文赋、散曲与曲词、小说与散文、寓言与小品、笔记与游记、楹联与碑铭等内容,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可读性和知识性,是我们广大读者了解中国文学作品、增长文学素质的良好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佣兵召唤系统

    佣兵召唤系统

    地球少年江山,因为被雷劈,穿越到异世界万法大陆,夺舍了一名同名同姓的少年,然而刚刚重生发现这个少年原来是个佣兵,这还没完原主人的佣兵团正在面临着被一群魔兽铁甲魔犀团灭,危难之时江山脑海里的系统激活,成功召唤一名佣兵,从此万法大陆将会出现一个佣兵之王。
  • 误惹霸道总裁:BOSS别太猛

    误惹霸道总裁:BOSS别太猛

    结婚登记日,她遭遇绑架,仓皇逃离却再入虎口。“乖女孩,你真干净。”邪恶的男声在耳边呢喃,宛如地狱而来的修罗。再相见,她是失贞少女,他是未来小姑子的未婚夫,亦是叱咤黑道的风云人物。午夜来临,男朋友迟迟不归,挺拔的身影凶猛地闯进她房里。“混蛋,我要告你。”她宁死不从。“小东西,你还想逃走么?”他微微一笑,意犹未尽。
  • 泡妞大宗师之极品少爷

    泡妞大宗师之极品少爷

    武技!医技!书法!画技!做生意的奇能!篮球技巧……无数高人的技能集于王子轩的一身,富贵的同时,用盖世才艺熔化极品美人最渴望的敏感地带,顿时,校花,警花,萝莉,御姐,美女明星,仙女.....随之而来,从此王子轩立誓打造一个大大的后宫,荣登泡妞大宗师宝座。
  • 追上时间的我该如何爱你

    追上时间的我该如何爱你

    我追上时间来爱你,哪怕忘记,你也是我的全部!“我想有个人陪我一起在冬天的花田,踩着雪花,留下彼此的足迹。”风思晴靠在他的怀里说。“那个人一定是我,也只能是我。”唐飞雨低头吻下怀里甜美康乃馨。静止了所有的花开,时间染上了空白。那棵情缘树下刻着“唐飞雨和风思晴,风送雨,雨相随,一生风雨相伴”……
  • 风吹剑香

    风吹剑香

    酒香二两钱,青锋三尺许。江湖如海浪,众生皆为棋。风吹天涯伤,剑香手中留。陈年老酒香,海棠花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