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28900000001

第1章 踢裆插眼王八拳K-1:史上最初的相扑

话说相扑这玩意儿跟歌舞伎剑道之类的一样,应该算得上是日本的国粹了,这个已有定论,没有太大的异议。

关于相扑的起源,通常有两说。一种认为它衍生于日本的本土文化,另一种则认为它来自于中国。如果根据常理来推断的话,似乎是第二种比较靠谱些,毕竟日本有太多的东西源自中国,相扑自然也不会例外。

但历史这玩意儿毕竟不是几何证明题,不能这么一概而论地搞推理,故而还是相当有必要说道说道。

单从历史文献上来看的话,相扑的雏形(注意是雏形)起源于中国,这是毋庸置疑的。早在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上就有记载,说当年黄帝跟蚩尤对干的时候,蚩尤以及其部下喜欢拿头上长着的角去顶黄帝(蚩尤氏头有角,与黄帝头,以角抵人),这种被称之为“角抵”的动作,便被后世认为是相扑最早的起源。

姑且不论蚩尤铜头铁臂以沙石为食这事儿究竟是真是假,光是头上长角恐怕也是很难让人相信“角抵”是确有其事的吧。所以虽说有记载,个人却认为完全可以将此段忽略不计。

不过虽说如此,但也足以证明“以头相触,互相角力”这样的运动在中国的历史够长够悠久。基本上是可以认定,无论和千年后的近现代相扑有多大相似度,至少最初的源头,是在我们中国这里。

而“相扑”这个词,则应该是出现在西晋时候,由此也能证明之前的那句话多半是无差的。至于日本方面关于相扑的最早记载,则是在成书于养老四年(720年)的《日本书纪》。根据这本书上的记载,说是在垂仁天皇七年(大概公元前23年)的七月七日,也就是七夕节的时候,天皇于御前举行了盛大的相扑比赛。

日语中,比赛被称之为“试合”,读作“siai”(西爱),但是在垂仁跟前的这场相扑大赛,却被写成了“死合”,读音仍是“siai”未变,但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一个是比试比试,一个则是比到死。

不过考虑到大家的生命都是很宝贵的,谁没事儿闲着也不会跑到天皇老子跟前穿了个兜裆布光着屁股,跟一个不认识的人拼死拼活的。所以为了调动众选手的积极性,天皇又下了一道很阴险的圣旨,说谁能把自己的对手弄死,那就能同时获得对方的领地或是俸禄。简单说来,就是如果我打死了你,你家你老婆就是我的了,你每个月的工资也都归我所有。

这一听大家就高兴了,毕竟领地这玩意儿本身就是靠抢的,跟上阵打仗没啥两样,那就干吧。

话说在这选手队伍里有一个叫当麻蹶苏的,算是当时全日本最强的大力士。当下他便主动站出来对天皇说:“皇上,普天之下无人是我敌手,说老实话,我自己都在寻找更强的人挑战,但找了半辈子,全都是些不中用的货色,我想这场比赛我就不参加了吧,免得有欺负人的嫌疑。”

这话说得实在是招人恨,于是当场又站出来了位仁兄,这位仁兄表示自己愿意挑战当麻蹶苏,生死自负。此人名叫野见宿弥,出云国(岛根县)豪族,在家乡算是第一能打之人。这次特地前来参加死合,就是想弄几块领地回家去让老婆过好日子的。现在他一看当麻蹶苏如此嚣张,便热血方刚地燃了一回。

垂仁天皇一见有人接茬儿,顿感好戏开场,连忙命人拉开场子给这两位腾个地儿,并亲自当起裁判。

一声令下,双方立刻扭打在了一起,虽然全日本都认为这是史上第一次相扑,但实际上当麻蹶苏和野见宿弥谁都没有用相扑的招数,而是都使着一套王八拳,从抽人耳光到蹬人胯下什么都干,只求把对方打倒。

看这种打法,怎么都不像是相扑,倒是很有一些现代格斗K-1的风格,不过就算是K-1,那也是有规则的,再怎么着你打死人是肯定不行的,当然,踢裆、挖眼同样不行。

经过一番较量后,野见宿弥一脚踹断了当麻蹶苏的肋骨,接着又紧追不舍,再次大踏步向前,在对方的腰部踩了一脚,狠命一顿用力之后,当麻蹶苏眼看着就活不成了。

获胜之后的野见宿弥不仅如愿以偿地获得了当麻蹶苏的领地,并且还受到了垂仁天皇的重用,成为了御前贴身侍卫。不仅如此,这位勇士后来还成为了门神一般的人物——垂仁天皇死后,生怕在阴间遭遇不测,特地命人以野见宿弥为“模特”打造泥人数只用于陪葬,这一习俗后来也成为了日本上流社会的一种殉葬风俗。

再多说一句,野见宿弥的某位后裔相当有名,他叫菅原道真,乃是一代大儒,人送外号“学问之神”,换算成中国的神仙的话,大抵便是文曲星了。

一般认为,上述的这场七夕节的御前相扑,是日本历史上有记载的首场相扑比赛。但是这个说法看起来相当不靠谱:首先这垂仁天皇是否真有其人,就很值得推敲,因为根据《日本书纪》的记载,这位皇上的寿命至少超过了130岁。别说在那年头了,就是在现在,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其实除此之外,关于日本相扑的起源,还有一个比七夕御前大赛更早的故事,只不过这事儿已经不再算是历史范畴内了,纯属传说。

且讲在远古时代,建御雷神和建御方神互相开战,都想夺取对方领地。但后来他们又觉得这种行为太累且太不文明,有损自己英明神武的神灵形象,于是这两位神仙就约定,干脆这样吧,就我们俩来一场单挑,谁赢了,对方的领地就归他,多省事啊。

于是,在某个不知名的上古时代,两位神仙于出云国摆下擂台,互相角力,最终建御雷神获胜,建御方神羞愧而逃,这是为日本历史上最早的相扑。

这话忒不靠谱,所以我说过你听过,就当算过。

相扑真正传入日本民间,是在公元五世纪左右,农民为了预测或是祈祷丰收,往往会在田间举行相扑比赛,算是做给神灵看的文娱表演。到了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明治天皇又将相扑定为国技。从此之后,这项运动便成了日本最重要的竞技之一。

到了昭和十六年(1941年),为了加强所谓的“武道教育”,相扑开始走进了普通的中小学校门,成为了当时学生们的必修课之一。

二战结束后,为了防止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所以相扑和武道教育撇清了关系。经过种种改良之后,又以日本的传统竞技出现在了擂台上,也就是今天你我看到的那个样子。

综合以上的各种说法,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结论:在中国唐朝之前,日本就有相扑了,而且名字一直叫的是相扑。所以,这东西传入日本的年代多半能确定在西晋后、唐朝前。将其传入日本的,或许是南北朝时期受册封的倭王使者,也有可能是大名鼎鼎的遣隋使小野妹子(男)。在相扑传入日本之后,又经过日本本土数千年的改良和革新,终于形成了近现代相扑的模样——两个彪形大汉在一个小圆圈里互相角力,并将摔跤技能也贯通其中,成为了既不失古典特色、又有当代气息的现代格斗术。

据说,甚至还有相扑力士跑去K-1参加格斗比赛的事情发生。此人叫曙,是当年日本相扑圈中最强的一人,然后由于古代格斗和现代格斗之间毕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所以曙力士在K-1的擂台上想要再重演当年玩相扑时候的风光,肯定是不可能的了。不过,据说曙力士混得还算不错,好歹上了擂台还能打倒几个人,不至于总挨人打。

在这里顺便一说,在日本的历史上其实还曾有过女子相扑。女子相扑源于雄略天皇时代(456~479年),他在即位的时候曾举办过一次,当时参加女赛的女子和男人们一样,光着上身只穿个兜裆布便开始互相角力。故而后世多认为,此举也忒有伤风化了,于是便很少再有人敢去问津。到了现代,女子相扑偶尔也会举办两场,只不过女力士们都会穿着T恤来参加比赛,要想看这个看那个,是不可能的了。

同类推荐
  • 交通里的玄秘事儿

    交通里的玄秘事儿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的确如此。回顾历史,从人类文明的源头说起,那时候既没有路,也没有交通工具,古人茹毛饮血,为了觅食,为了生存,一步步地走出了路。道路为人类开阔了视野,提供多种生存的可能。而马、牛、车等作为运输工具,把人类的双脚解放出来,更方便了扩大生产、经营。没有道路,一个部落、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不能通往强盛。该书展现了中国交通发展史,对相关史料进行细致深入的剖析,还原出真实的历史原貌,让人在感慨的同时,领略鲜为人知的交通古文化.
  • 遗憾的聆听

    遗憾的聆听

    杨燕迪音乐文丛《遗憾的聆听》一辑,主要收入杨燕迪教授近年来针对当下音乐生活现况的评论,大都可谓“应景”或“应时”之作——如重要作曲家的诞辰或逝世纪念,观看现场演出之后的有感而发以及相关演出的节目单说明。杨燕迪教授在写作时希望这些文字不仅“就事论事”,而且牵涉更宽、更远的议题和关怀。关于音乐评论,他一直遵循着一个原则——评论家面对音乐作品、音乐表演和音乐现象,不但要以内行眼光和表述涉入音乐本身,同时也应该让音乐与更广泛的人文性议题发生尽可能丰富的关联。
  • 山西戏曲名角

    山西戏曲名角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野味读书:书人 书事 书论

    野味读书:书人 书事 书论

    《野味读书》分为三辑。第一辑“书里书外”,“书里”收录孙犁自述的读书经过;“书外”则是可能影响孙犁精神成长的文化生活。如果我们把文化生活的内容也算作一种“读书”,则“书外”的部分也算该是孙犁读书生活的一部分。第二辑“书前书后”,部分是孙犁的读书笔记。因为爱书,孙犁常在书上施以封皮,而因书衣多在书前书后,我们就为本辑取了这个名字。“书前书后”里的文章乍看有些杂乱,但除去不多的孙犁对文学作品(及其作者)——古代多列入集部——的评论,这部分文字的大宗在古代属于史部。第三辑“书长书短”,是爱书人孙犁在买书、得书、藏书等方面长长短短的叙述,进而延伸至新的契机境界:“读中国历史,有时是令人心情沉重,很不愉快的。倒不如读圣贤的经书,虽然都是一些空洞的话,有时却是开人心胸,引导向上的。古人有此经验,所以劝人读史读经,两相结合。这是很有道理的。”
  • 思想课堂-论爱笔记

    思想课堂-论爱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热门推荐
  • 诡墓迷踪

    诡墓迷踪

    这些诡异惊悚的经历,是一切的开始?还是引燃古老迷题的导火索?诡异湖泊惊现的锁尸阵,异域荒漠的地下古城……一切的一切,仿佛都朝着同一个方向指引,那是一个历经千年的迷局。我叫商启川,带你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探险旅程。
  • 羊的月亮

    羊的月亮

    亲爱的侗浩:你好!你看,我就这么离你而去了,当你得到我的消息后,不要伤心。同时,希望你不要责备我。我是自愿离开你们的,我走得很轻松,这实在是一种解脱,我希望你能尊重我的选择。
  • 两个人的战争

    两个人的战争

    男女主人公都是曾经沧海,于是都懂得了保护自己,好好的给自己一个壳,牢一点,再牢一点,却殊不曾料想,拒绝了伤害的同时也拒绝了所有可能的缱绻温柔。当时第一个联想就是张爱玲的白流苏与范柳原,不一样的时代,一样的男女,爱到后来都不由得算计了又算计。
  • 红尘惹人语

    红尘惹人语

    太多人总是相信,逆天必出奇迹,若天能助你,何必逆天而行?本文女主三观清奇,不信是非,不计成败,没有悯天下苍生的大慈大悲之心,不喜勿入!
  • 重生在架空大陆

    重生在架空大陆

    这是一个遍地女神的世界,可她偏偏是个女逗逼。重生在异世大陆,她被宣判废材,这还咋滴,哪个主角不是个废材,照样牛上天。
  • 勾栏胭脂

    勾栏胭脂

    八大胡同究竟在哪里,到底是哪几条胡同,在那里曾经发生过什么?赛金花、小凤仙是否确有其人其事……媒体上炒得沸沸扬扬的“胡同游”也涉及了八大胡同,并由此引发媒体的争论,争论的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难以启齿的东西?作者用了将近2年的时间走访了前门一带所有的胡同,拍片子,查资料,与老人们聊天,亲手绘制前门一带所有胡同的地图,力图将真实的八大胡同展现在读者面前。
  • 联盟之只会躺赢

    联盟之只会躺赢

    通宵排位的周涛,醒来后发现自己意外穿越到S9,还自带系统。本以为可以大杀四方,但却是一个躺赢系统。无奈的他,走上了坑人之路。韩服:“有没有人能阻止这个躺赢狗登上第一啊!这样的菜逼,简直是对我电竞第一大国的侮辱。”赛场:“这种靠躺赢的选手,也能打世界赛,还有天理?求求那路大神收了这不要脸的家伙吧。”平行世界,如有雷同纯属娱乐。
  • 我在大明割韭菜

    我在大明割韭菜

    一位霸道总裁,穿越到了明末,成为了崇祯皇帝。韭菜大法妙啊!一言不合抄家灭族!尸山血海,韭菜遍地!杠精遍地,嘴炮误国!以韭菜之法,聚天下之财,实干兴邦!韭菜!都是韭菜!朕要割东南的韭菜!割建奴的韭菜!朕还要去割整个欧罗巴的韭菜!扶朕起来,朕没喝多!
  • 千恋槐

    千恋槐

    另一个花千骨,在花千骨里未完成的,这里都会帮你完成。五月间,槐花纷飞,你可知那红,是我用血染的?抬头仰望,天空依旧湛蓝,只不过多了一抹,灰色的云......那一年,你把我杀死在槐花树下......现在,该怎么办呢?
  • 青春与激荡随行

    青春与激荡随行

    一名刚刚走出校园的女孩,诉说着青春年少时期的故事。步入职场之后,她才明白,用漫长的一生,来说明此生的意义和能够创造出的最大价值,而不应该用短暂的幸福,来展示轻薄的荣耀和人性的庸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