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283900000027

第27章 萨达提汗(2)

他父亲去世早,家里没有能力供养他们弟兄上学。临解放那阵,大南沟来了一位名叫泽克仁叶的塔塔尔族毛拉,在清真寺教经。他爷爷让他去学习。可是只学了不到两周,新疆解放了,毛拉被调到县政府当秘书,萨达提汗短短的学习生涯也就画上了永久的句号。

他弟弟比较幸运,解放后被送到新式学校学习,学了五六年哈萨克文,又会读又会写。弟弟虽然现在老了,但还能看书看报,知道中国外国的不少事情。

他最小的叔叔的儿子,今年40多岁,先到奇台一座维吾尔族清真寺学习了多年,后来又到乌鲁木齐念经。现在是木垒县城哈萨克大寺的毛拉。人们都称赞这个毛拉尔林高,讲得好。萨达提汗说,他听了这些话,感到自豪,因为这是他们家族唯一的毛拉。

萨达提汗一辈子牧羊,10年前才放下牧羊鞭。成年在往外奔波,和在家的人相比,顶风冒雨,忍饥受渴,辛苦许多,甚至遭遇野兽,要危险许多。可是,困难总是和容易相伴,他有一个不在牧场的人难以得到的便利条件——无人管束,可以放心礼拜。因此,即便是在人人自危、宗教信仰被视为罪恶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他也没有停止过拜功。老人语气肯定地说:“敬拜安拉,做乃玛孜,这是穆民的本分。说自己是穆民,又不做乃玛孜,那不是对安拉说谎吗!”

在萨达提汗的影响下,老伴自从嫁给他,始终坚持礼拜,每年斋月里还做许多副功拜。

这些年,在信仰方面,他对儿子们要求很严。他给他们讲伊斯兰信仰知识,教礼拜的念词和程序。现在,除了那个不争气的小儿子,其他5个儿子每个聚礼日都去清真寺听毛拉讲卧尔兹,跟着毛拉礼主麻的拜功。

“我曾经送他到山里一座清真寺念了一年经,原想他应该对信仰最上紧,能在弟兄中间带个好头,谁知偏偏就他最糊涂。”说起小儿子,他轻轻摇摇头,说只能祈求安拉引导,他自己对他已经无能为力了。

萨达提汗介绍说,阿克喀巴克村尽管是一个新定居点,但已经有一座清真寺,平时有三四十人礼拜,聚礼日有一两百人。主持教务的毛拉是一位哈萨克族年轻人。这位毛拉不仅带领大家礼拜,而且经常利用讲卧尔兹的机会,教育大家特别是青年穆斯林远离教法和国家法律禁止的一切罪恶。毛拉多次强调,吸毒死亡和贩毒被处极刑的,他不去站殡礼,恐怕大家也不会同意这样的人死后埋到我们穆民坟园。萨达提汗高兴地说,这真是一位好毛拉,有这样敢说敢讲的毛拉,我们穆斯林中干坏事的人就会越来越少,我们穆斯林地区的社会风气就会越来越好。

说话间,晌礼时间到了。老人麻利地下炕,不一会儿,递给我一个铁壶。捧着满满一壶热水,我有一种回到父母身边的感觉。

小净后,老人领我走进北侧的屋子。

屋内没有点燃炉子,3月的午间,依然凉飕飕的。也许是我呆惯了暖气房间吧,反正老人若无其事地脱下自己的一身外套,换上挂在墙上的白色长衣,铺好洗得干干净净的拜垫,开始诵念唤礼词:

“安拉胡艾克拜热!

“安拉胡艾克拜热……”

我不禁一愣。我没有料想在这个偏僻的穷家小院,从一位73岁饱经沧桑的老人口中,从一位没有文化的乌兹别克族牧民喉咙里,能够发出这样悦耳的声音!这已经不是寻常的唤礼声,这可是世间最纯美的音乐啊!

这里据我的常住地近300千米,按照教法,我是旅行的人,可以只做两拜主命拜,而且不用做圣行拜功。可是,这令人赞叹的唤礼声一时让我有些羞怯,我不愿意过多给老人解释,我想同在家时一样正常礼拜,同老人一起完成今天晌礼的所有主命和圣行拜功。

礼拜中我发现,老人双膝有病,不能如常人弯曲,跪坐时前倾着身躯,显得那样痛苦费力。可即便是这样,他丝毫没有缩短念词,各个动作都是那样认真。

4拜圣行拜毕,同样动人心扉的成拜词之后,老人从左侧靠近我,明显是等待我领拜。

虽然这不是第一次领拜,但今天心情格外激动,我担心出错,静下心默默祈求安拉襄助,而后庄严地抬起了双手:

“安拉胡艾克拜热!”

木垒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是丝路之路北道的重要驿站。穿越天山南麓的兰新铁路和312国道陆续贯通以后,木垒与丝路北道上的其它重镇一样,被遗忘,被冷落。虽然木垒正在打胡杨林、鸣沙山等名胜的旅游牌,正在发展白豌豆、桃豆、阿魏菇等驰名的中外特产,正在努力把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哈萨克刺绣加工业做大,但是今天的木垒,仍然站在全国贫困县的行列里。而萨达提汗所在的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的年人均收入,仅为木垒县年人均收入的43.86%,乌孜别克人的生活水平在全县11个乡镇中,远远落在后面。

萨达提汗一家是1998年迁到县城北12千米外的阿克喀巴克村的。当初县里搞牧民定居工程,他们家同其他几十户乌孜别克人和哈萨克人一起,来到这里。此前,他们几代人都住在县城以南28千米处的大南沟。那里尽管遇到旱年或遭受雪灾,牧草干枯,疫病流行,牛羊死亡,牧民的日子过得很艰难,但萨达提汗直到今天还是留恋山沟里的光阴。他觉得到了定居点虽然不再挨饿受冻,可少了山沟里那种畅快自在。

上个世纪最后10多年,萨达提汗一家的确过了一段好时光。可是,进入新世纪,老人一家的生活水平不仅没有提高,反而一直在滑坡。

为什么?

老人看我纳闷,便仔细讲起来。

先是给孩子们娶媳妇,花去了老人多年的积蓄。

大儿子结婚早,女方要价不高,送了5000元。等到老二和老三娶亲,行情涨了,都是3万元的聘礼。娶老四媳妇花的最多,是整整5万元。到了给老五娶媳妇,老人手中没了钱,幸好亲家理解人,只1万元聘礼就把女儿送了过来,不然老五今天还要打光棍。小儿子年龄不大,也不听老人的话,经常不回家,尽干些没用处的事,老人已经明确表示不负责他的婚事。他有多大本事,将来结婚就花多少钱。

两个女儿出嫁,萨达提汗老人没让女儿要聘礼,人家送多少他都愿意,而且送来的聘礼一个子儿不留,如数送到了女婿家。小女儿初中毕业后没有上高中,在家陪伴老父亲,除了做饭做庄稼活儿,还抽空学刺绣,想跟嫂子们那样,也参加绣挂毯,挣点手工费贴补家里。

2000年,相依为命陪伴他一辈子,含辛茹苦拉扯大9个孩子的老伴一病不起。老人不甘心,让儿子们拉到木垒、奇台、乌鲁木齐的大医院诊治。医院确诊是胃癌,医生让做手术,可老伴说什么也不同意,说她活了61岁了,这种病开刀也治不好,就别再花钱了。他争不过老伴,也清楚晚期癌症活不了几年,将老伴拉回了家。没过几个月,他守护着老伴合上了双眼。从生病到去世,药费、住院费、雇车费,还有送葬的费用,花去了将近5万块钱,其中有几笔是老人从亲朋好友那里借来的。

从南沟搬到定居点,离开了草场,仅靠庄稼茎叶,养不了多少牛羊,只能靠种庄稼维持生活。

已经结婚的5个儿子,除了老五和他在一起,其他都单独生活。按理说,人口不多,又都种着二三十亩地,孩子们的日子应该过得不错。可是,给定居点划拨的地,土质不太好,木垒又缺水,因此孩子能种玉米和土豆。一亩玉米,只有六七百千克的收获,卖700元上下的钱,除去种子、化肥、水费、农药和机械雇用等费用,至多能落300元。30亩地,一家人一年辛劳之后,净收入也不过万元。种土豆,那收入就更少了。这点收入,维持自己小家庭生活都紧张,想帮助老父亲,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与几个单独生活的儿子比较,老人和老五儿子过得反而好一些。虽然算上老五的两个孩子,一家7口人,负担比较重,但他们不仅种了50亩庄稼,老人还在家里圈养着10多只羊和1头牛,年收入怎么也接近两万元。这不,老三老四媳妇这几年生病住院治疗,老人给每个人还贴补了好几千块呢。

进出老人的家,我留神看了看家里的陈设,的确比较简陋。

院子虽然不小,但只有百多平方米的平房,其中三四十平米还是土木建筑,低矮灰暗不说,稍有点地震什么的,安全首先就没有保证。

北边砖房两大间,外间是一个老式衣柜,一套简易沙发。里间土炕占了80%的面积,炕面铺着几条化纤毛毯,上面叠放着几床七八成新的棉被。脚下没有铺设砖块,是土地面,不过清扫得很干净。

南面土房两小间,外间是厨房,没有橱柜,面板较大,一侧放着一些锅碗瓢盆,旁边有一袋面粉。里间也是大炕占了多半地方,炕上只有一床棉被和小孩子的一些换洗衣服,别无它物。唯一的现代化物品,就是门侧东北角的21英寸的凸面电视和旁边那个很陈旧的vcd碟片播放机。

我们交谈不长时间,一旁的小女儿在炕上铺开一个布单,端上来几个食品盘,其中有冰糖块、精炼羊油、葡萄干、水果糖,还有乌兹别克特色的卡尔萨克——一种三菱形状的油炸面块。我看得出,除了卡尔萨克,其余食品都是刚刚从附近小卖部专门为我这个远方的客人购买来的。

过着如此清贫简朴的生活,我以为老人会有很多渴求。我很委婉地询问,他有什么愿望。他笑笑说:

“生活上,我过了这么多年代,现在的社会最好!政策好,不愁吃,不愁穿,人与人平等,信仰上自由,谁也不受欺压。有什么大的困难,政府还会帮助。就这样下去,我已经很知足了。”

说到这里,他停了停,语气变得比较庄重起来:“不过,每天的乃玛孜之后,我都向安拉祈求,祈求安拉饶恕我的罪错,让我进入乐园;祈求安拉让儿女们走上正道,今世后世都有好日子。”

“阿敏!”我由衷地盼望仁慈的安拉应允老人的祈祷。

(采访于2008年3月4日)

同类推荐
  • 不寄的信

    不寄的信

    倪匡绝版经典散文集《不寄的信》一直来,不但写各种类型的小说和电影剧本,也写直接表达自己意见的散文和杂文,但是像「不寄的信」那样性质的散文,着重于个人的感受,和男女之间的爱情,关係,却是这两年才开始的。大都发展在一些周刊上,久而久之,也可以汇集成册了。《不寄的信》,是「随想」和「不寄的信」两个散文专栏的结合,发表以来,反应不一,有的对文中的观点,大表赞同,有的,强烈反对。赞成或反对,并不重要,世上没有一种意见,是得到完全赞同的。而这批散文之中,所表达的是个人的想法,几乎对每一件事的看法,都和传统的「道德」的观念相反,但却绝不是有意的反叛,而确确实实,是自己的想法。
  • 自由谈文学

    自由谈文学

    本书收录了作者的《难得潇洒》、《“好汉奸”论》、《文人风骨》、《街上流行》、《文人的怪》、《话说王伦》等三十余篇文学评论。
  • 苔丝的哀歌:哈代诗选

    苔丝的哀歌:哈代诗选

    哈代的诗冷峻、深刻、细腻、优美,言简意赅,自成一格,较他的小说更具有现代意识。其诗歌主题更多的开始面对社会现实,较全面地反映了维多利亚社会变革时期的精神状态。本书精选英国作家兼诗人托马斯·哈代的诗歌150余首,逐篇翻译,展现哈代的诗歌创作成就和高超的诗艺,评介其诗歌精神和生活态度,使读者了解哈代的诗是最能反映英语本质特点的诗,哈代是英国诗歌中本质因素的开创者和维护人,其诗歌理念和作品代表了当时英语诗歌的主流。
  • 文苑撷英

    文苑撷英

    大学的功能内涵是随着大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公元11世纪,在博洛尼亚大学等世界最早的大学建立之初,大学没有今天的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诸多功能,它似乎仅仅是一个谈天说地、海阔天空的地方,人才培养的目的很微弱。
  • 2011年度诗歌排行榜

    2011年度诗歌排行榜

    滚石填塞去路。深深地下降然后以臂力攀升,如蚂蚁的影子在垂直天梯上匍匐、蜿蜒。野花如雾,涌上我的热泪。赤日蒸晒,峥嵘人间。有纵横之健翮坠亡,顷刻间被虫蚁食尽。石头扑向心,气息崚嶒而凌厉。
热门推荐
  • 九封龙帝

    九封龙帝

    镇星守斗,荧惑食奎,天星异象之下,是警示,还是偶然。生于不凡,却沦为平凡,身世迷雾之中,是简单阴谋,还是宏大布局……(前期魔陆篇故事性较强,对喜欢慢热玄幻的读者朋友强烈推荐)
  • 达摩多罗禅经

    达摩多罗禅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王俊凯之我爱你

    王俊凯之我爱你

    一次粉丝见面会后,她说,我喜欢你,不是粉丝对偶像的喜欢,我是真的喜欢你,他说谢谢你……在之后的相遇,他面对她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甚至是反感,可到后面,他却说“我可以为你但是一切,包括娱乐生涯…………………………
  • 我真不想出手啊

    我真不想出手啊

    别惹我,我真不想出手啊!一代仙尊威名赫赫,却在渡劫之时不幸被劈中,仅剩一缕残魂卷入时空乱流来到了地球,入主一个刚刚因为食物中毒而死的年轻人身上,从此开始异世逆天之旅!
  • 斩妖之刃

    斩妖之刃

    苏籍穿越到人与妖共存的世界,被色诱盗刀。本以为是把神刀,但居然砍不死人?不知不觉走上斩妖路的他,在经历种种神奇事件后,却发现这刀竟然是···
  • 彼岸花开之爱的葬礼

    彼岸花开之爱的葬礼

    昔日同窗,知心好友,情同姐妹。顾盼,媛媛,小米三个人在走出大学校园后,遇到了爱情、事业、前途……
  • 亦还

    亦还

    事隔经年,那把剑彻夜剑吟不止。城头上站着几位背影婆娑的老人,他们白发苍苍,他们满含热泪。时光匆匆荏苒,他终于回来了……
  • 重生琼萝

    重生琼萝

    前世她处事天真,衰落的娘家让婆家瞧不起,受尽婆家脸色,丈夫不信她,妾室算计她,丈夫以她不守妇道要休她,三尺白绫,一抹芳魂归西。再次重生于十岁少女年华,世事看透,她不再是那个娇弱无依的宋家小姐,她要女儿当自强!
  • 310 上海异人故事

    310 上海异人故事

    小说描写的对象是身份证前三位数字为“310”的人,也就是上海人。他们的具体身份是电影院里的胶片放映师、艺术家、买菜做饭的年轻丈夫、新媒体人……生活在上海的他们,是与这座城市极深切有关的人,见证了上海的发展。一些在外人眼中城市微不足道的变化,在他们心中却投射下巨大的影响力,他们非常在乎诸如好几份本地杂志报纸关掉了、混堂和“大自鸣钟”消失了这类事件,这类事件和他们的生活交织在一起,谈论它们就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十三篇小说中,每一篇都体现了现代上海人的心灵世界。王莫之,1982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定海。童年随父母在江西度过。2002年开始在网络、音乐杂志发表乐评。2012年开始发表小说。著有长篇小说《现代变奏》《安慰喜剧》。《310上海异人故事》是其第一部概念短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