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270200000006

第6章 伏羲与八卦

本文从八卦的产生和《易经》的形成,论述中国文化的起源和对文明的开辟。主要阐述:八卦是对河图的继承和发展,这是中国文化之源;中国古人类认识世界有“两个密码”和“一把钥匙”,从而产生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灿烂的文化。从八卦到《易经》这是中国人类智慧的结晶,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文明的进程。中华文化的起源和文明的开辟都始于伏羲时代。

一 伏羲画八卦

伏羲是开辟中国文明的始祖,他的主要贡献是用符号代替了结绳纪事,始画八卦,创立了阴阳学说,找到了认识世界的方法,这也是演绎了自然法则。八卦的产生,开创了《易经》先河。从八卦到《易经》的形成,奠定了中国古典哲学的基础,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文明的进程。

八卦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和文明的开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探究一下八卦是怎样产生的,《易经》与八卦的关系如何,很有必要。再从八卦到《易经》的形成,来看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对文明的开辟。

《易·系辞》记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是最早对河图的记载,其意思是:在黄河出现河图,在洛河出现洛书,于是圣人也就产生了,以此为准则。据传说在伏羲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伏羲据此图、书画成八卦。伏羲受河图的影响而画八卦已为定论,若说还受洛书的影响就不符合事实,因为洛书到黄帝时期才出现,比河图晚3000余年。《水经注》河水中说“粤在伏羲,受龙马图于河,八卦是也。”说的是伏羲在黄河得到河图,河图就是八索,索即绳。八索,就是用八根绳子编织的,表示八卦的卦源,伏羲得到的河图可能就是这个样子。安徽出土的“原始八卦图”就是证据。

到了汉代,认为河图为八卦卦源的观点基本成为当时定论,著名的学术大师扬雄、王充、孔安国等还对河图的内容有所论述,但未将其描绘到位。到千年之后的北宋,河图、洛书由道教大师陈抟正式传出,画出了河图和洛书的图案。然有人支持也有人怀疑。河图与八卦之间的关系,成为中国文化起源问题上的千古不解之谜。

我认为,当时的伏羲确实见过河图,但后来河图失传。河图到底是什么样子?有哪些文化内涵?谁也说不清。河图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至今说不清,但我认为河图确实存在过。说伏羲得河图后才创造出阴阳八卦,这是合理的。因为人的认识总是有个基础,也有个发展过程,绝不是突然凭空想象出来的。在伏羲之前,先民在劳动和生活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一些自然界变化的规律,对自然界已经有了些认识。从许多民间传说可以看出,对天、地、日、月、风、雨等现象已有了初步认识,有了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的思想。伏羲在继承了前人的这些文化成果后,思想才有了飞跃,便创立了八卦。

什么是河图?按道家传统的说法,河图为天地相交之数,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为朋,四九为友,五十为守。表示精神之妙合。河图从词义来理解,就是黄河的地理地貌图,可能还有些标志天文的符号,是对黄河及周围环境观察后的认识,是上古人类的文化遗产。《命历序》曰:“河图帝王之阶,图载江河、山川、州界之分野。”

按照这个说法,河图就是地理、地貌图。不管怎么说,河图已表示出太极、阴阳、两仪、四象的概念,对天文地理、宇宙万物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解释。伏羲就是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发展了它的思想,创立八卦学说。

我们常说盘古开天辟地,其实天不是他开的,地也不是他造的,而是从他这个时候起,中国人完成了由猿到人的转变,进入了人类社会,才进入智人阶段,人类才认识了天地,就是对自然界有了些认识,从此不断深化这个认识,就形成了宇宙观,河图的出现就是人类进入这个阶段的标志。

说伏羲阴阳八卦的产生,就是对前人河图的继承和发展,还有个根据,据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易学课题组发表的《易学研究的突破性进展》一文中,得出这样的结论:1.河图中确实蕴含着太极、两仪、四象与八卦;2.河图中四象与八卦不仅有性质及位置的规定,而且有更重要的数的规定;3.河图与先天卦生成图(顺序图)是统一的,把两者结合起来方可揭开河图与八卦关系之谜。

还有科学家认为:作为八卦之源的河图,与古埃及金字塔在数值比、倍数关系、方位、对数的重视及含义的理解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统一的对应关系,从理论上来看两者之间有深刻的内在统一性。也就是说,金字塔构成的许多奇妙数字,与河图展现出的数字相同。然河图比金字塔要早得多,起码早2000年,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文化是何等灿烂!伏羲八卦的形成与确立,已展现出中华文化极丰富和深邃的内涵,更说明华夏祖先智慧之伟大,在距今一万年左右就能出现这样的文化成果,确实令世人叹服!

伏羲画八卦,主要是受河图的影响,但也与他个人的素质以及社会实践有关,是他智慧的充分发挥,而且有着独特的创造。首先,伏羲能画出八卦图,是“仰则观象于天”的结果。伏羲通过对白天黑夜的更替,春夏秋冬的变化,雷电云雨的产生,日月星辰的观察,即对天体运行规律的探索和认识;其次是伏羲“俯则观法于地”的结果,即伏羲站在黄河岸边,对那里的山川湖泽、大地江河的形态、地理地貌的反复考察,认识其功能,效法其规律,作为画卦依据;伏羲不只受到山川河流的启发,而且还受到鸟兽动物的启示;伏羲能画出八卦,也与他“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有关;而“近取诸身”的含义,就是阳爻取男性生殖器,阴爻取女性生殖器;“远取诸物”,就是不仅包括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还包括风、雨、雷、电、云、雪等自然现象;当然八卦的创立,也离不开当时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用品的启发,经过伏羲反复思考与研究,孜孜不倦地探求,这就形成了太极八卦的整体系统。

伏羲仰观俯察,以崇高的智慧审视宇宙,用简单的太极图和阴阳两个基本符号,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画出了先天太极八卦。一个小小的八卦图,浓缩了宇宙的万事万物,记录了对宇宙的认识和理解,开辟了文明之天。这是原创型文化,具有中华文化史上发生学价值,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东方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八卦创立至今,至少流传了8000年,至今仍然存在和起作用。全世界哪个国家、哪个民族有过这样的奇迹?河图是中国人类走向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中华文化起源的重要标志,在中国人类发展史上有着极重要的作用。

二 八卦产生的时代背景

自人类产生之后,就想法了解人类自身及周围的一切事物,探求世界的奥秘,使其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服务。伏羲和先民也是这样,他们力求在实践活动中,掌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服务。伏羲画八卦,目的在于“化天下”。“化天下”就是开化人们的智慧,就是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服务。制作八卦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适应客观规律。

伏羲太极八卦是原创型文化,或者说是原生态文化,具有中华文化史上发生学的价值。

伏羲画八卦图,有个认识发展过程,即从一般到特殊,又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经历了从无意到有意,从偶然到必然,从模糊到清晰,从现象到本质,从单一到多层的认识过程。八卦产生于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长期观察。伏羲能画成八卦图,不是单纯受某一种现象或原因的启发,而是观察了大量的人和事物的现象,并作了全面的综合分析,最后画成了八卦图。画八卦,有一个创造过程,是智慧的充分发挥。伏羲一生经历的事很多,活动的地区很广,听到的传闻不计其数,他把看到的、听到的现象加以综合分析、研究,用八卦图这种形式加以概括,这就是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最初形成的过程,也是最初结合的精品。

再则,伏羲经过对黄河这段地理地貌和日月星辰以及气候变化的长期观察,找到了认识世界的方法。当他看到黄河在这里转了几个大弯,犹如大S,视为“乾坤湾”。当看到黄河转弯处像是两条鱼(这里就有鱼头村),他以两条鱼构成阴阳图像;又以日月为两个中心,确定卦图两个圆点;又以天、地、雷、风、水、火、山、泽自然现象为依据,便用简明方便的符号“爻”,把它画出来,成为八个方位及深刻含意。他就是这样构思出太极图,形成八卦。八卦是演绎自然法则、承载生活的完整体系,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无穷变化的魔力。伏羲用符号代替了结绳记事,变文为字。变气为易,画卦为象,画出八卦。这就是“易”的起源。伏羲始作八卦,对华夏文明的起源贡献伟大。

中国人首先掌握了“阴阳”这个密码,《黄帝内经·素问》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因为天地自然的变化规律,影响最大的是太阳,天地自然以及人类社会的一切法则,都逃不脱太阳的照射,所以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分为阴阳两个方面,如天和地、白天和黑夜、男人和女人等等,正如老子所言:“万物负阴而抱阳”,阴阳就是窥测宇宙的神秘密码。八卦的核心思想是阴阳,阴阳的相互交融,便形成了宇宙中无穷层次的阴阳体,这种阴阳衍生的规律,反映了宇宙中物质从简单到复杂的派生规律,也就是找到了认识事物的方法。

由太极所生阴阳两仪而生出八卦,这是宇宙间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伏羲氏仰观于天,俯察于地,经过反复观察探索,终于发现了太极并用表示阴阳消长的八个卦象将其具体体现出来。这说明太极与八卦原本就是一体的,二者不可分割,都是由伏羲发现和创造的。

伏羲画八卦采取的手段是用符号代替结绳记事,这是我国人类文明的一个飞跃,伏羲创造“爻”的符号,形如网,象征万事万物错综复杂。“爻”是组成八卦的基本符号,其形有二:其一为“阳爻”,画作“—”,象征万物归一,为大合之数;其二为“阴爻”,画作“——”,象征一分为二,为小分之数。阴阳二爻从何而来?是从河图来的。易(—)有太极,混沌的太极便一分为二,产生二爻。

伏羲是以“爻”这个基本符号,演变出无穷无尽的变化,用以说明事物的变化关系,用这种符号体现思想,交流思想,这就是文字,是最原始的文字,这也是中国文化的根,哲学的根。伏羲又以这两个基本符号为基础,而且将两个符号进行三组合,画出八种符号: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即八卦。天地定位,雷风相薄,山泽通气,水火不相射,这就是先天八卦的卦位。每一卦当做同一属性的若干事物。8个符号表示出8个字:天、地、雷、风、水、火、泽、山。他用八个卦形,说明万事万物,由此演变出无穷无尽的变化,表达出丰富的思想。每一卦都有一个空间和时间概念,都是一个小千世界。

伏羲的逻辑思维是爻跟卦走,卦跟乾坤走,乾坤跟着易,易则跟着天道走,也就是跟着自然规律走。别看阳爻、阴爻这两个符号很简单,它有着复杂的内容和丰富的思想,中国人的智慧由此产生,中国的文化科学皆来源于这里。结绳记事,是以物(绳)来记事,而伏羲的“爻”是用符号来表达人的思想,这是一大发明,标志着我国进入符号时代,即文字开始产生的时代,这是我国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

伏羲画八卦已超出了简单的数字记忆和感性认识,而是用记号(符号)帮助记忆,传达信息,已进入了复杂的思维分析和认识,是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伏羲八卦是人类进行哲学思维的最早见证,开创了人类的哲学思维。伏羲能用符号图形概括万事万物的存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显示出中国先民的崇高智慧,可见他们的认识能力和生存能力是何等可贵。可以说,从伏羲时代,我国的人类对哲学、天文学、地理学、数学等领域已有了初步的认识,打下了这些学科的基础。而且包含有预测学、信息学、系统论等内容,也具有辩证法的关系性、相对性、互补性、同一性和变化性的内涵。中国文明的曙光,已在神州大地出现。

作家刘萧瑛经过考证,认为先天太极图和后天太极图都是伏羲画的。他说:“足可证明伏羲先天太极图及河图洛书,伏羲先天卦序等图都是古已早有。”他说伏羲用立竿测影的方法,观测和记录日影移动的方向和长短,作为观象画卦的基础。伏羲通过观天察地,测试日影,画出了蕴藏丰富科学内涵的宝典先天太极图。他又将先天八卦方位结合中间所处地域环境予以变化,画出后天太极图及后天八卦。

‘先天八卦卦位和后天八卦卦位都是按照宇宙中自然规律列成,所不同的是伏羲先天太极图及先天八卦方位,代表的是太阳系中天体运转对人类生存的影响。而后天太极图及后天八卦方位代表的则是地球的地域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先天太极图及先天八卦为人类揭示了宇宙的科学奥秘。后天太极图及后天八卦,对中间的生态环境学、中医学、哲学、历学及象数学等的发展都起着至大的关键作用。并且实践证明了它们具有的强大生命力。二者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可互相排斥”。

伏羲氏在8000年前后,观天察地,测试日影,画出先天太极图。构建了包括自然万有规律的宇宙模式,从此提供了人们不断探索宇宙奥秘的智慧源泉。伏羲先天太极图,确实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宝藏。八卦是一部书,包涵着无穷无尽的内容;八卦是符号,是中国人类走向文明的符号。

在安徽含山凌家滩古墓中发掘的龟藏玉版,显现出5900每前的先天八卦图,这是最宝贵的实物证据;距今6000多年的连云港古天文星象岩画,也是中国最早最古老的实物证据,证明了极具天文星象太极图的客观存在,对指导农业生产及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这些实物,有力地证明了伏羲画八卦不但是真的,而且流传了几千年,这是中国宝贵的精神财富。

以上说的是八卦是如何产生的及所包含的内容。毛泽东曾说过:“辩证法的宇宙观,不论在中国,在欧洲,在古代就产生了。”

三 八卦和《易经》

《易经》是从伏羲画八卦开始,经过炎帝、黄帝的发挥,又历经过夏商周三代的不断演进,成为完整的系统。周文王演绎《周易》,整理出卦辞、爻辞,到后来孔子又作《十翼》,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才形成一部完整的《易经》。这部书是打开宇宙之门的金钥匙,几千年来一直与中国文化科学的发展息息相关,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现象,被称之为东方瑰宝,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大道之源,也是世界文化之瑰宝。

八卦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是中国人思维的飞跃发展。伏羲画八卦,最早运用二进位方式,演绎人的思维。一变二,二变四、四变八、再变六十四……由于二进位思想的产生,便发明了车、指南针、算盘等,这是了不起的发现,比西方发现二进位制要早几千年。二进位制是当代计算机的最基本语言,现代社会的各种信息最终都是通过“0”和“1”的排列组合运作的。

在二进位的基础上,又发展到“三思维模式”。伏羲把二爻三组合,成为八卦,认识有了新飞跃,这就是“三思维模式”,便产生了丰富的思想,也就是中国人类认识世界的关键所在。

伏羲用(三)表示天、人、地,以一贯之,全部精通,中国古典哲学就是从天、地、人开始的。说《易》者,一为太极,二为两仪,三为天、地、人,举宇宙万有,悉可归纳其中。八卦展示了天、地、人三位一体的空间,又展示了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时间,还表达出有、无、变的特征和青、赤、黄三色(三元),以及上中下、左中右、三生有幸、三思而行等等丰富内涵,从而使整个世界就极其充实,极其清晰,极其秩序井然地出现在我们的心中。

中国人向来青睐“三”,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生万物有着无穷的含义。八卦的每一卦都由三部分组成,这是认识论上的一大飞跃,是由简单思维发展到复杂思维、高级思维,极创新地运用了三元化、三维式思维。所以说“三”的起源是天、地、人,“三”的形成是八卦。为什么八卦图阴阳用S线分,而不用直线一分为二呢?因为任何事物都是复杂的,既要看到它的凸面,也要看到它的凹面,就是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就是说认识事物要一分为三。这种三维思维,灌注了极多、极大、极深的内涵,有着不同凡响的效果。这时人的认识由二上升到三,三生万物,一分为三,这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个了不起的飞跃。“三,’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智慧的精神品德,给人一种更全面、更丰富之感。

伏羲画的八卦,叫先天八卦。伏羲以后的神农氏炎帝,将八卦每两卦一重。首次演绎为六十四卦,因炎帝又号“连山氏”,故以象征山的艮卦为首卦,取义为“山之出云,连绵不绝”,故叫《连山易》。轩辕氏即黄帝,又号“归藏氏”,他又演绎了六十四卦,以坤卦为首卦,因坤卦象征地,地是万物的归宿和载体,故名《归藏易》。这些都是对八卦的发展,是解释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生活的经典,目的是寻找改造自然、治理国家和教育人的途径,是中国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伏羲时代,文字还未形成,主要靠口头传承。到黄帝时代后,文字走向成熟,可以用文字表达人们的思想,于是后来周文王经过一番苦心钻研,对六十四卦及每卦每一爻,作了解释,形成《周易》。

六十四卦每一卦的每一爻,都代表着宇宙万物,万事从“萌生”、“显现”、“生长”、“浮动”、“腾飞”、“终极”六个生成变化的阶段而成。

《周易》为周文王在羑里被囚时演绎的六十四卦,是以乾卦为首卦,表明天地初开,万物始生,又以末济卦为末卦,表明一事物的终末又是另一事物的开始,周而复始,周行不至,故名《周易》。他的儿子周公,又为三百八十四爻撰写了爻辞,为《易经》成书奠定下基础。由此也可以看出,《周易》显然吸收了《连山易》和《归藏易》的成果,继承了他们的思想。可以推想,周文王和周公当时是见过《连山易》和《归藏易》的,并且有很深入的研究。

《周易》的核心思想是阴阳,阴阳的相互交融,便构成了宇宙中无穷层次的阴阳体,这种阴阳衍生规律,反映了宇宙中物质从简单到复杂的派生规律。《易经》是人们对社会、人生以及自然界认识的总结,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道出了许多人生哲理。可见,对立统一规律是《周易》的一个指导思想。后来孔子对“卦辞”和“爻辞”又作了进一步的诠释和发挥,撰写了几万言的解读文字,有解释“卦辞”和“爻辞”的“彖辞传”和“文言”,有阐释易理的“系辞传”和“象辞传”,有说明卦象、卦理的“说卦传”,说明卦序排列的“序卦传”和“杂卦传”。于是《周易》便有了新的内容,“卦辞”和“爻辞”便称为《周易》,孔子的文字便称为《十翼》,合称为《易经》。

从八卦到《连山易》、《归藏易》和《易经》,都是一脉相承,虽然《连山易》、《归藏易》没有保存下来,但其主要思想都体现在《周易》中,也就是说《周易》是对伏羲八卦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连山易》和《归藏易》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从基本原理的产生,到理论系统的形成,成为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它的哲学价值、思想价值至今仍闪耀着光彩。

《易经》是产生于人类活动,源于人们的生活,是人类自身为求得生存而产生的,是认识世界的一种途径,是一部以讲哲理为主的典籍,它旨在阐释宇宙、社会、人生等普遍性规律,从民族原始记忆和意象上升到理性高度,并抽象和凝聚成整体思维、辩证思维、具象思维、三维思维等基本的思维模式。特别是三维思维,这是了不起的进步。《易经》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价值取向及思维方式,长期而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历史的走向,中国文化之源在哪里?《易经》是有力的说明。中国历代都把《易经》列为五经之首,是启蒙教育的必修教材,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但是,《易经》发展到六十四卦就不发展了,僵化了,尤其是把它神秘化了,严重地束缚了中国人的思想,于是中国古典哲学就终结了,必然影响了科学的发展。中国人发现了道之“本”,却未发现道之“末”;发现了道之“理”,却未发现道之“体”。西方人发现了道之“末”,却未发现道之“本”;发现了道之“体”,却未发现道之“理”。这就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区别,经过长期的文化交流和互补,世界文化出现灿烂的前景。但是,中国在近代和当代,在哲学领域都是引进的多,自身突破的少。至今没有人能突破六十四卦,从形式到内容还是几千年前古人的语言和表现形式,对《易经》的研究,解释的多创新的少,更谈不上突破。如果有人能对六十四卦有突破,那就是了不起的贡献,中国将会出现大发展。我主张对哲学观点既要引进,更要自身突破,在自身突破上下功夫,就更能发挥中华民族文化的优势。

总之,中国文字的起源应从伏羲时代算起,这时已有了文字符号,有了书契,是中华文化初创期。这时的中国人已经会运用三维思维、形象思维,也产生了哲学思想,并且有了婚姻、城郭和发明,标志着中国人类已步入文明社会,所以把伏羲奉为三皇之首是有根据的,他是开辟中国文明的始祖,是东方文明之大神,自古以来当神奉祀。所以说,中国文明史可追溯到8000多年。中国人类智慧的结晶《易经》,能贯穿古今,8000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文明的进程,对于全世界也有很大影响,至今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仍有作用,在全世界实属罕见,独领风骚,这就是东方文化魅力之所在。

四 探索中国文化的根源和内涵

在中国古代,人们认识世界,掌握了两个密码、一把钥匙。两个密码:一是“阴阳观点”,二是“五行学说”;一把钥匙,就是“道”,这就是中国古典哲学的基本原理,是中国文化的根源,也就是东方文化神秘之所在。

“道”是什么?其绝妙处在哪里?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在研究和探索,有许多看法和理解。

一般来说,“道”,指的是宇宙万物的规律,是对宇宙、自然、人生有一个根本的理解;是指客观事物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包涵着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道为自然,乃宇宙运行及人生之法则,宇宙变化系统之根本,及形上至高之实体。

道家所谓的“道”,是用以概括宇宙本体的一个最高概念,是指客观事物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以包天地,超万物,横四维,含阴阳,为其极致,道主宰天地,无处不在,奥妙神奇。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他认为阴阳就是“道”。阴阳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是分析和归纳万事万物的纲领,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源,是事物产生和消亡的本原和起点,也是千变万化的各种运动现象之原动力。这就是“道”。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说的是阴阳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

老子认为:宇宙万物由“道”而生,由“道”以成,“道”是造成万物的“玄之又玄”的“众妙之门”。“道”是自然之根,万物之宗。道生天地,天地生万物。“道”是关于世界本原的概念,“道”是能量化的统一场,用“道”治国教化人。

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说的是万物由阴阳二气合和而成。“道”是阴阳二气的统一(一阴一阳谓之道),是产生万物的根本。庄子更明确地指出“通天下一气耳”,讲的是气化宇宙论。阴阳二气,一正一负,是二元说,它们既是物质的、又是对立统一的、矛盾的、辩证的。阴阳就是窥测宇宙的密码,中国人很早就掌握了这个密码,打开了认识客观世界的大门。中国古代人们认识世界的第一个密码是“爻”,即阴阳。

中国古人认识世界的第二个密码,是“五行学说”。中国人很早就发现和创造了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认为这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础,由五行的不同组合而形成大千世界,也就是以宇宙间的五种物质,根据其特点以为代号,根据它们相生相克的原理,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以此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变化规律。在《黄帝内经》中,已表达出阴阳五行的辩证法思想。这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在我国古代早已产生。到了战国时,《洪范》一书,才把“五行”当做哲学概念广泛应用,万物都在五行中,相克相生又相济,便有了“五行学说”。又把阴阳和五行结合运用,形成了“阴阳五行”体系。从此,“阴阳五行体系”就形成了,这也是中国古典哲学的基础。

所以说“阴阳观点”、“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思想,有着朴素的辩证法和思辩能力。这种思想和方法,从远古能流传到今天,至今仍有重要作用,在全世界这也是最独特的文化现象。这就是我说的“两个密码”。

掌握了两个密码,还要有一把钥匙,才能打开认识宇宙和人生的大门。中国人类从远古时期,经过长期的实践,找到了认识宇宙和人生的钥匙,这把钥匙就是“道”。

对“道”的概念前边已说了。“道”的概念真正形成,应是黄帝时代。黄帝亲自到崆峒山向广成子问道,就是学习“道”的理论。黄帝又著有《经法》、《十大经》、《称》、《道原》、《黄帝内经》等著作,对“道”作了许多论述,已表达出丰富的思想,并作了高度的概括。后来老子发展了他的思想,对“道”作了更深刻的论述。老子的《道德经》的根本宗旨,在于揭开“道”的奥秘,“道”生万物的理论,也揭示了世界本原及其规律的秘密,特别是对“三”的理解和三思维方式的运用。从而以“道”这把钥匙,打开宇宙神秘之门,对宇宙、自然、人生有了本质的理解,进而利用“道”的本体及其规律为人类服务。

《老子》:“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抱阳,中(冲)气以为和。”老子讲的“一”即“玄”,代表物质实体;“二”即是阴阳,也即有无。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故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他说的“三”即天地人,道生天地,天地生万物,道教的青赤黄三气,与三生万物是一致的。生出万物,表明它有巨大的生命力和无限的创造力。这就是“道”的功能及奥秘之所在。

《韩非子·解老》曰:“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这与老子的说法相同。他们讲出了“道”的物质性和辩证性,“道”是阴阳二气的统一(一阴一阳为之道),“道”是能量化的气场,是由至小的能量子组成的至大而无形的统一场,道是指虚状的气场。“道”的要素是阴与阳、中与极的统一。“道”的特征是无与有、常与变的统一。它们都是辩证的统一。

所认说,“道”是黄老学派用以概括宇宙本体的一个最高概念,是事物本身具有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探索中华文化的秘密,必须掌握“道”这把钥匙。

总之,要探索中华文化的奥秘,必须掌握“道”这把钥匙和“阴阳”、“五行’两个密码。

研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就是要弘扬中华先民的创造精神、和合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这对于增加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开拓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腾飞,都有着无法估量的积极作用。

同类推荐
  • 幽处满茶烟(上下册)

    幽处满茶烟(上下册)

    品茶,是一种生活方式,爱茶的人,内心都不会太浮躁,当你推开茶馆的门,你就开始了修炼。从古今茶人到名茶轶闻,从茶馆风貌到人生百态,本书是茶友了解茶文化的绝佳读本。
  • 三天读懂中国文化

    三天读懂中国文化

    这既是一本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宝典,又是休闲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实用指南;这既是提高文化修养的必备手册,又是汲取古今圣贤智慧的知识源泉!
  •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桥风云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桥风云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联系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
  • 荷兰文论家米克·巴尔的文化分析思想研究

    荷兰文论家米克·巴尔的文化分析思想研究

    米克·巴尔是世界知名的符号学和叙述学专家,也是荷兰阿姆斯特丹文化分析学派的核心文论家。本书重点探讨米克·巴尔的文艺思想,尤其是她关于文化分析的观念体系和理论贡献。在国内外学界将首次以理论专著的形式,系统梳理米克·巴尔关于“文化分析”的文艺思想和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探讨阿姆斯特丹文化分析学派的学术志向、批评观念、理论体系和历史经验。
  • 犹太式幽默:犹太笑话中的成功智慧(犹太智慧典藏书系 第二辑07)

    犹太式幽默:犹太笑话中的成功智慧(犹太智慧典藏书系 第二辑07)

    幽默是犹太人面对黑暗和苦难的心灵鸡汤。透过那些浸泡在苦涩中的“含泪的笑话”,犹太人调侃和嘲弄权力与神圣,讽刺和批判人类的劣根性,从而抵抗和超越世俗生活的悲苦与无聊。没有悲天悯人的犹太式幽默,没有悲剧式的自嘲,没有令人忍俊不禁的傻瓜哲学,犹太人就不可能获得上帝的拯救,也不可能抓住真理的尾巴,成为世界上最成功、最神秘、最富有的民族。
热门推荐
  • 女生友谊啊

    女生友谊啊

    这个故事是我的自身经历,当然也稍有改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人间异界

    人间异界

    写了新书《龙血奇兵》,纵横中文网书号37669,请移步一观,万分感谢~------------------------------以下为本文简介:起点1组签约作品:一普通少年,迷恋古老传说,结果竟无意闯入异界,得知世上还有生肖灵物,另成十二界。精灵白鼠,凶煞牛魔,邪恶蛇怪,龙灵背生双翼......神州大地,灵花树旁,大如客机的蝴蝶遮蔽了月光......迷宫包围的七层玲珑塔,神秘的古佛藏身画中;传说中的地狱之门,竟在西方一座火山之下?迷失之城,深埋百慕大海底的阿特兰蒂斯人有着怎样的生活?......
  • 诡异之红叶

    诡异之红叶

    这跟十年前的凶杀到底有什么关系,人口中的红叶是否真的存在。一环一环警察是否可信,是否能查出真凶
  • 灵异海洋

    灵异海洋

    1.如果人类已成为地球的癌细胞,那么地球的免疫细胞就会应运而生,一种克制人类的恐怖生物将问鼎世界。2.故事介绍一群海盗在光怪陆离的海上遭遇的神秘现象,不论海洋里的神话还是传说都将被他们揭晓。3.主角将一一揭开《东瀛·百鬼夜行岛》、《百慕大·幽灵船》、《亚特兰蒂斯·人鱼》、《玛雅·蛇之都》、《加勒比·沉船宝藏》、《南海·归墟》的诡异面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新课标英语学习资源库-打火匣

    新课标英语学习资源库-打火匣

    课标是常新的,经典却是永恒的,走进经典的选择,学习兴趣的提高离你只有一步之遥。本套丛书包括奥林匹斯山众神、白雪公主、百万英镑、包打听、财神与爱神、打火匣、带家具出租的房子、公主与美洲狮、好孩子的故事、荷马墓上的一朵玫瑰、黄缘奇遇、灰姑娘、井边的牧鹅女、警察与赞美诗、两个勇敢的伊洛特人、母亲的故事、牧羊女和扫烟囱的人、女巫的面包、青蛙王子、三万元遗产、沙丘的故事、忒修斯历险记、特洛伊战争、天国花园、小爱达的花、小红帽、幸福的家庭、雪人、一本不说话的书、勇敢的小裁缝。
  • 樱花开了你来了吗

    樱花开了你来了吗

    第一世,樱花花开,他们订下承诺……过去第二世,他们寻找彼此,守护彼此……现在第三世,他们……未来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民居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民居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龙凤宝贝:爹地哪里跑

    龙凤宝贝:爹地哪里跑

    “陌羽欣”苏斯翰在空荡荡的房间中咬牙切齿.....“妈咪,爹地一定会来找我们吗?”一个萌萌的小女孩满脸无奈地问沙发上惬意的女人,可是似乎那女人的全部注意力都在电视里播放的动漫上,并没有回答的意愿。沙发另一端酷酷的男孩儿目不转睛的盯着自己小小的笔记本电脑屏幕,双手灵活地敲着键盘说:“爹地不来找我们,这个女人过几天又会自己回去的。”女孩叹了一口气,重新捧起腿上厚厚的医术,也陷入了自己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