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365300000018

第18章

此外也许还有一个原因:云谷寺是旧式房子,三开间的楼屋。我们住在楼下左右两间里,中央一间作为客堂;廊下很宽,布设桌椅,可以随意起卧,品茗谈话,饮酒看山,比过去所住的文殊院、北海宾馆、黄山宾馆趣味好得多。文殊院是石造二层楼屋,房间像轮船里的房舱或火车里的卧车:约一方丈大小的房间,中央开门,左右两床相对,中间靠窗设一小桌,每间都是如此。北海宾馆建筑宏壮,房间较大,但也是集体宿舍式的:中央一条走廊,两旁两排房间,间间相似。黄山宾馆建筑尤为富丽堂皇,同上海的国际饭店、锦江饭店等差不多。两宾馆都有同上海一样的卫生设备。这些房屋居住固然舒服,然而太刻板,太洋化;住得长久了,觉得仿佛关在笼子里。云谷寺就没有这种感觉,不像旅馆,却像人家家里,有亲切温暖之感和自然之趣。因此我一到云谷寺就发生一种特殊的感觉。云谷寺倘能添置卫生设备,采用些西式建筑的优点:两宾馆的建筑倘能采用中国方式,而加西洋设备,使外为中用,那才是我所理想的旅舍了。

这又使我回想起杭州的一家西菜馆的事,附说在此:此次我游黄山,道经杭州,曾经到一个西菜馆里去吃一餐午饭。这菜馆采用西式的分食办法,但不用刀叉而用中国的筷子。这办法好极。原来中国的合食是不好的办法,各人的唾液都可能由筷子带进菜碗里,拌匀了请大家吃。西洋的分食办法就没有这弊端,很应该采用。然而西洋的刀叉,中国人实在用不惯,我们还是用筷子便当。这西菜馆能采取中西之长,创造新办法,非常合理,很可赞佩。当时我看见座上多半是农民,就恍然大悟:农民最不惯用刀叉,这合理的新办法显然是农民教他们创造的。

1961年5月20日于上海记。

赤栏杆外柳千条

——参观景德镇随笔

“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这是景德镇瓷器的特色。景德镇的瓷器制造,历史悠久,在唐朝时代就很有名;经过宋、明、清三代,更加进步。但在反动派统治期间,日趋衰落,产量减少,质量粗劣。解放以后方才大大地发展:解放那年产量只有三十万担,现在已经达到一百十万担,打破了古来的记录(过去最高八十万担);质量上也恢复了上述的特色。

这里共有十二个大厂,每厂都有工人一二千到三四千名。我参观了六个厂,其中有一般的,有绘画的,有雕塑的。我从原料的陶土一直参观到制成品,中间经过手续的复杂和巧妙,实在使我吃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条龙的加工。但见一条很长很长的板条上,均匀地排列着许多尚未完成的盆子。这板条慢慢地向一头移行,慢得很,比我走路还慢些。板条旁边坐着七八个人,每两人相距约一二丈,每人前面有小桌子,桌子上有种种工具。第一个人从板条上拿起一只盆子来,用某种工具给它加一下工,立刻放在板条上,让它开过去;再拿起第二只盆子来同样地加工。第二、第三……个人照样地做,不过所加的工各不相同:有的是拿起来揩一揩,有的是拿起来在某地方刮一刮,有的是拿起来画一笔,有的是拿起来在底上盖个章……板条这样川流不息地移行,板条上的盆子的加工逐渐完成起来。

我看得发呆了。我想:这几个人必须鼓足干劲,专心一志地对付这工作,绝对不许怠慢一下。如果一怠慢,那只盆子就安稳地坐在板条上慢慢地向那边开过去,决不会向这人喊“快替我加工!”而这一道加工手续就脱漏了。我们许多上海人嘈嘈杂杂地在旁边参观,这些工人有时不免向我们看一眼。这时候我替他们担心;然而他们很敏捷,决不为了看一眼而耽误工作。

参观过后,我到景德镇市内去看看市容,买些瓷器。我对于景德镇的市容,同瓷器一样地赞美。这里有两架浮桥,红色的栏杆映着青山碧水,非常美丽。我想:景德镇以前属浮梁县,“浮梁”这个名词是不是从浮桥来的?但也不加考据。交际处附近有一个小湖,湖边围绕着红色的栏杆,栏杆旁边有许多高大的杨柳树,长长的柳条垂垂地挂下来,有的拂着红栏,有的吻着碧水。柳荫深处,露出小小的红亭翠馆,风景颇像杭州的西湖,惹起我怀乡之感。景德镇的街道很宽广,建筑很宏壮,竟有些像上海的闵行。瓷器门市部里货物充斥,琳琅满目。有几个大花瓶比我的身体还高。画在瓷板上的风景、人物、花卉都很工致,望去竟像装在镜框子里的画幅。可惜旅途上不便携带,我只买了几只杯盏。归车中为景德镇吟了两首诗:

沿郊厂宇似森林,景德陶瓷盖世名。

买得彩纹杯盏去,从今茶饭有精神。

金风送爽碧天高,赣北秋光分外娇。

长忆浮梁风景好,赤栏杆外柳千条。

1961年10月10日记于上海。

化作春泥更护花

——参观江西革命根据地随笔

我平生——孩童时代不算——难得流眼泪;但这次在南昌的烈士纪念堂里,竟流了不少。这里面的灵堂里,左右两排玻璃柜子,里面陈列着许多装潢很隆重的册子,是当年江西各地为解放战争而牺牲的烈士的名册。翻开来一看,里面记录着烈士的姓名、年岁、籍贯等;各村、各乡分别造册,有的一村牺牲数千名,有的一乡牺牲数万名,都用工整的楷书历历地记载着。楼上几个大房间的墙壁上,挂着许多烈士的照片,鲁迅先生记录过的刘和珍女烈士亦在其内。玻璃柜子里陈列着各烈士的遗物,有书册、信件、器什、血衣等,教人看了更是悲愤交集。

江西人民为革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据报道:第一次大革命时期江西全省人口有二千六百多万。到了一九四九年解放的时候,只剩下一千三百万。这就是说,在革命的斗争中被反动派摧残了一半人口。长征开始之后,国民党在江西各革命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烧杀。他们提出三句口号,叫做“茅厕要过火,石头要过刀,人要换种”。这期间江西人民死在敌人屠刀之下的共有七十多万。宁都县满门抄斩的有八千三百家。井冈山的村落全部被烧光。兴国一县参军者有六万多人,参加长征者有三万多人;解放时只剩三百多人。

江西人民用千百万生命来换得了胜利!这些烈士的血化作了革命的动力,激励了全国人民的心,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我瞻仰烈士纪念堂之后,想起了古人的两句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看似风雅优美,其实沉痛悲壮;看似消沉的,其实是积极的。这就是“化悲愤为力量!”我把这两句诗吟了几遍,胸中的郁勃才消解了些。

我在南昌又参观了“八一纪念馆”。这里面陈列着“八一”起义时的各种纪念物。其中有当时所用的茶水缸、马灯、手电筒、武器以及红军的用品等,教人看了非常感动。这屋子本来是江西大旅社。******、叶挺等同志当时住过的房间、用过的会议室,都照当时的原样保存着。朱德同志用过的手枪,也陈列在这里。贺龙指挥部的楼窗上,还留着当时的弹痕呢!

我又参观了当年朱德同志领导的“军官教导团”的旧址。现在这里面住着军士,但有一个房间里保留着朱德同志当时所用的床。这只床真使人吃惊:不但没有棕绷,竟连松板也没有,只是在木框子上钉着八九条竹片,每两条之间相距约有一两寸,上面铺一条薄薄的褥子,是当时的原物。我用手按按褥子,底下的竹片就一条一条地突出来,想见身体躺在这上面,是很不舒服的。如果躺过一夜,早上起来说不定身上会起条纹呢。我想想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觉得愧感交集。我住在南昌的江西宾馆里,睡的是席梦思床,同这只床比较起来,真是天差地远。我有什么功德,今天来享受这幸福呢?

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普遍地贯彻在江西革命根据地人民的心中。据当地的老英雄们说,他们为了支援前线,宁可自己少吃少穿。在极艰苦的期间,他们曾经发起“每天每人节约一两米、一个铜板”的运动。当干部的每人每天只有十二两米和一角钱的菜钱。为了支援红军,还有自动提出自带粮食、不吃公粮的。当时瑞金的人民有一只歌:“白塔巍峨矗立,绵江长流向东。红色儿女前仆后继,任凭血雨腥风。”赣南区党委的第一书记刘建华同志曾经参加游击战十九年,直到解放为止。他告诉我们,那时候敌人搜山“清剿”,游击队天天要从这山头转到那山头,躲避危险。特别是从一九三五到一九三七年,最为艰苦,三年间极少有脱衣服睡觉的日子。吃的是野菜竹笋,有时简直挨饿。冬天没有棉被,坐在火堆旁边过夜。虽然敌人颁布了“通匪者杀”和“移民并村”等恶毒的办法,但是群众还是冒着生命危险,给游击队送情报,送衣服,送粮食。真是艰苦卓绝啊!

这种艰苦卓绝的精神和这种悲愤,都化作了无穷大的力量,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又推动着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因人成事而坐享成果的我们,安得不感谢这些烈士和英雄,而尽心竭力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呢?我在南昌填了一阕《望江南》:

南昌好,八一建奇勋。饮水思源怀烈士,揭竿起义忆群英。青史永留名。

(1961年。)

不肯去观音院

普陀山,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岛,岛上寺院甚多,自古以来是佛教胜地,香火不绝。浙江人有一句老话:“行一善事,比南海普陀去烧香更好。”可知南海普陀去烧香是一大功德。因为古代没有汽船,只有帆船;而渡海到普陀岛,风浪甚大,旅途艰苦,所以功德很大。现在有了汽船,交通很方便了,但一般信佛的老太太依旧认为是一大功德。

我赴宁波旅行写生,因见春光明媚,又觉身体健好,游兴浓厚,便不肯回上海,却转赴普陀去“借佛游春”了。我童年时到过普陀,屈指计算,已有五十年不曾重游了。事隔半个世纪,加之以解放后普陀寺庙都修理得崭新,所以重游竟同初游一样,印象非常新鲜。

我从宁波乘船到定海,行程三小时;从定海坐汽车到沈家门,五十分钟;再从沈家门乘轮船到普陀,只费半小时。其时正值二月十九观世音菩萨生日,香客非常热闹,买香烛要排队,各寺院客房客满。但我不住寺院,住在定海专署所办的招待所中,倒很清静。

我游了四个主要的寺院:前寺、后寺、佛顶山、紫竹林。前寺是普陀的领导寺院,殿宇最为高大。后寺略小而设备庄严,千年以上的古木甚多。佛顶山有一千多石级,山顶常没在云雾中,登楼可以俯瞰普陀全岛,遥望东洋大海。紫竹林位在海边,屋宇较小,内供观音,住居者尽是尼僧;近旁有潮音洞,每逢潮涨,涛声异常宏亮。寺后有竹林,竹竿皆紫色。我曾折了一根细枝,藏在衣袋里,带回去作纪念品。这四个寺院都有悠久的历史,都有名贵的古物。我曾经参观两只极大的饭锅,每锅可容八九担米,可供千人吃饭,故名曰“千人锅”。我用手杖量量,其直径约有两手杖。我又参观了一只七千斤重的钟,其声宏大悠久,全山可以听见。

这四个主要寺院中,紫竹林比较的最为低小;然而它的历史在全山最为悠久,是普陀最初的一个寺院。而且这“开国元勋”与日本人有关。有一个故事,是紫竹林的一个尼僧告诉我的,她还有一篇记载挂在客厅里呢。这故事是这样:

千余年前,后梁时代,即公历九百年左右,日本有一位高僧,名叫慧锷的,乘帆船来华,到五台山请得了一位观世音菩萨像,将载回日本去供养。那帆船开到莲花洋地方,忽然开不动了。这慧锷法师就向观音菩萨祷告:“菩萨如果不肯到日本去,随便菩萨要到哪里,我和尚就跟到哪里,终身供养。”祷告毕,帆船果然开动了。随风飘泊,一直来到了普陀岛的潮音洞旁边。慧锷法师便捧菩萨像登陆。此时普陀全无寺院,只有居民。有一个姓张的居民,知道日本僧人从五台山请观音来此,就捐献几间房屋,给他供养观音像。又替这房屋取个名字,叫做“不肯去观音院”。慧锷法师就在这不肯去观音院内终老。这不肯去观音院是普陀第一所寺院,是紫竹林的前身。紫竹林这名字是后来改的。有一个人为不肯去观音院题一首诗:

借问观世音,因何不肯去?

为渡大中华,有缘来此地。

如此看来,普陀这千余年来的佛教名胜之地,是由日本人创始的。可见中日两国人民自古就互相交往,具有密切的关系。我此次出游,在宁波天童寺想起了五百年前在此寺作画的雪舟,在普陀又听到了创造寺院的慧锷。一次旅行,遇到了两件与日本有关的事情,这也可证明中日两国人民关系之多了。不仅古代而已,现在也是如此。我经过定海,参观渔场时,听见渔民说起:近年来海面常有飓风暴发,将渔船吹到日本,日本的渔民就招待这些中国渔民,等到风息之后护送他们回到定海。有时日本的渔船也被飓风吹到中国来,中国的渔民也招待他们,护送他们回国。劳动人民本来是一家人。

不肯去观音院左旁,海边上有很长、很广、很平的沙滩。较小的一处叫做“百步沙”,较大的一处叫做“千步沙”。潮水不来时,我们就在沙上行走。脚踏到沙上,软绵绵的,比踏在芳草地上更加舒服。走了一阵,回头望望,看见自己的足迹连成一根长长的线,把平净如镜的沙面划破,似觉很可惜的。沙地上常有各种各样的贝壳,同游的人大家寻找拾集,我也拾了一个藏在衣袋里,带回去作纪念品。为了拾贝壳,把一片平沙踩得破破烂烂,很对它不起。然而第二天再来看看,依旧平净如镜,一点伤痕也没有了。我对这些沙滩颇感兴趣,不亚于四大寺院。

离开普陀山,我在路途中作了两首诗,记录在下面:

一别名山五十春,重游佛顶喜新晴。

东风吹起千岩浪,好似长征奏凯声。

寺寺烧香拜跪勤,庄严宝岛气氤氲。

观音颔首弥陀笑,喜见群生乐太平。

回到家里,摸摸衣袋,发见一个贝壳和一根紫竹,联想起了普陀的不肯去观音院,便写这篇随笔。

1963年清明节于上海。

同类推荐
  • 肖复兴天堂兄弟

    肖复兴天堂兄弟

    本书为随笔作品集。本书涵盖了肖复兴先生以往音乐随笔集的全部精华和他近几年对音乐更深层次的沉淀,可以说是其音乐评论中里程碑式的总结。
  • 吃酒!吃酒!

    吃酒!吃酒!

    本书精选70位中国现当代作家、学人谈论饮食文化的散文、随笔一百多篇。在这本书里,我们跟随着梁实秋、周作人、丰子恺、叶圣陶、汪曾祺的笔触,享受一场美食的盛宴,领略中华饮食文化的源远流长。书中众多名家笔下的吃喝“名品”,让人垂涎欲滴;品味出的意境和情趣,让人思绪万千。这种把名贵菜肴和家常便饭的做法与食法融为一体的文笔,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广大读者不仅可以在阅读中品味文化,也领略到了食客在吃喝中的才艺和风采。
  • 成年人的童话

    成年人的童话

    书中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收录了陈祖芬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亲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中除收录了文字作品外,还配有大量生动风趣插图,画面简洁,寓意深刻。 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理论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它不仅适合小朋友的阅读,同时对成年人来说也颇值得一读。
  • 人间失格

    人间失格

    人间失格,即丧失为人的资格。由序、第一手札、第二手札、第三手札、后记共五个部分构成,其中序和后记以作者口吻叙说,三个手札则以主人公叶藏的口吻叙述。主人公叶藏胆小懦弱,惧怕世间的情感,不了解人类复杂的思想,继而通过搞笑取乐别人,隐藏真实的自己。后来发现饮酒作乐似乎更能逃避这个世界,于是终日放浪形骸,通过酒精、药物、女人来麻痹自己,最终走向毁灭。他被身为人最真切的痛苦所折磨,终其一生都在自我厌倦下寻求爱,逃避爱,最后只能毁灭自己。
  • 为他人开一朵花

    为他人开一朵花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看过美的风景,也遇到过各种各样的人,是他们让我们人生的旅行充满了意义。生命中有些人只遇见一次,就像认识了一辈子;而有的人遇见一次,即永别。那些陌生人的故事需要被记录下来,因为他们曾抵达我们心灵的远方。我很高兴,能够遇见你们,因为你们,时光才变得如此温柔。
热门推荐
  • 九极仙帝

    九极仙帝

    吞噬血肉的邪魅血碗,穿越修真世界的地球少年,一个能召唤神秘卡牌,一个缔造了修士界的传说,且看一个不狠毒反而雍容大度的少年如何玩转修真,共同经历一个以卡修真的奇妙之旅
  • 斗魔大陆

    斗魔大陆

    主人公星战天天资卓越,却惨遭灭门,悲痛欲绝,一段血腥的报仇史却打开了一段尘封的远古神话,主人公有着什么特殊的身份,他将何去何从,看他如何面对那些传说中的强大神魔,等待他的又是毁灭还是重生。
  • 如虎

    如虎

    赵勾陈,辞去西塞军将主之位,一猛子扎进了江湖,乱起无数浪花。刀已佩妥,出门即是江湖。……适逢乱世,命如草菅。刀在手,劈开一方盛世太平!……光阴荏苒,日月如梭。犹记,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扫帚星不是传说是一种不幸命运

    扫帚星不是传说是一种不幸命运

    讲述了一个一生挫折磨烂连连的女人的故事。
  • 无限补全计划

    无限补全计划

    轮回空间,这是来自于内心的恐惧,这是来自于地狱的曙光,这是一个命运悲惨者的传奇!自轮回第二时代之后,自那中洲消逝的最强智者,自那最强的轮回小队诞生……在这无尽的位面之中,在这无尽的死亡之中,充斥着极限恐怖的轮回空间再次拉开序幕,主神格局所带来变化,一切的幕后操纵……其实这一切,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一个密谋的计划而已!
  • 重生1990

    重生1990

    机遇巧合下他重生1990年,借助五福神仙的帮助,陈明峰鸿运当头,一路凯歌,美女在怀,大权在握……于是上演了一出福官财运美人缘的传奇故事,通过努力奋斗,达到了男人追求的极致境界…
  • 追星感言记

    追星感言记

    记录我追星的感言感想,和一些经历之类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吴亦凡之你是我最初的梦

    吴亦凡之你是我最初的梦

    吴亦凡,你说的你会陪我到老的!阳邑千樱,你说过会爱我到老的!
  • 我记得你林小姐

    我记得你林小姐

    二十六岁时的五一假期,林璐去见那个朋友姐姐介绍的她婆婆家邻居儿子,她向来认真且谨慎,很早就到了约好的地方,戴上耳机看着窗外,手指轻微的敲打着桌面。“你好,请问是林璐小姐吗?”她转过头看向这个声音的主人,耳机里面的歌好像一下就暂停了,她感觉听不到周围的一点声音,看着对面那个人薄唇微微张启,好像是在说“我记得你,好久不见,我是贾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