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41600000007

第7章 甲午战败:中国精英救国之路的分化(4)

]也就是说,中国的未来前途,除了推翻清廷之外,别无其他选择。

应该承认,孙中山对中国前途以及革命时机与革命条件的分析并没有错。中国的未来特别是中国现代化的责任,清廷确或不足以担当和完成。从这个意义上说,彻底推翻清廷,建立孙中山理想中的共和政府,或许不失为一种正确的选择。不过,这一问题实质上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推翻清政府的弃旧,一是建立新政权的图新。关于前者,可以说从清廷在中原的统治建立之日起,就一直存在着推翻清廷,光复中华的思潮与行为。尤其是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外国列强的步步紧逼,以及清廷的软弱退让,反清思潮也就愈趋激烈。持续达十余年的太平天国革命,不论它的动机如何,其目的也只是要推翻清王朝,重建新政权。然而,从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实际情况看,清廷的体制结构以及那些主政者,确实都不是最佳状态和理想选择。完成一次新的改朝换代不在于是否必要,是否可能,而是愿不愿意去做的问题。事实上,当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族官僚权力鼎盛的时候,他们如果想玩弄历史上多次出现的更姓易代的把戏,那么他们以自己的实力去取代清廷的“孤儿寡母”,似乎并不太难。但是,他们并没有这样去做。这里不必否认他们具有传统的忠君观念和忠君意识,不过可能更重要的还在于他们对中国未来情势的判断上。也就是说,当外国列强的压迫日趋严重时,他们是维护既有的权力中心一致对外呢,还是破坏既成的社会结构,另立中心引起内讧呢?毫无疑问,他们出于民族利益的总体考量,义无反顾地支持清廷这一既成的权力中心,而将对清廷体制结构诸方面的种种不满作为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期望清廷重新振作起来,也期望举国一致以清廷为中心而对外。

事实表明,这种善良的愿望并没有得到预想的效果,清廷不仅没有重新振作起来,反而日趋腐败,日趋没落。从这个意义上说,孙中山对清廷的失望完全可以理解,他要推翻清廷的想法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不过,推翻清廷毕竟仅仅是弃旧,对于如何图新——建立新政权,似乎在孙中山的心目中想得过于简单了些。他以为,只要能够“驱逐鞑虏”,便能够“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檀香山兴中会盟书》,《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20页。

]这正是20世纪中国的通行公式——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在其中的最早模式,在本质上只是一种政治浪漫主义的幻想而已。民国之后的历史足以表明,驱逐鞑虏并不难,难在新的政权结构与模式并不可能建立在一张白纸上,它不仅与传统的旧体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它的每一步都不能不受制于传统的旧体制。因此,中国的未来发展不可能完全抛弃旧传统,正如孙中山后来认识到的那样,正确的选择可能依然是在新旧之间寻找出路。

民族主义误区

孙中山的革命理想与实践,虽说酝酿、开始于19世纪末年,但其成熟与真正走向实践毕竟是在20世纪的时候,因此详尽的研究不在我们现在的讨论范围。不过,孙中山在19世纪末年所形成的那些观念,并不是孤立的突发奇想,它的产生不但具有充分的社会存在基础,而且其本身也是时代思潮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时代思潮的主流无法分割。

正如我们前已提及的那样,在19世纪下半叶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人虽然想到过更姓易代这一解决中国问题的传统方式,但出于民族利益的整体考量,对大部分中国人来说,他们并没有选择这条道路。然而,由于清廷实在是积重难返,气数将尽,无法进行彻底改革,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清廷便越来越失望。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便是19世纪最后几年反满情绪的兴起和高涨。

反满情绪由来已久。由于传统价值观念的长期熏染,汉族人尤其是汉族知识分子阶层几乎从来没有和清廷的满族统治者产生民族认同。清朝早期的抗清、反清意识与行为不必说了,即使在清朝最为鼎盛的康、雍、乾三朝,不仅以反清为宗旨的农民起义此伏彼起,而且知识分子对满族统治者的不满与腹诽也是一种客观存在。接连不断的文字狱虽然在相当一些案例中可能都或多或少地夸大了汉族知识分子的反清意识,但是这些文字狱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汉族知识分子并没有真正归顺于满族统治者,他们打骨子里看不起满族人尤其是满洲贵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说也是事实。到了19世纪下半叶,伴随着外国列强的步步紧逼以及清政府的步步退让与无能,汉族民众尤其是汉族知识分子的反满意识又在升温与高涨。康有为虽然以“保国”“保种”相号召,辛亥革命前后又以“保皇”自我标榜,但是在康有为的骨子里,他实在具有一种浓厚的反满情绪,至少他对那些把持政权的满洲贵族有着一种本能的反感。

如果说康有为的反满意识在“戊戌维新”之前和进行之中尚不太明显的话,那么他在政变之后逃亡的日子里则讲得相当明白。他不仅把“戊戌政变”的责任归结为“是旗人策划执行的”,而且已经认识到“高级旗人和西太后都顽固地反对变法。……高官中的旗人,多半是顽固的,新法对于他们,比对于高级汉官,更不合意。他们的不满伴随着变法诏谕连续公布而逐渐加深。到光绪意欲改变中国辫子风俗的诏令一传出,旗人的不满达到顶点。对满洲人来说,割掉象征旗人征服汉人的辫子,即等于否认旗人在中国的统治”。[?《窦纳乐致英国外交大臣信》,《戊戌变法》资料丛刊第3册第536~537页。

]很显然,康有为已相当明白,他所倡导的变法维新,虽然主观目的是为了中国的富强与繁荣,但在客观效果上则无疑是以牺牲满族人特别是满洲贵族的利益为代价。

与康有为不自觉的反满行为与意识明显不同,孙中山在受到李鸿章的冷遇之后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推翻清政府,恢复汉民族的统治地位。他在上李鸿章书之后不到半年的时候写道:“中国积弱,非一日矣!上则因循苟且,粉饰虚张;下则朦昧无知,鲜能远虑。近之辱国丧师,剪藩压境,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文物冠裳被轻于异族。有志之士,能无抚膺!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愤为雄,无敌于天下。乃以庸奴误国,涂(荼)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诞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且扶大厦之将倾。用特集会众以兴中,协贤豪而共济,抒此时艰,奠我中夏。”[?《檀香山兴中会章程》,《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19页。

]

平心而论,孙中山对中国现状的分析确实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中国如果不进行改革,其前途确实不容乐观。不过,孙中山对中国未来前途的判断,也即其革命之必要性的分析,无疑是基于一个假定性的前提,即一方面清政府不足以担当领导中国改革的重任,另一方面清朝统治者与中国人民的利益存在着根本的不可调和的冲突。关于前者,他反复强调:“有人以为只要能说服李鸿章等人,使他们相信铁路、电话、欧洲陆军和海军组织等的效用,启发中国人民,并设法把整套文明机器输入中国,那么中国的新生就会开始,这真是和吃人的野兽改用餐具,想藉此把它们改变成素食者同样的荒唐!”[?孙中山:《中国的现在与未来》,《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103~104页。

]这虽然足以说明孙中山对李鸿章乃至清廷的失望已达到了极点,但如揆诸情理而分析,清朝统治者的心态至少在此时尚未达到如此的卑鄙与黑暗。

基于此种考虑,孙中山坚信,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不在治其表,而在“满仇之必报,思治其本”,[?陆皓东的供词,转引自《孙中山年谱长编》第100页。

]于是他对一切欲扶助清政府进行改革的任何企图都坚决反对,置于不容讨论之地位。他强调:“目前中国的制度以及现今的政府绝不可能有什么改善,也决不会搞什么改革,只能加以推翻,无法进行改良。期望当今的中国政府能在时代要求影响下自我革新,并接触欧洲文化,这等于希望农场的一头猪会对农业全神贯注并善于耕作,哪怕这头猪在农场里喂养得很好又能接近它的文明的主人。”[?孙中山:《与〈伦敦被难记〉俄译者等的谈话》,《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86页。

]

作为一种个人信仰,孙中山完全有理由坚持这样观念和行动。只是我们由此看到,他的革命理论至少在一开始就是基于清政府不可能进行自我革新的假定性前提,而这个假定性前提又是基于清朝统治者与全体中国人民的利益存在根本性冲突这一假定性前提。他说:“使中国脱离殖民化的危机,是保卫亚洲的第一步,为了拯救中国,我与同志们正准备发动革命,打倒清朝;我发誓要建立一个真正汉民族的国家。……不打倒满清,中国是没有前途的!”[?《孙中山与梅屋庄吉》,转引自《孙中山年谱长编》第80页。

]显而易见,孙中山对清朝的仇视是基于强烈的民族意识,他的假定性前提也是清朝统治者毕竟来自非汉族的少数民族,他们与汉族之间不可能有利益上的一致性。

孙中山的判断固然有其合理意义,但我们也不难由此看到,他的排满革命在本质上存在“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传统观念的严重痕迹,有将某一民族的利益作为多民族国家至上利益的思想倾向。他说过:“大家经常忘记了中国人和中国政府并不是同义语词。帝位和清朝的一切高级文武职位,都是外国人(指满族统治者)占据着。……不完全打倒目前极其腐败的统治而建立一个贤良政府,由道地的中国人(一开始用欧洲人作顾问并在几年内取得欧洲人行政上的援助)来建立起纯洁的政治,那么,实现任何改进就完全不可能的。”[?孙中山:《中国的现在与未来》,《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88页。

]由此假设性前提出发,我们看到孙中山在倡导革命的最初阶段,实际上是在宣扬一种民族复仇主义。他曾说:“清虏执政于兹三百年矣,以愚弄汉人为治世第一义,吸汉人之膏血,锢汉人之手足,为满奴升迁调补之符。认贼作父既久,举世皆往其本来,经满政府多方面之摧残笼络,致民间无一毫之反动力,以酿成今日之衰败。沃野好山,仁人割取,灵苗智种,仁人践蹈,此所以陷入悲境而无如何也。方今世界文明日益增进,国皆自主,人尽独立,独我汉种每况愈下,滨于死亡。丁斯时也,苟非凉血部之动物,安忍坐圈此三等奴隶之狱以与终古?”[?孙中山:《与宫崎寅藏平山周的谈话》,《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172页。

]

这样说,当然并不意味着孙中山的排满革命是与满洲人全体为敌。事实上,正如有的研究者所指出的那样,孙中山的排满革命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运动,它是从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当时一些反满宣传的提倡者,其实也是从阶级矛盾的意义上来理解反满斗争的。”[?刘大年:《评辛亥革命与反满问题》,《刘大年史学论文选集》第317页,人民出版社1987年。

]也就是说,孙中山排满革命的真正目标,只是对准满洲贵族统治集团,并没有彻底排斥满族人民。

不过,问题的关键似乎不在这里。问题在于孙中山的革命理论毕竟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性前提,它的后果一方面转移了国人的注意力,模糊了革命斗争的方向,把一切仇恨简单地集中在满族统治者身上,实际上是陷入狭隘的民族主义误区,并没有真正把握住中国问题的关键。另一方面,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由于陷入狭隘的民族主义误区,因而他们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无法真正理清中国独立与富强和外部世界的本质关系。他们基于强烈的民族意识,对外国列强的对华政策几乎时刻保持着高度警惕,担心中国沦为完全的殖民地。这在本质上是排满革命在对外政策上的扩大化。但是,他们为了完成推翻满清的初步目标,为了建设富强的现代化的共和国家,又无法辨认外国列强的帝国主义本质。他们提出的“对欧洲文明采取开放态度”[?孙中山:《与〈伦敦被难记〉俄译者等的谈话》,《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86页。

]以及“拟驱逐残贼,再造中华,以复三代之规,而步泰西之法”,[?孙中山:《复翟理斯函》,《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46页。

]乃至许诺在排满革命成功之后“一开始用欧洲人作顾问并在几年内取得欧洲人行政上的援助”等等,[?孙中山:《中国的现在与未来》,《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88页。

]其愿望虽可谓善良与真诚,但果真如此,其结果不过是以暴易暴而已。

总而言之,我们看到排满革命虽然有其合理的意义与价值,但它和我们已经分析的那几点一样,作为19世纪末年的中国政治遗产,它对20世纪中国的影响远非其具体内容本身。换句话说,20世纪的中国长时期地陷入民族主义误区,既要学习西方,追求中国的现代化,又要反对西方,放置中国的殖民化。追根溯源,这一心态的积淀与形成,或许与19世纪末年这笔政治遗产存在着某种内在的关联。

同类推荐
  • 重生还珠之此情不渝

    重生还珠之此情不渝

    异世魂魄重生还珠,她身份高贵荣华一生冷漠无情她仿佛是上苍的宠儿本认为将孤独一生可将她遇见她从此一颗心就留在她身上,为爱痴狂为爱敢于挑战世俗偏见为爱于天下人为敌又何惧,她知她不爱可永远执着于对她的情。我爱你此生不渝
  • 乱炎

    乱炎

    这是一个歌舞升平的繁华与乱世割裂的交织点。在命运的十字路口多位主角演绎出属于他们自己的英雄之路与故事!乱世英雄不只是男人的专利。她们以不同的身份、魅力与才华影响着所发生的一切!乱世因英雄而起,又因英雄而落幕。他是一个出生十分离奇的人,他是故事的主角之一。他是一位博学的僧侣,他是故事的主角之一。他是一个前朝王族的后裔,他是故事的主角之一。他是一位出身高贵的士族子弟,他是事故的主角之一。他是一个一心想要完成先祖梦想的人,他为他的族群带来了荣耀与辉煌!他点燃了乱世的熊熊烈火!他!还有他!还有许许多多的他和属于他们的故事!
  • 大清朝风云录

    大清朝风云录

    大清朝,中国历史中最后一个帝制时代,大清前接大明,后接民国,历史跨度两百六十八年,离我们这个时代又是如此之近又如此模糊,除了电视荧屏之上时常见到大清的影子,还有哪里能见到呢?努尔哈赤开基立业,多尔衮入关定鼎,康熙雍正乾隆的百年盛世,道光之后的衰落,列强纷争,这其中有多少曲折精彩的故事,敬请期待……
  • 我在大秦做大官儿

    我在大秦做大官儿

    黑色的旗旌,从升起,就不会再落下……炎黄血,将在黑色的旗旌下,流淌在世界的每个角落……
  • 带着系统修历史

    带着系统修历史

    漫漫历史长河中,总有些让人遗憾的事情发生,系统在手,且待我徐徐改之……
热门推荐
  • 倾城狂妃太逍遥

    倾城狂妃太逍遥

    杏林世家继承者沐云澜,在与别人比武时,莫名穿越至傻女沐云澜身上。当她睁开眼时,一片鲜红;反映过来时,已嫁为人妇。他,邪魅倾城,惊才绝艳,虽在朝中无权,却名满天下,引得皇帝心生不满,意欲羞辱。一纸赐婚,他娶了那个天下皆知的傻子,也碎了一地少女芳心。可是,他乐的守护这份天真痴傻,哪怕他早已看出她是装的。而她也乐的享受这份保护,哪怕她知道,他早已知道她并非痴傻。只是,当他为护她而中毒昏迷时,她怒了。老娘装疯卖傻,可不代表真傻。伤了她沐云澜的人,那就等待着接受她的怒火吧!护她者,她便护其一生一世;伤他者,她定叫他生不如死!从此,世间多了个倾城狂妃;从此,世间出现名逍遥神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魅夜罂粟冷公主

    魅夜罂粟冷公主

    为救同伴自刎而死,来到魔法修真横行的异世。尹倾雪依旧冷傲张狂。这一世,她不再是杀手,而是天地间唯一的女皇!魔法,那是小CASE,修仙,姐还真不太想玩,要不也跟玩魔兽一样,升升级,打打怪,收收魔宠,随便意思意思玩两手!
  • 冰山王爷

    冰山王爷

    九王爷伊洛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武功独步天下,残忍而嗜血。偏偏生得玉树临风,俊美无双,以致即使他变得再冷血无情,不怕死的小子们仍旧争相模仿,不要命的姑娘们依旧芳心涌动。如此这般,令人惧怕,又令人向往……廖紫瑶,罪臣之义女,生得闭月羞花貌,潜入王府的身份是王妃,隐藏身份是刺客,目的是干掉九王爷。志向极为远大,目标极为明确,执行能力尚待考证……
  • 美人轻狂

    美人轻狂

    穿越成被逼嫁含恨而终的公主,醒来的第一件事便是休驸马。既然这天下本来就该是她的,她又怎会拱手让给别人?她是皇室唯一血脉,那便由她来当这个皇帝。什么?说她是废物?那且看看这天下在她手中如何壮大!
  • 关于邂逅我家千古帝王的那些事

    关于邂逅我家千古帝王的那些事

    时逢乱世,天地不仁,命如草芥。少年李承欢为寻缘而踏上未知的旅途,却意外邂逅了一名女扮男装的绝世佳人。“我以这江山为聘,社稷作礼,可否换得你余生久伴?”少女嫣然一笑,“笨蛋,可不止往后余生哦~”
  • 奥拉夫

    奥拉夫

    你家室显赫?我做梦。你师承无敌?我做梦。你天赋绝顶?我做梦。凭一双铁手,拳打九重天,凭两神腿,脚踏九幽府。镇世子,踩妖孽。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超级大修真

    超级大修真

    讲述一个另类的修真故事,讲述意识流与物质流的大碰撞,主角学习《九转战神功》和《星宙秘典》两大物质流界的法则功法,掌握了两个宇宙的法则,从而创造自己的宇宙法则,成为一名界主,这一切才刚刚开始!意识流与物质流间的争斗才刚刚拉开序幕,宇宙的奥秘将被一步步揭开!简介不重要,内容才重要!超级修炼流,奋斗流,探宝流,升级流,无花痴,无11。
  • 九天逍遥战神

    九天逍遥战神

    一场阴谋,让他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这一世,他必要翻天覆地,主宰命运。生存之道,可毁灭。
  • 三界纪

    三界纪

    一个来自洪荒的家族,因为抵御不了时代的变迁,而逐渐没落。一个由各种生灵组成的门派,因为各种各样的压力,而不得不逐渐凋零。一个外邦逃命的将军,因为各种派系的争斗,而被迫潜藏在贫穷的山村里。可所有人都不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更不知道,这个世界有怎样的强者。但无论是那个时代,都有一批觉醒者。只是,它们都是时代的异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