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36000000001

第1章 少年时代

吴佩孚(1874——1939),字子玉,山东蓬莱北沟吴家村人。

吴佩孚生于前清同治十三年甲戌(1874年),三月初七日,辰时。

父亲吴可成,依靠祖上传下来的安香杂货店,做点小生意买卖,维持生活。这位吴老先生,颇富于国家民族思想,当吴佩孚出世的时候,正值日本明治天皇登基后七年,励精图治,变法维新,亟欲侵夺朝鲜、台湾、琉球;这一年有台湾土着劫杀日本琉球海滩难民的事件发生,日本人乘机挑衅,派兵攻台,明明吃了败仗,反而向我国索偿军费50万两,消息传出,中国老百姓颇为愤慨。可能吴可成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由于潜意识的关系,吴佩孚诞生的那一天,他梦见明朝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戚继光到了他的家里,蓬荜生辉,振奋异常;由于戚继光字佩玉,因此,当吴佩孚呱呱坠地,吴可成便以佩为名,以玉为字,给他的二儿子取名佩孚,字子玉。

吴佩孚的母亲张氏,是一位克勤克俭、很有志气的贤妻良母。安香店的蝇头小利,不足以应付小家庭的开销,她白天帮同照料店铺,料理家务,晚上便借一灯如豆,纺点纱来赚两个钱,以此贴补家用。

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叫吴道孚,早夭,因此吴二爷成为吴家的长子。他三岁的时候,光绪二年丙子,添了一个弟弟,名唤文孚。

吴可成夫妇对两个儿子管教很严,尤其是对吴佩孚,因为他是长子,父母寄予的希望很高。可是毕竟家境清苦,两夫妇成天忙于衣食,难免照顾不周,而吴佩孚小时候玩心很重,家里待不住,经常和些小朋友到处游荡,龙神庙、蓬莱阁,都是他们每天必到的地方。

这蓬莱阁是蓬莱县的一大胜迹,坐落在城北丹崖山上,阁之下便是渤海之滨,汪洋万里,惊涛拍岸,极宜于远眺。蓬莱阁建于宋朝治平年间,明朝的参将,清朝的藩王孔有德曾经在那儿住过,阁顶悬有一块大匾额,上书“海不扬波”四字。

由于小时候每天都到蓬莱阁游玩,吴佩孚对那儿的一草一木,非常熟悉,于是在他投身行伍,征战半生,睽违故乡数十年里,他无时无刻不眷念蓬莱阁的景物。当他于民国二十八年被日本人谋害于北平后,他的老政务处长刘泗英,特地为他在四川南川金佛山麓三泉公园,也构筑了一座蓬莱阁,供奉吴佩孚的遗像、楹联,灯火香花,由紫阳、青阳两位羽士,朝夕膜拜,以彰忠烈。刘泗英曾经有记、有诗,常乃德为此还写了一首“湘月词”。

吴佩孚儿时虽然顽皮,但却很能自爱自重,父母也确是欢喜他,所以他不曾挨过打。最重的一次处罚,是因为他在外头玩了一天,实在太疲倦了,忘了洗脚便上床去睡,结果被他母亲发现,把他叫醒过来,端端正正地坐在床上,不许躺下。

长到六七岁了,父亲教他认字、念书,然后送进私塾。蓬莱县学后街地点偏僻,坐落在孔庙和考棚的后头,一排屋子,全是窄门浅户,湫隘简陋,安香店自也不能例外。家里面别说书房,连张书桌也没有,吴佩孚愁眉苦脸,拿着父亲买来的书本,问他母亲说:

“娘,你让我上哪儿去念呢?”

所得到的回答是:“我给你想法子。”

家里有一副大石磨,搁在廊檐底下,吴大娘去找来一块木板,往磨顶上一放,然后双手抱起了吴佩孚,叫他用骑马式,坐好在磨脖子上,就这么样,书桌也有啦,凳子也得嘞。吴太夫人很满意地笑笑,把书本摊开在他跟前,说声:“孩子,你好好儿地念罢。”

这一套特制的书桌和椅子,还有一层妙用,那便是小吴佩孚坐上去以后,根本就别想溜;如欲下地,非得大人把他抱下来才成。

过路的街坊乡邻看见吴佩孚骑在石磨上,咿咿唔唔地念书,吴可成笑容可掬地招徕生意,吴张氏当街坐着,一架纺车;一只小板凳,一得闲便来纺个不停,于是颔首赞许地说:

“唔,这家子人,将来必定发达!”

还没个发达的影子呢,转眼间到了光绪十六年(1890年),吴佩孚14岁,吴文孚11岁,父亲害病死了。剩下孤儿寡妇,哭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家中一文积蓄也没有,吴太夫人又是天生的傲骨,再没有钱也不开口求人,只得草草地营葬。

父亲一死,吴家仿佛栋折梁摧,天崩地裂,店务没人照管,只好让它自生自灭。母子三口生活没有着落,吴大娘便夜以继日地纺纱,丈夫的亡故早已使她哀伤逾恒,心力交瘁,繁剧沉重的家事和工作,更使这位意志坚强的女人形销骨立,健康大受影响。14岁的吴佩孚在这时候变了,他不再贪玩游荡,从此沉默寡言,每天深夜伏在枕上,看灯光闪烁,照映母亲日渐瘦削的面庞,单薄而佝偻的身子,咿——呀的纺车声响和读书声相唱和着,形成他一生最凄怆的乐章。吴佩孚缩在被窝里紧紧咬住牙关,他不许自己哭,但是他已下定了决心。

有一天,他所要探问的事情,终于有了点眉目,于是他秘密地部署妥当,然后兴冲冲地回到家里。吴佩孚蹲在纺车旁边,问他母亲:

“娘,我也去挣钱,帮着养家,可好!”

抬起疲倦的眼睛,望了他一眼,吴大娘说:

“你给我好好地念书,我们这一家子,指望都在你身上咧!”

“娘,我赚钱也是读书。”

“哪儿会有这种好事、”吴大娘头也不抬,“还是等你念好了书,再去赚大钱吧!”

“娘,我说的是真的。”

“我不信。”

“娘,是真的。登州水师营在招学兵,一个月有二两四钱银子的饷。”

二两四钱银子,在当时真是一笔大数目,一家三口省吃俭用,加上吴大娘的纺纱收入,就能有个富余。吴佩孚以为他母亲听了会惊一惊的,哪儿知道,吴太夫人声色不动,只是在说:

“你别胡思乱想啦,才14岁的孩子,人家肯让你去当兵?”“不是当兵,是当学兵。”

“就算是当学兵,你这点年纪也不够呀。”

忽地站起身来,挺一挺胸:

“娘,我生来个子高,就说我18岁,也没人会不相信的。”

定定地看了吴佩孚半晌,吴大娘脱口而出,喃喃自语:

“嗯,这孩子是长得高。”

但是,即使个子长得再高,能够冒充得了18岁,吴大娘还是不赞成吴佩孚进水师营。自从满人入关,多尔衮为了压制汉人习武,惟恐浸假成为反抗的力量,恶意的命人散播“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谣言以来,有清一代二百六十余年,竟然在中国人心目里形成牢不可破的观念。基于此,吴太夫人反对甚烈,同时,她自吴佩孚生下了地,便将一切美好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不欲吴佩孚啡辍学业。

第一次的请求,所得的结果是严词拒绝,断乎不准。但是吴佩孚实在不忍再看母亲这么样劳苦下去,而且,不论吴太夫人如何焚膏继晷,拼命苦干,手工纺织的收入究竟有限,渐渐地一家三口三餐难继了,吴佩孚觉得自己身为长子,未便袖手旁观。即此,他锲而不舍,再接再厉,一有机会便跟他母亲絮聒不休,后来,他迎合母亲的心意,又一次兴奋不已地跑回家来说:

“娘,我打听得确实了,水师营里的学兵,上课上操,一个星期里面只有两天。”

“两天?”吴大娘的心思,有点儿活动了,出操上课。一个星期只要去两次,一个月充其量也不过八九日,倒有二两四钱白花花的饷银好拿,这个待遇,实在是太优厚、太可观、太划得来。

“一星期去两次水师营,”吴佩孚恳挚地说:“娘,还有五天的时间,我可以继续念书。”

“继续念书,”吴太夫人沉沉地叹口气,“你打6岁起进私塾,九岁就开篇做文章,12岁念完了四书或经,好些个老夫子,都在夸奖你诗跟文章做得好哩。现在你都14岁了,只怪家里没钱,请不老好老师,还让你在私塾里当大学生。这么样继续念下去,我真不知道你能念出什么名堂。”

一听他母亲提起这件事,吴佩孚不禁心花怒放,当时便问:

“娘,你可晓得李丕森李老师?”

“登州府头一位好老师啊!”可见吴大娘平日对这些名师留意得很,“李老师教出来的举人、秀才,好些个咧。你提李老师做什么?”

“娘,李老师答应教我读书呢。”

喜出望外,吴大娘停下手头的工作问:

“你骗我?”

“不,是真的,”吴佩孚忙答,“李老师说,他看中我家贫而好学,书念得不错,诗文也有点根底,他说他要好好地教我。”

“这——”吴大娘立刻便联想起钱的问题,不期然的有些儿踌躇,“我们怎送得起李老师的束修呢?”

“娘,李老师本来是这么说的,只要我肯发奋向上,好好地念书,他念在我们家道贫寒,宁愿分文不取。可是,”一声苦笑,“我也想着这样不太合适。所以我想这么着,先去水师营拿几个月饷,等到明年开春,我们省吃俭用,凑一笔数目,送给李老师当束修,然后我再开始跟他念。娘,你说这样可好严多半是受了儿子能够从名师就读的鼓励,吴大娘很勉强地答应了一声:

“好吧。”

于是,实足年龄只有13岁的吴佩孚,便开始穿上了水师营学兵的军装,一周两次,到营上去上课,操练。他住在家里,饭也是回家吃,月终关饷,他拿到二两四钱白花花的银子,揣在怀中,喜洋洋地跑回家去,双手捧给母亲。自从他13岁开始赚钱养家,一直到若干年后饷银稍有富余,吴佩孚总是一文不花,全数充作家用。

吴大娘嫁到吴家以后,吴家开的那爿杂货店,只有萎缩,从来不见扩充。贱买贵卖,生意来往,通常都是使的制钱,成锭的银子极少过手。如今大儿子才13足岁,便能赚钱养家,而且饷银一拿回来便是成锭的足色库银,第一次从吴佩孚手里接过他辛苦赚来的银两,吴大娘喜得落下了眼泪。

转眼之间就过了年,转眼之间又开了春。有一天,吴大娘换了一身于净衣服,叫吴佩孚也穿得齐齐整整,她取出了封好的一包纹银——三母子勤劳俭省,节衣缩食,攒下来的结果。备几色礼物,这位含辛茹苦的老太太,母代父职,她亲自领了吴佩孚,前去谒见李老师,行拜师的大礼。

李丕森,字汉卿,是登州府的宿儒,国学大师,蓬莱名举人孙丹黻、优贡生温念曾、生员张祚庭等都出自他的门下。当然,尽管这位李老师一生诲人不倦,弟子数以百计,他所教出来最有成就的一位学生,仍还是后来名满天下、叱咤风云的吴佩孚。

刚开始在李老师的门下受业,和他同时执经问义的大学生,一共有三十多位。吴佩孚因为十二岁到十五岁这三年时间混在私塾里白耽搁了,他赶上去念很吃力,兼以他等于是半工半读,因此名列前茅轮不到他的份,再怎么废寝忘食地苦读,他的学业成绩依然平平。

十四五岁的少年,不但自食其力,赚钱养家,而且还能利用学兵的余暇,用功念书。吴佩孚的老师,蓬莱县里有名的李丕森及乡党邻右,免不了要对这个无父的孤儿,刮目相看。人人都在夸赞,吴家那个老二,将来准有出息。

因此,吴佩孚15岁的时候,便有人来登门提亲,说的是王家的姑娘,门当户对,年貌相若,吴佩孚也曾看见过她。当他母亲征询他的意见时,他本来觉得15岁订亲未免太早,但是他想起了一点,母亲年纪渐渐地大子,又要操持家务,又要从事纺织,实在是太辛苦。自己早两年成亲,新媳妇进门,可能会成为母亲的帮手.从这个角度设想,吴佩孚无可无不可地应允了这门亲事。

然而不幸得很,王家姑娘还没有过门,两年后,吴佩孚18岁,他的未婚妻便一病不起,吴佩孚是饱读经书、讲究五伦八德的人,他尽心尽礼地办了丧事,并且把这位王小姐归葬吴家的祖坟。

22岁的时候,吴佩孚考中了进士,可惜的是,就在这一年,他染上了吸食鸦片的嗜好。那时在吴佩孚的家乡开烟馆的都是有钱有势的人。

其中最有势力的一家叫翁钦生,以经商起家,其分店远及东三省一带。朝内有人做官,他本人与地方官府亦通声气,府城里视为一个了不得的人物。那时烟馆林立,其中有“雅座”与“普通座”之分:雅座是单房,炕上铺着大红毯,是留给特权阶级客人享受的。那时不论富翁或穷汉都不喜在自己家里开灯,往往呼朋引类到烟馆里抽得满屋子乌烟瘴气,认为不如此不算过瘾,颇像近年来北平及广州人坐茶馆的风气。吴秀才属于穷汉一类,只能在“不雅之座”行走,不敢与八大家并肩而坐。

一天,吴的烟瘾发作,一足跨到烟馆来,因“不雅之座”客满,乃与店伙商量,想在雅座内借抽几口,抽完后马上就走。店伙泛着一双白眼说,“雅座有是有一间,翁爷独个儿躺着打瞌睡,可是咱们不敢让你拼进。”吴连声说:“翁爷是熟人,我过过瘾马上就走,让我自己和他商量。”

吴挂着一副笑脸走进了那间雅座。翁只微睃了一眼,懒懒说道:“老二干吗?”吴委婉地说明来意,翁“呸”了一声,把脚伸直用力一踢道,“滚!”

吴一言不发,低着头走了出来,店伙们报以轻蔑眼光。

除“八大家”之外,登州府着名人物还有所谓“九虎”,是指一群兴风作浪的讼棍,大概都是些穷而无赖的不第秀才,官府视为败类,“八大家”对之亦有三分畏惧,正合着“阔佬怕光棍”的一句老话。一天,这个“不第秀才集团”来了个请求入盟的正式秀才,大家认得是吴老二,问他:“干吗要加入?”吴重重地吁了一口气,把烟馆受辱的事述了一遍,请大家想主意代打不平。这些人都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汉子,岂有袖手之理?他们都拍着胸脯说道,“好吧,咱们等着机会,让那个狗杂种知道厉害!”

事有凑巧,翁老太太做寿开堂会,满城官员无不登门拜贺。吃完了寿筵,男女宾分坐两壁听戏,正听得津津有味之际,十虎假“拜寿”为名闯入临时剧场,演了一幕“大闹天宫”的怪剧:向女宾做尽种种丑态,吓得她们没命乱窜。气得翁圆睁怪眼大呼道,“来呀,快把这般痞棍绑到知府衙门去!”

秀才造反不过那么一回事,怎当得如狼似虎的豪奴,十虎俄然变成了十只老鼠——抱头鼠窜而出。吴老二溜得快,做了漏网之鱼,同伙中有几个做了瓮中之鳖。翁打听得祸首是吴,嘱托府尊指名拿办,吴在故乡不能安身,仓皇逃往北京。茫茫然又像丧家之犬。吴在旅途中想着:“劣绅诚然可恨,大烟尤为败国亡身的媒介。”他从此恨劣绅,同时把大烟当做了终身之敌。

同类推荐
  • 五太后轶事

    五太后轶事

    西汉吕太后,北魏胡太后,唐朝武太后,辽朝肖太后,清朝西太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五位太后。她们临朝称制,实际是五位女皇。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她们是叛逆的女性。她们在权欲的驱使下,成了向封建礼教、“三纲五常”挑战的急先锋。为此,她们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表现了铁女人的手腕和性格。本书选择了这五个典型的士性,叙述她们干预朝政因缘始末,意图从一个侧面来探索封建专制政体的某些规律,是一本学术性的通俗读物。行文流畅,文笔生动,既可给人以艺术和知识的满足,又可以给人以深沉的启示。这里是述说往事,为了阅读轻松一些,故以轶事名之,曰“五太后轶事”。
  • 开创盛世——康熙

    开创盛世——康熙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人物百科知识博览

    人物百科知识博览

    这里有神秘诡异的百科知识等你阅读,这里有扑朔迷离的背后玄机等待你的发现,这里有鲜为人知的惊险内幕等待你的探索,这里有匪夷所思的灵异事件等待你的追寻。
  • 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

    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

    这是一部“感动沈从文家人”的沈从文传记,一部令《活着》作者“感慨万分”的人物传记,一部获得中国国家图书馆“文津奖”的新经典传记(增订版)。沈从文逝世三十周年暨2018年“增订版”,新增《沈从文的后半生:这是什么样的故事》,并首次收入沈从文作为“绝笔”的《一点记录——给几个熟人》。在时代的剧烈变动中,这种连续、细密、复杂的个人精神活动,清晰见证了一个弱小个人的全力挣扎,一个平凡生命以柔弱的方式显现的强大勇气和信心,一个“有情”的知识者对历史文化长河的深沉而庄严的爱——一如他爱家乡的那条长河,曾经不知疲倦地抒写那条河的故事,他的后半生甘受屈辱和艰难,不知疲倦地抒写历史文化长河的故事。
  • 恭亲王奕诉政海沉浮录

    恭亲王奕诉政海沉浮录

    晚清历史风云变幻,爆发于19世纪中叶前后的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从内外冲击着清王朝的统治基础,有忧患意识的统治阶层开始思索如何自强以抵御外侮,于是自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他们发起并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自强”、“求富”运动——洋务运动。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的相继爆发使洋务官员寄予办洋务以自强御侮的梦破灭,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出的新生资产阶级力量则开始思索一条新的社会发展的道路——鼓动光绪帝进行改良变法。
热门推荐
  • 落跑逃妃:夫君等等我

    落跑逃妃:夫君等等我

    一份百年的守候,一段生死相依的情感,三段爱恨纠缠的人生。她与他,只求一份安然的与子偕老,却被时光带走了最真实的心意。他道,世事无常,她能幸福便是他的夙愿。她与他,纠纠缠缠,最终还是成为了他后宫之主的独宠,他道,她只要出现,他便会守候。她与他,本是萍水相逢,却已经一发不可收拾,他却依然强留她,没有恨,她就不会记他一辈子。
  • 我穿越了一个假西游

    我穿越了一个假西游

    【本文轻松搞笑,吐槽】 陆羽穿越了,对此他很淡定21世纪了,不穿越一次都不好意思出门,再说了他还有系统在手,妥妥的主角标配。可是…你说我现在是蟠桃土地,那只猴子是我上官,刚走马上任?!?必须得自救,不然得给猴子坑死!于是乎…当发展到巅峰的食物给天庭大仙们味蕾带来冲击时…当时尚潮流的服饰引起仙女妹妹的疯抢时候…当各种娱乐聚光灯亮起来时…陆羽发现,他好像在天庭搞起了垄断…就这么的,一代商业大亨在西游崛起。我,陆羽,发钱!
  • 季少的二婚娇妻

    季少的二婚娇妻

    结婚当夜进错了房,文筱茹觉得自己的人生都灰暗了。她以为自己不会再动感情,却在不知不觉中和那个男人纠缠不清。直觉告诉她,这个男人很危险,惹不起,她躲还不成。“女人,你想变强吗,不再屈人之下。”男人谆谆诱导。文筱茹傻乎乎的信了。
  • 遇见某年某月

    遇见某年某月

    即使你不爱我,即使我永远无法超越她在你心里的地位,可是那又有什么办法,我就是爱你...我以为你会记得我,哪怕一点也好,多年后我遇见你,会有怎样的对白...
  • 羽化大道

    羽化大道

    传说,茫茫宇宙中有无数个位面!当一个位面的生物、个体力量强度超出了这个位面的规定强度,便会羽化飞升到另一个更高级的位面去。神界,是众生公认的最高位面,然而那最强的所在却另在别处……初次行文,如有不足之处还望大家海涵。当然燊宇更希望大家能多给我提一些意见和建议,只有这样燊宇才能有所进步、才能越写越好。只有燊宇写的好了,大家才有心情看下去。多谢大家的支持了!
  • 三国之大乱炖系统

    三国之大乱炖系统

    东汉末年,《大乱炖系统》凭空降临神州大地,无数不同时代,不同阵营的名臣猛将被强行拽入黄巾叛军与东汉王朝的纷争当中,关羽战秦琼、李元霸单挑吕布,张良智斗诸葛亮……一场比历史上任何一次战役都要来得猛烈与持久的大混战一触即发,而朱武作为一名来自现代的野鸡大学生,常年安逸于享受和平生活,乍然登上这群雄争霸的历史舞台,他又该何去何从呢……
  • 快穿之逆袭我是认真的

    快穿之逆袭我是认真的

    因为蟹黄包太好吃,不小心被噎死的凌巧。亲眼看见自己的身体被火化,崩溃不甘之下被炮灰逆袭系统绑定。为了不魂飞魄散,凌巧苦逼的走上了为炮灰逆袭的道路。白莲花,绿茶婊,键盘侠,心机婊应有尽有,刷新了凌巧的三观和底线。无CP
  • 医惹情牵:错上高冷男神

    医惹情牵:错上高冷男神

    五年前,他们是情侣;五年后,他是她准妹夫。白天他是铁面无私的上司,尖酸刻薄;黑夜他是疯狂的野兽,疯狂索取和掠夺。“沐佑晴,说你爱我……”“傅司凉,放过我吧……”多年后,她终于成功逃离,却被他毫不留情的再次抓住。“沐佑晴,新家的床,需要你回来试试……”
  • 新语

    新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道法的世界

    道法的世界

    这是只有道法的世界。魑魅魍魉当道,法术百家争鸣。尸解、服丹、赶尸、扶乩、符箓、香火……秘法万千。夜叉、恶鬼、妖道、邪僧、天魔、鬼神……妖魔缭乱。黑白难辨,正邪不分。周玄降临古代世界,临深渊而行,习万千道法,斩诸天神魔。拔剑四顾,却世间皆敌……(通俗版:一个邪气十足的志怪世界,一个修万般法术的向道之士)(群604313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