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29900000006

第6章 聪明人说话的确与众不同

语言的交际能力有时往往会超出人们的想象,一个会说话的人,总能在生活和工作中如鱼得水。这是一门艺术,不仅要明确自己的谈话目的,还要分场合、分状况,巧妙地把“实话”发挥它应有的最大效果。

要做一个说话不一样的人,必须依靠自身的努力。当我们从说话态度、语气、方式上都有所改变的时候,就会发现周围有那么多友善而乐观的人,而这个世界也是如此的美好。

到什么庙烧什么香

和某个地方的人说话,最好用那个地方的口音……说得不地道没关系,只要你说了,便能获得他们对你的认同。在话题方面,比如和小孩的母亲说话,可说说孩子教育和柴米油盐酱醋茶;和贸易公司职员说话,可说说景气问题……说得不深入没关系,只要你开口了,说和他们相关的话题,他们便会不由自主地告诉你很多关于他们自己和工作上的事情。

俗话说:“见什么菩萨卜什么卦,看什么对象说什么话。”这意思是说,说话要分人,针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说话方式。有这样一种片面的理解:认为“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是极其圆滑和虚伪的表现。但实际上,这恰恰是与人交流沟通的一种秘诀,是了解别人同时也能得到他人认可的一种说话艺术和技巧,是一个人社交能力、学识修养、处世态度的具体体现。

有的人虽然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却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涵养不足、目中无人,只喜欢谈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不顾及他人的感受。我们常能看到身边那些与周围格格不入的人,也偶尔能听到官腔十足、招致群众反感的干部讲话。若想比以往有事半功倍的成效,就要学会从说话方式上去改变:与上司说话敬重有加;与朋友说话真诚自如;与下属说话亲切自然。

一般来讲,运用“因人而异”说话法时,可以分门别类地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首先,是年龄的差异:对年轻人,不妨采用一些富有激情,甚至是煽动性的语言;对中年人,应讲明利害,供其斟酌;对老年人,应以商量的口吻以表尊重。其次,根据职业的不同,运用与对方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关联较多的语言与之交谈,则会大大增加他人对我们的信任感。最后,要有意识地捕捉说话对象的性格特点:若对方性格直爽,便可单刀直入;若对方性格迟缓,则要“慢工出细活”。当然,还应该针对不同的文化程度、兴趣爱好等差异进行选择性地“输出”。

只要我们的方法正确,几乎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有位理发师的故事就足以说明了,说话也是一门值得深究的艺术。

理发师技术过硬,服务态度甚好,尤其善于言辞。当顾客有意见时,只要他一解释,情况即可发生变化。而他带的一个徒弟,虽然性格也很憨厚,干活勤劳,但就是不会说话,面对一些顾客的问题或责难,往往不知该如何解决。

一次,一位顾客理完发后,仔细照了照镜子,觉得不太满意,便提出非议:“这头发留得太长了吧!”

徒弟一听脸就红了,直愣愣地站在那里不知该说什么好。

这时,师傅赶忙走了过来,笑着对顾客说:“先生,您留长点儿好,显得您很含蓄,这叫藏而不露,很符合您的身份与气质。短了,倒难看哩!”

顾客听了,也笑了,连连说:“听你这么一说,倒是也有道理。”

另一位客人在理完发后也照了照镜子,他撅着嘴问徒弟:“你怎么把我的头发剪得这么短呢?”

徒弟很委屈,长了有意见,短了也有意见,叫我怎么好呢?他一下就愣在了那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师傅赶忙走过来,满脸堆笑地解释说:“先生,短一点儿更显得您精神。您这短发很有特点,让人一看就觉得您特别干练、精明。”顾客一听,连连点头,满意而去。

又有一位顾客理完发后,一边交钱一边说:“小伙子,你这手艺倒是不错,可就是理发的时间也太长了吧!”徒弟听完后,半晌说不出一个字。

师傅在一旁听得清清楚楚,忙上来解围说:“先生,在头顶上花点儿工夫是值得的。有句话不是说得好吗:“进门苍头秀士,出门白面书生呀!”

顾客一听,哈哈大笑起来,高高兴兴地走了。

又有一次,一位顾客理发之后,很严肃地对那位徒弟说:“你动作倒很利索,可几分钟就理完了,为什么不做得细致一点儿呢?”

听着人家的责难,徒弟只好涨红着脸,无言以对。

师傅看在了眼里,他不慌不忙地微笑着解释说:“时间就是金钱呀,这顶上工夫速战速决,不正是为您节省了些时间吗?他是看您太忙了!”

顾客一听,也就没再说什么了。

事后,徒弟向师傅请教。师傅笑着说:“年轻人,这服务行业不仅要练技术,还要练说话啊!一句话可以说得使人跳,也可以说得使人笑。这方面你还需要多加锻炼啊!”

想要做到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就必须加强我们自身的学习和修养。针对不同的人能恰如其分地说出不同的话,仅凭口才是远远不够的,那些伶牙利齿的“巧舌之妇”,尽管能说会道,但却登不了“大雅之堂”。出色的沟通能力,其实是由多种内在综合素质决定的,需要具有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人生经验。为此,我们就要在平时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多积累。

另外,说话要考虑对方的文化背景。要适应交际的广泛性,就要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说话的不同特点,与说话对象保持一致。从事不同职业、具有不同专长的人所具有的信息类型和兴奋点常常是不一样的。如果从对方一窍不通或一知半解的问题引出话题,就会让人有味同嚼蜡或者无言以对的尴尬。如果能抓住对方职业或专长的特点而引发话题,就能比较容易触动对方心灵的“热”,进而产生共鸣。

被誉为“成人教育之父”的卡耐基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成功,约有15%取决于知识和技能,85%则取决于与人沟通的能力。”可见,语言能力作为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人而异的谈话方式不仅能表现出自己的素质,更能让对方在与我们的谈话中感受到尊重与信任,从而因说话而改善我们行事、做人的“场效应”。

做人要直,说话要弯

我们都知道成语“文质彬彬”是个很不错的褒义词,形容一个人风度翩翩、举止优雅。而“文质彬彬”的原文和上下句的意思,知道的人可能就不多了。

“文质彬彬”史出《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意思是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只有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从中我们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为人过于直率,说话过于直爽,就显得粗俗野蛮了。

有人认为说话时只要遵守真诚和直率的原则,就一定可以取得成效、赢得人缘。事实上,因为人们身份、性格、心理等个人因素的不同,对语言表达方式的习惯肯定也不会一样。如果不分对象地对任何人都用同样的语气、态度或措辞,往往导致的结果会参差不齐,甚至有天壤之别。所以,我们说话要注意分寸,不能够以一句“我很直率”来掩盖自己的过失。

这里,我们讲直话弯说,代表的意思是在不失自己做人真诚、厚道本质的基础上,学会策略的表达方式。尤其是在指出他人不足、谏言献策的时候,更要懂得说话太直误人亦害人的道理。因为,直白的做法往往会把对方的缺点赤裸裸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打击了对方的自尊心,贬低了智慧、伤害了感情。就算我们再怎样能言善辩、理由充足、逻辑缜密,也都难以让对方领情,甚至认为我们是在故意用“炫耀”的方式来衬托出他的“无知”。

很多时候,我们没必要直接把话“说透”,稍一点拨,兴许就会让对方感受到余音袅袅的弦外震颤。此时的一个眼神、一种声调,或者一个手势,都能起到如话语般显明告知的作用。会说话的高手就像斗牛的勇士一样,挥洒自如地应付、闪避灾难。

只要能达到一开始的初衷,我们并不一定非要时时、事事都“有一说一”。侧面迂回的路线往往更容易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要知道,“拐弯抹角”的说话方式是充分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顾及他人的感受,以最柔婉的方式向其传达“话外音”。古时秦国有个叫优旃的人,就深知“弯折”之道。

优旃是秦国的歌舞艺人,个子非常矮小。但他说话幽默,常常能在说笑中影射出大道理。

一次,秦始皇在宫中摆酒设宴,正遇上天下大雨。宫殿中一片欢歌起舞,而殿外执位站岗的卫士却都在淋着大雨,受着风寒。

优旃见状,心里十分怜悯这些卫士,便故意问他们:“你们想休息吗?”

卫士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当然非常希望。”

优旃则告诉卫士们:“一会儿如果我叫你们,你们要很快地答应我。”

过了一会儿,优旃上前给秦始皇祝酒,之后又转身走向栏杆旁,大声喊道:“卫士!”

卫士们答道:“在。”

优旃说:“你们虽然长得高大,又有什么好处?只能站在外面淋雨,我虽然长得矮小,却有幸在这里休息。”

秦始皇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误,知道优旃是在借用自嘲的形式来讽刺他。于是,秦始皇下令:准许卫士减半值班,轮流接替。

还有一年,秦始皇打算把打猎游乐的园林东延至函谷关,西扩至雍、陈仓一带。这样一来,几千亩农田将全部成为牧场。

朝中许多老臣听到这个消息后都上书劝谏,直接批评这是劳民伤财,是万万不可为的事情。

秦始皇心中异常不快,怒言道:“这天下都是朕的,朕想建个游乐场,你们这些老东西就婆婆妈妈!谁敢再劝谏,拉出去立刻砍了!”

优旃听说后,就趁秦始皇兴致勃勃时探听虚实:“听说陛下要扩大园林?”

“有这么回事。”秦始皇得意地说。

“好得很!”优旃说:“园林扩大了,可以多养禽兽,要是有敌人从东方来进攻,咱们可以用大大小小的鹿去撞死他们!”

秦始皇不禁被优旃逗笑了。然而仔细想想,为了国家的安危,还是不要过于玩物了。于是,扩建园林的事情就此被否决了。

这就是直话弯说的功效,直的是人心,弯的是策略。人人都有自尊心,都认为自己的决定和想法是正确的,不希望被别人不留一点儿颜面地直接驳斥。很多时候,不讲场合、不讲方式,仅仅只是怀着一颗“我是为你好”的心,去劝说对方,反而会让其产生反感,甚至会产生“怎么只要我想做的,你就反对?我就这样了,你能怎么着”的逆反心理。

不管是规劝也好,谏言也罢,哪怕只是普通的聊天,都要学会改变以往我们直来直去的说话模式。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自我反省的能力,都会对自己的言行和判断进行反思。因此在与人交流中,要充分考虑到对方的认知和接受感。若能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也就大都能同时表达了原则,并赢得了人心。兜圈子、拐弯路,看似与我们过去的“直线”方式截然相反,却为我们打造不同以往的人际局面奠定了改变的基础。

有理不在嗓门大

生物课上,学生们面对“何种浓度的酒精用来消毒最好”这样的问题,想当然地异口同声地回答道:“自然是浓度越高越好。”不曾想,却断然被否定。

看着学生们一脸的狐疑,老师才解释道:“高浓度的酒精会使细菌的外壁在极短的时间内凝固,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后续的酒精就再也浸不进去了,造成细菌在壁垒后面依旧存活。”学生们一个个认真地听着这个新奇的理论,若有所思。

老师进而强调:“最有效的浓度,是把酒精的浓度调得相对柔和些,润物无声地渗透进去,效果才佳。”

这则小故事很好地说明了与人交谈、讨论,甚至争辩中“嗓门小”的力量。原来,“润物细无声”的柔和有时比狂风暴雨更有力量。这并不是一种软弱或妥协,更不是退让,而是一份有品质的修养、一种更高境界的坚守和水滴石穿的坚韧。

生活中,我们都标榜“道理”,常常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执一词。实际上,所谓道理,有道才有理;而“礼”让则是“道”最基本的体现。若任何一方感到理亏或是“礼”让,相信也就没有那么多不悦的争吵了。

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有理不在声高。人们往往会有一种下意识的错觉,认为声音越大、气势越强、语气越坚定,就越能说明自己是有理的。但心理学家认为,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比之有声语言要深刻得多。曾有国外的心理学家还就此列出了一个公式: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7%的语调+38%的语气+55%的表情。这个公式主要强调了无声语言在人际传播中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真正会说话的人不仅会用嘴说,更懂得如何用诸如表情、肢体等“无声语言”来说。

相反,大嗓门甚至粗鲁的争辩方式往往会使对方产生反感,无法使人心悦诚服。充实的论据才是力求理解的保证。言之有理,对方自然会接受客观存在的道理,这比调高八度、大喊口号要有效得多。

有这样一件发生在美国飞行员胡佛身上的事情,足以说明“礼”让不仅是素质的体现,更是明“理”的保证。

胡佛是当地非常有名的飞行员,他胆识过人、技术一流。也正是因为此,才能幸免于这次意外的灾难。

原来,在一次参加飞行表演的返回途中,在飞机降落到距离地面300米高空的时候,飞机的发动机突然熄火了。这对于连同飞机里的另外两个人来说,简直就是灭顶的灾难。

在这样危急的时刻,胡佛依靠高超的技艺和过人的胆识,最终把飞机降落在了机场。只是飞机受到严重损坏,万幸的是人员除了一点儿轻伤外,全都安然无恙。走出飞机驾驶位置后,胡佛立即对飞机作了检查,结果发现造成事故的原因是机械师把燃料加错了。

走出停机坪,胡佛的第一件事就说要见一下那位帮他维修飞机的机械师。几乎所有人都以为他要狠狠地痛骂那位粗心大意的机械师。不过这也可以理解,这样大的失误不仅让这架造价昂贵的飞机差点儿报废,而且险些让胡佛一行三人一命呜呼。

但事实却是这样的:胡佛见了那位年轻的机械师以后,走过去揽住机械师的肩膀,严肃却又充满力量地只说了一句话:“为了相信你不再出现这样的失误,明天要起飞的F-16还要你来维修。”

还沉浸在紧张、沮丧、痛悔情绪中的机械师,听到这番话以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直到胡佛离开以后他还没有醒过神来。自然,这件事情本身给这位机械师一次终生难忘的教训。而胡佛在年轻机械师犯了这么大错误的时候,只是寥寥几句含蓄的批评,更触动了机械师的心灵。在“失理”的情况下,胡佛依旧重新给了机械师机会,怎能不让人感激呢?可以想到,下一次检修时,机械师定会万分小心的。

在有理的时候仍能保持这样低平的态度,实在令人钦佩。他并没有因为自己有道理,就冲着机械师大吼大叫,更没有得理不饶人,而是选择更加委婉地表达。想必聪明的胡佛知道,暴风骤雨般的训责很有可能会激起对方的反抗,而绵里藏针地嘲讽也会伤害别人的自尊,就算认识到了错误,也很难得到改正错误的警示。

恰到好处地运用批评,不但能够让犯错的人心悦诚服地认识错误,而且能体现个人的境界。有理不在嗓门大,懂得对形式的把握,拿捏好说话语气的分寸,就能被对方充分理解和接受,自然也就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即使不得已与人争辩时,也应以“礼”相争、以“理”相辩,少一些野蛮,多一些理智。“争辩”不是“争吵”,争吵以声压人,争辩以理服人。而且,有理的事实早晚会澄清,“不在声高”正是锻炼我们克制与沉着的精神,以及谦和与忍让美德的绝好机会。从说话有“理”到懂“礼”的转变,也正是我们现代文明人培养自身必备素养的改变过程。

别让你的话撕了对方的面子

有一家公司的生产部经理跳槽到另一家公司效力,而起因只是由于一次生产会议。

一次,副总裁提出了一个有关生产过程的管理问题,越讲越激动,气势汹汹地将矛头直指生产部经理。为了避免在同事面前出丑,生产部经理对这些问题避而不答。这更惹火了副总裁,各种难听的话便脱口而出。

即使说的是工作,但恐怕也没人能经受住这样当众的羞辱。“会议风波”过后没几天,这家公司就失去了一位能力出众的生产部经理。

像这样不顾场合地对别人责备、挑剔,甚至挖苦、讥讽的现象,我们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可当过了一时嘴瘾后,我们有没有想到会给对方造成多大的伤害?会给自己埋下多深的隐患?

自尊甚至是虚荣,本来就是人们固有的属性。通俗说来,就是每个人都要面子,因为这几乎是一个人自尊心的具体表现。有些人可以吃暗亏,可就是不能吃“没有面子的亏”。他们也想争取平等,渴望被人承认,期待公正待遇。

如此看来,我们若想在社会交际中如鱼得水,就要懂得保护他人的面子,尤其是在公众场合,更切忌直率地指责。一些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不仅保住了别人的面子,也是给自己送上的最好的礼物。而所谓不撕破面子,更多的时候会发生在因不了解对方而造成的沟通不畅甚至争论时,就更不能以怒制怒。最好的方法是主动给自己找个“台阶”下,既不伤害对方的面子,又能为日后的沟通、解释、道歉或劝慰而达成共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从某个方面来说,人生就是不断地说服他人以寻求合作的过程;反过来也可以说,人生就是不断地遭到拒绝和拒绝他人的过程。拒绝他人也要讲方式,巧妙保护好对方的面子不仅不会让人下不来台,还让人心生感激。

也许,每个芭蕾舞演员都有一个梦想:能在百老汇歌剧院的舞台上有一次演出,许多人毕生的努力就是为了能达到这个神秘而庄严的目标。

有一年,百老汇歌剧院又发出了招聘歌舞剧主角的消息,这引起了芭蕾舞界巨大的反响,很多芭蕾舞演员都从世界各地前往百老汇参加选拔。

几轮筛选过后,大部分演员都被淘汰了,只剩下最后两名。又经过一番较量,其中一人被淘汰,终于留下了那个最后的“得胜者”。

为了维护那位被淘汰者的自尊心,评审员并没有直截了当地告诉她,那委婉而善良的表达足以让那位被淘汰者动心:“你的舞艺很好,而且你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芭蕾舞演员,将来一定会取得不凡的成绩。但是,这次本剧所需的角色可能不太适合你。我们需要一位稍微活泼些的演员,这好像与你的个性不太符合。当然,等我们有了适合你的角色,一定会找你来诠释。希望你今后继续努力练功,等待与我们的合作通知。”

在这样一件极尴尬的事情面前,被淘汰者本来已经对自己丧失了最基本的认识,觉得一无是处,什么也做不好。这样的伤害可见一斑。然而,那位芭蕾舞演员却又是十分幸运的,虽然被淘汰了,虽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角色,听到评审员说的这番没有一丝伤及她自尊心的话后,她感到即使这次离去了,台阶下得也很体面、很舒服,心中的希望也不会因此而破灭。

往往,我们稍微地理解便能给对方带去一个最好的鼓励,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的承受能力。在锻炼了对方的同时,也改变了我们自己为人处世的方式。谦恭有礼地给他人留足面子,方能换来对方的诚恳和信心。

留面子就是给台阶、巧搭桥。这不仅会给他人带来温馨,而且也能培养我们自身的修养。比如说纵使我们以胜利者的姿态而出现时。

1922年,土耳其和希腊经过几个世纪的敌对后,终于决定与希腊人展开一场彻底的决战,进而把敌人逐出土耳其的领土。

在土耳其著名的统帅穆斯塔法·凯墨尔发表了一篇拿破仑式的演说后,近代史上最惨烈的一场战争展开了,最后土耳其赢得了胜利。

当希腊两位将领前往凯墨尔总部投降时,已经做好了被土耳其人大加辱骂的准备。

但出人意料的是,凯墨尔却丝毫没有显出胜利者的骄傲。“请坐,两位先生,”他说,接着握住他们的手,“你们一定走累了。”

这让希腊的两位降将有些不知所措。还未等他们反应过来,凯墨尔随即安慰他们不要为失败而痛苦,并以军人对军人的口气说:“战争这种东西,最优秀的人有时也会打败仗的。”

即使在胜利的兴奋时刻,凯墨尔还能考虑到敌方的尊严,在大庭广众之下,非但没有挖苦、讽刺、辱骂敌手,反而以第三者的口吻对其进行安慰。

那两位希腊将领被凯默尔的大将风度所深深感染,心里充满了感激,表示愿意率军撤出土耳其,并应允再也不来侵犯。

纵使别人失败而我们胜利了,纵使对方犯错而我们是正确的,也要为别人保全面子。每个人都有一道最后的心理防线,一旦我们不给他人退路,不让他人走下台阶,我们自己的路也可能就不会好走。

因此,在遇事待人时应谨记一条原则:别让一时的话语撕破了对方的面子,这无异于同时拆了自己的台阶。人人都需要面子的保护,给他人留足面子的同时,说不定就会改变我们自己的人生格局。

话说三分,点到为止

一位高僧曾给一个书生开了一副药方,告之如何待人接物。药方只有三句话:热心肠一副、温柔两片、话说三分。

对此,高僧解释道:“值得注意的是话说三分,它有两层含义:其一,这是一种技巧。倘若你有理,而对方又是个聪明人,则无须将理说得过于详细,话说三分也就足够了。其二,这也突出了一种宽容的处世态度。人无完人,对于彼此的不足心知肚明,再巧妙地点上几句,对方自然也就清楚了你的用意,并会感激你留足的面子。”

俗话说得好:“逢人只说三分话。”也就是说剩下的七分就不必挑明了。这并非是狡猾或虚伪,更与光明磊落无关,而是一种说话的艺术和修养的智慧。正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有情尽在不言中。要知道,忠言毕竟难以入耳,让人不易接受。更何况,在没有分清对象、时机的情况下和盘托出,只能是庸人之举。

孔子曰:“不得其人而言,谓之失言。”如果对方不是一个可以倾其所谈的人,那我们所说出的三分话,实际上就已经不少了。极为普通的朋友之间关系浅淡,而我们却与之深谈,那么对方是否会愿意耐心倾听我们叙述?听完后又是否能够完全理解,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效果呢?如果没有达到诤友的地步就贸然说出“逆耳忠言”,即使对方修养颇好不至火冒三丈,恐怕也难以一时接受。如果谈及的话题涉及政治、国家,而又没有事先了解对方的立场,只顾自己高谈阔论,说不定还很容易招来灾祸。

由此看来,逢人只说三分话,不是不可说,而是不需说、不必说、不应说。

凡事都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说话亦如此。如果不是其人就不必说;虽然得其人而无其时,也不必说;即使得其人,亦得其时,却没有得其地,更是不必说。如果对象不是完全吻合,说出三分真话就已经足够;如果没有赶上恰当的时机,那么此时的三分话就是在暗示对方,以观其变;而如果对象、时间都正好,却没有合适的场合,这时我们说的三分真话就应足以引起对方的注意了。掌握了这样的“三分法”,才有可能彻底改变我们为人处世的境地,做到人情达练的改变。

懂得点到为止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能把握分寸,为自己留一条后路。呈现三分,而留七分在其后,无论事物发展到何种地步,都会使自己有足够的空间去掌控。

由此可见,说话是一门艺术,或者锦上添花、或者自毁前程。话音刚出即缥缈,后面的余味留给听者自品。这样,不仅可以泄掉因为溢满之词而惹来的局促,还能锻炼听者的“辨音”能力,加强自省自检的意识。这些都是点到为止所带来的改变,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覆水难收,三思而言

网上流传这样一段类似于顺口溜似的话,对如何说话倒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急事,慢慢地说;大事,清楚地说;小事,幽默地说;没把握的事,谨慎地说;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做不到的事,不能乱说;不开心的事,找准对象说;开心的事,看准场合说;别人的事,小心地说;自己的事,听别人说。

之所以有这样多的“限制条件”,就是因为如同泼出去的水一样,说出来的话就再难收回了;给对方带来的感受以及对周围所造成的影响,是好是坏、是喜是悲,也就几乎无法逆转了。话语是即时性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覆水难收”。要是说错了话,即使事后万般解释,也难以完全挽回局面。所以更应避免因为一时冲动或大意而信口雌黄、出口伤人。深思熟虑后,才能做到少说无用的话,说好有用的话。

一句在适当时机、对适当对象所说的好话,是需要有日积月累的经验才能说出来的。但我们可以首先做到的是,话到嘴边留三分。当一个想法、一种认识初入我们大脑中时,先沉住气,冷静、客观和全面地去分析,适时权衡利弊,因人、因地、因时地去考虑,这样才能把握好说什么样的话、怎么说,才是最合适的。一般来讲,人们只有在“三思”后才不会一时冲动,才能降低说出蠢话或危险话的几率。

俗话说“祸从口出”,如果说话不留心,信口开河,招人妒忌或厌烦,反而得不偿失。若我们话说得好,小则可以欢乐,大则可以兴国;反之,话说得不好,小则可以招怨,大则可以坏事。有这样一个人宴请宾客时发生的故事,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摆开数桌的宴席上,已经时近中午却还有几人迟迟未到。主人自言自语地说:“该来的怎么还没来?”

有的人听到这话也没多想,就继续和旁人说笑聊天了,而有些爱琢磨的客人心想:“该来的还不来,那么我是不该来的了?”于是起身告辞而去。

这个人很后悔自己说的话,连忙解释说:“不该走的怎么走了?”

话音刚落,其他的客人心想:“不该走的走了,看来我是该走的了!”于是,又有一些人也纷纷起身离席告别,最后只剩下一位多年的好友。

好友责怪他说:“你看你,真不会说话,把客人都气走了。”

那人正感到委屈,就辩解说:“我说的不是他们。”

好友一听这话,顿时心头火起:“不是他们!那只有是我了!”于是长叹了一口气,拂袖而去。

所谓开口之前要三思,就是要在俗话说“话赶话”的时候,宁可沉默也不要因一时冲动而信口开河。岂不知人越是在盛怒之时,就越容易词不达意。

也许,让我们在短时间内立刻就改掉以往心直口快、说话不加思索的习惯,也是不太容易实现的。但我们至少可以在下一次开口前,先扪心自问两个问题:这句话在这个场合说是否合适?这句话是否能用于这个人身上?经过这样两层自检后再说出的话,定然有别于以往的冒失与莽撞,自然也就给他人留下了不同的印象。

很多现实中的事例都足以给我们以警示:与人交流时,一定要仔细斟酌,想好再说;倘若能事先多考虑,想好了再说,就可能会大大增加彼此间谈话的融洽感。

日子因幽默变得好过了一点儿

一个乞丐坐在街道边上乞讨,与其他乞丐不一样的是,他的左右手各自拿着一只空碗,等着行人往里面投钱。

一个行人路过此处,停下来往一只空碗里投了一枚硬币,然后奇怪地问道:“另一只空碗是干什么用的?”

乞丐回答说:“最近我的生意做得比较大,我决定再开家分公司。”

行人从乞丐幽默而有深意的话语中自然听出了他生活的艰辛、无奈而又期许的意味,不禁又往另一只空碗里扔了一枚硬币。

如此幽默的话语,乍一听,会给人们平淡的生活中增添一些作料的味道;若之后再一琢磨,便能品出诙谐的想象背后所蕴藏的深意。而通过这样的表达方式所带给人们心灵的冲击,往往比平铺直叙更能抓人。

幽默是一种智慧的产物,能反映情绪智力的高低。可以说,幽默的最高境界便是智慧。俄罗斯作家赫尔岑就曾说过:“笑,决不是一件滑稽的事。”而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对此是这样形容的:“笑要有智慧,幽默不单是要单纯逗乐,还要排斥庸俗。”

由此说来,健康的幽默能促进人们身心的发展。蕴藏着人生哲理、妙趣横生、妙语连珠的幽默,常常使人思想乐观、心情愉快、意志坚定,消除了疲劳的同时,更加集中了我们的注意力,在培养高尚情趣的同时,也改变了我们自身行事的效率和为人的风格,带给他人同样享乐的趣味。看看海涅是怎样通过幽默来加深朋友间的友谊的。

一天,海涅正在伏案创作,突然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所打断。来人送进了一个邮包,寄件人是海涅的朋友梅厄先生。

海涅因紧张地写作而感到有些疲倦,又因被人打断思路而显得很不高兴。他不耐烦地打开邮包,里面包着层层纸张。他撕了一层又一层,终于拿出一张小小的纸条,小纸条上只写着短短的几句话:“亲爱的海涅,我健康而又快活!衷心地致以问候。你的梅厄。”

海涅刚想发怒,却又不禁被朋友的这个玩笑所逗乐,他深深地感到一种被人惦念的幸福,疲倦感也即刻消失了。调整情绪后,海涅决定对他的朋友也开一个玩笑。

几天后,梅厄先生收到了海涅的一个邮包。那邮包重得很,以至于梅厄甚至都无法一个人把它拿回家。他雇了一个脚夫帮他扛到家后,打开了这个令人纳闷的邮包。

随后,他惊奇地发现里面竟是一块大石头。石头上有一张便条,上面写着:“亲爱的梅厄,看了你的信,知道你又健康又快活,我心上的这块石头落地了。我把它寄给你,以永远纪念我对你的爱。”

幽默是人们为改善自己情绪和面对生活困境时所产生的一种需要。它的形成主要在于人们的情绪。当我们对他人的幽默报以快乐和肯定的回应时,当我们帮助他人感受快乐时,健康的幽默就已经产生了。

与人交往中,开个得体的玩笑,可以松弛神经、活跃气氛,创造出一种适于交际的轻松愉快的氛围。往往,诙谐幽默的人常能赢得更多朋友的欢迎与喜爱。

同时,幽默还能使人急中生智、化解困境,或者从危险的境地中脱身,创造性地、完善地解决问题。凡是具有较高情商的人,无一不是善用幽默来应付紧急情况的。

德国诗人歌德在公园散步时,走到一条只能通过一个人的小道上,恰好迎面遇到了一个曾经对他的作品提出过尖锐批评的评论家。

此时,对方似乎像是挑衅似的高声喊道:“我从来也不给傻子让路!”

“而我则相反。”歌德一边说,一边满面笑容地让在一旁。

歌德运用了类似中国太极拳中以柔克刚的方式,幽默而巧妙地化解了一次看起来马上就要爆发的冲突,因此而被广为后世传诵。不仅是历史中的伟人,如你我一般极为普通的“小卒之辈”,同样可以有意培养自己的幽默细胞。

一位绅士正在餐馆里进餐,忽然发现菜汤里有一只苍蝇。他扬手招来侍者,冷冷地讽刺道:“请问,这东西在我的汤里干嘛?”

侍者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怎样地解释或道歉,换来的都只能是尖锐的批评,甚至会引起顾客的愤怒。但是,幽默帮了他的忙,把他从困境中解救出来,使气氛得以缓和。侍者弯下腰,仔细看了半天,回答道:“先生,它是在仰泳!”瞬间,餐馆里的顾客被逗得捧腹大笑,那位绅士也就不好意思再追究下去了。

一位顾客走进一家有名的饭店,点了一只油氽龙虾。他发现莱盘中的龙虾少了一只虾螯,异常生气,便让侍者找来了老板。

老板抱歉地说:“对不起,龙虾是一种残忍的动物。您的龙虾可能是和它的同类打架时被咬掉了一只螯。”

而这位顾客也用同样巧妙的回答化解了这场尴尬:“那么请调换一下,把那只打胜的给我。”

老板和顾客双方都用俏皮的表达方式来委婉地指出双方存在的分歧。这种方式不取笑、不批评他人,没有伤及他人的自尊,既维护了餐馆的声誉,又维护了顾客的利益。如此,幽默不仅化解了尴尬的局面,还缓和了人际关系,真可谓是立身处世的润滑剂。

只要我们有意识地注意培养自己的幽默细胞,掌握幽默的技巧,就可以培养出幽默感。娱人娱己,喜不自胜。幽默可以消除紧张、缓解压力、提高生活品质;同时,更是我们振奋精神、重获活力的良好途径。这些因幽默而带来的改变,足以让我们重视并为之实践。

委婉地拒绝,让“不”说得更容易

林黛玉初进贾府时,行至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而“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黛玉则怕被指责不懂礼数而婉言拒绝。那话说得,甚是得体:

“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

此番话一出,既有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现出自己懂礼节、识大体,足见黛玉之聪慧。

人们把这种方法称为“是……但……”的模式。这种方法避免一开口就说“不”,给对方留足面子、留好台阶。

委婉地拒绝是一种说话的艺术,是决定我们是否能在人际交往中更胜一筹的差别所在。如同卡耐基所说:“学会拒绝的艺术,既可减少许多心理上的紧张和压力,又可使自己表现出人格的独特性,也不至于使自己在人际交往中陷于被动,生活就会变得轻松、潇洒些。”

我们都知道,顺耳的话好听,自然也就容易说。但在生活、工作中总有一些我们不愿或无法接受的事情。此时,我们如果无法把拒绝说出口,就会让自己陷于颇为被动的窘困之境;但若拒绝的话说得不恰当,又会很容易引起诸多的不快。所以,如何说“不”是说话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于或是无法做到、或是不合理的要求,由于人情、利害等关系,直接说“不”往往很难,也不明智。这时就需要婉拒,委婉地加以拒绝。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打破人际关系的僵局,让说“不”变得轻松愉快,还可以使对方更加心平气和或表示理解地去接受。

曾经,美国某报纸为了增强影响力,几次三番地邀请林肯去参加他们内部的编辑大会。林肯推脱不下只好勉强答应,对方欣喜若狂,并想趁势把林肯作为该报的“品牌”。

林肯觉得自己并非一个编辑,所以出席这样的会议不太合适。为此,他想用一个小故事让报社的领导明白,不要再邀请自己出席这样的大会了。

林肯说:“一次,我在森林中遇到了一个骑马的妇女。我停下来让路,可是她也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的面孔看。

她说:‘现在才相信你是我见到过的最丑的人!’

我说:‘你大概讲对了,但是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她说:‘当然有办法了,虽然你生就这副丑相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但你还是可以待在家里不要出来的嘛!’”

大家为林肯幽默的自嘲而哑然失笑。林肯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拒绝意图,温和但却让人在愉快的氛围中领悟到了他的意图。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永远不拒绝他人是不可能的。左右逢源、力图做“老好人”,或者勉为其难地接受了自己无法承办的事情,最终都不一定能得到我们预先期望的好结果。愈是想讨好每一个人,愈是达不到众人满意的结果。因为,过多地逢迎会让所有人都不曾注意到我们的“好”,反而责备可能的不周到。毕竟,一个人的精力、体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顾及到每一方面。除此之外,想要不加拒绝地答应所有要求,我们自己的阵脚就会被扰乱,原有的方寸也会变得不再平衡。

丽红是一个很好说话的人,很少与他人起争执。可是在职场里,丽红的“好脾气”让所有人都可以支使她,同事们经常随口一句“帮我复印一下”“帮我把这个文件交给小张”,就把丽红自己的事给耽搁了。

时间一长,丽红的工作效率难免就有所下降,这不禁遭到了领导的质疑。丽红为此既烦恼又有些愤怒:凭什么让我来帮你们做?可是她又不想因为这些小事而破坏了同事间的关系。渐渐地,丽红把这样的负面情绪越来越多地带回到了家里,老公经常被无缘无故地“火喷”,连女儿也抱怨说“妈妈不如以前温柔了”。

其实,“好说话”也算是丽红的优点,但不分场合、不分界限,优点也不一定能给她带来优势。想不得罪同事,又要表达自己的界限,其实很简单:态度上温和,立场上坚定。当他人习惯性地抛来一些小事上的“指令”时,完全可以以一种优雅的姿态告诉对方:“我正在忙,过半个小时好吗?”话音一出,对方大都也就明白了我们是在用一种拖延的方法来暗示自己的态度,相信也就没有人愿意花上半个小时去等待复印一个文件了。如此,在把判断标尺收回到自己手中的同时,又不会让对方感到尴尬,我们个人的空间自然也就得到了保障。

恰当地表达、温和而坚定地说明自己的情况,不但能让对方遭受拒绝后失望和不满的情绪降到最低,而且还会给人以简单真诚的印象,有利于日后双方和谐地交往。这也正是我们为之改变的不同之处,以及为了创建新的人际关系所必要的努力。

同类推荐
  • 像他们一样成长·学习·创新

    像他们一样成长·学习·创新

    本书以成长、学习、创新为主题,总结了各行各业优秀楷模的杰出事迹,撷取了他们的精彩语录,并结合当下的时代特征及职场定位书写了具有针对性的职场感言。
  • 读《山海经》学生活

    读《山海经》学生活

    《山海经》是先秦重要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全书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8卷,《大荒经》5卷。内容包罗万象,主要记述古代地理、动物、植物、矿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最有代表性的神话寓言故事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共工撞天、羿射九日等。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已无从考证,普遍认为其并非成书于一时,也不是一个作者写的。
  • 干一行爱一行

    干一行爱一行

    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爱一行是一种优秀的职业品质,是所有的职业人士都应遵从的基本价值观。本书围绕“干一行爱一行”这一核心主题,深入阐述了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的4种表现:珍惜工作、尊重职业、坚守事业、忠诚企业。同时,详细解读了如何才能干一行爱一行,即需要通过学一行、专一行、精一行、超一行拾阶而上、逐层递进,从而将干一行爱一行的理念变成实务。
  • 找人办事有方法

    找人办事有方法

    人的谋求生存与发展,所要依靠的有两种能力,一种是专业技术能力,一种是在社会上的办事能力。提高办事能力就能提高生存质量,办事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本书讲述了该如何去编织自己广阔的人脉,如何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何与人交往,从而使自己可以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办好每一件事。
  • 销售状元的说话之道

    销售状元的说话之道

    销售高手能事半功倍地拿下一个又一个订单,靠的也是与客户沟通的四大基本功——“望、闻、问、切。”任何一位销售员,只要精通了这四点就是以牢牢地把握住自己的客户。如果在此基础上,再培养自己“钓”与“化”的本领,就必定能成为销售状元!销售高手的“望、闻、问、切”是什么?如何“钓”和“化”呢?本书将为你详尽解释,倾囊相授!这套来自全球众多销售状元的最有价值的沟通经验,专为销售人员打造,已经成就了数以万计的销售人员。这套世界上所有销售状元每天都在使用的沟通秘技,易学易懂易用,上午学习,下午就能用。用了就有好业绩!
热门推荐
  • 末世之阎妻温柔点

    末世之阎妻温柔点

    她是现代穿越来的逗逼杀手,爱上了自已在古代的亲哥哥…一场阴谋她和他双双身亡。再睁眼时,她来到了未来2018,也是末世来临前的三个月……意外收获一个炒鸡牛逼(误)的末世生存系统。末世来临,世界毁灭,关她鸟事儿?她只想找到自家亲亲相公好好过日子啊喂!【男女主双穿越+1v1。情节瞎扯淡,切勿模仿】一百万年更一章
  • 午夜灰姑娘

    午夜灰姑娘

    她知道,法术会在12点之前统统消失,大钟敲响的那一刻,她慌忙逃离王子情陷已深的王子拿着灰姑娘不小心遗下的玻璃鞋,追上来——“喂,你别走,去把房费付了!”灰姑娘:什么什么?!你是公司总裁,凭什么要我一个临时工付?霸道总裁太难缠,气质暖男不好爱,如果水晶鞋真的合脚,又怎么会掉呢?可见,童话里都是骗人的!灰姑娘什么时候最惨?午夜啊!因为她见识了人间的繁华然后又变回了穷鬼~~~喂!能不能不要再讲黑童话了,简直毁!童!年!王格林怒吼道。辛佩罗莞尔一笑:我没有童年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过简单而有品质的生活

    过简单而有品质的生活

    剪除生活中那些不必要的东西,用专注的态度将时间和资源分配到自己真正的追求中去。
  • 咫尺红颜:泪倾天下

    咫尺红颜:泪倾天下

    那一年,她穿越而来,他着墨色长衫,沐月光而立。他说,她闯了他为王妃种的海棠花林。一年后,他的王妃病逝,她成了公主,却甘愿留在他身边做个婢女,只因,她爱他。三年,她把心交付给他,他却是已经谋划三年,只为设局杀她,让她身败名裂。他说,他根本不爱她,只是为了替他爱的王妃报仇……
  • 邪王宠妃:腹黑二小姐

    邪王宠妃:腹黑二小姐

    她,21世纪最顶尖的杀手,却穿为叶府最无用的废材小姐,当废材变身绝顶天才,昔日欺辱她的人,通通做好心理准备,不往死里弄,她就不姓叶。他,帝国最尊贵的皇子,冷酷且腹黑,却慧眼识珠,独独对她痴宠无度。“喂,大哥,我们不熟!”邪王轻笑“娘子是不想负责了?”呃……且看他们如何强强联手,傲视群雄?
  • 悲情邂逅

    悲情邂逅

    他与她邂逅便开始相知、相恋,走上幸福的红地毯,本是大家眼中羡慕的一对,但他的猜忌、轻信和突然之间的变故让她措手不及,一纸离婚协议、心里、身体的折磨都让她无力,眼前的这个男人还是她爱的人吗……已伤痕累累的心还能再次接受爱的到来吗?两个人该何去何从?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少主轻宠

    少主轻宠

    当今太子看上将门之女玖柠,大婚当日玖柠逃跑,路上被敌人抓到了敌国,遇见了少主易辰,从此开始了虐夫的道路
  • 逆势倾城:独爱魔妃

    逆势倾城:独爱魔妃

    前世,他是上古之神。她只是人间小小祭司。初见时,他长身玉立,紫衣着身,玉冠束发。清明无垢的双眸,温和中带着沁人的清冷。她看着他,只觉得他恍若下凡的神袛,清澈的瞳孔倒映着自己。清冷的声音回旋在耳边“你可愿随我上天,伴我永生?”这是她听过最动听的话。伴他永生,永生。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修仙,只为他一句伴他永生。神灵山上三千年相伴,她爱他,他爱她。奈何这段爱情注定不被认同。他为她与诸神反目,她为他坠入魔道,杀尽仙神,只求生生世世永伴。最后却换来他一箭穿心,你说的爱我就是穿心之痛?你说的爱我就是让我险些魂飞魄散?罢了,罢了。这一世,我愿做我的魔,不再和你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