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448600000005

第5章 三国演义武将武力排名二

三国演义武将武力排名二(四)影响因素在第一章中我们就交代了,我们要以“真实武力”来排名,“真实武力”只能由“表现武力”去判断!由于“表现武力”不都是“真实武力”的如实体现,所以,要透过武将的“表现武力”去判断其“真实武力”!在第三章中我们又阐述了武将武力是以“马战武力”为主,“特殊技能”为辅。“特殊技能”我们在后面将会单独处理,现在我们首先考虑的是“马战武力”!综上,当前我们的重点是透过“表现的马战武力”来判断“真实的马战武力”!为了叙述简洁,以后我们就将“马战武力”简称为武力!希望不要引起概念上的混乱!这一章我们进一步来讨论影响我们排名的一些重要因素!一、以什么样的“真实武力”排名?:1、“真实武力”也会变!有人会说:你在第一章不是说过“真实武力”是基本不变的吗,而且这就是我们能够给武将武力排名的根本原因吗!现在怎么又说“真实武力”也会变?前面说不变的“真实武力”的时候,其实前面有两个条件:“某段时期”和“某种状况”!如果时期变了,状况变了,“真实武力”也自然会有一些变化!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2、以“青壮年”和“正常状况”下的“真实武力”来排名!(1)可以用其他年龄段、非正常状况下的武力来排名!网上就有人按“老年”的武将武力来排名,还有人比较“醉酒”状态下的武将武力,不管怎么说,这最起码已经注意到了,比较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共同的基础,这样的比较才是公平的!网上更多的排名则是无定位的、混乱的,例如:有人根据长沙一战认定:关羽的武力稍强于黄忠!这种说法是不妥的!准确来说应该是:“青壮年、正常状况”下的关羽武力稍强于“老年、正常状况”下的黄忠!又如:有人根据徐晃对关羽80合基本平手认定:徐晃和关羽武力接近!准确来说应该是:“青壮年、正常状况”下的徐晃和“老年、右臂少力”的关羽武力接近!网上的武力排名文章那么多,为何过了那么长时间,却始终谁也说服不了谁,有意的、无意的省略武将所处“时期、状态”绝对是主要原因之一!只要给这些排好名次的武将准确交代一个“时期、状态”,争议一定会少很多!排名里完全可以出现多个关羽,例如:“青壮年、正常状态”下的关羽、“老年、正常状态”下的关羽、“老年、右臂少力”的关羽……!(2)我的排名以“青壮年”和“正常状况”下的武力为准!前面的叙述可能让好多网友觉得那样的排名太繁琐,但是,我们又不能违背“公平”这个最大的基础。因此,采用“相同年龄段”和“相同状况”就成了我们简化排名的必然选择!我们最看重的当然是:“青壮年、正常状态”下的武将武力排名!当然立即就会有人提出:多少岁算“青壮年”?哪些状态算“不正常”?战斗并不总是发生在武将的“青壮年”,武将并不总是处于“正常状态”,怎么处理?许多网友正是因为考虑到了这些棘手的问题,才悲观失望,才知难而退!其实这才是三国武将武力排名的乐趣和魅力所在!上面的问题,我们一步步来处理!二、影响“真实武力”的因素:1、年龄:(1)年龄直接影响“真实武力”,必须要考虑。年龄对“真实武力”有影响,这一点我想应该不会有争议。但是由于影响的程度很难界定,在许多人的排名文章中,并没有阐述过年龄的问题,最明显的就是黄忠的武力总是用“老年黄忠”的武力来代替,即使我们认为这样做是有苦衷的,是能够理解的,因为确实很难准确判断“青壮年黄忠”的武力,但是无论如何不应该省略“老年”二字!(2)关于年龄对于“真实武力”的影响,我有如下粗略的认识:①少年(<20):太年轻的武将武艺不够成熟、缺少经验;②青壮年(25~45):随着年龄的增长,武将会逐渐达到武力的颠峰;再接下来,年龄继续增长,他的力量、敏捷、体力都会有所下降,但是更加纯熟的武艺、更加丰富的经验可以来弥补,武力几乎不变;③老年(>55):再接下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力量、敏捷、体力进一步下降,影响到了武艺的发挥,经验更丰富但也不能弥补,武力有了明显的下降;④垂暮:最后,再猛的武将也会有一天老的打不过别人。为了更直观的表示上述思想,特制作了下图:可能有人注意到了,上述年龄区间并不连续,20~25岁没有叙述,这是因为武将武力成熟的早晚可能有差异;45~55岁没有叙述,这是因为武将的颠峰武力维持的时间有差异!不同的人,体质不同,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很难说的清楚,所以,以上所述纯属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有人非要把“青壮年”改成18~48岁什么的,非要把“老年”改成50岁什么的,我也无法反对,请原谅我不能确定准确的年龄段。(3)如果您同意了上面的观点,现在我们就好办多了:对于年龄太大的武将,其武力应该比颠峰时期的武力有所下降,我们在评定其武力时应该予以适当的提升。2、心理、状态:(1)正常心理!武将战斗中的正常心理应该从两方面来分析:交战的意识和旺盛的斗志!颜良对关羽时,颜良没有攻击、没有防御、没有逃跑、没有指挥手下围攻或掩护,显然根本就没有和关羽交战的意识!显然不能以关羽斩了颜良来判定关羽的“真实武力”强于颜良!许褚骑无鞍马和张辽、徐晃三人夹攻张飞,结果是“诸将各自脱身”!这一战曹操赤壁大败,全军只顾逃命,毫无斗志,要不是为了让曹操先走,他们甚至可能不战而走。显然不能由此判定为张飞的“真实武力”强于许褚、张辽、徐晃三人的联手!(2)正常状态:武将战斗中的正常状态应该是:充足的准备!准备不充足却又不得不战斗,我们就可认定为非正常状态,非正常状态会让“表现武力”与“真实武力”不符!常见的有伤病、疲劳、醉酒等。由于处于这些非正常状态下的武将武力难以确定,所以这样的战例我们一般看作无效战例。其中一部分具有一些参考价值!3、装备:(1)武器的差异不用考虑!有人认为关羽用的青龙偃月刀是宝刀,因为其他武将没有宝物,所以其他武将吃亏!游戏玩多了,呵呵!书中明确指出,青龙偃月刀、丈八蛇矛、双股剑包括身上的盔甲,都是别人送的铁,然后请人打造的,并非什么“宝物”。三国名将们打造一件合手的兵器,应该还是能办到的!武将和武器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开!武将都有自己用着最顺手的武器,并一直使用,越用越熟练。我敢断言,将青龙偃月刀送给同样用刀的黄忠、庞德使用,他们未必使得顺手,可能嫌长、可能嫌短、可能嫌重、可能嫌轻、可能嫌柄太粗、可能嫌柄太细等等,更不要说送给张飞、马超等不擅长使刀的武将了。(2)盔甲的差异如何考虑?盔甲本来几乎没有人会在意,但是由于在许褚和马超的关键战斗中,许褚“卸了盔甲”,这才有了争议!①一种观点认为:许褚因为没有盔甲,所以吃亏,理由:a、因为是在寒冬,赤着上身的许褚被冻的吃不消了,动作变形;b、又有人说赤着上身会导致热量流失更快,体力消耗更快。c、……可能还会有有其他原因,姑且全部称为“吃亏论”。②另一种观点认为:许褚没有盔甲占便宜,理由:a、因为古代的盔甲很重,而且主要功能是防流矢、防划伤等等,所以单挑中并没有多大用处,脱去反而节省体力;b、脱去了盔甲后,动作会更灵活;c、……可能还有其他原因,姑且全部称之为“占便宜论”。上述两派其实都是先进行了合理的想象,再在此基础上做出推测性的结论。如果任凭我们自由想象再做推测,上面就是很好的例子,同一件事情由想象得出来的结论竟然是矛盾的。有人认为“吃亏论”是主要原因,有人认为“占便宜论”是主要原因,这样下去又是一次没有结果的争论!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就用我们前面提到的一句话:充足的准备!如果许褚匆忙应战,连盔甲都来不及穿,这样的裸衣许褚战马超,才需要我们运用常理、运用想象来判断究竟是吃亏、还是占便宜,例如,许褚骑无鞍马的问题!而现在许褚在“可卸可不卸”盔甲的情况下,选择“卸了盔甲”,显然应该看作是“准备充分”,应该不会吃亏!可是这样一来,就有人觉得穿着盔甲的马超吃亏了!但我要说马超也不吃亏,理由:a、马超究竟是觉得卸了盔甲好,还是不卸盔甲好,只有他自己最清楚,我们不知道;b、马超若觉得吃亏,完全可以选个时机,暂退回去卸盔甲,我相信马超这个能力还是有的!小结一下个人观点:拥有主动选择的权利,无论选择的结果如何,我们都认定是“准备充分”,无须我们再做分析判断;没有主动选择的权利,完全是被动接受结果的,才需要通过我们的常理和想象来推测是吃亏,还是占便宜!(3)战马的好坏基本与武力无关。①好马的体力更好。但是,一般而言,没有哪个武将的马会太差,单挑中突然马失前蹄的几乎没有。公孙瓒是在被文丑追杀的过程中马出问题的,黄忠是在追杀关羽的过程中马出问题的,单挑中不曾有过因战马体力不支而导致失败的战例,所以不需要考虑战马的体力。单挑的回合过多,时间太长,武将自然会休战一会以歇马。张飞对马超、马超对许褚、黄忠对关羽、关羽对庞德这些回合数很多的战例中,我们发现一个共同点:打到100余合时,双方都停顿了一下,即使未分胜负,即使双方都准备继续打下去,到了100余合也要停顿一下,有时还要换马再战。所以,好马的体力优势在单挑中的作用可以不考虑!②好马的速度更快。a、马的速度在单挑中的作用有多大?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分析一下《三国演义》中的单挑场面是什么样的。我认为应该是这样的:双方武将前冲,在两军中间处相遇,然后就在该位置各自出招大战,直到分出胜负后,失败一方拨马向己方阵中败逃。(详细的分析见第五章“单挑场面”)说完了对单挑场面的认识,现在我再来回答前面提到的马的速度在单挑中的作用。应该承认马的速度比对方快,附加的力量也会比对方大,但不会大很多,而且基本上只有最初的那一下!孟坦虽然3合被斩,但是招架关羽的第一刀都还是能做到的!等到对方招架住了,从后面的交战一直打到双方分开之前,马的速度基本就不再发挥作用。所以,好马的速度优势在单挑中的作用可以忽略!b、赤兔马的速度在偷袭、追敌、逃跑时的作用极大。例如:(关羽)与文丑交马,战不三合,文丑心怯,拨马绕河而走。关公马快,赶上文丑,脑后一刀,将文丑斩下马来。(26回)分析:此战好多人觉得赤兔马作用很大,没有赤兔马想斩文丑不是那么容易的。这一点我们当然同意,但是这与武力无关。关键是:文丑为何才打了3合就“心怯”?倘若“心怯”的是关羽的武力远高于自己,显然,即使关羽不去追杀文丑,结论也是:关羽>文丑;倘若“心怯”的不是关羽的武力高于自己,而是其他一些对自己不利的因素而逃走的,显然,即使关羽追上并斩了文丑,也不能说明:关羽>文丑。综上,战马的好坏与“真实武力”基本无关!(五)单挑场面三国演义中的单挑场面应该说不少,但是都轻描淡写,一带而过,我们不知道武将们是如何单挑的?我们甚至搞不清,什么是“一合”?什么又是“不一合”?书中甚至还有“三五十合”相差20合的描述!我们很想知道答案,原文作者是绝对不会给我们答案了,我们只有充分发挥想象,力求与原著吻合,与作者想象中的单挑场面吻合,请注意,并非与“古代战争事实吻合”!一、单挑场面及回合数定义:单挑前的站位如下图所示,双方准备单挑的武将a和b,其起点都在己方阵前,但与己方兵阵有一段距离,假设红方武将为A,起点在a处,绿方武将为B,起点在b处,c为双方相遇交战处。1、第一种说法,反复冲杀说!(曾经看到有网友是这样说的):双方武将前冲,在c处相遇后出招,若双方在此招中未分胜负,马继续前冲,双方都停不住或者不想停,此时红方武将A大约到了b处,绿方武将B大约到了a处,然后双方拨回马,再前冲,又一个照面,又出一招后,再回到双方最初的各自起点,拨回马,再次与最初的站位完全相同。然后重复上面的过程……“一合”就是指武将A从a→c(交手)→b,再从b→c(交手)→a;“不一合”就是指武将A从a→c(交手)→b,然后战斗结束,战斗结束的原因最常见的是某一方败逃或被斩。分析:(1)这种说法漏洞很大!①武将A在第一次照面后,冲到了b处,b处对他而言显然很危险,因为如果对方其他武将突然一齐出手,不仅己方来不及施救,就是往回跑,还会遇到武将B的拦截,当然武将B也可能会遇到同样的情形。但是如果真的发生这样的事,总有一方先实施,那么对方就极有可能损失一员武将,在战场上,可是什么手段都可以使用的。但遍观全书,未有过上述情形。②若武将A败走,有a、b两个位置可以败,一是在a处败走,此时,距离己方阵营很近,而武将B还在b处,B会追A吗?追的上吗?二是在b处败走,参考上面的描述,这个位置的败走、逃跑,是不是难度太大了一点?还有武将B就不是“追杀”败逃的武将A,而应该是“截杀”才对。书中从未有过单挑胜利方“截杀”失败方的描述,全是追杀。(2)在讨论中有网友又提出:A、B武将的位置可以先走到c点的上方和下方,然后相互冲杀,双方安全就有保障了!这是一种改进的“反复冲杀说”!但是还是有缺陷:①到了c处“停不住”是说不通的。否则关羽冲过去斩颜良,可能就会冲出去很远,那又怎能“忽地下马,割了颜良首级”!以常理推测:武将想停在哪里,应该就能停在哪里的,正如我们骑车一样。那就应该是“不想停”了,但是又有一个问题,如果那样,劣势方除非是相遇的时候被打伤或被斩,否则装也要装出一副继续单挑的模样,骗的优势方往相反方向去拉开用来冲杀的距离,自己从容逃跑!但是书中没有这样的“骗术”描写。冲杀后双方拉开的距离太远,总是难以解释单挑胜利方的追杀行为!②再看具体实例:张飞守在长坂桥上,显然是准备站在桥上“原地厮杀”!马超被曹洪拦住,如果按照“反复冲杀说”马超冲过了曹洪,就直接追曹操好了,马超的目标只是曹操,马超和曹洪纠缠根本就说不通!综上,“反复冲杀说”是不太可信的!2、第二种说法,原地厮杀说(我认为应该是这样的):双方武将前冲,在c处相遇,双方都停住,然后就在c的位置各自出招大战,直到分出胜负后,失败一方拨马向己方阵中败逃。“一合”是指A攻击、B招架,再B攻击,A招架;“不一合”就是指A攻击、B招架后,战斗结束,战斗结束的原因最常见的是某一方败逃或被斩。分析:(1)第二种单挑说法没有明显的漏洞。失败方从c处战斗地点逃跑,由于逃跑的一方马先启动,所以会拉开一点点距离,但是仍然很近,这样胜利方才会追杀,只要失败方惊慌失措,一个操作失误,机会就来了。这才能解释,双方都骑的速度差不多的普通战马,但胜利方也会去追杀,三英甚至还去追骑着赤兔的吕布!如果对方有人出来救援,援助者到失败方还有一段距离,在这段距离中,胜利方仍有可能有所斩获的。若胜利方被救援的人及时截住,则失败方被救,胜利方可与救援者继续大战,或者拨回马回本阵。武将的原地厮杀书中是有描述的,吕布战关羽、张飞时,“丁字儿厮杀”,显然属于原地厮杀;曹洪拦截马超那一战应该是原地厮杀,双方的位置应该都没有变换,曹洪始终挡在马超和曹操之间。(2)至于冲杀是否仅有最初的那一下,中途会不会有双方先拉开距离,再冲杀个几回?可能会有吧,但我想:在所有的单挑中,至少应该以原地厮杀的单挑为主;在每一场单挑的全部时间里,应该以原地厮杀的时间为主。二、回合数深入分析:1、纵观原著中的全部回合数,发现有如下特点:(1)10合以下的,有时精确,有时粗略;马岱对钟繇“不一合”:(58回)。徐晃对崔勇“只一合”:(13回)。黄盖对黄祖“战不两合”:(7回)。许褚对李封“交马两合”:(12回)。华雄对俞涉“战不三合”:(5回)。张飞对曹豹“战了三合”:(14回)。关平对徐晃“不三四合”:(76回)。庞德对徐晃“战三五合”:(67回)。赵云对陈应“战到四五合”(52回)。关平对吕建“五六合”:(76回)。马超对于禁“斗得八九合”:(58回)。关羽对夏侯惇“战不十合”:(28回)。张飞对高升“不数合”:(2回)。(2)10合以上的,再也不会出现个位上的数字,要么刚好,要么就是后面加“余合”。李催对郭汜“战到十合”:(7回)。吕布对武安国“战到十余合”:(5回)。颜良对徐晃“战二十合”:(25回)。甘宁对曹洪“战有二十余合”:(51回)。关羽对纪灵“一连三十合”:(14回)。臧霸对乐进“战到三十余合”:(11回)。姜维对邓忠“战到三四十合”:(112回)。张郃对张飞“战到三五十合”:(70回)。张辽对张郃“斗了四五十合”:(30回)。孙策对太史慈“战五十合”:(15回)。吕布对张飞“连斗五十余合”:(5回)。赵云对文丑“大战五六十合”:(7回)。张辽对太史慈“战有七八十合”:(53回)。吕布对张飞“酣战一百余合”:(16回)。关羽对管亥“数十合之间”:(11回)。2、为什么会有“四五十合”、“五六十合”这些说法?(1)人们常见的看法:这是指范围!“四五十合”就是指战斗的回合数在40~50合之间,“五六十合”就是指战斗的回合数在50~60合之间。但是仔细分析我们发现以下问题:①如果这是范围,“三十余合”与“三四十合”有何区别?难道是开区间(30,40)和闭区间[30,40]的差异,“老罗”的数学要求这么高?②为何有“十余合”,而没有“一二十合”?有“二十余合”,而没有“二三十合”?可能有人会说《三国演义》作者根本就没有关心过上述问题,这些问题只是作者随手用词所导致的!但是经过众多的武力排名高手的分析,《三国演义》的单挑回合数绝大部分都是比较恰当的,没有明显漏洞的,说《三国演义》作者不关注武将的武力强弱、不关心单挑回合数,随手用词,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因此,我猜想作者会不会另有用意?(2)我的看法:不是指范围!那是指什么呢?我们先来研究这个问题:在单挑中,会不会出现攻、守不均衡的战斗?我想一般不会出现!单挑中,如果一方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再不败逃,更待何时!在某一方攻少守多(例如别人攻了他两招,他招架之余只能还击一招)的情况下,他就已经处于下风,已经就应该败逃,已经就应该节省体力,争取全身而退了,再继续单挑下去,非死即伤!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形下,某一方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不是单挑获胜的目的,而是除此之外的其他目的,则有可能出现反常的单挑场面。我随便想象几例:①曹洪对马超,可能出现马超全力攻击、曹洪全力防守的局面。分析:曹洪此战为救曹操,可以不惜放弃自己的生命,这时就会出现宁死不逃,血战到底的情形!我敢肯定哪怕曹洪中了一枪,只要不是要害,他肯定不会退,他一定会像周泰那样的!不要说曹洪只守不攻以给曹操赢得逃命时间,就是以攻代守、同归于尽的拚命招数都会有的。也许马超刺曹洪胸口,曹洪不防守,却只想砍马超一只手。但是这样的结果估计马超也不能接受,于是知道自己必胜的马超退缩了。估计,在这四五十合里,初期的曹洪,攻击的招数不一定少,因为他有不少是拼命的攻击招数,马超不想同归于尽,被迫防守;最后阶段的曹洪,肯定由于“气力不加”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了。此战中的四五十合我想这样来理解:马超攻击曹洪50招,曹洪招架了这50招,并同时攻击马超40招,马超也招架了这40招。②张飞对张郃,可能会出现张郃守多攻少,败而不退、拼命支撑。分析:一般公认的看法,张飞和马超相当,马超曾20和击败张郃,所以张飞“三五十合”胜不了张郃,好多人觉得奇怪,如果张飞30合击败张郃那还差不多!其实书中有这么一句“张郃只盼两寨来救”,很好的解释了张飞为何“三五十合”胜不了张郃,其实张郃也许20合就已经“料敌不过”了,只是他败而不退,因为心中有一个希望,只要支撑到另外两寨的救兵到,就有可能全局反败为胜!在这种情况下,我想张郃应该是在更多的注重防守,攻张飞30招吧!而张飞攻势如潮,攻张郃50招吧!以后为了简便起见,我们只说双方攻击的招数。通过上面两个战例的分析想象,大家应该已经看出我的意思了。(3)现在我来回答:“三十余合”和“三四十合”究竟有何区别?三十余合是指:A攻击B是30余合,B攻击A也是30余合,双方攻守均衡;三四十合是指(假设A稍强):A攻击B是40合,B攻击A是30合,双方攻守不均衡,A攻多防少,B攻少防多。同理,“五十余合”与“五六十合”也这样解释!(4)我再来回答:为何有“十余合”,而没有“一二十合”?发生过“A攻击B是10余合,B攻击A也是10余合”的单挑场面,但是没有发生过“A攻击B是20合,B攻击A是10合”的单挑场面。同理,为何有“二十余合”,而没有“二三十合”也是这样解释。(5)有人可能还有疑问:是什么原因导致没有发生过“一二十合”、“二三十合”,而发生过“五六十合”甚至“七八十合”?刚才已经说了,攻多守少的下风方是为了其他目的而不退,当然守的时间越长越好,只能守太少回合的显然意义不大。最后,以上纯属个人想象,我就是这么理解三国演义作者心中的单挑场面的,也许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同类推荐
  • 三朝之乱

    三朝之乱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白书经历多个世界,古代,现代,未来,各种各样的世界,乱世,战争,猜忌,爱情……甚至还有铠甲勇士的战斗……
  • 叱咤神州

    叱咤神州

    宋朝,一个最好的时代,儒学复兴,经济繁荣,科技水平突飞猛进;宋朝,一个最糟糕的年代,每年输金纳绢数十万计,以求与辽、金“结为兄弟之国”乞求不再南侵,以维护自己腐败的统治……如今,这一切都因一名解放军退役小军官的到来而发生了巨变。且看他如何汇集民众,创建一支威武之师,金戈铁马、南征北战,枪指广袤大地,叱咤神州风云,复中华浩气,红旗所指所向披靡,用血与火铸就了中华民族奋勇崛起的民族之魂!
  • 梦回大明春

    梦回大明春

    穿越到大明朝,考科举是黑户,想读书又没老师。好在隔壁就是流放王阳明的龙场驿,不过还得等几年,那就先抢一个老师回家凑合着学吧。
  • 军之令

    军之令

    明朝宣德年间,有一城名为洛阳,城内有一酒馆名为义德,酒馆内有一酒保少年名为麒林,麒林生性洒脱,无忧无虑,只想着开一间属于自己的酒馆,奈何造化弄人,一块与自己身世相关的玉佩,一起杀人案件,改变了他的人生,江湖上与他毫无关联的人,门派,事情都在向他招手,他能立于而不败吗?
  • 重生大唐我为世界之王

    重生大唐我为世界之王

    “刚穿越就跟李世民结仇了?”叶炎一脸懵逼!“不过,既然来到了这初唐盛世,老子就统一这个世界,让万国来朝!”叶炎雄心万丈,权掌八方!
热门推荐
  • 慕世奇遇

    慕世奇遇

    本书讲述主角张天玄为皇室的皇子应参与竞争皇位的争斗,在争斗中皇位竞争失败,为躲避追杀隐姓埋名的藏于百姓平民之中,因隐姓埋名的2年后的奇遇踏上修仙路途。
  • 陈

    那个我写了千遍姓氏,却不敢写出名字的人。如在你侧,让我做一方青石也好。一季花开,一季花落,一直在这里,等你停歇。
  • 关于我们的旧时光

    关于我们的旧时光

    宁静淳朴的小山村,善良能干偶尔凶巴巴的外婆,这是我全部的珍贵回忆。调皮捣蛋不在话下,挨打挨骂几乎不少,随着岁月的流逝,却越发珍贵,于是,我写下了它——关于我和她——外婆的回忆。
  • 仲夏至夏

    仲夏至夏

    左城,江都大学大四学生。南清涎,江都大学大二学生。一次市场相遇,两人渐渐相识。游戏里的纷争和现实中的纠葛,促使着两人的爱情变得复杂。起初的好感,也随之变成情谊,化为爱情,谁也不知道,她们会做出什么样的行动?
  • 雪地里的烟花

    雪地里的烟花

    有个女孩,她很坚强,面对生命她懂得珍惜生边的人,从来都带着微笑面对人生,不抱怨,面对爱情,她坚决的选择了友情,到底是什么样的感情可以令她放弃最伟大的爱情而选择了最珍贵的友谊呢!
  • 腹黑老公:老婆别想跑

    腹黑老公:老婆别想跑

    他,是A市叱咤风云的首领;她,是一个从小出生在小康家庭的小女生。一次偶然的误会,使他们相见,他开始的时候拼命的想她,慢慢的他对她已经情深根种。她对他只敢仰慕,不小心进了他的公司,慢慢从小女生变成了一个闪亮的大明星,成熟极了
  • 摄政王妃是天师

    摄政王妃是天师

    身为现代三大天师家族之一的嫡系独女,我,殷皎皎超强的!只是超怕鬼而已!上有鬼才姚弘止镇楼,下有凤凰神火凤九歌相助。左有龙脉传奇安倍圆投奔,右有寒冰神将玉璇玑神助!喂!(#`O′),那边那个面瘫,别想单挑!我还有阴阳之境呢!(正在修改漏洞完毕
  • 我欲为天

    我欲为天

    天武大陆,实力为尊,万族林立,等级森严。一个从属国走出的少年,誓要耀眼在苍穹之下,演绎一个令万万人向往的传奇,追求那无上的巅峰之路,怎奈被大门派赶出,连带家族被贬寒门,背负万世骂名。试问武极之巅,谁主沉浮?大千世界,我欲为天。
  • 逍遥尸祖

    逍遥尸祖

    一次盗墓,意外穿越,附身于天地孕育的第一个生灵。奈何大战起,天地崩,转世为尸。变强只为逍遥,看看这异世的诸天万界。
  • 哎呀,妈妈

    哎呀,妈妈

    本书是作家赵静的一部长篇儿童成长励志小说,她将此书献给正在成长的儿童,帮助他们疏解人生必经的成长痛点;将此书献给已经忘记了童年的成人,让他们意识到,对孩子发火,不是因为孩子做错了什么,而是自己的心累了。