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274200000031

第31章 在素质教育的动力结构中把握审美教育的独特本质(11)

那么,受动性和主动性如何体现在人的审美活动中呢?长期以来美学界有一种较普遍的说法,即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或自然的人化。周来祥先生则对这种观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自然的人化只是审美与其他各种关系共同的自由本质,探讨美和审美的特性,还必须以此为出发点,进一步进行更为具体、更为深入的研究,必须从人与自然的特殊的审美关系规定性中去探求。”我们认为,“审美关系”说较准确地把握了我国美学界长期所忽视的关于审美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受动性的关系问题。因此,我们说美只能在对象化(主体客体化)和对象的人化(客体主体化)之间,即在审美主体、审美客体相互对应所形成的现实审美关系之中。只有在这种现实的审美关系中,对象才对主体呈现为美,主体才对对象呈现为美感。美是从客体角度揭示对象同主体的关系,美感是从主体的角度揭示主体同对象的关系,二者是一种相互反映的关系,是一种反馈系统。而这种主客体相互反映的关系,也就是主动性和受动性辩证统一的关系。审美主体反映审美客体,说明主体受动于客体,主体反映了客体,主体便从受动性走向主动性;客体也要反映主体,说明主体也要走向客体,主动性走向受动性,审美就是在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这种交互作用,受动变主动、主动变受动的交叉统一中实现的。

但这只是对审美的静态分析,如果作进一步的动态分析,也就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作形成史的考察,就会更加清楚地看到审美是受动性和主动性辩证统一的特点。主客体结成的现实审美关系是历史的成果,是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长期交叉渗透和相互转化的结果。对象的人化是一个过程,它具体表现为通过主体的感性活动使对象的内在规定性变成主体内在本质的规定性,也就是对象的客观规律性变为主体的理性认识,对象善的特性变为主体意志目的,使对象静止的特性(受动性)变为主体能动的特性。就是人的这种客体主体化活动说明了对象性活动在主体方面引起的变化,和在这种变化中对象的本质及其内在规定性如何转化为主体的本质力量,受动性转化为主动性,使主体真正具备了从事能动活动的素质和条件,并成为现实的认识主体、实践主体和审美主体。也就是说人的主动性恰恰来自受动性,人的对象化恰恰来自对象的人化。审美主体所具有的本质力量是从受动的对象的人化活动转化来的,对象的人化是人的对象化的内在规定性。但人的任何感性活动都既是主体的客体化又是客体的主体化,而且对象的人化总是不断地转化为主体的对象化。所谓主体活动的对象化就是主体本质力量的客观化、物态化,也就是主体本质力量凝聚和体现在作为主体活动产品的对象身上。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的本质力量凝聚和体现在审美对象的身上,审美对象变为物化主体本质力量的相对静止的形式,其实质是客体被赋予了主体的特性,自然物被赋予了社会本质的特性,即在这里审美主体客观化了,客体也主体化了,受动性变成了主动性,主动性变成了受动性,审美真正达到了受动性的主动性和主动性的受动性的统一。

人的活动具有受动性和主动性的双重性质,是近代哲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费尔巴哈就明白地指出:“作为活动主体的人,不仅是某种能动的东西,而且也是受动的东西。”客体不只是受动的,同时也是主动的,“所以在同一程度上所谓客体就是客体—主体,正如所谓主体实质上是不可分割的主体—客体一样”。在另一地方他说得更清楚:“人以多种多样的方式人化自然本质,反过来———因为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也以多种多样的方式来对象化、外化他自己的本质。”这就说明了“人化自然本质”和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前者是就主体受动于自然对象而言,主体在对象的人化自然中获得了自己的本质;后者就主体能动于自然对象而言,主体本性物态化了,主体在对象化中获得了外在存在的形式。作为人本主义者的费尔巴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人的能动性,但由于他仅仅把人看做“感性对象”,而不是“感性活动”,因而把人的能动性同客体的能动性等量齐观。马克思则不只是把人看做“感性对象”,主要是看做“感性活动”,肯定人的能动性与对象的能动性有质的不同,指出人只有作为自己本身产物和结果的时候,才能成为历史的前提。作为主体的人首先是自然的、感性的存在物,人的本质并不像黑格尔所归结的那样仅是一种主观精神,也不仅仅是取得自身需要的物品,才能获得自身的肯定。人在改造无机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着主体自身的自然,人正是在改造外部世界的感性活动中,受动性变成了主动性。但这仅仅是就人的活动的动态方面而言的,人的活动还有另一方面,即前面所说的要从动态走向静态,动态的内容需要表现于静态的形式中,主动性要以受动性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劳动过程中,人的活动借助劳动资料使劳动对象发生预定的变化。过程消失在产品中。……劳动物化了,而对象被加工了,在劳动者方面曾经以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东西,现在在产品方面作为静的属性以存在的形式表现出来。”可见,在感性物质实践活动中,人既把自己当做主体,又当做客体。在活动中他是主体,是能动的;在存在形式中又表现为客体,是受动的。人就是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得了自己客观存在的形式,主动性变成了受动性,所以,“对人的现实性的占有,它(人的器官———引者)同对象的关系是人的现实性的实现,是人的能动和人的受动”。能动性之实现在于受动性,受动性之获得在于能动性,人在活动本质上是受动性的能动性和能动性的受动性的统一,而审美活动的受动性和主动性就是人类一般活动所具备的受动性和主动性的特殊表现方式。

美和审美的本性是自由。审美的自由本性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就表现在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上面。受动性和主动性是审美自由本性的规定性,不论离开主动性还是受动性都难以揭示审美的自由本性,美和审美都不属于哲学本体论的问题,而是主客体的关系问题,在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之外就没有美和审美。主客体是人自身活动的两个方面,客体实际上是作为主体的人把自身的活动变成自己的意识的对象,这是人不同于动物的最大特性。“动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统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对象。人把自身的活动变成自己意识的对象。”人把自身的活动变成自己意识的对象,这是人的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由特性的获得。同时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说,人不但把自己的活动转化为自己的对象,能够对自己的活动实行自由的自我调节,同时还能通过自己的活动去体验和理解自己与客体的关系,使主客体的本质力量发生交叉对应的联系,形成现实的审美关系,这就更深刻地表现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自由性。所以审美作为人的一种自由活动,它首先通过人的能动性表现出来,或者说能动性是审美自由本性的形式。

不但主动性是审美的自由本性,同时受动性也是审美的自由本性,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审美自由本性的深层结构。对此可以从两个不同角度来考察。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所讲的受动性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指人是感性的存在物;一是指人是对象性的存在物。正如前面讲的,马克思所说的人是感性存在物是指“感性活动”。人的感性活动是化必然为自由的过程,人只有掌握和运用客观规律才能进行创造性的自由活动。就审美活动而言,我们虽然认为客体自然不就是美,美只能产生于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之中,但承认客体自然是形成美的一个方面,审美离不开客观对象(自然、社会)。既然美在主客体之间的对象性关系之中,审美就是对主客体形成的审美关系的反映,这就决定了审美主体的能动性是源于多层的受动性之中,而主要是源于客体自然,客体的受动性在这里构成了主体能动性的必要环节。就审美主体的自身结构来说,审美主体是灵与肉、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它必须从对象世界中不断吸取物质和精神的食粮来充实、丰富和提高自己,只有这样它才能获得应有的审美的条件和能力,才能与客体构成审美关系。从这种意义上说,主体的能动性的获得同样根源于受动性。也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说受动“是一种自我享受”。

马克思说人是对象性的存在物,对象性也是人的受动性。对象性之所以是人的受动性,是因为对象化的积淀,主体的自由本性必须靠与它相对应的对象来表现和确证。我们不能说审美对象的本质也就是审美主体的本质,但主体自身不能表现自身,审美主体的本质只有在对象性的客体中表现出来,从而获得现实的肯定;但对象对主体来说毕竟是外在的,主体对对象的关系也就表现出自身是受动的。于是在审美中就出现了两种互为条件的现象:审美的主动性只有存在于受动的形式之中,它才是现实的主动性;而审美受动性之获得则必须依赖于主动性。没有审美的主动性也就没有审美的受动性,审美就是在主体和客体、主动和受动的交互作用中实现的。

(二)审美是双重化的受动性和主动性

审美不但要同外部对象发生关系,同时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也要同主体自身发生关系。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的关系既是主动的又是受动的,这已经作了说明。但审美主体自身的关系,是否也是主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呢?我们认为亦如此。人在审美活动中不但同外界客体构成对象性关系,对主体自身也必须实现两重化,就是说既要把自己当做主体,又把自己当做客体,即自身以自身为对象。费尔巴哈说:“感觉的对象……不只是事物,而且还有‘自我’……人的最主要的、最基本的感觉对象乃是人本身。”审美主体以自身为对象,既表现出主体的能动性,又表现出主体的受动性。作为主体的活动它是积极的、能动的,作为客体的对象它又是受动的、受自身制约的。人以自身为对象表明了自己了解自己,自己认识自己,具有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就是以自身为对象的意识),这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也是人进行审美活动的前提。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说:“心灵陷入彻底盲目”的人,“是自己不知道自己的人”。人把自己分为主体和客体,是人的智慧的真正开端,即所谓人的自觉。

人只有知道自己才能超越自己,人也只有超越自己才能客观地感知世界,与客观世界形成认识或审美关系,进行正常的认识或审美活动。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深刻指出早期的儿童之所以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进行正常的审美活动,就因为主体不能超越主体自身,陷入无意识的“自我中心”。他说这种“自我中心”“是指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主体和客体混为一谈,这时主体不认识他自己,而当他转向客体时他便不能不以他自己为中心这种情况”。可见,人的审美活动不是直接的,客观对象要成为审美对象,必须受审美主体的制约(客观世界事物的本质只有与审美主体的本质力量相互对应才能构成现实的审美关系)。在这里,审美主体要对应审美对象,必须首先以自身为对象,对自身进行反映,然后才能把客观对象作为审美对象进行反映。也就是说,人对客观审美对象的反映必须以对审美主体自身的反映为中介,没有审美主体对自身的反映,主体和客体就构不成审美关系,也就没有美的产生。外部世界所存在着的各色各样的事物,虽然客观地存在那里,有的之所以美,有的之所以不美,就在于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相互对应的本质能不能形成同性交叉和异性交叉的关系。没有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双重反映关系,没有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双重的主动性和受动性,就无法揭示美和审美的本质。

审美主体以自身为对象,主要表现了主体的能动性,但同时也表现出主体的受动性,自身受自身的制约。这种受动性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审美主体“本身的自然力”(马克思语);二是来自审美心理结构。

前者是自然的,后者是社会的。人们一般讲审美,主要讲心理结构,较少谈生理结构系统,这是不全面的。正如恩格斯在批判对唯物主义持有偏见的庸人时所指出的:“人是什么,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人的生理结构系统是心理结构系统赖以存在和活动的自然基础和生化载体,而心理结构系统是在生理结构系统与外界的交互作用中形成和发展并逐渐达到相对定型化的。这两个系统在人的现实活动中是相互渗透和叠合的。心理结构系统发出的指令,如语言、表情、意志、行为等,必须经过生理结构系统的传输、调控和能量释放才能得以实现。人的活动要受本身自然力的控制,受自身生理和心理机制的制约,人不能超越他们所能承受的力量的限度去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但由于人们又通过不断的社会实践活动对自身的无机自然进行改造,使人的感性自然中渗透着理性,个体心理中积淀着社会历史内容。人类就是在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创造了人丰富的本质内涵、人的文化心理结构。文化心理结构是审美的基础,历史上形成的不同的审美形态,就源于不同的文化心理结构。文化心理结构作为一种历史成果,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不可超越性,它制约着人们采取某种特定的方式进行审美和其他创造能力的发挥。人类从创造石头工具到制造航天飞机,这不但体现出不同的历史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同时也体现出古代人和现代人文化心理结构的不同、审美对象和审美情绪的不同。因此,文化心理结构是主体自身的受动性,它与人的生理结构相结合共同制约着人的审美活动。受动性是人的主体能动性活动的制约性,它阻碍着人的能动性的发挥,但从只有受动性才有人的能动性方面来说,这种阻碍又是一种促进,它构成人的能动性发挥的前提和条件,人类就是在这阻碍和促进的矛盾中创造着自己的历史,进行着自己的审美活动。

同类推荐
  • 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

    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

    《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是一部以“慕课”和“翻转课堂”为主题的探讨与互联网时代相适应的新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著作。所谓“慕课(MOOCs)”,是MassiveOpenOnlineCourses的英文首字母缩写的中文音译”,意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所谓“翻转课程”,英文为FlippedClassroom或InvertedClassroom,是一种反常规的教学模式。
  • 大学生必读的100本书

    大学生必读的100本书

    本书是对世界的历史,人类文明成果的一次回顾和检阅。世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人类文明将会开出更加灿烂多彩的思想之花,结出更加丰富的文化科学硕果。如果您阅读此书,实际上是对文化的一种选择,是一次对人类文明的礼拜,更是一次撷取知识信息的大好良机。
  • 新课程的评价改革(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新课程的评价改革(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新课程教育评价的背景及基本走向、课程评价原理、新课程与教育评价改革、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课堂教学评价。
  • 郎咸平说:热点的背后

    郎咸平说:热点的背后

    听“郎咸平说”:这些热点话题背后的真相。我最讨厌文过饰非的学者,你以为把事情压着,问题就能解决吗?中国楼市产生泡沫,是中国投资经商环境持续恶化造成的。我认为,真正能挣钱的好项目,应该由我们全体老百姓来做。你敢内幕交易,打官司打到你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也未可知。如果没有规则,金融大鳄进来之后,一定是以大欺小,以强凌弱。
  • 麻辣典故

    麻辣典故

    本书讲述成语故事,并把联系得上的现实串起来,让读者记住成语,熟知许多典故的来龙去脉。全书共分古典红颜、古典病人、高人异士、好男人·坏男人、另类视野五部分。
热门推荐
  • 宫闱缭乱

    宫闱缭乱

    盛宠公主却在及笄之年被迫嫁与缠绵病榻多年,行之将死的酹月王爷——君墨舞。君墨舞者,京城百姓无不闻之色变。传言其年轻之时也是翩翩君子一枚,上至诗词音律,下至阴阳八卦无一不通,再加其姿容秀美,风华高雅,一时间名满京师。奈何十六岁那年汹涌而来一场大病,一夜之间便不能视人,整日里病卧床榻,苟延活命,形同死尸。帝在位时,念往日兄弟情深,三年内先后择取五名貌美女子嫁进酹月府,却皆不出一月便暴毙而亡,其中一女子更是在新婚之夜便莫名没了气息。传说其死状惊恐,甚是可怖,似是看到了什么恐怖骇人的东西般惊惧的阖不上眼。
  • 生活中的奇闻趣事

    生活中的奇闻趣事

    随笔的意思很简单,顾名思义,随笔一记。简单的说就是把生活中美的人、事、观点等加一概述,运用多种方法启人心智,引人深思。生活随笔往往富有“理趣”轻松、灵活,可表达自己的观点、感悟。麻烦各位读者在百忙中投一个推荐票,十分感谢????。
  • 唯她所爱

    唯她所爱

    由反感到接受,她和他的一世情缘……(拒绝剧透!)
  • 三少,你违约了

    三少,你违约了

    三年前,男友悔婚,她被诬陷……三年后,浴火重生的她带着满身荣耀的光环高调归来,只为一雪昔日之仇。“你跟我结婚,我帮你报仇,绝对的公平,你不会吃亏的。”“好,就这么定了。”原本只是最单纯的交易合作,可是……“去哪儿了,怎么这么晚才回来?”“三少,你不觉得你管的太宽了吗?”“那也没办法啊,谁叫你是我老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万物皆可吃

    重生之万物皆可吃

    眼见为食万物皆可吃吃出人生~~吃出大道~~吃出未来
  • 龙族之王者复苏

    龙族之王者复苏

    路非明和路鸣泽在大陆游荡,让人类感到不安...屠龙行动,又开始了...
  • 冒牌千金,你别走

    冒牌千金,你别走

    父母双亡的女孩陆依依,一场车祸之后竟变成了豪门千金印宿然!什么!天天黏在她身边的亲弟弟印宿允竟然是上官家的大少爷,关键是还比她大一岁,那他天天装着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干什么!在学校看别人一眼,上官璃夜马上不高兴了,上官璃夜:“喂,印然,你这么喜欢看男人,不如本少爷脱了衣服你回房慢慢看啊。”印宿然:“我呸,流氓,色狼,谁看你啊,自恋狂!”“哦,是吗?除了我,不许看别的男人。”“那我算算,在家,你哥是男的不能看,在学校,老师是男的,也不能看,那我不如就不上学了吧。在大街上……”未等她说完,上官璃夜温热的唇覆上她的唇,堵住了她剩下的话,缠绵悱恻。余生那么长,我只愿与你白头偕老。
  • 不相融的爱

    不相融的爱

    范暖辰成长于强母的单亲家庭,母亲范老太要强霸道,希望女儿找一个全方位优秀的乘龙快婿。而女儿偏偏爱上了一个在母亲眼里一无所有的穷小子,于是岳母和穷小子女婿之间开始了无尽的斗争,本来以为结婚就是成功,却不想,固执的老太太却还是费尽心机,想要把两人拆散……
  • 生如蝶死如尘

    生如蝶死如尘

    你我,不过世间凡夫,虽相识一场,也不枉人世一遭!如果可以,我还是愿我们从不曾相遇。
  • 越时空之剑

    越时空之剑

    从学院毕业的东枫誓,只身一人前往彼国。为了忘却曾经的悲伤,在学姐的帮助下加入了公司。而与此同时,异界所设下的重重阴谋也暗潮涌动……东枫誓能否一步步阻止异界的阴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