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4500000007

第7章 论劳动分工及分配(6)

地租是商品价格的第三个组成部分。另外两个组成部分是上面所说的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任何年代任何社会中的商品,其价格都可分解为这三个部分或其中之一。在开化较好的文明社会,绝大部分商品的价格都由这三者构成。

以谷物价格为例。谷物价格的三部分为:付给地主的地租;付给生产者所雇用的劳动者工资及耕畜维持费;付给农场主的利润。谷物的全部价格,或直接或最后由这三部分构成。

再以面粉价格为例。面粉由谷物制造出来,故面粉价格应在谷物价格的基础上,额外加上面粉厂主的利润和雇佣劳动者的工资。再以面包价格为例。面包又由面粉制造出来,所以面包价格又应在面粉价格的基础上,额外加上面包师的利润和雇用劳动者的工资。另外,谷物由农家运到面粉厂,再由面粉厂运到面包房,又需要支付若干劳动工资,因此,这种劳动工资及这种资本的利润,也要计算在内。

从谷物到面粉,从面粉到面包,我们不难发现,商品越接近完成,其价格中的工资、利润部分占总价格的比例就越大。并且,随着制造加工的逐渐深化精细,工资、利润项目不断增加,后者较前者就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本,他们也由此而获得更多的利润。如织工是纺工的深加工,雇用织工的资本,除了支付雇用纺工的资本和利润外,还要额外加上织工的工资。所以,雇用织工的资本总是大于雇用纺工的资本,并且与雇用纺工相比,雇用织工也能产生更大的利润。

商品价格一般由以上三个部分构成,但也有少数商品的价格仅由劳动工资及资本利润组成,甚至极个别商品的价格直接等同于劳动工资。

例如,海产鱼类的价格,往往只包括渔夫工资和渔业资本利润两个部分,地租则极为少见。海上渔业无须交付地租,河上渔业就不同了。在欧洲大陆的绝大多数地区,鲑鱼业都需要支付地租,这种地租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土地地租,在形式上它已变为河域租金,但它实质上仍与工资、利润一同构成鲑鱼价格。

再如,在苏格兰一些地方,通常有或多或少的穷人到海岸边拣拾斑色小石头,这些被称为苏格兰玛瑙的小石头会受到雕石业者的青睐,他们会从拣拾者手中将其收购过来。这时,雕石业者收购的石头的价格,就只是拣拾者的劳动工资,没有地租,也没有利润。

总而言之,一切商品的全部价格,最后必由地租、工资和利润三部分或其中一两个部分构成。一切商品价格中,除去土地地租和劳动工资所占份额外,剩下的全部归属于利润。

从小的方面说,每一件商品的价格都由地租、工资和利润三部分或其中一两个部分构成;从大的方面说,一个国家全部劳动生产物的价格,也由这三个部分构成。其全部居民共同分享支配着这三个组成部分,国家每年生产的全部物品,也正是以这样的方式分配给不同社会成员的。由此可见,地租、工资和利润,是一切收入的根本源泉,所有人的收入,归根到底都来源于这三种收入中的一种。

任何人的收入,都因劳动、资本或土地而来。来自劳动的收入,称为工资;来自运用资本的收入,称为利润。也有人将资本转借给他人,以从中取得收入,这种收入,就称为货币利息或利益。利息或利润也是一种收入,因为借款人偿还利息所用的款项,不是来自合理运用借款而得到的利润,就是来自他种收入。地租归地主所有,它是完全来自土地的收入。拥有土地的农场主,收入通常有两个来源,一为劳动,一为资本。在他们看来,土地不过是借以获得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的工具。所有通过税收获得的收入,所有俸金、恩恤金和各类年金,归根到底也都因这三个根本的收入源泉而来,即都直接或间接地以劳动工资、资本利润和土地地租的形式构成收入。

通常,当地租、工资、利润这三种收入属于不同人时,很容易理解区分;而当这三者同属于一个人时,就极易混淆了。

例如,很多乡绅不但自己要耕种一部分土地,同时还要以地主资格收取地租,并以农场主资格获得利润。乡绅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收益,都被他们悉数划入了利润的范畴,这就将地租和利润混为一谈了。英国在北美和西印度有很多种植园主,也在自己的土地上经营农业,他们很少说到种植园的地租,而谈论的通常都是种植园的利润。

另外,更为明显的混淆是,农场主将自己劳作所应得的工资也算在了收益之内。很多农场主在出租土地获得利润的同时,都会参与土地劳作,如犁耕、耙掘等。所以,在全部收益中,除去地租,剩余的部分并不全是利润,还包括自己作为劳动者所应得的工资。

与农场主相似,从事独立工作的制造业者,也容易将工资与利润混为一谈。如果这类制造业者拥有的资本,足以用来购买原材料并维持生活直到货物上市,那么,他最终获得的收益便应该包括作为工人应得的工资,以及作为老板得到的资本利润,而不能笼统地将这些收益划归为利润。

地租、工资和利润这三者都集于一人,情况就更为复杂了。一个亲自动手栽培植物的园林家,同时兼有地主、农场主和劳动者三种身份。因此,他的生产所得,自然便应包括他支付给地主的地租、自己作为农场主的利润及作为劳动者的工资。而在通常情况下,他的全部收益都被当成他的劳动所得。

在开化较好的社会,价格单由劳动构成的商品极为少见,绝大部分商品的价格都包含有大量的地租和利润。因此,该社会全部劳动的年生产物所能购买或支配的劳动量,远远超过这年生产物制造乃至运输所需要的劳动量。

如果一个国家每年所能购买的劳动量都被社会雇用,那么,随着劳动量的逐年增加,这个国家劳动生产物所具有的价值也会逐年增加。但这种价值的增加,并不能保证这个国家年产物的普通或平均价值也随之逐年增加,这要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年产物分配给劳动者的多少。因为任何国家的年产物都不是全部用来维持劳动阶级的,其中很大一部分都会被懒惰阶级消耗掉。

链接

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是凯恩斯理论出现以前的经济思想主流学派,由亚当·斯密在1776年开创。主要追随者包括大卫·李嘉图、托马斯·马尔萨斯和约翰·穆勒。一般来说,该学派相信经济规律(特别如个人利益、竞争)决定着价格和要素报酬,并且相信价格体系是最好的资源配置方法。

古典经济学又称古典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是指大约从1750~1875年这一段政治经济学创立时期内的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外的所有的政治经济学。其起源以大卫·休谟的有关著作出版(1752年)为标志,以亚当·斯密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出版(1776年)为奠基。

亚当·斯密的继承者之一是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他以一部被后人称为人口论的著作而闻名。而在亚当·斯密之后,推动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和作出主要贡献的是大卫·李嘉图,他在继承亚当·斯密理论的同时,也批判了他的一些观点,从而形成了一种似乎不同于亚当·斯密的体系,甚至有人将此称为“李嘉图革命”。李嘉图的成功曾吸引了一批跟随者,其中有著名的詹姆斯·穆勒。

古典经济学着重经济总量研究,这涉及到经济增长、国际贸易、货币经济和财政问题等方面。这与1870年以后盛行的研究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经济学是有所不同的。古典经济学关心的是国家经济问题,虽然那时候的学者也非常强调个人利益必须尊重,但他们更强调的是如何使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保持协调。亚当·斯密在讲到这一点时,总是谆谆地开导人们,国家大事相比个人更重要。

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核心是经济增长产生于资本积累和劳动分工相互作用的思想,即资本积累进一步推动了生产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发展,而劳动分工反过来通过提高总产出使得社会可生产更多的资本积累,让资本流向最有效率的生产领域,就会形成这种发展的良性循环。因此,古典经济学似乎是想告诉人们,顺从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保持资本积累的良性循环,会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但他们又看到劳动分工是受条件约束的,资本的积累会使现有的劳动分工以更大的规模出现,并表现出工资的随之上涨,而劳动分工的发展却不易实现,这将使资本积累受到劳动分工发展跟不上的影响。古典经济学的分析产生了自身的矛盾。李嘉图特别强调过这种矛盾,不过他的解释也不能消除这种核心思想中的矛盾。

关于废除《谷物法》的争论是古典经济学争取自由贸易主张的一部分。一些经济学家由此提出了自由贸易理论,其中著名的有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该理论指出,一个国家能够从进口甚至那些具有竞争优势的商品中获益,只要它在生产其他商品上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所以,按照这一理论,一个国家应该将其生产能力更多地集中在优势更大的产业上。休谟研究的国际收支问题的成果为这方面理论研究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他认为,国际收支逆差将通过黄金的流出来减少货币供给,从而也降低物价水平,使得出口具有竞争力而进口的吸引力减少,这一均衡机制将持续地发生作用,直到黄金外流暂停,收支进入平衡为止。而李嘉图等人的看法是,当黄金外流时,作为货币供应的一部分纸币发行必须收缩,因为黄金外流是物价水平过高的一种征兆。这些思想至今不无启发意义。

后来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于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卡尔·马克思曾这样概括地评价:“古典政治经济学是属于阶级斗争不发展的时期。它最后的伟大代表李嘉图,终于有意识地把阶级利益的对立、工资和利润的对立、利润和地租的对立当作他的研究的出发点,因为他天真地把这种对立看作社会的自然规律。这样,资产阶级的经济科学也就达到了它不可逾越的界限。”但正是由于存在着这种理论的批判关系,古典经济学也就成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来源。

商品的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

每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都有一种普通率或平均率,这种普通率,既受到社会贫富、发展状况的制约,也受到各种工作性质的影响。同样,特定范围内的土地地租也有一种普通率或平均率,它也既受制于该地区的一般情况,又受制于土地的肥沃程度。这种普通率或平均率,可以称为该地区当时通行的工资、利润和地租的自然率。

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恰好等于生产、制造乃至运送这种商品所花费的按自然率支付的地租、工资和利润,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这种商品是按照它的自然价格出售的。这时的商品价格,就与它的价值相符,或者说,正好等于售卖者所花费的实际成本。

一般商品的原始价格,并不包含再贩卖这种商品的利润。所以,如果再贩卖者不能按照当地一般利润率的价格将这种商品出售出去,他就会遭受损失。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浪费了将资本投在其他方面以获取利润的机会成本。这个利润,与他制造商品、把它送往市场过程中要垫付劳动者的工资或生活资料,及垫付他自身生活资料的花费,大体相当。所以,商品的出卖若不能给他以利润,那就等于说,他没有从中取回其实际费用。

商人们期望获得利润,就需要一个理想的价格。虽然他们不一定会以这种利润的最低价格出售商品,但长期来看确实如此,尤其是在绝对自由即每个人都能随意变更职业的地方,更是如此。

商品的市场价格,就是它通常出卖的实际价格。自然价格即地租、劳动工资和利润的总和。与自然价格相比,商品市场价格有时略高,有时略低,有时则与它完全相同。

任何商品的市场价格,都与它的实际供应量及愿以自然价格购得的人的需求量息息相关。愿以自然价格购得商品的人,因为他们使得商品的售出得以实现,所以,他们可称为有效需求者,他们的需求亦可称为有效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需求与绝对需求不同。一个贫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自己需要一辆六匹马拉的大马车,他的这种需求就不是有效需求,因为这类马车绝不是为了满足他的需求而送往市场出售的。

如果一种商品的供应量无法满足市场上的有效需求,那些愿支付这种商品出售前所必须支付的地租、劳动工资和利润的全部价值的人,就无法得到他们所需数量的商品。这样,他们当中势必有些人会因实在想得到这种商品而宁愿支付更高的价格。于是,在这种情况下,竞争便理所当然地在需求者中产生了。一旦产生竞争,商品的市场价格便会或多或少地超出自然价格。商品越是供应不足,购买者之间竞争越是激烈,市场价格就越会更多的超出自然价格。当然,竞争的激烈程度,并不仅仅是由竞争者的富有程度和奢侈程度决定的。商品的缺乏程度所引起的竞争程度,关键取决于商品对购买者的重要性的大小。由此不难想象,在城市遭受封锁或饥荒发生的时候,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价格总是出奇的高昂。

与此相反,如果一种商品的供应量超出了市场上的有效需求,这种商品就不能全部卖给那些愿支付商品出售前所必须支付的地租、劳动工资和利润的全部价值的人。作为商品出售者,其中便会有一部分人以较低的价格售出这种商品。这一部分价格的低落,必然使全体价格随之低落。这样,这种商品的市场价格,就会或多或少地低于自然价格。商品越是超出过大,售出者之间竞争越是激烈,市场价格就越会低出自然价格更多。同样,这种竞争的激烈程度,也不仅仅是由商品供应的过量程度决定的。商品的供应过量所引起的竞争程度,关键还取决于商品的特性,即耐久性。在供应过量程度相同的情况下,易腐败的商品比耐久性的商品更能引起售出者之间更大的竞争,如与铁器供应过量相比,柑橘供应过量便会激起卖方更激烈的竞争。

还有一种情况。如果一种商品的供应量恰好与市场上的有效需求大致相当,这种商品的市场价格便会与自然价格大致相同。在这种情况下,这种商品就都能以自然价格售出,而不能以更高或更低的价格售出,购买者之间的竞争和商人之间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维护着商品的这个价格。

任何一种商品上市投入供应时,都会自然地使本身与有效需求相当,这对人们都有好处。商品供应量不超过有效需求,对所有使用土地、劳动或资本而以商品供应市场者有利;商品供应量不少于有效需求,对所有人都有利。

同类推荐
  • 决胜数字时代(麦肯锡季刊)

    决胜数字时代(麦肯锡季刊)

    麦肯锡调研揭示了高管对创新的远大抱负与他们的执行能力之间的巨大差距。组织结构和流程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随着全球化打破了曾经阻止公司实现全部潜力的地域界限和市场障碍,公司的创新能力——借助公司员工、合作伙伴、客户、供应商和其他各方的创新增值思维——成为名至实归的时尚话题。
  • 低碳博弈——低碳经济幕后的故事

    低碳博弈——低碳经济幕后的故事

    本书是对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议题的思考,也是对“后哥本哈根时代”人类共同应对气候变暖行动方案的倡议,内容涉及:美丽的罂粟花:高碳经济是危机的根源拯救地球与争夺发展空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的博弈中国怎么办:抢占新一轮竞争的制高点等六篇内容。
  • “十一五”回眸:四川金融改革与发展

    “十一五”回眸:四川金融改革与发展

    《“十一五”回眸:四川金融改革与发展》主要分为:综合篇、监管篇、经营篇、地方篇、大事记。
  • 重燃中国梦想

    重燃中国梦想

    什么是中国经济的千年之谜?为什么中国近代经济沉沦?建国后中国经济成功的原因在哪里?未来几十年我们将以怎样的方式和战略保持经济持续增长?《重燃中国梦想:中国经济公元1-2049年》旨在提供一个系统而又全新的观点,让读者在阅读中“通古今之变”,思索未来定位。
  • 中国经济热点前沿第七辑

    中国经济热点前沿第七辑

    本书内容包括:2009年中国经济研究热点排名与分析、2009年中国经济研究的新进展、经济增长与发展问题讨论综述、资本市场问题讨论综述、“三农”问题讨论综述、货币政策问题讨论综述等。
热门推荐
  • 你可知道我的梦

    你可知道我的梦

    每一章都是一个脑洞,或真或假,你会相信吗?
  • 你为什么找不到好工作

    你为什么找不到好工作

    本书通过“现象透视、专家评析、走出误区、特别提示”四个部分,针对求职者容易犯的错误,总结、细分出求职道路上的52个误区。
  • 明天离昨天有多远

    明天离昨天有多远

    陪伴一定是最长情的告白?当你习惯了一个时常陪伴自己的人,可能这种陪伴会成为厌恶的源泉。陆离一句“他不配!”毁了萧昨的爱与希望,他放纵自己,成为让人又恨又怕的魔王级人物,可当他拥有了让人惧怕的资本后,那种发自心底的孤苦又折磨着他貌似坚硬的灵魂。一天晚上,他拥有了曾经朝思暮想的人,那人的无声沉默,似是控诉,又似是妥协,天快亮了,萧昨的心,解冻了吗?
  • 穿越三国之中华西蜀志

    穿越三国之中华西蜀志

    不一样的发展,不一样的三国故事。得民心者,天下可定也!卧舟还看夕阳影,晚云哪堪归来情。自古成败何足道,碧血一腔凝丹心。报家报国报民族,思农思商思百姓。趋异祛病平四方,神剑一指天下宁。大鹏展翅九万里,开疆扩土蛮夷清。龙腾华夏迎盛世,舍我天下谁来擎!披肝沥胆终不悔,为我堂堂中华兴!崛起于乐山,惊世于西南。
  • 春深无两

    春深无两

    世上有很多美好的事物等着你,所以你要内心温柔,安静努力。
  • 九重修仙

    九重修仙

    修仙路漫漫,慕瞳从小立志要修仙,成为人上人
  • 回到古代当谍子

    回到古代当谍子

    演员夏辰意外之下穿越到一个不认识的朝代,本想做一条咸鱼,结果却发现自己以后是要做谍子的!我觉得自己可以苟一下!不,你要做谍子。那我可以找老婆吗?这不耽误你做谍子。我可以发财啊!饿了吧,锅底捞,南国佳人的秘密小衣秀,脑白金……那你也先完成任务再说。天啊!我太难了。本文是一个披着谍战外衣的轻松搞笑种田文,唔,希望大家可以喜欢。谍子也可以很欢乐!
  • 沉默似锦

    沉默似锦

    不善言谈的山里少年,自幼父亲入狱,母亲失踪,相依为命的爷爷陪伴他十七年后撒手而去。悲惨孤苦的人生,却因一枚野果而变,生死关头爆发出的异能让他从此好运连连。书友群:361835711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落花下和你说再见

    落花下和你说再见

    “夏婉,我要陪你一起看每年的花开花落,一直到天荒地老!”“叶尘,你说的是真的吗。”“我对你,绝无戏言。”“好啊!我相信你。”曾经美好的承诺,却一夜之间变得支离破碎。到底是爱情太脆弱,还是友谊太虚伪?爱情和面包吗?我不想选。
  • 8090向前冲

    8090向前冲

    蒋天涯和夏志刚读大学时是最好的朋友。蒋天涯出生知识分子家庭,叛逆而自我,是大学校园里有名的“玩家”。夏志刚家在农村,发奋读书十余年,终于考上了大学!在大学毕业后的三年中,天涯不断跳槽,没有固定的目标,而感情生活上一直奉行单身主义的他却因种种原因不得不和自己的女友文静闪电结婚。而夏志刚则成为了一名公务员,并娶了自小在城市里长大的娇娇女——于小曼。天涯和夏志刚的生活虽然表现风光,然而现实却不近人意。他们不仅婚姻不顺利,事业上也连连翻车,天涯和夏志刚先后辞职,合伙做起了生意,但好景不长,很快他们就把所有的本钱给赔光了。天涯苦闷不堪,独立前往西部乡村支教,不料却在乡村小学一群纯朴的孩童中间找到了自己真实的存在。而夏志刚则开始不择手段地挣钱,导致亲生父亲遭受意外车祸身亡,后悔不已的夏志刚开始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反省。经历了一番人生的洗礼,他们终于重新找到了生命的价值,朝着自己的梦想奋斗前进。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