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370200000040

第40章 百家争鸣(9)

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常人的通病之一是一失意就失态,一得志就忘形。穷了就容易没骨气,挺不直腰杆;富了又容易自我膨胀,骄横不法。所以子贡提出“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时,孔子给予了肯定,认为能做到这一点已经相当不错了。但是“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并非尽善尽美,只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为什么这么说呢?人穷志短固然不好,但也不能走到另一个极端,越穷越光荣,越穷越革命,越穷越横。虽然“不谄”了,却像个浑身长满刺的刺猬,因为穷,所以天然有理,穷横,这样也不好。不仅不好,对社会来说比起那些“贫而谄”的软骨头其为祸可能更烈。富也是一样,富而骄横不好,富而吝啬,像葛朗台那样做个低调的守财奴,同样也不好。所以孔子认为还有更高的境界,这就是“贫而乐,富而好礼”。生活虽然穷困,但能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领现在可行之乐”。富了不骄纵,不膨胀,能“好礼”。这个“礼”,不是日常礼仪、周旋揖让之度,乃是指一整套的社会规范和社会制度,大体相当于今之所谓“社会契约”和“社会公德”。“好礼”就是发自内心地遵守社会契约和社会公德。富贵而能做到这一点,那才是保持真本色的大豪杰。

孔夫子“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的思想,到了孟子口中成了“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而“威武不能屈”实际上是这一思想的另一种表述。所阐发的都是勇于担当、“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的精神。这里所探讨的,是在暴力的胁迫下生命与尊严孰轻孰重的问题。儒家重生,但并不意味着将生看得重于一切,或者说,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生都有价值和意义。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活得有尊严。“杀身成仁”也好,“舍生取义”也好,“威武不能屈”也好,都在表达同一种信念:作为真正的大丈夫,要活得有尊严,不能在暴力面前屈服!

所以,孔子的这些论断实际蕴含着他面对富贵的诱惑、贫贱的困扰和暴力的威胁的态度,孟子的“三不能”,是对这一思想的发扬光大。孟子的“浩然之气”说和“大丈夫”说,是先贤们对理想人格追求的最集中体现,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成果,对后世理想人格的塑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大丈夫”的品格和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作为人格修养的几乎尽善尽美的境界,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不会过时,具有永恒的普世价值。这种精神和品格,在后来更多地表现为仁人志士在与恶势力的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坚贞不屈、刚正不阿。如东汉张纲辞刺史不就,不顾个人安危上疏弹劾祸国殃民的跋扈将军梁冀;北宋包拯执法不阿权贵,被民间尊为“包青天”;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牺牲自身,“为天下人谋永福”。他们身上,体现的正是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品格和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可以说,这些仁人志士以他们的躬行践履、高风亮节将这种理想人格发扬光大,并丰富了其内涵。

也正是有这种理想人格的支撑,孟子在强权面前从不屈服畏缩,相反,一介布衣的他却发出“说大人,则藐之”的振聋发聩之强声。哪怕是在梁惠王、齐宣王这样的“国际”政治风云人物面前,孟子依然保持了自己的独立人格,绝不肯枉尺直寻,低头让步。有一次,孟子本来打算去朝见齐宣王,恰好齐宣王也想见孟子,却不愿屈尊,借口有寒疾,怕风,让孟子去见他。孟子对齐宣王这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很不耐烦,也借口身体不适,一口回绝使者。第二天却故意去东郭氏家里吊慰,作为对齐宣王的回击。

孟子的行为,自然不是那帮以一睹领袖天颜为无上光荣的帮闲们所能理解的,并由此引发了景丑与孟子之间的一场激烈的辩论。景丑对于孟子的做法很是不以为然,他愤愤然引经据典,斥责孟子的不逊,以为是对齐王的大不敬。孟子闻言,对他说,事情只怕不能这么理解。并援引曾子的话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

这段话所讨论的,是王公大人与士孰尊孰卑、孰贵孰贱的问题。曾子认为,晋、楚之君,其富贵固然无人能及,但他们有他们的财富,我有我的仁德;他们有他们的权势,我有我的道义。和他们相比,我没有什么好惭愧的。字里行间,我们都可以看到曾子所提倡的“弘毅”品格的影子。孟子是曾子“弘毅”品格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所以他对曾子的观点表示赞同,认为像曾子这样天下一流的学者,又是孔门高足,肯定不会信口雌黄,他这么讲就一定有他的道理。孟子进一步指出,为天下所公认的尊贵的有三样:爵位、年龄和道德。在朝廷论尊卑,当然要首叙爵位,乡党集会则看重年龄,至于辅佐君主平治天下,那么首先要讲求的就是道德。现在齐王所有的,不过是爵位;论年龄论道德他都应尊重我。他得“达尊”之一,我得其二,以一凌二,恐怕不太合适吧?所以,向来大有作为的国君,一定有他不宣召的大臣,想有所咨询则亲自去登门拜访他,像汤之于伊尹、齐桓公之于管仲。这才是真正的“尊德乐道”,不如此也不足以有所作为,这样的君王,不见也罢。

“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大丈夫”孟子,是不屑于在富贵、权势面前出卖自己的人格的,哪怕对方是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君主。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也体现在他那套颇具特色的君臣伦理关系理论,见于他对齐宣王的一段告白中: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从这段告白我们可以看出,在孟子的眼中,君臣关系是近乎平等的,臣下对于君主来说,人格是独立的,并没有无条件的义务。秦汉以降,随着中央集权君主****政体的确立及完善,给士人的人格所留的空间也越来越小,几乎接近于无。与此相对应的是,形形色色打着孔孟信徒旗号的犬儒们所编造出的“三纲”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天下无不是之君”等谬说,与集权****政体紧锣密鼓地配合着。此后,国人在权势面前,尤其是在权势的总代表君王面前,便只有奴格,再无人格。孟子的地位被抬上去了,其思想尤其是他所提倡的理想人格,却在很大程度上遭到了篡改,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文化的大不幸!

3.孟子的心性学说

心性学说也是孟子思想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孟子后世地位的抬升,功劳大半要归于此学说。从宋儒起,即开始大讲特讲所谓的“道德性命”之学,也即所谓的“理学”,也叫“道学”。虽然从“理学”内部来看,有以程朱为代表的“道问学”与陆九渊开山、明代王阳明光大的“尊德性”之异,但他们追根溯源,便都要找到孟子的心性学说,认孟子为祖师。为了抢儒学正宗这块金字招牌,理学家们开始大搞特搞尊孟运动,直到将孟子抬上“亚圣”的席位,成为孔子正宗的接班人。

其实,和王道仁政学说及孟子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铸造相比,心性学说在孟子的思想学说中并不占多大的比例,其核心无非是“万物皆备于我”和“性善论”。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意思是说一切美好的道德,我都具备了。如能反躬自问,不断反省自己,便可达到诚的境界,就会发自内心地践行这些美德,因而也会感到莫大的快乐。因此孟子认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只要不断地“反求诸己”、“内视”、“反省”,就能获知自己的本性;通过对自己的内心和本性的探索,就能达到知天的目的。他认为“心之官则思”,心的功能是思维,心的思维过程就是“尽心”的过程,也即向内探索、找回自己固有的善的本性的过程,把认识问题归结为如何找回散失的本心这样的心性修养问题。所以孟子提出:“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这里的“放”,从前面一句“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来看,是丢失、散失的意思。“求其放心”,就是找回散失的善良的本性。

那么,人的善良的本性是如何散失的呢?孟子举了个形象的例子:牛山上的林木本来郁郁葱葱,由于邻近齐国的首都,大家都去伐木砍柴,遭到了破坏,还能再郁郁葱葱吗?经过雨露的滋润、夜里的生长,刚有所恢复,又被放牧的牛羊啃食践踏,长此以往,就变得光秃秃的了。孟子的这一比喻,旨在说明人散失他善良的本心的原因,在于外界的凌轹侵伐。所以孟子不断地讲“存其心,养其性”,提倡“养心”、“养浩然之气”,“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人要保持住善良的本性,就得“养心”、“养性”。

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说必然导致“性善”说。既然“我”天然地具备各种美好的德行,人性从本源上讲,就是善的了。具体来说,人性之善体现在哪些地方呢?孟子认为体现在“四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按:此取《孟子·公孙丑上》之说法,《孟子·告子上》“辞让之心”作“恭敬之心”)恻隐之心,就是对弱者的同情之心。所谓“同情之心,人皆有之”,同情之心是仁爱的发端,一个不具备同情之心的人,很难想象他会去爱别人。羞恶之心,乃是指人的基本的羞耻感,无知者无畏,无耻者无忌,只有具备了羞耻感的人,才会有遵循道义的可能。孟子是很看重人的羞耻之心的,他说:“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又说:“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一个人如果达到无耻的境界,那就不会再有底线,不会再有顾忌,什么坏事都能做得出来。恭敬之心也好,辞让之心也好,都是人本能的自我节制、自我约束。顾炎武说:“礼者,本于人心之节文,以为自治治人之具。”礼的本质是规范,是大家都必须遵守的社会公共规范和公共秩序,这就要求人必须具备自我约束的能力,不能唯我独尊,为所欲为。所以孟子把人的本能的自我约束之心看做“礼”的开端,这是有道理的。关于“是非之心”,前人多略而不言,认为很简单,其实不然。孟子这里的是非之心,是指独立思考的能力,敬尊权威但不盲从权威;敬畏权力但不屈从权力;也不以站队论是非。如果我同意某种观点,那么也必须是我认真思考的结果。“心之官则思”,人长个脑袋就是为了思考的,而不是为了崇拜,更不是为了在“人造神”面前磕头用的。否则的话,以某某主义或思想代替自己的脑袋,一犬吠影,百犬吠声,看似阵营整齐,观点一致,却算不得有是非之心。

孟子认为这“四端”是人皆有之的,没有这“四端”的不能算作人。这话其实不算过分,试想,一个人如果没有同情心,或者没有羞耻感,或者不具备自我约束的基本能力,或者不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那是多么可怕,岂不等于自动放弃了做人的资格?这还能算人吗?所以要做人,最基本的就是要有同情心、羞耻感、自我约束能力,外加独立思考的能力。缺少前三项,那是禽兽;缺少后一项,是标准的行尸走肉,万世不易的奴才坯子。而具备了这四端,心中就有了善的根苗,将之培养、扩充,“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就是仁、义、礼、智。既然“仁义礼智”是人心中的四端发展扩充而来的,所以孟子说“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是“求之则得,舍之则失”的,就看你愿不愿意培养扩充之了。如此,又回到了“尽心知性”、“求其放心”的路子上去了。

那么,既然“放心”须求,“心性”须养,怎么养心养性呢?孟子又提出了“寡欲”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人如能致力于减少各种欲望,那么就能保存善良的本性。即使散失一部分,也是很少的。孟子的“寡欲”说,为宋儒“存天理、灭人欲”说张了目,虽有其合理成分,但就其影响来说,流毒后世不浅。

孟子的心性学说,深惬理学家之心,所以理学家绝大多数都推尊孟子,其中二程的正宗嫡传杨时对孟子的评价最有代表性:

《孟子》一书只是要正人心,教人存心养性,收其放心;至论仁义礼智,则以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为之端。论邪说之害,则曰生于其心,害于其政;论事君,则曰格君心之非,一正君而国定。千变万化只说从心上来。人能正心则事无足为者矣。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心得其正,然后知性之善,故孟子遇人便道性善。

同类推荐
  • 主宰明朝

    主宰明朝

    穿越总是来的那么不可思议,那我何不利用我超越明朝几百年的科技和知识来改变明朝,挖掘别国人才,占领他国领土,让世界为我所用。
  • 新中华1873

    新中华1873

    穿越到1873年的台湾,建立义勇军,剩下的除了打仗,还是打仗
  • 大唐小伙计

    大唐小伙计

    方武不小心穿越到了大唐太平盛世,遗憾的是没有超脑,没有超级系统,没有万能的金手指。这是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世界,只好一步一个脚印去体会它的真实感……李世民很穷,穷得要找咱借钱用程咬金并非粗俗武夫,智慧并不差长孙无忌,你到底在帮谁高阳公主,还会红杏出墙吗武媚娘,没了当女皇的机会,将要何去何从?
  • 三国情殇

    三国情殇

    三个精英,不同的时代,演绎同一主题——情殇。东汉巨枭林殇,拥有家财万贯,权力通天,却也免不了情殇一世的结局。春秋时期紫殇,心魔成尸,仗剑成仙,心中始终有疤痕。异界至尊司马文昌,傲视群雄,唯我独尊,最后殉情,坐化彼岸之花,守护佳人生生世世。架空历史本无过,过在心有情!情字伤人,然这便是人生!
  • 来到三国谋生存

    来到三国谋生存

    白阳本是一名优秀的特种兵,莫名其妙来到东汉末年。他推行经商之道、教民农耕之术、专研利器兵甲、大肆扩军练兵。修官道利四方汇通,兴教育开众民之智,设招贤得名士相助。且看他如何剿黄巾、灭外患、杀袁绍、平蜀吴,最终完成天下一统。
热门推荐
  • 师傅的七十二般变化

    师傅的七十二般变化

    她是个“孤儿”,“轰”,呃,好吧,她有个便宜爸天道,不过这个爸有点不靠谱,弄丢了她还让她轮落到虎狼手中,“小余儿,好好接受‘惩罚’哦~”不,其实我的内心是拒绝的,,,面对这个别人面前一片冷漠却总在她面前智商下线的便宜“师傅”,她表示很无奈,特别是得知某人为了“改造”自己自残还让她收拾烂摊子的事实后,她更是无语,“只要能在你心上留下一点痕迹,我便满足了”“知道吗?从没有我得不到的东西,因为…她们都消失了……”“我对你的感情,你还不知道吗?没事的……走吧……”面对一个个陌生的却熟悉的男人,她开始了对自我的怀疑,“小余儿,我看见了……你心上……终于有我了”男人笑着,下一秒却又被道天雷劈了下来,“死老头我今天就要跟你拼了!天道了不起啊!有本事去找个媳妇啊!”面对那两“老小孩”余殇额头青筋暴动,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她捶桌怒吼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阳爆

    阳爆

    太阳发生了人类所不理解的剧烈爆炸,然后整个世界都变了,地球膨胀,生物异化等等一系列灾难来临,人类该何去何从?
  • 原来上帝暗恋我

    原来上帝暗恋我

    轻轻的风,轻轻的梦,轻轻地三月佛动大地;淡淡的云,淡淡的泪,淡淡的冷雨划过天际。走进风里雨里,冷暖便知春意几许,无论有意无意,易碎的心不曾逃避。叹人在夕阳黄昏后,陪着明天等寂寞。岁月的年轮又一次增长了它的腰围,青春的脚步从耳旁悄然走过,我告诉自我:青春,不相信眼泪。
  • 三公主的爱恋

    三公主的爱恋

    三位公主一个冰冷、一个开朗、一个可爱、降临校园寻找自己的真爱,遇到了校园三王子他们一厢情愿,后来蓝家三小姐夺走了公主的恋人南宫夜去一次一次误会她们,慕容三少牺牲自己的感情,为了公主找到自己真正的爱恋别忘了我是你的骑士,守护你的骑士
  • 人煌

    人煌

    每个人都是世间唯一的,都是天地间与众不同的。在这个奇特的大陆上,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唯一象征——灵器!你的灵器是一团火?好嘞,封印一道特殊的元灵进去,我可以让你的火不再是火,而是火鸟,火刀甚至是无敌的……火凤凰!什么?你的灵器是一只狗?没问题,封印特殊元灵,可以让你的狗拥有一口龙牙!这位又说你的灵器是一道烟?行,等你修炼到极致,那就是不死不灭!任何物理攻击打在你身上都可以让你变成烟雾,可以说完全是——物理攻击免疫!灵器种类划分:自然类,兵器类,防具类,器皿类,动物类,植物类……而我们的猪脚?哦,他的灵器出问题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觉醒……后妈写手:偶尔虐主,大部分爽文!或许大家更关注的是……有妹纸吗?有!有热血吗?有!有坑吗……呜,好大一个坑!
  • 云隐修真记

    云隐修真记

    云隐吐出几口海水,勉强睁开双眼看着陌生的海岛风情,不由傻了眼!我不是正在教室里TX女同桌呢嘛!怎么……天呐!万能的法师,麻烦您开个门我想传送回去,我还没表白呢!……滚滚黑云携带狂风暴雨而来……唉!算了,算了,本就孑然一身这下也不用再牵挂了稍等,老天爷容我躲一躲先……哎呀!
  • 灵魂契约宗

    灵魂契约宗

    传说中,世间亘古流传着一个神秘的宗门。此宗人数极少,却不老不死,不毁不灭。他们与世人签下契约,满足一切愿望,而相应的代价,便是献上自己的灵魂!“我要成为明星!”天后程紫萱曾道。“只要与吾签订契约,你便可走向舞台中央,身着华服,荣耀无限!”“我要打造一个商业帝国!有着无尽财富!”福布斯富豪周源曾道。“只要与吾签订契约,你的财富即便是买下一个国度,也绰绰有余。”“我要坐拥无尽美人。”“只要与吾签订契约,你便可......"灵魂契约宗中华区负责人从他那沉寂的宫殿中走出,开启了一个造星的时代!
  • 好想学会我爱你

    好想学会我爱你

    顾时南作为一个敬业的“花花公子”秉承着不婚主义这个不可破的原则。直到慕锦溪的出现打破了他的原则。“别以为你是女人我就不敢赶你走。……”顾时南第一次见到慕锦溪最真实的表现,显然对于家族联姻这个东西他是很排斥的,甚至有厌恶感。“那我也同样告诉你,别以为你是顾爷爷的孙子我就不打你。”同样慕锦溪也对某个自以为是的东西很讨厌。“我告诉你这辈子我都不会娶你的。”顾时南说了一次自己这辈子最后悔的话,以为打脸来得太快了。“老婆老婆,我错了……”某位“花花公子”拉着慕锦溪的衣角可怜巴巴地说。“错了?不,你没错,错的是我。我居然相信你是正人君子……”一起体会“花花公子”摇变爱老婆的忠犬。
  • 幽眀列传

    幽眀列传

    因为姐姐报仇,他装作单纯,潜入若端世界。后利用巧计而成为守护者,顺而找到天山灵女;他不仅报了仇,还令雪国的公主灵雪死心塌地地跟着他,那么幽眀列传——水神回归、真正的霸主登临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